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培训总结范例

家居培训总结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功能定位;北京家具;产业特点;创新发展

1绪论

1.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1]。加之北京低碳循环行动、大气污染治理、清洁空气行动等相关政策相继出炉,对于传统制造型的家具产业而言,生产环节不可避免地面临疏解转移,而存量企业则必须突破困局寻求适合自身又符合政策向导的新发展方向。2017年6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落实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四个中心”定位的引导之下,北京家具产业逐步实行转型升级,在品牌建设、产品布局、系统搭建、工厂改造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引进国际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生产线的绿色改造,促进行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家具制造体系,加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北京家具产业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其品牌、理念已经在全国形成较强影响力,但总体而言,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科研投入等方面尚未达到“高精尖”产业水平,随着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家具产业亟需政府部门进行战略统筹、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本文通过论证研究北京家具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首都功能定位对于产业带来的新挑战,结合当下发展背景市场环境分析,从而对北京家具产业的规划方向上得出有价值的发展理念和建议。

1.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查阅。通过查询大量文献,将了解搜集到的信息分类整理,为下一步撰写论文提供依据。(2)资料搜集。通过走进北京市内生产基地和展销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企业内部及官方网站资料搜集,总结和分析家具产业发展现状。(3)论证分析。分析研究北京家具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现阶段政策要求,为产业规划定位做准备,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提出北京城市新功能定位下家具产业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建议。

2北京家具产业发展概况

2.1北京家具产业特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五年间,北京家具产业发展紧随政策引导,不断进行优化调整,逐步实现产业定位从低端向中高端制造转变,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发展方式由粗放式规模扩张向集约式绿色低碳转换,改革方向由信息技术应用的自动化工业向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智能化工业转变。在此新常态下,“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由表1可知[2],2016~2020年间北京地区家具制造业总产值变化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仅2020年出口值受疫情影响有小幅回升。

2.2北京企业发展状况

2.2.1家居卖场

如今消费结构升级和大数据深度融合,促使家居零售释放巨大潜力,催生多业态融合,构建家居新零售,在低频的家居消费场景中嵌入高频零售场景,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如居然之家计划打造由“设计之家、环保之家、未来之家、市民之家”四大主题场馆组成的“生活方式体验中心”、城外诚家居计划融智慧化运营、智慧化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家居卖场”、蓝景丽家集生活场景、特色街区、科技赋能为一体的“家居•商业•生活•场”等等,消费场景不断被重塑,以此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开始家居零售数字化转型加速,为对冲线下门店遭受的损失,家居零售卖场大力推广线上商城,并通过各大平台进行直播带货[3]。通过前期引流、家居场景直播、后期收尾工作,带来全链数字化营销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瓶颈迎来较好发展。

2.2.2家具企业

在科技应用引领制造创新发展,环保理念促进绿色健康发展的大趋势下,家具制造业逐步完成从原材料加工到零售物流的全产业链优化改造。天坛家具投建板式智能加工中心,配合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全自动化智能生产;傲威环亚低温静电粉末喷涂等生产线正式投产,从根源上杜绝VOCs的产生和排放;曲美家居在生产方面打造综合信息流自动化的集成智造平台,通过ERP系统打通制造端与零售端,顺利完成智能制造体系建设;黎明文仪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纳入发展规划,制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推进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通过智能化生产系统极大地减少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同时,家具产业整体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各企业生产基地与展销中心分布太过分散,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集群优势产业园;部分企业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导致效率低下,在市场环境时常处于劣势;在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下,制造业还需完成绿色低碳转型[4],所需的专业技术支持和远景规划指导,期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北京城市新功能定位下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2017年6月,市规划国土委、市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在开篇正文第一章就阐述了北京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规模及空间布局,即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5]。规划后,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应运而生,切实履行为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为文化教育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为外交外事国际活动服务、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服务的职责。

3.2疏解非首都功能给产业带来的影响

自大力实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家具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通过最近几年的产业调研发现,一方面北京地区家具企业在数量上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总产值的不断下滑,而严峻的政策措施促使企业进行产业链全方位革新,不少企业用实力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另一方面,津冀地区形成了以河北深州经济开发区、廊坊大厂工业园区、唐山汉沽经济开发区、天津宝坻开发区、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具有影响力的北京家具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完成了北京家具的完美升级转型。

3.3新功能定位对产业的发展要求

北京家具产业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应避免陷入定位模糊、方向不明而导致的混沌局面,这既要符合家具产业本身的特质也要合理运用相关政策措施,挖掘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并准确把握特色和定位,才能在有序健康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6]。红木家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以部级非遗技艺传承单位龙顺城、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元亨利为例,两者以推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己任,开创红木产业化生产与销售之先河。龙顺成成立的京作非遗博物馆,展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完整展现了明清宫廷家具的发展史。元亨利推出文化艺术示范馆多年,馆内珍藏高端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等藏品,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2020年,两者一同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携手馆藏精品亮相文化服务专题展,诠释传统工艺美术魅力,为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7]。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技术中心、智能制造、绿色生产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将成为企业研发重点,科技创新与应用将成为企业能否突破瓶颈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以天坛家具、曲美家居、黎明文仪为代表的家具企业,打造部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并实现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绿色管理要求[8]。2020年,三大企业同时入选第一批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9],这给予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了极大支持。

4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北京家具产业现状和城市新功能定位分析,总结出北京家具行业发展所要坚持的原则与方向,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实现家具产业高速创新发展,助力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建设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

4.1结论

4.1.1坚持技术创新之路

北京家具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既需要高效的生产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做支撑,同时也需要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这一切的核心源自于技术创新。在家具制造业进入由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融合生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到智能制造领域的全新工业4.0的时代[10],科学技术毋庸置疑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依然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耕技术研发,用高质量新产品迅速战略市场份额,把握先机。一方面,引进先进工业生产技术,加大资源投入以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鼓励制造企业合作品牌设计师,研发原创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搭建适合企业自身使用的管理系统,实现从研发端口到生产端口再到销售端口的数据流程贯通,线上线下同步管理,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效率。

4.1.2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随着目前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想要家具制造业实现长足发展,就要继续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这项重大工程已经进入系统谋划、总体部署阶段,“双碳”战略所提倡的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推进现代工业进行绿色技术革新。将绿色健康、节能降耗、资源循环、低碳环保全面融入企业的实际生产制造经营中,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1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2]。

4.2建议

4.2.1发展家具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家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下文化中心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北京深厚的文脉底蕴和文化资源,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络大力支持和推动“家具中华老字号、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发展,紧密围绕北京文化中心定位,挖掘中国家具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技能,用文化内涵支撑家具行业发展空间。同时,发挥好“北京家具产学研联盟”“设计专业委员会”等组织联盟作用,以自主品牌、智能家居、绿色制造为方向,以设计研发产业创新为支撑,整合家具行业上下游及跨界优质资源,打造家具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

4.2.2实施创新驱动设计赋能战略

家具产品的灵魂在于设计研发,家具产业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为实现创新驱动设计赋能战略目标,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迈向产业链高端之路,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完善家具制造业创新体系。设立创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包含设计专利、知识产权保护规范设定及运营,家具制造核心技术、生产设备学习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帮助行业开展跨界合作延伸产业链,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家具产业发展新格局,同家具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战略目标。

4.2.3建立北京家具团体系列标准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2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

