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教学范例6篇

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1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所有的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抽象和总结出来的。物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刨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世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教学内容与物理实验的结合,而现在实验室的内容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缺少典型富有启发性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是物理教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演示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建立了演示实验的各种学术组织并进行积极活动,我们不但重视在一般性的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而且在大学物理讨论课中也引入了演示实验,从而建立、完善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新模式。

1.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新划分

为了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优势,我们根据教学形式的不同分三个层面,即三级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主要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用以说明物理概念、规律的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形象、操作简便.花费时间短就可演示完的实验;走廊演示实验:主要是大学物理内容中具有典型性的,且调试和演示时间长的对大课有关方面概念规律起到验证和巩固的实验:趣味物理实验中心:实验具有典型性、越昧性、启发性,主要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的,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搞清现象本质的实验,走廊演示实验和趣味物理实验安排在每周下午,并由经验丰富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演示实验有效地创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环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上,教师在学生面前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演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造成一种学习物理的环境,沟通师生之问的感情。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吸取知识营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除了在课堂上作演示实验,我们还可在课下创设演示实验环境,如,我们在教学楼内建立了‘走廊演示实验’和‘趣味物理实验中心’。实践表明,学生可随时随地在休闲散步时欣赏到美丽的物理现象,同时又可在使用这些实验时锻炼身体,既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条件,也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学术空气。

3.演示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实践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观察是获取感性知识的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素材,善于观察才能善于发现,善于探索,而利用演示实验能更有效地分析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分析物理现象的真伪与虚实,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亲手参与操作,让学生亲手使用仪器,排除故障、改进、创新等实践活动,这是单从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如在力学课中演示锥体上滚,学生会看到锥体从导轨低处向高处上滚,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问题的本质。又如,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并纠正错误演示的本质,就拿走廊演示实验中一台购买的标明演示光压实验装置,在演示时很难说现象是光压作用的结果(效果)。第一,光压是很小的;第二,演示装置内的叶片是黑色吸光的,会因辐射热产生空气反推力才使叶片高速旋转的。因此,为了说明此实验的科学性错误,莪们可用同样大小的高反光叶片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得出正确认识并改进纠正了实验。

4.演示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于难于想象理解的物理问题,若能给出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就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同时建立直观的物理图象形成感性认识,有利于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如,在力学课中或课外我们用车轮式进动仪演示刚体角动量与力矩关系时,学生会对角动量与力矩的概念及关系形成准确理解。否则对这样的概念原理难于理解,影响学习质量。又如,在理论力学的欧勒动力学方程教学中我们利用“可倒陀螺”可演示摩擦力矩对高速自转刚体角动量的影响,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5.演示实验促进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及新科技的紧密联系

在演示实验中积极引进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一方面生活中材料易取、易制,材料本身不至于让学生感到陌生而分散对现象的注意;另一方面现代高技术产品的引入会有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用激光笔演示利萨如图形、记忆合金制成的记忆合金热机和超声马达等在教学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6.演示实验有效地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演示实验具有真实感、实在感,所有的CAI、多媒体教学的实验模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所进行的影像加工的结果,演示实验是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这一点已为广大物理同行所公认,否则物理教学就是一种影像虚幻的学科了、因此,在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更应重视演示实验的作用。

7.演示实验拓宽了物理学科范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教学在改革演示实验内容、形式时,如果我们的演示实验又能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如给化学专业讲普通物理在演示安培力时,我们研制了液体电池的安培力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学生感到与自己的专业有了紧密联系.实践证明演示实验与不同专业结合会有更强的生命力,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现代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发展演示实验,并使之与物理教学有机的结合。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2

