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资金管理范例

酒店资金管理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供应;风险管理

现代资本金融市场更多的是现代产业供应链的竞争。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资本企业正在对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进行集中营销和采购,成为其内部的一部分。他们将商品或者服务作为产品供应链的首端,再到后续的原材料以及最终产品最后提供给市场消费者。整个供应链包括产品的制造、产品的分销、产品零售,最终与使用用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所有产品企业和周围企业进行联合成为供应链系统。在这个供应链系统中,中间企业是供应链供给关系的核心,也是整个供应链关系的推动者。在其背后的金融关系,即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可以将供应链体系内的所有企业进行金融服务捆绑,不断创造新型金融服务,具有鲜明的一体化、跨越化特征。与其他领域的金融化结构相似,供应链金融同样面临着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致使现代供应链金融逐渐向网络化、线上化发展,资本市场风险性更高,其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1]。对此必须详细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现代金融市场供应链金融的内在特性,详细分析现代电子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供应链金融管理提出创新管理意见。

1大数据时代下供应链金融分析

金融市场供应链大概有以下几个发展类型:外贸融资供应链、补偿性贸易供应链、1+N供应链以及线上电子供应链等,目前以电子供应链为核心。根据实际估算,我国各行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总额达到7万亿元,具有强大的市场开发空间。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实现金融融资、金融计算等多项金融服务,具有自偿性金融服务特点。也就是说,在一个完整的市场金融链中,任意一个市场金融环节想要完成后续的市场金融必须经过正常的金融偿付才能完成[2]。现代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按照资本融资对象分为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和最终企业用户融资四个基础融资层;二是按照风险控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预付融资、存付融资以及收付融资三类,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为存付融资。因为所有的金融资本运作均有一定风险性,其回报也和金融风险成正比,由此对于现阶段金融机构来说,金融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是供应链运营的核心所在,其中以供应链金融风险测量为最重要的环节。在供应链金融中,不同模式下的供应链其风险也具有明显差异性。预付款类的融资金融其风险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物流方能否及时履行自身的义务、卖方资本信贷、物质压存等。存货类融资风险同样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产物情况,此外还包括其设置的仓库管理位置、其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水平、物质存压风险等。收付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欺诈行为、置信水平等。随着互联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体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体现在协同、效率、成本等理念关系上。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良好社会氛围导致供应链金融参与方不断增多,虽然就目前来看依然以银行等金融结构为主,但是多元化气息更浓,信息资源更丰富。大量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供应商、服务链供应商以及平台公司进入该领域。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于上下层金融用户只能提前付账或者延后付账,不仅存在巨大风险,还具有一定操作繁琐性。而现在通过大数据网络资源后,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供应链金融主体还债权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不仅使风险操作更为简单快捷,还可以保证商品信贷的贷款前后环节完全利用线上操作,保证使用效率[3]。

2电子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

大数据的核心依据是信息化技术。随着现代互联网络和物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供应链各供应链条结构均具有信息化技术执行的可能性。而内部竞争条件和竞争态势的不断发展,使供应链金融具备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内部已经开始推行EPR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挖掘系统,外部配备大量服务平台,使供应链信息不断向外传递。现阶段以数据金融信息为核心的电子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

2.1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保障作用

供应链管理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供应链金融对金融数据、金融操作的空间密闭性以及金融授信定向性均具有一定管理要求[4]。供应链金融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对信息流数据、物流数据以及资金流数据进行合并,并全程监控,保证供应链资金安全性和密闭性要求。此外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进行供应订单流程全程跟踪,包括订单跟踪管理、贸易真实性管理以及贸易金额信息、时间、交易信息的综合匹配度等等,均可以满足保障要求。

2.2供应链金融提供管理支持

供应链金融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可以保证供应链金融所使用的大批资金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为供应链内部核心金融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采购成本、库房成本、销售成本从而提高其整体工作竞争力。

3大数据时代下供应链金融管理创新设计

大数据基数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和界线性特征,不少国外学者将大数据特点总结为数据量大、数据分析快、数据类型多、数据价值高等。现代大数据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其价值密度,因为大数据电子供应链多维度数据背后具有鲜明的逻辑关联。巴塞尔协议可以作为供应链金融管理的标准模板,现行的巴塞尔协议将供应链金融管理风险分为:金融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操作、资金流动性、国家政策、企业声誉、法律法规等等。具体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主要为企业信用、操作及法律法规等。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主要进行金融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其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信用风险[5]。对于供应链金融管理来说,信用风险主要是在金融活动中,因为债权人未能及时履行自己的业务,为贷款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的风险。因为该类信用风险主要是以债权人自身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为主导的,因此必须以债权人自身的资产价值总和为核心计算其资金流的大小,包括其还款意愿、总和评定整体还款信用、评估风险。按照借款者的类别,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大型金融企业、中型金融企业、小型金融企业、个体企业等。其中个体企业自身信用风险较高,很容易出现融资困难现象。因为小型企业在资产评估中,企业所有人个人信用和资产占据绝对评估地位,所以供应链上最末端即为企业个人信用评估的延伸。此外,还可以将大数据技术进一步与供应链金融风险相结合,进行扩展。

3.1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控制

传统金融信用评估模型虽然可以在信用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评估作用,但是大数据的出现导致其数据出现了更多的信息维度。除了交易结构数据本身,还有大量的其他类型数据,如:企业水电数据、企业高管人员数据、相关企业信息数据等,上述数据均不兼容于传统评估模型,导致最终信息出入较大,所以必须设计新的金融信用评估模型。这就需要利用大数据下的信用评估分析。该原理融合了多种信息资源,采用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学习预测模型和智能化集成策略进行各类数据收集和数据挖掘。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其核心为供应链金融信贷申请人的原始数据;二是数据的转换,包括金融链寻找数据和相关数据之间的数据合并和转换;三是元变量整合,就是相关联数据转变成大型的测量指标,每一项测量指标均可以集中反映信贷申请人的信用方面,比如信用诈骗情况、长期和短期内的信用风险承担能力等;四是信用评估模块,就是将上述变量数据录入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块,提取数据模型;五是最终分数输出,就将每个模型输出分数进行整合,形成最终的信用分数。此外可以根据此原理进一步设计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如欺诈模型、身份验证模型、资产预付能力模型、还款能力和意愿模型以及整体资产稳定性模型等。

3.2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从系统大数据的角度上来说,相对于其他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其数据能力更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供应链上的各种小型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有效的资本融资抵押物和自身产业结构信用,而金融机构也很难根据传统的金融数据,对其进行有效信用掌握,而大数据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情况,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数据说服力;二是随着供应链金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由于交易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大量的交易行为数据,这就为大数据评估提供了原始数据资料,从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属性。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核心就是业务的真实性和债款的保障性两个风险控制点,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是现阶段有效的金融管理方法。

4大数据技术下的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4.1行政命令策略

内部行政的有序性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同样也是企业在大数据环境和技术支持下对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策略。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电子供应链金融管理工作无法做出有效判断和行政管理。对此,首先需要完善内部风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企业部门行政规划,保证部门工作的充分性和有序性,从而提高抵抗电子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能力,给领导者提供有力的思想依据。此外,各行政部门的领导者需要及时转变自身观念,不要过分夸大或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推动企业行政规划更好更快发展。

4.2道德舆论策略

供应链金融风险可以看作是由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单纯因为道德风险造成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恶性发展。想要规避道德舆论导致的金融风险,首先需要从金融活动的当事人出发,对其自身情况包括收支数据等进行把控,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对其进行起码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道德舆论可以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一定的金融市场决定了其势必出现相应的社会道德。同一个社会中,不同的人又具有不同的道德去向,尤其是在大数据网络环境下,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会随之削弱,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当事人必须学会妥善利用网络金融道德舆论和法律武器,进行风险规避。

4.3区块链技术策略

区块链可以看作是金融数据库的有效合理补充,在金融市场上,区块链技术主要包括:交易、区块、链,整体可以看作是固定时间不同区域的总结,再将总结进行串联的过程。通过区块链可以对整个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管理活动作一个理性分割,结合不同部分活动,进行有序的串联。在串联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进行消除,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5结语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是现阶段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核心,也是金融贸易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其整体评估速度,更提高了金融管理精度,可以预见,未来供应链金融管理势必会与金融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整合。

参考文献:

[1]方秀丽,吴灼亮.大数据环境下基于B2C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7):41-44.

