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例6篇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文1

今年33岁的董玉梅是邓州市邮政局裴营邮政支局的职工,热爱舞蹈,已有十多年的舞龄。到裴营乡上班后,她发现当地村民饭后要么在家里看电视,要么早早上床睡觉,文化娱乐活动非常贫乏。

2011年秋,裴营乡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将原来坑洼不平的裴营街道进行了拓宽和水泥硬化,街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街灯,街道变宽敞了,街灯也更亮了。于是,爱好舞蹈的董玉梅萌生了免费教裴营村民跳广场舞的念头。2011年10月份,董玉梅在丈夫的支持下,购买了跳舞用的音箱、竹板、扇子、手绢等,在裴营村十字街北侧办起了裴营乡第一个广场舞培训班。

听说董玉梅每晚在裴营街教广场舞,裴营村的老老少少都提起了兴趣,晚饭后纷纷来学跳舞。学跳舞的半数以上是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大部分人从未接触过舞蹈,董玉梅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她们简单的舞步,一遍一遍地示范,手搭手地教。有的岁数大的,前边示范后边丢手就忘,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教几遍,甚至十几遍,董玉梅总是耐着性子,鼓励她们继续练,直至学会为止。一晚上下来,董玉梅嗓子喊哑了,人累得骨头都像散架了似的。

有人劝董玉梅说:“你教跳舞,还是收些钱吧,不然你白天还要工作,晚上这么累,嗓子整天都是哑的,你图啥?”董玉梅说:“不图啥,为大家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我高兴!”

当记者问及董玉梅教大家跳舞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时,她答道:“咋没有!前段时间跳舞没场地,在街边跳,一家饭店老板说影响他生意,扬言说再在这里教这么多人跳舞,就把音响砸了什么的。一气之下,我一连几个晚上真没再去教大家跳舞。可大伙儿都不同意,成群结队到我家劝说。村支书裴彦申知道后,亲自去协调,我也给饭店老板说了好话,把教大家跳舞的时间缩短为一个小时,老板最后才勉强同意了。”

董玉梅的广场舞蹈队成立近两年来,人数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70多人,跳舞队伍甚至发展到相邻的军杨、汤集、大曾等几个村子。裴营村坑西组的郑玉珍老太太,今年已经74岁了,没跳舞前总是腰酸背痛,她儿媳妇跳广场舞后,动员她也学广场舞。跳舞半年多来,她感觉腰也不酸疼了,干个家务活儿也有劲多了,逢人就夸董玉梅为大伙儿办了件大好事。

随着跳舞队伍的不断壮大,原来的音箱小,不能用了。裴营乡乡长李征了解情况后,马上给丈夫打电话,让他把自己家里的一套音响送来让舞蹈队用。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文2

充分认识基层老年教育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治理”与“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却蕴含着重要的理念转变。治理更为强调主体的多元参与。在社会治理体制下,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中要善于吸收、听取其他治理主体的意见,善于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其它主体参与到治理活动中来,并赋予各主体相应的权力,以实现治理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社会治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推进社会治理,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基层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治理、和谐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治理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基层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治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群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日益集中于社会化教育服务的需求。根据《谷里街道老年教育调研报告》,江宁区谷里街道老年人口达到7693人,占全街道总人口数量的20.12%。2014年上半年,街道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包括书画、器乐(民乐、打击乐)、健身(太极 门球)、诗词(诗词、曲赋)、声乐(合唱 戏曲)、养生、摄影和电脑8个专业11个班,学员236人。11个社区老年学校正常上课,开展了政策宣传、文明礼仪、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培训、安全上网,防震减灾和中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活动,学员达到1853人,全街道老年教育参与率达到25.9%。参加老年大学(学校)学习已成为谷里老年人群晚年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调查问卷显示,许多老人认为“经常参加学习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充实晚年文化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丰富知识视野,适应社会时代”,而通过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是实现老人学习愿望的主要渠道。老年教育是一项多结构的系统工程,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

2.基层老年教育是思想舆论治理的重要平台

谷里街道老年教育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政治建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全过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老年朋友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2013至2014年上半年,谷里老年教育内容丰富:一是开展了“中国梦――我们的幸福梦”、“美丽中国之美丽谷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群众路线教育宣讲”、“两会亮点剖析”、“安全社区创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使老年学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合拍、与时代同步、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组织老年学员参观家乡新貌,感受美丽谷里建设成就;同时借助“道德讲堂”平台,宣传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和事,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风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们还在“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页上开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不断扩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3.基层老年教育是社会和谐治理的重要保障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谷里老年教育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贯彻“学、乐、为”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帮助老年人更新观念,继续充电,增长科学文化知识,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人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了“教育一个老人、带动整个家庭,影响几户邻居、辐射周边小区;教育一批老人、带动一批家庭,影响整个小区、辐射一个街道”的良好氛围。如在街道开展的“小康创建”活动中,73岁的老年学校学员周子源,在周村社区为群众义务宣讲“小康进家庭”。在他的带动下,集镇老年学校100多名学员自觉成为“小康进家庭”的义务宣传员,在区、市、省进行的关于“达小康”的电话调查中,结果谷里干部群众对达小康的满意度幸福感在全区最高。在文明城区创建期间,老年学员陶文明想到城区文明环境很重要,消灭白色污染应从我做起,于是他向党工委建议:给每户居民发一只箩筐,在箩筐上打上有关创文明城区,保护环境的宣传内容,倡导群众不使用方便袋,杜绝白色污染,共建生态文明家园。2010年,老年学校抓住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契机,向老年学校学员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内容和操作程序,让老年学校学员担任街道、社区的人口义务普查员,有效支持了街道和社区的人口普查工作。

