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范例

更新时间:2023-03-17 12:54:23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范文1

生态养鸡作为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逐渐发展壮大,纯天然、无污染的鸡肉、鸡蛋深受消费者欢迎。以格尔木地区当地优秀土鸡为基础,从育雏、育成和育肥等阶段,到饲料配置、疾病防治、卫生消毒、补饲、减轻应激等方面,总结了格尔木地区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旨在为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在积极推广中,提供技术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土鸡;生态;养殖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生活理念的引导下,生态养鸡作为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逐渐发展壮大,纯天然、无污染的鸡肉、鸡蛋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格尔木地区以当地优秀土鸡为基础,也在积极的推广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其当地土鸡大都具有成活率高、易饲养、抗病力强、耐高寒和耐粗放等优点,在养殖过程中,以自由采食为主,人工补饲原料为辅。

1品种选择

选用当地优秀土鸡品种。当地品种土鸡具有体型小巧、活泼好动、反应灵敏、耐粗放、易饲养等特点,同时耐高寒、抗缺氧、抗病能力也较强。其鸡肉肉质鲜美、鸡蛋营养丰富高于普通鸡蛋。

2场地选择

场地要依饲养规模的大小选择野外合适的场地区域,鸡群要有充足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草地、树林、庄稼地、荒坡最理想。场地水源可靠、水质良好、电力充足、交通便利。要远离住宅区,主干道路,选择环境僻静的山地。还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被其他动物侵害。

3鸡棚建设

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草木结构。不管采用那种方式,必须有坚固的结构,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还要保证通风、光照,便于消毒。冬季棚舍要盖上植物秸秆,以利于棚舍保温。

4饲养管理

4.1雏鸡的饲养管理

4.1.1适时饮水与开食

一般喂水要先于喂料,也可同时进行,因为喂料可促进饮水。不能饮冷水,但也不能太热,水温度以32℃左右为宜。前2d可饮用稀浓度的KMnO4溶液,可预防雏鸡白痢,并有利于消炎、杀菌。雏鸡的消化能力较差,要尽量选择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可用碎米或玉米粉诱导雏鸡开食,也可选择常用的小鸡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开食时,可把饲料撒在垫料上的纸面或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要少量多餐,在喂饲时,既不要让雏鸡吃的太饱,又不要让鸡空腹挨饿,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每次喂料量以15~20min吃完为宜。

4.1.2适宜的温度

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键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由吃入的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因此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恶癖。温度过低,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诱发感冒、拉稀,诱发白痢病等,还可能因相互挤压、踩踏而伤亡。

4.1.3适宜的湿度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如湿度过大,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如湿度过小,即太干燥,则易引起雏鸡呼吸加快,雏鸡水分大量散失,影响雏鸡的发育。在饲养中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保湿的目的。

4.1.4对养殖密度的控制

为保证雏鸡群拥有充分的运动空间和减少疾病的产生,要控制场地内雏鸡的数量。避免出现拥挤,影响雏鸡采食,也容易出现损伤。密度过大,还可能引起雏鸡发生啄癖,严重可致雏鸡死亡。因此,应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同时进行断喙,以防止啄癖的发生。

4.1.5适当训练

为尽早让鸡养成上山觅食的习惯,从3~4周龄开始,每天早晨要进行上山训练,可使用打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进行训练。

4.1.6小公鸡的阉割

小公鸡阉割后,体内雄鸡素分泌量减少,肌体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本地土鸡阉一般在40~70d进行。阉割前禁食15h;手术后为防治伤口感染,可饲喂土霉素、青霉素等常规消炎药,连用5d。

4.2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生长期内,鸡生长迅速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段时期主要发育骨架和内脏,为后期的育肥打下体况基础。此时期开始进行公母分群饲养。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养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养效率差,因此要进行公母分群饲养。这样既便于实行各自适宜的饲养管理制度,给予不同程度的补饲这利于提高养殖的均匀度。

4.3育肥期的饲养

此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放养育肥时,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树叶和草根等,同时应选择优质的全价颗粒或混合饲料进行补饲。这样既能节约部分饲料的投入,还可以增强鸡群的体质,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肉质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此阶段应合理减少鸡的活动范围,相应地缩小活动场地,目的是减少鸡的运动,保持安静,利于育肥。

5重视管理

5.1合理补饲

在生态养殖过程中,鸡只需要自行寻食,但是采用开放式饲养有可能不能满足鸡的营养需要,此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的补饲。可根据鸡只的日龄和采食量来合理安排补饲量,可在早晚进行2次补饲。在补饲原料的选择上,选用全家饲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选择部分农副产品。这样既能降低养殖成本,还能保证饲料的原料绿色和安全。

5.2搞好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日常管理中,要勤观察鸡群的采食、粪便、精神、活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同时要结合当地和本场疫情,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免疫计划做好预防。可参考以下程序。(1)雏鸡出壳24h内,每只皮下注射0.2mL鸡疱疹病毒活苗,防止马立克。(2)雏鸡3d用0.01%KMNO4锰酸钾溶液饮水,预防消化道疾病。(3)雏鸡10d,用新城疫Iv系弱毒苗点眼或滴鼻。(4)雏鸡20d,用法氏囊眼中等毒苗饮水或点眼。(5)雏鸡30d,用传支H52点眼或饮水。(6)雏鸡45d,用新城疫I系疫苗。

5.3预防应激反应

当鸡群遇到强大噪声、强光、惊群、高温、寒冷等情况以及饲养管理上的更换垫料、消毒、免疫接种等,都会致使雏鸡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诱发疾病。因此,从管理上要严格控制应激因素,尽量减轻外界环境对鸡群的刺激。即使是必须进行的常规管理活动,例如消毒和免疫等,也要选择合理的操作时间。

