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导读单的设计和实践

物理教学中导读单的设计和实践

为了规范教师课堂授课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形成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学校大力倡导使用导读单。

一、进行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用来检测学生对上节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导读单上,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每节课上新课前一般用时3~5分钟,我校坚持落实节节课堂前检测,已取得明显成效,可谓课前检测是导读单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其检测和督促作用举足轻重:一方面检测了上节内容,让老师掌握了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回顾了原来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展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了让学生明确目标,不管课堂活动如何设计,采用什么方式,学生都需要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学生必须具体精准掌握对应的知识。如果学习目标落实过程中,重点内容没有落实,难点问题没有有效突破,这节课整体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学习目标的精准设计尤为关键。

三、课堂教学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最后的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我们学校以及大片区每学期都要多次举行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公开课观摩和感受,有的说明课堂教学活动环节的创新。当然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模式是各种各样物理课堂设计的常用模式,用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及问题、导读的形式启发讨论、导读模式等。比如,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也就是说让物体的质量这个因素发生改变,其他所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先看物体动能这个结果,也就是动能大小怎么变,从而得出这一因素(物体质量)与动能之间的具体关系或者无关系的结论,来验证实验前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依次对每一个因素的分别探究,最后把各个结论归纳总结,得到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实验目的,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同时使用我们备课组共同商讨设计的同一形式的导读单进行上课,不同老师的语言能力不同,效果也不同。同一导读单形式,同一老师在不同学校或不同班级中授课,其效果也有差别。但不管效果如何,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利用教研会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大家把意见充分发表后,由主备人整理制作课件及导读单,并经备课组长审核后共享并打印统一导读单供大家上课使用,并且根据课堂使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汇总修改,进行二次完善,为下一年备课时使用做好准备。

四、课堂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环节是对本节学习内容的应用练习,既巩固了本节知识,也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练习来反映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练习中反映的个别问题,通过组内交流解决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统一讲解点拨或运用实验进一步验证,让学生进一步地分析思考,从而有效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物理素养,让难点得到突破。比如,学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时,我们可以设计新的实验来说明:“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比如,在玻璃缸中先制好浓盐水,再缓慢加入清水(清水的密度小应该在上层),让一束光从清水中射入浓盐水中,会明显观察到光线是一条曲线,反面说明前面的结论。同时举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或“海市蜃楼”来说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同时也要对照举正面例子,比如,学生能联系到生活中的激光瞄准器,红外线引导转动机沿直线转动,木匠闭上一只眼睛来判断平面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等,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五、课堂小结环节

课堂小结环节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本节知识进行小结,通常以填空的形式或填图、填表的形式或知识网络图等形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知识更加系统。另一方面,学生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好方法、成功的经验进行汇总,形成自己的经验。同时每个学生整理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课堂练习是对本节知识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应用。

六、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就是把本节知识相关的应用列举出来,或把当前科学发展前沿的知识进行科普,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对所学内容能够活学活用。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内容后,学生明确了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基本结构以及成像特点。成像原理在导读单的拓展环节科普了手机拍照的原理,如蛟龙号下潜拍摄的海底照片、天文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火星表面的照片,以及嫦娥二号发回的月球背面的照片,进一步说明这些:镜头都是凸透镜,都是用照相机工作原理来拍摄的。这样学生一下感受到所学的物理知识是特别有用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贾彦顺 翟小燕 单位:静宁县城关初级中学 静宁县灵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