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教学范例

街舞教学

街舞教学范文1

为了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研究了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街舞元素的教学模式.首先调查街舞元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而后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街舞元素;健美操;教学模式

近年来,街舞元素的强势来袭,使一向以课堂教学内容出现的健美操逐渐发生了变化.健美操是一项同时具有健身、健美、健心功能的运动,得到众多人们的热爱与参与.但是如今单一形式的健美操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街舞却凭借它的节奏感强,动作随性多样化,以及传达热烈的情感而深受各个年龄的人的青睐.这项运动起源于美国,如今在中国的土地上也上演着各种各样的街舞比赛[1].但是,尽管街舞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在现在的教育阶段,各个学校即使是高校,也很少涉及到街舞,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在当前情况下,将街舞中的一些突出优势融入到健美操中显得至关重要.

1街舞元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1.1街舞元素在健美操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学价值

如何衡量街舞元素在健美操中发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技能的价值表现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几乎全部学生表示了对街舞元素的肯定.其中63%认为街舞元素在健美操教学中非常有价值,21%的认为比较有价值,12%的人认为价值一般,只有4%的学生表示没什么价值.对此,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街舞元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价值进行调整,尤其重要.其中认为健美操课加上街舞元素可以多样化了解技能特长的学生多达86%,76%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升自己对健美操技能的了解,69%的学生认为在街舞元素加入到健美操教学中可以参加更多类别舞种的比赛,还有71%的学生提到了在音乐上的提升,62%的学生表示这一举措可以提高自身的灵活度.这些数据均表明了街舞元素在教学中的优势,预示着两者在今后的发展潜力.虽然街舞元素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有众多的优势,但是街舞元素与传统的健美操不同,它的发展会受到学习者自身的身体因素的限制,个体的能力不同,接受街舞的情况就不同.因此在发展街舞的时候,必须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方案去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1.2健美操教学引入街舞元素对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影响

即使街舞元素拥有再大的优势,而参与者却没有兴趣的话,那么所有的前提便是空谈,因此了解参与者的兴趣程度同样重要[2].根据学生的兴趣、上课情绪和自我评价状态这3个方面的调查,随后又对其中的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从课后的变现状态进行调查.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此举措表示非常满意,1/3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大约1/10的同学表示一般,只有少数3%的同学认为不满意.

2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要在健美操当中加入一定的街舞元素,主要是针对健美操形式相对单一的缺陷,通过街舞元素中个性化的色彩,增加同学们的兴趣[3].由于街舞的个性化色彩,且形式相对随性,因此同学们在增加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释放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实际上,在很多专业的课程当中,健美操的课程是相对较少的,有限的时间加之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将街舞的元素加入原本的课程当中,必然是会出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削弱部分同学对健美操课的热情,甚至是产生厌恶和逃避的心理.

2.1音乐风格不同所导致的问题

在健美操和街舞元素的学习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乏音乐的健美操课堂不仅缺乏活力,也并不利于动作的学习.其次,对音乐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合适的音乐不仅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反而会破坏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合适的音乐能使动作更富节奏感,也能促进动作协调性的养成[4].通过调查了解到,有近60%的学生看来,健美操的学习中音乐必不可少,30%的学生认为其较为重要,其余则觉得它一般重要或可有可无.通过这点,我们也能看出来音乐在健美操教学当中的重要程度.与此同时,在对健美操音乐的掌握能力的调查中,我们得出:38%的学生觉得自己具备相当成熟的音乐运用能力,39%认为较好,其余则觉得自己的能力掌握一般或是不好,从这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运用好音乐能力的.而在对街舞音乐掌握能力的调查当中,仅仅有2%的学生觉得自己掌握较好,一半以上学生认为不好,在街舞元素音乐的运用上,能力还比较欠缺.在实际的观察和交流当中,我们发现,不少原本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对音乐掌握能力较好的,在加入街舞元素之后,掌握能力反而弱了许多.这些学生,不仅不能把握音乐的节奏,常做错动作,且学习心理也受到了影响,越来越没有自信来面对健美操课程,甚至一度对原来的技能也产生了怀疑.诸此种种,都不利于街舞元素的应用.

2.2动作风格不同所导致的问题

62%的学生觉得相关经验的缺乏,不利于健美操的学习,31%学生认为自身身体条件不够好,23%的学生认为自身动作协调性不好,19%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柔韧性不好,43%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身体控制能力不好,21%的学生认为两者技术差异的阻碍,30%的学生觉得自己缺少老师的鼓励,这也能看出健美操和街舞的差异,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观察,且和学生们做一些沟通和交流,我们发现健美操技能的强弱和加入街舞元素之后新式健美操学习能力的强弱,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能在健美操中加入新元素之后迅速适应,学习新技能,而接受能力慢的,即便原先学得好也并不能保证后期能很快适应.这也反映了健美操和街舞的差异明显.和健美操不同,街舞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还要基于音乐的风格,带有不同的表情变化,且动作幅度也较大.而健美操常常是在展现动作时,面部呈微笑的表情,几乎是不需要表情的转换的,而这也为一些不善于表达自我的、内向的学生,减少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健美操的学习,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整体性,且要求同学们之间的动作具有同一性,而街舞则是强调个性.由于每个人对街舞的理解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即便是同一个街舞动作,每个人展现出来的整体感觉和风格都是不同的,这便导致了街舞动作的难模仿性.因此,这对一些领悟较慢的学生来说,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学不好,不想学,逐渐变得没有信心,甚至开始厌倦健美操课程.

3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对策

3.1针对音乐风格不同所采取的解决对策

健美操和街舞的音乐上,风格和内容上都存在诸多差异,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另外,在音乐上遇到不懂的地方或是需要帮助的地方,要主动提出来,并试图找到能够处理的办法,而不是选择自我逃避[5].事实上,就连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在音乐的运用上也会出现失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非常态,也并非个人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应该针对同学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因地制宜地为其选择适宜的音乐,音乐难易程度上,应是先易后难,让同学们循序渐进地进步.当然,在遇到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街舞音乐时,老师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列出,在特定的时候进行集中讲解和赏析.在很多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常会选择带同学们一起数拍子,尤其是在将新音乐加入健美操动作当中时.通过数拍子,同学们可以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找到一定的节奏感,且感知一定的音乐风格,并在心中产生一定的认知.而作为老师,也要在同学们熟悉音乐之后,配合着音乐来示范动作给同学们看,且逐渐让同学们自己尝试,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同学们熟悉音乐和动作并正确地运动.

