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论文范例

经济伦理论文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1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他心中,所想象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经历了资本主义最发达的阶段之后的社会形态,并且所想象的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生产力具有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但是却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期间,提出以及改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凭借着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这种科学态度,并结合了其社会实践规律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拥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善以及发展所需。

二、经济体制、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我们在理论上对于社会主义和市场、商品的经济之间的结合存在问题的认识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在我国十四大会上明确的指出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认识深化上,明确的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确保能够对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解放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而这一结论的提出也表明了其理论的正式确立。也标志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全进入到了现代化制度的轨道之上,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创新、需要提供了新的理论前提以及创新方法。

三、实践的方法论意义

从我们所了解的其理论形成的过程以及包含的丰富内容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条例,只是一个指南,作为一个未来研究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它给我们展示的只是实践的方法论意义。

四、科学指南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其哲学与经济理论学的基础上建立出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科学社会主义凭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出了新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当中,主要包含了其职能的转型、转变我国党的工作方式,扩大人民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等等,全都离不开其理论的指导,政府的职能也不是万能的,其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市场出现了失调的状态,政府才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2

1.1现有会计体系的缺陷

面对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战略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系统过于注重财务信息,而环境战略所关注的环境绩效,有许多是不能表现为财务信息的,一般只适宜表现为非财务的定量信息,有的甚至无法量化,而只能作定性说明。即使是那些能够以财务信息表现的绩效,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时会计的控制职能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环境管理的需求和会计系统的局限迫使人们寻求管理会计系统的改进,以使其能够反映和控制环境绩效,为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服务。

1.2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

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首先引发的是人们关注环境负债及其在财务报告的披露。Peace(1990)首次提出环境核算的概念,Gray(1990)研究了环境问题对会计的启示和会计界可能对环境保护所作的贡献,从而掀起了人们对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也因此从社会会计研究中以单独的名称独立出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会计研究迅猛发展,出现了与各个相关学科和研究领域交叉互补的趋势,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在宏观层面上,联合国1992年提出了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系统(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的研究,中国也开展了如何建立中国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研究。在微观层面上,环境会计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和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研究。1999年,联合国成立了“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专家工作组,并召开了第一会议,统一了各国实践的名称,首次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同时号召各国政府积极促进推行环境管理会计。

2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

Schahegger等(1996)首先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框架,认为环境会计主要涉及记录、分析和报告由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和既定经济系统(如企业、工厂、地区、国家等)所产生的生态影响的各种作业、方法和体系,并将其细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Schaltegger和Burrit(t2000)在上述专著基础上发表了新作,正式使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名称。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SMA,1996)指出环境会计是“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将环境成本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在嗣后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过程”。该定义基本上从传统管理会计衍生出来,突出其信息加工的本质,并侧重于为决策者服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8)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设计和实施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进行管理”。该定义将环境管理会计的本质定位于管理,这与其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一致的。Bennet(t2001)认为与环境有关的管理会计利用会计和相关信息为内部管理提供支持,是“生成、分析并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优化企业环境和经济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该定义将环境绩效置于经济绩效之前,是为了突出其环境倾向,并表明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同等重要。1999年联合国统一定名环境管理会计,认为环境会计可以是国家会计,也可以是企业会计,涉及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内部和能够货币化的外部成本。联合国采纳了ECOMAC定义:“环境管理会计是对财务和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使用,从而将环境和经济政策综合起来,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ECOMAC,1996)同时指出,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经理作出资本投资决策、确定成本、进行产品或流程的设计决策、绩效评价以及一系列的面向未来的决策。环境管理会计可以看作是决策支持工具,同时也是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用来将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和经济信息综合起来以便作出更好的经营和环境决策。在联合国2001年的报告中,又将环境管理会计广义地定义为“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量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以利用”。(UN,2001)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环境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包括财像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则是共同的。综上所述,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基本上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加以扩展,都是为了区别以服务于外部使用者为主的财务会计而提出的。多数定义仍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认识环境管理会计,但对信息处理类型,有的则只强调成本信息,或内部化的财务信息,有的则同时强调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而内涵最广的当属联合国的提法,要求包括外部成本和外部性的信息。

3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3

1.1教学的目的

了解以公司法为核心市场主体法、以物权法和知识产权法为核心的财产法、以合同法为核心的市场交易行为法、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市场交易秩序法、税法为核心的市场调控法、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为核心的市场监督法、以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为核心的经济纠纷解决法。

1.2教学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立法活动,2015年3月15日修改并实施的《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八)民事基本制度;(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十)诉讼和仲裁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的(六)到(十)项都是关于经济法的,足见经济法教学的意义重大。

