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汇报范例

经济管理汇报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1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探索

一、课程分析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这是一门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宏观经济学的流派较多,政策主张也不同。中国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大多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从需求管理出发去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国内外很有多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但国内高等院校较多的使用的经济学教材是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分微观与宏观部分。以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例,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国民收入展开,研究如何在不同的假定条件下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如何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GDP构成,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以及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等。给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测度指标,通过指标反映总体经济运行的优良。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中,我们是个与国外不发生经济往来的封闭经济,我们不再考虑单个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假设市场只有三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有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宏观研究的就是这三大经济部门在这三大类市场的交互作用,围绕这三个市场,一步步的放松假设条件,研究国民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后期再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加入开放经济,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下又是如何决定的。整个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较强,教材中会大量的借助图表、公式和数理模型来解释理论,说明现象。国内其他的经济学教材大多会以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理论和案例等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情的学生。

二、学情分析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本科录取分数线里相对较低,学校所提供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较都会有差距,提供的教育也远不能让现在的大学生满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努力与改革,人们对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都有了重新的定位与认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在追求理论知识的道路上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那么强烈,因为学校本身的定位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我们院校的学生活泼不死板、动手能力强,他们有着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也不能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关键是看学校与教师在其学习生涯中如何引导。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且良莠不齐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着普遍的特征,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偏文科性质的,英语和数学等基础都相对薄弱。所以在学习带有图形、公式又偏理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时就相对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的下学期或者大二的上学期,在学完微观经济学之后开设。而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相对抽象,涉及的理论模型也较多,对数学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由此也让学生有畏难情绪,进而有厌学现象,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过于强调动手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氛围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理论学习并不重要,过于重视实践技能。事实上,宏观经济学,是融合了多门学科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看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实用性也不强,这就让很多学生认为学这些理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又由于民办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教师普遍年轻化,好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上课,缺乏实践背景和教学经验,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容易理论脱离实践,课程学完了,学生只记得孤立的理论概念,更是觉得理论无趣,增加厌学情绪,这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每次经济学开课之前,笔者都会先利用微观经济学里选择和资源配置的知识点,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学校的认识,对专业的选择,对自己学习的目的及以后的工作目标等。通过这样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学情有了基本了解。例如,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说,我喜欢计算机,但是我的数学太差了,就没敢选计算机专业,而选择了与计算机有点关联的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不知道原来学习电子商务专业也要学习数学,还要学习比数学看着还难的经济学;也有学生说到对以后学习的目的,是选择毕业就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有的同学会选择考研,既然考研,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大部分都会考经济学,那作为教师就需要适时地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积极主动思考。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中定的基调就是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亦师亦友,多与学生沟通,每个学生都很优秀。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中,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基础较强的课程,讨论和实践的内容少,又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降低。又由于课程课时安排的较少,在规定的学时内,必要的理论讲解是必须要有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能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经济学对逻辑分析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老师首要的重点是需要开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已有的经济结论,而应该主动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同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关注一周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5~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由组长负责这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然后由团队制作成PPT在班级汇报,时间8分钟左右。宏观经济学课程一周一次课,所以每周由团队集体商讨这周汇报的主要热点问题,不限制内容,但汇报的主题要和所学理论知识能联系起来。在汇报结束后,教师做点评,并就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发问整个团队,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另外一种内容的PPT汇报,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查阅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书籍,把读后感制作成PPT汇报,再或者是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思考制作成PPT汇报,至于内容的选择,教师不做太多干预,由学生自主决定,最后团队汇报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重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首先,这种分享式的汇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多关注到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把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学生通过分组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再次,学生PPT的制作能力得到提升,上台汇报的同学在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如果课程时间允许,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辩论,既开扩学生的经济视野,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扩充延展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的讲授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接下来的理论讲解,理论铺垫是为了什么?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宏观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铺垫作用体现在哪里,与相关专业课程有多大的关联度?要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是完整的,知道不同理论模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能够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网络架构,而不是零散的理论堆砌。在教学内容上,以经济学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注重经济学思维方法,以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主,注重经济学原理与生活生产实例的完美融合。明确宏观经济学主要是解决经济萧条、失业、通货膨胀的问题,在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展开,短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学习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个模型,长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生产函数的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应该有所区别。