3.2针对动作风格不同所采取的解决对策

老师在进行动作的示范时,动作不仅要标准,姿态要优美,且应以多个视角来展示,不应仅仅局限在正面示范上,背面、侧面等也不可忽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且能更好地学习动作.另外,在健美操和街舞元素相结合的理论知识上,应不断补充和完善,而实际的动作技能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地呈现.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当中,要利用好多媒体以及一些移动设备.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播放街舞视频,并做出相应的鉴赏评析,通过实际的街舞动作,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街舞的一些动作及其要领,包括街舞的风格差异等,都能在视频当中传达出来.而那些相对比较难的动作,还可以慢镜头回放,通过多次播放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另外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使用手机或其他设备录下视频,通过对比学习,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更正,完善动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

3.3针对街舞元素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所采取的解决对策

在街舞元素的接受能力上,由于基础和领悟能力等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基于这一现状,老师们应做好引导工作,特别是在对待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时,应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关心,认知新事物的速度较慢,并非就是学生能力不足.在现实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学生刚刚接触新事物的时候进步很慢,通过后期努力而取得优异成绩的例子.对于这种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老师应该耐心对待,并做出相应的举措,通过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解,让其示范自己擅长的部分,从而提升其自信心,接着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引导其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循循善诱的办法,比直接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更加有效.而后便是基本功的练习,不论是在健美操还是在街舞元素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需要通过身体来舒展动作的,而要想打好基本功,就需要我们不断练习,不断琢磨,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技能.课堂上,针对那些学习速度较慢,动作不够熟练和标准的学生,应以一种人文关怀去引导,并向其示范较为标准的动作,让学生的脑海里能对动作有个更深入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促进同学们的学习.

4结语

就目前而言,健美操的教学模式陈旧,且形式单一.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街舞元素,不仅能够丰富健美操的表现形式,也能使其内容更具特色,因而吸引更多人的兴趣,促进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因其表现形式多样,能使它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了解,加大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融入街舞因素,能使健美操的学习更灵活,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展现自我,这也为健美操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作者:苏传俭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丁世勇,吴延年.对街舞运动的分类及其主要动作特点的分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45-46.

[2]张毅.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引入街舞内容的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3]康素丽.健美操教学中学员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商,2014(4):286.

街舞教学范文2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融入;街舞元素;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西方的元素流入中国,并且有很多的学生都比较的喜欢,街舞就是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潮流之一。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可以把街舞的元素融入到健美操的教学之中。在融入当中通过对健美操动作进行重新编排,会使整套健美操既具有原本的柔美和谐也具有街舞的动感时尚,这样一来,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会变的更加多元化,更加具有趣味性与潮流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上健美操这门课程,这将能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100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随机对学生访谈,制定调查问卷100份,随机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为100%,非常具有代表性。

2调查结果

将街舞元素融入到健美操中是否具有价值,主要表现在学生们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接受状况、感兴趣程度、身体素质是否提高上边。在问卷以及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超过72%的学生认为在健美操融入街舞元素后,这样更能带动自己学习健美操的兴趣;有89%以上的学生是认为比较有价值;其中还有40%同学认为,在健美操中融入街舞元素,可以发展成更多种类的舞蹈,学校可以举办更加多样化的舞蹈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3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的意义

3.1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的价值体现

当前社会在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之下,我国全民健康水平目前属于低下状态,而在校学生迟早是要走向社会的,国家为了完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也开始把健美操这样的运动,作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迎合当代新时期下学生的口味,又不影响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把学生们喜欢的元素加入并且进行一定的改变是很有必要的。健美操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运动,而街舞也是一种多样化并且更加个性的运动。两者本身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很容易就可以融合到一起。这样一来,以新的排舞形式更可以让学生们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运用熟练度,提高身体的灵活程度,同时也会使越来越多的同学们接触到街舞元素,发现不同种类运动的魅力与激情,使其有信心去尝试更多种没接触过的体育活动。

3.2有效激发学生本身的能动性

新的音乐中不仅仅有健美操音乐那种单一的街拍,还要有西洋风格的民族乐那种热情洋溢地感觉。所以,在重新编排的音乐中不仅有我们本土音乐的优美,又有西洋音乐那种欢快个性张扬的体现。新的音乐风格会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更可以激发学生本身的能动性,更加贴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

3.3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舞蹈和音乐的重新编排过程中,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完成后再教会学生,而是所有人都去主动参与,老师只是在旁边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同学们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改进的同时,提高的不仅仅是新编的舞蹈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自身的适应性、协作性等各方面的素质。同学们在要学会在不同的意见中找出最好的,在不同的方案中挑选出最合适的,而这些综合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

3.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我们的走访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并不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健美操音乐的,绝大部分的人肢体协调性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出现记不住动作的问题,可能就连记住的动作也不能很好地跟上音乐的节拍,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不同种类的音乐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决定了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学了考试之外的东西。而大家在音乐的选择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不懂年代风格的音乐,而这对于我们知识面的拓宽也是很有帮助的,再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4在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的思考

首先,将街舞元素融入到健美操中就需要我们对整段舞蹈进行重新编排。这个过程便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我们对音乐的选择。因为某些动作的改变,之前音乐的节拍可能并不能跟上我们动作的变化节奏。并且选择的音乐也不能年代太过久远,这样会失去我们重新编排的意义。大学生是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群体,因此,音乐要具有动感活力,节奏要容易把握,并且还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一来,音乐的选择范围就会非常广,必须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音乐种类,去寻找发现不同种类音乐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其次,便是动作的编排。我们要知道,健美操是对肌肉的力量度、柔韧度、肢体的方向性、灵活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健美操在动作的技术性上强调一种远端发力的方式。在健美操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学生一拍一拍的做动作,通过打拍子来配合音乐给同学们做示范。这样一来反复几次,同学们在熟悉了音乐的情况下也开始让自己“热”了起来,进而可以让肢体更加灵活,一边更加连贯的完成动作。健美操要求做的人的意识是紧绷的精神是紧张的态度是严谨的,讲究的是动作规范完美,精益求精。这些特点就要求老师在做事发的时候,不仅仅正面面对同学们,还要侧面,背面等多方位的展现动作。而街舞则有所不同。街舞在做动作时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讲究的是自由、个性、活力。每一个街舞动作并没有严格的审美规范,只要整套做下来是让人看着舒服的即可,并且肢体在做街舞动作时讲究一种弯曲放松,这些特点就是街舞成为一种因人而异的活动。有些街舞动作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健美操在某种程度上,比如:不要求总做非常规范的话,基本所有人都可以完成。在舞蹈的重新编排过程中,就要求尽量扬长避短,摒除传统健美操的刻板又要保留其本有的力量锻炼,而融入的街舞元素不仅仅要有很时尚炫酷的动作还要有原本挂街的活动。

5结语

受当前世界多元化文化观的影响,现代学生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所以,在健美操教学当中融入街舞元素的创新式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能更加迎合当代学生思想的发展而做出改变,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融入当中学校可以把新排的舞蹈作为一种新的舞种,来进行一些竞赛类的活动,并以此为特色,这样能更加有效地点燃学生们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激情,让学生去更加主动、更快乐地去接受健美操去学习健美操,让学生在健美操运动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这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学生学习氛围的活跃,也都具有极其有利的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苏传俭.街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的模式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2):121-124.

