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论文

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论文

1.完善课程体系,健全知识结构

工业设计是一门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综合学科,出于这一特点,工科类院校在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时,要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艺术的陶冶。工业设计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产品的功能、材质、制造技术等,才能与工程师进行相关的探讨,进而使造型设计符合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基于此,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在招生方面作出了改革,文理科兼收,有的则按理工类招生,由此提升了生源在文化素质、理性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增强绘画技能的训练,增设有关工程技术类课程,有效调整了新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和辅助设计能力明显提高。一些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设高数学课程。虽然高数理论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不会直接体现出来,但数学中的分析原理却在学生将来的设计过程中,内化为观察力、举一反三的能力等。总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改革,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科学、实用,使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得到了完美统一,为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活化思维,提升创造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工业设计思维不断碰撞与融合,新的设计工艺、设计材料层出不穷,工业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灵活的思维和极强的创造力,才能把握住工业设计的发展节奏,创作出紧跟时展潮流的工业设计作品。而我国工科类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过于程式化,往往以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为主,导致学生基本功扎实,却失去了灵活的思维和大胆的艺术个性。随着工业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各种信息化设计工具层出不穷,在工业设计变得越来越便利的今天,拥有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才是成为合格的工业设计师的关键所在。因此,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自发地观察、思考和探索,引导其求新、求变、求异。避免墨守陈规,避免通过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应以个人喜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是应通过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灵活的思维和活跃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与书本不同,与教师观点不同的新见解,新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使其创作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以更好地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3.强化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强化人文知识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品位与精神格调,进而促使其设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纵观古今,优秀的设计师无不学贯中西,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其设计的作品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工业设计虽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也必须体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设计师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又往往与其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文知识有助于工业设计师正确把握设计的真谛,并在设计中体现丰富的精神内涵。因此,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应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设人文知识选修课、讲座,或在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氛围,并为学生创造认识、参观文化遗产的机会,帮助其不断积累人文知识,并引导其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促使其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4.总结

综上所述,工科类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如何完善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其创造力和培养其人文素质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而实际教学工作中,每所高等院校所拥有的办学条件、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各不相同,因而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一方面要面向未来、面向岗位,全面认识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也需充分结合实际,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以不断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作者:崔延琳 张恒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