(四)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

宏观经济学虽然看上去理论较强,但是又与社会经济现象紧密联系。因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都是经济学家根据西方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任课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个理论模块的现实意义,多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积极搜集相关案例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像近期地产行业由火爆转入平静、网红经济等热门经济话题,学生感兴趣,也能带动学习的氛围并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引导等。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对于要讲解的内容,先应思考该理论可以解读哪些经济现象和典型案例,突出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依托学校和安徽省的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进行研讨,搜集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经济学实验室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辅助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这些辅助教学手段。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等网络资源越来越依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可以整合资源建立网络精品课程,建立沟通学习沟通平台,或者课程学习微信群、QQ群等,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沟通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可以解惑答疑,增加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龙飞扬.《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4]黄敬华.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改探索[J].现代企业,2016(6)

[5]占金刚,詹满琳,黄伟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6(5)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生;经济管理专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应用能力主要是市场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其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需要为所供职的单位从经济学角度、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方向来建言献策,找到最佳的企业经济发展路线,与此同时,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掌握十分重要。现如今,在提升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只有大学语文课,而且在这一课程教学中能力目标的培养比较模糊,再加上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所以教师教学也存在懈怠,没有专门拿出教学单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导致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多存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上的短板。

一、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能力优异者少,处于中下层次水平的学生多,而且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处于中上游水平的学生数量多,但是真让学生施展拳脚、展现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时,学生的表现都很一般,较少有能力出色的学生。可见,很多学生都是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了突击性的复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只能说明学生经历多年的应试教育,在语文方面的应试能力比较强,但是真正让学生从事一些社会工作时,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短板就表现出来。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师教学重技术、轻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几乎不体现在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中,而且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很多教师并没有现代企业的职业经验,不了解当前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的要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而当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后,往往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水平方面比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生差很多,学生的未来晋升通道较窄。可见,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所以必须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

二、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听说读写”四位一体能力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首先表现为最为基本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能力,从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来看,这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尤其经济管理作为理科专业,其专业课中包含了数学、计算机应用、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课程,只有大学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相关的,其他课程都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操作能力,所以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将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操作能力放在第一位,认为未来专业发展中并不需要过多的发表意见看法或者是进行写作论述。这种专业偏见持续存在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思维中,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四位一体能力的形成。

(二)专业语言文书表达能力

上述“听说读写”四位一体能力侧重于与人交往表达、自我思想的表达和行为的解释等,但是除此之外,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汇报自己的专业成果时还需要运用到专业的语言文书表达能力,而几乎大多该专业的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从教师教学中可以发现,即便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优异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准确、详细地描述汇报出自己的专业理念和思路,甚至于有些学生的专业计算能力和语言文书能力直接呈反比。在缺乏专业语言文书表达能力时,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往往缺乏准确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容易在未来工作中因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欠缺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三)普通话能力

在现代社会,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普通话能力。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较窄,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本地学生,学生在相互交流时习惯于用方言交流,即便是学生会说普通话,但是说也并不标准,语言发音含糊不清,很多普通话词汇用方言词汇代替,影响了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社交。因为在日后就业中,学生的就业范围可能遍及全国,普通话能力影响着与其同事、上级的交往,也影响着自身想法的表达。而且结合普通话能力测评来看,学生在最后一部分自由表达方面的表现都不太好,很多学生说不上几句就结束了,直接影响最终的测评成绩。但是普通话测评并不能让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测评检验方式。

三、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方面存在“功利性”思想,误认为这方面能力并不重要,只要足够应用日常交流即可,但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不符合现阶段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际上,早在2012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就已经提出了通过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如今距离该规划纲要目标实现的时间已经不多,但高职院校中还没有真正落实好相关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影响了国家人才培养大政方针的实施,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采取一切可能的策略来提高各专业人才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结合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来看,以下策略的实施和应用可尽快解决教学中的短板和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一)调整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会在有限的三年教育时间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第三年学生要到岗实习,留给教师教学的时间其实只有两年,所以想要提高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必须从一开始就调整该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从单纯的重技能培养转变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综合能力培养为体系,留出足够的时间,引进专业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之间的区别,并能够独立完成口头论述和论文写作。而且在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可以作为重点考察项目。