首先,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部分教师不是太重视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致使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总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更是会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还要在课前自己尝试着反复地进行练习,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会得心应手,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其次,演示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弄懂实验的目的、具体是要解决哪类问题,这个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课本中的知识,怎样才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再次,规范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先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再由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实验,这样不仅减少了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险,还能够使学生在正确的操作过程中迅速找到课本中的原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要对一门科目产生足够的兴趣,他就会自主地想去接触它.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热情,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上物理,这样就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教师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拿来两块透明玻璃,在两块玻璃中间放一些肥皂水,将他们叠加到一起,组织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上面会出现许多形态不一、大大小小的彩色花纹,这时再将肥皂水吹成大大小小的泡沫,就会发现泡沫上出现很多七彩的光线,由于泡沫会来回摆动,而上面的光线的形态也会随之变化.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是“光的反射”的原理.再结合现象,向学生具体阐述其中蕴涵的道理.为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口述知识,而物理这门学科却是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师只是单凭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将所有的原理都能理解透彻,所以,一些学生逐渐对物理失去了学习兴趣,不想主动地接触这一学科,这就使得物理教学效率下降.而在物理教学中引进演示实验,学生终于不用对着枯燥的理论知识,自己也能做实验,主动性得到提高,表现出超强的积极性,物理教学变得简单、顺利.例如,在讲解“大气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先以身作则,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步骤.准备两个不同大小的试管,在较大的试管中注入一些水,将较小的试管放入注入水的大试管中,然后提出疑问:如果将大试管倒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就会做出许多猜测,有的说小试管会掉出来,有的说水会流出来,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是小试管上升了,这时学生就会质疑,会自告奋勇地到讲台上亲手做实验,这时他们就会发现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这样的.在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得到带动,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了高效教学.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演示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电路中串联与并联的电流规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了解电路中的一些规律,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加深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更加透彻.学生能充分意识到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就会逐渐喜欢上物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3

关键词: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46-001

一、教学背景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是在机械振动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作为老师,都能做到利用好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碰到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加以改良,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积极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下面以波的形成和传播为例,谈谈如何变通实验。

二、教学片段

1.呈现新鲜的事物,以“新”引入实验

片段一:1: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两个运动例子,最后让学生总结。

1.1让一学生抖动长绸,演示“长绸舞”;多媒体展示长绸舞的图片和动画过程。

1.2多媒体演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提出问题:波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总结:波在长绸上传播;波在五星红旗上传播。

评析: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模拟动画、通过精彩电影剪辑和精美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以“动”做成实验

片段二:选班级高矮差不多的学生,胳膊套着胳膊,站在教室内走道上,准备好就绪后,对每一位同学提出动作要求:如果感觉有同学把你向下拉或向上拉,你配合着就向下蹲或向上站起来,如果没有,就站着不动。最后让站在一排的首个学生反复做往下蹲的动作。同时让其它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波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总结:波是由质元通过彼此间驱动力带动由近向远处传播的过程。

评析:学生直接参与波的形成,把每个学生看着质元,还能切身体会质元之间存在驱动力,感受颇深。通过直接参与实验来体验学习,能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3.层层诱导,以“思”深入实验

片段三:班级所有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在走道里,或教室的前后重复刚才做的实验,体验并思考和解决问题。

并提出问题:

3.1每个同学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2每个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动起来

3.3每个学生开始动起来的动作是否都是下蹲或都是站起来,和第一位同学开始动起来有什么共同之处

3.4如果第一位同学停止振动,是否所有同学都立即停止振动。

学生总结:质元并没有发生向前迁移,在波传播到相应之处,质元开始振动,起振情况与振源起振情况一致。如果振元停止振动,波的形成继续向前传播,靠近振源的质元先停下来。

评析: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想象多个质点同时而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现以问题、任务驱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加上学生全身心参与,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就较易理解了“波是怎样形成和传播的”,此时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4.迁移物理模型,以“变”演示实验

片段四: 实验仪器做演示实验“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运动会中团体操的表演”。

评析: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概念以及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而质点并不随波迁移;通过分析和举例(如声波、无线电波、光波等)让学生理解波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把问题生活化、灵活化,通过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实际,拉近物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在目前实施新课标、运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真正主体的角色进行实验,在实验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确定内容和教学方法时,注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既注意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又提倡运用随手取材的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创设生动的实践情境,可以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略加改良,能使得实验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缪建新主编.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4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17-02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就是从实验中产生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做演示实验,多安排学生实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测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实验来引入课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的压强”这一节时,可用一个在手把上钻有小孔的2.5升色拉油壶做演示实验。实验前用黑纸蒙住已装有大半壶水的油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实验时用拇指按住小孔,使之竖直倒立,想把水倒出可有点不易,但松开拇指,水就流出。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分析,说明这种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也就自然的引入课题。