不断总结梳理,研究新动向,直面新问题,创新新举措,实现新跨越,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招商引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坚持绿色招商。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美好瑞昌”发展战略目标,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坚决不引进落后产能,着力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商业模式,推动“三新”经济快速增长;坚持生态优先,实行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沿江“三个一律不许”,即:长江岸线1公里范国内律不许新上任何化工类项目,5公里范围内一律不许新建任何重化工园区,非化工园区内一律不许新上任何化工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二是抓好产业招商。以“2+2”产业为重点方向招引项目,加快产业聚集。绿色建材产业发挥亚泥的龙头效应和中建材集团的名企带动能力,在加快推进中建材骨料基地建设的同时,力争以碲化镉薄膜材料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新型建材项目落户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木业家居产业以中林华中木业产业园为平台,不断加大在临沂、佛山等木业产业聚集区的招商推介对接力度,持续引进设备先进、工艺优良、管理规范、环保达标的优质木业家居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优化木业家居产业质量。继续坚定不移发展以LED应用为主体的电子电器产业,以落户的领航照明、信华电器、金莱特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力,积极对接走访有意向的90余家企业,力争2020年引进LED终端生产及配套企业不少于50家,到2020年底前把我市打造成国内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明显、影响力突出的LED应用产业基地之一;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大企名企引进上取得突破。三是突出科技引领。聚焦我市产业定位,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引力度,以落户的院士工作站和研究院为依托,加快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力争引进部级学科带头人、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创新人才,通过校地、校企合作,落地更多新型研发机构,不断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四是着力靠大联强。聚焦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200强、行业30强,瞄准央企、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知名民企,不断加强与中国建材、中林集团、中核集团、大唐集团、华润集团等大型央企及三安光电、木林森、立邦集团等行业名企的沟通对接,通过他们的朋友圈引进更多大而强的“中字头”、“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落户。五是借力行业组织。借助已经成立的北京瑞昌商会、上海瑞昌商会、福建瑞昌商会资源,推动返乡创业;加强与广东商会、佛山商会、天津商会、临沂物流商会沟通对接,引进一批高质量木业家居企业;同时,与深圳市照明学会、深圳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等行业专业机构深化合作,引进更多高质量、科技型项目。六是完善招商机制。继续坚持以招商团为主体的工作模式,坚持季度调度,保持现有的招商引资工作模式、工作机制、奖励办法基本不变;不断优化考评考核,使其更具科学性,更直观反映招商工作成果;加强招商信息汇总分析,不放过任何有效信息,重大项目直报市领导,以便快速对接,高位推动;坚持项目签约前会审,完善市四套班子共同决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项目准入共同议事的招商引资项目审查机制。

二、以消费升级为引领,繁荣商贸物流

继续做好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大力实施“优品”、“兴市”、“强商”“旺客”“捷运”行动,激发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本地居民消费层次、规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市场运行力争新业绩。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促赛湖再就业市场改造完成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内的农贸市场顺利投入运营;通过现有的在库限上企业,加大报数力度,提满增幅,尽力补缺,同时不断组织企业申报升规入统,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亿元,增幅10%以上;按照“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统、近限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的思路,切实加大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力争2020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家。二是电子商务力争新发展。全力打造电子商务服务基地,依托林安双创基地,吸引电商企业入驻,利用基地的“中国网库”、“淘农村”、“瑞农优选”、“农村e邮”、“瑞商网”、“农村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和实体电商企业,拓展我市工业品、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力争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三是物流产业力争新水平。积极申报“省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并推广物流标准化广泛应用;引导林安物流园申报“省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争取获得评审通过;推广物流标准化广泛应用,带动托盘循环共享,有利于衔接装卸、物流设备、运输车辆以及集装箱的尺寸,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3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艺术采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作为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大部分课程都设置了实践环节,且占据较大比重。如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大部分高校把实践环节设置为80%的比重,施工图纸设计课程也是如此,施工工艺课程几乎全部设置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采风是专业实践环节,其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对各地建筑风格、装饰美学的了解,增强学生户外写生、速写、摄影的技术和能力,让学生在其后的学习中能理论联系实践。专业实习主要是利用学期教学空余阶段进行本专业的各类实习,以参观考察的形式进行,如赴家居市场、材料市场、家具市场等与专业相关的场所进行调研。而毕业实习就是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所需知识进行联系对接,完成就业前的磨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由所在院系按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往往依据教材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方式陈旧及与社会脱节等问题。

二、改革实践

为了达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应用无缝连接,教师应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尝试,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应用型教学,一方面把企业引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把课堂放置于企业当中。具体实施方法为:在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中,聘请手绘公司的资深专家、设计师作为课程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系统讲授制图、透视知识、手绘训练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结合项目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作业直接采用手绘公司的实际项目进行训练,学生作品达到企业要求即直接采用并发放薪酬。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及创作激情,学生经常通宵达旦进行创作,经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手绘表现技法和能力大大提升,部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企业的岗位要求。而在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将实践教学环节放置于企业中,让学生分组跟赴企业技师了解各个环节的工艺:进行地砖和木地板铺设、防水防漏的地面工程施工时,由技师讲解铺设流程、注意事项、铺设层次及现场实践铺设,通过师傅带学徒的形式,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法,能现场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木工工程及现场家具设计制作中,让学生首先对制作材料进行了解,然后进行设备的操作,接着进行木工工程制作,由于该工程工艺涉及若干施工设备,在学校进行此类实验室的建设不太现实,且没有那么多熟练的教师进行操作讲解。通过校企合作,将该实践教学环节置于企业中,在企业中学习设备的应用及操作技法是必需的渠道。在电路灯具施工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先进行电路知识的讲授,由于艺术类学生的物理知识相对缺乏,水电知识仅仅停留在初步的理论层面,在此背景下需要进行知识的重新学习,然后进行电路的初步铺设实践学习,知识完备后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之后还要进行灯具的了解、感受、体验,对灯光的亮度、协调色、环境色及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要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知识。在施工工艺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应该贯穿课程主线,通过在企业、施工现场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效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精神。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可以采用调研的方法让学生先期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让学生了解公共空间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风格,公共空间的结构设计、装饰设计、材料运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等,这些理论知识需要学生亲自调研,收集相关知识点,最终写出调研报告并进行调研分析讲解等。通过这种亲自调研的方式使学生改变学习状态及方式,由从前的教师传授变为主动学习,且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佳。在进行调研之后,课程的实践设计环节就由企业进行指导,让学生融入企业的设计团队,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分工,包含策划组、文案组、标书组、手绘组、电脑绘图组、施工图绘制组、模型组等,直接进行企业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之间设计理念的碰撞、协作精神、团队精神都能得以体现,真正做到了专业知识与前沿设计紧密结合。经过长期的课程改革,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不断交流,最终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校内教师的设计能力得以提升,也经常参与企业的项目,最终达到校企融合的状态。

2.艺术采风

艺术采风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专业要求进行户外速写、写生、摄影,通过该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都能有直观的了解,并为后续课程积累设计灵感及素材。如,通过赴西南地区进行艺术采风,其实就是有针对性地了解西南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装饰风格、装饰纹样,这些知识点在后续课程家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中都有相互联系。西南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颇具特色,学生在采风过程中对吊脚楼的特色设计有极深的印象,在后续家居空间设计课程中对于复式楼中楼的设计就大量运用吊脚楼的设计理念,创作出西南民族韵味极强的装饰设计。学生在室内挂画中大量运用西南民族地区的装饰画,在设计中也具有很强的亮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师应该增加艺术采风教学环节的课时并认真组织,全程进行讲解,把前导后续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多思索。在采风路线的选择上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的针对性。要培养服务地方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就应该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风。总而言之,艺术采风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在这一环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计划进行周全的考虑并将其融入艺术采风课程。