[2]付晓理.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3]高晓燕.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街舞手段的效果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4]王红英.健美操步伐流畅性训练的方式设计和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6):68,93.

[5]吕丽.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价值分析与改革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120.

街舞教学范文3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街舞元素;融入对策;

一、街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新鲜的事物逐渐融入人们生活中,而街舞元素就是近几年非常受学生和青少年所喜爱的项目。这使一向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健美操教学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健美操教学活动是一项具有健身、健美以及健心功能的运动形式,因其各种优势而被很多人所喜爱。但通过对当前实际的健美操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整体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带有节奏的音乐来开展健美操教学,长久下去由于缺乏新鲜感,会使学生失去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因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应合理地融入街舞元素,通过将将强的节奏感进而具有特点的舞蹈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吸引学生参与到健美操活动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二、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的主要策略

(一)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而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

对于健美操与街舞的音乐表现形式来说,其风格与内容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对其音乐形式进行合理的认识,从而结合不同的音乐风格开展合理的健美操教学活动,将不同风格的街舞音乐融入健美操教学当中。如果在对音乐进行分析时出现不懂的地力或是需要帮助的地力,应及时提出,并合理找寻出恰当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学生设计出更加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健美操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特点等因素,通过因地制宜的形式来选择良好的音乐,而音乐的难易程度也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形式,从而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到相应的舞蹈动作,而如果遇到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街舞音乐时,教师应以此为专题,并为学生开展更加系统、有效的讲解和赏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内容。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通过带学生共同数拍子的形式来学习舞蹈和掌握音乐节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音乐节奏下学习健美操,并且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风格,更好地学习健美操动作。

(二)结合动作风格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

在开展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将街舞动作渗透到其中,并且教师应该对健美操中融入的街舞动作进行掌握,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形式将不同的动作渗透到其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动作,以此保障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健美操中的街舞动作。在教学前教师应向学生做好示范动作,且示范的动作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姿态要优美,也应通过多个视角来进行展示,切记不要单一地局限在正面示范上,合理地进行背面、侧面等全方位的展示,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进而真正掌握和学习不同的舞蹈动作。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或一些移动设备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通过借助多媒体播放技术将街舞视频展现给学生,并对其做出相应的鉴赏评析,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街舞动作和舞蹈要领,并且也能掌握街舞的风格差异等。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来制订教学形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学生在街舞元素的接受能力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来制订合理的教学形式,从而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街舞动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分组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之后再根据每组学生的情况,在健美操教学中合理地渗透街舞动作,从而保证每组中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健美操中的动作,进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对于当前我国的健美操教学形式来说,其模式相对比较陈旧,形式过于单一,所以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渗透街舞元素,以此来丰富健美操的表现形式,丰富其内容,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并且也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身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晓理.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街舞元素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2]苏传俭.街舞元素融入健美操教学的模式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2):121-124.

街舞教学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街舞;整合;STEAM;数字化游戏

前言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很多艺术形式是国外兴起的,如说唱表演、街舞等,但只要人民群众喜欢,我们就要用,并赋予其健康向上的内容”[1]。随着街舞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体育总局和中国舞蹈家协会等权威部门及组织也正在力求通过多样化的宣传途径引导街舞朝着正向积极、规范化方向发展。街舞是20世纪中期与后期流行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群体中的多种舞蹈的统称,通常被认为包括locking(锁舞)、breaking(霹雳舞)、popping(震撼舞)、hiphop(嘻哈舞)、waacking(甩手舞)、voguing(模特舞)、dancehall(雷鬼舞)、house(豪斯舞)和krump(狂派舞)九种舞蹈风格。其中dancehall(雷鬼舞)发源于牙买加地区,其他八种舞蹈都是发源于美国。街舞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2],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的助力下,街舞的普及发展迅速扩张,发展主体从最开始的“无业青年”,到后来的大学生,再到现在的青少年。紧随潮流,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街舞课程,但其教育教学理念较其他学科落后许多,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街舞教学与信息技术也同样可以碰撞出火花。

1我国中小学街舞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学街舞课程多以艺体类校本课、社团课的课程形式进行,且主要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教学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仍普遍侧重于文化课程,相比之下,美术课、体育课等艺体类课程并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近年来,虽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下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仍然存在“重文轻艺体”的现象。学校管理者认为街舞学习只是为了让学生“强身健体”,把街舞教学作为文化课学习后的“饭后甜点”。教师认为,只要教会舞蹈动作就可以了,忽略了街舞的文化属性。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街舞教学理念亟待改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街舞课堂“活”起来。

1.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国中小学街舞教师多为特聘的校外培训机构街舞教练员,其对于教学方法没有深入的研究,依然是传统的“言传身教”模式,即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模仿学习。长期下来,会使街舞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让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1.3教学设施投入不足。街舞教学的教学设施包含舞蹈教室及现代化的教学用具等。完善的教学设施是街舞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但在很多学校里,舞蹈教学设施落后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街舞教学,或是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财政支出来支撑。不管出于哪种原因,都会导致街舞教学设施的滞后,从而影响街舞教学的质量。

2信息技术与街舞教学的整合路径

针对街舞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通过微课的辅助、数字化游戏的融入和STEAM跨学科理念的统整等,将信息技术与街舞教学有机整合,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的先进街舞教学模式与理念。

2.1微课辅助街舞教学。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3]。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征,特别适合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为学习者提供颗粒化、移动化的新型学习体验。微课的运用能够赋予街舞教学课堂主体———学习者更有延伸度的学习时空,学习者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自学组合动作,预习与复习的进度可以自由把控,依据个人情况关注点可以个性化选择。而在课堂内是街舞技艺与文化融合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更充分表达情感,提升团队归属感体验,进而迸发艺术创新灵感,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潮。

