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例6篇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文1

【论文关键词】 护理;地震伤员;资源管理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大批的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救治了灾区伤员150人,其中骨科救治伤员69人。面对如此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和科学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保证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伤员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1~89岁,平均51.4岁;受伤至救出时间为伤后即刻至伤后70 h不等。其中多发伤33例,四肢骨折23例,脊柱骨折及截瘫5例,髋部损伤及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挫裂伤2例,挤压伤1例。大部分伤员于1个月后伤愈出院,最后一位伤员于5个月后出院。 2 护理人员的配备 我科新病区腾出40张专用床位接收地震灾区伤员,主要是收治康复期的伤员。我科原有护士14人,护理部从其他科室抽调了护理骨干5人参与我科新病区伤员的临床救护11 d。临时组建的骨科病区也都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抽调了护士13人,护士长1人,配备好了一个护理团队。我科原有实习护生3人,护理部抽调了在其他科实习的护生2人固定在我科2周,协助完成伤员的基础护理。另外,还有3位志愿者实习护生在我科协助伤员的生活护理,共10 d。伤员入院后的前几天,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不安等。针对伤员的这些心理状况,护理部及时组织心理疏导护理小组共10人,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3 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23],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护理部和科室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专业的强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授课、各病区护士小讲课及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案查房三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救护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护理方法、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数量、病区工作情况和病人病情的轻重等进行弹性排班。批量伤员入院时安排护士加班,除当天值班的2位护士外,临时按1∶1的护患比例安排护士加班,进行伤情检查、卫生处置、接收治疗或卧床休息,处置完毕后加班的护士才下班。根据病区工作情况调整上班护士,上午和下午的治疗、处置及手术等工作量较大,每天安排10位左右的护士上行政班,另有3位护士值中班,4位护士分别值上夜班和下夜班。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的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的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 5 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 临时设立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及对伤员治疗、护理质量把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次锻炼、施展抱负和个人才华的平台。护士长助理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技术娴熟,能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且有较强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护理组长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当,组长应有能力指导下级护士或护生工作,作为病房管理核心成员、护理骨干,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和伤员的管理。执行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需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常见护理操作及抢救技术。助理护士在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伤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完成伤员入院、出院的健康教育,负责伤员的卫生处置。负责病区的环境整洁和探视陪护的管理,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文2

姚明左脚再现疲劳性骨折!2010年12月18日在美国NBA征战多年的中国的篮球巨人姚明,同一只脚再次被查出疲劳性骨折,这是继2008年2月被查出左脚疲劳性骨折以来,七届NBA全明星中锋姚明职业生涯第二次左脚被查出骨折。不过这次骨折部位与上一次不同。他会退役吗?他会留在NBA吗?一时间,姚明足部受伤的消息牵动了无数球迷的心。消息传开,大家纷纷询问什么是疲劳骨折,为什么姚明会疲劳骨折?下面我们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介绍。

什么是疲劳骨折?

人体的任何活动,都会对骨骼系统产生复杂的力。我们平时说的骨折是指骨骼系统遭受严重创伤,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引起严重变形,并发生骨的断裂。疲劳骨折起因于骨每天承受反复负荷,或长时间锻炼,发生显微镜下损伤,或微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不断积聚,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产生疲劳性骨折或称应力骨折。我们的篮球巨人姚明就是因为长期比赛、反复训练导致了左足复发疲劳骨折。

发病的常见部位及易发人群

疲劳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疲劳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跖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常见于足部的疲劳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中均可产生。

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行军骨折在足部疲劳骨折中最为常见。好发于第二跖骨干,其次为第三跖骨。第二跖骨的负重值较其余外侧3个跖骨负重区为大,仅次于第一跖骨,但第二跖骨负重区的面积是第一跖骨的一半。这足以说明第二跖干的疲劳骨折最为常见。

疲劳骨折与脆性骨折的区别

脆性骨折是指骨质疏松患者,在没有承受反复负荷,或过度锻炼的情况下,轻微外伤后出现的骨折,长发生于腕部、肋骨、腰椎等部位。通过对骨折患者病史的询问,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区别两者。

疲劳骨折的临床表现

1.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为其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