3.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环节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专业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对专业加深了解及兴趣,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专业实习内容宽泛,包括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手绘知识、项目的策划、模型设计制作等。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将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在毕业前根据今后就业的岗位要求进行整体、系统的总结和实践,经过这一环节最终上岗。毕业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实施好这一环节,使学生与社会达到无缝对接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高校安排的毕业实习要么是强制性的订单式实习,要么与本专业不符,要么与学生实际择业的兴趣不符,要么干脆不重视、让学生自由分散实习,其结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怨声载道,达不到教学目的。毕业实习应该有充裕的实习时间、合适的地点、优秀的指导教师,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从业喜好等。为有效实施毕业实习环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我们将所有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都安排在前三个教学学年,第四年整年只安排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两个教学环节,且把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可以把实习成果设定为毕业设计成果。在此精神引导下,我们大量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签订相关的毕业实习协议: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学生根据从业喜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三方协议。具体内容一般为:实习期限为期8个月,前期为学习期,中期为实习期,后期为定岗实习期。在前期,企业按照岗位需要,按照企业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培训学习结束后进行岗位实践,在培训学习与岗位实践过程中,企业挑选合格的人才,签订定岗实习协议直接进行定岗实习,发放薪酬,学生正式毕业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方还要按照实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成绩的评定。学生方严格按照企业要求,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按时上班,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若不按三方协议执行,将受到学校、企业方的批评,影响毕业实习成绩。校方则进行毕业实习效果监管的工作,校方应落实专门人员进行某个实习点的追踪工作,定期进行实习检查,查看实习效果是否与协议相符,定期对学生开展专业发展、安全管理、职业导向的实习会议。实习协议中还明确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消化率,即提供多少个工作岗位及向行业内企业推荐若干学生就业等。经过三年的实践,通过应用这种新的“3+1”的教学模式,使学校系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强,就业率不断提升,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赞誉。

三、结语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4

1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1.1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时效,短期出人才,所以不能沿袭本科学位教育方式。工业设计专业针对一个企业需求分布广泛的设计岗位,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2)实践课程缺乏职业性。有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书本模式,没有延伸到岗位需求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兴趣去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也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程体系不够连贯,不能很好的衔接。工业设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很好的结合,往往学生不能把专业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后期的产品综合实践上面。(4)培养层次不够明显。本专业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培养时间短,批量化的教育只能造就部分优秀学生,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以一个标准来培养学生,缺乏灵活机动性。

1.2高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时间短、实践强,工业设计专业相对课程较多,所以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而更应该注重于实践性更强,更贴近职业动手能力的课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工学结合“5+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五个学期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了兼顾学生的学期课时安排,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做详细的讨论调研,最终确立整体课程及课时数。

(2)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要求。包豪斯的成功,在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使技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豪斯的课程一部分是设计思维的培养,一部分是技术方面的训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工业设计人才整体结构为:设计管理型人才、高级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级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上更偏重于实践。如:构成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设计表现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最终以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技能为目的。

(3)课程以实用为亮点。高职类学校更偏向于技术、实用性用途的课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同时能很快的适应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为更快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打好基础。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专业教师会积极地探索“学习性工作”教学思路,即以实际工作、竞赛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由老师寻找项目如技能大赛、企业大赛、企业委托项目,在课程教学或实践教学上由学生完成,这样即消化了学习知识同时也出了教学成果,如设计构成实训,快题设计实训、家电产品设计实训等课程。

2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理论体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美学、工学、设计方法等基础知识,为技能实训课程做知识准备。由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课程和总课时数限制,大学一年级课程的内容以工业设计基础知识、美术基础和设计思维培养为主,建立学生对于专业认知和兴趣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于形态、空间、色彩方面的技能训练。比如《设计构成》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如何建立图形、色彩、立体和产品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形态塑造的方法。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产品设计专题项目,从简单的产品设计入手,开始熟悉产品设计流程,了解产品基本结构并能够初步处理工程和设计之间的衔接问题,了解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大学三年级进入训练项目综合阶段,引入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和产品形态、色彩心理因素,同时引入品牌理念,让学生参与实际产品设计竞赛或产品设计项目。最后的毕业设计项目的实施则能体现了学生的整体能力,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企业实践的过程,在毕业前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第五学期的理论课程围绕实训项目,体现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进步过程。针对实际项目进行的理论教学课程教学,递进式的能力培养更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3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课程作为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核心,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基本能力掌握情况。我院工业设计实训学时约3000学时,根据三个学年对学生能力培养其需求分为四个能力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设计表现技能模块、综合执行能力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技能训练呈递进式发展,同时也遵循了工业设计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企业工业设计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市场调研分析、设计表现与提案、3D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与手板制作展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表达能力和设计思维,建立一定的形态与美学基础,比如《构成设计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从设计构成理论出发,帮助学生建立造型设计意识,为以后的造型设计打基础。实训课程有:设计构成实训、金工实训、测绘实训。

设计表现技能模块:培养学生二维表现能力,产品设计基本技能,对产品机械原理、结构、形态有基本的了解和造型能力。主要课程有快速表现实训、快题设计实训。综合执行能力模块:能熟练进行项目设计、具备产品三维表现能力和一定的材料与工艺知识,主要实训课程有:家电产品设计实训、材料设计实训、产品改良设计实训、交通工具设计实训。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培养学生项目设计综合设计能力,具备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实物展示的全套设计技能,结合具体的设计比赛项目、引入品牌理念,形成完整的工业设计流程。主要项目有:综合产品设计实训、品牌产品设计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学生在完成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后,通过企业岗位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产品设计流程,提出设计成果完成毕业设计制作来检验学习效果。

工业设计专业三年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工业设计概论、透视技法、机械制图、设计构成;实训:设计构成实训、金工实训。第二学期: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基础、电工学、快题设计、CAD;实训:测绘实训、快速表现实训、快题设计实训。第三学期: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家电产品设计、Rhino、产品设计;实训:Photoshop、家电产品设计实训、材料设计实训。第四学期:Pro-E、产品改良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仿生学、产品机构设计;实训:产品改良设计实训、交通工具设计实训。第五学期: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逆向工程;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品牌产品设计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4结论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工科院校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学生没有完整的实训场地,实践成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实训如果出不了高质量的作品,往往学生对实训就会缺乏很强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我院工业设计专业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各种大赛、企业项目引领式的实践教学,注重在完整的教学设计实践流程中培养具有设计思考能力、设计表现能力、三维表现能力、模型制作与展示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但实训场地建设和实训结果的验证还需要更完善,才能使工业设计成为一种技术与审美的结合。

作者:喻长发 朱玉丽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专题研究课程的高度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广度涉及专业设计常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个人能力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阅历、协作性、社会认知能力等。而我们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该门课授课教师讲授理论(大致4~8课时),然后学生调研、完成作业,教师给出成绩,中途教师会检查中期作业情况。这样的授课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弊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教师的知识局限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拓展,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带动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会有失公平。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工业设计专题设计课程存在的不足,本文作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1.开放式教学

①空间开放。专题研究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应该具备相应的开课条件。全国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各校大四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可以进行一学期以内的互换(毕业文凭不涉及变动)式学习。本门课开设场地可以是学校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积累人生阅历的条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成都地区的家居业和汽车业都发展迅猛,因此相应的专题研究课程实训基地容易解决。而鞋业虽然在成都地区也有很大的生产基地,但相比较其他同类生产城市的规模,成都优势并不突出。江浙沿海一带开设鞋类、眼镜类等专题研究课程应该具备更多优势。有的放矢地创造学习环境利于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协调性、深入性,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吧。正是有以上认识,在倡导跨校互换式教学模式的设想方面,本文作者根据学生意愿选送大四同学去了具有陶艺专业性很强的四川美术学院深度研习创作陶艺旅游产品。该生在陶艺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好发挥,不仅获得四川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并且目前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②时间开放。时间开放是相对而言的,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研究课程在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处理,但阶段性的教学完成质量应该严谨,教学进度检查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我完成学习过程的监督。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安排教学时间,学生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这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自觉、自愿、自由的学习状态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