(二)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物理实验,都要精心安排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观察,使本来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显著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其蕴含的物理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将塑料饮料瓶去底,打开瓶盖倒放,将一好的乒乓球放入该饮料瓶中。让学生猜测如果注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想完后再注水,此时乒乓球并不浮起。分析此现象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样能使球浮起。思考讨论后,把瓶子放入一盛有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至漂浮,从而很自然的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讲授“液体沸点随气压改变”这一节,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可当水沸腾时用大注射器向瓶中加压,观察到水又停止沸腾。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沸腾,不过此时的温度计的示数超过100℃。通过此实验可联系到实际生活。在有些高原地区由于气压较低,水的沸点达不到煮熟食物的温度,但可借助高压锅煮熟食物。通过这样的实验既可联系实际生活,又可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四)提供示范,为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创造条件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将要使用的仪器和进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通过教师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和习惯。

二、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演示实验的特点,可将演示实验的教学分为三种模式。

(一)演示实验思考分析再实验得出结论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大都直接从正面肯定结论,但如果教学中演示了正面结论后,再通过反面的否定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不仅可使演示实验的说服力明显增强,进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结论的可信性,而且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大气压强的测定”时,用托里拆利实验定量地测定了大气压后,学生往往有一些疑惑:为什么说管内的水银柱是大气压支持的?为什么说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正好是等于大气压?这时可做如下演示实验解决学生的疑惑: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入真空罩里,当用抽气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出时,看到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当把真空罩里的空气几乎抽空时,则看到水银柱的高度几乎为零。此时再把空气缓慢地放进真空罩内,则可看到水银柱逐渐回到原位,这使学生从反面认识到,要是没有大气,就没有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的水银柱确实是大气压支持的,并且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二)边演示边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总结出规律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实验的规律和结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如果老师把所有的演示都做完后再去引导学生分析得结论,有许多学生对前面所做的实验现象都已经忘记了大部分,这时候要么只能是老师讲现象和规律,学生强记,要么就的老师再重复刚才的实验,这样前面做的实验就只是个形式,没起到半点作用,反而还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边演示边分析得结论,做一个讲一个,都做好之后一起总结规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焦耳定律”、“影响电阻的因素”时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可利用该模式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三)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猜测结果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得出正确结论

该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使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讲授“电流的磁场”时运用此模式会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三.演示实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实验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除书上的实验外,还有如用手敲桌子、播放磁带让喇叭振动、拨动直尺发声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发声体在振动这一规律。我们利用演示实验都应清楚地显示出实验内容的本质特征。当然实验时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再比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有关的结论,即表面积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然后进一步通过使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板得出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

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实验要操作规范,忌糊里糊涂

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动作要规范、正确,这不仅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和实验的效果,而且对学生进行实验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有的实验必须要有规范的操作,否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治学。让学生也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做事不能糊里糊涂。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要对该实验做一个非常充分的准备,了解试验的原理过程,掌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并作出及时地解决,以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

例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中,我们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在测串联电路总电压时,如果使用干电池做电源,可能得出来的总电压就与各部分电压加起来有出入,这是因为干电池它有内阻,有条件的学校在本节的演示实验中最好采用学生电源,如果没有或不方便也应尽可能的使用新的干电池,越新的干电池它的内阻就越小。出现了与实验本身的不一致的结果,应及时地给学生做一定的解释,就如这里的两节干电池的电压值只有2伏多而不是3伏,可能会造成学生的一些疑惑,这里就不能含糊其辞,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拓展一下知识。对于我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对待,特别是我们关于电学的一些实验,只有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验要操作规范,忌糊里糊涂。实验的除了在其过程中教给学生知识,也同时教会学生实验的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地对待。

(三)实验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板、磁性黑板、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2)仪器简单,过程明了。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不需要过多地拐弯抹角,受其它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我们用椭圆墨水瓶演示微小形变现象,效果就比用复杂的光杆系统装置要好。又如,用一个小棒将两个环形磁体穿起的方法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就比书上用两个条形磁体做的演示要方便且直观的多。

(3)要多种感官并用。有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知识,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因此,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并用,比单一渠道要好。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强化有效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例如,讲声的利用时,教师如果就照书上的叙述进行讲解,学生可能听起来就有些是懂非懂的感觉,这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书上的声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蝙蝠的回声定位用动画演示出来,这样就使本来无声的静止的变活了,而且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演示的整个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率。