4.基层老年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的重要力量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浩大文化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老年教育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老年朋友到老年大学学习更多的是从满足爱好、陶冶情操的角度来选择课程。早在2008年,谷里街道就投入1.5万元组建了30人的老年腰鼓队,她们为新兵入伍、老年学校开学典礼、敬老院老人喜结良缘等活动送去欢庆的鼓乐声。童前、谷里两社区60名老人已被市老年体协吸收为会员。谷里舞蹈队表演的原生态歌舞《打麦号子》荣获江宁区第三届老年文艺会演一等奖,并代表江宁区参加了南京市地方传统曲目表演,获一致好评,2011年6月23日,还应邀在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秀”专题节目上进行了表演。原生态歌舞《山歌越唱心越甜》参加了第十一届“江宁之春”开幕式表演。每年的重阳节,集镇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舞蹈队与敬老院老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2013年,书画班在“江苏省最美乡村”世凹桃源举办了“大美谷里”摄影展。参展作品从多角度展示了谷里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新成果,观众纷纷表示,影展不仅让大家领略了谷里街道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也提升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有的老年学员把在老年学校里学到的政策法规、民事调解等知识结合农村工作现状进行宣讲;有的编写小剧本、音舞快板,有几个节目还获得区、市级老年文娱汇演创作奖、组织奖和表演奖。在2014年5月29日谷里“全国幸福家庭工作会议现场会”上,舞蹈班表演的“农耕之音”、“莲湘舞”、“彩球啦啦操”等农村民俗舞蹈,生动展示了“老人幸福则全家幸福”的谷里幸福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基层老年教育社会治理的路径

在推进基层老年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以为,在当代中国,行政权力的介入,对于不断发展中的老年教育,依然最为关键也最富实效。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思想认识、资源配置、发展服务等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要求,推进老年教育治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应然选择,也是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应答。实现老年教育治理,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如何凸显社区相关各方的主体地位以实现积极参与,如何促进资源整合以实现有序推进,如何达成目标共识以实现科学发展。

1.完善制度,加强基层老年教育规范化建设

社会治理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努力。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为确保基层老年教育的正常运转,为教师和学员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科学规范的教学学习环境,谷里街道首先从制度入手,建立了《谷里街道社区老年学校考核办法》、《学籍管理规定》、《教师职责》、《老年大学设备设施器材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了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健全和完善了激励机制,制定了优秀教师、优秀班长、优秀学员、优秀班级的评选标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办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012年起,我们按照江宁区委办发【2012】48号《关于在全区开展老年大学(学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创建区规范化社区老年学校。从“办学基本条件”、“学校管理”、“教学和研究”和“办学效果”四个方面逐条对照,让大家明确基层老年教育只有开展规范化建设,才能适应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才能保证办学宗旨的实现。

2.专业引领助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

基层老年教育的开展往往涉及民政、教育、财政、文化、卫生、城管以及老龄委等多个部门,政府要统筹协调,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上下统一的治理体制,形成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的多维互动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开展社区老年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相互推诿的现象,达到推进基层老年教育共治的目的。

教育性是老年教育的本质属性。在老年教育中,课程是核心。为了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的需求,我们设置了“时政法律”、“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家庭教育”、“知识鉴赏”、“膳食营养”、“老年电脑”、“书法绘画”等系列课程,聘请专业人员,定期开班上课。同时把农业新科技、种养殖新技术、旅游服务等列入老年教育教学内容,开展老年人家禽养殖、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旅游服务等各类培训多期。此外,我们结合谷里老年教育工作的实际,编写了《老人安全手册》、《魅力谷里》、《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知识手册》和《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等10多本读本和配套教材。以教育的专业化推进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不仅有效激发了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热情,也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谷里街道老年教育积极“筑巢引凤”,引进专业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聘请热心老年教育的社会能人,开展老年教育服务项目,提供养老助残、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任命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纪永回任常务副校长,中心教师全部担任街道老年大学班主任,并每人负责指导2至3个社区老年学校,从计划制定到教师聘请、教学组织和资料归档全程参与,有时还结合群众需求亲自进行时政宣传、心理辅导和防骗指导等课程教学。安排街道卫生服中心的两位医生定期给老年人讲解日常健康保健常识、中医保健常识、急救知识、基本卫生常识、慢性病多发病基本医学常识等讲座,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咨询服务。街道科协免费发放卫生保健宣传材料,民政部门联系南京同仁医院、南京口腔医院为街道老人上课668人次,免费到各社区为老人们量血压,检查口腔,办理惠民卡700余张,文化部门则联系了一些退休老教师和民间书画爱好者,成功地举办书画展、摄影展。

