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风建设论文3篇

普通高校学风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普通高校学风建设中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运用

1.反面典型的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普通高校学风建设中往往容易把学业问题学生当成犯错误、叛逆、不服从管理的典型来批评、甚至处罚,将学校的校规校纪当作管理此类学生的利器,往往适得其反,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这种做法本质上否定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只是片面强调对学生的硬性要求、刻板的按照标准要求甚至命令学生,最终结果是培养了商品化的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产品学生,最终与自主、自由、独立、理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面对学习不适应引起的学业问题学生,应该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风建设的目标。人本主义的理念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挖掘潜能,即承认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者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成才动机,使其能够自主发展。第二,注重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需求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示范,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可实践性的典型开展宣传教育。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受教育的学生本身自己想要改变,想要学习典型成为典型,才能改变认知,从根本上做到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学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启发、开发学生的潜能。

2.在教育方式上由“灌输式”向“疏导式”“、共情式”转变

在以往的学风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有关的学业管理的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教育管理后进学生的标准和手段,并且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学风建设的成效。教育方式也多是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来对学业问题学生提出要求,以刻板的态度和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向学生灌输关于“应该、必须、不许”的命令或规定。在这种机械化、模板化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发展的选择,只有被决定、被动接受的任务和被认可的目标,任何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学生都会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甚至被当成一个消极防范的对象。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把“禁止、防范”作为立足点,通过教条的纪律、严密的管理、量化的评价手段和毫无情面的惩戒措施,严格地控制学业问题学生的行为,甚至存在只要顺利毕业便万事大吉的心态。这种命令或者刻板的使用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教育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反面典型无法起到预警和再教育的功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的,尤其是引起观察者共鸣或认可的行为更易被观察学习和模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自身也会着急,自然渴望得到被关怀体贴与热情帮助,如果把这种关怀和帮助转变为为其提供可供学习和向往的榜样、典型,在情感上给予鼓励、支持和认可、信任。让学生得到自信后,对于自身的问题能够客观的认识并找到原因和应对措施,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并且能够像身边的典型一样出色。

3.普通高校学风建设注重实效转化,融入人文关怀,反对形式主义

首先,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潜能使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使学生都成为符合各种标准的统一规格的“才”。这就要求高校的学风建设不搞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不搞形式主义,认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激发学生成材动机,变要我能为我要能,从根本上转变学业问题学生的困难。其次,要突出人性化管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彰显人性关怀。在典型教育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自我,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变思想,自愿、主动地选择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强制去做或不做什么。对于反面典型的运用是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消极的防范对象。让学生在转变的过程中能够感到自由选择与成功的喜悦,从内心深处决定改变不良习惯,从而充分体现与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反面典型的正确运用凸显警示教育的成效

反面典型应用得当,能够从反面促使学生防微杜渐,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见贤思齐的学风氛围,收到正面典型宣传收不到的教育效果。反面典型的运用不是批判、惩罚,它不仅仅是警告,更重要的是宣传问题学生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不良习惯的过程。以具体翔实的典型事实、个体案例,有针对性地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通过反面典型个案的对照,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习惯、防止类似的典型事件重复发生,从而改善学风。反面典型的选取、归返教育以及宣传教育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要注意不要伤害被选取为反面典型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反面典型的选取、应用要遵循客观原则、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反面典型的个案分析,还是对反面典型的批评教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尤其不能上纲上线,一味地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学生,推卸责任而不进行思想教育。第三,在反面典型运用过程中,要做到有批判、有教育、更有帮助,分析其原因,从根源找办法,真正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过去的不良习惯中觉悟,最终从认识到实际行动上实现全面改善,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取得进步甚至成绩,将会成为更加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总之,运用反面典型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前提下,要注意运用反面典型的目的是说明正确的道理、引导学生预防类似事情的发生。同时,典型示范还要掌握科学的原则,注重正面的梳理和引导,才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是学生消除侥幸思想,达到教书育人,建设良好学风的目的。