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物理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四)实验要安全可靠,忌弄虚作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殆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的抓住关键,成功的进行演示。例如,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实验我们一般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关键在于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其电压高,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电体;因其电量少,电荷容易漏。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就行了。

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例如,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某些电学实验跟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仔细地进行检查,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估计实验时间,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环境等。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更不能编造数据,弄虚作假。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实验失败的原因,申明下次再做。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必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五)实验要有启发性,忌难易不分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5

一、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动的直观印象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步骤,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家荀况就提出“教学要从闻见为基础”,而演示实验正是借助于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闻见”的直观感性方法和途径。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演示实验能提供生动的直观表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而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学生在信服理论真实性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和规律。

2、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她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

3、化学实验能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4、化学实验能有意识、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的选择条件

1、实验装置或操作比较复杂难度高学生操作难以成功的实验。

2、能够揭示重要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实验,其现象便与教师分析和总结理论知识的学生实验,即使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做成功也可改作演示实验来辅助课堂教学。

3、使用药剂量比较大才能产生明显现象的实验,若安排成学生实验则药品耗用量太大可改做演示实验。

4、需使用剧毒药品或学生在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易发生危险的实验。

5、学校实验设备条件满足不了安排学生实验的实验。

6、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或课后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设计增补演示实验。

三、演示实验技能的类型

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将演示实验分成三类:导入新课的演示实验、获取知识的演示实验和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

1、导入新课的演示实验

在某课堂或某一章节的开始,先做一个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对试验现象的分析中很自然的进入课题,做这类试验要注意要着重兴趣性,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尽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题上来,但切忌片面的过于追求兴趣性和脱离主题。

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中有关盐酸的教学,老师首先拿一枚生锈了的铁钉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同学们会回答:铁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对,而且是一枚生锈的铁钉,现在我将它放入这只试管中(盛有稀盐酸溶液)等一会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过一段时间,同学们会惊讶的发现铁锈不见了。于是引出试管中溶液是盐酸,从而顺利的进入盐酸的用途和性质的讲解。

2、获取新知识的实验演示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或掌握某项知识技能,辅助语言讲解分析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包括先讲解后演示、边讲解边演示和先演示后讲解。

(1)先讲解后演示

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做实验验证使学生对理论产生信服,从而理解掌握,其基本模式是:从讲解理论到试验验证再到得出结论最后证实理论。

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中,为了验证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的性能更强,教师做了如下实验:把黄铜与铜片、硬铝与铝片相互刻画比较他们的硬度,同学们会看到黄铜和硬铝没有划痕,而铜片和铝片有划痕,从而验证了合金比纯金属更硬的性质

(2)边讲解边演示

教师在讲新课时把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糅合在一起结合讲解做实验,于实验中逐步总结出理论规律和概念。例如:讲解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燃烧现象,但是有的物品如火柴、纸张、酒精等很轻易的就能燃烧,而有的物品如钢铁、潮湿的木材等却不容易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一小块红磷和白磷,再把这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再把一小块白磷也放入这只盛有开水的烧杯中,让同学们观察现象,同时教师讲解白磷燃烧需要的温度是40度,红磷燃烧需要的温度是200度以上,而此时烧杯中的温度大约是70度,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从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3)先演示后讲解

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再根据试验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综合出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教师对试验现象的分析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经验。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节课中有关中和反应的定义的讲解,

教师: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验来证明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首先向5毫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剂,结果呢?

学生:溶液变成红色了。

老师:现在我慢慢的滴加盐酸,同学们观察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老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这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碱性消失了。

演示实验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改进创新 演示实验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探究过程基于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又要回归到化学实验,通过化学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有效地获取化学知识。但是,当前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利用化学实验驾驭课堂教学,值得每位化学教师摸索探究。下面笔者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演示实验教学的措施,拿出来供各位一线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以求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所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在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有较多的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中各类演示实验65个。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些甚至具有不可代替性,但是,目前在有演示实验的化学课中,在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方面,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1.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态度问题――演示实验可不做就不做。笔者了解过一些教师,或多或少有“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看视频代替做实验”“看课件代替做实验”的经历。很明显,教师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演示实验。

2.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问题――做了也白做。笔者通过教研与日常交流发现,课本中许多实验是没有可见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演示实验距离学生太远,影响坐后排的同学的观察;二是课本演示实验操作存在缺陷,实验的准备、演示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许多经验不足的教师容易出现这样关于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

