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例6篇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文1

全国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日前在天津召开。座谈会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基础工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2014年6月26日下午,全国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在天津市海河职教园区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鲁昕副部长,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等领导到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分管职业教育负责人、分管职业院校德育有关处室负责人、部分职业院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学利、新疆工程学院黎杰等4名师生,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出席了座谈会。

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致欢迎辞。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主持了座谈会。他介绍了2009年以来,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召开关于德育工作方面会议的背景,他指出:技能大赛期间加开德育工作会议是技能大赛的魂,如前年召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工作座谈会、去年召开“中国梦・我的梦”的座谈会、今年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就是向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信息。

会上,北京市教委、湖南省教育厅、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劳模代表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师生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文2

一、树立全新理念,推进劳教民警队伍建设

面对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新形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特点的需要,劳教民警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劳教民警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新理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起新形势下劳教工作的新理念。在理论上不断扩展视野,做出新概括,提出新思路,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总书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重要论述的基本宗旨。在劳教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确立民警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把关心民警、培养民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他们,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他们,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他们,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他们,形成各尽其能的和谐局面。

(三)树立法制化管理理念

劳教民警队伍建设,关键要靠制度和法律。新形势,新需要对劳教民警队伍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可是,当前劳教民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立法层次不高,制度不健全,个别民警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使得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就迫切要求广大劳教民警进一步树立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同时,建立健全劳教民警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劳教民警职业,岗位特点的管理办法和执法机制。

(四)树立系统化开发的理念

劳教民警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系统化开发的理念。劳教民警队伍建设从环节上看,包括录用、培养、使用和考核、监督等;从内容上看,包括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等;从素质上看,包括政治、道德、文化、能力、心理素质等。总之,运用系统化开发的新理念,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提升劳教民警的整体素质,对于做好整体劳教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抓好三项建设,促进劳教民警队伍依法行政,执政为民

(一)抓好制度建设,完善干警各项管理制度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民警队伍建设和管理,关键靠制度。靠制度提升民警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以严密有度,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约束人、规范人、激励人。要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教养相关法规、规章,完善民警考核、培训、轮岗、竞争上岗等项制度,加强执法执纪检查,形成“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依托,以严明奖惩为保障,以监督机制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努力为民警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突出能力建设,提升劳教民警整体素质

1、改革干警录用制度,高质量地引进人才

实行凡进必考,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原则,消除“接班顶替”“近水楼台”“暗箱操作”等弊端,严把“进口”。根据干警在岗所担负的职责,分别采用合同制、聘任制及招标选拔制等形式,对公开录用的干警规定其任期、职责及个人所承担的义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除贯彻重点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原则外,还应因岗进人,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避免草率和盲目;对引进人员要认真考核,不听“一面之辞”,用人单位要质询考查,逐步将考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公开招考,一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一进入工作状态,就能独立开展工作,为劳教队伍带来活力,为劳教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益。人才的龙头效应,拉动全所民警素质的提高,促进劳教民警的年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同时,开阔了用人单位的选人视野,为建设高素质劳教民警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培训,优化素质,创建学习型劳教民警队伍

经调查,目前劳教民警队伍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队伍的文化与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改善和提高,懂得法律、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缺乏,有些民警法制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问题,为全面提高整个队伍素质,应以争创学习型队伍为抓手,全面推进培训工作。

(1)适应时势,拓展培训领域

培训应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单位工作性质和需要,积极拓展培训类别。在劳教场所,开展以更新知识为重点,以劳教业务知识、法律知识、依法行政、公务员管理知识、计算机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对技术骨干和后备力量实行定人、定专业、定任务、定目标、定期限进行重点深化培养,并建立多层次

教育的培训网络,使干警的继续教育工程实现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可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民警的继续教育,如:所在单位按教育形式和学历层次给予按比例报销学费,学习上课时视为正常出勤,以此来带动民警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学习气氛,提升素质,优化结构。