③学术开放。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特点。专题研究课程不仅要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一个模拟总结,还需进行特定专业方向性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工业设计理工科生的特点,很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灵活穿插于专题研究课程里讲解。如: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时,我们主讲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邀请历史旅游专业、商学院或文学院的教师开设主题讲座。这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拓展,更是创意思维的启发,学生能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长河里运用文化基因,挖掘开发旅游产品的潜在市场,针对我国特色文化还能做系列的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再创造活动。空山云雾———香台设计从水墨宏村得到的设计灵感,描绘了安徽宏村黑白建筑、山水起伏的水墨画面。它的形态特征不仅符合当地人文特色,而且兼具熏香与装饰摆件的功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影砚是针对中国宏村设计的一款旅游产品,它是利用宏村建筑特色与当地文化象征的墨砚相结合而设计的,墨汁倒影着白墙黑瓦,给书写者一份相映成趣的意境。又如:家居产品设计主讲教师也可以请实训基地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等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零距离的实践教学。交通机具或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等,主讲教师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是表层,打开学生的创新视野才是目的。学生可以通过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看到未来人类、自然发展的轨迹或是了解生物构造的特征来启发我们产品结构、功能的创新。地理与资源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工业设计学生开启生态设计创新思路的源泉。诸如此类的多学科交互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索,不仅使专业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的融合,而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是一种有效、有趣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像技术性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是一种多方向、发射式的问题思维模式的培养。另外,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助于专题研究课程的学术交流。教的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不可小视,比如,专题研究课里会涉及很多现实的生活常识,这些课外常识在同学之间是可以轻松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并且,专题研究课程不可能在教室完成,所以制作阶段,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也可以方便带动别的同学。本文作者在旅游产品设计及家居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几场同学分组讨论的时间,如图3家居产品设计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优势,而且率直表达个人意见的精神值得推广,因为学术争论是不需要伪装的。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它一般包含教评学和学评教两个核心环节,前者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后者主要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以旅游产品设计和家居产品设计为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①教评学。目前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评学的评价主体就是任课教师的终结式过程。我们以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为例来探讨改进方案:从本文论述的前面部分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有多个有目的、有联系的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因而对教学不同阶段的考核应该由不同评价主体依据不同考量标准来判断。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价主体由主讲教师、辅助教学教师(历史旅游学院的教师等)、同学三方组成,比值为5:3:2。其次,评价内容,主讲教师以设计技能的综合考核、考勤情况为主,辅助教学教师以旅游开发的宏观视角评判为主,互评同学以同学的协作性、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为主。最后,评价形式,过程式评价结论由主讲教师综合以上评价主体的考核结果得出最终分值或等级。经过以上多方的考量,学生在学习中过程表现出来的知识性掌握、能力培养、品行都能得到较全面、客观的促进和评定。

②学评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判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针对家居产品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学评教我们做了如下调整。首先,教师学术水平主要通过科研考评的方式,而对于设计类教师的科研考评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更多从应用型的设计实践来看待。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对于工业设计教师的准入要求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具备一定年限的设计实践工作经历。从实践中提升的学术观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社会需求。家居产品设计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的学术观点更能活跃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同行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授课方式、教学辅导、教学效果来评判。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家居产品设计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在对该课程的评价时都特别强调和肯定了授课方式这项评价内容,这说明一个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百家争鸣”。讲台专属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科目的教学规律。另外,我们应评价透明,特别是教学督导可以在听完课后跟教师进行沟通,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若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教研室会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也便于同行教师的交流学习。

三、总结

通过工业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多学科交互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使工业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专业特点,促进多学科师生间的学术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其客观公平性,也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作者:岑华 母洪都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第三篇

1.教学改革实施对象及内容

立足我校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教学对象以我校工业设计专业2010级学生(文科班22人,理工班19人)为授课对象,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从人机工程学教学方式方法、课堂作业、实验、最终考核等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其人机分析思想;第二,引导学生应用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增强课程学习间的联系性;第三,课堂作业围绕课堂讲授,安排讨论课,使学生能深入学习相关理论,而不是浮于表面;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指向关键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第四,加强实验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安排人机实验,使学生学会从实验中体会人机系统的重要性,并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分析;第五,最终考核,主要改革试卷考题设置,结合平时作业给出最终成绩。

2.具体措施

第一,以前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附加课堂提问,学生学习时很是被动。在此次教学改革中,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进入课堂讲授,而是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自主发言,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是“寻找生活中使用起来很方便的、令你满意的产品,同时寻找生活中使用起来不方便的、不满意的产品”。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产品来分析其满意程度和方便程度,有的学生选择同一产品来分析,例如火车硬座的问题、暖壶的问题、宿舍床的问题、U盘的问题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人机问题,通过这样的发言引起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随后的课堂讲授结束后,任课教师会阶段性的留一些作业,并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讲自己的作业,所有同学针对他的作业进行讨论,期间产生的一些辩论很精彩,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与以往盼着下课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任课教师担当,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鉴于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程度不够,在教学大纲里规定的先修课程成了一种摆设。在此次课程里,前期分析要求学生用《工业设计方法学》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相关表法等。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在最终建模上,要求学生用所学软件进行建模,进一步增加课程之间的联系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校园直饮水机现存主要问题人性化问题各个操作环节反馈少人对机子缺少亲切感磁卡区问题刷卡反馈不明显刷卡位置有点高指示灯与显示问题显示内容单调金额跳动不稳定指示不明显而且偏右冷热指示缺少进程提示接水区问题接水区很滑,而且放不下大点的杯子热水外溅出水口卫生问题不知道接水量按键问题没有颜色区分按键功能少按键太小按键不灵敏输水管道问题没有排水系统管道附近没有节水开关裸露在外面难看

第三,课堂作业改革是此次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点可结合第一点来进一步阐述。以往的课堂作业都是讲完一部分内容布置一个作业,讲完另外一部分内容了又布置另外一个作业,任课教师收回作业并批改后再下发给学生,只存在学生跟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鉴于这些弊端,此次课程教学中只针对一个产品作为课程课后作业即校园直饮水机。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在讲完人体测量一章后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测量,并对照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尺寸是否合理;在讲完人的行为一章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接水同学的行为,并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在讲完控制器设计后,针对校园直饮水机的控制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在讲完工作空间设计部分,对校园直饮水周围空间进行分析;在讲完人机系统设计之后,对整个校园直饮水机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前期分析进行人机设计,期间穿插一些讨论和实验,有助于为后期的设计做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回答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反思一些问题,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设计没有对与错,有争议可以讨论。

第四,安排人机实验,由于我校没有人机实验室,以往的人机课程单纯的讲理论,没有实验,在此次教学改革中,增加了这部分内容,虽然实验条件不是很完备,例如在学习完人体测量这一章后,给学生分组,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对照书上的测量项目进行了现场测量,并形成测量数据,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测量的数据会有很大的误差,但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并依据这些测量数据制作了本人的二维人体模板。在制作二维人体模板的过程中,关节部位连接是一个难点,关节的活动范围如何控制,有的同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后续课程里的实验主要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第五,最终考核。我校人机工程学的课程性质为考试课,学生期末要进行闭卷考试,以往都是按照标准的试题类型进行设置,有填空、选择、辨析、简答、综合分析以及论述题。这种题型决定了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在综合分析以及论述题方面学生得分率偏低。此次考试改革之后,试卷只出了八个题,除了一个计算题外,其余七个均为综合分析和论述题,没有刻意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进行人机分析的能力。