5.4要加强巡查,防止敌害侵袭

要加强日常巡查,对强弱病雏进行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即捉出分群。对那些患病较严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有目的巡查鸡群,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也是保证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巡查过程中,还要及时拾取所产鸡蛋,每日应1~2次进行定时收捡,防治污染和破损。鸡的活动范围较大,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容易受黄鼠狼、蛇、鹰、野鼠的侵害,为此对养殖厂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做好保护措施,以防止外敌侵害。若发现鹰和野兽的活动,要马上进行驱赶。

5.5驱虫

驱虫主要是指驱除鸡群体内的寄生虫,例如蛔虫、绦虫等。一般情况下放牧20~30d后,就要进行第一次驱虫,然后在20~30d后再进行第二次驱虫。第一次驱虫可使用驱蛔灵,每只鸡用半片;第二次驱虫每只鸡可使用1片。可以在晚上直接口服或研成粉料拌入料中进行饲喂。驱虫后第二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扫干净,以防止鸡只啄食虫体,丧失驱虫效果。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可用同等药量再次驱虫1次,以达到彻底驱虫的目的。

5.6做好卫生消毒和病死鸡的处理

根据生产需要,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消毒工作应根据天气和生产实际来合理安排,尽量不要安排在免疫和发病时期,以减少应激。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更换场地。可以根据疫病的流行特点,一般在使用1年后,更换一个山头,以减少疾病传播,提高成活率及增重。对于闲置山头,要在使用前后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采用全进全出制度。此做法有利于集中统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由于鸡群属放牧饲养,运动场上的草丛、灌木给鸡群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饲养管理的难度,导致难以发现草丛中的死亡鸡只。因此,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7做好对恶劣天气的预防

在日常管理中,在天气变化,如:烈日、严寒、大风、雷电和雨雾天时,要停止放养,把鸡群控制在棚舍内,防止灾害对鸡群的伤害。这时更要注意对鸡群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疫情等异常情况。

6疾病控制

技术研究范文2

进入新世纪后,信息技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其影响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行为被这两种技术深刻的影响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基础出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融合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会让通信技术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然后分析了通信技术,最后探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技术,一起促进二者的融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引擎。

关键词:

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技术 融合技术研究

在长时间的研究、探索下,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当前科技的核心,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则是通信技术。但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变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共享彼此的资源,笼络各国的经济关系,必须不断的融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让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然后分析了通信技术,最后探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技术,一起促进二者的融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引擎。

1电子计算机技术

1.1电子计算中的机器件技术

电子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电子器材,其扮演着计算机物质基础的角色。所以,要想保证计算机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依托先进的机器件技术。就电子计算机而言,其由复杂的逻辑组成,而电子器材承担着计算机中高级线路逻辑的作用,也就意味着,电子器材的开发、研究、升级都会促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革新。

1.2电子计算机中的部件技术

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内部成分复杂,不仅仅有电子器材,很有形式多样的部件,对计算机而言,各部件在其有效运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就计算机部件技术而言,其要求比较苛刻,这也是保证计算机安全、平稳运行的内在需求。

1.3计算机组装技术

在提升电子计算机元器件生产技术的过程中,社会上对重组计算机技术则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加工电子元器件技术水平要和组装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今,微型化是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计算机的组装技术,不断的投入资金进行研究,积极的开发出适应计算机发展趋势的新的组装技术。

2通信技术

就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深思,我们会发现其设计到的业务很多,通信技术以及通信手段在不断完善之中。信息无失真的转移是各个时期变革、改进通信技术的内在需求,换而言之也就意味着所谓的通信技术指的是以通信网络为渠道,把种类不同的信息便捷、精确、安全的传递给接受者。进入新世纪后,信息技术极度繁荣,在新信息技术的促进下,传统的信息技术已经完成了改造、升级。主要有:发展数据传输的渠道、发展数据传输技术、对20实际八十年代后出现的信息技术进行改进升级。就数据传输渠道而言,主要拓宽了包括光纤、双绞线在内的多项信息渠道;就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上看,主要把基带传输等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今个人电报和智能电报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电报技术发展而来的;电话的发展速度尤为迅速,如今出现了自动电话、可视电话、程控电话等多项电话技术。不仅如此,当前多媒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等蓬勃发展,为促进社会的繁荣以及人们便捷的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技术

3.1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被计算机技术快速的发展速度所带动,也就意味着计算机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体。如今,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一般情况下,数据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研究的对象,电子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以十进制为形式表述的数据有很大的不同,电子计算机数据的表现形式为二进制。我们所说的计算机通信也叫计算机数据通信。信息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文本、音乐、视频等。当把这些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通信了。就近距离通信而言,仅仅需要使用电缆把终端的并行口或者串行口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数据的传输通信就可以实现;就距离较远的通信而言,进行的时候就需要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多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在不同传输介质的引导下保证数据的传输平稳的进行并完成,如分组交换网、卫星信道等等;建立计算机通信让计算机用户的资源充分的利用,在共享的过程中发挥了每一台计算机的最大效用,通信的便捷性由此而提升,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

3.2信息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比较繁琐、复杂,该产物和社会上的多种高端技术融于一体。如,电信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获取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号的信息、加工、再处理、编辑、贮存、散播等,进而让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如今,我们即将进入信息时代,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信息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中被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并加以改变;信息产业已然成为全球的明星产业并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浪潮在席卷全球,在它的冲击下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被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所推动并受到深远的影响。今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机的融合二者,共享社会的信息资源,让社会经济的发展更稳定更迅速。在本文中笔者在分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技术,为二者技术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胡建宏 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磊,熊水金.浅谈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及其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

[2]姜健.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J].科技资讯.2008(04)

