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青海省为了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实施了较多的方案,必须要以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等理念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村经济框架,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始终坚持组织、制度以及科技3个方面的创新工作,逐步紧抓“五个推进”的发展策略,进而提升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

关键词:青海省;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实现目标的关键就是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青海省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尽早使青海省的农村都进入小康社会,就需要严格遵守党的精神,积极了解信息的发展,转变自身的观念,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创新,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3方面发展,使得农村的建设步伐得到提升,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对农村的建设进行分析,希望能使相关人员得到启发。

1打好“一个基础”

“一个基础”指的就是农业基础建设。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有效加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紧随我国的发展步伐,尽全力加强基础建设,确保农业的发展能够有较为全面的基础设施做保障。坚持青海省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解决农业的节水灌溉设施问题,推广节水型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农业用水能够有所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抓好乡村道路的建设以及农村用水、用电的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促使农业生产趋向先进化、合理化,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2搞好组织、制度、科技3个创新

2.1促进农村的组织创新

青海省的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在改革的初期,对乡村经济的组织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使得其发展极为缓慢,也没有形成完善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尽管这2个组织的存在为农村带来了较大的收益,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提升,也明显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形势的改革,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已经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很难将农民真正领进市场。因此,必须要进行农村的组织创新,建立专业的合作经济组织,改善以往的管理机制,紧抓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立,使得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进而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2促进农村的制度创新

农村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2个方面: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使得土地的流转能够较为规范,不能够依靠强迫农民而进行。对于农民的房屋,农民也可以私自转卖,使得房屋成为农民自己的财产;农业的经营体制改革。需要改变以往农业注重农产品产量的思想,使得其关注点能够在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上,进而将农业经营体制推向整体化创新,形成“公司+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

2.3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

农产品新品的引进和宣传、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地对农产品的种类进行创新,使得品种能够及时更新换代,将最优秀的品种引进农业生产。通过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区,能够使农民较为关注科技的运用,使农业产量和质量真正的有所提升。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使得推广制度能够及时创新,发挥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真正职能。培养农民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力,加快农业生产速度。

3抓好“五个推进”

“五个推进”指的就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进行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头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化的市场进程,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没有阻碍;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尽全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的其他产业建设。为了提升青海省的农业结构调整速度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就必须要紧抓这“五个推进”,促使青海省农村经济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逐渐提升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为我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4结语

青海省要想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对企业的技术进行更新,加快相关的制度体制建设,逐渐提升乡镇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而带动农村的就业,有效提升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为我国的积极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4(5):1058-1059.

[2]王景嵫.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状况[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72-74.

作者:韩顺君 单位: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