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与税收管理探究

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与税收管理探究

本文主要对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提升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研究中,文中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工作的影响,还分析了工作现状,指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对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就是在金融行业中运用互联网平台和软件,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有关信息技术,为金融企业提供支持,开展相关的金融业务。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技术有大数据、搜索引擎、云计算技术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给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一)可以有效的提升时效性。针对以往信息滞后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时效性,这也对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通过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促进财务会计的发展,让财务信息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化,可以随时把信息反馈到网络平台,实时管理会计核算。另外,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联系企业经营和会计核算,将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偶记实施融合,为会计核算提供便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企业,促进核算效率和效果的提升。财务核算信息可以及时的上传到税收征收系统中,提升征收的及时性,结合核算信息共享,税务管理可以计算出税收金额,及时进行缴纳。和以往的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提升工作的时效性,防止出现财务信息滞后问题,及时缴纳税收。

(二)可以提升集中度。网络平台的运用,能够高效的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以及传输,让相关部门共享资源。以往金融业务中,每个部门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还存在滞后性。当前企业中的各部门信息都可以都存在于平台中,共同分享信息,可促进财务信息集中度的提升,降低核算信息分散性,提升核算工作的效率。基于会计核算集中度的提升,税收管理集中度也可以得到提升。就税收缴纳而言,会计核算属于基础,对财务信息实施集中之后,可以更方便的计算整体税收,及时的征收,防止出现财务核算、税收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不会产生重复计算以及缴税的问题。

(三)能够提升协同性。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就要加强同银行、政府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传统金融模式下,协同率很低,还会让会计核算程序繁杂,在协调沟通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就能够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及时的开展会计核算,促进核算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对财务信息实施共享,有效的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协同信息滞后,税收管理工作被加入到网络协同系统中,企业的相关情况都会体现到平台中,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从平台中掌握经营情况,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中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基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共享信息,避免由于信息滞后、不协调等因素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传输存在不足,无法确保准确性,及时性较低。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收工作缺乏重视程度,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虽然已经建立了财务往来平台,然而上传的财务信息存在不完整、滞后的问题,甚至还有虚假的信息。在工作中,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十分重要,若是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确保真实、完整,就会导致税收信息计算不准确,限制税收缴纳,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更新以及处理缺乏重视,财务信息普遍存在不及时、不完整的情况。另外,企业内部决策一般就是要规避税收,管理者会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财务信息是开展工作的依据,若是企业上传的财务信息无法确保可靠性,就会给企业的工作职能发挥带去消极有影响,限制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二)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意识不足。在金融行业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然而当前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缺乏较强的会计核算以及税收管理意识,并未全面意识到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还是按照传统的基础会计开展工作,并未意识到会计核算对自身规划以及发展的作用,限制了工作的开展和效果。还有的决策者会影响会计工作,无法确保会计工作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机制。为了确保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就需要具备健全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机制。但是实际情况是,国内现阶段的会计准则与核算机制中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规定不够完善,例如,线上收入确认、会计分期、电子原始凭证确认等,都没有制定清楚的规定,导致会计核算难度加大。且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行业,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适应新的税收和会计制度。尤其是税收工作,由于现有的税务机制限制,很难向该行业的企业征税。虽然国内税收系统银行采取了联网制度,可以做到信息共享,监督企业纳税情况。然而这样的银行一般都是可以避税的,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监管的作用,这也让一些企业不开展会计核算以及税收管理工作。

(四)专业人才不足。当前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方面,专业财务人才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确保会计核算以及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还处于发展期,导致企业内专业会计人才不足,已有的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工作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限制了工作的效果。新型金融模式背景下,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会限制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核算工作的效果。

三、互联网金融下金融会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会计核算风险。互联网金融下,企业金融工作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存在会计核算风险。导致企业金融会计出现这一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操作不正确、审查人员信息化水平和专业水平不足、没有合理的互联网金融审查方式、审查标准落实不到位、企业会计审查疏忽等,如果出现核算问题,就会给企业金融发展带去消极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会计监督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下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会面临的重要风险,这会间接引起会计核算风险。互联网金融下,一些企业还没有制定信息化经营管理规范制度,在金融会计工作中没有规范、标准的会计监督机制,导致一些金融业务没有科学的监督措施,企业金融会计监督不到位,易产生监督风险。若是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给金融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工作带去不利的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策略

(一)提升财务信息完整性、真实性。财务信息是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工作的效果,就对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确保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不多,所以,要提升会计监管工作的效果,就需要保证财务会计独立性,全面的收集财务信息。对于影响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者或者是法人,要借助技术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如果发现有财务造假的情况,就需要严厉地实施处罚。在税收和会计核算中,应对相关的财务信息实施全面的核算,防止财务信息出现遗漏的问题。企业财务信息带有主观性,会受企业管理者影响,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运用技术方式加强监管。针对税收工作,要建立网络监管系统,主动的和银行网络技术部门核准,鼓励专业人员开发税收监管方面的软件,应该具备统计分析和职能追踪的效果,避免企业随意篡改数据。

(二)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认知水平,提升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意识。企业应该提升对于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工作的认知水平,全面、正确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较强的意识。这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现状,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企业要引起重视。

(三)树立新型金融环境意识,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互联网金融下,企业需要积极的面对金融模式的变化,提升新型金融环境意识,管理者以及员工都要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另外,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所以,企业要积极的引进专业互联网财管人才,在企业中建立专业的培训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财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完善会计规则、健全法律体系。当前针对互联网企业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因此,立法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为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财政部门要积极的制定会计核算制度,依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会计理论会计假设的影响,对金融会计实施再次界定,并对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内容实施相应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其完整性。税收工作的开展要依据税收等级制度,严格的审查纳税人信用情况,信用符合要求才能发放登记证。

(五)打造企业内部完善的金融会计体制。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企业金融业务带来了新的金融会计风险,以往的金融会计制度无法满足当前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求。对此,企业就要依据当前的发展环境给金融结构以及业务带来的影响,有目的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会计体系,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基于构建科学、严谨、规范的体制,可以促进工作的发展,促进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建立企业呆账核销监控制度,并和金融会计体制实施结合,可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其在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形成了新型金融环境,给金融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比如,提升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提升工作意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会计规则和健全法律体系等,以提升金融会计核算和税收管理的水平,适应时展需要。

作者:邱群 单位:郑州市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