2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多教师直接从这个大学到那个大学,没有实际进行过立法、司法、执法等领域的法律操作,举的案例都是从书本到课堂,很不生动;其次,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很多教师不管下面坐的是那个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采用相同的案例轮流适用,忽视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最后,教师教学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经济立法也在不断完善,司法领域出现很多新型案件,但很多教师还是使用老案例旧思路教学,不进行前沿理论的研究。

2.2学生的问题

首先,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认识不足,经济法是平台课或专业基础课,不是经管类专业主干课程,很多学生没有考虑为什么学经济法?学到了什么经济法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经济法律问题?其次,经管类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对经济法的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怎么学好经济法?最后,经管类专业学生草率应付经济法考试,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使用要求老师考前划重点或者作弊等方式来应付考试。

2.3教材的问题

经济法教材的滞后性。教材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具有静态性。但是经济法顺应于国家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发展进程的,经济生活也是日新月异,不断会产生新问题、新案例,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因此经济法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本落后的教材,怎么给学生使用和老师教学?

2.4课时的问题

由于经济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不是专业主干课,很多学校往往只开设32学时到40学时,导致很多内容没有时间讲解。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么短的教学时间,理解法律条文都存在很大难度,更不谈用法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没有足够的学时,怎么学好经济法课程?

3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针对教师的问题

首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每5年去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至少6个月或者每到寒假暑假去上述单位挂职学习。在那里可以得到大律师、大法官和检察官的指导,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法律界同事,可以接触真实而鲜活的法律案件,可以让自己的法学专业得到发挥的空间和境界的提升。其次,要求教师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比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计划,不同教案。比如工商管理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市场营销和物流专业就要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合同法;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税法、会计法和票据法;金融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金融法等。最后,要求教师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发表法学论文。在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中,把自己论文中或别人论文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以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真实的活动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或选择网上有目的性、时效性的热点事件为题材,老师总结争议焦点,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对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3.2针对学生的问题

首先,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认识。从法律案例讲解中强调经济法对每个人的意义。比如于润龙案前后经历13年,当事人两次入狱,四次受审,几经反复,终获无罪。于润龙案说明人治的时代,个人生命随时可能被国家机关剥夺,个人财产随时可能被国家机关以各种名义侵占。中国只有走法治,个人生命和财产才能得到保障。说明经济法很重要。其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进行法律顾问式教学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法律顾问教学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纠纷中的法人、非法人企业和自然人提供法律咨询、解决他们经营中的法律困惑,为他们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小组,分别代表原告、原告的法律顾问,被告、被告的法律顾问,法官、仲裁员等对案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改革成绩评定标准。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热点问题讨论题,法律顾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期末考试一律闭卷考试,考前不准划重点,严查作弊,倒逼学生学习经济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3.3针对教材的问题

可以用电子教材和纸质教材结合方式解决经济法教材的滞后性的问题。电子教材是指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将教材内容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展现出来的通过电子介质阅读的课本。电子教材形式多样,比如PPT,WORD文档。教师定期发放PPT,WORD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电子教材上的案例和最新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电子教材可以弥补纸质教材滞后性的缺陷,可以加入书签、笔记和标注等功能,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传统教材模式向现代网络化教材转变提供了好的模式。

3.4针对课时的问题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4

1.风水景观文化底蕴丰厚

我国古人认为,风水理论就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环境的运动和变化规律,采取顺应自然、符合自然之道的居住与生活方式,就会获得人生的和谐美满与平安快乐。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讲究“和”,凡事追求吉利,生活期盼持久祥和,所以,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美满。而风水理论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理解并人为地加以控制、迎合、引导、利用,从而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证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这是人类世代不懈追求的生存目的,也是人类生存文化的根基。因此可以说,风水景观实际上不仅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也是一种附带了人类环境意识和活动形态的文化景观。文化背景是景观环境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因素,尤其表现在人文景观环境上。景观环境的形成与其所处文化背景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文化塑造景观,景观又反映着文化。中国的景观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风水景观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特色。风水理论既是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表达,也是中国特色景观的最基本的要素及文化渊源,具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

2.中国传统建筑与景观环境中风水布局的生态思想

在我国诸多传统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设计中,人与环境常被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建筑和环境是和谐共生、荣辱与共的,个人的兴盛与衰亡与其所处环境的风水布局密切相关,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思想。安徽歙县宏村的景观规划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宏村水系由两处水源形成,即地表水与地下水。不仅在理论上遵循了中国古代的风水法则,在实际的运用中也显现了非常科学的一面。村内的月沼和村外南湖形成了“阴阳”二水,这两个水系互为补充,相互调节,使宏村的供水系统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既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涝灾害,又可以保证水质洁净。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而世代居住宏村的汪氏家族,历代人丁兴旺,才人辈出,与这良好人居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风水思想具有现代景观生态学的内涵

