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论文3篇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具体、直观的动作示范去真实地感知动作步骤,并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示范过程中,教师的动作必须做到优美和规范,有较强的节奏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选好示范的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示范的过程,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步骤。此外,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教师在示范时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在示范的初始阶段,教师先要做几次完整连贯的动作,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动作进行分解练习,使学生对动作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当然,除了教师示范之外,教师也可以找一些动作掌握规范的学生来进行示范演示,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练习

新时期要想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觉锻炼意识,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去完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一般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一)固定条件

固定条件是学生在固定的条件下多次去做一个动作,这种练习方式对学生巩固和掌握动作要领很有意义。具体来讲,教师在固定条件下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到:

(1)教师在上课以前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练习的场地、对学生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等做好准备。

(2)虽然学生是在固定条件下反复练习一个动作,但是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反复不是简单机械地进行练习。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重动作的质量。

(3)在固定条件下进行练习时,由于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和单调,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二)变化条件

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安排学生练习一种动作,这种练习对于巩固和提高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条件的变化包含了动作力量和幅度的变化、练习环境的变化、练习质量的提高三个方面。在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管教学手段如何变化,教师的教学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为了变化而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强调一步到位,尤其是学生在练习较难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动作不能变化太快/要求太高。

(3)变化条件和固定条件不同,变化条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把精力放在附加条件上,而忽视了动作的改进。

(4)在利用变化条件练习动作的时候,学生错误的动作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很难纠正,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发现,保证学生能按照动作的规格去练习和完成。

总之,新时期学生练习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动作技能,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激发练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作用呢?首先,练习要有安排。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有重点、有安排,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不能达到真正的练习目的。其次,练习要适度。体育练习不能给学生制造压力,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情况合理地安排练习。再次,练习要讲究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实际练习中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掌握练习的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地进行练习,同时练习时还要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练习要关注全体。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动作,并辅以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完整地完成所学动作,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关促进的。讲解是理论性的,示范是直观形象的,练习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凤春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

一、体育中渗透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健身运动的发展,给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把终身体育作为培养的重点,可以为学生以后离开学校依然保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基础。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使自身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在一生中都能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呢?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愿望,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样即使在离开学校以后,学生仍然能够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继续延续体育活动。

其次,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人们需要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这不仅需要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需要强调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方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形成各种体育能力,如组织能力、指挥能力、体育比赛的裁判能力、辅导他人活动的能力、处理简单的突发事件的能力、合作能力等,使之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二、体育中渗透美育教育

新时期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把美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其实,在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美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挖掘,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运动场上,面对国旗,听着国歌,学生会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激动和自豪,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美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把知识完美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果教师没有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学生也就不会感受到美的存在。

此外,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挖掘教材,把握重难点,使自己的思想和教材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把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总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要发挥它特有的教学效果,达到育人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婉英 单位:江西省贵溪一中

第三篇

不和谐现象一: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掌控全局,总是按照自己的老一套去教学。以“背跃式跳高”一课为例,某教师教学流程如下:教师示范———教师讲解—教师再示范或学生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师生小结。教学过程似乎显得很顺利,学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但也没有明显的对抗情绪,围绕教师限定的圈子进行练习,即使在教师课堂巡视的过程中,也没有学生进行提问。原因分析: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教学效率在哪儿?学生对体育的激情又在哪儿?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又如何体现?虽然,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以“讲解、示范、练习”三要素进行教学,但是过多的支配、控制学生,反而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策略:崇尚“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首先,高中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新课改下,教师从原来的灌输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益于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的创设。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当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希望在行为上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处处受教师的限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采用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以多媒体的形式将所要学习的动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动作加深印象。然后在教师讲解环节,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难点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以便使学生做到边思考、边观摩、边练习。在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的环节,教师向学生出示拟定的练习内容,对易犯的错误提出纠正的方法步骤,要采取点拨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身心愉快、主动活泼地上好体育课。

不和谐现象二:师生之间交流不足

在“背跃式跳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时,有学生则在轻声和同伴低语,在练习时,也有学生“偷工减料”。在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课堂巡视时,笔者又发现教师无法一一顾及每一组、每一位学生,只是象征性地选择了两三个小组给予动作指导。由于时间的原因,课堂小结也匆匆结束,课后教师匆匆离去,准备下一堂课另一个班级的高中体育课教学。原因分析:师生交流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和学校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高中体育教师仍有传统思想作祟,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模仿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师生间的交流以单向为主,且交流的内容也不外乎是教学内容,难以与学生形成心灵的沟通。随着教师匆匆离去的背影,只有等到下一节课才会再和学生见面,难以形成心灵沟通。

解决策略:建立交流平台,增强师生互动

强烈的实践性和师生互动性是体育教育的显著特征,更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有利因素。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让每个学生享有普遍交流的权力,对自己想知道的体育知识,对自己还没有掌握的运动技巧,都可以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来,从而让教师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学习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练习的指导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在采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的基础上,结合提问作答法和游戏竞赛法、表扬鼓励法,来达到传授背跃式跳高助跑起跳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这不仅能让学生真切体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也能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这正是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课内的师生互动具有局限性,高中体育教师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状况,成为学生课后可以交流心声的朋友,那么就必须放下架子,通过课外主动接触学生。比如积极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在学校的体育比赛中,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指导甚至投入其中成为参与者,通过打破传统的只在课堂上师生会面交流的局限性,以课外的互动扩展师生交往渠道,更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和谐现象三:重教学轻育人的消极影响

新时期在课堂上,笔者发现某些学生虽然是体育方面的尖子生,特长突出,但是言行却比较粗鲁;有些学生尽管学习认真、练习刻苦,却对教师不够礼貌和尊重;还有些学生将体育课视为可以完全自由的课程,对教师的课堂安排采取抵制的态度;部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过于挑剔,上课不努力学习,平日不参加体育锻炼,而体育教师却疏于用制度或课堂常规约束管理他们。原因分析:上述的种种现象都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所导致的,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尽管某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兢兢业业,但却只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

解决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第一,用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课堂氛围是高中体育教育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体育课堂情景和气氛中,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动机等的产生。而教师积极的情绪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有利于营造催人奋进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避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的有利影响。教师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积极情景,并能够充分利用它们来调节和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合理地处理好场地局限、天气因素、学生间冲突等消极因素,以防止这些消极因素对正常教学气氛的干扰。

第三,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俗话说“以学为师,以德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时刻给自己充电,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励学生、感动学生。比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述“背跃式跳高”的发明者福斯贝里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背跃式跳高技术原来是由福斯贝里式的跳高技术改名而来,福斯贝里是第一个采用背跃式过杆技术并获得重大成就的运动员。这是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这样的小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更能让学生在福斯贝里高超的才能中感受到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结

总之,新时期,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理解和尊重学生,以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这已经成为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这也不是靠简单的改变一下就能构建和谐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地增强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最终共同营造一种愉悦的、兴奋的、共享的教育情境。

作者:陈志扬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