2.2数字化游戏融入街舞教学。基于数字化游戏的学习(DGBL,DigitalGame-basedLearning)是指使用数字化游戏的娱乐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数字化游戏具有互动性、奇幻性等特点[4],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进学习动力,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回馈,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知识。运用数字化游戏学习能提升学习态度和发现记忆技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构建知识。数字化游戏的特性可以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并维持高水平的学习动力[5]。运动类体感游戏通过互联网运营平台进行人机互动,是聚合实体健身的运动项目,游戏过程中依靠视频识别技术,利用相机捕捉三维空间中玩家的运动,直接利用肢体来完成游戏。目前市面上已经开发出了一款舞蹈体感游戏———上海某公司推出的《舞力全开》。该游戏中的舞蹈风格多为街舞及爵士舞,舞蹈难度分为简单与复杂,游戏模式分为单人、双人和多人模式,玩家可以组队进行游戏,且游戏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评分。将该游戏引入到街舞教学中,开发基于《舞力全开》体感游戏的教学设计,进行基于数字化游戏的学习。当然,这需要学校在硬件设备上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将运动类体感游戏应用到街舞教学的课程导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传统街舞教学并没有课程导入环节,以体感游戏试玩来进行课程导入,不仅完善了街舞课的教学环节,且趣味性十足,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极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体感游戏进行教学评价,游戏有打分系统,可以直观、客观地进行评价打分,同样将评价环节游戏化、趣味化。

2.3街舞主题STEAM课程。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目前,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新范式————STEAM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即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球性教育战略[6]。STEAM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单一领域的专业学习,它是一门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不同学科知识统整的学习,使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加以联结,打破学科壁,并将教学重心从学习知识升华到培养生活与实践技能,使学习者能够在贴近真实情景的课程构架中学习,增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近年来,加入了艺术的STEAM教育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专家及团队都开始研发和推广与之相关的课程。目前STEAM教育课程中所加入的艺术,更多的是视觉艺术与人文相关的内容,通过此类课程的教学达到提升学习者的设计思维与人文素养的目的。而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在STEAM教育中却少有涉及,几乎难以找到相关的课程信息与内容。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大多数的舞蹈风格,如中国舞、拉丁舞等,都是专业性较强、适合进行长期的实践性训练,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且不易与其他学科相整合。但街舞这一舞蹈风格,有着“低门槛”、“上手快”、“炫酷帅”等特点,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街舞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微妙的联系,如:街舞中的Voguing舞蹈风格中有着大量手及手臂的动作,通过模仿埃及金字塔壁画中的人物等,将手及手臂组合出连续流畅的平面和立体几何图形等。街舞与其他学科整合具有可能性,通过深度挖掘,找到街舞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可以开发出“别具一格”的街舞主题STEAM课程。以街舞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为例,基于街舞展演为项目主题(图1),以项目式学习为组织形式,充分挖掘街舞展演各环节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点。将街舞展演拆分为“舞步学习-配乐制作-舞蹈编排-活动宣传(海报制作)-演出摄录-后期剪辑“等环节,不难发现,其中的配乐制作和后期剪辑环节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多媒体影音制作模块相契合,活动宣传(海报设计)环节与图像编辑模块相契合。如再深层次挖掘,可以将街舞展演活动项目中的演出摄录环节再拆分出“灯光布景”这个小环节,这里就可以整合物理学科中的“光与影”的知识模块。“配乐制作”环节也可以与编程相结合。DJ是hiphop(街舞中最庞大的文化体系)文化四大元素之一(hiphop四大元素为bboying、DJ、graffiti和MC),中文翻译为“唱片骑士”,在街舞比赛和表演中负责播放和混音音乐。可以利用AppInventor可视化的编程环境,开发设计一款手机上的简易街舞DJ混音台App。通过街舞主题的STEAM项目式学习,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经由项目各个环节的学习,将各学科知识吸收整合,最后生成街舞展演微视频作品。在整各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及逻辑思维等。

3结语

街舞教学范文5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公共课程之一,对于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并针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新见解。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现存问题

1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1.1大学物理的学科地位正在逐步弱化

当前有一定数量的师生群体对大学物理的学科地位缺乏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将大学物理作为必修课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同时许多院校非物理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课时数量也在逐渐下降。[1]国家教育部门2015年颁布的关于大学物理课程的规范要求各院校大学物理的课时不能少于144课时,然而真正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的院校少之又少,大部分院校的课时在72至108之间,课时数量更少的也不在少数。

1.2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陈旧

物理学主要划分为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两个版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物理所讲授的内容中经典物理占据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近代物理部分的知识讲授严重不足。经典物理所包含的理论与概念都是二十世纪前的研究成果,这些在大部分中学物理教材中都有所涉及,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近代物理的有关内容却因为课时原因而无法做足够的介绍,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陈旧。

1.3大学物理的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绝不部分院校在大学物理这门课上采取的计分方式都是综合评价,即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加权分数。平时成绩主要又来自课后作业,然后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基本上所有习题的答案都能通过网络找到,因此课后作业的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点以及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而期末考试也只是单纯的卷面答题,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巨大障碍,难以真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2大学物理教学新方法

2.1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引入,包含了大学物理所要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需要用到的方法。绪论部分作为大学物理的第一节课,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任课教师不应当只是照本宣科,将大学物理的各个章节罗列出来。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介绍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时,应当适当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解释,特别是采用当下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使用汽车在上坡时采用的是高档位还是低档位来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2]在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具体介绍某一物理学家发现某一物理定律的过程,并在介绍过程中不断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形成科学研究思路。在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意义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物理学在所教学生的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举一些量子物理学在晶体管研究上的应用。

2.2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层。将学缘相近的几个专业作为一个单位,按照入学时学生的成绩,将全部学生分成两类班级,成绩优异的归为一类,这类学生不需做进一步细分;成绩较差的也归为一类,但是这类学生需做进一步细分,综合分析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多层次内容选择也可以安排在网上选修时由学生自主选择,但是校方需要对选课系统做出一定限制,避免大部分学生都故意选择内容较浅的课程。

2.3经典物理部分

经典物理部分的内容大多都在中学课程中介绍过,因此不必面面俱到,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所侧重,例如对于化工类的学生,应该着重讲授热力学模块,为化工类学生后续的物化课程做铺垫;对于机械类的学生,应该着重讲授力学模块,为机械类学生后续的结构力学课程做铺垫;对于信息类的学生,应该着重讲授电磁学版块,为信息类学生后续的光电学课程做铺垫。[3]在对各专业学生授课时,要注意有的放矢,使得学生在学学物理时能够感受到其与自身专业的关联性,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目的性和动力。对各专业学生讲授经典物理的其他版块时,应当以实例为引入,以拓宽视野为主要教学目标。

2.4近代物理部分

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巨大价值,然而,这个部分的内容过于抽象,一般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在讲授这个版块的内容时,应当强化对概念的介绍,尽量跳过对定理的推导,并以近代物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托,着重对理论进行初步介绍。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对于物理的学习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学习物理的人不应该只是试图去解出微分方程,而是应当尝试理解它们的涵义”。在狭义相对论的教学中,我国教师的教学重点普遍在于洛仑兹推导公式,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一系列公式,注重的是公式的推导而不是内涵的探索。相反,国外的部分物理教材一般会通过简单的举例来解释公式的导出,而不是用严格、冰冷的数学方式进行推导,这种方法能够大大节约公式的学习时间,加深公式的理解程度,这显然更加符合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此外,高校还应当适时举办一些物理学专题讲座,向学生们宣导物理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概况,使学生们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物理技术的动向也能有所认知。

3结语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包含了对于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传授,对于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各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并从教学方法上入手,解决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者:李宁 赵宝 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

参考文献:

[1]陶薇,谢柏林,万士保.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82~183.