2.体检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3.X线摄片,在出现症状的1~2周内常无明显异常,3~4周后可见一横形骨折线,周围有骨痂形成,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痂有增多趋向,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增白,硬化征象,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X线检查又是阴性时,其早期诊断方法是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

疲劳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外伤;骨化性肌炎;超声;诊断

骨化性肌炎是发生于软组织特别是肌肉内的一种瘤样病变,大多数是外伤后形成的异位骨化[1]。目前有关该病的超声检查报道较少,为探讨超声诊断骨化性肌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回顾分析2008~2012年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肌炎11例的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对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2012年在我科接受彩超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患者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为23~46岁,病程为10d~5年。

1.2方法 使用日立EUB-6500HV、日立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7.5-10MHz。常规观察病变的位置、病变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边骨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信号。 将病理结果与超声声像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

2结果

11例骨化性肌炎7例病变部位位于大腿上端,2例位于小腿中份,1例位于上臂上端,1例位于膝关节外侧。患者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9/11),2例病史不明。9例与周边骨组织远离,2例紧邻周边骨组织。

骨化性肌炎早期病理组织学表现以肌纤维变性、肌间水肿、出血、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2](见图4),本组3例,超声表现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肌层或肌间隙见不规则低弱回声区,边界较清,其内回声不均匀,周边及内部见点状血流信号(见图1)。骨化性肌炎中晚期病变组织发生骨化及钙化,病理表现为特征性三带结构[3](见图5,图6),本组8例,超声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病变区见单个或多个点团状强回声团块,团块后方伴有声影(见图2,图3)。CDFI表现:低弱回声团块内及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3讨论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是发生在软组织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它不同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变)。病理改变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此病好发于青年男性, 60%~75%病例有外伤史,认为多种因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本病的始发因素[3],本组明确外伤史(9/11)81%,高于文献报道。病灶多发生于邻近骨组织处受损软组织内。骨化性肌炎早期超声表现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肌层或肌间隙见不规则低弱回声区,边界较清,其内回声不均匀,周边及内部见点状血流信号。此期超声表现与肌间血肿及软组织肿瘤等鉴别困难。但早期骨化性肌炎,不宜手术治疗[4],可行超声随访和动态观察。骨化性肌炎中晚期病变组织发生骨化及钙化,超声显示病变区见单个或多个点团状强回声团块,团块后方伴有声影,此期超声表现较为典型,具有特征性,但仍需与有骨化或钙化的软组织的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诸如骨软骨瘤、软骨瘤、软骨肉瘤 皮质旁骨肉瘤、滑膜性软骨瘤病及痛风石钙化等[5]。骨化性肌炎在外科发病率较高,早期病变X线检查无特殊改变,超声可观察其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改变,且方便、价廉,可以动态观察病灶的演变。骨化性肌炎成熟期,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好发部位和年龄,可以作出明确诊断。所以超声不失为一种诊断骨化性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金锐,Rethy K Chhem,刘吉斌,等.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1.

[3]Norman A, Dorfman HD(1970). Juxtacortical circumscribed myositis ossificans:evolution and radiographic features.Radiology 96:301-306.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文4

在大型三甲医院林立的北京,这所地处北京南部大兴区的普通二级综合医院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该院的特色科室——骨伤科。据记者了解,早在1990年,该院骨伤科病床就已达到90张,并于1991年设立干部和外宾病房,陆续接待了多名部级运动员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国的患者。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红星医院骨伤科治疗高位截瘫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该科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方面的突破。至今,该院骨伤科的医护人员仍孜孜不倦地用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的独特治疗方法,为众多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服务着。

近日,记者采访了红星医院院长王海英。王海英院长说:“红星医院经过55年的努力拼搏,留下了令人羡慕的光辉历程,在骨伤科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的落实,红星医院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我在感受到身上担子重的同时,也非常有信心带领全院职工,将医院建成具有专科特色和综合医疗竞争优势的二级甲等医院,带领全院上下开创红星医院新的历史!”