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恰恰包含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的内涵和设计原理。现代景观生态学思想强调要以自然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风水景观格局,讲究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共生共荣,实际上是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具体体现。风水理论的理想景观是“藏风纳气”,意即寻找生命之气,存续生存能量。这种有生气的居住环境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之地。这种风水景观也可以通过利用人工造景,规划设计出水景方位、水势大小、水流方向,同时有机规划和利用居住区道路分布和走向,以达到风水学中的理想山水区位环境,使人在其中可以产生各种有益的物理、生理、心理效应,思维清晰敏捷,身心愉悦健康,创造力也格外活跃。风水理论认为,住宅室外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摹本来构建的、人为形成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将自然因子运用到人为环境之中,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居住区景观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住宅建筑、环境、道路、交通、给排水系统,是一整套的环境与场地的设计,和建筑的概念不同,和园林的概念也不能混淆。因此,运用传统的风水理论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将传统景观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就可以营造出自然、宜人、生态的居住区景观环境,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风水理论所蕴含的生态设计思维

风水理论的本质是协调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风水理论认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系统为本,构建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与发展,人们对全新的技术手段目不暇接的同时,困扰人们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近百年来,科技的进步似乎让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工业与技术革命的恶果触目惊心,这一切使西方思想文化的基本观念被深刻反思,西方原有的机械自然观正逐渐向有机自然观过渡。而东方的文化理念,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世界观中的自然生态思想和景观文化理念,被重新认识和诠释,明确了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从欧美的“都市美化运动”到奥斯曼的“巴黎改建”,再到霍华德在《明日的城市》中所提出的“田园城市”,都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一起和谐发展的渴望。人们将目光转向秉承“有机自然观”的东方,探索中国风水文化的潜在价值。中西方设计者将风水文化及其核心思想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试验性的尝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美国的景观建筑师中,赖特是最早提出“有机建筑”这一思想的,他设计的“流水别墅”是表达“有机建筑”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有机建筑”源于老子的道家哲学。“道法自然”是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赖特的“有机建筑”思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外结合,内部与外部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部即是外部,外部即是内部。简单来说,就是有机建筑本身自然地存在于环境之中。流水别墅如同从地底自然生长出来,浑然天成。建筑、空间和环境相辅相成,依照自然的启示行事即是“道”,注重各要素的联系,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万物皆有本源。在材料的选择上,因地制宜,选用当地的材料,且所选材料的使用忠于其原本属性。这也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赖特认为:“建筑和其他自然要素一样是平等而有生命的,建筑是不能与一定的生存环境割裂而单独存在的。”这也表现出赖特对于道家“有机”与“和谐”思想的认知与追随。风水理论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问。若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评析,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提取其合理成分,摒弃其糟粕,这一古老的文化理论将会重新焕发青春,对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发展也将助力非凡。

四、风水设计符合我国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特点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城市改造的进行,设计师们对风水理论也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研究,将风水理论运用到居住区的选址及布局中。虽然现代建筑以高楼大厦居多,少有山谷围绕、河流穿越,但也可以不失章法,将传统的风水理论运用其中,达到景观宜人、居住舒适的目的。在现代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中,具有风水格局特点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风水景观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居景观哲学,又符合人对景观环境的审美要求,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行为特点。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常引入风水理论以实现“依山傍水”的格局。例如,可将高大的建筑安置在小区的北部,以阻挡强劲的寒风;水景可人工引入,形成明堂;居住建筑常以绿地所环绕,以阻挡来自于街道及以外地区的烟尘与喧嚣。通风和采光是人们对居住建筑最基本的需求,亦是风水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居住区内的建筑可以平行布局或自然错落来实现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小区内道路的设计应曲径通幽、弯曲有情,以达到藏风纳气的效果。植物的配置方面多选择乡土树种并与外来植物相结合,可使之生长繁茂景色宜人。传承“风水”文化,继续发掘、研究风水理论,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会创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风水理论中所说的风水景观格局和形态,从本质上讲是人们追求安全需要的心理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人性化以及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满足等观念,越来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重视,他们开始研究人们的居住喜好、行为心理以及环境的影响,并尽量通过设计来实现人与景观环境的和谐互动。由此可见,认真发掘中国的风水文化景观内涵,深入理解其景观文化思想,会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的生气。