3.发挥老年学员骨干作用,培育各种老年教育社团

通过健全校委会、班委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学员骨干作用,激励学员干部参与学校管理,挖掘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潜能。开展老年优秀学员和优秀骨干评比活动,充分发挥老年学员干部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活动空间,活跃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多角度的拓展二、三课堂,活跃老年学员文化生活。每年组织老年学员开展户外参观活动,游览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积极组织举办的一些比赛和公益活动。

借鉴社会治理理念,培育街道“老年协会、摄影协会、老年体协、诗社、合唱团、舞蹈队”等老年教育社团。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老年人中的精英自为人师,成员之间互助互学,实现了教育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了居民自治性质的教育惠民,达到了政府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的功效和目的,顺应了民心所向,适应了时代要求。在社团培育中,注意发现在学习能力、个人品质、领导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骨干,按照既定的培训计划,组织社团骨干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为团队“领袖”搭建学习和培训平台,提高社团领袖的自主参与、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推进基层老年教育治理取得的

初步成效

1.基层老年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凸显,领导对老年教育更加重视

由于基层老年教育治理给力,街道和社区把老年教育的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把老年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计划,把老年教育工作纳入社区考核。老年学校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满怀信心,热情高涨,老年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一是每年年初,召集各社区老年教育的主要负责领导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谷里街道老年教育委员会工作计划》,对照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进行了分解、落实;每年召开四次社区老年教育会议,认真听取社区老年学校工作计划,发展思路、实施方法和实际困难,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措施。由于及早安排布置工作,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各项工作任务均能按计划目标和时间节点顺利实施。二是加强阵地建设。谷里街道2009年就投资30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6363平方米的高标准、综合性、示范性的社区教育中心和老年大学综合大楼。投入45万元,新建老年门球场,累计投入120万元,购置了钢琴、腰鼓、锣鼓、舞蹈服装等物品。各社区按照街道要求配备了老年教育的教室、活动室、阅览室等硬件设施。

2.实现了单向垂直式管理向多元互动参与式管理的转变

我们以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为导向,广泛调动政府、社区、社群组织和老年居民参与其中,让各方共同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协调、合作中,实现各自利益需求,实现了多元主体下的参与式管理,促成老年教育向人本性、人文性特质的回归。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文3

——邾城街20__年度妇联工作总结20__年,邾城街妇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总方针,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妇联的精心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妇联工作,在创业上求成效,在创造上寻发展,在创新上谋出路,极大地推动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向纵深开展,促使妇女维权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五好文明家庭创建跃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第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社会越进步,妇女的素质越应提高;改革越发展,妇女的社会作用越明显。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既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也应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为此,我们在积极争取创办街域妇女活动基地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寓教于乐,用丰富的文化生活来达到逐步提升妇女素质的目的。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召开全街女干部、女职工代表,个私经济的引路人、女能人,畅谈生活、工作、学习、理想,以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全街妇女们的创业热情,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全街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以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达到提高素质目的。以今年九月份社区文化节为新的起点,形成了我街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高潮,在街妇联的组织下,全街基本上天天有健身舞会,月月有交谊舞联谊会,季季有大型歌舞晚会,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妇女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广大妇女告别__功和牌桌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是利用学校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妇女素质提高进程。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校园周边“快乐家庭”大比拼,激发了整个街道校园周边家庭妇女学知识、用知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推动了素质教育向家庭延伸。通过自身、外界,业余这三项活动有序地推进,全街妇女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二、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

受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影响,妇女整体的社会地位、个人自信程度、社会参与热情,相对男人来说,仍然较低。因此,维权工作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们坚决贯彻“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五心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在具体的纠纷调处中,我们充分运用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儿童伸张正正义,打击邪气,消除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接待妇女上访案件66件(次),结案率达100,没有一起因接待而出现重复上访,没有一起恶劣案件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三,开展比学,建功立业卓有成效。

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维护合法权益,倡导健康文明、向上、奋发的良好氛围前提下,我们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使妇女的致富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成为我街“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全街共有各类科技致富女能手272人,她们以妇女特有的聪明、智慧和热情,推动了邾城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主要采取培训、示范、实践证明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作法是:(1)利用教育培训广泛推广新技术。仅今年上半年,我街6个农村党总支都委培了一批科技女能手,共达80人之多,都掌握了1——2门新技术。(2)利用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日前,我们共有示范基地4个,分别是巴徐养鸡专业村、城西种梨专业户,城北无公害蔬菜大棚,肖桥、刘集木芯板厂,它们都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3)全面推广。今年“三八”,全街共有12名科技致富女能手受到表彰。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还适时召开村书记、主任贤内助座谈会,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爱护,半边天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大批科教致富女能人和巾帼建功妇女强人正带领全街广大妇女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建功立业。

第四、加强团结,维护稳定局面。

妇联既是全街妇女的代言人,又是广大妇女的知心朋友,更是全街妇女姐妹工作和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女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更谈不上促进团结和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面。因此,我们妇联同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工作吃苦,迎难而上,树立良好的妇女形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影响全体妇女;三是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工作责任为重,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我街经济腾飞献计出力;四是当好妇女的守门人,做好妇女的贴心人,为难之际代表组织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动之以热情之心;五是争取合法权益,今年,在社区成立了妇代会,完善了基层社区妇女组织网络建设,正是由于街妇联扎实、认真、负责、务实的工作,全街妇女工作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步大台阶。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文4