技术研究范文3

在当前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更加关注,特别是对于肉类食品而言。从另一角度上说,我国生态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不断为人们传播着绿色、无公害的新型生态理念,此时,如何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则开始成为值得广大养殖人员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在本文中,笔者以生态猪的养殖为例,具体分析了生态养殖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相关养殖技术,以为后续的生态养殖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

猪;养殖技术;生态养殖

与传统的家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养殖要求更高,并且,在整体养殖饲养过程中,相关人员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其具体技术的投入通常可具象地表现在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运用改良遗传技术等诸多方面[1]。同时,为了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深入贯彻绿色生态养殖理念,养殖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对于养殖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以科学发展战略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猪的养殖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未来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养殖环境管理

由于具体的养殖环境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猪的生长情况,因此,养殖人员应注意保持圈舍的良好卫生情况[2]。定期对圈舍进行清理,并注意保障其通风情况的顺畅,从而有效避免圈舍中大量污物与有害微生物的长期聚集、堆积。同时,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猪舍清理完毕后,将有机垫料填充至最底部,以便于下次清理时可以将其翻埋起来,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猪粪便、污水的发酵与分解,体现出绿色养殖、生态养殖的基本理念。另外,养殖人员还需注意清理、更换生态猪所使用的器具、器皿,给予生态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从根本上降低猪疾病的发生率。

2饲养食物来源控制

饲料是为猪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最大限度满足其生长需求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见,猪饲料的来源、质量等诸多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与传统的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食物饲料多为绿色生态的有机饲料,也是由于生态猪长期食用有机饲料,因此,其肉质会更加的鲜美。在进行投食之前,养殖人员应先对相应的食物饲料进行筛选,从而有效保障猪肉的健康与卫生状况[3]。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生态猪所食用的有机食物中适当地添加维生素,以起到强化生态猪体质,提高猪体营养价值,减少人食用生态猪肉时有可能产生的危害作用。此外,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生态猪机体对于疫病的抵抗能力,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饲料喂养过程中适当地加入适量微生态制剂,从而在提高生态猪免疫力的同时实现疾病预防的综合效果。

3水源的科学控制

无论是人体还是动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而对于生态猪的养殖而言,保障其用水清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生态猪的饮用水源选择方面,养殖人员通常应确保水质的清洁,禁止为生态猪提供已被污染饮用水。同时,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可以根据猪体的基本情况与生长需求,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适当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素,遵循科学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不仅可以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应的营养资源,同时还可起到防止猪感染疾病的作用;而在水中添加食盐,则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滋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杀菌、消毒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猪的质量,使得人们能够放心、健康地食用猪肉。此外,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通常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基本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定期放养计划,此时,生态猪脱离养殖人员的统一管理、控制后,则极有可能饮用到不安全水源,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人员则必须加强放养过程的有效监管。

4疫病防治处理

猪疫病是影响生态猪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决定生态猪质量与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一旦生态猪发生疫病,那么不仅会影响猪体的正常生长,也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做好生态猪疫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养殖工作而言,相关养殖人员应随时对猪群的生长状况进行及时掌握。首先,严格控制生态猪的饮食卫生、安全,最大程度地避免病原菌随着猪体的进食活动入侵[4];其次,圈舍的卫生环境管理则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定期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有害微生物、有害病原菌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的大量堆积;此外,养殖人员还应时刻关注生态猪的基本生长情况,并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而一旦发生病情,养殖人员则要第一时间内联系兽医,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疾病蔓延,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患病猪而言,养殖人员则应对其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疾病传播、扩散的情况。除了对患病猪进行隔离以外,还应对健康组进行相应的疫苗注射,使得生态猪获得更好对抗疾病的免疫能力。

5改良遗传技术

我国当前所养殖的生态猪口感风味良好,但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瘦肉率明显偏低,因此,为解决这一养殖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选取国外的优良猪种进行杂交选育。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引进了部分国外生态猪的优良品种,由于这些生态猪具有明显的瘦肉率高、生长速度较快等优点,因此,对这些品种加大养殖力度则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猪的食用需求。然而,从口感上说,外国猪种的风味远不及我国的生态猪,此时,养殖人员则可以通过改良遗传技术,将国内外猪品种的优点进行相互结合,使其既能够具备良好的食用口感,同时也能提升生态猪的瘦肉含量与实际生长速度。

6采用科学饲养技术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养殖人员还应对养殖场周围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针对其具体的环境条件制定出符合生态猪生长发育的科学养殖计划。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吸收科学、合理的养殖经验,例如,适当实施早期断奶技术,科学地将仔猪与母猪分离,并尽早对仔猪实施针对性的生态饲养。此外,养殖人员还可以适当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进行随时监控,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技术实施猪舍湿度、温度的全天候检测,以科学手段掌握具体的猪舍环境变化,从而有效确保猪生长环境的适宜程度。养殖人员还可将生态猪的每期健康检查进行统计记录,以计算机的分析辅助功能进行猪免疫能力的测评,从而使得养殖人员可以依据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对猪群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养殖措施。

7小结

生态猪的养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水源的科学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改良遗传技术均属于生态猪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落实或者说每一项技术的实施到位,于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存在重要意义。通过养殖环境管理为生态猪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科学控制饲养食物来源与饮用水来源,则是提高肉质、增强生态猪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而疫病的防治处理工作、改良遗传技术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经济风险,提升养殖户的实际经济收益。总而言之,生态猪的养殖工作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的特征,为了有效促进生态猪养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养殖人员则应善于应用相应的养殖技术,以科学发展战略为行动指导,从整体上提升生态猪的养殖价值。因此,生态猪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会成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养殖技术。

作者:王会灵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井玉香.浅谈生态猪的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2):89-89.