五、结语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5

1.对集体资源性资产实行源头管理。

对规划内的集体土地、荒地开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报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准占用。同时对集体资源性资产实行跟踪管理。由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负责对各村集体资产建立台帐。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由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跟踪核查,随时进行记录,年终填写“资产年检表”,报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备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2.对开发、出租、出售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的,事先必须由村委会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工作程序进行审议

同时,报乡镇“三资”中心备案,方可进行。

3.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摸底清查

将村集体资产进行摸底、登记(清偿)、评估(核资),明确了村集体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及效益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防止村集体资产被闲置、流失、侵占,确保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4.在处置资产时,通过公开招投标,规范运作程序

严把投标关,使村集体资产处置能在合理的招投标上进行公平竞争,产生了较高的中标额,保证了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保护了群众的利益。

5.加强集体资金管理,保证村级资金应收尽收。

加强对大额资金使用、建设工程的决策、预算、招投标等方面审计监督。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但是,我们通过近年来的农经工作实践发现,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认真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级集体经济的社会负担日渐沉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其任务非常之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事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诸如道路施工与维修、垃圾回收与清理、水电建设与维护、社会治安、农民医保、五保户供养、低保供养等方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负担越来越大。同时,当前国家在对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项目建设以及社会事业支出时,改变了以往国家全额支付项目建设资金的政策,而是实行“财政出一点、村集体配套一点”的“两点”政策。此类政策的实施更是无形之中加剧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担,这就要求农村企业组织必须适时地进行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调整来实现资金的流转,造成了原有经济发展项目的滞后发展。

2.村级集体经济出现负债现象。

由于国家政策变动或经营管理不善都会造成集体经济企业的亏损或倒闭,导致了村级集体经济存在较多的债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收支缺口比较大,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收不抵支的现象。

3.村级集体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日渐变小。

主要表现在:乡镇企业在进行产权制度变革时,农村集体经济企业大多被变卖,逐渐退出了经营领域;国家和省市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农村土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资本优势的逐渐丧失,造成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日益变小;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迎合新的招商引资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相应地削弱或消除了原有的经济增长点,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对广大农村实行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具有较大的普遍性,这就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要想真正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必须在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结合集体经济的具体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水平的发展策略。

三、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1.加强农村的领导组织建设

要严格选拔村支书和村主任等职位人选,发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政治强、素质高的年轻人来担任具体职务,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同时,加强对农村领导班子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让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努力提高其集体经济的经营能力。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将领导班子成员的业绩与其收益进行直接挂钩,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国家投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要进行整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经济政策和行政拉力相结合,对其进行项目安排和资金倾斜,实现各个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农村都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3.实行“一村一策”的发展模式

要将国家政策的普遍性与单个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实行“一村一策”的发展模式,结合每个农村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其发挥集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发达村、较发达村和欠发达村实行不同的经济推进步骤,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依靠自身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创新

1.对集体存量资产进行盘活

对集体经营不善的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使用和运作,实现集体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产权进行向外租赁和承包,用租赁承包所得的资金投入农村的经济建设,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等;或通过租赁和拍卖实现集体资产由以实物为主向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开发资产资源,在提高农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促进集体资产的滚动发展以及保值和增值。

2.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围绕特色农产品发展和交易市场,建立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城镇的地理位置优势,采取大户带头、集体主导、摊贩唱戏的多元化形式,建立专业的销售市场。组建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与农民签订农作物产销合同,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模式,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解决农民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难题,实现农民增收。

3.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引进外来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活力;同时,要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实现招商引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可以通过多元参股的方式,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办一些运作活、机制新、上档次的较大规模的二、三产业的发展项目,在更高层次上吸引外来资金。

4.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6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体制下经费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对国家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如今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经济来源渠道,减轻国家财政压力,也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宏观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方法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内部监督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首先需要注意内部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的构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构建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管控体系,确保从预算、资金使用、资金结算以及核查账目全过程都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拨款的计划一直没有落实,预算比较宽松随意,没有建立健全的体系控制,而且也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等高新软件,使得财务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无法及时有效地实现监督核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日常支出情况都没有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规范制度,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预警作用。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现金表格以及资金损益表格等等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具体的财务状况如何加以分析。我们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需要结合自身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规范标准对于单位进行的生产技术、工作方法以及其他手段等等进行严格的制度化制定,从而有效提高单位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自身的目标。

(二)事业单位投资策略

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其最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不断提升,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进行投资活动成为了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如何确保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以及制定正确投资的策略,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战略意识,进行科学的决策。

