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与对策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与对策

【内容摘要】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对普遍复制了公办高校教学模式的独立学院而言,在“互联网+”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互联网+”;实践教学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依托母体”的独立学院在开办之初几乎复制了公办高校的全部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开设也是如此,因此,独立学院陷入了与公办高校类似的困境:思政课成了旷课率最高、课堂开小差最多的课程。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点:首先,的影响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疑虑;其次,教学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真正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第三,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冲击下,尤其“互联网+”时代,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且获取方式便捷,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化;第四,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此外,独立学院因自身特点,还有着某些特殊原因。首先,为了寻求与公办高校的错位发展,独立学院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然而,因独立学院创办时间晚,发展时间短,根本无法与底蕴深厚的公办高校比,为了能在短期内获得社会认可,达成国家规定的硬性指标,独立学院往往将更多人力、财力投入到了专业课领域,思政课得到的支持明显不足;其次,独立学院招收的是三本生,他们整体上的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偏低,这也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2]自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首次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以来,独立学院均按照中央部署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1)资金投入有限。为确保生源和就业率,独立学院更重视专业课建设,思政课得到的经费非常少,甚至根本没有经费,这使实践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2)顶层设计不完善。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使实践教学缺乏顶层设计,在教学内容、师资配备、学分落实、考核评价等方面没有系统思考,所以,不少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任由学生自主实践,写写心得,指导教师给予成绩也具有很大随意性。其次,师资力量薄弱。鉴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其师资结构有两个特点:(1)本院教师兼职情况比较普遍;(2)自有教师年轻者居多,有经验、高职称者少。兼职教师根本没有意愿去承担实践教学,而自有教师工作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培训机会少,又没有老教师的传帮带,他们很难有精力组织实践教学。第三,大班化教学的限制。以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思政课专职教师仅10人,为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除了聘请大批兼职教师外,就是实行大班化教学,学生自主选课,每教学班120人,如此庞大的学生队伍很难统一组织实践,即使参与课堂主题讨论,也很难实现师生间的充分交流,最后只能是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结果不言而喻,除了几个积极分子外,其他同学参与度不高。

二、“互联网+”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常态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与思政课融合,为我们破解实践教学的窘境提供了新思路。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从学历结构看,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从职业结构看,学生最多,占比为26%[3]由此可见,大学生是网络虚拟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对各网络平台及新媒体有着天然依赖。不过,网络的虚拟性、内容的多元性、观点的差异性,使网络政治思想问题更加突出,而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判断是非能力,更需要有人加以引导;再者,网络平台的直观性以及课堂教学新媒体的运用,让大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在有效刺激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拓视野、提高能力;第三,网络实践教学可有效解决困扰传统实践教学的师资、场地、安全等问题。总之,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我们更应科学利用互联网优势,将网络新媒介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以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渠道,进而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阵地。正如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中强调的:“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三、“概论课”实践教学设想

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笔者认为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增强学生道德认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为目标,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偏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均可称之为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在“互联网+”下,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呢?以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概论课”为例:首先,运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将海量网络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立足教材,选取热点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交流、演讲辩论、时事点评,既可以让理论课生动起来,又拉近了学生与理论课的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创建各种网络实践平台,给学生自由展示的舞台。利用微信群、QQ群、学习通或思政网站,实践任务,让学生网上调研、查找资料、网络讨论、提交作业,比如,就“国庆大阅兵”搜集资料,制作PPT展示;再如,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切入点,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此外,教师还可以跟学生一起拟定实践题目,然后在各大网站进行调查,进而分析统计,撰写报告。第三,模拟现实情境,创设虚拟场域,譬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专题,设置虚拟博物馆或红色之旅体验馆,让学生在3D空间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会;再如,在“改革开放”专题,模拟华西村、长江村等典型新农村,构建虚拟场域,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变迁,以增强他们对党的政策的认可。第四,网络虚拟实践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利用现有的学生社团或引导学生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协会”,以此为平台展开校园实践。选取学生关注的媒体热点,结合理论学习的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网络搜集资料或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演讲辩论或戏剧表演,让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比如,我校举办的“全面小康、美丽画卷”书画展,就是以思政课为主导,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调研,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的成就,然后用书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结语

学生在虚拟网络中直观地去体验、感受、交流,更容易直击他们内心深处,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也更容易印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一实践模式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心血,以提高理论素养及技术水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鼎力支持。在有实力创办思政网站或创设虚拟场域前,我们可以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如“赣南红色之旅网上体验馆”、“改革开放40年网上博物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等。总之,将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拓宽了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形式,我们很有必要进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J].中国教育报,2003(5).

[2]彭庆红,鲁春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8).

作者:张晓兰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