(2)搞活培训形式,增强内在吸引力

对劳教民警的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职务层级、人员素质、知识结构,结合培训种类力求做到内容与对象相对合、形式与岗位层次相匹配,并注重依托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邀请委、办、局领导和市委党校老师授课。培训中,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演讲答辩,拓展训练等方式,教师和学员之间互动,学员之间互学,把教与学两个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知识拓展和能力提高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培训实效性。

(3)制定有效措施,避免流于形式

为使培训稳定有序,确保培训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要建立培训与使用挂钩,培训与考核颁证等制度,把培训作为提拔使用和晋职、晋级的依据。这样,既能保证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和教育培训的质量,又能激发广大民警好学进取的热情。

(4)增加实践性培训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能力

要有意识地把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民警放到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磨练成长,经受考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扩大心理训练的广度。

以丰富情感、增强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辨别真伪,快速应变、果断处事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使干警能较快地适应劳教工作管理的需要。

(三)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作风转变

作风建设是全面推进劳教民警队伍建设的重点。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劳教民警队伍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劳教民警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强化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和形式主义,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做人民满意的劳教人民警察。

1、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改进机关作风

在管理学上,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是通过表彰先进,鼓励后进来发挥作用的。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劳教人民警察”和“向模范人物学习”等活动,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突破口,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深化学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的模范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榜样引路作用,在场所内营造“比学赶超”,人人争先进,人人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劳教民警执政为民的思想境界,升华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教育整顿,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劳教民警队伍中存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质量不高,扯皮推诿和执法不公,索拿卡要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教育整顿,切实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树立新形象。在整顿每个阶段提出具体目标要求,进行量化考核。如:在民主测评阶段,规定查摆问题是否深刻,查摆问题是否准确,分析问题是否透彻,整改措施是否可行等测评内容,凡是测评结果“满意”,“基本满意”率太低的,找问题,分析原因,重交群众测评。如仍达不到要求,即按待岗、试岗等程序步步推进,促其醒悟。通过整顿,洗却队伍浮尘,使劳教民警队伍焕发更清新悦人的面貌。

3、广开“阳光工程”推行所务公开

劳教单位要按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要求,实行办事公示制、岗位责任制、挂牌上岗制、作风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为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实行公开,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和环节作为所务公开的重点,做到按规定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同时拓宽监督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队伍作风建设问题。劳教场所广开“阳光工程”,推行所务公开,使劳教所的公众形象更为公开透明,规范了民警行为,也有效提高了广大民警文明执法,依法办事,高效、优质服务的自觉性。

三、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竞争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发活力。现在,竞争上岗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它是以任命制为代表的传统干部选拔方式的创新。作为特殊场所,更要全面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为广大民警成长创造条件。在职务晋升方面,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现象,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推开竞争上岗,研究提高竞争上岗的科学化水平,重点研究笔试、面试、测评和考核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研究提高竞争上岗的制度设计、技术支持水平,并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竞争上岗的效果。竞争上岗,全员从零开始,大家机会均等,同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大家会认识到职位升降是靠实力竞争,拿本事说话,虽然最后上去的是少数,但下来的心理也能承受。在多数情况下,竞争者之间是强强相争,上者是“相对的优胜者”,下者是“光荣的失利者”,从而为干部的能上能下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和上下渠道。

疏通人员流动渠道,加大职位轮换力度。若在单位采取恰到好处的“内流”,就能收到动一子或几子,而满盘皆活的效果。职务轮换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竞争上岗相结合,坚持同步推进,使职务轮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与制度建设结合,使职务轮换工作有章可循。规定担任领导职务和管理人、财、物以及负责执法监督等职务的人员,应定期轮岗交流。一般民警每3年,中层领导3至5年,所级领导5-8年必须轮岗一次。三是与工作需要相结合,使职务轮换成为培养民警的重要途径。民警每交流一次岗位,其知识和才干就有可能增长一次。对一些需要多岗位锻炼培养或工作急需调整以及一些工作不胜任的民警,不受时间限制,随时轮换。四是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使职位轮换成为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职务轮换,使民警有了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新的工作容易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内部轮岗有利于调节干警苦乐差异,做到好岗位不自傲多珍惜,艰苦岗位不泄气创佳绩。