[2]李斌.生态猪养殖技术措施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15,12:106.

[3]孙宗志.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7):75-76.

技术研究范文4

在秋季玉米收获之后需及时将耕地翻细,让土壤尽量保持疏松,这样利于积蓄雨水并减少水分蒸发流失,从而为油菜早期幼苗根系发育提高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耕地翻土过程中可施入农家肥,15t/hm2为宜。选用高产品种。在选择油菜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生育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若种植户无法正确选择可咨询当地农业部门,最好是选取适合浙西地区种植的中熟、中晚熟的优质品种,例如:浙大619、浙油50、高油605等等。在选择品种之后使用盐水选种处理,其中盐:水比例一般为1∶0.6,,将油菜种子倒入盐水中匀速搅拌,将其中的秕粒、菌核去除,之后将种子捞起晾干,一般晾晒时间为1d左右(晾晒3h/d),待完全晾干后拌入多菌灵,用量为25g/1kg,其可起到预防白锈病、白粉病的作用。

2、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油菜苗床可选择在排水性较好、土壤肥沃,最好是离水源较近的熟菜地,苗床的大小比例为:苗床与大地为1:6;分厢距离为1.6m,将火土灰50t/hm2、过磷酸钙650kg/hm2、农家粪16~24t/hm2均匀混合并起堆发酵8~12d,然后在整理地面时将其施入表土;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9月中、上旬,最迟不能超过9月25号。苗床单位播种量为7kg/hm2;播种时首先使用16.0~23.5t/hm2的农家粪水将苗床浇湿,然后在播种并用火土灰将其盖住(以不外露为止)。

3、培育壮苗

油菜在苗园期间若天气较为干燥,则需要每日傍晚给予浇水或者稀薄粪水,一般需坚持到出苗以后。油菜出苗后根据细密程度适量调整苗丛,以“苗不挤苗”为准;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仍然需要继续调整密度,尽量做到叶不搭叶;在长出第3片苗叶时可定苗,将杂苗、弱苗、病苗、小苗拔除,尽量做到去密留稀,苗距一般控制在110~140株/m2;在第4片苗叶长出后可使用农家肥水(2.35t/hm2)混合清水(3.8~4.6t)均匀浇灌;在定苗以后可浇灌农家肥水3.2~3.8t/hm2,或者尿素80~110kg/hm2混合7.5t清水进行泼施。[2]油菜在育苗期需要预防病虫害(如:菜青虫、猿叶虫、菜螟、蚜虫等),若出现大雨时需要预防猝倒病。

4、合理密植

在移栽时需要将苗床泼湿后才可起苗,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移栽;在移栽时需要做到“四个一”,即:一个穴、一把肥、一根苗、一瓢水,其中需要做到苗正、根深、水份足、肥料足。在移栽过程中尽量做到一穴一苗,宽行窄株,移栽密度以9.8万~11.5万株/hm2为宜,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油菜充分吸收肥力、水份以及阳光。

5、配方施肥

在山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中施肥是最关键环节,其需要遵循“四肥”原则,也就是:壮苗肥、越冬肥、薹肥、硼肥。在配方施肥中可施用大量元素、适量施用中量元素,合理施用微量元素。配方施用大量元素标准:稻草还田以3.50~4.00t/hm2,有机肥25t/hm2(70%作基肥、30%作腊肥);氯化钾200kg/hm2(30%作薹肥、70%作基肥),过磷酸钙650kg/hm2(全作基肥),尿素500kg/hm2(20%作薹肥、30%作苗肥、50%作基肥);增施中量元素:在翻地前均匀撒入石灰(1.5t/hm2),石膏(150kg/hm2),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PH值,预防油菜根部出现根肿疾病,同时还能够增加土壤中的硫、钙等中量元素;适量施用微量元素:在早期翻地前施入硫酸锌肥(20kg/hm2)、10%纯硼的硼砂(23kg/hm2),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油菜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的需要,另外还可预防油菜花而不实现象。[3]

山地油菜要达到高产的效果,增施蕾薹肥是很重要的,其会对油菜春季生长、开花、结角产生关键性作用,因此需要打破不施蕾薹肥的习惯,施用蕾薹肥时间一般在2月的上、中旬为宜,蕾薹肥包括:进口复合肥140kg/hm2或者氯化钾75kg/hm2、尿素100~130kg/hm2,蕾薹肥可在中耕除草前或者下雨前施入即可。

6、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油菜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为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等等;虫害主要为菜青虫、蚜虫等,而防治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在制定防治措施时建议首先采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若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需及时用药进行防治。病害防治措施:⑴霜霉病防治方法: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喷雾即可;在霜霉病发病初期可使用400~500倍液绿叶宝混合500倍液20%病毒克星兑水喷施。⑵菌核病防治方法:采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者1000倍液的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喷雾均可达到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措施:⑴菜青虫防治方法:采用3000~4000倍液的天王星乳油或者50%辛硫磷乳油兑水喷雾即可;蚜虫防治方法:可采用2000~3000倍液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者2500倍液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即可,在喷雾时注意尽量喷施与叶片背面,这样可提高防治效果。草害防治措施:对于油菜的草害防治需要与出苗、秧苗生长同步进行,一般是采用耕锄除草或化学除草方法。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可使用20%百草枯水剂(300mL/hm2)兑500kg清水喷雾,这样可避免杂草与幼苗争水份、肥力;在苗期草害预防主要采取耕锄除草或者手动割除方式,整个苗期耕锄除草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叶期、定苗时、12月中旬,耕锄除草需遵循“苗旁浅耕,行间深耕”原则,这样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空气量,提高地温而增加微生物的活动量,从而利于油菜在生长期根系更为发达,尤其适用于山地油菜,不仅可起到预防水份增加,还能够起到预防防旱保墒功效。

