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探讨

骨伤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探讨

摘要:学科是医院和学院发展的基石,学科建设是教学、科研、医疗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中医骨伤学科为二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薪火相传,继承拓新,中西汇通,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独特诊疗体系,为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提出促进学科建设,明确方向是关键。

关键词:中医骨伤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明确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对于疗效的提高、理论体系的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的强化、学科发展模式的转型、促进学科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1明确符合实际的建设发展方向

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涉及领域广泛。所不同的是,骨伤学科不但有理论基础,更注重于实际操作,培养临床实用人才是骨伤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方向的选择对学科建设发展至关重要。明确方向应结合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清晰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前沿、趋势等情况,准确定位,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建设发展方向。①立足本学科,放眼国内外,在紧抓前沿,深挖自身特色,在基础工作的基础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有所积累,有所突破,特点突出。②优化学科,形成较强的优势特色技术是关键[3]。③以提高学科专业技术、切实解决疾患为根本出发点,理论结合实践,在学科领域内以常见、多发及重大疑难疾病上下功夫,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益求精,让学科建设具有社会意义,永葆生命力。这也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1从骨伤实践中回顾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

中医骨伤学科培养的人才被严重西化。中医基础不牢固、传统诊治手段缺失是中医骨伤学科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现如今在西医手术盛行的大形势下,传统的正骨手段被丢弃殆尽。能够在临床中真正采用中医药手段诊治骨伤科疾病的大多都是非骨伤专业人士、或是名老中医的门诊、或是个体医疗机构,而应该作为中医骨伤学科实践前沿的各级中医院骨伤科却常常以西医手术诊治为主。过度的西化,与西医专业的人拼手术实力,而中医骨伤流传几千年的传统诊疗技术处于辅助地位,甚至丢弃不用。这种行业乱象暴露出了中医骨伤学科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培养的骨伤从业人员对用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不自信、不作为,当然也有经济利益驱使。

1.2中医骨伤专业招生源头方向不正确

众所周知,所有的医科大学都是只招收理科生,而中医院校是文理兼收,当然传承中医传统医学精粹,对此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中医骨伤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中医骨伤学不仅仅体现了中医辨证思路,更多的是研究防治骨、关节、筋的损伤和骨病的诊治技术,从晋代就有夹敷固定治疗骨折及整复治疗关节脱位,发展到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强调复位前“机触于外,巧生于内”,到现代的骨伤科运用正骨手法夹板固定,牵引等,无不体现出生物力学、空间几何想象力,例如,骨骼结构有很多夹角:脊柱侧弯Cobb角、股骨颈干角、前倾角、膝外翻角、距跟角、跟骨倾斜角、Bohlers角、胫跟角等等,再比如脊柱和各个骨与关节无不存在着严格的生物力学关系。这就要求一个骨伤科医师要具备理科特长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大部分骨伤专业的人才到临床上从事手术(西化),这就更需要数理化方面潜质。

1.3中医骨伤学科师资队伍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很多大学中医骨伤学师资队伍中有很多是专职教师,从事临床较少,书本上很多正骨手法,老师也都是通过在教学中熟知了理论知识,未在临床熟练操作过,教学大多流于形式,缺乏临床经验,书本知识与临床脱节。如有些临床并不实用的治疗方法,占课时较多,临床实操课程较少。中医骨伤学操作性强,如每一骨折、脱位类型不同,整复手法就不同。像这样的课程,每节课应书本与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应用,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近几年随着医教合一的发展,专职教师越来越少。虽然情况有所改观,但教学效果变化不大,可能教师的转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1.4中医骨伤学课程安排守旧

中医骨伤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基础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的正骨八法,强调了手法复位要“知其体位,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指出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达到“法之所施,使病人不知所苦”,在固定方面也创造改革了多种固定器具。比如“小夹板外固定”就是从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这些无不是以临床实践经验积累而成,有着较强的操作性和经验性,在教学中也应该多加入实训课程,每一节有手法的课程都要讲授与操作同时进行,或穿插教学。由临床上的实用性来决定教学课程分量。这样才能培养出临床实用人才。

2有利于推动人才的引进、培养,人才梯队建设

加强临床医师、教师人才的引进,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是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4]。学科建设首先是人才建设,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5]。学科方向一旦稳定明确,就会逐渐具备良好的临床及科研氛围基础,能为临床及科研教学人才提供最大限度发挥个身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平台。也可以明确培养战略目标,整合培养资源[6]。这也是我院骨伤学科能够吸纳各型人才的法宝之一。目前我院学科队伍人才荟萃,各级人才在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大批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活跃在临床及基础实践及科研教学领域。建立了以中青年为主力,有新进人才储备的梯队。医、教、研能力逐渐提升,逐步形成了科研氛围浓厚、学科发展繁荣的景象。

3促进科研发展、学科地位建立

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更新和提高学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学科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的成功所在[7]。学科是否拥有生命力,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去检验;是否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更需要几代人的拼搏。发展方向明确稳定更有利于工作的坚持、深入。我院中医骨伤科在老一辈专家引领下,集中力量,术业专攻,在骨折愈合、脊柱、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等方向上,相继承担省部、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对上述疾病的诊疗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研究,取得了骄人成绩,确立了中医骨伤科在省内甚至国内的地位,这些成绩为重点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制度建设,范优化管理

学科建设围绕方向进行,从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等面开展建设工作,既包括本学科所属的实验室和研究室建设,也涵盖专科专病建设的内容[8]。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而优秀的管理团队更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9]。因此,建立相关制度并逐渐完善,可充分发挥各级人才的资源优势,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学科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确立切实可行的方向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将方向为主线贯穿始终,逐级进行学科各领域的建设,才能创建良好而合理的硬件及软件结构;才能保障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学科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洪净,周杰,周景玉,司建平,贾云飞.扎实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努力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J].中医教育,2014,33(1):10-14.

[2]刘飞.论医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中医院图书情报杂志,2015,39(4):4-7.

[3]刘运祥,李成修,林乐良,等.技术是构筑医院品牌的决定性因素[J].中国医院,2008(3):10-13.

[4]张文光,吴镇聪,张俐.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推进青年教师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950-953.

[5]郑少燕,蔡琮,杨棉华.加强临床学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水平发展[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2):34-36.

[6]谢璐,郑超帆.中医院校中医药人才建设的思路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4):86-88.

[7]郭春荣.高等院校科技系统的协同性[J].科技管理研究,1995(5):26-29.

[8]蔡静怡,高云.浅谈中医骨伤学科建设及其研究方向[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1):8.

[9]张欣,杨布仁,杨益,等.加强医院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8):1547-1548.

作者:阎晓霞 朱紫燕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