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金融学论文

精品资源共享课金融学论文

1现状分析

1.1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和研究团队

《金融学》课程目前拥有教学师资队伍16人,无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都基本达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的教师4人,占25.00%;36岁(含36岁)至45岁的教师有7人,占43.75%;35岁以下(含35岁)的教师5人,占31.25%。从知识结构看,有4名博士和3名在读博士,博士及在读博士比例达43.75%;有硕士学位的7名,硕士及研究生比例达43.75%;硕士以上共14名,硕士以上比例达87.50%。从职称结构看,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分别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25.00%、37.50%和37.50%,高级职称比例达62.50%。从学缘结构来看,任课教师主要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和研究梯队。

1.2课程内容基本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金融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等方面,基本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内容,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等特征。多年来所使用的各种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国内公认较为权威的教材,具有内容较为翔实、资料较丰富、结构较合理、学术性较强等特点。

1.3课程的基本资源建设已基本完成

《金融学》课程基本资源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部分教学录像等方面。课程介绍中的教学目标较明确、教学内容覆盖面较广泛、教学方法较多样、组织形式较灵活、授课对象要求较明确、选用的教材较优秀、参考资料较丰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较为详细和明确;教学课件采用PPT格式,模板朴素;试题基本满足了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了本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要点和基本原理,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与教学内容结构基本一致;阅读资源每章都有,与每章的教学内容较为相关;参考资料目录较丰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拓展资源主要有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内容还不够丰富和规范。

1.4课程网上资源基本实现了校内共享

《金融学》课程目前使用的是学校精品课程网站,课程网上资源主要有: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师资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部分讲课录像、作业习题集、课程荣誉、自我评价、建设报告、建设规划、申请书、学校政策措施、补充材料(人物介绍、阅读材料、案例、模拟试题、试卷库、相关资料网站)、参考资料目录、其它教学资源(专题讲座)等内容,并对全校师生开放,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教学人才欠缺。

从目前的团队结构来看,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同时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简称“双高型”)的教师缺乏。团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25.00%,获得教授职称的教师占比为25.00%,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同时具备的教师占比仅为18.75%。二是同时具有丰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简称“双师型”)的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是从校门走向校门,只有书本理论知识,缺乏金融相关部门实践操作经验和能力,真正具有实际部门从业经历的教师占比仅为12.50%。三是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也很少。团队中具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仅为18.75%。随着金融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不断变化,教师知识体系显得跟不上形势发展,特别是具有全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教师尤为欠缺,难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课程内容层次较低。

虽然目前我们使用的金融学教科书,提供了系统完整的金融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对帮助了解金融学知识和理解许多金融实际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风云变幻,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和新问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的层次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方面,对于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最新金融创新活动和现象反映不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操作能力,无法使学生较好地适应新经济金融时展的要求。

(3)课程资源不够优质。

目前上网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集、案例集、阅读资料、讲座资料、参考书目、模拟试题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个方面。从基本资源来看,虽然覆盖面基本符合资源共享课的要求,但是资源的内容较为陈旧、落后,缺乏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基本资源的特色不够鲜明,资源质量不够高,比较死板和枯燥,资源的交互性比较差,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资源只有部分内容,已经上线的案例、专题、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都还不够丰富,还缺乏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内容。

(4)课程网上资源共享不足。

目前课程使用的是学校精品课程统一的网站系统,按照系统规定的标准模板进行各种资源的上传,由于缺乏专门的网站建设和维护人员,所有上传的资源不能及时更新,网上资料以罗列形式出现,比较死板,学生只能上网浏览资源的内容,不能与老师有效沟通,不能很好地开展课程内容的讨论和互动,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不足。

3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着“高素质、高层次、高质量、高利用”的原则,从打造“两双型”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扩展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3.1打造“两双型”教学团队

高素质教学团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引进和培养“双高型”教师。每年引进1-2名双高型教师;鼓励和支持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争取尽快评上高级职称;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二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年派出1至2位教师到实际金融部门挂职锻炼,获取实践操作经验;聘请实践部门的又具有丰厚理论知识的同志授课;还可以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形式与实际单位合作,增强教师对实践工作环节的了解。三是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每年派出1至2位教师到国外高校参加进修培训或做访问学者,了解国外金融教学情况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总之,要打造出一支具有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实践操作熟悉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教师团队。

3.2提升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不仅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要求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要涵盖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这就要不断提升级教学内容层次,必须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写高水平的教材。教材内容要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经典案例、前沿问题、综合应用等内容。二是大量收集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基本知识的目的。三是开展前沿专题、热点问题讲座。组织教师或聘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论坛,让学生能够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和明确未来的金融发展趋势。总之,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3.3扩展优质教学资源

优质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灵魂,资源建设中基本资源建设要体现适用性、易用性、系统性、完整性、共同性、优质性等特点,拓展资源建设要突出个体性、差异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色。资源关键在于“优质”二字,优质资源的建设应该遵循“实用性、综合性、发展性原则”,尽量能够满足不同教师、学生和社会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更新基本资源。补充重点难点指导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对于原有的基本资源进行更新,增强基本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先进性、生动性和专业特色。二是增加拓展资源。补充和增加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三是遴选优质资源。对于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一定要进行认真遴选,将优质的资源上线共享,优质要体现新的学科理论、新的实践发展趋势、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等内容,要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内容要丰富多彩,资源的吸引力要强,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和导向学科发展的作用。

3.4加快先进共享平台建设

课程网站建设是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的途径,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先进共享平台。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学校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或建立专门的网站。目前利用学校现有网站比较切合实际,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独立的课程网站。二是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来设计资源板块。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拓展资源中涉及的媒体素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等也要遵循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来组织。三是配备专门的网站建设和维护人员。负责资源的、更新、交流沟通等事项,保证使用者对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可用性。四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虚拟讨论社区,供学习者之间交流讨论。五是建立统一的营运管理平台,建立宣传、推广、评价和管理平台,使共享程度和效果、效益达到最大化。总之,努力构建一个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先进共享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质量工程,涉及师资团队、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方方面面,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持续投入建设,尽快构建起“资源优质+先进共享平台”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作者:骆志芳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