技术研究范文5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控;热点话题;发现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国民对于网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有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网络舆论,舆论演化的形式也从纯粹的的人类社会网络演化成为向以人为主、人类与机器结合,形成了一个十分杂乱的网络系统。但是在实际的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的引入也会加速网络舆情在人们之间的传播,并且正在突破原有仪器和技术的限制,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速度更加快。因此,如果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不能对这些舆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不利的网络话题和舆情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出现一定的影响。

1.网络舆情的相关概述

网络舆情,即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反应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偏向性和针对性的观点和相关的言论,国民对其进行关注和讨论并且已经成为热点话题的相关言论。网络舆情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还是十分集中的,这种关注度比较集中的实践就称为话题。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舆情涉及到的热点话题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也会快速地随着时间的发展被新的话题压下来,就发生在某特定的时间、地点,可能是一场活动、一场比赛等由一个核心事件或活动和与之相关的事件和活动。

2.网络舆情监控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个方面,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国民对于互联网越来越依赖,在网络上对于网民发表和讨论的社会中的某些事件中,会有大量的言论和看法的表达,甚至会推动着网络舆情的风向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舆论的演化和发展;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深入国民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但是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杂乱无章,虚拟性很强,很多违法的东西隐蔽在其中,难以完全进行监管,使得很多时候网络上一直不可避免的掺杂着正面和负面的言论,一些负面的话题甚至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正常的社会安全。很多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网络针对国民传播虚假的信息,误导舆论走向,更有甚者为了分裂我国,扩散一些反动的评论或话题。因此,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传统的舆情监控系统在处理网络舆情的时候,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违规的内容或者敏感问题或者言论的话,直接采取对言论删除,对用户进行强行注销,甚至拉入黑名单,避免这些言论对社会和公共事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上述已经谈到,互联网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的,采用传统的舆情监控技术在工作效率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首先,网络上的东西很复杂,纷乱无章,即使网站中的大量网页经过舆情系统处理之后,话题出现的速度还是很快,敏感问题等很难进行逐一的排查和监控,网络用户还是经常会被这些大量的信息给迷惑,分散了精力和注意力;另外,很多时候,关于同一事件会同时又很多网站的若干网页进行同时讲述,报道不断的更新,很容易造成纷乱的现象,这样的话就会穿插着杂乱无序的和不相关的报道,不利于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集中处理和考量;最后,在舆情事件大量的摆在用户面前,系统中不能及时对舆情事件的重要程度进行度量化,对于十分紧急的舆情信息不能与一般重要程度的信息有明显的的区分,显得信息轻重不明,对于重要程度高的,影响力强的事件不能及时分散相关的精力和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舆情态势。

3.热点话题发现的相关技术研究

3.1经典single-pass算法。热点话题发现与话题追踪的技术研究简称为TDT评测,是最原始公开和通用的话题发现与追踪的技术之一,具有良好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发生的事件对文本信息进行相关的语言组织和分析,然后检验各种聚类和分类算法的功能和性能。Single-Pass算法就是TDT评测中使用最多的算法。该算法计算方式简单,运算速度相对比较快,根据这样的优势,该算法比较适用于大数据量的应用或者动态的数据源,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保证具有良好的聚类精度;对于以向量空间模型的高维度文本来说,该计算方法也能够处理一些高维的数据,另外,对于网络新闻报道的大数量的及时性新闻对于算法提出的相关的要求该算法也是具有优势的。但是特殊的一点就是当算法对相关语料输入的顺序比较敏感的时候,语料的输入顺序对于聚类算法的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该算法的一个小的缺点,但是该缺点对于整体的情况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对于互联网新闻报道的话题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输入的顺序是确定的,因为事件发生是有事件顺序的。Single-pass算法在计算的时候首先是将网络上的文本或者语料进行累计,然后将累计的结果使用动态聚类方法进行聚合处理,第一次可以用发表的第一篇语料作为对之后文本处理的话题模型,然后设定一个相似度的阈值,之后输入的文本和语料和之前的模型进行相似度比较,根据之前设定的阈值对不同的话题或者文本加以区分。

3.2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被认为是随着类簇层次的变化,使得类簇中的相关对象也相应发生变化的一种算法。典型的层次聚类算法主要包括BIRCH算法和CURE算法这两种,BIRCH算法在使用过程中,将簇认为是树,并且将对象的划分按照平常见到的大树的样子,然后结合其他的聚类的算法对聚类形式进行优化;而CURE算法则是将相应的聚用一定数目的对象进行表现,然后对各聚类向之前设定好的聚类中心进行汇聚。层次聚类法有很多的优点,譬如,层次聚类法相比于其他的计算方法来说,聚类的粒度比较灵活,在话题发现和舆情的监督方面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各种形状的对象形成的簇,不同的相似度和不同的对象的距离的代表形式等的适用性都很广泛。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发现和监控的语料、话题等数据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根据新闻话题的时效性来说,数据更新速度比较快,在数据处理的时候应该使用动态聚集的方式。对于层次聚类法来说,虽然使用范围很广,但是对于以上说到的大规模或者动态的数据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的。类簇是有一定层次的,随着类簇层次的变化,类簇中的相关对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层次聚类法的计算结果变成一个类簇树,将每个类结点都包含若干子结点,在不同的粒度上对相应数据进行类簇划分。

3.3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是一种需要考虑多边形分段区域和数据的空间密度、与外界的连通性和边界的算法,减少了搜索的复杂度,而且,在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适用于发现的各种形状的簇,在噪声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对噪声数据有天然的抵制和限制作用,这是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的优势。但是还有一定的不足,在使用该算法的时候,很多用户并不十分理解相关参数的含义和表达意义。