[2]程华,杨云志,王朝阳.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京东模式的案例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6,2(4):85-98.

[3]娄飞鹏.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西南金融,2017,1(1):10-13.

[4]胡慧慧,傅为忠.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武汉金融,2016,14(3):51-55.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2

[关键词]汽车4S店;资金管理;XZ投资公司

1引言

中国汽车市场在持续增长了28年之后,新车市场于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联合汽车数据服务商威尔森预测,汽车市场销量的下滑,或许还将持续。随着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出、新能源车型补贴政策调整、二手车限迁政策放开、中美贸易战升温等一系列利空出现,汽车4S店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竞争越来越激烈,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平台,以及近几年涌现出的分时租赁创业公司等,正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出行服务,多种选择下的消费者,对整车的需求也在减弱。汽车4S店作为一种常见的汽车销售渠道,集合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这四项核心服务,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服务企业,投入高、风险高、利润低。当汽车销售的行业红利逐渐消失时,汽车4S店的资金周转是否顺畅,直接关乎其生死,关注资金管理已成为重中之重。

2XZ投资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XZ投资公司是家经营多品牌4S店的汽车销售集团。2019年,在客户需求日益萎缩的前提下,资金回流速度放缓,融资规模受限,面临着现金短缺甚至断流的可能。公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2.1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剧减。2.1.1整车销售滑坡,其他业务尚无足轻重。当下,汽车市场出现整体环境震荡,客户流失率上升、整车销售减量,而售后、增值衍生业务却未见起色,资金难以回笼。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受整车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利润空间缩水。遭受意外情况,还得贴钱销售,并进一步压缩利润,如汽车“国六”标准被提前实施,这项被视为全世界最严格排放标准之一的规定实施后,意味着不合标准的车辆将被禁止销售、注册和转入,因此造成“国五”类车辆被迫在期限前不惜代价抛售。另一方面,非整车销售类业务,虽有增长,但对总体来说,影响不大。其中售后业务依附于汽车4S店,很少独立对外接单,收入仅占整体营业额的5%;增值衍生业务收入,也不过占整体营业额的3%,能提供的现金流有限。2.1.2库存积压,存货占用资金居高不下。汽车4S店的存货大致分为整车、汽配、精品三类,占90%以上的是整车。由于存货管理、CALL车计划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汽车厂家施加库存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库存量不断攀升、存货周转变慢、变现能力减弱,蚕食了公司大量的资金,迫使企业长期以融资的方式维持所需的运营资金。一方面,就整车而言,常规库存深度(反映周转次数)指标在2~3,超过则会造成库存积压。之前,公司总能把指标控制在2以下,近年来能维持在3左右,已是相当勉强。加之2019年汽车厂家普遍供过于求,XZ投资公司的多个品牌都经历了从被动加库存到主动去库存的过程。此时,库存量严重超越警戒线,只能通过促销降价来消化库存,每个品牌历时超过6个月,以牺牲资金和利润为代价,换取现金流。至于冷门车、性价比不高的车成为长库龄车之后,其库存深度更会远超合理范围。例如公司曾因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引进中档J品牌车,恰遇上市场转向而滞销。在汽车4S店无法保证日常支出、车辆到期要求强制赎回时,只能折价抛售,以换取现金来维持经营,并归还厂家融资款及利息。另一方面,就汽配来看,虽说库存量不高,也积压了部分资金。配件采购同整车一样受制于汽车厂家,厂家常会要求大批量订货、搭售非订单、足额预付款等条件,造成一些冷背的配件积压,难以优化库存结构、控制经济订货成本和资金占用。2.1.3往来款项占用大量营运资金,难以收回。汽车4S店的往来款项,主要是与汽车厂家发生的业务。“应收账款”是在厂家系统里已确认未收的各种返利;“预付账款”是预付汽车厂家的车款、配件款等;“其他应收款”是汽车厂家已收未退的各类保证金。往来款项占用了大量资金,回收期长、坏账风险高,眼下车企正面临着汽车行业洗牌,一旦被淘汰,会严重影响汽车4S店的现金流。

2.2投资受汽车厂家影响,资金回收缓慢。公司的投资集中在汽车4S店上,除了自行购置的设备外,大部分投资都必须遵照汽车厂家标准执行,包括场地、装修、办公家具、设备、试驾车等,资金消耗不在少数。尽管此后汽车厂家会以返利的形式给予补贴,但时间跨度会很长,难以控制资金回流。

2.3债务过度,筹资风险剧增。随着资金周转速度变慢,企业更大程度地依赖融资,虽融资渠道不少,仍饱受资金缺乏的困扰。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近100%,现金流量比和现金流量债务比均不到1,偿债能力极低,过度负债将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迫在眉睫。表现在:一方面,XZ投资公司在净现金流锐减的前提下,自有资金已无法保证CALL车及维持正常经营活动,资金需求要通过融资来补充。融资方式包括:厂家金融、三方协议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授信、商业银行贷款、小额贷公司贷款、股东借款,具体如:就CALL车而言,汽车厂家定期有相应的考核指标,汽车4S店为了达标获取返利,就不得不融资。选择融资方式的顺序为:先厂家金融和三方协议贷款,再银行承兑汇票授信,然后其他融资方式。尽管如此,CALL车资金仍捉襟见肘,常无法达成汽车厂家的任务指标,为此失去返利。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资金便难以为继。从经营周转来说,资金缺口一般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解决。因汽车4S店抵押担保物有限,没有房产证、土地证,办公场地也是租的,仅现金车合格证可抵押,授信额度有限。在商业银行收缩了整体信贷规模后,公司便采用小额贷来缓解资金压力。此外的资金不足,公司是通过股东借款来调剂的。另一方面,企业超负荷融资,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已降低到4左右,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正逐渐吞噬企业利润,进一步影响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3XZ投资公司改善资金管理的对策

3.1脱离臼窠,转换经营理念。XZ投资公司受制于资金短缺的现状,经营已陷入困境。未来只有适应市场的新变化,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才能赢得更多的现金流。具体内容如下。3.1.1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高整车的销量。(1)引导消费者改变付费方式。提倡分期付款,提升金融渗透率,配合汽车厂家促销。同时,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使客户更快地达成购车意向。如:“弹个车平台”推出该项业务之后,以其金融便利性,可在“租”和“买”之间灵活选择的优势,吸引了长尾人群购车。(2)遵循国家政策导向,调整营销方向。跟随国家鼓励农民购车消费的趋势,进行“汽车下乡”促销,开拓农村汽车市场。并配合国家支持居民绿色、升级消费的措施,推广新能源汽车。(3)重视抖音营销,获取品效合一的回报。自汽车行业开启“抖音范”营销时代,凭借抖音的流量、口碑、数据、粉丝、体验来打造全新品牌营销生态,抖音便成了集客重点。在提升用户参与感时,增加潜在购买力。3.1.2重视售后服务、增值衍生业务。适应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调整经营侧重点,向收入增长较快的售后、增值衍生业务转移,摆脱其对汽车4S店品牌的依附,成为独立经营的售后服务和增值衍生服务的公司。3.1.3优化库存结构,提高存货周转率在萧条的整车市场环境中,只有加强整车管理,重视整车库龄结构,减少长库龄车,库存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才能最小化整车资金占用。另外,在保证售后、增值衍生业务的前提下,要实现经济订货量,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降低汽配储备总成本,减少资金占用。3.1.4定期对账、催收欠款及时与业务往来单位核对账目,督促其支付各项返利和保证金等款项,减少坏账损失,保证资金回流。

3.2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在加强原汽车4S店资金管控基础上,要寻找利润增长点,开辟新的投资项目,在充分评估其可行性之后,拓展资金来源。有以下两个方面。3.2.1经营二手车市场。我国汽车行业由增量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新车销量低迷。相反,年轻人因二手车性价比高,青睐二手车,二手车市场开始繁荣。为了提高汽车置换率,全面激活汽车市场内生动力,国家于2020年4月出台二手车“新政”,将增值税率从2%降至0.5%。因此,二手车交易将更加活跃。公司此时如顺应形势,开展二手车业务正当其时。3.2.2经营广告公司。厂家通常要求汽车4S店定期按规定标准进行品牌推广,并给予适当的返利。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营销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厂家越发重视广宣,需求持续增加。且广宣的利润空间可观,公司与其把广宣交给第三方营销,不如自行经营。