3.阶段性考核结果分析

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核主要通过考试来进行,第二阶段考核在后续的产品设计系列课程中体现,第三阶段考核即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本文重点讨论第一阶段。考试人数共41人,满分100分,考试题目如下:(1)简述人机关系和人机矛盾的演变与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10分)(2)计算:设计计算公共汽车顶棚扶手横杆的高度,并对比抓得住与不碰头两个要求是否相容,如互不相容,如何解决?(15分)(3)下图是两把理发剪,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10分)(4)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图。(10分)(5)从人的角度考虑,影响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5分)(6)通过一个例子简述人机功能分配问题。(10分)(7)针对太原市公交系统进行人机分析。(20分)(8)我校各个教学楼及实验楼均增加了校园直饮水机,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针对自己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良方案。(20分)说明:第(8)个题目的再次出现,希望加强学生对该产品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希望学生能有新的想法。分析:从上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除第(7)、(8)两题外,其它题目的最高分均为满分,平均分处于中上水平,总体成绩令人满意。

4.教学评价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民生;绩效审计;审计方法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通过以来,民生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审计部门的重视。香港的绩效审计发展位于我国前列,所以我们选择研究香港绩效审计,并将民生绩效审计中包含的环境效益审计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研究,因此本文在研究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时主要针对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四大范畴。其借鉴的主要是《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讨》中总结出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以及绩效审计5E理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审计方法体系的研究属于热点问题;第二、未有大量研究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文献;第三、香港作为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前列,研究香港绩效审计方法体系能够为其他审计局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案例背景介绍

本文以我国十三五规划“建立综合型绩效审计模式”为主要背景,浏览了香港2016年至2020年审计署署长报告书中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四大范畴而体现的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因本文发现每篇案例中所用到的绩效审计方法相类似,所以在该四个范畴中各选择一篇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社会福利:儿童发展基金。

儿童发展基金旨在:(1)支援弱势社群儿童的长远发展;(2)鼓励规划未来和培养正面积极的人生观;(3)提供更多个人发展机会;(4)协助订立和实践个人发展规划,养成建立资产的习惯,并同时累积财政和非财政资产。

2.康乐、文化及设施。

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是香港体育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资助:(1)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及体育总会协调的项目;(2)体育总会及体育机构在本地举办的国际体育活动项目;(3)发展本地足球的计划等。

3.教育: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是指学生因各类残疾而引致的需要。2019年4月,审计署就教育局推行特殊教育的工作和社署有关特殊教育的工作进行审查。审查工作集中于下列范畴:(1)学位和宿位的提供和管理;(2)特殊学校的人手;(3)为特殊教育提供的津贴和支援。4.就业及劳工。1992年,雇员再培训局根据《雇员再培训条例》成立为法定组织。根据该条例,再培训局具多项职能,包括研究提供再培训课程及附属培训计划,以协助合资格雇员掌握新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从而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三、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本文借鉴《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讨》中总结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为主要模式以及绩效审计5E理论来研究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同时,根据2013年总结的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模式划分的实施方法体系与评价方法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实施方法体系。实施方法体系主要关注的是“怎么审”的问题。根据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实施方法体系,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分为微观子目标和宏观子目标;第二、针对绩效审计的微观子目标开展绩效审计;第三、以微观子目标的绩效审计结果为基础来分析宏观子目标。针对香港民生绩效审计而言,可以看出: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涉及到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等。结合绩效审计5E理论,本文将民生审计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审计作为一项单独的绩效审计进行分开。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1.微观层面目标构建方法。构建微观层面目标要结合香港民生绩效审计对象类别进行,从社会福利、康乐、文化及设施、教育以及就业及劳工这四个方面进行。这四个方面都会涉及到项目资金、项目筹划、推行以及管理等;具体子目标和审计方法如表1所示。2.微观层面目标的审计方法。根据香港民生绩效审计对象的四个类别中涉及到的项目资金、筹划、推行以及管理,将香港民生绩效审计微观层面目标的审计方法对应分为四个方面。审计人员针对这四个不同侧重点及其目标的不同选取适合恰当的审计方法。

(1)项目资金:对比法: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收集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并进行差异对比分析来判断项目资金的运营情况,以及资助情况等。财务分析法:社会福利中“儿童发展基金”的审计中,审计署通过对未拨用结余款项所含内容的分析,认为:为加强向公众负责,劳福局需要继续向立法会汇报基金推行情况和计划推出进度的最新相关资料。

(2)项目筹划:问题解析法:就业与劳工中“雇员再培训局”的审计中,审计署通过对再培训课程中出现的少数族裔人士人次下降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再培训局需要审慎研究少数族裔人士的入读人次下降和少数族裔人士课程计划学额的使用率偏低的原因,加强工作来提高少数族裔人士培训服务的吸引力。可行性评价分析法:例如社会福利中“儿童发展基金”项目下的审计中,审计署对委托安排中的两个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评价分析,发现部分地区的申请数目超额;同时发现计划申请的质素评估中并没有设定相关及格分数;这说明相关计划存在一定的缺陷。

(3)项目推行:关联分析法:教育中“特殊教育”项目的审计中,审计署对教师培训从三个角度进行关联分析:教师培训方面的达标情况;特殊学校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名额;具备特殊教育训练资历的特殊学校教师的百分比。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关联分析,审计署能够得出特殊学校教师提供的专业培训在哪些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问题追溯法:社会福利中“儿童发展基金”的审计中,审计署对营办机构的做法所作的分析显示,在5间营办机构中,有3间已把目标储蓄馀款悉数交还参加者,因此在计划期后并无再监察参加者使用目标储蓄的情况。

(4)项目管理:管理分析法: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通过对项目申请的汇报表现的审查中,针对受资助人的表现绩效进行指标与管理分析,发现受资助者并未对未达绩效目标进行解释;同时民政局及康文署也并未采取措施进行跟进。因此,审计署认为受资助者在汇报绩效方面做法有所不足。案例研究法: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分析了在2014~2015至2018~2019年度期间受资助者把未用结余退还给政府所需时间,同时针对一位受资助者退还未用结余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得出相关问题点。

3.民生绩效审计取证方法。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针对香港民生绩效审计中具体项目目标是如何进行绩效审计的,但在进行目标审计方法时,必然会涉及到一定的审计取证方法。因此,本节主要分析香港民生绩效审计的取证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检查法:对于本文中民生绩效审计的取证方法,检查法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延申。例如,康乐、文化及设施的审计中,审计署检查了2017~2018及2018~2019年度举办的10项国际体育活动,留意到其中一项本地举行的大型国际活动的申请未获妥善评估。审计署建议,康文署需确保在评估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的资助申请时,遵守民政局的指引。

(2)记录分析法:在对香港审计署署长报告书的研究中发现,审计署对民生绩效审计四个范畴的审计大多通过对相关记录的分析,得出相关的审计结论。例如,就业与劳工中“雇员再培训局”项目下的审计中,审计署对再培训局中的16项课程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再培训局和培训机构开发新课程的建议书须包括的资料并不一致。

(3)观察法:观察法属于传统审计取证方法的一种。在香港教育中“特殊教育”项目下的“为应付家具及设备经常开支而提供的资助”审计中,审计署通过走访特殊学校发现安装的家居设备与一般学校设备有所不同,因此审计署建议对以不同经费来源购买的家具及设备的资助应采取不一致的方法。

(4)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资料具备一定的真实可靠性。例如,康乐、文化及设施中“通过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体育部分)为体育发展提供资助的管理”的审计中,审计署曾到访2个民政处审查地区足球资助计划的情况,发现地区足球资助计划下地区足球队在汇报绩效方面有可改善空间。

五、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香港民生绩效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对比法、财务分析法、可行性评价分析法、问题解析法、关联分析法、问题追溯法、管理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民生绩效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法、记录分析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等。本文的不足在于:第一、实施方法体系中的宏观子目标构建的方法并未详细研究;第二、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中的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也并未涉及到。这两个方面也是日后对香港民生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施青军.政府绩效审计方法论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2):30-32.