人事制度的一个重要、难点问题,就是畅通出口。其主要解决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对于那些纪律松弛,工作涣散,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民警,坚决清除出队伍,不适合在劳教岗位工作的允许其辞职,到达退休年龄依法退休。只有不适合的人出得去,不断进入新人,队伍才有活力,否则死气沉沉。实行辞职辞退,依法退休,逐步告别“铁饭碗”,打破“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充分发挥了新陈代谢和择优机制的有效作用。

实行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优化组合。打破公务员制度下的轻松感、安全感和保险感,树立工作无业绩自动离岗的紧迫感、危机感和风险感,从而在客观上促使民警努力,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完善考核机制,构建考核体系

考核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方式,具有基础、导向、激励、监督的功能,它是加强劳教民警队伍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队伍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明显,在促进民警勤政、廉政,务实,高效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以往的考核定性标准模糊,考核等次比较难以界定,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体现客观公正性。所以应结合劳教单位的实际,积极探索劳教民警考核的新路子,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年度测评和平时考核为系列,凸显“实、深、严、恒”四字特点,独具个性的立体量化考核体系。

首先,考核内容要突出重点,体现考核激励导向性。部门考核重点是对部门参与全所工作和重大活动情况进行考核,以及对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和服务情况进行测评。平时考核重点是民警的德和工作实绩。

其次,考核方法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实行动态管理,体现客观公正性。为便于考核操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职位说明书,按职位分类对每一个考核项目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每一项考核内容根据职位的不同,工作性质的差别和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对质量、数量、时限,提出具体要求,附以详细的定性标准和相应分值,通过具体的标准去衡量每个职位,每个人工作优劣和得分,来解决过去重定性考核、轻定量考核,凭印象,靠感觉无标准的问题,克服考核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再者,考核结果贯彻奖惩分明的原则。在考核中,贯彻奖优罚劣机制,建立优秀等次比例制度。部门考评测评与年终奖金挂钩,个人考核结果与工资晋级、奖惩相结合,与职称评定、使用挂钩,与辞退相结合。切实提高考核结果的利用率,抓好考核结果的兑现。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扶正祛邪,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铁交椅”,“太平官”成为历史,优秀人才得到提拔重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五、着眼实际,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法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的源泉,是体现“生命线”作用的重要手段。劳教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劳教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文3

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明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定乐昌市教育系统2021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把“育新人”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内容

(一)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计划,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责任部门:基教股;完成时限:2021年2月)

(二)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全市中小学校深入拓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主题活动。(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供相关实景图片、说明报告等材料由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2.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培养树立新时代青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未成年人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各校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家长和社会推荐等方式,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的未成年人德育典型,推荐评选乐昌市“新时代好少年”。(责任部门: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供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6月、2021年12月)

3.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责任部门:市教师发展中心、体卫艺股、基教股、市青少宫、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供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每个活动1张,共4张。市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收集“一有三声五进”工程开展情况的有关材料;体卫艺股负责汇总整理戏曲、书法、传统体育有关材料;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经典诵读有关材料。完成时限:2021年6月)

4.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帮助未成年人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3月)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是进教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加大校本读本的研发力度,注重校本读本的使用,提高校本读本的循环、普及使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渗透,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二是进课堂,融入教育主渠道。结合德育课程要求,按照每两周至少1课时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形成不同学段不同主题的教育课系列,同时在主题班会、队会、团会、思想品德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积极开展规范守则教育,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礼仪式、入团入队仪式等礼仪制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创新做好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营造,形式多样地在广大的未成年人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记熟背、入脑入心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演讲、黑板报、手抄报、模范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坚定理想信念。(责任部门:基教股、市教师发展中心、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开展活动情况、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基教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6.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加强各类仪式教育内涵研究,充分发挥开学、入队、入团、毕业、成人礼等仪式教育的激励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成长各个阶段,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寓意深刻的仪式活动,实施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成长教育”。(责任部门: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开展仪式情况说明报告、各仪式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五四、六一等时间节点)