享誉海外,特色鲜明的骨伤科

在采访中,王海英院长详细介绍了该院最有特色的骨伤科和学科带头人贾国庆主任医师。她说,骨伤科创立于198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安广林专家、任玉衡教授、李方祥博士及贾国庆主任医师等几代老专家的带领下,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即大重量牵引、悬浮式牵引下整复手法,以及踩法、药物熏蒸、小针刀、血液循环驱动、脉冲磁疗、功能锻炼等非手术方法治疗运动创伤性疾病。贾国庆主任医师一直作为红星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从事骨伤专业三十余年,把传统正骨医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骨伤科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造诣,并带领骨伤科团队,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上的独到优势,建立了手法研究室,开设专家门诊,采用手法推拿按摩、牵引、踩法、中药熏蒸、针刀等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腰扭伤、腰椎峡部裂及滑脱、胸腰椎压缩骨折、肩周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引起的高低位截瘫等各类骨伤科常见、疑难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该科室一直注重学科发展,先后开展了诱发电位检查、骨密度检查、熏蒸和整体牵引技术。多年来,骨伤科除建立普通病房外,从1991年起还开设了外宾和特需病房,先后接待了法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家的病人来医院诊治。国内多位著名运动员也先后来红星医院诊治,还大量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贾国庆主任医师作为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因医术精湛,曾多次受邀到新加坡、香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会诊和讲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贾国庆主任医师于1990年应香港骨科学会邀请,学术交流3个月;1993年,应缅甸卫生部邀请,在该国举办骨伤科学习班3个月;1995年至2002年,每年到新加坡进行一次讲学;还于1993年荣获缅甸政府奖章,1988年获得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10年被评为大兴区中医骨伤科首席专家。他带领的骨伤科团队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单位、大兴区卫生系统文明服务科室、大兴区重点学科和北京市及大兴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该科还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三维动态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一刀法’治疗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证的诊疗规范及社区示范推广研究”获大兴区科研课题;“贾氏悬浮式牵引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观察”获北京中医管理局青年项目研究课题;他研制发明的“悬浮式正脊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抓住机遇,准确定位

王海英院长表示,随着“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的落实,未来几年,她将坚持医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医院发展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相适应,将红星医院建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二级甲等医院,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振奋人心又通过努力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指导全院上下开创新的历史。王海英院长提出,在全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红星医院必须以北京市和大兴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为前提,结合医院现状和发展的实际,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红星医院功能定位和周边经济社会特点、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医院发展规划中,必须坚持政府定位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兼顾城乡居民不同医疗服务需求,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的原则。

据了解,大兴区红星医院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在未来5年内,把红星医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为此制定了分阶段的分目标,包括医院的功能定位与科室设置,医院应重点优先发展的学科或技术特色,医院的技术队伍培养与人才引进,科研教学与信息管理,医院运营与设备管理,品牌塑造与医院文化等内容。

王海英院长强调,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间层次。她认为,红星医院定位于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大兴旧宫、瀛海、亦庄、西红门、青云店镇的50万人口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应实现并超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至2015年,应能够对当地区域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能够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治、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够指导基层,形成与当地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体系;实现大兴区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对红星医院的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注重学科、人才、文化建设

在采访中,王海英院长还向记者介绍了红星医院未来几年的学科建设规划。医院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由骨伤科诊疗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骨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妇产科诊疗中心、内科诊疗中心组成。医院将根据本地区、本市乃至全国病人的就医实际需要,逐步开放床位达到600 张;在内科中分设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和内分泌消化科;在外科中分设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等专业组;妇产科分设为妇科和产科;增加重症医学科、高压氧、肾透析科和病理科等,承担区域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作为品牌科室,医院非常重视骨伤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该院骨科诊疗中心由骨外科和骨伤科组成。骨伤科开放床位110 张,骨外科开放床位46张;骨伤科和骨外科人员结构梯队合理,在区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根据红星医院发展历史、现状和技术特色,中西医骨科结合强强联合,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脊柱脊髓疾病骨科治疗中心。王海英院长介绍说,在医院的规划中,至2015年,骨伤科保持非手术疗法治疗运动创伤性疾病的医疗特色,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以特色和质量吸引更多病人,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效益;引进人才,培养队伍,形成结构更趋理的专业技术梯队;骨外科以手术治疗老年性骨科疾病为主,同时两个科室要注重开展科研和临床教学工作,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区、市级相关学术领域承担科研课题3到5项,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至20 篇;打造骨科诊疗中心牌特色,使红星医院的骨伤科达到部级中医示范专科水平,并积极开展学科合作与学术交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望京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