2006年,市委市政府通过《关于推进**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号召**各社区推行“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时召开班子会议,一致认为:必须站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创建工作;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深度来思考创建工作;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广度来拓展创建工作。

于是,我们制订了《**社区(街道)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五年规划》,作为我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要。

《规划》提出,我们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全面推进、基本建成、扎实巩固、稳定发展和突破创新五步走的方式,分层次实施教学计划,分阶段推进创建工作,在五年中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把**社区建设成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具有终身学习特色的文明和谐新社区。

以《规划》为纲领,街道在2006年就成立了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社区教育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和评估等工作,确定了以领导小组的工作例会制度和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审议通过年度教学计划总结、协调解决有关办学的重大事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各项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规划》为指导,街道先后制定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制度”、“**街道社区学校章程”、“**社区学校规章制度”、“**社区分校考核、评估基本要求”、“关于规范社区学校、社区分校运作机制的若干规定”、“**街道创建学习型小区、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基本要求”等,并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促使社区教育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地推进。街道不断加大学习型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每年用于社区学校运作、社区教育设施改善,公益性终身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居委学习点建设配置以及各类团队培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投入就达百万元。

二、分层次实施教学分阶段推进创建——保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序部署

(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主导,分层次实施教育教学

针对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层次特征,我们从社区教育的群众需求出发,分别为社区妇女儿童、青年学生、职场白领、失业青年、老弱病残以及外来流动人口等各层次人群设计了适应他们需求的社区学习课程与活动,同时,我们特别关注了贫困人群和智障残疾人士的受教育权利,以保证社区教育的全覆盖。

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开展了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并设立科学育儿指导站,成立了0-3岁婴幼儿双休日活动中心,普及科学知识,提高育儿水平;

针对青年学生,切实抓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在生活生存上、学习发展上、思想引导上进行全过程关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

针对职场白领,主要以周末和节假日大型活动吸引他们的参与,提升其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度和热情度;

针对失业青年,与劳动就业部门合作,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保障社区内登记的失业人员中,每年有50%以上人员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并为其中优秀的参加培训学员提供见习上岗机会;

针对老年人,注重做好老年人的教育工作,完善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娱乐服务。**社区理论导读队成了小有名气的学习品牌;

针对残障人士,引导他们自己编写刊物,自己组织活动,向社会展示了他们多姿多彩的健康心灵;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注重对成人开展法制教育——“法律进社区”系列宣讲活动,对社区内入托与未入托的散居儿童提供学前咨询服务等。

分层次实施教育教学,使更多的社区群众在终身学习活动中获取了知识,得到了快乐。

(二)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分阶段推进创建工作

《**社区(街道)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五年规划》中提出,创建学习型社区要在五年中循序渐进。2006年全面推进、2007基本建成、2008年扎实巩固、2009年稳定发展、2010年突破创新。根据《规划》,**社区已在07、08两年内按计划完成既定目标,建成了学习型社区的雏形并得以了逐步完善,并在今年紧密结合世博知识宣传等活动中继续稳步发展,为明年快步突破奠定基础。从《规划》制定的“五步走”到“三步曲”的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我街道主要采取了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先导、带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区互推共进、交融汇合的方式,保障创建工作的有序部署。

1、以学习型机关推进学习型社区

创建学习型社区,机关是关键,干部是表率。

我街道通过强化机关终身教育功能和机关干部的终身学习理念,全面增强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街道机关成为创建工作的“指挥部”。

2006年,街道制定《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五年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创建学习型机关五年规划》,把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学习和参与机关文化建设的成效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使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社区建设的总体管理水平得到显著增强,使机关的学习型科室和学习型个人达到100%。

四年来,街道结合国情、市情、区情,以及工作实际,在机关开展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知识竞赛、“改革开放三十年看身边变化”等主题活动;“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和谐城区德润行,经典**文明人”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薪火相传,共建和谐**、携手奋进,再创辉煌新业绩”——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党员干部签名等主题活动;学习《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沉思录》等演讲会、学习交流会等,组织干部积极参加各类征文、公文竞赛等活动,在区举办的“公务员时代精神大讨论”征文活动中,我街道机关干部获一等奖。

同时,为丰富学习内容,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学唱西门之歌”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坚持每年举办机关干部运动会,每届运动会,每个公务员至少参加2个以上比赛项目,做到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加。

四年来,街道先后用于读书活动、文体竞赛、学历教育、外出考察等经费100多万元。“让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增强,使政府形象在学习中闪亮”已成为**街道全体机关干部的共同追求。**街道也被评为2007年度**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

2、把学习型企业融入学习型社区

创建学习型社区,社区单位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市委明确指出,要发动全社会共同投入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在**街道积极倡导、热情支持**地区的社区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政治意识强、学习气氛浓、员工素质高、企业效益好的社区单位,他们是**学习型社区创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工商银行南市支行大力倡导“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人人争做知识型员工”的企业文化,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等有效手段,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创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队伍;南市物资燃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转制的民营企业,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了企业的学习和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扎实的学习成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生存和健康发展。

