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

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受此影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而在现代化发展中,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落后,所以应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而诸多方面因素对职业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应使用互联网资源对教育各方面因素进行优化,构建互联网线下线上教育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以及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形成以及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创新应用

1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存在问题

1.1职业教育中的影响因素

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因素,例如经济发展速度及GDP增长速度等等。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我国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发展转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1.2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大都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没有调动起来,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性人才,在教育内容方面,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知识型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行业转型的人才需求。

2“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

2.1“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职业教育”,首先,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适应新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其次,高职院校要调整发展战略,调整教育和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最后,高职院校还应该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要求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科学技术为实现教育模式转型提供发展平台。

2.2“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形成机制

2.2.1产业网络重构的推动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新型产业的大量出现,产业系统的集成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平台的形成加强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网络重构加大了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网络重构的需求,这就不得不促进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了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还为师生沟通提供交流平台。

2.2.2多元社会的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自身就含有产业化和教育化两个方面的属性,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例如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等。职业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水平,加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树立现代化的创新意识,深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合作,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逐渐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

2.3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产业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的生产,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智能化的资源配置就需要培养专业性人才,改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3“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3.1完善制度体系

政策制度制约着一个区域的发展,国家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促使产业和教育之间的相互结合,为高职院校提供政策支持,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办学机制,明确办学理念,促进职业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地政府还应对职业教育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允许其接纳社会资本的介入,积极探索多元化职业教育体制,促使在信息时代职业教育可以更快的发展,推动传统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从教育制度体系方面创新,推动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应该投入资金支持,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技术支持。围绕“互联网+”模式创新传统职业教育,促进新兴产业与教育职业相结合。首先,国家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投入力度,促使新兴产业与创新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推动社会各行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元化合作。其次,当地政府也应加强移动宽带以及互联网基础设置的建设,加强信息传输、大数据存储、实时分析与综合处理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做出铺垫,配备科学有效的网络资源,用以解决运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较差、交易成本较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的普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3创新职业教育体系

“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可满足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需求,其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而不是针对个别行业或者产业。目前“互联网+”模式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应将人才与产业连接起来,打造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应将传统职业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将新的思维方式与技术融合在传统职业教育中,把原有课程体系与网络资源集合,借助互联网资源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3.4树立正确理念认知

目前,“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供思考,且“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确立正确的理念认知,以及对“互联网+”发展方向加深认知。对于传统职业教育来说,结合互联网的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变,所以应确立“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向,将传统职业教育的封闭性、粗放性向视觉化、智能化教育转型。同时,新兴“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并不是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方式,也不是对其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信息化下将传统职业教育与互联网相融合,在融合中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应用,通过互联网将传统职业教育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职业教育的结合,推动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传统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的相互融合。使传统职业教育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积极转型,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3.5促进多元协同创新

传统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职业性两种属性,贯穿了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发展,同时也涉及了不同的参与主体,多方主体的多元协同发展,组成了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系统。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特点,是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以及协同创新,其构建了创新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新的发展方向,不仅有对技术驱动的依靠,同时还应依靠需求驱动。这便要求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方向,推动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融合。积极提高自身科学技术水平,增加自身的社会吸引力。同时,在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多方信息的及时交流,创新信息传递网络,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多元化协同合作与创新。

3.6创新办学运作模式

如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我国各个职业院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其办学模式,使学校自身发展方向与互联网发展方向看齐。与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相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柔性、在线化以及数据化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将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的落后发展模式。并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不仅是对学校外部办学运作模式的一种创新改革,还是对学校自身教育体系的一种变革。各职业院校内部组织必须协同化、灵活化、柔性化以及动态化,而职业院校外部组织则要在产教融合、合作办学的网络教学体系中结合分类治理、合作治理以及开放治理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兴管理理念,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新兴产业与传统职业教育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依托互联网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模式。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其渐渐涉及职业教育领域,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进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吻合。而“互联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在实践领域可以实现职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招生决策等创新应用。本文构建的“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符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作为参考指导当前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随着我国各地“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的相继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正在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虽然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互联网职业教育环境建设的不完善、创新教学业务开展较为缓慢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而各个职业学校应树立正确的互联网理念认知,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办学运作模式,积极推动多元协同创新,使传统职业教育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打破固有体系,把握住时展的机遇,积极寻求教学模式创新,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8):7-13.

[2]李政.“互联网+”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16(22):1-4.

[3]刘淑焕,王崇博,丁晓燕.浅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商业经济,2015(11):72-73.

作者:石斐 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