[2]宋常.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6):3-9.

[3]周国彪,黄小忠.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构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6):116-120.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6

1.没有专门教学资料的指导

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专业,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发展重点不尽相同,各专业的发展速度也是有快有慢,导致刚刚从冷门专业热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教材进行备课上课。以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侧重于传统畜农牧也,因此教材的编排也是以这一侧重点展开的,但是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侧重于建筑环境方面,家居方面,如果将以前的资料勉强拿到现在课堂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导致这些专业出来的学生发现自身多学没有用武之地。因此,有关教育部门一定要深入调查市场发展趋势,编纂一本适合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

2.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传统学习虽然挂着课程改革的牌子,但是没有做课程改革的事,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完全进行理论课教学,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学校教师没能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种种原因使得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要求。

3.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没有很好的对接

园林景观设计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理论没有学好,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容易犯迷糊,同样的,如果理论课学好了,但是实验课有不安排相应的课程进行巩固学习,理论知识就显得宽泛,没有意义。现在在很多高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没有做到很好的对接,有些理论还没有学习,就开始做实验,增加了实验难度;还有些理论学习很长时间以后,才进行实验,起不到及时巩固的作用。这都会导致实验课效果差,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通过到网上找资料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等手段来应付实验报告,而不是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直接导致实验课毫无收获。

二、《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1.将多媒体教学带入课堂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植物识别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征来使学生识别和记住各种植物,这种方法的识记效率较低,而且一段时间以后就容易忘记。有些老师会拿植物本体过来给学生看,但是老师手中的植株毕竟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植物认识的需求。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植株,并且了解此植物的各种知识,包括产地,习性,栽培方法,栽培时间,栽培技巧等。另外,教师通过各种植物的比较,也可以更加直观的,有对比的展示相似植物,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抢答,自由提问等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做出教室,融入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景观,不出去看看真正的园林景观,怎么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呢。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到课外进行实际探索。场所可以是公园,植物园,城市花园等地,根据这些地方景观设计特点进行实际教学,为学生分析设计思路,并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公园的美,在下次课进行总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在外面,学生可以触碰到活生生的植物,这是比在电脑等媒体上看到的更真实的,也会更加的记忆深刻。在植物园,老师可以从任何植物入手进行教学,例如,看到草坪,教师可以从草坪的品种,到品质辨别,到生长习性,到季节变化,到观赏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并根据其与周边景物的搭配情况,讲解景物搭配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可谓处处皆学问,处处皆课堂。这种开放式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设软件培训课程,夯实专业技能

园林设计专业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还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作图能力,以满足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试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开始软件应用的实践课程,比如Photoshop,CAD,3DMax等软件的应用,适时的布置设计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增强其专业素质。

三、结语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7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试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角度,以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阐述顶岗实习的顶层实践教学设计过程,指出多元协同创新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协同创新;嵌入式技术;顶岗实习

顶岗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做中学”在企业环境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表明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学生顶岗实践教学,国家层面制定文件加以规范,对优化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具有指导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各高职院校均安排了顶岗实践环节,管理模式不一,但有共同特征:一是时间长,一般为半年以上;二是教学环境企业化,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三是学生具有在校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各校的条件和理念存在差异,顶岗实践的效果也不尽不同,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专业不对口,缺少顶岗实习训练方案

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践规定了目标、内容和要求,但多数顶岗实践岗位是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存在与学生的专业内容不相符的现象。

(二)管理松散,缺少刚性的考核措施

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沟通不足,尽管在实习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具体管理中未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践缺乏有效管理,用人单位以经济利益为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足,顶岗实践考核有流于形式的可能。

(三)定位不准,实习效果不理想

部分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忽略了顶岗实习实质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意识和水平不同,指导效果也参差不齐,顶岗实习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多元协同创新方案,以高职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为对象,对IT类高职专业顶岗实践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多元协同的顶岗实践教学顶层设计

多元协同顶层设计是在“政、校、行、企”协同下系统科学地设计顶岗实践的内容。高职的顶岗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有外在和内在的需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之后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接受综合性课程训练,顶岗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协同创新,从课程顶层进行顶岗实践设计。

(一)校级层面的多元协同机制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国家骨干校建设中成立了以“政、校、行、企”为主体的“三会两办”多元协同创新机制。其中“三会”由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管委会共同组成,具有全校统筹领导专业建设发展、合作项目管理的职能;“两办”是学院和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对外协调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事务,对内协调(或整合)教务、人事、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资源,二级学院的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作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日常管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合修订理事会、指导委员会、管委会章程,确定各方责权,把章程修订过程变成四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行动的过程。如政府领导学院改革发展,在学院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主导合作办学,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明确和落实行业、企业的责、权、利,如优先满足理事会会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优先落实订单培养的人才数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得到学校和政府相应就业经费补贴及相关税收政策优惠;提供企业最新技术、真实项目用于教学和实践;提供本行业所属产业园、本企业生产场地,为实践性教学、教师实践提供条件等。

(二)专业层面的顶岗实践教学设计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以培养初步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能力,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产品测试、技术支持、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学院“一学年两大两小”的教学模式(即一学年两学期,每学期20周,分为两个大小不一的时段,前16周为课堂教学时段,后4周为集中实训教学时段),本专业将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环,在行企专家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设计整体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项目设计

按照课程标准的实践和理论学时分配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搭配,充分保障学生实践时间,倡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以企业实际的项目为主,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实际产品或仿真产品,并及时归纳总结,在课程结束后汇总展示,如在专业核心课《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实践》中,学生要完成制作简单的智能家居APP控制软件的任务。

2.实训月集中实践项目设计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除第1学期和第6学期外均有为期1个月的集中实训,一般安排在第17至20周。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利用4个学期各1个月的时间,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校企协同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及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如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学生通过单片机基础应用实训项目掌握嵌入式C语言的应用编程能力;在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中,通过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的聊天实训项目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编程、编译、下载能力;在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中,利用企业的智能家居项目,由企业一线开发工程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训练学生熟悉项目方案设计、任务书编制、项目执行到项目总结文档等整个项目开发流程,帮助学生掌握该专业嵌入式开发岗位的综合能力。

3.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设计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了解所学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达到从业基本要求。顶岗实习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由于学生学习场所由学校更换为企业,需要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实习地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学生自主选择的实习地点(需学生申请并报学校批准),另一类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企业不同,学生顶岗实习内容也各不相同,这需要企业与学校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工作内容,协商制订学生的实习计划。在制订学生实习计划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职业素养原则。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极为重要的阶段,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须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是极佳的训练,实习计划中对比须有明确的考核内容。同时在专业顶岗实习中,除基本职业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利用字处理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报告的演示、表格的绘制与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和专业书籍等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获取专业技术帮助的能力;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以及掌握SourceInsight、UltraEdit和Visio等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二是专业匹配原则。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要以专业标准为指导,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对于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如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硬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利用企业条件进行售前售后技术支持,通过嵌入式产品演示和讲解、产品验收和培训解答客户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更新周期缩短,学生很可能在实践中用到未曾学习的新内容,这需要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在专业范围内共同确定实习内容,给出明确的计划表。校内指导教师也可以在指导过程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能力。顶岗实习作为学生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全面周密的顶层设计。学习场地的变换要求“政校行企”多元协同,以实现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做好实习内容的顶层设计后,顶岗实习的跟踪管理方法及实习效果反馈机制同样需要多元协同创新,这是需深入探讨的课题。

作者:但唐仁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2]夏海兰,张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8

