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音乐教学探讨

新时期音乐教学探讨

摘要

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是中学的必修课程。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新时期条件下,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推进,给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更好地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怎样更好地组织好音乐教学作几方面的探究,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以促进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

音乐———自古就被历代文人所重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乐记》中记载,“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音乐的魅力可以促进人奋进、积极向上。“善民心”、“移风俗”,可以产生较好的教育作用;音乐还可以促进人们智力的发展。音乐可以开启人的右脑、提高人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人在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陶冶情操、开启智慧;此外,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促使人的协调、平衡。音乐可以促使人心旷神怡、心情愉悦,达到调节人的身体平衡,促进人更好地休息。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以形成完美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它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产生丰富想象。音乐课程是中学的必修课程。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怎样更好地组织好音乐教学呢?

1深入学习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就是以师生双方情感投入与情感交流为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此视作教育目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就是要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终生爱好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如:《醇厚的中原韵》(《音乐鉴赏》人音版)一课中,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讲述山东、河南的民歌,《王大娘钉缸》是歌曲《好汉歌》(刘欢)的创作基础,《好汉歌》比较熟悉,这为学习提供了兴趣。“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应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音乐实践活动(歌唱表演、舞蹈比赛、社区活动等),将有限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提高音乐表现力、提高审美水平。鼓励学生参与表演、主动思考、积极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学科具有的非语义性、无形性、时间性和情感性。音乐教学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特点,从“听觉”、“动觉(身体动作)”、“视觉”、“感觉”、“知觉”几个方面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的综合性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具备开放的态势。在音乐教学中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音乐教学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相联系;将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其他非艺术课程相结合。如:《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鉴赏》人音版)一课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感受、体验《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认识西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与基本特征。认识西北民歌,需要知道这是西北地区的音乐,流行于陕西北部、甘肃、宁夏一带;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需要知道西北地区一带的生活环境,就是: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的生存必须与大自然作斗争。这一地区民歌表现出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与深沉。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还了解了文学与历史。“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民族音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民族音乐会,鼓励学生参与民族音乐兴趣小组,提高传统音乐的学习与鉴赏。提倡学习中国民歌、民族乐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理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接触、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音乐。如:《现代京剧》(《音乐鉴赏》人音版)一课中,培养与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与爱好,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与《家住安源》,了解唱段的内容,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角色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京剧艺术、了解京剧的唱段、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再如:《非洲的歌舞音乐》(《音乐鉴赏》人音版)一课中,认识、理解非洲歌舞音乐,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认识非洲的鼓乐、乐器马林巴,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鼓励学生拓宽文化视野,理解国外音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培养全体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审美、健全人格。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深入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明确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

2.1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备课

课前准备要充分、切合实际。这要求对教材熟悉与掌握,对于音乐内容可以较熟练地了解、分析;对于音乐作品讲解、示范。确定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将聆听与欣赏音乐作品与演唱演奏实际联系起来。教案是一种方案,具有个性化。作为教师应吃透教材,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编程,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程序。教学思路围绕教学活动而展开。如:《天长地久》(《歌唱》人音版)一课中,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讲解同学的友谊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歌词、学习歌曲;(展开,学习新知识);欣赏歌曲、练习歌曲(交流,进一步认识、学习,创造性表现);讨论怎样演唱好歌曲(评价)。

2.2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音乐基础、学习成绩等,可以通过调查表,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等情况。中学生处于青年初期,生理、心理发展都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增强、情感更加丰富,自我意识增强,这一时期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应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在学生成长时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奇,促使他们对知识的自寻探索、提高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平等地对待学生,形成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信。及时地鼓励与引导,言传身教感染周围的每一位学生。

2.3选择教学方法

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教师应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构思设计教学方案、写好教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体验性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际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如:《浓郁乡情》(《歌唱》人音版)一课中,观看图片,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讲解歌曲《曲蔓地》的创作、内容(讲授法、演示法);学习歌曲(讲授法、练习法);练习歌曲(欣赏法、谈话法);搜寻新疆的代表人物、歌曲(发现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状况、年龄特点,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

2.4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各行各业,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如制作电子课件、运用白板、五线谱黑板、乐器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发挥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学。如:《学会歌唱》(《歌唱》人音版)一课中,学习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制作电子课件,将传统书面知识与现代设备相结合,使学习更具体、方便。组织好课堂教学需要在工作中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借鉴好的经验与方法,及时总结。

3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的素养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条件下,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与专业修养,文化素养与健康心理。作为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关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教师还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专业知识有正确的把握、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较有深度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作为音乐教师应更新观念,学习音乐知识、加强专业训练。教师还应具备教育理论、教育与研究的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理解、处理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总之,在新时期条件下,组织好音乐教学并非纸上谈兵,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这需要长期积累与总结,将音乐教学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作为教师应以崭新的面貌对待工作、迎接未来!

作者:刘蓓 单位:安庆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朱家存,王守恒,周兴国.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