3.3优化融资管理必须要加强资金管控,由集团财务部设立资金池,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合理配置运营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在保证经营所需的基础上,优先归还资金成本较高的融资,以减少利息负担,提高偿债能力,降低债务风险。只有实现资金良性循环,企业才能真正扭转现金流日益枯竭的局面。

4结论

综上所述,当汽车行业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时,汽车4S店经营惨淡,资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加速资金周转,已成为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从转换经营理念、加强投资项目管理、优化融资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整体盈利能力,改善资金管理,防范融资风险,从根本上改变资金匮乏的状况,以保证企业未来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张启田.浅谈汽车4S店在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财会学习,2019(24):198,200.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流动资金管理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场逐渐趋于完善,打破了以往垄断式的市场模式。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对市场有了初步的适应,使一部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这种模式较为浅显,要想实现企业的真正发展,需要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对企业中的流动资金进行风险管理,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尽可能的防止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营造出更加有利、良好的环境。

一、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的影响因素

(一)导致流动资金偏多的影响因素

可知,企业长期资产由长期债务、权益等支持,如若长期资本在支撑长期资产的同时还存在剩余,则能够为流动资产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如若长期资本与资产呈现出反比例的增长趋势,也就是长期资本增加而长期资产减少,这时流动资金将会提升。长期流动资产属于流动资金的载体,而流动资产投资比例的提升,也将会带动流动资金供应额度的增长。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流动资金属于长期资本的剩余,如若没有得到长期资本的支持,则无论流动负债筹资额度发生怎样的改变,都不会使流动资金的存量受到影响,因此流动负债并不属于影响流动资金的唯一因素,还包括长期资本、流动资产增加、长期资产降低等,这些都是导致流动资金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导致流动资金不足的影响因素

可知,假设企业中长期资本为长期资产提供资金后,自身不存在剩余,则流动资产由于得不到充分的资金供应,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产生。同时,长期资产与资本呈反比例关系时,也就是长期资本减少、而长期资产增加时,会导致长期资本的剩余量降低,促进流动资金管理情况的恶化。另外,从流动资本与资产的关系图中可知,如若没有得到长期稳定的流动资产供应,即便拥有大量的长期资本也会无处承载。由此可见,长期资本、流动资产的降低、长期资产的增加都是导致流动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1]。

(三)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不当对企业的影响

1.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电力企业中对流动资金的管理需要与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电力企业中,都存在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资金分散间的矛盾。首先,分公司在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经过专业的审批流程,在监管方面不到位,特别是在电费资金账户方面,分公司中供电分局开设独立银行账户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导致电费资金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进而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以往年度工程资金拨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发票、合同等要求不为严格,只是根据分公司管理人员填报的资金申请表进行拨付,工程尾款也是一次性拨付,造成大量资金沉淀,流动资金占用情况有增无减,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第三,预算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企业财务费用入账的进度浮动较大,导致企业预算与资金流之间相背离,对资金的筹划和规划不够系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且使用混乱,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2.阻碍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部分电力企业中存在资金比例不合理现象,将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长期项目当中,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导致资金流动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阻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企业财务筹划不够健全,在材料和货物的储备方面已经超出了实际需求,导致流动资产不可动部分增加,使大量的资金被占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企业为了提升营销数量,大多采用赊销的方式,使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另外又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很可能产生呆账坏账问题,这些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3]。在电力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预测和决策机制,使大量资金在使用中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在无形中造成了浪费和无效使用。长此以往,部分项目将处于瘫痪境地,也导致企业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最佳时机,从而使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二、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资金短缺

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采用同心多元化、复合多元化战略,所谓的同心多元化主要是指以企业当中的某种主要产品为圆心,借助该产品自身在市场优势、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外延伸,进而生产出多种不同的产品,使产品系列结构得到丰富与完善。其本质是利用企业现有的产品与生产技术,制造出与原产品不同或者相似的新2018年第08期下旬刊(总第706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8,2018(CumulativetyNO.706)产品,这种战略能够使企业中的技术、渠道、资金等得到充分利用。复合多元化主要是指企业对与原产品、技术、市场等没有关联的范围进行拓展,主要为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投资其他行业等,此举在多元化领域发展不利时,很可能导致亏损现象发生,这一问题也成为我国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例如大唐发电、秦龙电力等,不断经营电力相关业务,旗下还投资了房地产等等。但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由于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导致企业中有大量的资金被占用,使企业的债务压力增加[4]。对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本质便是没有做好良好充分的财务分析,忽视了成本效益、边际效益、营业杠杆等财务活动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使项目投入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开展与盈利能力的提升。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对外投资之间忽视了财务分析环节的重要性,其结果自然是失去对盈利的把握,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距离财务危机也更近的一步。虽然部分企业在投资之前也会做一定的前期财务分析,但由于没有对多元化产品在外运转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未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没有对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进行合理的分析,导致产品滞销现象产生,库房积压严重,加之企业对其他行业的投资收益不容乐观,很容易由于资金紧张而处于半停工状态,使盈利能力降低,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5]。

(二)流动负债风险管理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流动负债与流动资金之间不存在较大的联系,但是,如若加强流动负债的关联性,则能够有效的提升流动资金的管理水平。近年来,电力企业中流动负债的增长幅度较高,导致企业短期债务还款的压力加大,如若企业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清债务,只能使用流动资金去填补这一缺口,这时企业便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问题,一旦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则企业将面临着停产、倒闭的风险,甚至还会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流动负债问题,企业还可以采用滚动借债的方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会极大的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导致信用降低,对企业的良好形象造成损失,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的处于劣势地位[6]。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当

流动资金在企业中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企业实现顺利的运营和周转,但在我国众多电力企业当中,存在资金挪用、侵占等现象发生,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当,为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力企业中大部分项目最初都需要开展基建工程,而这一工程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该行业中十分容易出现流动资金被占用的问题。另外,电力企业对设备、房产等固定资产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使固定资产在企业资金中占用的比例较大。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购买一些原材料、产品、辅助用具等,都需要流动资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支付工资、其他经营费用等,因此企业当中剩余的流动资金量所剩不多。这时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如若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到资金短缺的尴尬境地[7]。

(四)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任何工作来说,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制度保障,如若没有得到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体系作为支撑,则整个企业的经营很难做到有序运行。电力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尤其是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更是十分缺乏,这种情况导致企业很难获得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涉及到资金问题时容易产生混乱、出错状况,不利于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健康发展。

三、电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产生的原因

(一)长期资产投资规模扩张

通过相关数据调查研究显示,电力企业的长期资产正处于连续扩张的状态,但是企业的收益却没有随之投资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反而有降低的倾向。对此,电力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在电力企业中,资产结构特征对总资产回报率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产生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情况即将对企业总体收益水平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在部分电力企业中,由于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企业中很难拥有闲散长期资本来补充流动资产,进而形成资金不足管理现状。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属于电力企业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8]。

(二)资本融资结构不合理

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正常生产运行和规模壮大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不断的资金支持。巨大的资金需求对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筹措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同时,也是对电力企业融资能力的一次考验。在众多企业中,长期资本筹措很难与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需求相满足,因此在资本融资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电力企业主要以间接融资的方式为主,以长期借款为主要筹资手段。近年来,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贷额度、信度、资质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和审查愈加严格,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单纯的依靠长期借款已经很难满足巨额资金需求。而长期资本又属于固定资产的主要供应来源,资本不足将阻碍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力的增长,使流动资本失去资金依托,资金风险问题严重。因此,资本融资结构不合理也成为电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9]。

(三)流动负债筹资增长趋势不科学

从流动资金的本质上来看,流动负债不会对企业项目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通过对流动负债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对当前的管理现状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由图2所示的H电力企业2014-2017年流动负债变化趋势能够看出,这四年流动负债增长率先降低后提升,使企业短期内的还债压力增加。如若货币资金无法满足偿债需求,加之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存在的债务缺口需要补充,一旦企业剩余流动资产难以与生产需求相符合,则会面临停产危机,甚至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如若采用滚动借债的方式来缓解当前的债务压力,则会导致融资成本提升,信誉度降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由此可见,流动负债的增长趋势不科学也成为了导致电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四、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措施