街舞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互联网+”;创新路径

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庆阳市出台了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对物理实验操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等。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教学资源不充足、实验教学设备投入量少、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教师应切实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围绕“互联网+”技术,通过直观的课件展示,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复杂实验细致化,这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选择。

一、“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的基本原则

1.客观科学性

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验过程的客观性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应用“互联网+”技术将物理实验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实验过程及实验工具必须完全符合物质的客观属性,模拟实验也要以实验要求材料的客观属性为标准进行。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起舞的小纸人”演示实验,我们可以选择动画模拟演示,小纸人的起舞实验过程要以客观物质的属性为准,忽略实验客观性是违背物理实验教学目的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只是改变实验展现的手段,而不是改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理实验问题的实验方法。

2.直观性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科学理论也是实验教学的目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要符合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展现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视频能够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起到事半功倍的冲击效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丰富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实验操作流程,全面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与操作能力。33.发散性物理实验属于探究性项目学习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网络资源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引导方法进行相关物理实验证实,从实验设计、实验安全原则、操作实验与结果分析入手,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公式、定理,从而感受实验的科学魅力。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逻辑、个性特点等因素均有差异,因此,学生对同一实验过程、结果与总结将会有不同的认知体验,这体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发散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

1.““互联网+”对物理实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重大意义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细化实验操作流程,并围绕物理实验教学的重难点,丰富实验效果与展现形式,不断向研究性实验和验证式实验过度,全面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这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突破。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直观化”物理实验教学重难点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重复展示或让学生亲手模拟操作实验教学重难点部分,以克服传统实验教学实验流程难以分割的问题。例如,“探究物质溶化”实验加热过程缓慢,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一节课只能做一种物质的溶化,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而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可以控制视频播放的快慢,缩短加热部分过程,将节约出的时间用于展示多种物质溶化等关键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重难点部分的问题。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中的手机传导视频和照片功能,放大各组学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并进行图片对比,突破弹簧测力调零和读数的实验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放自己,转化教学形式。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力臂与平衡条件两方面。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仅仅是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摩教师实验操作。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时,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反映情况,学生在这种“监督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实验教学重点。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制作成视频课件,上传到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并利用拍摄镜头的快慢效果进行实验演示,彻底从传统教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教师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完善了物理实验教学形式,高效完成了重难点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在线观看物理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连通器、地漏物体等,进而让学生了解物理基本实验原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在线搜索其他形式地漏的内部构造、外观设计和工作原理等图片、视频。这样,学生能够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地漏的认知。汽车刹车、电子秤的平衡原理等均可采取这种“互联网+”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原教材知识点和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量,有助于突破物理实验教学难点。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采集系统及虚拟实验室,有效转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借助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使难于观察的物理现象“可视化”,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九年级物理教学中,通过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和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电荷的周围存在磁场,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难以理解电磁和电流之间的作用力关系,而电流和电流之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其验证过程非常复杂。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实验进行三维效果模拟,并进行相应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3DMAX软件按照物理实验器材真实建模,虚拟出真实物理实验过程;利用Authorware软件合理组合编程,进行充分的人机交互,汇集视频、动画、文字讲解等。教师通过实践与检测等多种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其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为物理实验重难点教学提供了实用、便捷的教学途径。

2.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内容或操作流程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学生可以按照物理实验课件开展物理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自主选择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结合自身学情补充物理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状态。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然后统一反馈给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去伪存真,整合学习资源。针对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情,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编排制作教学资源。教师要指导并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分散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节约教学成本。教师要广泛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一个实验,互联网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设计和操作,这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器材的选择有着启发和示范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的灵感,帮助学生开辟新的思维空间。

3.重拾师生角色定位,建立健全机制保障,科学科学、理性地扩展学习资源

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角色。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分辨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转化教学方式、及时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路径之一。例如,由于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实验,教师应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观摩学习,而不一定按照常规教学从设计实验开始,这样可以使初次接触物理实验的学生通过观摩实验,缓解学习物理实验的紧张和无所适从,激发学生设计实验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互联网+”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在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时,也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避免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存在不稳定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惰性,不能主动地学习,甚至会沾染不良网络习惯,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和激励机制。例如,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或奖励;积极与家长联系,配合家长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效率。学校要完善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学设施、学校制度、人员安排等方面加以完善。初中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实验课标要求和学校实际,将“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与多媒体实验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资源共享型物理实验课堂。例如,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中的很多实验视频,为学生生动展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间的液体变化现象,音视频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簧测力计的形变程度、量筒内的水位变化和金属块的移动位置等。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直观的实验演示使学生对浮力、体积有了更深刻、要全面的认识。

4.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线下和线上的联动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实验操作测试系统,主要由考场操作设备、数据管理中心、实验过程实时监控等组成。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安排好实验考评的人员,其中包括一名专业信息技术处理人员和两名物理学科监考教师。实验操作测试系统的运行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论知识,打破了传统单一实验和笔试实验的考评模式,例如,“三通两平台”数字化实验操作考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验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在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完成进度、在线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疑问、教学改进建议等。教师要整合学生的线上数据信息,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联动评价体系,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互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这种双向教学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进而为下一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做准备。

三、结语

总之,深化初中教学体制改革,创新优化学科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既符合多媒体时代教学发展变革,又符合当代学生的思想逻辑习惯。“互联网+”可以有效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丰富教学资源,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切实突出物理学科的客观科学性、直观性、发散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吴长城.“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2]金如贯.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8(27).

[3]唐晓薇.互联网+物理实验教学的路径探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20).