(二)改革创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内容

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中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就是大学语文课程,但是该课程由公共课语文教师授课,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不直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所以在大学语文课程之外,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有必要专门开展一门专业语言文字应用课程,以丰富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在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首先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培育学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表达、经济管理论题论证、职业交往表达及职场书信往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在第三学年进入实习岗位以及就业打好基础。当学校开设此类课程之后,学生也自然会认识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地,学生能够形成主动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创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性,通过语言文字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构建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频繁、有效地互动,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真心认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提出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理论讲解,形成“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可多应用情境模拟、翻转课程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情景模拟教学更能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在情景模拟中可以多模拟该专业中的职场情境,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工作状态”,用合适的语言来与人交往、回答问题,并写出各类问题的汇报作业等。

(四)基于活动构建积极的校园专业语言环境

高职院校本身就有很多社团以及校园活动,但是如果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无目的地参与各类活动未必可以有效提高其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能力,所以,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形式,但是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才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核心要义。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所在的学院中,学生、辅导员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组织主题演讲、辩论、征文、手抄报、PPT竞赛等方面的活动,以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以主题演讲为例,可以以“我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的意义”等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及演讲,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感染其他学生提高积极性。

(五)改革创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方法

现如今,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专门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而且高职院校本身也没有相应的测评体系,所以可以先在高职院校建立起一种专门测评语言文字能力的体系,不断考察监督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构建测评体系时,首先要以实用性为主;其次可采取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既考核口语表达,又考核书面表达;最后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标准,建立测评试题库,形成随时可进行的测评模式。这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比较困难,属于中长期的规划目标,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可就此展开合作,并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相关测评模式的发展,推进建立国家标准的测评模式,这样可以与普通话测评形成合作,两种测评形式各有侧重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表现较弱,相关学校以及专业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课程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只埋头干活,还要懂交流、懂表达、懂文书、懂计划策划,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可助未来职业发展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娟.“核心素养时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0):1-103

[2]仲崇霞.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48-49

[3]陆纯梅.广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20-121

[4]伍学雷.论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15):58-59

[5]屠国平.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321-322

[6]张存贵.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7):66-67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商业银行;经济管理

引言

信息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充分联合、运用,引起社会各行业领域的进一步关注和了解。银行在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完善升级时,所涉规模经济的逐步提升导致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作业环节也伴随诸多难题,所以,加强信息化技术水平,助力规模经济管理发展目标的达成,也是商业银行所要进一步注重的工作。

1.信息化规模经济管理的内涵

在对信息技术合理融入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各项信息上传的快捷性愈加凸显,管理中直接对话的态势也逐步明显,促进商业银行管理确立了扁平化发展路线。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和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升级促进了商业银行管理工作快速升级,信息化模式创新了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方式、策略和业务结构。信息化管理思想方式的建立和全面执行,扩展了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规模边界、管理边界都在逐步拓展,增进了银行跨空间管理的快捷性,降低了银行管理成本。现实的经济规模,也助力银行管理中的边界费用不断减少。信息化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全面创新。那么新时期商业银行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借助专业技能和体现专业技能的方法来开展。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商业银行发展中不断深广性运用的条件下,银行各方面信息上传的快捷性逐步加强。管理等级中跨级对话也逐步体现,银行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借助智能终端设备和通讯技术,来对窗口人员工作予以监控和引导,窗口服务人员能够在跨地域的条件下给管理者上传业务报表、汇报工作。如此一来,就可能使结构精简替代以往层级化的架构,以往层级化管理体制会面临革新。并且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信息化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的条件下,促使了以往非框架化思想逐步向框架化思想的层面升级,促进了建设性决策快速体现集约化,但非建设性的决策便能够具有零散化,如此一来,便会导致以往无法想象的集权分权合力得以妥善处理,所以说,信息化之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信息化之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管理的影响

2.1信息化决定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规模。基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说,企业生产线运行时的成本量,通常都会包括恒定和流动成本两项。在指定时期内,这两项成本与产量间的紧密关联会进一步凸显。也就是说,恒定性成本会在产品产量恒定的条件下,也不会有增减,而在产品总量逐步提升的条件下,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量相应减少。变动成本总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量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在固定成本的能力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长,平均变动成本对平均总成本增加的推动影响受到平均固定成本降低因素的制约而被削弱,使得平均总成本呈现出随产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现代的规模经济,实质是在一定的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规模扩张降低单位成本。在信息时代,决定现代商业银行规模大小的是信息技术。外资银行之所以规模大,与信息技术在银行和管理上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自90年代以来国外银行掀起的新一轮重组兼并浪潮,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是银行增强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利器。

