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古诗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提高其文化自信。以Krashen的i+1输入假设为理论指导,在坚持可理解性、关联性和层面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英汉语言的对比分析法,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5TextATrueHeight一文的讲解为例,用教学实践展示中国古诗词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并证明了其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大学英语;i+1;输入假设;对比分析法

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要努力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文化也在世界舞台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除了要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外,更要担负起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中外优秀文化渗透到语言的学习中,尤其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一、中国古诗词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人生追求等精华内容。在国内外诸多场合的演讲中大量引用古诗词,不仅彰显出渊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学修养,更让世界人民领略到大国领导人身上所具有的风范和胸怀。中国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闪耀的明星,历经千年,斗转星移,仍然熠熠生辉。其言简意赅、精妙绝伦、异彩纷呈,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除了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诚信、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观念等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璀璨的文明之一。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只有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积累,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继承、弘扬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才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

二、Krashen的i+1输入假设和对比分析法

i+1输入假设(Thei+1InputHypothesis)是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察理论(TheMonitorModel)的五个假设之一。其中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就是难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根据i+1输入假设,理想的文化信息输入应遵循可理解性、关联性、层面性等几项原则。一是教师在输入文化信息时,依据可理解性原则,根据学习者的现有知识范围、理解水平选择性地输入。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点,结合已有的文化知识,经过联想,推导出与某种文化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内容,并建立起体系化联络的方法。三是在学习具有某种文化特点的词汇、句式、修辞或篇章结构时,要注意挖掘潜藏在语言表层形式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内涵。i+1输入假设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学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能从宏观和微观上使我们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要素有更清晰的认识。当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时,我们的思想会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矛盾徘徊。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Analysis,简称CA),是指对两种或更多的语言的体系进行对比,如语音的对比、语义的对比、句法乃至语用、语篇甚至文化方面的对比。在i+1输入假设理论指导下,把中国经典古诗词渗透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得基础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感知两种文化的内在精神、核心价值,进而建构起自身对两种文化的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古诗词的教学实践及意义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润物细无声”般地进行中国古诗词的文化渗透,使其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始终。在i+1输入假设理论指导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要善于思考,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文化点、与学生能达到的情感共鸣点。然后,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之中更加了解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中获得一种批判性的文化意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将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5TextATrueHeight一文的讲解为例,来展示中国古诗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点滴渗透及其在实现教学多维目标上的重要意义。

1.知识目标

本单元涉及一处修辞“双关”——pun。标题TrueHeight中的“height”一词一语双关,既指主人公Michael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撑杆跳高其横杆的高度,又指他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所克服的障碍之大。另外,文中开头对环境的描写有一句“Thesunwasashotasthecompetition...”。hot在此既指天气之炎热,又指比赛之激烈,同样是双关的用法。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在i+1输入假设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双关这一语言知识点,联系到相关的中国古诗词。

2.能力目标

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令人叹服,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文中描写Michael在面对关键一跳时,全场鸦雀无声,令人窒息。“Thesilencewasdeafening.”这时远处传来的一声鸟叫,提醒他轮到自己跳了。此处的这一声鸟叫更衬托出了当时赛场上的“静”。使人联想到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一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诗所营造的氛围和文中的何其相似,都是用了典型的以动显静的手法,诗中用“蝉噪”和“鸟鸣”来衬托山林的幽静,而文中用一声鸟叫衬托出赛场的安静。古人字字珠玑,用言简意赅的诗词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通过对典型例子具体深入的介绍和比较,通过对古诗词的品鉴,学生真正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认识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文化鉴别力,同时思路得以开扩,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在将来的跨文化学习和交流中,学生必定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3.情感目标

本文第二部分讲父母亲给主人公Michael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有一句说到母亲给孩子讲的故事里总是从高空俯瞰来描述大地。“...describedthelandfromabird’s-eyeview.”为什么母亲会采用站在高处俯瞰的视角呢?由唐朝诗人杜甫《望岳》中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母亲希望孩子勇于攀登,放飞自我、敢于梦想的意愿不言自明。母亲是一个浪漫、乐观、充满激情的人,对Michael主要是情怀上的影响;而父亲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务实者,教育Michael要勤奋努力,靠汗水赢得自己的成功。父母亲对Michael的爱与付出成就了他奥运会上的成功。在成功的那一刻父母亲喜极而泣,流淌的是骄傲的泪水。讲到此处,是师生情感共鸣的最佳点,“感恩父母”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诗经蓼莪》中的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情深意切,直戳人心!对于每个人而言,最大的有功之人是我们的父母。而对于父母的恩情,子女需要用“孝”来报答。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些精妙绝伦的诗词很容易唤醒师生情感中的共鸣点,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父母的人。

四、结语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繁荣辉煌的见证,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古诗词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汉语、热爱古诗词的中外人士激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古诗词的渗透,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从而对所学语言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扩思路,创新思维得以培养,最后还能在品味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王彩丽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