3.4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在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中,为了减少搜索的复杂度,是利用划分空间的方法进行聚类的,一个区域就是在空间中划分出的一个个小的超立方体。在基于网络的聚类算法中,对网络语料或者文本数据的处理首先是将数据进行分割,但是网络聚类就是将分割方式由二维分割转变为三维分割,也就是在输入数据或者语料并进行累计的过程中的空间小立方体中进行的,而数据的分割就是在基于数据点之间的关系导致空间的分割,所以本质上在基于网络的聚类算法就是不直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是相应的转换和变化,然后进行切割,这样也会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增加网格的数量,提高数据的承受空间,提升对话题的发现速度。在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中,根据算法的不同也有很多的种类区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算法有STING算法、WaveCluster,其中STING算法是一种使用小波转换的方法对聚类进行数据处理的多分辨聚类技术;WaveCluster算法是一种在高维数据空间中基于网格和密度的多分辨聚类方法。

4结语

在网络世界如此发达的现在,网络上的信息纷繁不清,多种多样,一些话题的出现甚至会将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进行错误的引导,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以及国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十分恶劣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研究技术,将话题发现研究投入到舆情监控的实际应用中,对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和及时新闻话题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合理的控制舆论的导向,促进国家公共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构建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现阶段创建健康安全的互联网舆情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07.

[2]骆卫华,刘群,程学旗.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发展与研究[A].全国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3)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60-566.

技术研究范文6

随着近20年来太赫兹通信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快速发展,太赫兹通信已被各个国家和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作为重点研究领域。根据新兴市场研究报告统计,全球太赫兹通信技术市场份额在2018年左右将增长到5.21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37.2%。太赫兹技术被美国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位列第四位),被日本列为“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我国也将太赫兹技术研究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前瞻性战略研究方向。太赫兹(Terahertz,1THz=1012Hz)泛指频率在0.1~10THz波段(对应波长为30~300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介于红外和微波之间。太赫兹波的位置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太赫兹波产生和检测的方法,因此对太赫兹波的研究较为有限,使其成为电磁波谱研究上的“太赫兹空隙”(TerahertzGap)。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太赫兹通信越来越受到国际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在2005年底专门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结合国内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领域专家集中讨论我国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制定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发展关键领域和规划。我国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受到政府和各研究机构的广泛重视。在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先后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这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相对于国内的太赫兹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各国也对太赫兹技术投入了巨大。美国早在2004年就将太赫兹通信作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并已于2006年将太赫兹通信列为国防重点科学。美国从事太赫兹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数十所大学及其国家实验室,如国家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基金会(DSF)和国家卫生学会(NIH)等,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如BELL、IBM等也都在开展太赫兹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欧洲国家从事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英国Rutherford国家实验室、剑桥大学、里兹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德国的KFZ、BESSY、Hamburg等大学。欧洲国家还利用欧盟的资金组织了跨国家的太赫兹通信技术大型合作研究项目。在亚洲国家从事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韩国国立汉城大学、浦项科技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日本在2005年就将太赫兹技术确立为国家支柱技术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一。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以及SLLSC等公司都大力开展THz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近年来,国际上太赫兹通信技术重要的研究成果参见表2。

3太赫兹通信的技术特点

由于太赫兹波处在电磁波谱的特殊位置,使其具有很多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性质。从频谱上看,太赫兹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处在微波与红外波之间;从光学领域看,太赫兹波被称为远红外射线;从能量上看,太赫兹波段的能量介于电子和光子之间。太赫兹光波不仅拥有与光相同的直进性,还具有与电波相似的穿透性和吸收性。太赫兹波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太赫兹波的穿透性强

由于太赫兹波自身包含丰富的光谱信息,且具有很好的光谱分辨特性,对很多介电材料与非极性液体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因此,太赫兹波不仅可以作为探测材料性质的检测工具,还可以作为通信工具在烟雾、沙尘等恶劣环境下进行通信工作。

(2)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较低

根据测量结果,频率为1THz的太赫兹波仅具有4.1meV的光子能量,约为X射线光子能量的百分之一量级,因此太赫兹波不易对生物组织产生伤害。相比于传统使用DWDM等技术进行有线光通信而言,太赫兹通信的能量效率更高。(3)太赫兹通信传输的容量大相对于微波通信而言,由于太赫兹波的频段在108~1013Hz之间,比微波通信高出l~4个数量级,使得太赫兹波的传输信息量更大。同时,太赫兹通信与高阶的编码调制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的传输容量,满足大容量传输场景的通信要求。

(4)太赫兹波方向性好,保密程度高

由于太赫兹波束比微波更窄,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辐射噪声的影响,因此可以保证信息传送精度的同时,使太赫兹通信满足具有更好的保密性能。

(5)太赫兹通信更适合于短距离通信场景

由于强极性液体对太赫兹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因此太赫兹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水分子将对其造成传送损耗,因此太赫兹通信更适合于短距离的通信。

4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应用

随着各国研究机构对太赫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突破,太赫兹波在空间通信、安全检测、生物医学和天文观测等领域均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太赫兹波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在空间通信方面

在空间通信方面,太赫兹波可以作为高速宽带的通信载体。太赫兹波通信具有极高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因此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短距离保密通讯,也适用于高带宽需求的卫星通信领域。国际通讯联盟已经指定0.12和0.22THz两个频段分别用于下一代地面无线通信与卫星间通信。

(2)在安全检测方面

在安全检测方面,太赫兹波对很多非极性物质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进行远距离探测和高分辨率的成像。在军事侦察、可疑危险品、有毒有害物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技术保证。

(3)在生物医学方面

在生物医学方面,太赫兹波易被极性分子吸收,光子能量低。因此,太赫兹波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有众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新型的医疗手段,如医疗样品的人体烧伤程度检测,生物传感探针治疗等。