2.2信息化使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边界扩大。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于管理工作会成为商业银行快速规模化层面升级的最佳措施。计划经济时期,有相关高资质人员就曾经给出了这样的研究结论:企业边界存在的,但是不能以主观臆断态度进行拓展,他还指出,如果对外服务成本超出了本身管理成本,也就是意味着对外服务过程不合理,需要借助本身产品中扩展的措施改变不良发展局面,也可以说是拓展内部规模,同理,如果企业管理成本高出了对外服务成本,就意味着企业规模超出了相关标准,需要适度缩减成本。归属到市场服务态势,在传统发展时期,银行间竞争都会借助增设分行的措施,这样就使得银行经营成本明显提高。现如今,信息技术的融入促进了银行管理思想、策略、业务步骤的创新,商业银行建立落实信息化管理模式,会有效助力企业管理长足发展,作用范围也会逐步拓展,管理作用范围也会逐步拓展。近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管理质量成效不断加强,具体规模也逐步扩增,然而还体现出管理模式陈旧的态势,导致费用提高、快捷性弱化,管理质量成效管理难以实现既定边界。在徒手记录整体信息的阶段,管理工作的各项信息更多时候都是借助各层级逐步汇报而开展,发展决策的参考资料也不能实时到位,也无法实时反馈阶段性发展态势,具体管理和仅是借助财务信息的参考,无法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改变管理模式,优化服务项目,管理模式陈旧,所涉绩效也自然会与现代银行的规模存在明显差距。从大规模企业的角度来说,效率低的管理思想模式对小型行发展是体现明显的适用性,由此可以得知,小型商业银行增设与完善过程,通常都是大型银行的管理者负责,这样就会把大型银行的的思想模式引用小型银行管理环节。如此一来,就会助力小型银行管理思想模式创新,并体现高度的成效性,因为小型银行在融入这些思想模式时,已体现出了超越规模的态势,因而会体现高度的成效性。由此,大型企业就会深切意识到技术模式应当得到不断创新升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银行管理质量成效,是企业应做出重点考虑的。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参考:将规模缩减成小型,就可以强化管理的质量成效,这样的结论貌似是不现实,也难以切合社会发展趋势,所以,就应当通过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入助力本身管理质量成效的加强。还应当具备一支具有专业信息化思想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所以说,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全面融入促进了银行管理思想模式创新升级,促进了银行管理边界能够明显超越规模边界,实行全程化管理的态势也将成为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深化。银行大规模的技术投资改变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技术并产生了新的服务和新的金融产品,这为提高效率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可能如果要变为现实必须深化管理。研究人员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的资料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商业银行管理的信息化对现代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管理的影响日益严重,以致“银行业的利润是否面临长期下降?”成为热门话题。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提高是无可置疑的,但生产力的提高,并不等于技术效率的必然或充分提高,因此,现代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必须与管理相适应,与客户要求适应。

2.3银行信息化后能够产生规模效益。在实行信息化管理前,商业银行内部人员都存在以下认知:规模经济有限,在其规模高于指定数据后,就可能会管理等级扩展和管理活动不顺畅的影响下,导致银行管理的快捷性下降,也可能会使得成本增加,这样的认知与相关线性分析的结果相切合。那么在现今信息发展环境下,这种认知结论也需要被进一步完善。在信息系统模式不断深化运用的背景下,银行规模效益不断凸显的原因就是,其在指定时期的平均曲线尽管持续呈现U型,然而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样的线性发展态势实属平稳。因为银行是发展宗旨是对外服务,有别于盈利性商业企业,信息技术在银行机构的全面普及,促进了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增多,这样就可能导致银行发展成本减少。工商企业规模经济往往都会由于客户产品需求量的改变而改变,也可能会由于产品型号、性状和质量等公众反馈结果的影响,而银行就不用在这些方面担心,特别是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民众对银行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多,因而基本条件完备的前提下,银行的经济管理的规模发展也无须顾及大众需求。另一方面,从经营项目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而银行经营主体货币则具备明显的同质性,有这一特质的存在,也促进银行在日趋复杂的内业竞争环境中意识到,为保证体现长久稳定发展的态势就应当加大产品关注度,其间会涉及较多成本的支出,只有这样才会使差别化产品不断累积。银行主体规模的拓展,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和融入也明显加增加了货币交易途径,长此下去就会有大量货币汇集于商业银行。如此一来,银行便会在减少交易成本同时,也节省了资源需求量,还拓展了发展渠道,助力银行各方面效益不断提升。最后是在通常条件下,银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实行会使其规模不断扩展,作用范围也会愈加体现广泛性,债权人取款的频次也会下降。所以银行准备率也会逐步缩小,继而则可能使闲置货币的节约也会不断强化银行防控风险的水平逐步提高。由此可知,促使商业银行管理边界不断拓展的直接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融入,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于银行内部环境的历史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便会在技术条件上体现优越性,同时也会体现成本减少,管理范围扩展的良好态势,信息技术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相关业务水平的不断加强,助力了银行管理的网络化升级,即减少了薪资成本,也精简了管理流程。不仅如此,也降低了信息整理流程和费用,拓展了银行对外业务项目和作用范围。网络平台给信息收集、资源共享和整理创建了一体化发展路线,继而则又会强化银行管理的快捷性。同时分行的一体化管理发展态势,也会强化管理的快捷性。但是应考虑到的,以信息化技术完善的配套系统,以及银行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的前提是,银行管理的规模大显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完善会涉及大量成本的投入,应当以大量业务活动才会达成摊薄成本的目标,况且相关活动成本的支出会涉及大量时间的投入,才会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应当保证银行切实强化管理质量成效,也就是说,银行技术其规模和作用的宽泛性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而规模和信息管理技术全面联合也会在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中达成。结语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性和可用性会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向管理规模层面升级的快捷性,也会关系到商业银行管理项目的扩展和和各方面效益提升。想要保证这些积极影响的持续,商业银行就应当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为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金梅.信息化助力现代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管理[N].中华合作时报,2019-05-24(B03).