街舞教学范文7

一、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在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里,舞蹈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真正内涵,不能形象地将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带给学生,进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质量。

(二)舞蹈教学器材不足。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专业乐器的极度缺乏导致在舞蹈教学中,尤其是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各个民族的专有乐器这样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内涵,从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学生对节奏与动作之间联系的理解,使其很难掌握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动作、节奏的特点。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民族的民间舞蹈不仅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民族特色、文化信仰等,还能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从民间舞蹈中真正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真谛,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乐趣,掌握更多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同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信仰,进而用优美的姿态来展现出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此外,各个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课程,应该不断地宣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而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为舞蹈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进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包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表现了传统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与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实际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地域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的、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学习氛围,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各个民族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而认识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普通高校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发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而使学生掌握熟练的民间舞蹈技巧,提高民间舞蹈的赏析能力。

(三)采用幽默、创新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民间舞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力集中学生的精力,进而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动作协调能力,其中,教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精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用心而舞”和“用意念而舞”的原则,在分析讲解舞蹈动作的同时,运用幽默、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语言中得到欢乐,并且在欢乐中还深刻地理解了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背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高校舞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深入地了解民间舞蹈教学背后的历史文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汲取精华,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民间舞蹈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并使传统的民间舞蹈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赵永琳 单位:保山学院

第二篇: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一、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舞蹈专业的教学地位靠后,舞蹈教育缺乏优秀的可塑人才

受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舞蹈以及音体美等专业向来不受教育重视。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舞蹈,对舞蹈的认识一片空白。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舞蹈,并不是源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也不是由于自身具有舞蹈天分,而是由于舞蹈专业较其他学科而言,入学门槛较低,是因为没有专业可选的不情之举,学生们一入学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学舞蹈为了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同时,普通高校招收的舞蹈艺术生,大部分都在20岁左右,身体韧带与骨骼发育基本成型,在进行舞蹈训练难度较大,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可以说高校的舞蹈教育是迟到的教育。教学地位的落后和可塑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舞蹈艺术后继无人,严重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启发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合适的系统的专业舞蹈教材。一些舞蹈教学内容,由舞蹈教师自己编写,一方面导致教材编写过于专业化,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散漫,教材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陈旧死板。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的高校将以往参加过的节目直接拿来作为教学内容搬给学生,缺乏自己的特色。不仅教学内容如此,教学方法也是以传统的口传身教的注入式教学为主,方法单一重复,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被吸收到教学中来,不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注意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意识,消磨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与灵感。优美的舞蹈艺术被演变成一种“吃苦”的行当。舞蹈教学方法及教材体系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难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舞蹈教学注重舞蹈技能,忽视德育的艺术价值

舞蹈教学的目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机能,培养一流的舞者。许多教师片面夸大了舞蹈技能的作用,认为这是培养真正的舞者的唯一手段。把舞蹈当成了纯粹的技术性工作,忽视了德育教育在舞蹈中的作用。舞蹈是一门表现美,制造美的艺术,一个真正的舞者,他的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有一个活的灵魂,通过舞蹈表达出这个灵魂动作与韵律,表达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只有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热爱生活,具有和谐的内在灵魂的舞者,才能舞出具有震撼内涵的舞步。所以,舞蹈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艺术素养的熏陶与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态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艺术鉴赏力,培养出杰出的舞蹈人才。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高校舞蹈教学是进行舞蹈专业系统训练的高级阶段。很多舞蹈爱好者亟待通过大学的舞蹈教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提升,为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后继人才做储备。目前,现代舞和外来舞蹈不断冲击我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大学舞蹈教学要弘扬民族文化,承担起民族、国家舞蹈艺术发展的重任。在遵循文化百花齐放的同时,还要推进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二)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在高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就业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舞蹈能够消除疲劳,缓解心中压抑,消除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动作展现美的一种特殊运动,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意志消沉和情绪沮丧等。高校舞蹈教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利于其现时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三、结语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舞蹈是生命的节奏”。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在创新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教学工作不仅是展示“美”的学科,还是育人的重要形式与手段。当前,大学舞蹈教学承担着专业教育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在舞蹈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江丹丹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途径

一、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式的学习中领悟舞蹈之美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思路保守,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舞蹈教师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取主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寻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比如,在古典舞的剧目课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主动查阅有关《扇舞丹青》的资料,在课上则组织学生观摩《扇舞丹青》这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提、沉、冲、靠、移、仰、拧等基本动律元素是怎样衔接组合成为“绕”、“甩”、“撩”、“旋”、“搅”、“抛”等等一系列技法的?这些舞蹈语汇又是如何与呼吸相配合,来展现“闪转腾挪”的动势,进而表现出内在神韵的?剑舞和袖舞这两种身韵基本功又是如何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的?“拧倾圆曲”所表现出的文舞之美,是怎样与武舞的刚劲之美水乳交融的?这部作品是如何在“形神劲律”的融合统一当中营造意境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问:这部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美,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这些美的?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展开分组讨论。而问题的结论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则不应轻易否定。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之后,教师汇总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对于舞蹈剧目审美问题的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该剧目的各项审美问题做出精炼的讲解和点评。而后,仍以分组的形式,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于舞蹈审美的理解,将道具“扇”变为伞,运用所学的各种动律及组合,模仿《扇舞丹青》来创编一段舞蹈,表现一个主题、一种意境。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摆脱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示范学生练”的单一被动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而且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培养起“审美”、“创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舞蹈审美素养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入现代科技装备来辅助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这里所指的现代科技装备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案例来供学生观摩;或者播放舞蹈教学视频,通过功能键来反复呈现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精力负担,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高校舞蹈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还原舞蹈动律所根植的生活原型或者文化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审视舞蹈艺术、品鉴舞蹈艺术。作为舞蹈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有些舞蹈动律的文化场景距离教学课堂遥远,甚至很多舞蹈形式早已消失,我们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以还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韵律,加强学生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需在舞蹈教学中普及运用实时摄像技术,让学生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表演,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舞蹈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三、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

艺术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素养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有效地提升学生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素养。由于舞蹈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的知识要素,这也就要求舞蹈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还以《扇舞丹青》为例,如果学生对于中国的扇文化、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绘画艺术无所了解的话,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就很难能够彰显出这种舞蹈的风格,学生也很难跳出神韵来。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间密切的关联,使其艺术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再加上现代舞蹈丰富的艺术元素,更要求学生在综合文化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开设一门“多学科艺术综合课”来辅助风格课的教学,可以聘请外系相关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授课,帮助学生精要地涉猎并把握音乐、戏曲、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等各个相关文艺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规律,为学生的表演及编创、编导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便有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舞蹈教学领域内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科技装备,革新教学方法,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艺术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主动式的学习去领悟舞蹈之美,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旋 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第四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提升思路