“针对辖区居民育龄妇女多的人口特点和医疗需求,我院将妇科与产科作为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王海英院长说,“至2015年,我院妇产科床位增加至80张,并分设妇科和产科,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科室主任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并担任相关专业的学术职务。能够成功开展二级综合医院分等标准中所要求的全部诊疗技术,能够承担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诊治;开展妇科与产科相关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争取获区级或市级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奖。”

王海英院长还认识到,红星医院的人才和技术队伍相对薄弱,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是其关键。建立一支技术职务、年龄和学历结构相对合理,技术硬、素质高的队伍,对提高医院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医院应拿出经费,鼓励岗位自学、开展在职培训,采取请进来讲座、示范,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方法,在医院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培训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能的提高,以提高医院的管理绩效。至2015年,使临床全部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0%以上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历,90%以上的临床医师具有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按照岗位设置标准,在全体医务人员中,正高职称应占3%,副高职称应占9%,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薄弱点之一是学科带头人的欠缺,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带头人,这是决定医院整体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医院将根据重点发展的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搭建合理的技术梯队。学科带头人应有三级甲等医院重点学科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医院要发展,还应注重医院文化与品牌塑造。王海英院长表示,未来几年,红星医院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敬业、关爱、厚德、精医”为院训,以“除人类疾患、助健康完美”为使命,努力创造使百姓放心、患者满意的医院。

未来发展策略和四大工程

王海英院长还介绍说,医院将按照“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行为规范化,信息网络微机化,医院环境园林化,病房设施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品牌战略、服务战略、人才战略”三大战略,狠抓医院的软、硬件建设,严格遵循临床医学规范,提供快速、完整、合理的人性化服务,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定位,以科室全面发展为基础,以骨伤特色专科为龙头,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医院将采用合理定位、强化内涵、扬长补短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发展策略。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创伤骨科;外固定架;运用效果

因为传统的创伤骨科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而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则可以弥补内固定治疗法的缺陷。现而今,外固定法已经基本成熟,应用也比较广泛,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欢迎。现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内固定方法[1]。本文主要选取了80名创伤骨科患者,对内外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一年来在我院接受固定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女12例,男28例;年龄8~78(39.2±3.8)岁。B组40例,女14例,男26例;年龄6~76(37.5±3.7)岁。2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AO标准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以骨折为中心做切口,尽可能少剥离骨膜,清理骨折端组织,显露出骨折断端,骨折复位后将骨折临时固定,行内固定物固定。术中、术后行C臂透视,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对于皮肤损伤严重者,先行骨折固定,敷料包扎或VSD引流,待条件允许后再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

B组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于开放骨折,在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对于闭合骨折,可以行闭合骨折复位。骨折复位后,分别在骨折近端及远端合适位置拧入螺纹钉。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外固定架,C臂透视下调整骨折断端及外固定架,使骨折对位、力线恢复良好,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决定是否行骨折间加压。固定架距皮肤距离2cm左右,以利观察伤口、更换敷料及针道护理。对于皮肤损伤严重者,先行骨折固定,敷料包扎或VSD引流,待条件允许后再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

对2组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2组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肢肿胀严重者给予患肢抬高,脱水药物治疗;伤口或切口定时换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定期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对于外固定架固定患者,术后按时进行针道护理,75%乙醇针道点滴,每天2次,如发现针道红肿渗出,及时换药更换敷料。如发生针道感染,及时取分泌物做药敏实验,改用敏感抗生素。当骨折骨性愈合后,便可将外固定架拆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骨折完全愈合,不存在畸形,功能活动全部恢复正常;良: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功能活动恢复较为理想,不存在畸形;差:骨折部位愈合延迟,同时存在畸形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活动及正常生活。优良率=(优人数+良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外固定架组患者通过外固定架治疗之后,优良率达到了95%,而创伤骨科组患者运用内固定法之后,优良率仅为80%(p