许多社区单位积极参加街道举行的各项学习活动,“让企业员工在学习中成长,使企业效益在学习中壮大”已成为**社区各个企业的共同追求,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融入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大格局之中。

3、让学习型家庭促进学习型社区

创建学习型社区,家庭是最基本的元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生活氛围和幸福指数。为了更好地激励社区中的广大家庭积极投入**地区的精神文明工作,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我们以“学习环境好、家庭活动好、学习成效好”为标准,在近三万户居民家庭中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参加社区学校的学习以及“百万家庭学礼仪”培训、开展“家庭幸福、邻里情深”家庭文化主题活动、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地区中涌现了一大批学习进取、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热心公益、服务社区的学习型家庭。

这些家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地区中的广大家庭,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让生活内涵在学习中充实,使生命质量在学习中提高”已成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共同追求。

三、构建教育网络凸显创建成果——保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根据**要建设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我们就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完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基本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合力的目标,逐步形成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四大支柱。即:

以社区学校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以居民学习点为便民利民就近学习的大基地;

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这四大支柱,编织成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大网络。

1、以社区学校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街道注重发挥社区学校在市民终身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不断完善和丰富社区学校的功能,以满足居民求知、求学、求乐、求健的实际需求。

2006年以来,作为街道实事项目,每年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的人数达到1000余名,2.5万余人次。目前,已设置了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科普文化、娱乐休闲、技能培训、卫生健康等六大类25门课程。自2006年至今,共举办学习班191个,各类讲座200多次。在授课的对象上,面向社区全体对象,把居民、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都纳入服务范围。

经过数年的建设,**社区已有一支长期稳定的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专职与兼职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各类专家行家、志愿者和文体骨干等。其中专职校长3名、专职管理人员2名,兼职管理人员20余名;形成了一支由28名经过培训、稳定在职的专职教师队伍;9支长期活跃在各种社区活动和世博宣传的志愿者队伍和1支由数十名社区学员组成的有责任心的文体骨干队伍。

十多万人次的学习容积量使社区学校真正成为了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2、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既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文化教育服务,又积极鼓励群众发挥民间社团作用,自主培育和发展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团队。

每周一次京剧、沪剧、越剧沙龙活动,让戏曲迷们在文化中心过足戏瘾;

每季度一次老少结对读书活动,让新老两代人共读佳作、共话未来;

每周两次社区民族舞、健身舞爱好者沙龙,为舞蹈与健身爱好者搭建起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不断推出的特色活动,如:“和谐之春,文明之邑——2008**社区‘和谐春联传温暖、文明心语送祝福’活动”、“感动西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暨社区公民道德典型报告会”、“为中国喝彩——看身边变化”征文、学习让生活更美好——**街道社区学校2007年教学成果汇报会”等,成了社区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这些活动和布贴画、撕纸画、丝网花等手工艺作品的展示;中国水墨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展示;社区各个角落举行的各类活动的照片展示等一起,动静相宜,构建了我们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3、以居民学习点为构建便民利民就近学习的大基地

**社区共有18个居委会,按地域划分建立了功能比较齐全的教育点,与敬业中学、**学校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的三个教学点一起,建成了“10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使社区居民步行几分钟就能在附近社区教育服务场所享受全免费的社区教育,实现求学、求知、求美、求健愿望。

坚持11年的龙门村“英语角”、坚持37年的文庙老年“读书角”,以及被誉为“媒体小世界”的牌楼“老年茶室”等,成了社区居民参加终身学习活动的亮点。

通过自身建设与社会合作,且以居委会为基础,推进社区教育教学点建设,使居民学习点成为了深受居民欢迎的就近学基地。

4、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整合社区资源,支撑创建工作是街道班子的共识。如今已规模化地形成了五大基地、三级网络。五大基地分别是,以文庙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教育基地,以沪南体育场为中心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教学基地,以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为主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基地,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主的文化艺术活动基地,以区第二图书馆为主的读书读报活动基地;三级网络分别是,以居委会为主的基层教学网点,以**社区学校为主的综合专业教学网点,和以**区社区学院为主的外延伸展教学网点。通过五大基地和三级网络的有力支撑,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运作和市民参与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辖区内的资源成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街道还最大程度地宣传多媒体与网络远程学习,利用社区内有线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等开展社区教育。组织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终身学习网”、“**职成教育在线”、“**老年人学习网”、“**教育资源库”等教育网站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到社区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

社区理论导读队,**市社区学校优秀项目奖,成立于2001年,由11位社区党员群众自发组成、以社区群众为导读对象、以传播党的声音为宗旨,八年来走街串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共作了近400场辅导讲座,听众达到三万多人次,受到社区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回首四年来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历程,**街道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社区到处充满着求知求学、求进求新的文化气息。四年来,街道以“科研推动创建、理论结合实践”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讨活动,还承担了**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课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良好的社区环境——“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其研究报告通过了市级验收;2009年,街道又承接了《居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建设的实验》研究课题,力求以研究课题的契机,为**社区教育理论创新再添新翼。