(一)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在电力企业中,对投资规模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资产结构问题方面。资产结构主要是指对一个企业或者项目进行投资时的比重,主要是流动资产投资和非流动资产的投资两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中都存在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划分两种投资的比重。从企业盈利的角度上来看,由于两种形式的投资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差别,当企业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值越小,则代表着企业中有较大一部分资产将被投入到非流动资产当中,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收益。但是,如若企业中能够自由使用的流动资金短缺,这代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值越少,对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也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到流动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投资的比重,使资金不但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各项支出的周转,还能够在降低企业偿债风险的前提下,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企业的经营与投资应在促进固定资产良好发展之前,先保障流动资金的充足性与使用的高效性[10]。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电力企业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中日常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由于财务风险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损失。财务风险预警的灵敏性与财务危机发生几2018年第08期下旬刊(总第706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8,2018(CumulativetyNO.706)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常预警的灵敏性越高,便能够更早的发现问题,并且将问题汇报给经营者,也能够更早的对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从而将财务危机扼杀在摇篮状态。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各项资金活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对资金总体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也就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预警。为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需要在组织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而财务预警系统刚好能够符合这一要求,给予企业充分的财务安全保障。在预警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系统、材料采购与供应系统、财务管理环境系统、财务危机管理系统、生产活动财务系统、货币资金流动监测系统。

(三)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应在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针对目前存在的内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应对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提升工作人员的核算经营意识,使经营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管理效益显著增强。对此,企业可采取的措施为:第一,积极探索能够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立足于自身的经营特征与发展实际,寻找合作伙伴,走股份制经营之路,使企业的实收资本极大提升,从而壮大企业的资金实力。第二,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尽最大力量减少在应收账款中投资的管理、机会、坏账等成本。第三,提升流动资金周转的速度与投资管理力度,在投资中提升风险意识,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财投资,对投资方案、结构等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案,保障资金能够快速、灵活、高校的周转。第四,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盘活存量资产的目标,将成本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针对对流动资金进行占用、挪用等违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提升企业资金的运营和使用效率。

(四)健全企业流动资金补充机制

在企业中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负债性、权益性资金,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如若出现资金不足问题,可以采用超募或者闲置资金补充的方式来填补这一空白,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可以根据《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方案》中的内容,获取所需的流动资金。另外,企业应在投资和筹资之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工作,在预留充分的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基础上,对资本结构进行明确,然后再实施投资方案,防止和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投资、存款、固定资产等项目进行合理处置的方式,促进资金的流动速度,使企业达到最佳经营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企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要求电力企业应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力度,积极转变管理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的做出投资决策,使流动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企业进步和优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电力企业向着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震.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7(36):106-107.

[2]程冬妮.流动资金管理对企业单位的财务改进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199+201.

[3]薛梅.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途径[J].中国商贸,2015(06):60-61.

[4]李雪飞.关于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82-83.

[5]苏樱.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中国外资,2016(19):89-90.

[6]管秀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流动资金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22):273-274+282.

[7]李万进.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商业,2015(12):243+242.

[8]谢向阳.浅议企业流动资金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15(02):52-53.

[9]沙利杰,赵国杰.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7(09):141-142.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业财融合;电力企业;资金管理;方法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的各种竞争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为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活跃氛围,使得各种企业的发展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新的市场利益。但也由于市场的环境变化,以及市场各种资源的良好,使得相同行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像电力企业这类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的企业,也受到了来自新时代市场带来的挑战和压力。电力企业要想在新的时期内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管理部门进行革新升级,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的运营更加科学。按照当前的时展形势来看,电力企业要得到发展和创新,应该加强业财融合,使得各项业务部门和财务工作得到和谐的统一,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基础。这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招聘更多新型的人才,使这一部分人才能够利用好业财融合的发展方式,推动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强化。此外,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研究更多的方式,以电力企业业财融合为手段,以促进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业务科学有效为目标,使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能够在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支持下,持续增长。

一、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

业财融合是企业内部为促进发展,增强资金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融合,形成业财融合的发展方式,这使得新时代下的财务人员形成了为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财务人员改变发展趋势,对于自身的业务功能进行转型升级,由传统的会计核算转向到多种业务共同发展,以满足企业发展对多功能型财务人员的需求的现状。通过业财融合,可以使财务人员在进行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时,不仅能够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事后整理,还能够完成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多项管理工作,对提升企业的经济业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中的业财融合方式,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对工作的职位功能进行转变,还要求财务人员在意识上、专业技能上、组织结构上改进,满足对企业中各种业务兼容和融合的需求,使企业能够在各项业务部门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

二、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作为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提供基本的电力资源的电力企业来说,需要充分保证社会对资源的基本需求,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基于电力资源的特殊性,对于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来说,既是一种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因素,也是给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建立企业明确自身的定位,做好企业内部的各项事务管理工作,是在保证社会各界对电力资源的基本需求,同时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明显看出,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要使得电力企业能够得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就有必要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一些资金流动进行明确计划,充分利用好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来完善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电力企业在当今社会上的进步。就目前看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大部分是以国企为主,在财务管理方面,运用资金集合的方法。且对于电力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主要是由公司内部的财务公司完成经济的具体核算和结算工作,这是为了保障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分配的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根据经验可以得出,国营的电力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往往利用单一的财务部门进行所有的财务工作管理,这可以实现财务的独立,使得财力的支出和收入更加明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市场日益复杂,电力企业这一种比较稳定的国有企业也需要应对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仍然利用独立的财务管理模式,会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企业对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的分析和管理。因此,目前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更趋向于利用司库管理的方法。司库管理能够对电力企业内部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使电力企业在进行资金财务的管理时,将财务管理的风险有效降低。其主要的方法是协同财务管理单位以及企业的各个单位完成预期的财务目标,分析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国家的电力企业公司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还利用了总分联动的方式。通过企业上层领导将任务分发到分公司,进行财务任务的细化管理,采取总分联动的形式,使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能够形成资金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但这样的资金管理方式使得工作更加复杂,涉及到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更多,一旦没有做好系统科学的计划,很容易会使工作出现误差。

三、加强业财融合提升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财融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迎来信息时代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我国的信息技术能够普遍运用在各项事务的开展中,提高我国各项事务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在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中,运用好信息技术辅助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一步地促进了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新时代下,电力企业为促进自身的发展,通过运用业财融合的方式提升资金管理质量。在这样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了业财融合的模式运转效率。通过建立相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储存分析和共享,让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流更加方便、紧密。例如,电力企业可以引进ERP系统,使资金管理信息通过ERP系统中的数据储存功能,完整且有条理的进行储存。在ERP系统中,设置可以进行财务信息查看以及个别用户可以修改的功能,并设计用户名登录形式,使得无论是财务部门还是其他业务部门都可以使用用户名进行登录,查看相关的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工作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进行相关业务的查看时会留下痕迹,这样方便电力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电力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业财融合,使电力企业中的资金管理工作更加便利。

(二)明确业财融合的实际意义

业财融合的方式是企业为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方式进行革新,以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业务的质量和有效性,为企业的外部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业务管理环境。为了业财融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明确业财融合的实际意义,准确定位业财融合的具体工作,做好相对应的策划和研究,使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能够更加具体科学有效地实施。在进行业财融合期间,企业首先要明确财务部门和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之间是否有相同的工作分工,或者两种部门之间是否可以具有相互协调和系统分工的连接处,以使得业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具有协调和融合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企业尽量对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的分工进行明确的规定,落实业务部门的责任以及财务部门的管理范围,避免在进行资金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而导致效率下降,使得在建立部门之间的联系时,能够更加有规划条理。通过这一个过程,电力企业也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由于内部的业务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的大量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流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内部工作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可以说,企业进行业财融合,首先需要对各个部门的任务进行落实和分工,并明确业财融合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

(三)加强业财融合,实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

在进行企业的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以及企业的其他工作的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一项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必要工作,对企业的实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为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运用业财融合的方式,实现资金管理工作与其他业务管理的数据共享,使资金管理工作在了解到其他业务的具体内容时,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更加科学有序的规划。这就需要企业做好财务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的整合,尽量将这一些数据进行有效地分类使数据在整合过程中更加顺利,为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例如,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在进行数据的采录和收集时,严格地把控数据的信息分类,将数据的关系明确,这让电力公司的资金管理部门在进行数据的参考时,明确信息数据的相关来源,做好具体的财务预算工作。

