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文字是意蕴深广的,同样地,我们在阅读新闻并进行评论时,也应讲究其内涵及美感,适当运用华丽的辞藻,以便读者在浏览与品读时,能增加对其的关注度。因此,如何把握新闻评论的语言变得十分重要,生动又有趣的语言能增强宣传的效果。我们需要把握语言的艺术性,同时我们也必须让读者能够理解,并被有效吸引。本文针对如何品读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的美感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掌握新闻评论语言艺术,探究出写新闻评论的技巧。

关键词:新闻评论;语言艺术;用语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新兴媒体迎来了信息时代的春天。而作为媒体传播信息中最有力的宣传声音——新闻评论,为更好地适应新传播环境的生存规律和更有效地发挥观点的舆论引导功能,积极适应新传播环境,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信息,表达观点。语言风格从一味的庄重且带有说教式的语句转变为更加生动、亲切的表达风格,呈现出亲民化的趋势。以人民网观点频道的“人民网评”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从传统纸媒《人民日报》到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人民网评,受自身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宣传工具和互联网传播载体的影响,在内容的语言风格中既凸显出官方语言的庄重、严肃,也流露出网络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诙谐、生动等语言风格,呈现出亲民化的趋势。

一、精确用语,适地安放

我们运用语言时,必须知道将其用在何处,才能够更为鲜明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汉语词义意蕴深广,一词多义的现象正表明了这一点,所以,精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伟大领袖可谓精确用语的大家,其作品《赫尔利和的双簧已经破产》中曾有这样的表述:“到了今天,赫尔利不知在忙什么,总之是似乎暂时地藏起来了,却累得在参政会上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这一句中的两个词“暂时”与“藏”的运用是十分精准的,我们知道“藏”意味着回避、躲避,但是如果用“回避”与“躲避”,都不及运用“藏”这个字,“藏”起来的话,是不容易被发现和找到的,而且这个“藏”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思,就是赫尔利并不是真心同合作,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如同小孩子玩“捉迷藏”游戏一样,让人摸不透,不是很正式。还有“暂时”的运用也向我们透露出,赫尔利仅仅是消失一段时间,他隐藏的时间不会太久,同时,也昭示给大家,他仍然坚持“扶蒋反共”政策。“藏”与“暂时”的运用,一方面表现了赫尔利的胆小心理,同时又赤裸裸地讽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脆弱的。正所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表述要大方得体,尤其在进行新闻评论的时候,用语的精确度是十分重要的,不合适的语词容易引起歧义。炼字和炼句在新闻评论中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用词的精确度,合理放置词语。

二、通俗用语,利于大众

新闻的主要接受者往往是那些关注时事的大众,所以,新闻的评论用语就应该符合大众的口味,易于他们接受。语言需要通俗易懂、平易浅显,能够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使读者易于品读并理解。我们不能把新闻评论放置在一个理论性较高的层次上,如果评论内容较为生僻,晦涩难懂,读者往往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评论的作用便无从发挥。在评论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观点:用深奥的语言阐释简单的道理。例如,曾经发表于光明网上的《乞丐职业化,异化的社会公正诉求》的评论中写道,当乞讨职业化、专业化甚至机构化时,乞讨便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乞讨了。其实在笔者看来,我们明明用“乞讨一旦成为一种职业”这句话,就可以充分说明乞讨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乞讨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纯粹,是生活不下去了才出来乞讨的意味,乞讨俨然成了一种职业,是使人们不劳而获的一种职业。关于前者的评论“职业化、专业化、机构化”,是把一个简单而易于大众理解的概念复杂化了,我们了解到乞讨丧失了其最初的意义,其实就不需要再用相关的词语加以阐释了,作者有意表露文采,使行文更为华丽,却使大众觉得语言不够通俗易懂,较为刻板。因此我们写新闻评论时,要注意使评论的语言通俗易懂,为大众认可和接受的语言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

三、形象用语,言简意赅

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为精准描摹事物,也可以让阐释的道理更加通透。针对新闻的受众群体,运用恰当的语言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由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来使抽象事物形象化,使人们具体认知和深入理解该事物。曾经有过这样一篇评论作品《向“推土机政治”说不》,里面写了当时主要存在的现象——“野蛮拆迁”,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推土机进村,将要淘汰人们手中的镰刀”来影射时下普遍存在的拆迁问题,使得难以理解的词语变得形象化,能够为受众普遍接受,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出所要描述的现象。形象化的用语,简明扼要,能够为大众认可和接受。

四、幽默用语,轻松委婉

幽默总能起到调和气氛的作用,并且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格。”我们在写新闻评论的过程中,如果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诙谐幽默的新闻评论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并且,当我们采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去写评论,只需要寥寥数语就能将事理摆在大众的面前。《人民日报》发过一篇题为《罗汉陪观音》的评论,其用委婉的笔触揭示了基层官员只知道陪领导吃喝,却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现象,使得读者品读之后方觉意蕴悠长。

参考文献:

[1]王庆毅.论电视时事评论把控公众情绪的语言艺术[J].中外交流,2017(39):94.

[2]刘霖.浅谈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5(7):124.

作者:魏斌 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