[2]张献和.信息化对现代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管理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5):20-22.

[3]刘世平,谢卫国.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之道[J].金融电子化,2005(09):32-36.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4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经济问题的预测、分析、决策等缺乏切实可行的应对手段,特别是资金分配、开支和计划方面的管理制度大多不够严格,容易造成资金汇报与实际收益出现差距。

(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很多从事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是从基层教学人员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员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乏一定管理能力,在进行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无法对学校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而面对逐渐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学校没有及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很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需要。

二、应对策略

(一)明确经济管理责任

针对学校基层经济管理的连续性特征,应明确划分经济责任,比如划分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的责任,保证经济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若一项经济事务是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就要明确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以对经济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在日常经济管理中还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就应对他们的业绩和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划清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在学校基层经济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其工作核心,是推进学校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强化学校基层经济管理责任、增强预算约束性、促进学校各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非常有必要。首先要树立正确预算管理观念,分析影响财政补助、事业、经营、上级补助等收入的因素,对学校的收入进行全面编制和统一,努力争取更多经费进行办学;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和对预算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落实预算责任,保证预算指标的客观性、准确性与科学性,推进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若想要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应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经济管理控制力,实现资金来源和使用的有效配合,加强各项事务的账款管理,严格收款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最佳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避免资金周转困难和资金浪费问题,使学校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人是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的完善,对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为苟刻的要求,所以学校应组织基层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使他们能够依法办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他们对新形势下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适应能力,并使其拥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决策水平,使他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利益,解决学校各种经济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5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我国,目前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进步,特别是对农村集体经济体系的完善,在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风险预警系统,促进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成分中,公益事业也是集体经济的范畴,对于村级福利支出应该进行规范,以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公平公正。就我国农村经济现状来看,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集体经济财务风险,也有利于进一步建设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此促进规避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风险。

一、我国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现状以发展态势

(一)现状

1.优势条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的背景下,通过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对自身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其中利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的规避设计。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管理的优势条件在于有效引进了信息化管理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行复核村级实际情况的条例创新。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金融信息,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我国信息产业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被广泛应用,这样的新时代科技为农村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是国家对农村地区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的表现,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示范作用,是我国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方面具有借鉴意义的范例。

2.不足之处。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缺乏对农村财务进行科学的数据研究和系统的理论学习,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案进行财务管理了的分析,对既定的农村财务质保有不明确的漏洞。对存在的管理标准化没有进行普遍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模糊度,不利于村级事务的公平公正管理。这样的现状在农民中表现为对村级事务缺乏热情和兴趣,对促进建立的财务公告没有形成理论框架的支撑,对促进财务的成分和具体内容没有了解,最终导致无法完善促进机体经济财务管理标准,同时也很难规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二)发展态势