3 讨论

现阶段,因为交通事故的增加,创伤骨科患者人数也急剧增加,病情也越显复杂化[2]。为了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创伤骨科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重返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很多骨科学者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创伤骨科的治疗效果。因为外固定技术发展迅速,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尤其是在软组织损伤、对段骨折中的应用,效果都非常好。

对开放骨折,尤其是同时出现了严重软组织损伤或者伤口出现了明显感染的患者而言,将骨折部位固定下来,不仅可以让伤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也能够防止伤口再一次感染,传统的治疗方式常常是在顾此失彼,为此,医学人员研究出了外固定架的方法。应用此种方法时,与骨折线或者是病灶区穿针距离比较远,并不会影响局部血运,也不会对骨的修复再生产生干扰,中后期阶段,也能够应用弹性固定的方法[3]。另外,外固定架的体外装置与患者皮肤拥有非常大的空间,创伤处被完全的架空,这样既方便观察伤口,也方便处理伤口。站在生物力学以及生物学的角度,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既便于骨折处愈合,同时也利于伤口恢复。外固定架用户内固定架相比,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也会增添局部损伤,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同时,外固定架可以应用在各种复杂创伤骨科中,大大降低了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出现的可能性,一些患者甚至面临着截肢的风险,运用在外固定架之后,肢体得以保留。

长期以来,对于粉碎骨折并且带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并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手段[4]。早期通常选择应用内固定治疗方法,此种方法不能完全将处于游离状态下的骨折碎片固定下来,而如果使用2种或者以上固定物,则非常容易出现电解反应。基于此,研究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此种类型的患者应用内外固定结合的方式比较好,比较小的骨折碎片应用内固定的方法,而断端则应用外固定架方式,同时施工压力,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使粉碎性的骨折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中,也便于调节创伤骨科高度,因此不会影响患者皮肤。

有些患者不仅具有粉碎性骨、软组织损伤症状,同时还伴有开发骨折症状,此类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最合适。因为这类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采用内固定方法患者不仅要忍受痛苦,心情也难以放松,而应用外固定架方法,对稳定患者病情有着积极作用,这样能够安全患者进行择期手术[5]。再加之,患者的情况下已经十分危急,过长时间的手术很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而外固定架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内固定法手术繁琐,手术期间也同意发生意外,容易大出血,手术切口比较大,这将会延长伤口恢复时间。而且手术之后还需要患者进行重复性的检查,待到患者完全恢复之后,还需要将内固定拆除,所以患者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这使得患者的恢复时间加长。

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对软组织覆盖只会产生非常小的干扰,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也利于患者后期恢复。

参考文献

[1]陈麒麟,朱乐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9).

[2]熊绍勇.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8).

[3]李宗泽.外固定架在90例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

骨伤科与骨科的区别范文6

【摘要】 [目的]从神经显微外科修复角度分析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行神经探查术,分析其临床特点,检查发现及术中所见,对该病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均有差异,术后胫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腓总神经功能恢复稍差。[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损伤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有别于一般神经卡压性疾病。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坐骨神经; 创伤与损伤; 显微外科

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损伤机制及预后分析已有较多文献报道[1,2]。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分析1997年~2007年收治的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神经显微外科修复角度分析此类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治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1~47岁;病程50 d~6个月不等;均为车祸伤;髋臼骨折依据Letournel分类:髋臼后壁骨折3例,髋臼后壁并后柱骨折1例。受累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均受累3例,单纯腓总神经受累l例。所有病例均行臀后坐骨神经探查手术。

1.2 典型病例

例1:男,47岁。左髋部车祸伤后左下肢运动不能6个月入院。查体:左下肢肌萎缩(++),足下垂;足部皮肤干燥、无汗,足底感觉S3,1、2趾蹼间隙感觉S0;左下肢各关节主动活动不能,被动活动范围亦减小;腓总神经支配区肌肉肌力M0~1,胫神经支配区肌力M2,臀后区Tinnel征阳性;电生理检测(臀后坐骨神经刺激,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区肌肉分别记录):腓总神经损伤为严重损伤(潜伏期测不出,腓骨长短肌出现纤颤波),胫神经损伤为不完全损伤(运动潜伏期较对侧明显延长);骨盆X线片检查显示右髋臼后壁骨折(图1)。术中探查:坐骨神经被外下方移位骨折块顶起,神经周围瘢痕形成,神经组织与瘢痕组织黏连,梨状肌瘢痕化、僵硬。