(4)在天文观测方面

在天文观测方面,太赫兹波波段比其他波段具有更低的背景噪声,同时借助强极性液体对太赫兹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的特性,可以对宇宙中诸多物质进行探测。太赫兹波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恒星形成、星系演化以及宇宙学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中。

5太赫兹通信的发展趋势

太赫兹技术经过了多年的演进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通信方式和信号载体被大量研究和部分应用。但是在太赫兹源、太赫兹传输、太赫兹调制方式和太赫兹探测技术方面还不成熟,还有诸多的研究和提高空间。同时,如何克服大气水分子对太赫兹波的强烈吸收作用等不利因素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太赫兹通信的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功率的太赫兹源

目前,太赫兹通信系统的太赫兹源输出功率通常偏低。太赫兹源的功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太赫兹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信息传送质量。而且,在保证太赫兹源功率提高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太赫兹源工作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调制技术和调制器件的研究

太赫兹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实际应用的系统较少,且传输性能不高。研究和采用适合太赫兹通信传输的调制技术和调制器件,将大幅提高信号传输性能,使其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3)优化高灵敏的太赫兹探测技术

不同传输环境对太赫兹通信的探测技术存在不尽相同的影响,因此需进一步研究采用合适、高效的电子处理技术,提高太赫兹探测技术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太赫兹通信系统的能力和优势。

6结束语

技术研究范文7

桫椤乌鸡是由川南地方土种乌骨鸡闭锁繁育而成,具有体型较大,食性广,生长快,产肉性高等特点。桫椤乌鸡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齐全,鸡体组织沉积大量黑色素和紫胶素等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功能和保健作用,其市场售价是普通乌骨鸡的1~2倍,养殖效益是普通乌骨鸡的2~3倍,公司采用的林下散养模式具有成本低,食性广,生长快,产肉性高等特点。课题为桫椤乌鸡品种繁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开展桫椤乌鸡品种繁育,打造优良桫椤乌鸡地方品种;进行桫椤乌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在高县胜天镇红岩山自然生态园区山林林下,进行生态养殖实验与示范。

关键词:

桫椤乌鸡;品种繁育;生态养殖

桫椤乌鸡是由川南地方土种乌骨鸡闭锁繁育而成,具有种体型较大,食性广,生长快,产肉性高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食用品绿色、营养、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高县胜天德利林下散养桫椤乌鸡在宜宾市场内外十分畅销,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是农户增收致富的优选项目。2013年以来高县德利桫椤乌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畜牧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投入110万元,实施桫椤乌鸡品种繁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一是开展桫椤乌鸡品种繁育,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优良桫椤乌鸡地方品种;二是进行桫椤乌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在胜天镇红岩山自然生态园区山林林下,建立集中散养山地乌骨鸡1万只示范场1个,进行山地乌骨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为骨干大户,示范户和农户提供技术示范。

1项目概况

1.1德利桫椤乌鸡的特点

高县胜天镇德利桫椤乌鸡是由地方土种乌骨鸡闭锁繁育而成。据成都生物研究所检测,桫椤乌鸡在林下生态养殖情况下,蛋白含量22.03%,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肉鸡高12.68%,脂肪含量比普通肉鸡低13.18%,维生素含量比普通肉鸡高6~8倍,碳水化合物比普通肉鸡高187.3%,桫椤乌鸡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齐全,鸡体组织沉积大量黑色素和紫胶素等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功能和保健作用,其市场售价是普通乌骨鸡的1~2倍,养殖效益是普通乌骨鸡的2~3倍,德利林下散养山地乌骨鸡鸡种体型较大,食性广,生长快,产肉性高。

1.2发展条件

胜天镇德利村位于红岩山的生态园区,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272户,1105人,森林面积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8.4%,是红岩山自然生态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山多林多,农户土鸡多采用散养,几年来经高县德利山地乌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逐年闭锁式繁育,逐步形成德利桫椤山地乌骨鸡鸡种。德利桫椤山地生态乌骨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林下生态散养可减少鸡肉的有害污染及疫病的传染;二是林下生态散养乌骨鸡适宜于广大农村,由于饮山泉水,食虫草籽实,饲养成本低;三是营养价值高,口感性能好。四是林下散养为山地乌鸡提供了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加上饲养期长,各种芳香类物资沉积多,风味好,药用价值高,是滋补、药膳的理想食品。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及功效,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品绿色、营养、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德利林下散养乌骨鸡在宜宾市场内外十分畅销,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1.3项目内容

开展桫椤乌鸡品种繁育,采用闭所锁群选育法、核心群选育法、双选育种法和优选育种法相结合的纯繁育种方法,开展纯种繁育,育成四川省省级优良地方家禽品种———桫椤乌鸡;新建高县得利桫椤乌鸡纯种繁殖场;研究桫椤乌鸡生态养殖技术,在2万亩林区大面积开展桫椤乌鸡生态散养技术实验。

2项目实施结果

2.1初步形成德利桫椤乌鸡纯种基础群体

高县德利山地乌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成桫椤乌鸡原种场1个。公司在桫椤密茂区域内选育农户土种乌鸡,进行闭锁式繁育,初步形成德利桫椤乌鸡纯种基础群体,种鸡场存栏原种桫椤乌鸡6000只,年繁育桫椤乌鸡鸡苗100万只。解决了课题推广的种苗问题。

2.2建成集中散养山地乌骨鸡———年出栏商品桫椤乌鸡3万只示范场1个

高县德利山地乌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成集中散养山地乌骨鸡———年出栏商品桫椤乌鸡3万只示范场1个。2015年出栏商品桫椤乌鸡3万只,产值达到360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乌鸡林下生态养殖。