一、开设高校舞蹈课程的意义

1.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代替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标准的身形,提升他们的外在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和个人修养,提升他们的内在美。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不仅能够使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可以让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使他们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和思想得到升华和净化,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所以说,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不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有着推动作用,还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2.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通过舞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其次,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减轻压力,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再次,通过舞蹈学习,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提升勇气,同时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来说,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学生间的交流,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更高的视野,更高的胸怀去认识生活、观察世界、创造未来,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学会以笑容去抹除眼前的忧伤,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策略

1.构建校本教材

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虽然使教学表现出了系统性,但是有些内容已经不实用了。这就要求我们舞蹈教师在以国家规定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创新,即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舞蹈教师要善于编写教材,即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收集多种教学资料,编写适合各个学科和专业的舞蹈教材。比如,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以及学校舞蹈队的学生等,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校本教材,以便适合不同专业的舞蹈教学。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生舞蹈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们对此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张扬学生的艺术个性。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舞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依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和水平因材施教。比如,学生的身体的条件、舞蹈基础、舞蹈理论知识,以及对舞蹈的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终获得成功。如可以将学生分为有一定基础和基础较为薄弱两种类型。针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抓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的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舞蹈教师与舞蹈类型,进行分支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使高校舞蹈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对传统的舞蹈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舞蹈是为了表演,是为了通过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艺术形象,给人民带来视听方面的享受,进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舞蹈教学中,各个舞蹈作品的风格、情感、旋律等仅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就可以借助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视频等获得情感上的认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并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再次,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会更浓厚。需要注意的是,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仍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与教学反馈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相信,凭借舞蹈的生命魅力,我们的舞蹈教学最终能够在推进舞蹈艺术发展与熏陶学生灵魂方面取得双丰收。

作者:李娟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第五篇:高校舞蹈教学重要地位

一、创新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就是要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并开设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舞蹈教育因其包括对智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审美心理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那么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教育,而舞蹈美育正好在此与之不谋而合,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

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作为载体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具有非语言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依靠富有节奏的形体动态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的观念。舞蹈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让学生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具有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提高欣赏水平。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其艺术情感,增强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昭示大学生对美的自然需要和审美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同时传播学生情感的信息,陶冶情怀,提高社会的艺术境界,促进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以及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舞蹈,逐渐地去感受舞蹈作品,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同时还能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使气质和内涵得到充分提升,养成优雅、文明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舞蹈教育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教育中,美育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在高校,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四、高校舞蹈教育的在创新教育中的价值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需求,让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舞蹈教育有助于道德素质的培养

舞蹈教育把德育的理性内容转化成生动地、可直观性的感性内容,使学生在提高审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同时,严格的舞蹈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增强大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舞蹈能让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敏锐,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提升审美价值

舞蹈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入舞蹈作品当中去,在领会动作、节奏和韵律的同时,充分地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舞蹈中曼妙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娴熟的技巧及神韵都是通过舞蹈的形态表现出来,它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

(三)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才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增大,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加剧。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舞蹈的美育教育这一独特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解决。

1.学习舞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在舞蹈中,音乐可以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人的大脑神经产生兴奋、镇静和平衡三种情绪,以缓解生活、学习等对大脑造成的紧张感。各种音乐风格中的舞蹈,通过形体动作,抒发内心的感受,都可以使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节奏性的运动中去,从而消除因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

2.舞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切实地了解自我,从而能够更加有力地增强自我的同一性。舞蹈的动作表情可以传达出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比如:高兴时的手舞足蹈,痛苦时的垂头丧气,感情激越时的腾飞跳跃,等等。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舞蹈动作的起落使学生的自我感觉发生变化,情绪得以重新调整,感情得到充分宣泄,整个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自我同一性在更高层次整合,以此来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五、结语

舞蹈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模仿是人的本能,而舞蹈是人类本能的动作,是以情为主的,用动作去表达它所反映的人或事的一种艺术,它可以丰富想象力,发展能力,是人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优化育人环境,以及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整合性训练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舞蹈课程。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训练是提高舞蹈学生表现力的灵魂,是成套动作中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而合理运用整合性舞蹈训练,不仅能提高舞蹈学生的身体技术,而且还能增加舞蹈学生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柔韧、力量、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与平衡和控制动作等能力,都是舞蹈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加强舞蹈训练正是发展和提高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最好途径。舞蹈作为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同时也是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教学除了以训练舞蹈学生的形体语言外,也离不开与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将舞蹈整合性训练定义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在关注舞蹈语言构建的基础上(包括动作风格、韵律、技术技巧及其特定情景中的情绪、意绪的体现等),还应注重训练与音乐的配合(包括对节奏、旋律的配合、情绪的渲染、总体格调、气氛的把握等),以及训练对舞台美术的配合(包括布景、灯光、道具、服装以及化妆等等)。

要把握舞蹈表演的整体性特征,必须要明确,舞蹈表演是由身体表现力、面部表现力和角色情感的塑造三方面来构成的。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的整体性把握,单纯突出演员的形体技巧技能,或缺乏技巧技能的情感抒发,都会影响舞蹈的美和感染力,影响舞蹈表演的完美性。概括言之,舞蹈表演是视觉、听觉和表演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回顾我国的舞蹈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积累了一套比较丰富和完整的教学经验以及多层次、多种类的专业教材和专业剧目,设置了大专以上的相关专业和院校。但是,舞蹈专业课程特别是现代舞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待改进和调整。据统计,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已建立了31个舞蹈系,但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培育了现代舞团外,其它各地的舞蹈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亟待改进,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也亟待加强。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培养一个个技艺高超的舞者,而不是让学习舞蹈的学生拥有创造力,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的舞蹈专业看似众多,但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互通性很小,基本上是各学各的。而我们的舞蹈课堂教学也以学生模仿教师与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为主。这一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舞蹈艺术教育课堂的外沿很宽广,也就无法让舞蹈的影响渗入学生的课外生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

实际上,我们衡量一个舞蹈表演的美丑、优劣,要从作品的主题、立意、音乐、舞蹈设计、演员的表演以及其它构成因素的综合水准予以综合评价。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固然可使作品增色,但都不足以一概而论。作品的整体审美品位不高,演员体形、技巧再好,服饰、布景再美妙,都只是没有灵性的“空壳”;当然,只有主观臆想的题旨,没有以恰切的舞蹈语汇和浓烈的情感创造出的美好形象,同样是失败的。可见,舞蹈表演者的整合性与整体性建构是不能被其他环节所替代或覆盖的。

因此,针对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 探索整合训练途径,培养舞蹈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在严谨的传授舞蹈技巧、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舞蹈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探索将舞蹈教学与音乐、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训练途径,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舞蹈学生要提高综合素养,就要增强各个门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接受高水平的审美引领。要借助读书、听讲座、接受培训等措施,还要直接学习其它艺术门类的技能(如乐器演奏、戏剧实践、书画练习等),这有助于学生以最佳状态正确地传递舞蹈作品内涵和情感,传达审美感受,不断开发演员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内心情感。