学习促进社会发展,学习提升社区品质。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文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提倡人的解放,提倡人的生成,提倡人的个性发展,提倡人文关怀。而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尤为重要。学校体育由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方面组成。其教育的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及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以建立终身体育为理念,以掌握1~2门运动技术为目标,成为21世纪体育教育追求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校体育课时有限、教师资源有限,尚不能满足多种爱好的学生。课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根据对运动的理解,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投入取决于他们对该项目的兴趣,兴趣产生于该项目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中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增长期,是从儿童向青年过度的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在运动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而且无法满足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要求。

我作为本课题的实施者,从小就对舞蹈就有点感觉,但一直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舞蹈风格,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街舞以后,便对街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着自己对街舞的热爱与追求,业余时间经常会去有街舞教学的健身俱乐部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发觉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起到了瘦身减脂的作用,心情也很愉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觉身体素质比以前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在协调性与灵敏性方面。现在我已经把街舞作为对自己业余生活质量的提升、幸福指数增值的法宝。作为体育教师的我就在思考,应该怎样将街舞这一新兴运动项目引进我校校园,又应该怎样通过Hip-Hop运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质和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呢?

我想我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青年体育教师,就应该把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知识和运动项目推荐给我的学生们,这也是尽我老师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但就目前为止,我对街舞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技巧掌握还不是很成熟,对街舞引入校园的教育教学还在初步的研究与实践中,其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让我十分困惑。为此我要感谢《中国知网》,为我本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阅读这些相关文章时,给了我许多启发,也给了我许多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在参考文献资料后的深入理解与收获

(一)我在阅读《嘻哈向我们走来》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指出:“嘻哈”文化掀起的阵阵流行风暴,原因何在?在于其新潮的服饰、前卫的打扮、新颖的动作等各种时尚的元素让青少年着迷,更在于“嘻哈文化”所传递的与规规矩矩的生活态度完全不同的观念满足了青少年的需要。它迎合了青少年释放自己、表达个性、追求自由、表现自我、不被任何东西所束缚的精神状态,它可以缓解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练习时,穿上嘻哈式的宽松服饰,在嘻哈式的音乐、舞蹈、运动中舒缓身心,是适合精力旺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的一种休闲方式。

(二)我在阅读《“街舞热”与“体操冷”》一文时就很有启发,值得借鉴与学习。作者运用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潜移默化的新颖教学手段,使师生爱上了街舞,并从中获得健身乐趣。作者指出: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动作优美、随意。同时,跳街舞还有瘦身功效,因为街舞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一个小时的运动中,消耗全身脂肪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此外,街舞是一种小肌肉运动,经常练习能增加全身的协调性,让你的身材比例更趋标准。基于上述优点我们可以作大胆地设想,剔除其中的一些糟粕,(比如:文化、服饰、生活方式、人生观等),将改造后的街舞引入到中学课堂完全有它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作者在上8年级体育课,发现有些男生和一小部分女生不自觉地在学广播操时有一些街舞动作的显露,作者开始思考,广播操动作要求整齐划一,节奏一致学生可能反感,让他们结合街舞动作编制一套街舞健身操岂不一举两得,锻炼了身体,符合了他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作者把想法告诉了学生,他们举双手赞同,还送了3套韩国街舞光碟,几天后,学生们自编了男女两套动作,让他们在课内展示给同学看,一套动作下来,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自觉跟着手敲击的节拍和踏地的节奏舞动身体。女同学开始有点不适应,认识到她们的心理弱点,作者果断地进行分组、分点,确定辅导学生(体育骨干),等到时机成熟后来一个展示观摩会,男女队进行比赛。一时间,在整个校园内引起了轰动,不仅学生如此,女教师们也纷纷走出办公室,主动当学生的学生一起学习街舞,师生形成了共鸣,既促进了友谊,又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在阅读《HIP-HOP DANCE 训练对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也得到很多宝贵意见,我视本篇文章为街舞能够进入初中校园及体育课堂颇为有力的证明。文中作者针对目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在风格化的艺术现方面比较欠缺这一情况,考察了国内较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了一次HIP-HOP DANCE(街舞)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HIP-HOP DANCE的艺术性及技术要求与花样滑冰的舞蹈动作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共性,在理论上分析此次实验的可行性。用兴趣决定动机,动机控制结果的理论,对此次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为寻找更多的提高花样滑冰选手艺术现能力的途径而做出的一次尝试。该文作者在理论上研究了此次实验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论证了HIP-HOP DANCE(街舞)对提高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和提高身体小关节韧带的灵活能力以及改善膝踝关节弹性方面所起到的显著作用。第一,对HIP-HOP DANCE训练可行性的分析:①HIP-HOP DANCE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在训练中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激发表现欲;②HIP-HOP DANCE能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能改善运动员的缓冲技术,能锻炼运动员的肌肉控制能力,可以快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能训练运动员重心的转移和转换技术。第二,对HIP-HOP DANCE训练的结论:①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明显提高;②运动员的踝关节的弹力和协调性方面有所改善;③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运动员都可以在街舞中使得自身运动技能及表现欲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初中校园13~16岁年龄段的学生更能从街舞中得到更多对今后成长更有利、对身心发展更有益处的效果。

(四)在阅读《Hip-Hop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开展的可行性分析》这篇文章时,我了解到了街舞运动对于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及新时代的中学生的重要性,本片文章的出现,将代表着校园课堂街舞时代的来临。