2.3桫椤乌鸡生态养殖技术通过专业合作社推广普及

高县胜天镇得利村2014年建立了德利林下散养桫椤乌鸡专业合作社,高县德利山地乌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会长,养桫椤乌鸡养殖大户,村社干部等为专合社理事,养桫椤乌鸡生态养殖技术通过专业合作社推广普及,2015年集中带动28户重点户、86户示范户、360户养殖户,利用5万余亩山林轮牧生态散养乌骨鸡80万只。实现产值1000万元,公司实现利润50万元,农民增加收入200万元。

3桫椤乌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3.1鸡场的建设

放养场地要求宽阔、放养区设置围栏、有遮荫、砂粒和青草。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交通方便。二是场地宜高朗、避风向阳,以地势平坦的疏散林地、树林作为放养场。三是环境安静,尤其应避免强烈无规则的躁音,以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3.2孵化

引进使用自动孵化系统,加快雏鸡繁殖发展速度。

3.3育雏

在育雏过程中可在日粮中加大蒜防病,再适当添加一些仙人掌和细沙。

3.4养殖技术

(1)为了保证肉蛋品质,饲料中不能添加有残余的药物和激素,可按育成鸡饲养标准和当地饲料资源,自己配制纯天然饲料。还可在日粮中加入大蒜和板蓝根等中草药防病。(2)实行公母鸡和强弱分群饲养,有利于区别喂养、减少应激、提高饲料报酬和鸡群的整齐度。

3.5疫病防控

3.5.1坚持程序化免疫

研究制定和实施林下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坚持程序化免疫,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巴氏感氏杆菌病,马力克氏病等鸡病防制工作。

3.5.2定期驱虫

放牧20~30d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d再进行第2次驱虫。

4结语

技术研究范文8

想要达到薄皮甜瓜的早熟丰产,首先需要选择一些能够高产并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早熟薄皮甜瓜品种,如甜宝、新青玉及白玉等。只有保证品种的优良,才能实现早熟丰产的最终目的。

2栽培模式

南方部分多雨地区种植薄皮甜瓜,一般会采用露地或者是小拱棚栽培,通常会在4月份播种,大约7月份收获果实。近几年,大多使用各种塑料大棚栽培,可以采用甜瓜生长前期进行塑料棚中覆盖,到了中后期撤膜进行露地栽培,这样会让薄皮甜瓜的播种期提前到1月下旬或者是2月上旬,成熟后的上市期提前到5月份左右,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3栽培技术要点

3.1土地选择

种植薄皮甜瓜最忌重茬,因此需要先择4~5年内没有种植过瓜类蔬菜,并且土层比较深厚疏松的沙壤土地种植,要求地势比较高,拥有较好的排水沟系。定植以前,要保证底肥的充足,并且施足基肥,施厩肥30000~450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施肥后,需要进行适宜的翻耕。不能施含有氯离子的肥料,否则会直接影响薄皮甜瓜成熟以后的品质。

3.2整地做畦

种植薄皮甜瓜需要在空气湿度比较适宜的环境中,通风条件比较好,如果出现根茎或者是茎叶浸水的情况,不利于薄皮甜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很可能会直接导致甜瓜患病。所以,在施肥后,进行整地做畦过程中,需要做成深沟高畦。每个大棚都需要做4个畦,做畦的实际宽度2~2.5m,畦沟的深度保证在20~30cm,等到畦做好以后才能进行覆盖地膜。

3.3育苗和移栽

薄皮甜瓜的育苗应该利用塑料大棚双层薄膜覆盖,营养钵或营养盘进行育苗。薄皮甜瓜的种子完成催芽以后,在营养钵或者是营养盘上进行播种,播种后进行盖膜保湿,在整个育苗期间用小拱棚进行保湿,最后密闭大棚,直到出苗以后。当幼苗出现了3~4片叶的时候,就可以定植。定植的密度在每公顷15000左右。爬地式栽培需要每畦在畦中央栽种一行,栽种结束以后及时补充水分,最后利用湿土对栽植口进行封闭。

3.4田间管理

利用中棚栽培的,当气温回升以后,可以在4月份撤去中棚,进行露地栽培。如果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栽培,气温回升以后,也可以适当掀去两边具有的围膜进行通风处理。当薄皮甜瓜开花坐果以后,根据植株具体的长势进行适当的施肥,每公顷施用的复合肥在150~225kg,在行间进行施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滴灌施肥的方式。在整个生长期还可以进行叶面的喷施,如用碳酸二氢钾等。在幼苗期要适当控制灌水,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加大灌水量,如果果实已经停止膨大需要及时控制灌水。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的方式,或利用沟灌方式以保证水不会超过畦面。沟灌后需要及时将沟内积水排出,降低田间湿度。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

薄皮甜瓜具有的主要病害包括枯萎病、霜霉病以及炭疽病等,其中霜霉病具有的危害最大。这种病害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薄皮甜瓜需要在定植以后9天左右喷适量的防菌剂,如果出现下雨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喷。使用的防治药剂主要有乙磷铝可湿性粉剂等。针对枯萎病可以采用敌克松等药剂防治。如果薄皮甜瓜出现疫病可以利用甲霜灵等药剂防治。

4.2虫害防治

对薄皮甜瓜危害的各种害虫主要有蚜虫、潜叶蝇、黄守瓜等。首先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有效地防止各种害虫的出现,如果出现了,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虫害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蚜虫可以利用吡虫啉、抗蚜威、辟蚜雾以及天王星等药剂进行防治。潜叶蝇主要利用潜克、乐斯本以及卡死克等喷雾防治。黄守瓜主要利用氰戊菊酯以及灭杀毙等喷雾防治。

5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