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的重要产业部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社会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尝试通过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式。就相关一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未来趋势和对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具有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过小、科技含量低、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农业经济管理领域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如何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机制下,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1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首先纵向比较,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成就显著。从1978年实行包产到户开始,经过40余年发展,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激发,农产品生产能力呈指数级上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次横向比较,我国农业经济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碎片化的问题,加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长期凋敝,农业产业金融长期处于失血状态,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低,产出效益差,导致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出,农村空心化程度非常严重等因素,致使整个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商品化程度低。最后深层次分析,制约性因素长期大量存在。一是村组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管理服务能力的缺失,基层党政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上“缺位”和“失位”问题非常普遍;二是农民作为农业工作的主体身份被长期忽略,反而处于被安排、被支配的地位;三是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禀赋匮乏,且时空分布非常不平衡;四是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装备水平落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陷于停顿;五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投入,大量相对优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农业生产实际陷于难以为继的困境;六是由于国家产业发展阶段性战略需要,把工业产业体系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则更多地承担了加强积累的投入责任。

2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

进入新时代,国家把“三农”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把农业经济管理也作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未来农业经济管理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做好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撑体系,尤其是要做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二是落实对农村产权的依法保护,通过农村的承包土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保证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层面得到明确的界定。同时,要规范和鼓励土地流转,让更多土地资源集中到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手上,为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要坚持年产承包责任制稳定不动摇,坚定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投入信心和投入力度;三是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用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路和体制、机制,来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视地方特色产品、优势产业的集中集群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四是大力发展以“农联”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建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为广大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供平台和支撑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五是要用活用够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当中的贡献率;六是要主动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打造农业生产供应产业链,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进行延链、强链、补链;七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着力构建高效的生鲜农商平台。借助网络销售和直播卖货等现代农产品电商销售手段实现“B2C”模式,为农业生产赋能;八是推动三次产业的互动发展。通过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乡村民宿 、文创产品等丰富的业态,充分实现农业生产的休闲文化旅游价值;九是强化三农金融支持和保障。各方面政策和重大项目拉动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将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未来必将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和坚定基石。

作者:吕勇 单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