作者在文中提到:本篇文章是在推行《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课标》中提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Hip-Hop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摸索并探究Hip-Hop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理论优势,并用实验检验理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让学生喜爱体育课,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作者认为: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在运动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而且无法满足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要求。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对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较低,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Hip-Hop运动是一项新兴运动,有着自身的运动特点,其运动内容和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潜力。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Hip-Hop运动作为一项由美国黑人社区发展起来的街头文化运动,在青年人群中广泛流行。在我国,进行Hip-Hop运动多是由年轻人自发组织开展;很多高校也开展其运动。但此运动并没有在中学校园全面开展,针对这一情况,作者通过调查研究,从Hip-Hop运动的特点和中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特征和要求以及体育教师对Hip-Hop运动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Hip-Hop运动的教学特点,体育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而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Hip-Hop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以制定出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合中学生的文化层次和年龄特点的课程教材,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Hip-Hop运动课程目标是中学课堂开展这样新兴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在中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寻求适合中学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运动知识,更加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与运动的魅力;同时,Hip-Hop运动作为一项个性化运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将学生内心的激情与压力完全释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目的。

Hip-Hop运动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青年人的运动。许多发达国家己经根据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不同的Hip-Hop运动教育标准和体系。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可以在研究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开创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适合我国中学生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Hip-Hop运动教育体系。使Hip-Hop运动能够在我国中学体育课堂全面开展。

(五)在阅读《教育学视角下的嘻哈文化》一文时,我也感触颇深,我也曾试想过通过自身努力,将来有一天我所工作的学校也能将街舞纳入校本课程,成为校园文化的其中之一。

文中作者提到:通过对嘻哈文化自身价值的研究以及对当前社会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的分析,论证嘻哈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可行性,以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推动学校教育的进步。

1.有利于嘻哈文化自身的发展

嘻哈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相比较其它文化而言,还是一种比较年轻的文化形态。虽然嘻哈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在全世界流行,深受广大年轻人的热爱并且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但是,不可否认,嘻哈文化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形式存在着。即使嘻哈文化有着很强的兼容性,无论走到哪个国度都能够迅速地与他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但这些也并不能抹杀其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某些消极的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根治将会成为嘻哈文化身上的一颗毒瘤,最终会导致嘻哈文化的消亡。嘻哈文化与教育相结合,以教育学的视角审视嘻哈文化,以社会的主流文化引导嘻哈文化,才能更恰当地避免和消除嘻哈文化的弊端,促进嘻哈文化的长足发展,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2.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在这一时期身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嘻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在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文化内涵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造成误导,其某些高难度、高强度的表现形式也是不适合青少年一味盲从和模仿的。例如一些安全性能较低的高风险的竞技运动:冲浪等,对于刚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是很不适合的。再如,嘻哈文化的一些超前的价值观与行为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推敲的,这些都需要由成年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所以,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嘻哈文化是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

3.有利于丰富校本课程,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校本课程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流于形式、追求面子工程,或者是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混为一谈;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无力。而嘻哈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虽然是一种外来的文化,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并且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广为盛行。因此,将嘻哈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中,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但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而且有利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4.有利于青少年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体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嘻哈文化在中国化的同时,摒弃了自身的颓废,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崇尚个人的成就感和尊严。并且,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增强个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现代化的审美观、锻炼合作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代的青少年多为“80后”和“90后”,他们对传统的类似于跑步之类的锻炼活动趣味索然,反而对带有一定难度和强度的诸如舞蹈、竞技运动等更为青睐。在他们看来,后者既时髦又能够展现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嘻哈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对锻炼方面的要求,而且,由于街舞等多为团体活动,对协调性、合作性要求很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相对于其它文化种类,嘻哈文化尚属一种年轻的文化,有着很强的现代化气息,都渗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与形式美感,无论是亲身体验还是观赏,都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与陶冶。所以,嘻哈文化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嘻哈文化追求自由与个性的精神,正是当前教育界所积极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精神。嘻哈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也可作为学校的活动课程、艺术类课程等的内容。总之,嘻哈文化自身犹如教育资源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六)在阅读了《浅谈中学活动课中的舞蹈教学》这篇文章后,首先我学到了在街舞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心理状态。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也是课堂选择什么方法、什么内容的基础。其次我学到了怎样教授新的街舞动作及纠正错误动作,怎样在舞蹈教学中训练学生对美感的表达,怎样利用电视教材辅助课堂教学。

(七)在阅读《浅析街舞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我在街舞教学的过程中也会运用到体态语言教学,这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手法。作者在文中指出:街舞是一项独特的体育项目,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口令、讲解等语言交流外,还频繁地与学生进行着体态语言的交流。所谓体态语言交流,是指利用姿势、手势、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大量非语言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正确使用体态语言交流的教学方法能够巧妙地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改善教学效果,也是学生轻松接受教学信息的关键之处。因此,体态语言交流在街舞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态语言交流在街舞教学过程中,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能将教师的教学意图直接地表达出来。它与语言教学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街舞教学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合理把握,灵活运用,使体态语言在街舞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在阅读与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后,对我课题的实践帮助非常大,从中获得了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施依据。我个人作为拥护健身街舞进入初中校园的爱好者,坚信,学生会随着健身街舞的不断了解、接触、练习,会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勇于接受挑战,创造人所不能”这也是街舞的精神内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且正确地认识街舞,它才能“为我所用”。