(三)完善职员收入分配制度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当中收入分配对于工作人员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如何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保证效率,如何使得事业单位留住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关系到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注意这一方面方法路径的系统性提升,紧密结合国家政策,不断落实员工收入福利分配制度的完善,促进事业单位工作目的的最终落实。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社会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调整和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方法和理念关系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第一需要事业单位强调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自身是非盈利机构,或者是财政拨款,就浪费有限的资源,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得有限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优化资金管理的方式。第二就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办事的效率,防止实际工作当中出现一系列财务风险问题。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落实经济管理的基础,如何构建系统性的经济管理制度,需要事业单位内部每一个人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具体的经济管理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当中,包括预算、执行、核算等,确保内部监督以及外部监督的有效性,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树立风险意识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7

1.企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等手段实现企业的盈利的经济行为总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职能由过去的单一生产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综合型管理。

2.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1.1关联性强。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都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着企业的经济战略目的为进行;其次企业的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到经济管理。1.2.2指导性强。经济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企业的财务情况是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目标规划与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可见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2综合性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经济管理的目的,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依靠某个生产环节而实现的,而是需要整体把控企业,合理优化企业的资源等,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环节,并协调企业各个方面因素的。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探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因素,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影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基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应该是在遵循企业发展目标与方针的前提下,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内,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核心,结合内外环境、战术与战略、树立权变管理思想的经济管理方法。企业的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就是对企业资金运行进行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的经济运行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经济管理系统,因为只有具备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会更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导者与决策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管理知识,让他们熟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且建立监督机制,形成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

2.出台经济管理的相关文件。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依据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就没有办法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出台经济管理的相关文件是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经济管理文件的内容应该包括:经济管理活动的规划书、经济管理的目的与方针、经济管理活动的记录手册、经济管理的执行手册等。

3.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有效管理。作为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资源的有效管理是规范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方面,因此对经济资源的管理需要从企业管理人员着手,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一是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素质以及管理经验等合理分配工作岗位;二是企业要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管理人员通过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三是企业制定良好的激励制度,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4.制定经济管理目标。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有助于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因为只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正确,因此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时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充分地调研,并且积极收集与经济管理有关的资料,并且规划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进程;其次要对企业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的制定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持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的制定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后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对经济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实效性等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以此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符合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经济伦理论文范文8

1.1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源头

在新中国到来之前,我国林业经济还没有得到发展,林业经济的研究还只是依赖于其他国家的林业经济体系。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并且在林业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关注力度,我国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开始慢慢关注世界其他国家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体系,进而来完善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通过系统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我国林业经济管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要加大人员对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管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刚开始不稳定,后来增长缓慢,再接着就是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林业经济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

1.2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林业是一项关乎生态建设的产业,同时林业经济也关乎国家人民的利益,是一项民生事业,林业经济管理学也随之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与进步,国外和国内的许多知名学者都开始关注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热点。同时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慢慢的走上了国际化路线,我国在林业经济的转型和林业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变上有很大的成果,其中林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在林业经济管理方面和研究成果发展的机制规律还有很大的不足,所以需要明确经济管理方向和研究方向,这样可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样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也具有前景。

1.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指导,专业结构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立,人才培养的方案上都有很大的缺陷和问题。但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林业经济的管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面对和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一大弊端,课程体系涵盖面少,有的时候甚至会少了林业核心课程。虽然我国现在有很多大学为了迎合国家的发展要求都开设了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但是以前没有过开设这一专业的经验,所以很多大学的这个专业都形如虚设,为了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需要不断的优化课程的安排。我国大学在专业内容安排上也有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太少,不足够专业,还有就是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模不大,大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很薄弱。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太多而且有很大是没有必要很浪费时间的,这就减少了专业课的学习,不利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设置不利于这个专业的发展,教学不够先进,有些理论知识过于陈旧,与现代林业生产已经产生隔阂,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最重要的是限制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2如何快速壮大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2.1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业经济管理学中还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是一切专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没有师资就没有发展前景,熟话说好马配好鞍,同样的好的专业也要配备好的专业老师。但是我国大学都有的一大教学弊端就是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领会到大学的灵魂在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经济管理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有关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但是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模式更多的向工业方面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大,国家非常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入驻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所以国家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增强和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第二,专业内容太少涵盖面太窄。教学内容太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骤,专业内容很是落伍。林业经济管理学缺少以经济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体系。同时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也缺少自己专业学科的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2.2处理林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的办法

为了全面改善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努力提高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就要大学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帮助年轻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者到国外进行深造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性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会议,促进和国际间的交流,开展学术专业研讨会,来提高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师制度来约束,进而使得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快速提升。教师队伍要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这样进步会更快。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