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探析(4篇)

事业单位财务探析(4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矛盾协调探析

一、事业单位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矛盾

1.核算对象和核算方式不同

事业单位运行工作中,统计工作是从宏观角度,对单位整体建立起严格的关系,运用核算指标、表格等记账方法。财务工作是运用复式记账法,以日常经营活动为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单位生产活动进行核算。相比较统计工作更加侧重于大环境的经济发展,对企业经济、人力、物力进行统计。可以想象统计与财务之间的协调由于宏观统计和微观财务的差异存在着问题。

2.核算目的上存在的矛盾

统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最大的差异就是核算目的不同,财务的核算通常是从单位自身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在市场经济长期进行的一个领域进行观察,通过日常记录和报表分析对单位生产部门提供必要的经济财务数据和信息,为单位服务及时反映财务状况,进而促进单位的发展。统计工作是以宏观为主体,通过统计经济有关数据和信息,检查经济运行状况,研究调查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建议,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

3.管理体制上的矛盾

管理制度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的矛盾。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主要为分级管理体制。为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统计数据信息和协调好各个部门工作,首先实施科学的统计分析与统计预测工作,然后依据各个业务部门在各个事项上管理的基本原则,将所有的生产经营情况实施及时的研究和探讨,并且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工作则是由管理高层实施有效的掌控,通过合理的配置财务工作权限,并能够在执行上将财务工作权限实施科学化分配,其工作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上层建筑,单位中的所有财务管理员都可以将日常财务工作实施详细的记录和科学财务结算,能够让财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工作,最终促使事业单位资金有效运转。

二、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之间的矛盾协调

1.协调好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

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对企业、事业单位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缺一不可,要想解决好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矛盾,就必须要注意两者的矛盾点和协调的科学性,不断完善统计方式,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经济核算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搜集、整理企业经济信息,相互借鉴核算成果,进行信息互补,强化核算的整体性,以经济监督为目的,依据相同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使事业单位从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计算口径一致,协调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核算的整体性。

2.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补充

事业单位在进行统计工作时通常需要根据财务核算指标来完成核算目的。实际中统计和财务的核算指标会存在差异,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统计方式,并且将财务工作要完成的核算指标必须应用到统计工作当中,要求他们求同存异尽量完成指标一致性,让它们相互渗透与影响,不断进行促进和协调。为了单位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重视统计工作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互相协调不断完善与发展自身,共同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加速一体化建设

由于统计工作和财务工作长期工作分明,以及性质上存在差异,在建立统计、财务一体化工作是个具有难度的事情,必须实施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

1.做好财务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由于长期存在差异,工作分离,在具体展开工作中,统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分离状况,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相关工作者对于工作领域不熟悉和专业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两者之间连接的重要性,缺乏相关专业分析,让两者的协调工作很难实施。这个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加强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和进步。

2.借助信息技术

事业单位在进行协调统计和财务工作时,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有效资料和信息。在网上有在线数据库,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提供许多的电子数据可以保证企业财务和统计的完整性,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统计和财务信息上引起误区导致核算上出现差异。借鉴财务软件、统计软件,对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与整理,编制标准化程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济运行的需求。

3.根据需求进行一体化人才培养,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一体化

事业单位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需要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有机统一地结合起来,建立全面核算体系,给企业提供正确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实现统一,必须在招收相关工作人员时重视他们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挑选优秀人才,入岗后努力加强财务工作人员和统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使现代财务工作人员和统计人员符合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一体化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两者相互衔接和统一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这方面工作的重视。从人才的培养、收集资料的一致性开始做起,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

作者:李凌 寒凤艳 单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涵

财务管理是各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同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体现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分配管理四个方面。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已经转向为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向,然后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即财务管理的成本管控能力;在成本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转向以绩效为导向;最后是分配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如何通过处理工作人员收入和专业人才引进的问题来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分析这些不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有危害作用的问题。

(一)财务凭证和账务管理不当

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凭证和账簿处理不当的问题,包括在对账务审核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的管理模式,会计名称记录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不能对应原始的业务凭证,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受到冲击。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采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等科目对财务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其弊端。事业单位在购入旧固定资产之后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不等于固定基金数额,同时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以收入的数额为基数计提的“修购基金”完全连接不上固定资产的数额,因此固定资产对于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中得到体现。