3.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观念问题――学生做不如教师做准确。据笔者与不少化学教师的交谈中发现老师包办演示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演示实验是规定给老师做的,不要学生做;还有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学生做演示实验费时费事,易失败,怕出错影响课程的讲授,不如自己做准确。这样的教学观念在不少学校、不少化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如此一来,本可以将演示实验的效果进一步升华,现在也只能戛然而止。

二、化学演示实验的作用

化学演示实验,如教师能够灵活科学地使用,在辅助教学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通过演示实验使化学课更有魅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给学生“顿悟”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通过实验提供给学生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引导刚接触化学的学生,从表象层面上去了解化学现象,从本质层面上去理解化学知识与原理,即从宏观维度向微观维度过渡,让化学概念与原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3)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既可以学到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实验求知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4)通过演示实验一次次的成功积累,无形中使化学教师的地位更有分量。

三、改进操作实现演示实验最佳效果

化学课中的实验演示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实验操作要准确,否则学生易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实验的失败,学生对科学的真实性就会产生怀疑。改进实验操作可以把几率降到最低。

1.突出演示实验现象的鲜明性,从实验前准备的按部就班到精心布置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看似简单,一步一步做下去,实验却不是很成功,有些成功了,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经过实验过程反思,问题排查后,有些实验锁定在实验前的准备上。笔者发现课本一些实验想要取得最佳演示效果需要实验前精心布置,在准备药品、加工药品,甚至实验装置上下工夫。

2.突出演示实验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实验的“热闹”看“门道”

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多数学生在看“热闹”,不知道哪一环节需要思考。教师津津有味地操作,学生就像在看魔术一样,不去思考实验过程蕴含的原理“门道”。笔者在做演示实验时,适当增加或改变实验,使演示实验服务于教学。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P117实验6-1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实验中装二氧化碳塑料瓶经过振荡很容易变扁,学生看热闹般来看实验,听不进老师引导。笔者教学中准备两个塑料瓶:一瓶装空气,一瓶装CO2,分别向两瓶内注入1/3的水,拧紧瓶盖后由学生提着快速振荡。同学们看到装空气的瓶无变化,而装CO2瓶扁了,在对比中学生明白CO2溶入了水。本实验虽添加了仪器,但从准备到操作都非常简单,还将实验所要验证的二氧化碳水溶性很好的诠释了,让学生看到了“门道”。

3.突出演示实验的的趣味性,从单一操作到多方优化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应具有趣味性,有效吸引住学生。在实验药品选择上,尽量使用能给学生带来较强感官刺激。如“绪言”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清水变变变”实验。课前准备好4支试管,分别装入不等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一眼望去全部都是澄清透明的液体。课上,将第一支试管“清水”倒入第二支试管中,观察后,再倒入第三只试管,最后倒入第四只试管,如此以来,相应得到了“牛奶”“红果酱”“清汽水”,最终又变成了澄清透明的液体。新课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一系列奇妙的现象吸引住了,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实验的演示权尽量下放给学生,来感受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在课前或课堂中稍作指导,多数化学实验均可请学生共同参与或直接由学生演示完成。如化学上册书中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涉及多种物质的燃烧。笔者会提前从班里选几位学生练习,再由这几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保证了演示实验顺利成功地完成。

4.突出演示实验操作的环保性,从智商到情商的完美延伸

教材中不少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对药品的用量以及实验后的处理都做了要求,实际不断向学生渗透着绿色化学的概念。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二《氨分子运动》,为将微观知识形象化进行演示实验,但实验过程中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里弥漫一股难闻氨水刺激性的气味,不少同学出现咳嗽,损害了师生的健康。再有实验中使用试剂用量较大浪费,学生在操作中常造成2个烧杯酚酞溶液都变红,实验要5分钟左右,现象才显现。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笔者为了突出绿色化学理念,改变实验器材使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先锋霉素针剂瓶,浓氨水,酚酞试液。实验中一个针剂瓶装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另一装浓氨水,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盖住装置,保证实验的封闭性。学生不但操作便捷,生活用品进入实验,实现药品节约,最重要的是实验现象短时间内非常明显,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科学上的创新精神。

总之,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