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摘要]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着来自高校自身改革与社会转型提出的新挑战。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应坚持思想引领,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风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师德引领,以优良教风促学风;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反哺学风建设;丰富学习载体,以学科竞赛促学风。学校各部门在规范和服务中优化学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教风;师德

我国长期以来采取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教育发展模式,高等教育侧重从“需求侧”发力刺激总需求,短时间内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随着需求侧边际效益的递减,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与供需错配也日益严重[1]。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学风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着来自高校自身改革与社会转型提出的新挑战,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一种观点认为“学风是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认识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行为表现的综合反映”[2],这种观点将学风建设主体仅聚焦于学生,有失偏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学风概念至少涵括学校学习氛围、教师治学精神和学生学习风气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会产生深远影响。学风既是学校优良文化传统及校园精神的彰显,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新时期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症下药,探索学风建设新路径,对于推动普通工科院校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校学术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

当前,很多普通工科院校由高职院校合并组建而成,普通工科院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引进、育人环境等方面得到较好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新时期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距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3]具体来说,当前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催生不良教风学风。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普通工科院校的教育环境社会化倾向日益凸显。教师与学生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消极思潮的影响,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不正之风对教育功能的影响和侵蚀也日益加大,校园中功利思想和浮躁风气日益严重,导致部分教师与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教研与学习,价值选择产生困惑。

(二)学校领导层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很多普通工科院校因自身发展需要,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对学风建设口号较多,但实际执行实施不够;校内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学风建设措施上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学校规章制度缺乏对教师重视教学的激励机制,职称评审、岗位晋级方面缺乏对教学和引导学生的考核机制;学生手册中与学风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学工与教学系统缺乏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无法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风气。

(三)部分教师舍本逐末,缺乏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受人才评价体系影响,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对教学工作缺乏深入钻研,教学方法缺少系统化培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更新不能与时俱进;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片面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求知需求的实际了解;教师在课堂中只教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注重应付教学内容,而忽略对课堂纪律的整顿。[4]

(四)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机不纯、学习心态失衡、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纪律松懈、学习效率低下。普通院校工科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学习主动性较差;工科专业学习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相对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0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制力差、追求个性等特点,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甚至考试作弊、厌学情绪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差,遇到困难挫折便自暴自弃、精神恍惚;也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业与恋爱、兼职、交友、娱乐的关系,影响学习成绩。

二、新时期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推进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学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长远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高校领导者和管理层应该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提供一整套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学风建设方案。

(一)坚持思想引领,夯实学风建设基础。解决学生学习动力及学习动机问题,是加强学风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报国热情,是进一步开展学风建设的先决条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加强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帮助学生不段完善职业规划,确定学习目标,树立职业发展方向。在新生入学阶段通过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优秀毕业生等开展专业入学教育,让新生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讲解,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满意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风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普通工科院校要严格按照学生手册制定的校规校纪开展学风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和执行力度。通过制度建设,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考核体系;在党员发展、学生干部选拔中明确对学习成绩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党建团建促学风;严格执行学生上课、自习、早读、考试、住宿等管理制度,辅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强化师德引领,以优良教风促学风。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成效。普通工科院校要树立以教风促学风的思想理念,积极发挥师德师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关键引领作用,调动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树立教师威信。加强教师教学方式培训和教学方法实操训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5]这既需要改变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转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工作理念,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还需要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训练。

(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反哺学风建设。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师生从课堂走向生产,这就要求普通工科院校师生从学校走向工场,通过实训提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普通工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应高度重视校地、校企合作,形成“注重实践”的鲜明办学特色。深化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深度挖掘地方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将行业前沿发展趋势及先进技术引入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推动校地、校企产学研及成果转化无缝对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学术能力提升,进而反哺教学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共建共享,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探索高校名企在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共创联培”计划,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五)丰富学习载体,以学科竞赛促学风。普通工科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尊重并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成才观,顺应大学生价值观从“模式化”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实施分层次培养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素质培养和成果培育新模式,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推动学风建设。首先,以“导师引领,项目驱动,梯队构建”为核心,推进学生科创团队与项目培育,建立一年级兴趣小组、二年级科研立项、三年级学科竞赛的分级有梯队有层次培养机制;其次,整合发挥行业协会等平台资源力量,参与相关专业协会科技活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再次,打造专业品牌特色竞赛活动,拓展丰富学生的科技文化第二课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三、结语

普通工科院校因生源质量问题,其学风建设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新路径,建立有利于普通工科院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基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除了上述路径之外,普通工科院校还应该探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校友访谈、利用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多元导师队伍等多渠道加强学风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学风建设是一所学校长期、系统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把学风建设当成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增强主动性、提高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促进各职能部门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在规范和服务中优化学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

作者:张立 袁楠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