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解析

会计电算化技能教学解析

摘要:

笔者通过自身技能教学的经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讲述自身教学方法选择的变化及原因,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联系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知识关联

初步接触会计电算化是因为学校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技能比赛,去参加了会计电算化学科的培训。几次市里的学科培训后,学校第二学期就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参加过培训的一员,赶鸭子上架就走马上任,担起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作为一只仅仅仓促把书看了两遍的菜鸟,心理是忐忑:既想把课上好、上出彩,又想能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操作的方法。几经权衡,还是决定按部就班,先让学生掌握技能再说。

一、发现问题

最初的课堂基本是没有什么新意的,每次都是按照课本的提纲,“填鸭式”照着例题一个一个的示范,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照着进行操作,一遍一遍地操作以达到熟练的程度。用练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讲解,最后测试。结果是学生的操作是熟练了,但是不能出现错误,一出现错误傻了,不知道怎么去修改,很多学生的方法是删除账套重新建账。问题来了:建账之初发现错误重新建账的话,耗费的时间不多;一旦账套的处理已经过半,才发现错误,耗费的时间就太多了,一堂课就不足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了。况且有些错误不需要重新建账就能够修改过来的。为了节省时间,总结错误的类型成了当务之急。整理了错误类型,找出解决的方法,就像医生治病一样,指导学生对症下药。错得多了,有的学生就出现了思路混乱,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还是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二、找出根源

怎么办?是不是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为什么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自己不容易发生?原因何在?思前想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理解——不理解软件的知识结构和操作的原理。找到原因,还要找到解决的方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知识结构和操作原理呢?

三、解决问题

知识是有本源性的,会计电算化虽然是会计的延伸学科,它仍然是基于会计学原理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学过会计学原理的。从这一点出发,学生的理解也就容易了。比如: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知识结构大致分为:初始化——财务处理——财务报表。会计学原理中会计核算的主线是: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填制审核凭证和登记账簿都属于账务处理的范畴。这样两个内容就能吻合,唯一不能吻合的初始化中除了一些期初信息的填写外,“行业性质”的选择和会计学中的“企业会计制度”选择是一致的,“期初余额”的填写和后者的“期末余额结转下月期初”是一致的。像这样有关联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在课堂操作的时候,穿插讲解。把这些知识关联起来之后讲授给学生,总是能收获学生恍然大悟的惊叹声。更惊喜地发现,以往需要反复示范的操作也只要稍微点拨一二,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自行领悟。这仅仅是小试牛刀,谁知道成果喜人。原来不管是谁,“只知其然”都是盲目的、懵懂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地把学问做活了。慢慢地,除了理论知识,也对现实中会计的一些实践情况,尤其像学生比较关心的“工资管理”中“工资项目”的来由和组成情况;“岗位工资”公式设置的原因等等。有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大胆的想法也可以尝试起来:仿照现实中会计人员的分工,让学生分不同的角色去合作完成同一个账套的工作。甚至让扮演账套主管的学生去分配其他几人的工作,设计他们工作的时间。让学生对电算化的运用更加的身历其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果然,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甚至有学生做账套主管上了瘾,自发地要求竞争上岗。对比之前的焦头烂额,现在上课不说是游刃有余,至少也是轻松愉快了。里面的区别不过是从呆板的“填鸭式”教学过渡为“理解式”教学,让学生变之前的“囫囵吞枣”为温故知新的“融会贯通”。“填鸭式”的教学表面上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操作的方法,却只是“囫囵吞枣”,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这样操作的原因,一旦出现轨道以外的问题,就容易“打回原形”,需要再化时间去补救,事倍功半。“理解式”教学在课堂的内容量要更多一些,偏重理论相对要多一点,最终进行操作掌握却是事半功倍。但是,技能教学中,“理论”和“操作”的“度”都要把握好,不能走极端,要根据知识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能“一刀切”。

作者:施莉 单位: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敏:财会教学中如何强化技能教学.《大众商务》2010(12):205-205

[2]仲怀公:“做中教、做中学”教育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的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无线互联科技》2012(10):210-211

[3]郑瑞清:浅析在中职财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技能实训.《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

[4]方小红:浅析如何在财务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华人时刊旬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