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数学教育思考

互联网时代数学教育思考

摘要:在总理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互联网+”这个概念,此概念被提出之后轰动了全国。“互联网+”可以大概地理解为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本文对几种不同视野下的“互联网+数学教育”进行了介绍,并谈了几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数学教育;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逐渐来临,中国数学教育进入了一场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伟大变革之中,然而“互联网+数学教育”这一组合最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本文中就让我们分析一下“互联网+数学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简析“互联网+数学教育”的不同体现

首先,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观察“互联网+数学教育”,会发现这是数学中一个特殊的学科。它所具有的特殊性,使数学教育拥有了自己的特色。这个特殊性体现在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既抽象又形式化的思想材料。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明白后在课下练习巩固是传统的数学教育形式。“互联网+数学教育”的出现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直观,却使数学的本质被弱化了,这是否是正确的?涂荣豹教授曾指出,解决新时代中各个传统行业的“痛点”是“互联网+”的精髓。“互联网+数学教育”在解决痛点的同时,也要创造“兴奋点”。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课堂上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安排等很多事情都是痛点。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痛点”,实现现代化的数学教学可谓艰辛之至。在这种状况下即便是引入了互联网教育,这些问题依然亟须解决。其次,PISA测试,是指采取上机测试,与传统的笔试相比较,这种数学测试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不仅可以呈现出文字还可以将图片和动画、视频呈现出来。同时可以对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记录,方便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测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时,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被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利用传统的纸笔计算费时费力,“互联网+”让这些事情变得更加容易。在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评价时,想要更多更准确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得到。当然,我们也应考虑到对教师的评价,传统评价教师的方法难以操作,学生难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互联网+数学教育”的运用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评价自己的授课教师,并给出评分。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评价监督每个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互联网+”时代中,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既是评价的也是被评价的。

二、对“互联网+数学教育”的思考

1.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而产生的“互联网+数学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是重新优化和分配了教育资源。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教育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被提升。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是线下教育被线上教育打败了,只能说明未来发展教育既需要我们的传统教育,也需要线上教育的补充。线上教育可以方便答疑,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但不像面授课一样可以板书,也不能对知识是怎样产生的进行详细的讲解,更不能帮你想象空间立体几何怎样变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教师在线下的面授课上解决。所以对互联网可以用来教授数学课我一直持怀疑态度,还是需要在面授课上讲授知识。2.用信息化促进产生和运用教育公平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数学教育”,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数学教育”的产生促进了新的教育方式的出现。“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应该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来实现党的十七大指出的‘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被指出在教育部的一次新闻会上。无可非议,互联网使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利用一些网络公开课平台,我们将有机会接受一些像哈佛等名校老师的教育;利用具有互动性的社交媒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同时对不同地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解决,使网络教育给偏僻山区的孩子们带去的极大便利。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更担心的问题是教育差距会不会被拉得越来越大?大家仔细考虑一下,网络对于互联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不可以真正普及到基层、普及到迫切需求良好教育的偏僻山村、普及到那些贫困家庭中。例如难以解决线上教育模式普及到基层存在的很多困难,例如有关网络的硬件问题、教师如何改善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因此,这样不是使教育差距变得更大,教育公平又从何而谈呢?3.“互联网+教育”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弱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许多例如小猿搜题、作业帮等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软件,这些软件被广大中小学生喜欢和依赖。学生遇到不明白的数学问题时,就可以使用手机拍下题目,随即就会搜索到详细的解答。小猿搜题到目前为止大概的已经安装了3700多万次。这类产品出现之后,中小学生开始学会不动脑筋,在遇到难题时不进行思考直接利用软件查找解题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中,重新设计与数学教育的相关事物使其回归本原,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互联网+数学教育”应该产生的是有利的化学反应,会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并创造出新的适合各类学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顾传甲.高职“互联网+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4):122-123.

[2]路亚飞,朱哲.“互联网+”让传统数学教育“智慧”转型[J].中学数学杂志,2017(02):1-4.

[3]张田田,宁连华.对“互联网+”时代的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数学之友,2016(05):73-75+81.

[4]吴佑华.“互联网+”:为数学课堂生成智慧增效[J].数学教学研究,2016,35(04):2-10.

作者:张忠毅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