7.上好思政课、团队日主题活动课。2021年全市各中小学100% 落实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少先队活动课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责任部门: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经验做法的总结、相关实景图片等材料由市少工委、教育团工委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责任部门:人事股、审监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各学校提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由人事股负责汇总整理。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9.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要求。制定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要求的工作安排的方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构建学校“控辍保学”机制。(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汇总提交本辖区学校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0.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以增强体育育人功能为宗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开齐学校体育课,普及校园足球,提升大课间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育美立人”理念为指引,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构建“大美育”格局,推进美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责任部门:体卫艺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体卫艺股分别提交全市中小学体育、美育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1.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全市各中小学校100%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和劳动实践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最美劳动瞬间”“我是光荣的劳动者”职业体验、争当“新时代劳动小能手”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和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按安排和劳动实践的情况、各学校提供不同场景的劳动实景图片交基教股汇总。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2.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各中小学校要建立预防机制,积极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开展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承诺书签名活动等多途径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认真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责任部门:市教师发展中心、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市教师发展中心提交全市中小学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3.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市各中小学建立文明校园创建常态机制,实施文明校园动态管理,每年复评一次,各级文明校园每年考评得分不低于85分,并制定摘牌机制。目前,全市共44所中小学,已被评为乐昌市级以上文明校园共41所,覆盖率93.2%;其中,被评为韶关市级“文明校园”26所,覆盖率59.1%。到2021年年底,全市实现县市级文明校园100%创建成功,着力打造一所文明校园示范校,使文明校园创建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情况说明报告。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4.建立健全全市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加强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责任部门:基教股、体卫艺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加强安全管理和生命教育的情况是否发生安全、人身伤害等责任事故的材料;体卫艺股提交加强健康教育及是否发生卫生责任事故等有关材料;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5.持续加强家校联系,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建立家长委员会。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有计划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情况。(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全市中小学家委会的说明情况报告。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6.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好用好心理健康辅导室,提高专兼职特别是兼职心理教育教师业务水平,积极开展“阳光成长”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考评体系,列入“平安校园”考核内容。(责任部门:基教股、欧春红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名师工作室提交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7.协助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加强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指校园围墙或围栏外延直线距离 200米以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性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无歌厅、舞厅、卡拉 OK 厅、游艺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无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广告牌,无成人用品店;校园周边取缔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三无食品”,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责任部门:基教股、体卫艺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8.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积极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亲情帮扶、学业帮教等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坚定坚强坚韧、自信自立自强,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生活、成长成才。(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开展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19.校外教育活动导向正确、规范有序。加强校外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及活动规范化管理。(责任部门:职成股。工作要求:职成股提交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及活动管理的情况,包含是否背离主流价值的现象。)

20.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做到“四有”:即有管理制度、有活动项目、有经费保障、有专兼职辅导老师队伍。(责任部门:体卫艺股。工作要求:体卫艺股提交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情况汇报以及“四有”情况说明报告)

21.全面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课时计划,做到教学计划、师资、课时、教材四落实,实现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大力营造良好的禁毒教育氛围,抓好禁毒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创建工作。(责任部门:基教股、全市各中小学校。工作要求:基教股提交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说明报告、实景图片。完成时限: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

三、材料报送要求

(一)完成时限是“2021年全年持续开展”的工作,请于2021年7月30日之前和2021年10月30日之前把相关图文材料汇总上报。完成时限具体到某个月的,请于当月30日之前汇总上报(如:完成时限:2021年3月,即在2021年3月30日之前报送相关图文材料)。