(四)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新时代下电力企业实行业财融合,要加强企业的其他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和谐进行,要对企业的内部相关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为配合财务工作的业财融合方向,建立和创新相关的管理制度,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质量。例如,电力企业可以在内部成立一个融合部门,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其他业务的工作人员配合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现。在制度上采用财务代表驻派制度,将财务部门中的一些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驻派到其他的业务管理工作中,收集相关的信息,实现业财融合。

四、结束语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财务战略管理;竞争力

一、财务战略管理概述

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分析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促使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科学性、系统性、长远性等特征。通过财务战略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酒店资金运转效率,保证酒店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高星级酒店加强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

1.确保财务信息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酒店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的决策是其稳定前行的重要保障,对相应的财务信息质量要求也较高。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能够帮助酒店获取更为全面、科学的财务信息,提升其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保证酒店战略目标的实现,推动其高效运转。

2.有助于全面战略管理的落实

财务战略管理是全面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星级酒店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可以有效推动全面战略管理的落实。财务战略管理不仅可以对高星级酒店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战略性的管理,还能从外部获取市场竞争对手收入和成本方面的相关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酒店的管理层人员,使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能从酒店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还能充分地考虑到外部市场的竞争环境,这样的决策将会更加科学、有效。

三、高星级酒店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星级酒店的经营管理主要包含财务管理与经营销售两大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需要管理者在战略导向下进行科学规划。但是,当前,部分高星级酒店的发展战略不明确,发展战略失衡,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不明确,阻碍了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酒店的经营销售与财务管理衔接不到位,销售量与销售收入不成正比,甚至出现亏损情况,这对酒店的盈利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具体活动中的财务管理目标无法确定,经营管理规划也无法科学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增加,对酒店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不明确,使酒店的经营与销售模式受到影响。工作人员可能仅考虑自身完成销售后的奖金,而忽略了利润上的财务管理,这很难使酒店销售和收入能按照预期而发展,从而导致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能有效实现,削弱了财务战略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重要作用。

2.战略成本管理不到位

高星级酒店的投资建设需要运用财务战略管理对成本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与资金管控提供参考与支持。战略成本管理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酒店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星级酒店投入资金需求量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如果战略成本管理不到位,将会对投资决策与资金流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部分高星级酒店在财务管理中,对核算工作比较重视,而对成本管控重视不足,导致酒店的成本管控力度不足,资金流通不畅,由此阻碍了酒店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

四、高星级酒店加强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对策

1.明确财务战略管理目标

高星级酒店要想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就必须在其发展战略导向下,确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制定财务战略管理方案,为财务战略管理的有序开展提供指导。首先,酒店需要确定总体战略目标,明确酒店的发展方向与经营范围。同时,酒店需要通过详细分析,确定主要竞争对手,明确竞争目标,通过向目标对象展示自身优势,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酒店可以进一步确定各部门的职能目标,收集酒店内部的资源、管理等方面信息,并依据这些来自全方位的信息,确定酒店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酒店需要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量方面入手,对酒店各部的接待能力、员工参与程度、酒店资源数量、客户信息、外部市场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支持。另外,当前高星级酒店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逐步转变,随着经营战略的转变,酒店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也必须随之转变。因此,酒店的财务部门应该根据经营战略细化财务战略,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并结合外部政策与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酒店的财务管理。

2.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高星级酒店在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化战略成本管理在酒店投资决策、资金管理、客户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首先,需要加强资金管控、市场调研等工作,对投资规模、资金需求、资金回收周期、资金回收率等进行科学分析,以此确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与目标客户。其次,可以通过制定财务成本差异化战略,充分利用现在拥有的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开展多样化经营,以此强化精细化成本管理。同时,还可以针对服务多样化的特点,在传统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普通消费群体,并针对客户群的不同特点提供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以酒店的餐饮服务项目为例,高星级酒店的服务项目有上百种,项目之间的价格差异较大,酒店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就必须将成本管理放在战略高度,加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再次,在酒店经营的过程中,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从劳动成本、营业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加强管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积极为酒店落实财务战略成本管理。最后,酒店应精简管理层级,管理人员可以一岗多能,并通过定额、定时管理办公支出,降低管理成本。

3.建立并完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高星级酒店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引入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引导,以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以及面对危机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分别为:现金流动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和发展能力。这五大指标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反应,一旦相关问题出现,应及时在对应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加以修正,并给与保存,便于后期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时能更好地应对。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敏感度较高、反应性较强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通过对酒店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多维度、实时性监控,及时发现、识别、分析、评估财务风险,为酒店的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提供支持。

4.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星级酒店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的支持。但是,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团队,需要酒店制定完善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促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一方面,在酒店内部应该加强宣传,引导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于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作的人员,可以用优秀的人员来代替,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将较多具有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引进财务的相应岗位上,使他们能不断为企业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酒店应定期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加强业务与财务融合培训,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财务战略管理,以此推动酒店强化业财一体化建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酒店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者首先要从自己的财务战略管理理念着手,树立先进的理念,借助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促进酒店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从而帮助酒店提高财务战略管理水平,使酒店的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为酒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鹏星.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应用中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95,200.

[2]胡伟青.基于财务战略思维的企业财务管理效力提升途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6):130,202.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业;经济管理;管理创新

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酒店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并且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特点明显。但是当前酒店业仍然运用传统管理模式,尤其是经济管理,为使酒店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就需积极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提升酒店业竞争力,为酒店业实现发展与创新创造良好条件[1]。

1酒店业的特殊性

首先,经济管理范围比较广阔。酒店不仅能够提供商品这一有形资产,也能提供服务这一无形资产,对于优质服务十分重视[2]。对于商品来讲,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两种价值为统一体。同样酒店服务实际上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两者的统一,是酒店实施经济管理时重要工作内容。其次,价值无形性。酒店价值更多源自于无形资产蕴含的价值,其中包括管理、服务、位置、商誉等,这实际上属于酒店潜在能力。酒店品牌所体现的形象价值,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广告效应,进而占据市场优势并且减少经营成本[3]。最后,经营活动具有特殊性。酒店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呈现出同一性,两者不能分割,工作人员言行、举动均会对经营活动中的价值性产生影响,因此酒店业在实施经济管理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

2酒店业实施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经济管理工作涉及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更具市场敏感性,了解市场发生的变化,认识到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4]。其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促进酒店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实现转型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企业获得长期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5]。同时也能使酒店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进而健康发展。再次,优化企业组织架构。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调整自身组织架构,提高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针对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系统收集和有效利用,进而使企业经营发展获得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最后,保证企业经营规范性。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使酒店业经营更为规范,能够详细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掌握收支细节,开展监督工作,进而使资金安全获得充分保证。除此之外,还能够不断拓展人力资源,生产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内部审核在实施时更具灵活性,促进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更好的联系。

3新形势下酒店业经济管理现状

3.1经营目标不够明确

新形势下,酒店业应结合市场需求对自身经营开展创新优化,借此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上,多数酒店规模比较小,各项工作在推进时,主要结合市场具体发展趋势,难以深入研究市场[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酒店业在经营时缺少明确市场目标。一般情况下,酒店中顾客类型比较多样,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就需详细分析顾客类型,掌握顾客需求,同时需分析当前市场发展现状[7]。但是多数酒店并未精准定位市场,也未能充分了解顾客需求,这造成酒店发展时难以彰显服务特色。并且经济型酒店、大型酒店相比,服务类型较为相似,服务水平并不高,以致经济型酒店发展难以适应顾客实际需求。

3.2管理理念不够新颖

新形势背景下,酒店行业整体发展十分迅速,多数地区酒店行业彼此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酒店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十分必要。面对新形势,酒店开展管理工作时,管理理念应进行相应创新,进而使管理工作充分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8]。但是当前多数酒店并不是十分重视经营管理,管理时仍运用传统模式,不能开展优化创新,这造成酒店整体经营管理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虽然部分酒店针对自身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做出了一定改变,但是却缺乏新颖性,改革不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对于酒店来讲,经营管理的实施对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服务水平高的情况下,往往会吸引更多顾客。但是部分酒店对于服务并不是十分重视,造成顾客入住过程中整体体验感较差,这就需要酒店创新管理,实现管理水平获得“质”的飞跃。

3.3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当中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并且使经济管理工作在实施时更具规范性。但是当前酒店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以致电力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时的规范性比较欠缺,难以实现信息系统一致性,造成企业管理整体效率明显降低。除此之外,在员工素质、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