一、课堂教学中导入真实性项目

在综合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设计项目的教学导入很重要,学生认识项目要点,运用已学的知识与已有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来做针对性的设计。项目的导入会融合多种知识结构,能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系统地体现出实战水平,能较好地考察出学生针对具体项目中诸多问题的解决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中,教师基本会把虚拟的项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去做设计方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多次的尝试与探索,认为结合相关企业的真实项目的导入,能使学生更好地接近未来职场需求,强化实战状态,通过对项目的深化了解与设计,使学生能更多地学到市场化的专业知识,能综合分析利弊结果,提高实际设计应变能力。所谓真实性项目,笔者认为有二个要点,其一,该项目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包括:环境状况、形状尺度、业主背景、各种条件制约等的实际信息。这些项目信息是进行相关设计学习的基础,项目的各种条件、制约状况越真实,越能接近市场化的实战应用。学生通过项目信息,分析出设计目标,结合教师布置的要求目标,综合各种创作思维和对材料、工艺、技术、结构等以往课程知识,通过教师指导,经过多次反复的调整,对该项目做合理的设计实践。其二,项目的真实性是指教师预先已经做过该项目,对项目中的一些实际要点、细节较为了解,真实参与过该项目,有较明确的设计基础动态分析与应用体会,这些对设计的教学实践较为重要。比如,笔者曾经设计过一个办公空间,其中原建筑有个消防栓的位置极为不合理,在设计中既要表现出办公空间整体的风格和界面审美效果,又不能草率处置,还需要符合消防法规的要求,结合造价制约,也不能随意更改消防位置与管线,当初做设计方案时煞费苦心来寻找二全齐美的设计途径。在后来的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笔者把这个项目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把这个建筑空间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探讨分析,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一些设计手段来解决问题,最后与学生分享自己当初设计时的心路历程,使学生通过该设计项目的练习收到较好的实战效果。在艺术设计项目教学中,我们不要求学生能做出完美的设计,而要求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所以,真实项目的实际参数、信息都是设计的基础,在方案的合理实施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教师对该项目的了解与把控能力,会提升设计教学效果,使课堂的项目实践更具实战状态,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设计工作,这也是职教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必要性之一。以实际项目和市场化实践操作导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设计教学与市场化操作较好地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设计以工作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求,满足职场中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在未来能达到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一个职业的技能是由多种不同的能力组合而成,而对这些能力的学习与训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运用先进的职教理念,合理地应用训练项目,贯穿各个训练要点,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在室内设计课程中,我们依据职场调研,理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会涉及的一些能力应用类别,大致有:综合创意、设计沟通、设计绘图、设计推荐与说明、团队协作等,根据这些能力要求,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项目环节,来强化相应的能力训练,考核训练成果。比如,在综合创意环节,强调手绘设计的应用,手绘草图是提升设计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过程,而手绘中的视觉意象起到了知觉与思维的沟通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推动设计思维不断深入的途径,并且图形的表达也是设计沟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设计创意的深化;在设计推荐与说明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设计方案推荐的环节,要求学生能上台演讲推荐自己的设计方案,阐述设计理念,并能答辩同学、教师提出的疑问,从而能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设计;在团队协作环节,根据设计项目的大小,安排团队协作完成的设计项目,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合理组合设计团队,选出团队的管理者,依据各自能力分配好不同的项目,通过不断地共同切磋与相互交流,完成团队设计项目,锻炼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基于未来工作能力的课堂教学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升设计的素养,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根据以往本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的情况分析,大部分的设计从业为家居类设计,家居室内设计的岗位已经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就业方向,这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人们对生活起居的美好追求密不可分。所以在室内设计课程中有意识地侧重家居室内设计的项目环节,由浅入深、顺序渐进地推进设计教学。家居室内设计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最为密切,把这个设计方向学好、学精,能初步掌握设计的主要内容,如:设计程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表达等,也为以后从事其他室内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换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为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倾听、实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在设计类的课堂教学中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在一个准职业的氛围中引入设计专业的课堂学习,灌输以职业化的运作手法来引导设计课程的有序开展。在课堂中,教师根据设计项目实施的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过程特点,变换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利于设计课程的职业化实践效果。首先,以教师的角色在设计课程中讲授设计理论,阐述不同的设计理念,介绍多态的设计风格倾向,以大量的实例启发学生的设计意识,旁征博引各种相关的设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思维的闪光,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次,在学生项目实践训练环节,教师以设计总监的姿态出现,课堂中学生成为属下的设计师,以职业化的负责态度,组织实施设计项目,执行项目设计的规划、分配工作及规则制定,按学生特长分配工作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环节中,应该依据公司化的职业要求,强调设计的规范与合理性,严格评判设计的优劣效果,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明确自身在设计项目中的角色定位,强化其职业的素养。第三,在设计方案演示与推荐环节,教师是“混入”其中的评审之一,模拟评审会场景,教师应该站在一个比较公允的立场上,提示台上演示同学的主角作用,引导下面同学的评判和提问环节,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各抒己见,用各种方法说服他人,在互为答辩中理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体会设计方案同台比较、优胜劣汰的残酷性。目前,在院校大量扩招的前提下,室内设计教学中班级普遍满员而师资欠缺,难以实施设计类理想的小班化教学和师徒制实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职业化实训需要的角色切换,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定位与职责关系,模拟准职场状态,是对职业氛围的一种补充,有助于学生熟悉职业特征和职场操守,提高职业素养,使以后能更快适应工作。

四、总结

当今社会处在快速发展中,随着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的不断的变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室内设计产业的发展更快而要求更高。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强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等职业特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遵循工学结合、校企联手的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结合的程度,通过教学创新来求发展、求突破,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职业人才。

作者:孙浩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素养探析

一、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多能素养的意义

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要具备与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协作能力,每个专业之间都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老师之间要互补;合理安排专业分工的能力,涉猎要广泛,不能只会一个专业的知识;与学生交流的能力,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要有社交能力,毕竟这个能力在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室内设计专业老师应该尊重基础教学素养,提升自我,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受到他人的肯定,为社会做贡献。

二、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多能素养能力

1.加强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协作

绘画与设计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一些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老师也是绘画专业的老师。因此,绘画专业的老师要知道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设计的特点和要求,让两个课程有效对接,不能只有个人化的绘画艺术创作意识,还要开始想到其功能和设计意识,把绘画和设计区分开来。而专业课老师要注重基础课带来的支撑作用,与基础课教师沟通合作,一起参与基础课程的建设、基础课程相关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2.合理安排专业分工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分得越来越细,专业老师的教学任务就变得单一,很多老师一直只能完成一种固定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使得老师在某个专业很厉害,但是其他方面却薄弱,不能指导学生。室内设计师应精通多方面,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全面掌握设计方法、方案表现技法、施工工艺与材料应用等,这要求老师先具备这些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老师不仅要对室内设计理论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在设计制图和设计方案表现实践上,也要能指导学生,熟悉材料和施工工艺。在表现技法的课堂上熟练掌握手绘表现技法、室内设计计算机辅助相关软件的操作,最好还能有效地运用设计方法、原理启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意,解决设计疑难问题。在材料与工艺课上要熟练地介绍出材料的规格、性能参数和施工方法,结合设计想法和实施的可能性,与学生一起进行尝试相关材料工艺的实验性应用。这样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也能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3.注重与学生交流

老师要激发起学生兴趣,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喜欢什么学习方式,只要学生肯用功,并且主动学习,也可以了解到在不同阶段,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知道学生在什么方面还要加强,恰当的补缺查漏,把握好教学进度,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4.加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使得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教育教学规律,开拓视野。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为了令高职类室内设计专业的水平更高,这也要求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里的教与学要遵循渐进规律。室内设计要的是创意和创新,老师要有灵活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创意发散性思维,课堂组织和启迪的方法也要有创意,所以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程。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容易产生与课程知识相违背的情况,因为创意不是固定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合理处理这些问题,分清楚主次,把空间的美感与性能通过处理,创造性的使用材料、线条、光线、色调搭配等。教学内容包含着许多抽象的概念以及理念,老师不能灌输式地教,而是要令教学方法有创意,并且多变。

