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理论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理论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理意识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将更加需要基于数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切实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想,使小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而现阶段,减负提效方面依然面临极大的困境,小学生普遍面临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所以“减负增效”的策略在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势在必行。以下将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实践路径。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不能少了师生间的有效合作,但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仍会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实践与理论联系不紧密,这样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信心。正因为这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习质量。

(二)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让数学教学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教师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是机械式地记忆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和同学合作解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数学作业布置量过大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布置中,许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重视数学作业的“量”,而忽视了数学作业的“质”,在数学作业中存在诸多具有同质化的题目,希望以这种“刷题”的作业设计和布置方式,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这种作业布置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却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追求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全部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下,缺少对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时间,整体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一些教师对于师生关系处理不到位,促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凝重、严肃。现代教学论曾经提到过,教学其实属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如今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基于平等之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将成绩作为判定学生的唯一标准,需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接受这些差异的同时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每一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能力水平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为其建立各自的学习目标。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作为研究案例,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就可以,中等生则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巩固提升,加强乘法习题的训练,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而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要求有新的突破,给予学习建议,提高数学水平。有了目标就会有努力方向,在数学学习中有新收获。

(二)明确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会主动求知、探索,愉快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若是想要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细致地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综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确保其完全覆盖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情境创设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利用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走进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求知欲,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依然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学习乘法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顾客,按照购物清单购买商品,一个笔记本是5元,买4本需要付多少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没有乘法基础的同学会列出算式“5+5+5+5”,鼓励学生改变自己的算法,得到“4乘以5”,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融入趣味性教学游戏,寓教于乐促进理解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症结,就在于教师提前备课,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新内容,过于死板,并且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游戏化课程开发同样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与课本知识相符合的游戏内容作为引导,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具有思维跳跃性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其次游戏化课程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与认知规律,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与实践能力,所以游戏化课程更贴近学生现状,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当然小学数学课堂不能过于依赖游戏,必须掌握好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平衡,通过抓住游戏与数学之间的契合点,打造学玩一体教学模式,在玩耍过程中深入数学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感知数学、领悟数学。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中,教师就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游戏”,这个游戏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游戏规则方面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由学生扮演超市售货员,并准备不同的产品摆放在讲台,同时标注好价格,如一套练习册共188元,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要求购买40套,快速正确计算结果并累积小组得分,每次更换三样物品,小组轮流参与,最后获得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加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用,与以往听教师讲解的形式相比效果更好,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在生活中面对此类问题可以快速获得答案,这也是教学的根本目标。

(四)落实方法指导,强化核心素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就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小学生真正理解“学”字含义,由学习“被动者”向学习“主动者”转换,保证其核心素养得到充分训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方法指导工作,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避免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概念以及圆心和半径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指导,以此来维护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确定圆心位置所在,强调圆心只能是一个点,此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便会找到圆心,该教学过程还能起到强化学生记忆的效果。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中画出几条直线,引导学生辨认直径和半径,提升教学效果。

(五)设计趣味性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学习的效率更高。因此,我们在做练习时不要一味地做题,应该注重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题海战术”往往使老师和学生都很疲惫,因此,在练习设计时我们要学会“放弃”,学会“简化”,只有精简出来的才是精华。在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练习中的情况多种多样,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计算方法,便总结出示了这样的三组情况:18+13,13-19,15+16。第一组数中,分母之间没有关系,运用短除法求出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第二组数中,分母是倍数关系,所以通分成9;第三组数中,分母是互质关系,所以乘积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新分母。简化练习的数量,提升练习的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理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极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部分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以期使其成为学生巩固知识的“法宝”。但这种“题海战术”的方式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将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低效率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较大学习压力以及负担,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负增效需要做的不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加需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深刻认知、理解并运用相应的知识技能,进而更好地达到“增效”的目标。

作者:李金霞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