4新形势背景下酒店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4.1制定明确发展目标

新形势背景下,酒店业要想实现持续性发展,就应充分了解市场现状和市场发展整体趋势,在酒店经营时提供特色性服务,增强酒店在市场的辨识度。因此,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市场调查,在市场目标得以明确基础上,酒店才能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制定管理体系过程中,需结合客户群体进行定位,进而使制定的服务方案适应顾客群体特色[9]。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需针对顾客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开展调查,结合顾客反馈优化调整酒店服务。酒店经营中,开展市场调查以后,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对于小型酒店来讲,可以逐渐向着经济型酒店发展。一般情况下,顾客在选择酒店时,标准为方便,顾客在开车时,会将有停车场的酒店作为首选,这就需要酒店注重停车场建设,进而使顾客在入住时更为便利[10]。同时部分顾客会携儿童通行,因此酒店可以设置儿童游戏区域,实际上儿童进行游戏时家长也能获得放松。总体来讲,酒店在经营时,需定位好酒店类型,进而获得更长久的发展。酒店行业应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推动酒店在继续发展自身优势基础上,重视对中档消费水平这一层次客源的吸纳,强化大众消费,结合顾客提出的全新营销策略,将网络预订、电商销售充分运用在经营中,实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一般情况下,双床房整体入住率会比较高,产生的成本较低,处于午夜时段、繁忙时段可以进行商务房、钟点房促销,其余客房深夜时段进行低价促销。对于单人房来讲,消耗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将单人房进行双人房改造,扩大销售,加强广告宣传,促进双人房实际贡献率的提高。就餐饮来讲,可以对早餐经营范围进行拓展,并实施优惠活动,适应大众需求,使酒店收入得以增加。除此之外,酒店行业应注重投放资源多样化,设置多元娱乐设施,其中包括羽毛球室、健身室、室等,提升酒店整体形象,不断改善酒店环境。

4.2合理开展经营管理

新形势下,科技水平获得了极大进步,技术水平上升明显。在此时代背景下,就需充分了解市场发展现状,积极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促进管理进步。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讲,应更注重经营策略的实施,积极运用网络营销这一经营模式。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对酒店的有效宣传。宣传的实施可以让具有需求的顾客加强对酒店的了解,使酒店更具知名度。新形势下,顾客一般会通过网络预订酒店,网络中可以有效对比分析酒店,进而使酒店整体上更符合自身实际需求。对于酒店来讲,可以运用网络营销形式定期在线上实施优惠活动,借此实现吸引顾客的目的。并且运用线上营销方式,可以使酒店获得较好口碑,开展线上营销过程中,需明确划分各项管理对应的权利单位和权利范围,并且构建专门决策部门。工作人员在获得决策部门给予授权的基础上开展经济管理。除此之外,需重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方式、过程整合,就内控来讲,需关注结果评价,就合规管理来讲,应关注动态性过程,并且将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效果。

4.3积极运用信息管理方式

企业运用信息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控与合规管理的实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信息技术十分重要,生产经营各项管理工作在实施时,需运用信息技术将其完成,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使管理工作更具创新性。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两方面实施:首先,重视人才引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构建专业化信息管理相关团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需专业人才掌握专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经济管理获得明显效果,企业获得更高经济价值。其次,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当前发展阶段、未来趋势、发展优势、经营目标等,在与当前趋势相互适应的情况下,积极针对内控方式和合规管理开展创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果。同时,企业应积极针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生产经营中信息数据在传递时的统一性以及准确性。

4.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素质与酒店业经济管理的实施联系紧密,因此应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针对员工开展基本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酒店部门、酒店概况、部门运转等。其次,针对员工进行新知识培训,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变化速度较快,因此可以运用定期方式或者是不定期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为员工讲授市场观念、酒店文化、促销思维等,通过岗位交叉和案例分析形式进行培训,进而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有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员工能力和才能获得最大程度发挥。除此之外,应注重对员工的启发与引导,促进员工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增强部门凝聚力,酒店经营、发展中更具活力。

4.5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

酒店中各项事物之间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属于统一整体,事由人完成,物由人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管理的落实,并使管理工作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精细化管理需通过酒店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各环节的全面覆盖。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促进岗位职责落实,保证事事可以有人管理,并且各个层面工作得以有效落实。这就需要酒店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和效益核算工作,并且对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使每件事物在实施时都能做到有所依据,避免经济管理中出现死角,体现出酒店管理的细致性。同时,应注重绩效激励工作的实施,使精细化管理开展时更具内在动力,形成双向选择、全员聘任、择优录取制度,构建能者上用人机制,每年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一次考评,针对环卫、园林等部门在网络中进行公开招标,促进社会化管理的实现,进而使经济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可以获得全面落实。

4.6重视无形资产体现的价值

酒店业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重对有形资产的管理,低值易耗品、存货、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花费了较多精力,资金实际占用额度有所减少,资金整体周转效率明显提高。酒店产品、酒店服务无形性特点明显,柔性服务、品牌商誉、信息资产、智力资本等对产业结构会产生无形冲击,形成全新经济增长点,因此酒店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重点的转变,由原本的有形资产逐渐向无形资产发展。酒店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需充分了解顾客的实际感受,认识到顾客的价值需求,不是单纯提供规范性服务,而是需要顾客存在的个性化需求获得满足,找准自身市场定位,提供标准化服务,形成企业特有文化的个性,获得较高社会认知度。同时,应注重先进性管理手段的运用,借鉴国际酒店形成统一行业语言和统一会计制度,建立严谨且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进而使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在实施时更具标准性,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5结论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7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业;经济管理;管理创新

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酒店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并且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特点明显。但是当前酒店业仍然运用传统管理模式,尤其是经济管理,为使酒店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就需积极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提升酒店业竞争力,为酒店业实现发展与创新创造良好条件[1]。

1酒店业的特殊性

首先,经济管理范围比较广阔。酒店不仅能够提供商品这一有形资产,也能提供服务这一无形资产,对于优质服务十分重视[2]。对于商品来讲,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两种价值为统一体。同样酒店服务实际上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两者的统一,是酒店实施经济管理时重要工作内容。其次,价值无形性。酒店价值更多源自于无形资产蕴含的价值,其中包括管理、服务、位置、商誉等,这实际上属于酒店潜在能力。酒店品牌所体现的形象价值,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广告效应,进而占据市场优势并且减少经营成本[3]。最后,经营活动具有特殊性。酒店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呈现出同一性,两者不能分割,工作人员言行、举动均会对经营活动中的价值性产生影响,因此酒店业在实施经济管理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

2酒店业实施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经济管理工作涉及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更具市场敏感性,了解市场发生的变化,认识到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4]。其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促进酒店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实现转型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企业获得长期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5]。同时也能使酒店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进而健康发展。再次,优化企业组织架构。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调整自身组织架构,提高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针对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系统收集和有效利用,进而使企业经营发展获得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最后,保证企业经营规范性。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使酒店业经营更为规范,能够详细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掌握收支细节,开展监督工作,进而使资金安全获得充分保证。除此之外,还能够不断拓展人力资源,生产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内部审核在实施时更具灵活性,促进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更好的联系。

3新形势下酒店业经济管理现状

3.1经营目标不够明确

新形势下,酒店业应结合市场需求对自身经营开展创新优化,借此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上,多数酒店规模比较小,各项工作在推进时,主要结合市场具体发展趋势,难以深入研究市场[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酒店业在经营时缺少明确市场目标。一般情况下,酒店中顾客类型比较多样,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就需详细分析顾客类型,掌握顾客需求,同时需分析当前市场发展现状[7]。但是多数酒店并未精准定位市场,也未能充分了解顾客需求,这造成酒店发展时难以彰显服务特色。并且经济型酒店、大型酒店相比,服务类型较为相似,服务水平并不高,以致经济型酒店发展难以适应顾客实际需求。

3.2管理理念不够新颖

新形势背景下,酒店行业整体发展十分迅速,多数地区酒店行业彼此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酒店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十分必要。面对新形势,酒店开展管理工作时,管理理念应进行相应创新,进而使管理工作充分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8]。但是当前多数酒店并不是十分重视经营管理,管理时仍运用传统模式,不能开展优化创新,这造成酒店整体经营管理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虽然部分酒店针对自身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做出了一定改变,但是却缺乏新颖性,改革不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对于酒店来讲,经营管理的实施对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服务水平高的情况下,往往会吸引更多顾客。但是部分酒店对于服务并不是十分重视,造成顾客入住过程中整体体验感较差,这就需要酒店创新管理,实现管理水平获得“质”的飞跃。

