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摘要:演示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中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注意观察实验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解决物理问题.帮助学生由宏观向微观过渡,建立概念,理解原理,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目的;规律;掌握;理解;思维

1紧扣教学,目的明确

1.1建立演示实验的导入

演示实验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即将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特点在于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以做一个“摩擦酒杯发声”的实验:取一只没有花纹的酒杯,在杯中盛适量的水,用湿润的手指推摸杯口,如图1所示,便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用这种不同寻常的方法使物体发声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悬念和探究物体发声原因的愿望.在讲授《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先做四个演示实验:(1)将木块浸没水中木块上浮;(2)将铁块浸没水中铁块下沉;(3)将石腊浸没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事前配置好)中石腊悬浮;(4)将小铁片和铁盒放在水面,铁片下沉,而铁盒漂浮.然后组织学生议论,进而引入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这四种现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但是追根究底查原因,学生却又感到似是而非,因而产生悬念,激励求知欲望.

1.2建立演示实验的概念与规律

物理课堂根据感性材料用成系列的实验,层层推进,用猜测、假想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在实验装置的设计和选择,梳理介绍和实验过程的条件控制中渗透实验的研究方法,形成概念、建立规律.教师以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为本,以自主探究为魂的教学理念;以规律的建立与应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规律为教学思路,精心向学生奉献了这节课.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首先用烟雾箱演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再演示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再演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不是直线的现象,学生就不难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1.3应用演示实验,深化与巩固概念和规律

在原有的演示实验基础上变换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在学习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后,学生演示一个“奇妙的小木球”(如图2所示)的实验:放松细绳,小球能顺着绳子滑下来:拉紧绳子,小球能粘在细绳上.请学生猜想小木球的构造有什么奇妙?这种设计在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2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演示实验必须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层次清晰,且时间紧凑.一堂课的演示实验不宜过多、过杂,精选那些简单型,现象明显,可见度大的实验.在学习“大气压”的知识时,为了能使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体验到大气压力很大,可以用两个洁净的家用通下水道用的皮碗来模拟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取两只皮碗,在两只皮碗的边缘上沾一些水,对合在一起,用力挤压,排出皮碗间的空气,即成一个简易的马德堡半球.此时,一个力气很大的学生也难以将皮碗拉开.这个实验取材方便,演示时非常省时,且效果明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整洁有序,严谨认真

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必须整洁有序,装置要正确美观,演示台上要移去不必要的器材,供学生观察的仪器要放在醒目正对着学生的位置.操作要做到规范,一丝不苟.规范的实验操作,老师既要身教,又要言传.不仅让学生模仿,还要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仪器的组装时要提示学生,一般的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这些不仅是做好实验本身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的需要.

4准备细致,确保成功

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准确选择实验器材,熟练掌握实验的技能技巧,并做好实验的预演练习.在惯性现象的教学中,演示如图3所示的“板飞蛋落”的实验,会给学生一个终生难忘的印象.然而,要使实验百发百中,就需要在实验以前好好地练习,领悟到用手腕力量来击板的技巧,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5搭配讲解,促进思维

演示实验虽然以教师的操作为主,但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应注意的问题,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如何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致得出的规律性.这些都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启发,才能使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因此演示实验时教师简要、清晰、具有启发性的讲解指导和巧妙的提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5.1适时提醒,指导观察

演示实验时教师必须向学生讲解明确实验的目的,感知有序、全面的观察,注意细微观察和清晰观察的重点.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要告诉学生应注意观察的是试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口有什么物质生成,而不是去注意观察氢气发生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产生的现象.

5.2实验设问与思维相结合

实验不仅以显示现象为满足,还应教导学生把实验与思维相结合,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确定观察的现象或需测量的数据,制定实验步骤,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或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了解这些结论的简单应用.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分层设疑,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分层设疑,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探究活动.在学习“秤簧秤”时,设问:(1)弹簧秤上的单位是什么?(2)弹簧秤上刻度的原理是什么?(3)如何正确使用弹簧秤?(4)弹簧秤的刻度值怎样决定?(5)对于没有校正好的弹簧秤应怎样读数?问题的设计有许多,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所需的结论,更了解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进,杨帆.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资源开发的若干途径及其案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01):80.

[2]马英.观察力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48):66.

[3]季倬.对课堂演示实验魔术化处理的尝试[J].物理教学,2016(12):33-34.

[4]夏孝祥.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和作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2).

作者:陶袁英 单位:启东市大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