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建设

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建设

摘要:微课作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优化开放大学在线课程质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远程学习者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在微课开发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微课平台交互性功能不足,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亟须通过发挥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规范课程建设标准,完善平台交互功能,开发建设系列化微课,充分实现微课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微课;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优势;现状;问题;思考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是由学者胡铁生在2011年率先提出,之后微课日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各类教育范畴当中。作为新兴的课程教学资源,微课因其符合网络时代学习渠道的多元化及学习方式的微型化特征,日益受到远程学习者的青睐,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在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微课及其特点

关于微课的定义,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焦建利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的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2]黎加厚认为微课应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在10分钟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微课程。[3]总之,微课就是教学时间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练、便于学习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移动学习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呈现如下特点。1.微课学习目标单一,学习内容精练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目标较多,学习内容相对冗长,而微课是为了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设计制作的,仅针对1—2个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学习目标单一明确,学习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2.微课学习时间短,学习效率高与传统网络课程20—45分钟的时长相比,微课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紧凑,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授必要的知识,相对于冗长的教学视频,微课有助于减轻学习的压迫感和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3.微课网络传输方便,利用率更高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繁复,容量较大,学习者需要固定在电脑面前进行学习;而微课程的视频资源容量较小,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下载或点播观看,环境要求低,使用便捷,利用率则更高。

二、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微课符合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需要

开放大学的宗旨在于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元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4],在线远程教学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主要特色,教师与学习者不在一个时空,学习者往往依赖教师和学习资源体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微课高效便捷的学习特点能够极大方便远程学习者有效自主学习,使得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不再是一种理念,真正成为一种便捷的学习体验,契合了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需要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微课依托网络平台,使得身处各地的远程学习者共享一段精彩的知识点讲解过程,能够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和开发适用于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微课是非常必要的。

2.微课有利于解决远程学习者的工学矛盾

远程教育学习者多为成人,因为受到工作或家庭等多重因素制约,工学矛盾是最大的学习障碍,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和保证,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微课对学习环境要求低,适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便于学习者利用上下班途中,饭后睡前等碎片化时间实现远程泛在学习,符合远程学习者的切身需要,有利于解决远程学习者的工学矛盾问题。

3.微课更易满足远程学习者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远程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他们的知识背景、年龄结构不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差异较大,而微课知识内容的微型化、碎片化、情景化的特点,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满足了成人学习者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适应“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三、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开发建设现状

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正式启用,旨在搭建微课资源汇聚、共享、学习的公共平台,实现微课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了23个类别的35261个微课,其中“专题”栏目包括科学、历史等21个类别的专题性质的120个微课;“机构频道”栏目上线的是地方电大或地方开放大学制作的微课,包含沈阳电大795个,江苏开放大学7大类401个,广州市电大9大类398个,浙江电大17大类348个,天津电大11类100个,四川电大33个,海南电大7个。经过几年努力,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已有资源改造、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新建开发等方式已经建成了涉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覆盖多学科、多专业的内容广泛、资源丰富的微课平台提供给社会公众免费使用,充分发挥了国家开放大学在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各地开放大学和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响应国家开放大学的号召,通过开展教师微课制作培训、优质微课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投身微课的开发与建设,推动微课的传播和推广。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制订了微课开发与建设的技术规范,出台了激励教师开发微课资源的政策及经费保障制度;[5]福建开放大学开发的“微课在线”教学平台,应用效果显著。系统内教师制作开发的高质量微课在各种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展示了系统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及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成果。笔者所在的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自2015年启动第一届微课教学大赛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大赛加大了河北电大的课程资源建设力度,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全省电大系统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深化了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四、微课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开发建设中的不足

1.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

“五分钟课程网”上线的微课中不乏制作精美,内容完整,形式生动活泼的优秀作品,但是毋庸讳言,因为缺乏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微课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知识单向灌输模式,以讲授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单向展示与传授;有些微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方式,对教学内容或者板书进行了简单枯燥的呈现。这样的微课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微课平台的交互性功能不足

开放大学主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师生分散在异地,因为时空分离的限制,存在实时沟通与交流欠缺的问题,教师不能及时持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者的孤寂感和无助感强烈,因此,学习者交互性的学习需求更加迫切。在“五分钟课程网”平台,学习者可以看到每个微课的点击数量和评论数量,可以在发现错误后发送纠错信息,可以将微课进行播放、收藏,分享到微信、微博、QQ空间和QQ好友,但是并没有相对应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评价,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接受反馈的跟踪,没有建立起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交互性功能不足。