村级集体经济目前现状良好,但仍有不足之处,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目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向公平、工作、公开方向发展。随着对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引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时代飞速进步的今天,村级组织按照政府的规定对村级财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自我的财产现状和趋势评估,以此降低村级财务风险的指标。对于此方面,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建立了经济管理服务站,我国宁城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正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趋势发展。

二、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理论缺乏创新

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不是单一化的,这类管理要成功进行风险的调控和规避,涉及面广,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和农民的支持力度等都是具有高度相关性。[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变迁,村级事务管理也迎来了创新的时刻,对此,农村集体经济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制度、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村级组织和政府应当为村级财务风险的管理进行合理的金融手段和组织的引导,引导村级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风险进行个创新性理论管理,以此提高村级事务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使其做到与时俱进。

(二)缺乏对村级财产进行定期评估

我国村级财务风险依旧存在且问题较为明显,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许多村级干部缺乏对全面分析和研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实际经济现状和国情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在不同地区的村级财务存在不同问题,但是总体问题都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村级干部缺乏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评估和进行汇报工作。在财务方面的评估和汇报的缺少通常导致一系列衍生问题,比如因此忽略对村级财务采取具体措施,最终滞后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等。

(三)村级集体财务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只有73.67%村级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案,许多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一般按照惯性和习俗进行,缺乏规范化和科学性,对此,也调查显示许多村级十五岁的相关制度正在进行审核,许多财务风险管理和调控方案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村级位于我国落后地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效果,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村民不重视对村务的参与,导致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模式落后。村级集体经济风险的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会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出现漏洞,这样的制度导致缺乏群众监督,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系统,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也会对村级关系缺乏控制,最终加大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和压力,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带来更大的不便。

三、构建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措施

(一)建立村级财产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通过建立村级财产管理领导小组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对村级财务事项进行管理,建立和规范一系列财务管理指标。可以对我国促进集体经济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警。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风险预警的系统构建中,对于相关的小组和办公室的成员要进行民主选举和公开投票,在鼓励村民进行积极参与的条件下充分保障活动的科学性和公开性。[2]在已经成立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和办公室的基础上,可以对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成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引导他们对风险评估操作养成一定的习惯和理论,以此激励小组成员的行动能力的成长。对于参与到组织活动中的村民,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换届选举,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

(二)设立村级财务风险出纳业务经办处

村级财务风险出纳所作为我国村级集体的常规管理基地之一,是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设立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村级财务的评估风险。根据国家财产风险出纳所的考核评分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出纳所的建设正在积极展开,而且这些组织形式以及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在规范村级集体经济财产风险的同时,也加强了农村地区的财务风险保障。

(三)建立健全村民小组监督体制

我国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时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的一个重大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进行村级财务风险的降低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于要积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有待完善,目前需要对现存的组织形式进行完善以促进组织自身和村级财务管理机制的发展。在对村级财务风险的瓶罐过程中,对参与民主评估的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审核和了解,同时要对参与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在最大限度内调控各类误差。我国村级集体经济风险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镇级集体经济风险管理,另一种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对于这两组组织形式,其具体实施细则和内涵使一致的,主要表现为在最大范围内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的风险系数。对此,需要对组织的监督进一步进行加强和调控,首先要建立健全权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村级财务风险的控制恒定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来说,对村级财务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合理监督有利于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以此控制有关组织的健康成长,同时规范村级事务。

(四)实行对财务风险调控的奖励政策

由于我国农村人民对参与村级事务一向缺少热情,活跃度较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人民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吸引和鼓励,就实际情况来说,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水平已经明显改善,农村现有大量的青年可以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通过他们的力量对我国村级事务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奖励,可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任用机制,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四、结语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实施此解决方案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对村级财务风险管理组织进行一定的培训和监督,防止出现以权谋私现象。对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的管理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同时引进相应的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调控,保证一切机制的合理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此内部的改革促进对风险防范机制的成长和更新。这样的综合创新理论的提出有利于我国村级集体经济财务风险的规避和实践研究,对我国村级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国平.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10):11-14.