5.增强教师的社交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现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室内设计专业的老师要接受训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教沟通技巧,老师自身的社会能力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沟通交流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专业实践锻炼出来的.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不管在参加室内设计的项目或者是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训练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多重能力的老师以身作则,以敬业精神管理学生,会比用规章制度好得多,所以室内设计专业老师要有责任心,有热情,工作要是认真细致的。此外,职业道德体现社会能力素养,老师还要追求专业高度,用出色的设计、高尚的人品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6.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中国装饰行业历经三十年变革,经历了从工匠时期到现在“设计引领施工,创意主导竞争”的新时期,室内设计作为“设计”行业的分支,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2.0时期,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创客精神,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把创意变为现实。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的创新思潮中。

三、总结

总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老师的能力素养要多能,这会影响到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多能素质的老师能全面能力引领学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使学生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设计观念,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技巧,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被社会认可。

作者:何穗 单位: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探析

一、室内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建设趋同,缺乏特色。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对室内设计行业准入制度、行业门槛的设定、就业人群的职业教育监管乏力;一些行业协会、学会凝聚力不足;高职毕业生薪资水平较低,报考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数量有所下滑。

二、室内设计行业门槛

目前,室内设计行业门槛较低,鱼龙混杂,一些人因为利益的驱使进入了这个行业,但没有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设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三、室内设计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改革

从业人员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传统师徒式;第二,机构培训式;第三,自学成才式;第四,高职技术技能实践学习式;第五,系统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式。因此,高职高专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只有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才能有效转变:第一,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第二,推广培训式继续教育模式;第三,强化技能实操训练;第四,打通一部分学生专升本的上升通道。

四、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

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可以增设室内设计市场营销类课程,而美术基础课应该分出两大部分:第一,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训练;第二,设计意义上的美术训练。前者主要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后者主要培养创意思维,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既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提高职业认同教育。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在软件学习方面,要达到四个要求:第一,通俗一点;第二,实用一点;第三,步骤清晰一点;第四,以赛促学。在材料学习方面,要紧贴当下,不能滞后于市场,学一些市场已经淘汰的材料。在施工工艺学习方面,要情境化、现场化、实操化、规范化。教师可以尝试用“倒叙”的方法教学,即先让学生学市场营销、施工工艺,再学材料、软件,最后学美术基础和设计基础。配套的改革应该有学习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五、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改革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知识体系了如指掌,驾驭重难点轻松自如,实践教学游刃有余。其次,随着单招学生的招收,备课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单招的学生往往在初、高中,有的甚至在小学就体现出对应试教育模式的抵触和不适应。如果到了大专还是按固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再次,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实践项目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辅导学生实习、实践要规范化,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最后,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辅导员从微观上关心、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从宏观上把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个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养成,由外而内;一个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前行动力,由内而外。

六、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学生本人而言,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内因,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要善于从海量的知识中搜寻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课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索式的学习,从个人分散式学习向群体合作式学习转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适应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学生要同时具备“大学+理想”“大学+情商”“大学+创新”“大学+学识”。没有梦想的人浑浑噩噩,没有精气神,很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大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升起心中的太阳,传播正能量。

七、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除了讲授知识、教会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追求真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者:李大俊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但不同的专业,不同领域,不同院校,不同区域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定位。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专业。技能测试要求里明确提出的“符合装饰公司基本的专业素质要求”、“符合装饰公司制图员工的基本素养要求,体现良好的工作习惯”。但在实际的培养目标定位上,很多高职院校要么就定位太高,等同于本科,要么就定位太低,等同于中职教育,结果学生设计能力赶不上本科生,技能上不如中职生。笔者认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研究室内设计行业岗位群的需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目前,室内装饰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应该定位明确,有别于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既不是培养设计总监、总设计师,也不是培养一般的绘图员。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深厚的美术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特长和超强的手绘及电脑表现技法。学校应该对可能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做充分、全面的考虑,培养学生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包括:

(1)较强的手绘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制图、透视、构成、表现技法方面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不容忽视的。

(2)较强的电脑绘图的能力。除了对各种相关软件的技术要熟练掌握以外,还应在绘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较强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室内空间设计等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3)对材料与施工工艺要相当熟悉。

(4)掌握概预算的知识与工程监管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概预算等知识的掌握应放在项目教学中,在每个项目中都要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的强化。除以上各项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对学生软装设计的能力和家具设计意识进行适当的培养。由此可以确定,高职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都应以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核心,考核方式也应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职业定位、技能实践为中心的原则。

1.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

随着室内装饰行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了。高职培养出来的室内设计人才不仅要求具有较为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适应现代装饰行业岗位的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适应能力、职场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责任感等。培养出的人才应是适应于室内装饰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或者后天的强化训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是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素质,但这些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抽查标准[3]中提到的“图纸整理归位,人走电断”等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始终。然而,高职学生普遍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依赖思想和自我意识强,加上一直以来依靠书本和电脑的时候比较多,缺乏主动沟通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技巧,同时还不注重与他人团结协作。加上艺术类学生有自由散漫的习性,如果不在职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行为习惯和沟通协作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毕业后他们很难适应岗位工作的各种要求。所以,在培养目标上,除了专业知识能力外,要避免单纯的“技术化”人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修养的培养也是应该列入人才培养目标中。

2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2.1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除了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之外,还应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实际,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办学体制的地方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加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质量和特色的保证,也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技能抽查制度的实施,更加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给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尽量缩短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工作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2.2深入课程改革,构建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制定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时,要对可能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与知识结构作充分、统一的考虑,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2.2.1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技能抽查的目的也就是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形成需要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资深的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以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能力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岗位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能力整合成5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即人文素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科技人文、身心修养等方面)、设计基础模块(即设计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制图等)、设计与表现模块(建筑装饰设计、手绘、建筑装饰软件等)、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块(包括装饰施工技术、装饰施工材料与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等)以及顶岗实习模块。

2.2.2树立“双结合”的课程教学理念

所谓“双结合”就是指的理论实践相结合、基础课教学与设计实践课教学的结合。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是脱节的。长期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对设计实践课程不甚了解,理论上知道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但缺乏大课程观念,没有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设计理念或将实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所以,基础课教师和设计实践课教师之间要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能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基础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由于对技能抽查主旨的解读只停留在操作表面,以及对“高技能人才”的误解,使得湖南省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出现朝专业实践课程一边倒的倾向,基础理论课程很不受重视。殊不知良好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所应具有的认知能力,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理论和实践并行发展才能培养后劲足的高技能人才。

2.2.3实现课程整合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专业实践课程就包括建筑构造、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装饰材料与预算等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相互割裂的现象,既浪费课时又学而不精。因此,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如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整合;三大课程进行整合;基础理论课程与设计原理课程整合等。

2.2.4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繁多、重点不突出是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结构普遍存在的现象。似乎要把学生培养成无所不能的人才。所以,调整课程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在进一步完善手绘表现能力、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的前提下,在教学时适当降低创意能力的要求,加强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最新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还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以适应市场对独立设计能力、接单能力的需求。

2.3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将技能抽查内涵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除了在课程设置中要实现“标准”中提到的人才培养目标外,还必须将技能抽查标准融入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并贯穿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将技能抽查的知识点、技能点作为教学重点,进行真操实练,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系统地考核。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只重视对图形设计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合作评价、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