三、学风建设中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有机结合

反面典型是学风建设中的主要宣传内容,反面典型的运用主要是起到辅助作用。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选取、运用要合理恰当。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地位不同,正面典型为主导,反面典型为辅助。典型示范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强有力杠杆,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综合运用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的教育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引导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坚持以正面典型为主体,以正面教育为主导,尽量多树立一些正面典型。运用反面案例时,要注意正面引导才是最终的目的,运用反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防微杜渐、警示教育。

作者:王洪斌 赵金梅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普通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大力发挥个体层面几个角色的作用

个体层面包含学生个人、学生干部(寝室长、班干团干等)和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等)。学生个人、学生干部、教育工作者各归各位,在学风建设中各司其职才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与对象。普通高校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生作为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树立良好学风是学生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要认识到建设良好学风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想方设法地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风建设的主体认知,陶冶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情感,锻炼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意志,培养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行为,努力实现学生的高度自律。具体可通过班(团)会、典型示范、实践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学生干部是学风建设的“领头羊”,他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为辅助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学生干部作为普通学生的一员,是被管理者,他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小助手,又是管理者,他们更能理解和支持老师的立场与工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想建设良好学风,必须选好苗子,重点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并让他们在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基于一线的辅导员工作经历,这里特别强调要注意发挥好寝室长的作用。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最小单位,如果寝室长有较高的素养,能管理好从寝室内务到学习风气的大事小情,则一个班级的学风有望,进而一个学校的学风有望。具体的调动寝室长工作热情的方法可以考虑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如评比“最佳月度寝室”等,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给予适当强化,鼓励寝室长参与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等)是学生学风建设的引路人。教育工作者在学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监督与考核。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要提要求、造氛围、搭平台、做“评委”,使学生明白为建设学风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与做不好的差别,这样学生才有方向、有目标、有行动。下寝与下课是教育工作者监督与考核学风建设效果的主要途径,只有跟学生在一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的学生情况,才能监督与考核学生的表现。

二、普通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大力发挥组织层面几个角色的作用

学院是学生管理的具体单位。学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主要作用亦是管理与引导。管理只是手段,管理的目的是以直白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形式上显得不够友好与民主,学生的接受度不够高;而引导是给学生一个方向或者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的能量能得到合理的释放。通俗地讲,引导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务“利诱”他们朝社会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比如,学院可以结合校情、院情、专业特点组织学科竞赛、考研辅导、名家讲坛等等,更可以“以生为本”问计于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给予积极的引导,将学生的能量引导到“正途”。学校是人类进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为建设良好学风,在学校层面需要做以下努力。

第一,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为此,学校应使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起学风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因为学风建设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更是全校的事情。当全体教职员工都能齐心合力建学风,不论行政、管理、后勤还是教学人员,人人都能站在学风建设的服务者的立场时,良好学风可成。第二,充分发挥三个阵地的作用,最大化课堂、宿舍、考场的教育意义。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所以建设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气很重要。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的学习氛围与环境的建设也需要学校提供平台。考场是检验学风建设成果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关键场所绝不能放松对学风的要求,这也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第三,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首先是管理部门间(如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必须对学风建设的展开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其次是教师间必须实现有效沟通。如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对于共同学生的情况应该随时保持密切的联系,互通有无,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引领学风往学校与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要依靠个体及组织两个层面六个角色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若能做到人人有责,各尽其责,则高校良好学风可建成,优质学生可塑成。

作者:曾艳 罗小林 单位:赣南医学院

第三篇

一、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在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高校制度管理之间可进行博弈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学生与高校规章制度之间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动态博弈中,行动有先后次序,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为,来获得有关先行动者的信息,从而证实或修正自己对先行动者的判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高校制度管理之间存在的博弈冲突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动态执行上。对学校而言,进行学风建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勤奋学习,最大限度地让最多的学生达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计划,完成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以及社会任务。而学生的目的则是以最小化的成本和资源的消费来实现顺利毕业和找工作。其中,这些成本包括时间和精力和金钱。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和主要被管理对象,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合理诉求,譬如涉及到学生具体学习、生活方面的规章制度应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建议。然而在实际中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却极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没有被作为权利的主体参与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和修改中来。因而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每一方行为主体都试图在既定的约束条例框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此类行为的最终结果也正如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那样,出现个体的理性反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情形。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是严格执行还是宽松执行。此时,高校与学生自我的严格管理与宽松管理就成了一对相互依赖的策略。