[2]刘菁.谈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J].财会月刊,2017(2):19-20.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受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内部过于涣散,人员流动非常大,创新意识比较匮乏,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经济管理成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这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企业应该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企业迎接着严峻的考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期,网络技术不断普及,信息化进程日益加速,企业应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传输能力,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1)企业经济管理属于比较综合性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其价值模式的管理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利用价值模式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全部物质以及经营阶段各项事物,从而能够持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具备独立性,而且具备综合性。

(2)企业的经济管理与所有方面均密切相关。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有和资金收支的活动,均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质上,企业中所有机构的活动和资金有关联。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机构都会才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和财会部门联系起来。企业中任何一个机构必须在财会部门的监督下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受到财会部门的监管,从而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

(3)财务信息能够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企业的财务指标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经营模式的有效性以及技术利用的先进性。当企业的经营模式恰当,产品质量过硬,就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使资金周转顺畅,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通过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具备自身的独立性,而且应该在管理的监督下进行。企业的财务机构应该迅速地将财务指标数据向企业管理者汇报,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够全面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存在的不足

(1)管理职责划分不细。

新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应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应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促进的企业的全面发展。新时期,企业一般都设置了经济管理机构,并且拥有较为充足的人才储备,但是在传统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各个机构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沟通,配合不好,当产生了管理责任时,各机构之间相互推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经济管理责任划分不细。另外,很多企业把生产和经营作为了管理的重中之重,却忽视了经济管理,实施管理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当的做法,没有对管理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地划分,从而降低了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制约的管理人员的热情,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2)企业经济管体系不完善。

新时期企业的发展阶段,经济管理制度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特别反映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外,有些企业采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发展不匹配,管理制度的变化速度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3)内部管控比较薄弱。

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定位比较低,存在形式主义,而且比较简单,无法构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全面的管理协调,在新时期经济环境变化较快,企业管理者缺少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没有得到实施。新时期,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采取了财务审计方式,避免资金的损失,但是仅仅利用财务管理进行经济管理控制过于片面,主要原因在于不能针对企业核心进行管理,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复杂,从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集资。利益分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的经济管理担负着保证企业健康的责任,然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上还有许多不足。企业为了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就应该进行全面的经济管理创新,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1)加强经济管理战略的创新。

企业应该以自身的根本利益为依据,时刻地关注全球的经济环境,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新时期企业参与竞争的关键就是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应该从高端战略的角度,不断创新竞争模式,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不断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

企业的管理者和部门的主观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针对经济环境的改变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的转变,适当地调整经济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管理文化中融入创新观念。企业应该给具有创新意识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员工发放奖励,增强员工进行创新的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3)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难点在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能够通过采取自主经营的模式,实现自负盈亏,并且增加资本积累,从而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增长。企业制度和其经营中资源配置以及主体框架构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能够形成适应经济环境的部门管理架构,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企业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够激发员工进行生产研发的积极性,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7

关键词:新形势;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公路建设也逐渐重视,从而加强了公路建设工作使交通状况得到显著的改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要重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公路工程建设。

一、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分析

(一)招投标带来的风险

在招投标过程中风险有以下几点:第一,招投标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图存在差异。由于工程初期的设计图不够完整,企业预算与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无法满足公路工程的施工需求,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时极易出现质量、工期等与招投标文件不符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也会超出成本预算。一般公路工程甲方会在合同内明确规定:“超过《公路工程量清单》的项目、数量和因此增加的公路工程费用,由承包人自行承担”,通过这种方式躲避风险;第二,在进行招投标时,会出现项目遗漏的现象。在初期对公路工程进行设计规划时,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的问题,经常漏掉一些工程项目,而这些工程项目最终投入成本也较高;第三,在竞标过程中出现恶意竞标现象。在投标时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但一些施工企业受到了利润的蛊惑,驱使他们违反竞标规定恶意降低标价,过后降低和减少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更严重的是发生威胁恐吓现象,这对社会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模式中,内部管理、控制、考察力度较小,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致使财务资金分散的状况出现。在一些企业中,还是用比较落后的口头报告和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项目财务汇报,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项目施工需求,而财务报表的缺少精准性,不能精准的反映公路工程经济情况。

(三)施工成本中的风险

施工成本风险是造成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成本管控不当引起的风险使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造成工期延后。致使施工成本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市场调研不足。施工材料是公路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材料费所占的施工成本比重较大,如果在工程成本预算之前没有做好市场调研,而材料价格的上下浮动情况就会影响工程造价,使工程施工时出现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其次,材料管理不当,有些企业工程对购买的材料没有合理的管理使材料出现各种状况,在施工过程中又必须从新购进材料,这就提高施工成本;最后,成本预算缺乏合理性。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公路工程在成本预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极易影响施工成本预算的合理性,致使公路工程成本最后超出预算。