(三)收入和支出管理不妥善

事业单位的部分部门的财务预算工作做得不透彻,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修订预算机制,实施统一化的管理和核算;同时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也不完善,部门之间还存在因为私人的利益导致事业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充分证明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控制不严。导致内部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大,随意动用单位的专项资金用于不正当的地方。

(四)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多数事业单位还存在随意动用单位的公用资金以及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现象,更严重的竟然违法通过事业单位内部核心工作人员的关系篡改重要的账目和数据,给事业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最终留下的只有虚假的财务政绩,根本达不到盈利的目的。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不够,甚至有高层人员怂恿下层工作人员做出不良行为的现象。领导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自身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带领下层工作人员对财务管工作更加的重视,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财务管理者要成分发挥其决策和监督的职能,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给单位树立榜样,而不是单纯的负责管理下层工作人员。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对措施。

(一)建立统一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针对本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规模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可以通过统一化的管理调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资产管理

面对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的重钱轻物的现象,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并结合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从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资产的效益并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如何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目标,并协同其他财务部门的配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第二是建立财产清查和和报废制度,并对财务账簿做不定期的抽查工作,杜绝出现舞弊行为,保障单位的利益。第三,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之前务必要做出合理的分析。

(三)加强收入和支出管理

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上的,因此事业单位务必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才能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进行合理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各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其二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上要合理划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来源,从而扩大收入;其三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机制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四)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如何避免出现在部门之间存在的私人小金库的现象,以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求事业单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制定严格的支出审批程序,任何以私人名义出发动用公用资金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惩罚。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推动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上级财务管理人员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自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并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奖惩制度,鼓励下层工作人员对上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出监督,保障单位整体的工作透明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事业单位的效益不受到损害,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作为单位工作中的重心,应到得到充分的重视才能实施的彻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在财务工作中配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负责工作,才能建设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

作者:康瑞玲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农牧局

第三篇: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会计管理影响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

1.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改制后,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机制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前者对历史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全面的清理和细致的核实,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购置手续不合理无法入账,对闲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细致的管理等;后者预算机制的不合理造成资金的之处使用效益缺乏,预算编制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人员虚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预算采购结构的不合理使单位的公平性受到影响,造成时间的白白浪费。财务报表编制的不合理是财务诚信和管理目标不能得到确切的反映,违背了决算真实的原则,背离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求。

2.收入与支出管理

国家财政部门拨款、部分经营创收和课题收入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途径进行管理。收支的单独化管理因为其队形的考核和分配机制不合理造成单位的运营目标和财务资源优化方面的不协调。事业单位为了追求成本小、收益大的目标,必须减少或放弃某些支出,使成本效益化。但有时为了得到更多的费用支持,往往将目光投放在财政部的考核评定上,这样各事业单位之间对众多的指标进行数据化目标管理。致使盲目攀比的现象严重,造成恶性竞争循环的局面。

3.财务人员素质能力方面

事业单位改制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管理模式,他们长期的工作性质和氛围使他们对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财务报表分析管理能力不强,后期又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进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改制之前施行的是分散化管理,弱化了全面管理的力度,给财务会计人员增加了繁重的劳动量,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事业单位改制后的财务会计对策

1.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之后,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财务团队去执行财务会计管理。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对新型财务制度的执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是直接性的。这就需要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意识:第一,要将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意识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心理,对于新进的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第二,除了引进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外,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要进行基本的业务考核和培训。另外,单位应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鼓励大家参加国家相关的资格考试。获得财务专业的从业资格。

2.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和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改制之前只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对于财政资金以外的资金并不重视。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以后,财务会计管理必须对所有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在加强综合预算管理方面,要进行科学编制,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和效率,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对比国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我国事业单位改制后应该将绩效考核制度纳入预算体系的框架中,让预算执行的是否合理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评价机制。这样单位在年初时制定预算方案,并将其具体落实分配到有关的部门,明确责任的关系人。年底时,根据每个部门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评的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与每个责任人挂钩。单位应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的经济责任的划分,健全和完善评价、奖惩制度,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质量、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对于表现优异的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对于不合格的也要追求相关的责任给予惩处。