3.3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当中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并且使经济管理工作在实施时更具规范性。但是当前酒店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以致电力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时的规范性比较欠缺,难以实现信息系统一致性,造成企业管理整体效率明显降低。除此之外,在员工素质、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

4新形势背景下酒店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4.1制定明确发展目标

新形势背景下,酒店业要想实现持续性发展,就应充分了解市场现状和市场发展整体趋势,在酒店经营时提供特色性服务,增强酒店在市场的辨识度。因此,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市场调查,在市场目标得以明确基础上,酒店才能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制定管理体系过程中,需结合客户群体进行定位,进而使制定的服务方案适应顾客群体特色[9]。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需针对顾客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开展调查,结合顾客反馈优化调整酒店服务。酒店经营中,开展市场调查以后,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对于小型酒店来讲,可以逐渐向着经济型酒店发展。一般情况下,顾客在选择酒店时,标准为方便,顾客在开车时,会将有停车场的酒店作为首选,这就需要酒店注重停车场建设,进而使顾客在入住时更为便利[10]。同时部分顾客会携儿童通行,因此酒店可以设置儿童游戏区域,实际上儿童进行游戏时家长也能获得放松。总体来讲,酒店在经营时,需定位好酒店类型,进而获得更长久的发展。酒店行业应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推动酒店在继续发展自身优势基础上,重视对中档消费水平这一层次客源的吸纳,强化大众消费,结合顾客提出的全新营销策略,将网络预订、电商销售充分运用在经营中,实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一般情况下,双床房整体入住率会比较高,产生的成本较低,处于午夜时段、繁忙时段可以进行商务房、钟点房促销,其余客房深夜时段进行低价促销。对于单人房来讲,消耗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将单人房进行双人房改造,扩大销售,加强广告宣传,促进双人房实际贡献率的提高。就餐饮来讲,可以对早餐经营范围进行拓展,并实施优惠活动,适应大众需求,使酒店收入得以增加。除此之外,酒店行业应注重投放资源多样化,设置多元娱乐设施,其中包括羽毛球室、健身室、室等,提升酒店整体形象,不断改善酒店环境。

4.2合理开展经营管理

新形势下,科技水平获得了极大进步,技术水平上升明显。在此时代背景下,就需充分了解市场发展现状,积极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促进管理进步。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讲,应更注重经营策略的实施,积极运用网络营销这一经营模式。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对酒店的有效宣传。宣传的实施可以让具有需求的顾客加强对酒店的了解,使酒店更具知名度。新形势下,顾客一般会通过网络预订酒店,网络中可以有效对比分析酒店,进而使酒店整体上更符合自身实际需求。对于酒店来讲,可以运用网络营销形式定期在线上实施优惠活动,借此实现吸引顾客的目的。并且运用线上营销方式,可以使酒店获得较好口碑,开展线上营销过程中,需明确划分各项管理对应的权利单位和权利范围,并且构建专门决策部门。工作人员在获得决策部门给予授权的基础上开展经济管理。除此之外,需重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方式、过程整合,就内控来讲,需关注结果评价,就合规管理来讲,应关注动态性过程,并且将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效果。

4.3积极运用信息管理方式

企业运用信息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控与合规管理的实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信息技术十分重要,生产经营各项管理工作在实施时,需运用信息技术将其完成,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使管理工作更具创新性。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两方面实施:首先,重视人才引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构建专业化信息管理相关团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需专业人才掌握专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经济管理获得明显效果,企业获得更高经济价值。其次,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当前发展阶段、未来趋势、发展优势、经营目标等,在与当前趋势相互适应的情况下,积极针对内控方式和合规管理开展创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果。同时,企业应积极针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生产经营中信息数据在传递时的统一性以及准确性。

4.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素质与酒店业经济管理的实施联系紧密,因此应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针对员工开展基本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酒店部门、酒店概况、部门运转等。其次,针对员工进行新知识培训,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变化速度较快,因此可以运用定期方式或者是不定期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为员工讲授市场观念、酒店文化、促销思维等,通过岗位交叉和案例分析形式进行培训,进而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有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员工能力和才能获得最大程度发挥。除此之外,应注重对员工的启发与引导,促进员工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增强部门凝聚力,酒店经营、发展中更具活力。

4.5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

酒店中各项事物之间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属于统一整体,事由人完成,物由人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管理的落实,并使管理工作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精细化管理需通过酒店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各环节的全面覆盖。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促进岗位职责落实,保证事事可以有人管理,并且各个层面工作得以有效落实。这就需要酒店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和效益核算工作,并且对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使每件事物在实施时都能做到有所依据,避免经济管理中出现死角,体现出酒店管理的细致性。同时,应注重绩效激励工作的实施,使精细化管理开展时更具内在动力,形成双向选择、全员聘任、择优录取制度,构建能者上用人机制,每年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一次考评,针对环卫、园林等部门在网络中进行公开招标,促进社会化管理的实现,进而使经济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可以获得全面落实。

4.6重视无形资产体现的价值

酒店业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重对有形资产的管理,低值易耗品、存货、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花费了较多精力,资金实际占用额度有所减少,资金整体周转效率明显提高。酒店产品、酒店服务无形性特点明显,柔性服务、品牌商誉、信息资产、智力资本等对产业结构会产生无形冲击,形成全新经济增长点,因此酒店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重点的转变,由原本的有形资产逐渐向无形资产发展。酒店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需充分了解顾客的实际感受,认识到顾客的价值需求,不是单纯提供规范性服务,而是需要顾客存在的个性化需求获得满足,找准自身市场定位,提供标准化服务,形成企业特有文化的个性,获得较高社会认知度。同时,应注重先进性管理手段的运用,借鉴国际酒店形成统一行业语言和统一会计制度,建立严谨且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进而使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在实施时更具标准性,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5结论

酒店资金管理范文8

林业是诸多行业生产的基础,国有林场作为林业的主体实现形式,其资金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分析国有林场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负债严重、偿付能力不足,自我资金积累能力差、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国有林场资金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林场;资金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1引言

林业作为诸多行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因此对于林业资金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资金的运用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要深刻认识到资金问题对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影响。国有林场作为林业的主体实现形式,资金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国有林场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更优资金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国有林场资金使用效益。

2我国国有林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负债严重,偿付能力不足

近年来,国有林场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净利润反之下降。较高的债务在未与高净利润相匹配的前提下,就会出现林场现金流入不足,在一定时间内支付能力有限,长期发展下去,林场将会陷入经营活动的恶性循环。此外,国有林场货币资金逐年下降,应收及预付款却逐年增长,不健康的流动资产结构造成其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从而加大债务负担。

2.2自我资金积累能力差,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作为林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林场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保持良好循环的重要保证。林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育林基金留用、各项财政补贴、折旧及摊销费、金融机构借款、净利润。在这些资金来源当中,净利润是最重要的来源,且是决定其资金结构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但近几年来我国国有林场总资产利润率不断下降,更有甚者降至负数,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不断下降,最具有造血功能的净利润在林场资金积累中作用甚微。

2.3日常资金支出浪费严重

林业生产由于周期长、自然风险大、产权受限等原因,一直以来被定性为弱质产业。因此林场应采取何种方式来筹集和管理开展林业产业项目所需的资金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国有林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日常资金浪费非常严重情况,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方面,管理费用过高,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林场的采购成本过高。虽然国有林场原材料的采购都有固定的供货商,但由于未引进招标竞争机制,相应的采购监督制度也尚未建立,就导致在采购过程中资金浪费严重,产品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此外,物流管理制度不完善,某些林场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的供销,尚未引入“大物流”管理理念,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2.4产品销售过程中流动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

近年来,随着林业业务的不断扩大,相应地国有林场的配套管理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在经营活动中,尤其是产品销售环节仍存在不少漏洞。为了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区域,增加产品市场份额,采取直销与的营销方式,逐步开辟二级、三级市场,有的情况下也会采取赊账销售的方式。虽然采取这些销售方法在业务量上涨了,但导致销售管理难度增大,尤其是货款结算与资金按时回笼问题突出。此外,大部分国有林场及林业企业普遍都存在林木产品销售中一些应收账款没有办法及时回收的问题,甚至导致部分应收账款变成呆账、死账,从而导致了林场资金使用的紧张,同时也给林场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不利于林场进一步发展。

