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论文

新时期职业教育论文

一、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与问题

近年来,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湖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2011年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的技能高考,高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为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提供了一种新途径;2011年建立“楚天技能名师”制度,吸引了一批企业技术技能专家参与中高职教育;2013年组织开发了6个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并从2014年秋季开始在全省职业院校一年级新生执行;2014年起开展“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并扩大“五年一贯制”专业试点范围。现有11所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普遍高校转型发展。34所本科高校226个学位点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举措为推进湖北新时期职教体系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制度政策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湖北省职业教育现状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性还不够强

一是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以高职教育为例,湖北省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基本涵盖了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一线岗位群,已基本形成以财经、电子信息、制造、文化教育、土建五大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与湖北省“十二五”时期的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数、专业点数、在校生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3.1%、1.7%)明显低于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3%),导致就业市场上第一产业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面向湖北省“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的石化、食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专业、专业点数及在校生数偏少,面向新材料等产业的专业几乎还是空白;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数、专业点数不平衡,其中财经、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类专业布点数、在校生数过多,而面向文化创意、动漫、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的专业则显不足;从湖北省要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面向节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专业还较少,这方面的重点专业还是空白。二是在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方面,近年来,虽然政府有倡导,学校有行动,但湖北省职业教育的主体还是全日制学历教育,每年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人数远低于在校生人数,未充分展现对劳动者技能提高的功能。

(二)开放性不够,与区域内的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较少。以人才需求预测为例,省内基本没有相关的权威数据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也很少牵头组织调研、分析预测和本行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在设置专业之前,一般都是各职业院校自行开展调研,这既造成不同学校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也因人力物力及社会资源的限制,调研很不充分。二是与企业的合作大多仍停留在较浅层次上。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实际上是为了追求用人的低成本,愿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还较少;湖北省虽为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但知名企业在职业学校建立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很少。这既有政府政策法规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企业缺乏战略眼光、社会责任感不强的原因,还有职业院校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三)职业教育体系自身的系统性还有缺陷

一是职业教育的层次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只限于专科层次,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虽已启动———2014年4月省教育厅正式组织在省属本科高校开展“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但其人才培养还未进入实质性探索;一大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还未在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作用。

二是职业教育的阶段不完整。按照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的划分,省内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启蒙教育流于形式。在小学、初中、高中,虽然开设了劳技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但是这些课程由于不属于升学考试的考核范围,得不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视,课程被随意挤占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师。

三是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衔接不畅。在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尤其是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所办的相同专业竟然学习的内容也一样,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只是中级工,与中职学校相同,高职的“高等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在专业设置上,中职和高职的专业目录是分开制定的,缺乏统筹,中职的专业与高职的专业对应性不强。湖北省2011年实行技能高考以来,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毕业生逐年增多,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还面临着中职、高职课程重复、甚至倒挂的现象。由于中职生源的学生较少,高职院校一般没有对其单独组班教学,而是与来自普高的学生共用一份人才培养方案,中职生源的学生在专业课教学时要重复学习中职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基础课学习时又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

四是非学历职业培训与学历型职业教育之间衔接不畅。非学历职业培训与学历型职业教育处于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之中,管理机构不同,运作方式也不同。虽然前些年,湖北省曾开展了双证沟通的试点,但是并没有进行大范围推广。通过非学历职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无法凭借证书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学历型职业教育。五是横向融通困难。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流动困难。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比例被严格限制,而且可供选择的学校数量很少。

综上,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已形成规模与特色,新时期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经起步,但与国家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整体设计。

二、湖北省现阶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建议

(一)基本思路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国家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湖北区域发展情况,在湖北省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中应以适应本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在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体思路包括:树立“服务需求”的理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选择湖北省大力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进行中、高职贯通的专业建设试点;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按照“系统培养”的理念,科学设计衔接方案,将应用本科转型与国家示范性高职校优秀专业试点相结合,进行中高职协调发展及高职本科实践,探索高职教育的学位制度;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区域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系统构建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社会职前、职后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构建路径策略

根据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可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宏观层面,包括编制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各行业主管等多部门合作的职业(终身)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调整改革招生制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验区等。二是中观层面,开展专项试点工作,包括中、高职(专科、本科)衔接试点、本科高职试点及高职学位制度试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试点、集团化办学试点等。三是微观层面,各职业院校、各专业领域的改革,包括建立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专业结构及中高职贯通的专业标准体系;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立适应灵活升学、选修、培训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对接的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等。强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非学历教育、以职业继续教育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短期职业培训等。上述新时期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其中蓝色区域为宏观层面、红色区域为中观层面、黄色区域为微观层面)。

(三)重点任务策略

1.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是国家层面重要战略,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各地区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根据各自具体情况推进。通过各地区的积极实践,探索其规律,从而推动整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2010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已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多样化的新时期职教体系的探索。由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育状况不同,因而进行职教体系探索的切入点也不同。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尤其是职业教育大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基础,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与教育的互动(相互支持)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统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系统布局,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区域资源,优化职业教育整体布局,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体系的对接,架设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桥梁的制度环境保障。目前,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要找到切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实现普教职教协调发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要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及其他资源的投入,畅通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渠道,等等,都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因此,要积极建设制度创新平台,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健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机构制度,确保联席机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二是架设教育部门、人力资源、行业主管部门合作的“立交桥”,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通力合作的机制,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

2.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湖北省有非常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应用性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有较长时间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也有合作培养职业教育学硕士的办学经验,2014年起又有一批省属院校启动应用本科转型试点,这都为提升高职教育层次、探索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湖北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中,一是要调动现有高职院校(专科)的积极性,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经验提供及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选择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品牌(重点)专业试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二是利用湖北省现有的一大批承担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普通高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这种“转型”可以是院校层面的,也可以是专业层面的,转型的关键在于包括培养目标与模式在内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

3.促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衔接,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核心,也是现阶段建设新时期职教体系的核心任务。我们应以中高职(专科)教育衔接为切入点,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间的直通车。要在湖北省已经完成的应用电子技术等六大类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其主要任务包括: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的定位即准确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专业结构,完善并全面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专业标准体系;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中高职贯通的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等。

4.完善职业院校功能。职业院校应突破单一学历教育、关门办学的传统模式,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互认为重点,促进职业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加强社会服务,完善学校的功能。因此,可以招收有工作经验的职教毕业生接受较高层次职教学历的为试点,逐步推进职业院校功能的完善。

5.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综合实验区。新时期职教体系建设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的工程,可以在省级专项建设项目推进的基础上,发挥各地区的作用,组织区域性的试验区,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如以区域为基础探索各级教育的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加强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体系的对接;实现集团化办学,优先安排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试点;区域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区域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探索,争取在某个区域取得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的经验。

6.职业教育师资源头培养试点。高水平、双师型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职业教育师资数量、质量的缺乏已经成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一大障碍。湖北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师范院校。因此,应探索职业教育师资源头培养的路径,如通过有教育学专业的普通高校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创办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立高职院校新教师下企业培养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等。

作者:刘晓欢 陶济东 单位: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