3.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分配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继续神话财务会计体制改革,摒弃之前一刀切的财务会计体制。事业单位改制后,其性质不再是简单统一的公益服务机构。一些单位具有行政机构的性质,一些单位则成了企业经营主体,所以对于不同性质的单位,确立不同的财务会计目标。对于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型事业单位,在满足事业单位设立目标的前提下其定位与企业是一致的。对于公益性依旧的事业单位,它们的财务会计目标应该是追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经营资金的最大化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随着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推进,之前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已不能满足现有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将累计折旧项目作为备抵调整科目,这样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方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改制之前的人事制度也不适合现有的企业经营性质,单位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分配机制。企业的人事管理必须向岗位管理、行政管理转变,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

三、总结

我国的事业单位涉及到各行各业,在总的体制规范之下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相应的它们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也有自己的特色。从事业单位一系列的改革来看,它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繁琐的工程。打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新的分配机制是改革的本质要求,但如何平衡之间的利益纠葛,如何保障职工的基本利益都是事业单位改革需要考虑的方面,但是改革是必须的,原有的财务会计目标定位已经远远落后目前的社会形势,只有通过改革事业单位才会重新迎来春天。

作者:李继东 单位:浙江省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一个分支,极少会受到单位领导的关注,使得一些制度不够规范、全面,有一些制度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经济业务的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的修订。对于财务管理中一些需要用制度规范的经济行为,大部分的单位都是以通知或者口传的形式传达,而不是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以此,很难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规范机制,容易发生违规违纪的行为。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不规范。

财务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强大,不过,在一些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单位使用并不规范。如不按照要求安装保密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等,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容易受到外来攻击、容易出现故障,甚至有可能使财务信息丢失,系统瘫痪,给财务管理造成影响。还有一些单位为了避免财政的检查和审计监督,会做一些假账迎接检查,使得一些财务信息比较混乱,不利于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

3.资产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比较多且复杂多样,有的资产来自于政府采购,有的资产来自于单位的自行采购,有的资产是上级部门划拨的,有的资产是历史遗留的,这样复杂多样的资产给资产管理增加了负担。还有一部分单位处理资产信息不及时,对于一些已经实际处理的长期挂账的单位不进行账本处理,出现资产错乱的问题,给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还有的单位在购买后不将使用的资产记录账本,逃避财政检查和审计。还有就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实际管理中的日常管理不重视,忽略一些有磨损、破损的物品,出现资产流失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政管理的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单位的实际进行,并要遵守相关的制度,如按《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不断使财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得以完善,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之下的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不应随意忽略,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其管理工作的监督,使得财务人员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有素养、有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还应对财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风险培训,使得财政管理人员有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学会控制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强度。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形成内部监督体系。

首先,应加强内部控制,也就是财政管理岗位的控制,使得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岗位相互控制,相互监督,形成有制约的财政管理岗位控制体系。其次,应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安装保密的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有效避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瘫痪与信息的丢失,使得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有效控制。要想有效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应设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岗位,一个是操作职位,一个是监管职位,只有这样,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才能够有序、严谨地进行,才能够保证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有着明确的工作目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做相应的备份,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有效。最后,就是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应在财政管理的办公室内设置专用网络账务,一定要与公关的网络账务分离开来,避免一些财务管理风险的出现。要加强财政管理办公室的办公环境安全,设置门禁系统,使得财政管理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区隔离。

3.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的大致工作就是及时入账、及时销账,做到账实相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因此,对资产的管理应进一步加强,使得盘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工作按时进行,使员工都有一个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办事更有效率,提升单位资产的使用率与效益。同时,还应适时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注入有新意、有效率的管理理念,达到强化资产管理的效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率进一步提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下,应严格要求每一个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集中调剂、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率与效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的合理化、有效化。

4.加强审计监督、完善监督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中,要想实现审计监督的作用,就要发挥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监督在财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有效监督可以使预算有效进行,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政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实行预算、经费、工资薪酬等费用公开的制度,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使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得以健全。

三、结束语

以上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的深刻分析与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发挥其作用与职能。总之,新形势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下的财务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全面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克服困难,推行改革,获取更大的发展。

作者:田彩云 单位:伊宁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