3.微课内容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

在微课比赛中,参赛教师往往选取一门课程的个别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根本无从谈起。五分钟课程网汇集了海量的微课,覆盖面非常广泛,但是内容分布过于分散杂乱,课程简单堆积罗列,学习者面对浩瀚的学习资源非常容易迷航。以“历史”学习板块为例,汇集了1734个微课,学习界面首页的知识点依次为:“董仲舒的宇宙和人性论”“古朝鲜国家”“日本的原初文明”“日本与大陆农耕文明的早期接触”“董仲舒的社会政治哲学”“儒学与佛教在日本的传入与早期发展”“古代两河流域的日常生活”“孟子的政治哲学”,内容跨越了中国历史、古朝鲜历史、日本历史和两河流域的历史;在“专题”模块中进行了主题分类,每个主题呈现一系列性的微课。以“中国史纲要”为例,了24个微课,首页的知识点依次为:“唐玄宗与开元盛世”“隋文帝的改革”“李世民与贞观之治”“隋炀帝的政绩”“中国哲学的诞生”“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战国七雄的产生”“汉代的文化”“西汉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东晋的门阀统治”,跨越了战国、西汉、东晋、南北朝、隋朝和唐朝。虽然课程介绍明确了该课程是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按照“史前文明——各朝代的兴衰更迭——救亡图存、复兴逐梦的近现代”脉络呈现,但是并没有学习顺序的提示引导,不能满足知识系统性传递的要求。这样学习者最终获得的只是分散在各个历史朝代的零散知识,不利于理清我国历史各个朝代的时间顺序和发展进程,也难以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微课“碎片化”特点既是优点同时也是缺憾。有些知识适合碎片化获取,如生活窍门、保健常识、烹饪技巧等,但是对一个学科来说,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微课将一门课程的众多知识化整为零进行碎片化的讲解虽然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但是同时也使得该课程的逻辑性、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习者最终获得的知识过于零散,不利于建构完整的自身知识体系。

五、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微课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1.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规范微课建设标准

建议由国家开放大学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课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微课的设计、制作、图像和声音的格式参数统一规范,促进微课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精良化,对不符合建设标准,质量欠佳的微课予以下线;组织系统内地方各级电大各专业知名教师组成微课开发建设团队,根据学科特点和各门课程的特点,整合和优化微课资源,实现协作共建、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为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增强系统办学的凝聚力,还可以避免微课的重复制作和资源的浪费。

2.完善平台交互功能,便于微课二次开发

在微课开发建设中要考虑增加交互功能,设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模块,提供评论、提交疑问、学习反馈评价等功能,特别是使学习者可以评价课程的设计思路、知识呈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劣,便于开发建设团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为微课的整合、利用、淘汰及重建提供依据,有利于微课的二次开发,保障微课的质量。

3.细化微课分类目录,形成系列化微课

一般来讲,知识构建的方法是首先在大脑里建立一个大体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联系性原则,选择性地进行具体知识点的延伸学习。单个微课承载的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属于零散的知识碎片,但还是从属于某一知识模块或者某一个学科范围,若干个微课的若干个知识点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之间是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关系。建议以碎片化和系统化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对五分钟课程的两万多个微课重新进行分类整理,在23个大类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微课内容进一步细化分类目录,设置若干个层级的子目录,形成系列化的微课。如将1035个法律微课,分为法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子目录,将分属不同法律学科的内容归类到相应的子目录中;再如上述“中国史纲要”系列的24个微课,按照历史朝代的发展在微课名称中标注观看次序。在分类整理中要遵循课程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注重单个微课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递进,设置合理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引导提示,保障课程知识(或者专题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构建应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同一个专题系列的微课,应该实现设计思路、模板、制作流程和技术手段的统一。

六、结束语

开放大学肩负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双重任务,“五分钟课程网”开发建设的初衷是国家开放大学未来将依托这些五分钟课程资源,方便地组合、生成服务于不同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形式的课程,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五分钟课程网”主要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服务,微课资源并没有直接作为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开放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仍然以国开学习网的学习平台为支撑,以传统的网络课程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微课尽管并不适合在开放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但是微课可以拓展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能够与开放教育原有的教学资源形成互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微课融合到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环节和网上教学环节,引导学习者充分利用,这样可以丰富开放教育常规教学模式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对于远程学习者的助学效益,能够充分实现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黄伯平.开放大学视域下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6):77-83.

[5]余晖.开放大学微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12-14.

[6]郑绍红,康萍.开放大学微学习资源建设:进展、问题及对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99-103.

作者:刘建杰 贾晋 张玉英 单位:沧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