博弈的四个要素:(1)参与者:管理者(高校)、学生;(2)博弈规则:严格管理为优,宽松管理为弱;设定严格策略为S1,S1=1宽松策略为S2,S2=0;(3)收益:设定收益为G。此时有四中情形Gn=G1,G2,G3,G4。其中,G1=(S1,S1)=2G2=(S1,S2)G3=(S2,S1)=1G4=(S2,S2)=0由此可知当Gn=G1时收益最大,当Gn=G2或G3时收益偏低,当Gn=G4时收益最小;(4)结论:情况一:高校管理严格的情况,学生自我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学校学生都严格进行管理。情况二:高校松懈管理时,学生自我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高校管理松懈,学生管理严格。情况三:学生自我管理严格情况下,高校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高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都严格。情况四:学生自我管理松懈情况下,高校管理选择严格,结果为高校管理严格,学生自我管理松懈。

因此综合四种情况,结论如下。第一、高校,学生都严格管理。第二、高校管理不严格学生自我管理严格。第三、高校严格管理,学生自我松懈。任一方行为主体的决策都对另一方的决策主体产生影响。收益:当高校和学生都选择严格时,获得最优收益。当高校与学生选择松懈时,收益较低。这是整体收益。因此,高校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学校完善各种学生管理机制,严格科学地执行管理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打击作弊行为,引导和督促学生日渐形成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事实上,从“囚徒困境”博弈的归因来分析,正是由于高校与学生个体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导致学风不佳、校风不佳,学生综合素质偏低,高校综合实力水平下降。为了达到高校与学生的整体最优化,需要双方具有一种合作的理性。从而使双方利益主体收获最优利益,实现双方共赢,从而实现高校学风的良好转变。

二、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修养,淡化个人利益意识。中国有句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身”之后才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其学习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一些大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拿到各种证书,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去抄袭舞弊,高分低素质,高学历低教养的学生屡见不鲜。这毋庸置疑是学习与修养没有紧密结合发展的恶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重视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淡化大学生的个人利益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健全高校管理体制,严肃考纪考风,以优良的考风来带学风。从上述博弈模型中可以得知,当学校管理严格时,高校获得收益为优,属于上策。对少数自制力较低的大学生还应加强考纪考风建设。严惩考试作弊行为,杜绝代考和出现,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倒把行为。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袒和差别对待。这样个别学生的舞弊现象就可以打压下去。大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在考场中,大部分学生舞弊抄袭会把那些潜在的作弊学生带动起来,从而造成考场纸条满天飞的现象。倘若考纪考风管理不严格,高校对作弊抄袭学生处理不彻底,那么舞弊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对于一些人生目标理想不明确的学生而言,读大学就是为了拿毕业证和学位证。而通过考试各科成绩合格就能获得证书。不愿意付出努力和学习的学生往往会选择走上舞弊的道路。因此必须严厉打击考试舞弊行为,避免几粒老鼠屎坏一锅粥的现象出现。

3.加强普通高校教师师风建设,以良好的师风促学风。“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具有教学,科研,育人三重使命。教师素质不过关,作风不过硬,那么其所教的学生也必定质量不过关。为了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应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学生的好榜样。倘若教师学术行为不端正,学生的学术行为也难免受恶劣影响。古代孔子、孟子,他们不仅教授弟子学问,更传授弟子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譬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因此高校加强师风建设十分必要。只有优良的师风才能激发优良学风的出现。

4.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上文指出要优良的师风带动学风,然而带动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并坚持下去。因此,大学生自身问题的解决十分关键。必须针对那些没自信、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控能力差、懒散抑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环境给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以班级和寝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以及班干部,学生会团体组织的积极带头作用。将少数先进个人自律扩大到团体的自我管理的自律,将榜样标兵的好学扩大到全体学生的好学,将干部党员的求实创新扩大到整体教员学生的求实创新。

作者:刘嫱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