3我国国有林场资金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1客观原因

3.1.1林场整体盈利能力薄弱

第一,目前,市场上人造板、肥料等二产项目产能过剩,产品饱和,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产能过剩导致相关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在产品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二产的盈利能力就变得很差。但是,与此同时,二产收入是国有林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这在源头上降低了林场的整体盈利能力。第二,地租、人工费、原材料价格逐渐增长导致营林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冗员使得人工费攀升及原材料价格的逐渐增长也导致营林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在成本方面降低了林场整体盈利能力。

3.1.2融资环境和税收环境的变化导致压力增加

第一,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的利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举债增加、利率上升,导致利息不断增加,林场的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对于资金紧缺的国有林场来说,每年需支付利息总额也是一项较大负担。第二,税费负担过重。国有林场税费改革后,虽然取消农业特产税、木材增值税等税费,但其他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如育林基金、教育附加费等,单这两项就占林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的10%以上。此外,场外造林所在各地在木材采伐时均向林场收取调查设计费。这些税费占林木产品销售价格的很大比重,林场税费负担仍然比较沉重。另外,由于林业的特殊性,诸如林场办社会的现象相对较普遍,相关的各种费用就大幅增加。这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林场整体盈利能力的降低。

3.1.3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存在弊端

大部分国有林场被定性为生产性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产性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理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虽然由于林场具有企业和事业的双重特点,林业要强调遵循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但林业财务目标的本质依然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国有林场采取的管理方式还是典型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业绩考核不以财务业绩为出发点,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林场员工费尽心力所获得的收入没有与自己的收入挂钩,激励奖励少,有无作为都可以旱涝保收,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且林场的人员因编制、学位学历等方面的差异,同级人员薪酬出现同岗不同酬的情况。这种机制的长期存在,林场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另外,由于林场本质仍是事业单位,因此难免会有众多单位对林场的经营进行干涉,这就势必使林场失去经营的活力。经营机制的不灵活、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下将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3.2主观原因

3.2.1缺乏现代资金管理意识

一方面,国有林场对林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入产出比,对资金未进行统筹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未制定详细的计划,且未进行充分的财务分析,没有形成长期计划资金管理意识。在整个资金使用循环过程中未体现出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这就导致了林业单位的资金风险一直居高不下。同时,资金管理相对较分散,未能做到集中管理。现金流量是林场筹资及用资的关键,林场对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太过于刻意追求产量和产值。对项目的投资、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未进行合理的评估和监控,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投资成效分析,这就导致有些投资项目没有效益或效益不高,而有些有收益性的项目又往往因为资金紧缺未能进行投资。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导致在审批过程中盲目批示,给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也影响了其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能力的发挥及管理效果的体现。

3.2.2人员机构设置不合理

林场的发展需要人才作为载体,林场只有通过继续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实现各类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从而实现挖掘潜力、提高素质及能力的目标。国有林场在人才培养及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包括3个方面:第一,人员分配方面不合理,人员富余情况严重。而且由于林场自身历史原因,在现行体制下,人员富余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以解决。第二,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与林场业务密切相关的人员相对较少,擦边专业人员较多,出现学非所用及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业务能力提升慢,工作效益不高。第三,机构设置不合理。国有林场在机构设置过程中未将业务、区域、人员费用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不仅无形中增加了营林成本,而且管理链长,管理难度大,管理费用浪费严重。

3.2.3未结合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的资金预测和决策

(1)缺乏科学的长期资金决策,投资失误率高。林场一产项目的决策失误率高,近年来国有林场在投资的酒店、物业、农产品贸易等三产项目中缺乏有效的项目投资论证,在管理人员聘任上没有管控到位,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经营上还存在很大的倒闭风险。

(2)缺乏科学的长期资金使用计划,导致融资与投资不相匹配。现阶段,一二产项目出现“短贷长投”是由于国有林场为制定长期资金使用计划造成的。由于没有结合林场发展战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林场缺乏对长期资金进行科学计划的理念。导致国有林场缺乏资金时就举债,但是只能借到短期借款,从而造成了国有林场使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长期固定资产(含林木资产)投资的现象。

3.2.4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由于产品销售的区域客户多,既有一级,又有二、三级,且区域分散,横跨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区域,但没有相应建立比较完善的客户赊销信用考核制度,对产品未建立相应的产品追踪档案,造成大量货款未能及时回笼。其次,货款回笼的比例没有与销售部门的相关费用挂钩,影响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再次,由于主体责任不清,对应收账款的催收,财务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存在推诿现象,导致催收不及时。此外,林场确实存在大量坏账、死账未及时进行处理,导致往来账务不够清晰。这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结构不够健康,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债务偿还。另一方面,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定额管理制度不健全,国有林场子公司亦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导致物流成本偏高,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应对存货积压,过多的存货造成林场巨大的资金压力。

4加强我国国有林场资金管理建议

4.1提高国有林场现代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必须将资金管理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在当前大量资金支出、短缺,高举债的形势下,要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使用,严格控制预算高压线。其次,要树立即时的现金流量观念,认真研究合理的筹资组合和最佳的资本结构,努力提高资金效益,切实提高林场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评估各个项目风险,谨慎资金投入,对于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应尽量少上。第三,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理念。林场的资金管理只有在风险和成本中选择最优交点,才能保证风险在林场的可控范围之内,资金投入才能产生效益。

4.2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相关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1)优化林业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在营林生产的种植方面,选择一些培育难度低、成活率较高,经济价值高,森林生态效益高林木品种。通过优化营造林林木类型,从而实现较高的营造林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其次,在销售方面,要对林木产品进行进一步开发、加工,尽量避免让林木直接以低层次原料的方式进入营造林销售环节。再次,在附加值开掘方面,应将林业绿化与相关旅游业相结合作为可开发的发展潜力,通过优化林木种类资源配置,配之与花卉园艺产业,着力开拓林业旅游市场,提高林场综合经济效益。

(2)完善机构人员设置。首先,精简机构,淘汰冗员,可以将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合并,统一管理。其次,注销长期亏损大、无法实现盈利的企业,降低相关管理费用。第三,根据部门业务量进行人员分配,为业务多的部门分配更多的办公人员。同时增加与林场业务密切相关的人员,减少擦边专业人员及学非所用、人浮于事的现象,提升实际工作的效益。最后,通过引进较高学历人才并结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3)逐步降低林场办社会现象的发生。首先,林场要加快脱离办社会的职能,逐步将林场办学校、办医院等移交属地管理。其次,将离退休人员工资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减少林场对离退休人员补贴的负担。第三,将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规划,对林场水、电进行改造升级,减轻林场在这些方面的负担。第四,减少例如非林区道路建设及相应维修费用,向场外造林所在要缴交修路、架桥、办学等各种名目的赞助费用。通过降低相关的各种费用,真正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4.3建立资产、工作人员绩效管理制度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林场在编制预算时,应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实施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在内的全面预算。此外,预算编制过程应是以现金流为主线,以利润为切入点,以成本费用的控制为重心,以零基数预算为主要方法。

(2)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一系列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并对制度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同时,组织建立一个员工工作绩效评审小组,应确保小组成员独立于林场其他相关机构,防止工作人员又是评审人员。

(3)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资金监管也是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相应内部审计制度,将监督工作前移。对场内各项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执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加强监督,遇到问题应及时反馈,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林场既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建立资金使用效果考评制度。从资金运行计划的编制、实施、结果进行全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资金管理。

4.4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国有林场要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按照国家对林业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林场现行资金管理的政策、法制、法规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经深入、充分调查研究后,及时发现制度建设中的存在的漏洞。第二步,在当前林业资产管理形势下,建立科学、有效的一系列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金授权、资金使用审批、结算、审计监督等方面,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财。第三步,建立资金使用效果考评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管好、理好、用好相关林业资金,就必须做到从资金运行计划的编制、实施、结果进行全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黄光银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蔡剑辉,张春霞.林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1999(6):51~56

陈环宇.关于林业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研究[J].绿色财会,2014(5):3~6

刘萍.浅论如何加强林业资金管理[J].财经视点,2012(4):110

邱加荣.加强国有林场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绿色财会,2006(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