街舞教务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艺术节 文化阵地 凝聚人气 种文化

嵊州市浦口街道艺术节,自2006年起,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特别是2011年第三届“跨越之旅”艺术节,投入了三十多万元,历时三个多月,设计活动载体二十多项。艺术节的触角,深入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使村落文化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商品文化更加红火活跃,有力推进了浦口街道的和谐发展。

一、节会加强了街道文化阵地建设

嵊州市浦口街道位于嵊州市区的东部,四明山麓,地处城乡结合部。浦口街道是市开发区的主战场,延伸城市建设的主框架,是一块炙热的土地。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个私企业760家,2011年创产值22亿多元。浦口,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家、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马寅初的故乡。近年来,浦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富裕人们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街道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找准文化工作为切入点,以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为抓手,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为目标。通过举办节庆活动,进一步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提高失土农民、市民的素质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创造出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指导思想,党委班子中心学习组,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外请专家讲授,着力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街道制定了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年年有任务,件件有落实。从基础做起,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设定了一些文化项目,并付诸实施,其中投资1000多万元的文化中心大楼已经落成。各活动室布局正在进行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娱乐设施,为活跃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硬条件。文化中心面积1—4层,约2000多平方米,室外文化广场500多平方米,大楼的设计图书室、活动室、展览室 、排练厅一应俱全。

二、节会壮大了街道文化活动的队伍

自我娱乐、自我创造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在自身参与中得到愉悦,得到教育,得到激励。我们街道有文艺团体十五个,最有名的数浦东排舞队、棠头溪鼓乐队、浦口村表演队、徐良艺术团和棠头溪越绍剧团。各团体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节会把大家自然地聚拢在一起,共同奏响了艺术的音符,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带来的是快乐,播种的是希望,繁荣的是艺术,传承的是文化。节会的举办,为街道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11年深秋十月,丹桂飘香。笔者趁工作之便来到浦东村畈田自然村。该村有两支排舞队,街道举办每届艺术节都全力支持,给排舞队、篮球队买服装、买鞋,工资报酬都有落实。乡下的晚上应该是沉静的,但村里的灯光球场,灯火通明,喧哗声不断。休闲公园里时而传来抑扬顿挫的排舞节奏,这是村排舞队在排练节目。文化的种子已在这里扎根发芽。

现在全街道18个村,有各种文艺队伍十多支,她们活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文艺之花处处绽放。文化的神奇之处在于以文化育人,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一个地区没有文艺团队,何来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在抓典型文艺团队的同时,也在抓全街道的群众文化。树立一个典型,撑起一片天空。到目前,全街道每个村几乎都有自己的文艺团队。

三、节会凝聚了街道群众人气

艺术节的许多节目,来自于广大的群众之中,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创作素材,最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她们创作表演的文艺节目更有生活底蕴,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用群众身边的人来说身边的事,更现实、更亲切,更有启发意义。艺术节中涌现出了像小品《风雨见真情》,重现了街道屠家埠村抗洪救灾的景象,剧中赞扬了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的形象。剧中通过艺术加工塑造和提炼,村民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村里的书记。正面教育意义很强。又如群口快板《浦新社区和风劲》,农村建房实行异地新建,打破了村级界限,街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建造一个社区,就是卫星城的雏形。异地新建的做法得到省、绍兴市、嵊州市领导的首肯。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夏宝龙同志来街道做专题调研。快板《浦新社区和风劲》就应运而生了。又如2009年第二届艺术节的村歌《沈如新村之歌》,描写的是本村的村容村貌,微风吹拂、绿树掩映、湖塘荷花,那空气、那池水、那绿草丝毫不比城里差,难怪有些“驴友”,眼看心馋,大有返璞归真的念头。歌曲作曲后又委托了本村在外念书的音乐系大学生沈婷婷演唱,在VCR背景下,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唱歌是本地人,唱颂扬本地的歌,也有歌唱家的水准。

浦口是教育家、经济学家、人口学马寅初的故乡。浦口村文艺演唱队,自编自导创作了表演唱《马老精神颂》,用越剧八个不同唱腔流派,颂唱马老精神,博得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特邀参加绍兴市文艺大展演。

四、节会提升了街道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文企联姻

艺术节是我们自身修炼、提升街道办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艺术节也是展示街道综合形象的平台。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筹办第三届艺术节起,协调工、青、团、妇,组织两副班子和五个任务组,工作班子上下协调,落实到人,撰写活动风险评估报告。节会期间,街道干部全体出动,派出所、综治办到岗到位。展示了街道上下团结,、奋进的形象,为浦口今后的发展、建设增添了活力和后劲。同时,对基层文化干部来说,也是自身全方位修炼的过程。

节会也激活了投资客商、企业老总和企业客户。规模以上企业浙江手牌葫芦厂,有自己的厂歌,浙江天乐集团有自己的文工团。他们纷纷以冠名、赞助、节目参与等方式支持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