第二, 注重舞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整合训练

舞蹈表演是一个创造想象的过程,也是学生营造规定情境、体验角色、深化人物、运化情感和动作的过程。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王佩英教授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程就是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开始的,其具体训练包括:文字想象、音乐想象、情节想象、人物想象等等。这种探索使学生“能言、能演”,提高了依靠想象塑造人物的能力,同时,丰富、活跃的想象也带来了生动的表演,这一训练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在培养想象力的基础上,还要加入整合学生创造力的训练。因此,舞蹈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在具有独特的舞蹈技能和形体表现力的基础上创造独具个性、韵味和魅力的舞蹈形象,创造一种新的富于生命意识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表演深刻而具有典型意义,这才是整合性训练模式的根本宗旨。

第三, 加强规定舞目训练,提高整体舞蹈能力

舞目训练是对舞蹈学生身体技能、韵律、技术技巧的综合展示与检验,是最终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评估标准。舞目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更接近舞台实践的途径,整合分解训练的成果,使学生将前期学习、实践过的各项训练内容,通过表演舞蹈作品得以整合性地运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技术技巧、身体韵律和各种舞蹈风格的能力。而《荷花舞》、《飞天》、《春江花月夜》、《鄂尔多斯》、《蛇舞》等等,就是教学效果很好的经典性的规定舞目。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性格、爱好,凭借自身的能力、技艺水平、表演欲望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优秀的舞目进行练习(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同学互助、教师辅导的方式实现。应将教师的细致启发和学生的创造热情结合起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学生的主动体验来完成舞蹈形象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能力和及舞蹈技艺。

街舞教学范文8

舞蹈中的节奏感是人们在跳舞时通过改变形体和动作的组合来完成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和具体反映。舞蹈节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其中包涵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节奏性,也就是学生听到的、感受到的外界节奏,例如舞蹈音乐。另一方面则指来自人内部的,由于接受外来信号而引发的一系列情感变化,这是内部节奏。外在节奏主要是指音乐的节奏,是对音乐中相关要素理解和感知的一种综合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速度、轻重音、节拍等方面的感知、理解和重现的能力。而内在节奏则需要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力,和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的表达和重现。培养节奏感就要明确什么是良好的节奏感。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常常同节奏运动想呼应,源于后者具有较强的情感效应和独一无二的表现功能。对节奏各个方面的敏锐体察和准确的再现就是人们所说的较强的节奏感。这是音乐感知和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之一。而针对于节奏感的相关训练,就是要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内心节奏感,来达成更细腻的舞蹈表达,更生活的肢体语言,形成节奏意识。

二、舞蹈教学中节奏感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节奏感培养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内外分离。内外分离就是指,仅仅将音乐节奏当作一种数量的数理关系保持在数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说仅仅将节奏感教学停留在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上,而忽略内部情感变化的感知训练。节奏感是内外兼修的一种素质,需要靠外在音乐中音符互相作用变化来带动内在情绪的变化,使二者形成一种共鸣,以此来提升自身节奏感。内外分离,不仅仅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忽略内外的某一方面,也指将二者的训练分离。内外节奏感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放在一起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二是存在于学生的差异性,节奏感是生理上的一种天赋,虽然可以后天培养但是与先天的能力分不开,尤其体现在外部节奏训练中。每个学生在内外节奏的感知能力上会有不同,有些擅长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情绪,而有些则善于抓住音乐的规律。在这种差异下,统一的进行教学,很容易拉大已有的差距,并使得相对落后的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后续的教学活动。当然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问题也会相对存在不同的差异。

三、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训练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状况,例如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音乐,但是却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或者学生本身的专业基础合格,但是无法自行搭配合适的节奏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节奏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讲是枯燥并且书面化的一个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节奏意识培养的疏忽。兴趣是学习路上最好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对节奏感培养的兴趣,这样由内而外的动力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节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所以在节奏感培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源于生活的节奏游戏,将节奏化于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加以体会。如自然中的鸟鸣蝉响、水流风声雨声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声音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学素材。当然,兴趣并不足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节奏意识,老师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是人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美学相关的活动。只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真正演绎出高水准的舞蹈。古人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正义•诗大序》”,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古代,诗、歌、舞三者是相通的,在表演艺术中也是相辅相成。舞蹈是诗歌的形象化外化的艺术手法,以此可看出舞蹈是诗意的舞蹈。学习舞蹈,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透过音乐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准确地体会其诗意并将其再现。

(二)帮助学生将节奏意识融入实践。

在学生产生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只有真正地将意识融入实践,成为一种身体力行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意义。一是需要老师可以保障学生形体训练的扎实稳固,这是节奏感实践的基础。舞蹈表演中的节奏性和舞蹈动作是分不开的,肢体的动作是舞蹈节奏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想要培养舞蹈中的节奏感,先要确保学生的形体基本功扎实,心中所想能准确的通过肢体表达出来。形体训练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站、坐、卧、走、跑、跳、伸展、支撑等一系列基本动作,以此调整不良体型和不良姿态,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其中包括双目平视、双肩平正、提颈、挺胸等静立式训练,也包括动作方面呼吸节奏、头部动作、肩部动作、手臂动作、腿部动作等训练。精准的肢体表达,有利于节奏感的提升,同时也利于学生将节奏感的体会真正表现出来。在训练环境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优先选择一个宽敞明亮,自由舒适的训练空间。音乐是需要空间来传播的,一个较为敞亮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节奏感的训练之中,更易于学生捕捉细节上的信息。二是需要一个静谧的环境,确保学生可以更加专心的投入训练。尽管节奏感有内外之分,但是想要使学生培养节奏感,就需要让学生多听多练,更多的实际操作。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时,为学生准备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用肢体语言表现出这种韵律。积少成多,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自己慢慢领悟,最终达到培养的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节奏感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立体多方面的努力,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不能期望仅仅依赖于随意堆砌音乐练习的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是应该全面、多层次地搜集音乐素材,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内容。舞蹈中音乐节奏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伴奏音乐中的节奏点、伴奏音乐的旋律节奏,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节奏点,体会节奏点与旋律节奏之间的差异,才能让学生自己的舞蹈动作同样具备感染力。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舞蹈动作及舞蹈伴奏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进步。三是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源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同样如此。不论何种形式的艺术,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失去了生长壮大的可能,也必然会失去其艺术的价值。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老师必须将舞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增强对舞蹈的感悟。把握音乐节奏感,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实践,将舞蹈和生活相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