二、防范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创建监管、招标制度,并逐步改进和完善

公路工程企业要重视招标制度的管理,并要加大力度改进和改善,建立合理的评标机制,着重保证招标的公开、公平原则。与此同时,公路工程进行分包时必须要进行会议研究、讨论、表决,预防经济管理风险。

(二)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在公路工程项目合同内要详细写出施工材料种类、价格、预算。在签订合同之前要聘请法律顾问审核,明确合同的每一项内容和要求,对一些含糊不清的条款要及时提出。如果甲方和乙方对合同的内容存在分歧时,双方要可根据讨论结果更改合同内存在分歧的条款。在合同签约之前,签约人或人必须要准备好所有证件,也必须要用公司的全称而非简称,这样做是为了出现疑问时可以证明签约者的身份和公司的身份。如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发生质量问题,责任方不能推卸责任,要根据合同的相应内容规定赔偿。如果责任不愿承担责任,索赔方可以通过已经签订的合同向法院提出诉讼。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要重视合同的各项条款、内容与要求,必须要找相关的法律人员审核合同内容,避免合同出现漏洞在后期出现合同纠纷问题,也可以有效的防范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所以,一定要提高合同的重视度,培养企业员工的合同意识和提高合同管理者的专业水平。

(三)严格把控工程施工质量

想要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就必须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施工材料质量达到相应规范标准,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防治偷工减料现象的存在,致使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同时工程检测员必须要加强检测力度,要重点检测一些重要部位、技术设备,保障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和效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是保证企业的经济发展基础。因此,要严格把控工程施工质量,预防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结束语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路工程经济发展,而公路建设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要加大对公路工程经济的管理力度,充分认识经济管理,应用合理的措施防范风险,与此同时,逐渐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合同的管理以及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玲.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经济师,2017(05):284-285.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8

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其实训教学多半只能采取模拟方式,这就要求尽量提供仿真的环境。首先是要提供开展实训教学的硬环境,如专门实验室、测试场所等,这些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要提供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际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无论是招聘、绩效考核还是培训,都强调人际的互动,比之于其他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有着更高的人际环境要求,而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单靠实训教师是无法提供这样的人际环境的,这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三,在教学组织中遇到的其他困难,比如工作分析、薪酬调查等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就很难执行到位,其最终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有想当然的成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指导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路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要求为依据,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进行实训演练。因此,在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上,应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创设仿真的人际环境为宗旨,综合考虑各模块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实训模块。模块一:组建实训小组;模块二:新建小组培训。由任课教师模拟培训师进行新员工培训;模块三:制定小组绩效管理方案;模块四:组织结构设计;模块五:工作流程分析实训;模块六:工作分析实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模块七:模拟招聘面试;模块八:职业生涯设计;模块九:小组绩效考核。实训课程将专业知识、课堂控制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并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方案等。

2.实训分组

指导教师按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以5~7人为宜,在磨合期内,教师可对每组成员进行微调。每组实力相对均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又要考虑他们的职务、性别、性格、兴趣等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分工

各小组选出负责人,拟定公司名称,设计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演练中,每人都要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小组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其中组长要求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汇报员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4.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再现企业的真实环境:要有仿真的办公环境,如办公桌椅布局、企业标志的张贴、企业文化宣传栏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在讨论、发言,还是书面报告时都要使用职业性的语言。

5.制度建设

教师事先设定好任务,小组成员依据实训指导书要求,了解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并进入实际操作。教师要给各组制定统一的奖惩制度,规定各组做好过程记录,指导各组做好最终考核。教师可选2~3名学生作为助理,由教师和助理对实训各个环节实施考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如此亦会大大减轻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的指导上来。

6.软件支持

教学中尽量选购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模拟软件或沙盘技术来提高实训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考评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学生在实训过程或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老师应及时评价并加以肯定,因此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考评可采取过程性考评和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1.过程性考评

通过反映实训中表现效果的过程表或反映实训成果的质量表来评定,表格制定内容包括组织水平、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时间控制等,并赋予不同权重,过程性考评强调实训过程、强调实践技能的养成。

2.总结性考评

实训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要撰写实训报告并进行汇报,最后成绩以小组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然,教师还将根据每组成员的分工和参与程度,如组织者、设计者、内容执笔者、上台讲解者、补充讲解者、资料收集者等,在各组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数调整,以区别不同成员的的贡献度。

3.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

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不足之处能得到教师悉心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交流与思考。适当的点评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