例2:女,21岁。髋部车祸伤后右下肢垂足畸形50 d入院。查体:右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肌萎缩(+);足背皮肤无汗,足底感觉S4,1、2趾蹼间隙感觉S0;右膝关节、踝关节被动活动正常,腓总神经支配区肌力M0,踝关节及足趾背伸不能,大腿后肌群肌力M2,俯卧位主动屈膝不能,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力M5;臀后区有深压痛点,无Tinnel征,腓骨肌管部位Tinnel征阳性;电生理检测提示右骶以上神经源性损伤;骨盆X线片检查显示右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后柱骨折己应用内固定钢板固定(图2)。术中探查: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外下方被移位的骨折块顶起,神经周围钙质沉积,神经干变细,质地硬,胫神经周围软组织纤维化、变硬,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黏连,梨状肌瘢痕化、僵硬。

例3:女,42岁,右髋部车祸伤后右足下垂畸形3个月入院。查体:右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肌萎缩(++);足背皮肤干燥,足底感觉S4,1、2趾蹼间隙感觉S2;左下肢各关节被动活动幅度稍受限,腓总神经支配区肌力M0~1,踝关节及足趾主动背伸不能,胫神经支配区肌肉肌力M5;臀后区Tinnel征阳性,腓骨肌管部位Tinnel征阳性;电生理检测提示腓总神经严重损伤(运动潜伏期测不出);骨盆X线片检查显示右髋臼后壁骨折(图3)。术中探查:腓总神经于梨状肌上孔出骨盆平面,梨状肌纤维化,呈腱弓样压迫于腓总神经,腓总神经变细、外膜增厚、质地硬,压迫全程神经干呈条索样改变。

1.3 治疗方法

术中处理:于神经干质地正常部位逆行追踪,游离神经干;于梨状肌止点处切断或部分切除瘢痕化的梨状肌;用咬骨钳咬除压迫神经干的骨凸;切除神经周围增生的瘢痕,行神经外膜松解,如神经干增粗、神经质地僵硬则行神经束膜松解;咬除骨凸平面应用周围筋膜或肌肉缝合覆盖,将神经干置于上述基床中;彻底止血,神经干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切口内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及系统的康复训练。

2 结果

例1:术后随访1年半,大腿及小腿后肌群肌力恢复至M5,感觉S4;小腿外侧群肌肉肌力恢复至M3,小腿前群肌肉肌力M0~

2,1、2趾蹼间隙感觉S0;足仍呈下垂畸形。例2:术后随访6个月,大腿后肌群肌力M4,腓总神经支配区功能较术前无改善。例3:术后随访2年,腓总神经支配区肌肉肌力恢复至M4,1、2趾蹼间隙感觉仍为S2。另1例为外来打工者,出院后去向不明,失随访。