(二)说明报告的撰写行文要简洁扼要,主要从工作部署,工作措施或办法以及工作成效三方面进行阐述,所有说明报告控制在800字以内,不要空话套话,做到简洁、明白、实在,要求把相关数据(如活动场次、参与人数、取得的成效数据等)写清楚,说明报告经校长签字后扫描到发送到邮箱。

(三)实景图片要求提供现场图片,实景图片拍摄要求横屏拍摄、清晰简洁、构图美观、主题突显,能充分反映活动现场、工作内容;现场图片内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不得有不文明现象出现。未要求提供几张图片的工作,每类提供2—3张图片即可。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文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原理》课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发挥理论优势,开拓价值认知的新维度

《原理》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以为了找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适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的方法。一般的来区分,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有两种基本研究路径,一种是经济学的思维路径,另一种是哲学性的思维路径。哲学思维是思考价值问题的一种新维度,就是要从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的维度来考量价值问题。要求我们在评价一种观念、劳动、商品、职业等的价值时,不能单从人类的感性享受和物质需要来评价即在评价,而是应根据当事主体劳动的自由和解放、其自身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的角度来评价。而当我们沿着马克思的这一价值研究维度来思考、评价人生以及人类劳动的时候,会对各种人类社会活动都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价值认知的新维度,成为人类新型劳动观和职业观建构的理论基础。而这种劳动观和职业观又恰恰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这也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中国不懈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们不会再把劳动单一地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劳动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因为劳动的过程被视为展现、发展及完善自己本质力量的过程,人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享受生命自身。区别于现代经济学所定义的谋生劳动论,这种劳动论就是马克思的自由劳动论。只有在这种劳动理论的指引下,人们才能摆脱物欲的控制,才能不断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水平,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道德层面不断彰显,最终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表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讲,价值判断是价值追求的前提,所以每一个价值追求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或若干个价值判断标准。我们衡量价值追求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其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否合理。“三个倡导”背后自然都存在着各自的价值判断。“三个倡导”所倡导的 12 个价值追求之所以是合理的,能得到社会各界认同的,就是因为追根溯源到其背后的价值判断都是合理的,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所以在《原理》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理论优势,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判断方法,并且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价值追求深入内心并落实到实践。

二、利用对立统一,处理不同价值体系关系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是积极且健康向上的。但是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受各种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比如追逐权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利用越来越开放的媒体进行价值观入侵,导致还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迷失在西方价值观中。同时,我国封建时期遗留的一些腐朽价值观不断沉渣泛起,成为大学生价值追求上的错误的导向。另外,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等引起的思想的变化,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已然变得迫在眉睫。

《原理》课的教学要宣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处理好其与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关系。而在宣讲中,应该尝试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不单单讨论不同价值观的对立,不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其它价值观,而是辩证地看待其它价值体系,明确是非判断,合理利用宣扬。

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人文的关怀,认为人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完成别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其本身。所以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所有价值都是外部价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却恰恰相反,尤其重视以人为本。它把尊重人、发展人、提高人作为目标,而其最高的目标则是人类的解放。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观是对立的。我们必须明确区分并且教会学生如何辨明其对立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注定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必然包含了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观念。我们要抓住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点,继续毫不动摇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对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一方面强调义务本位,即臣民对权利的漠视和对君主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依附人格,由小农经济造成的小农社会,农民必须找人来代表他们的利益,而这些代表则成为他们的主宰,用其权威来保护他们免受其他阶级的侵犯。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等级观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等级制度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一统天下。显然,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和体现的这些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背离的,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要明确抛弃。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相通之处。第一,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是相似的,这也让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民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第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直流传有民本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文化强调的仁治,这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共鸣之处,这也有利于以人为本价值观念的传达;第三,中国历史上,从孔子开始便有了均平、富民的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又是相互印证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这些部分,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去伪存真,深入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升教师素质,自觉内化传授价值思维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进大学生头脑的引路人。教师没有渊博丰富的知识、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讲课时便会底气不足而且难以驾驭课堂。这样的老师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学生更难以有发自内在的动力向其学习知识。所以,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不断加强修炼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不断丰富完善专业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地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己先吃透消化,成为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才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再认为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从而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思维,真正的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大学生头脑的目标。