3 讨论

3.1 髋臼骨折坐骨神经损伤机制分析

谢颖涛等[3]研究表明:坐骨神经损伤平面均发生在坐骨神经出骨盆平面,梨状肌、坐骨切迹附近4 cm范围内;坐骨神经损伤的基本机制为: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时,股骨头向内上方撞击髋臼后壁,导致髋臼后壁和/或后柱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移位的骨折片可刺穿菲薄的肌肉层,直接刺伤坐骨神经;或是向后、向上、向内移位的骨折片和或股骨头,将坐骨神经向内上方压迫。本组4例中3例为髋臼后壁骨折,1例为髋臼后壁+后柱骨折,术中探查证实了上述观点。但同时作者注意到:(1)伤后梨状肌的改变在坐骨神经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梨状肌起自骶骨外侧部前面,肌束向外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腔,止于股骨大转子,与周围组织构成两个孔隙: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一般走行于梨状肌下孔中。本组病例术中均发现梨状肌瘢痕化或纤维化、挛缩、僵硬,与周围组织黏连。分析原因考虑髋臼骨折、髋关节后脱位时,受伤的下肢呈内收、内旋畸形,梨状肌被动受牵拉,致肌肉断裂或肌内出血;另外骨折周围血肿及肌肉周围软组织损伤瘢痕压迫,造成梨状肌缺血,致肌肉纤维化或瘢痕化。梨状肌的上述改变一方面造成梨状肌上、下孔容积固定,由于孔内软组织损伤后肿胀或血肿形成、机化,使孔内容积减小;另一方面由于梨状肌止点部位纤维蛋白积聚、钙质沉积、骨化性肌炎形成等,造成梨状肌下孔外侧容积进一步减小,致坐骨神经外侧缘受压加重或被钙化组织包绕;(2)腓总神经骨盆平面穿出点位置的变异在坐骨神经损伤中起同样重要的作用。腓总神经自高位分出后,其出骨盆平面方式有较多变异,主要表现为与梨状肌位置关系的变异。腓总神经通常以3种方式出骨盆:大部分于梨状肌下孔外侧出盆,小部分自梨状肌上孔或穿梨状肌出骨盆,对于后两种,纤维化僵硬的梨状肌可成为压迫腓总神经的主要原因,病例3腓总神经出骨盆方式即为此类;(3)病例2大腿后肌群肌力表现与胫神经整体损伤表现不符,表现为单纯肌支严重受损。分析原因为髋臼后壁骨折时,患侧下肢处于屈髋位,大腿后肌群处于被动拉长紧张位,肌支位置固定,缺乏缓冲,受伤时肌支易出现牵拉性损伤。

3.2 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

髋臼骨折后依据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不难确立,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臀部Tinnel征并非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必有表现。本组病例2臀部只有深压痛,并无Tinnel征,考虑原因为部分病例神经损伤部位所在位置较深,神经走行平面又近似于和叩击方向平行,加之表面有肥厚的臀大肌等肌肉相隔,叩击臀后皮肤不能对损伤部位神经干形成有效刺激,只有用力压迫受伤部位才会有压痛;(2)腓骨肌管处Tinnel征并不代表该处腓总神经有严重损伤。腓骨肌管处Tinnel征形成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腓总神经于腓骨肌管部位固定,神经受牵拉时该部位损伤较其他部位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腓总神经于骨盆平面受压后,神经内轴浆流减慢,当遇到第二个神经狭窄部位时,轴浆流受阻,致使该部位神经营养障碍,神经受损;(3)肌电图对于高位坐骨神经损伤的意义。本组病例2术前肌电图诊断为左骶以上神经源性损伤,Fassler等[4]研究也证实应用肌电图预测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状态和预后是有限的。分析原因为该病例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较高,体表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不能将神经的受损段包括在内;另外由于该神经深在,必须增大刺激强度才能使神经去极化,由于去极化电流的扩散,更不能准确定位刺激点。故肌电图诊断对于本组疾病诊断只具有参考意义。

3.3 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治疗

神经松解手术在髋臼骨折后的坐骨神经损伤病例常常被应用。术中主要注意事项为:(1)术中的无创操作为必要,分开臀大肌时,应于起点处切开部分腱性部分,然后沿肌束间小心分离,确切止血,切忌粗暴撕开臀大肌,造成术后肌肉出血致切口内血肿形成;(2)术中应仔细分辨腓总神经与梨状肌位置关系,必要时可将梨状肌于止点处切断或部分切除,注意保护走行于该肌上下或行于肌内的神经血管。神经松解时既要充分减压,又不要过多的破坏其血液供应[5],务必使神经松解完全,必要时可将后腹膜掀起,做腹膜后神经松解;(3)应咬平将神经顶起的移位骨折块,如神经被钙化组织包绕,应小心剥离。骨折块咬平后,可用周围筋膜或肌肉缝合覆盖,务必使神经置于血运良好而平坦的基床中;(4)由于术后坐骨神经需较长的恢复时间,且腓总神经恢复常不尽人意,故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1]董宏朋,周东井,柳翔云,等.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机制及预后的相关因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9):729-730.

[2]刘玉洁,林峰.李众利,等.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568-569.

[3]谢颖涛,顾立强,林晓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60-663.

[4]Fassler PR,Swiontknowski MF,Kiffoy AW,et al.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associated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 [J].

J Bone Joint Surg(AM), 1993,75(11): 1157-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