另外,《原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感受到的大都是一味的理论阐述和说教,难以让人提起兴趣,更难以转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大学公共课的时间设置一般是11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而根据科学测验,人的注意力平均只能高度集中20至3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这100分钟的课堂上只是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那么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不过半小时而已。并且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兴趣,甚至抗拒上公共课。在这样的课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也就收效甚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原理》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而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胆走出课本,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价值思维传导的新模式。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一些颇具成效的教学探索,比如专题式教学。我们的课程内容不能太过繁琐,不能片面追求理论讲授的系统性而造成内容量过于庞大。利用专题式教学,合理分割重组课本内容,并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各个专题当中,重点突出,简化繁杂的理论体系。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鉴西方价值观教育方法中的价值澄清法,提出问题,充分发散学生思维,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形成良好互动。把被动式的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过程,这也有助于我们提倡的价值思维的传导和内化。

同时,学校应当从更多方面去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广大师生可以更便捷的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接受,自觉内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文5

关键词:教师;学习践行;四有公民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009-01

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与引领。

教师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增强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认同,同心同德地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激发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培育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环境,有助于树立和谐理念、发扬和谐精神,把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上来。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结构和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邓小平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着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案,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当前尤其要学习践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认识教学规律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应当成为教师的坚定信念、成为教师的价值认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指明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必将实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最高理想就没有现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时代精神的范例: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上海世博会精神。这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教师要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践行者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开拓进取、创造教育教学崭新业绩。

2006年3月,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号召全体公民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像八盏引航灯,"八耻"像八块警示牌。教师职业要求教师要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鉴美丑,自觉做到"知荣而行、知耻而止"努力形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以实际行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学生服务是无限的,教师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即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广大教师应该担负起的光荣使命,教师应该主动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列,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

教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要开动脑筋、努力学习、深刻理解,不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并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范文6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工人阶级;中坚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应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自觉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一、企业在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同志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曾经强调:“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通过学习领会和思考,深刻认识到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到工人阶级凝聚共识、引领思潮作用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夯实巩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把握切入点,努力接地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引导职工坚定爱党报国的信念上多花力气。通过长期培训教育,在职工队伍中着力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政治立场,引导大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永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重点要强化广大职工爱党报国的政治意识,做到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本职、放宽视野、胸怀全局。

通过学习教育和各类有益竞赛活动,引导职工自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要努力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释放其工作潜能,既要有知识技能、又要善于创新发明,在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建功立业、完善提高。

三、多措并举,润物无声

(一)强化学习宣传

要坚持把加强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认同、职业认同与情感认同作为重要环节,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教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进企业。用好各类有效宣教阵地和载体,坚持经常性、常态化并与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时机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处不在,切实增强其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成为广大职工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二)抓好典型引路

要注意及时总结学习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善于用身边人和事感染激励职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行为规范,让蕴藏于职工当中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作表率、起作用。

(三)打造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基本基因。为此,要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自觉把弘扬传统文化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当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和发挥企业文化的教化功能,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努力培育、激活和传递正能量。多搭建职工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展示的活动实践平台,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职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使之成中职工行为的基本遵循,让广大职工在实践中有所感知、有所领悟、有所提升、有所弘扬。

(四)促进素质提升

办企业、谋发展,人力资源是重要因素,其素质能力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应把深化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教育职工,用先进技能武装职工,用优秀文化熏陶职工,用劳模精神引领职工,着力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奉献型职工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支持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争创好业绩、成长空间多。

(五)做好维权服务

要通过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建立健全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联系职工、关心职工、服务职工,真心帮助职工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努力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努力让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成长发展,增强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在于实践、在于国民。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群众的企业主体地位,着力改善民生,增强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心自豪感,使广大职工乃至人民群众从不断受益的切身感受中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