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诗歌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当前,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不想听、听不懂、没兴趣的普遍现象,给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任务有关联的诗歌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提升文化素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关键词:数学教学;诗歌;学习兴趣;文化传承

1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诗歌的意义

在当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广大教师既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又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授,培养中职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如何让枯燥、抽象、高深的数学课,变成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轻松一刻,这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曾经说过:“数学本身并不枯燥,是我们把他教枯燥了。”我们国家的诗歌是最美的,将数学知识与诗歌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通过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就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诗词的引入,做出一些探索

2.1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诗歌的引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讲授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时,笔者给学生讲到了的一首诗歌《致父亲》,内容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这首诗是在16岁时要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临行前写给父亲的留言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坚定求学的决心,立志学成归来的坚定信念。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也是家在省内,在16岁左右这个年龄离开家乡,来到这所学校上学的。在新学期新生开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没有急于讲授新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醒他们在这里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以青少年时期的为榜样,正确开启自己的求学之旅。在讲授“交集”的知识时,给学生讲到了校歌:“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梦想走到一起来……”交集是两个集合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结合着交集的知识,讲到班上的同学是怀着相同的求学理想,从省内不同地方,来到了同一个学校,组成了一个班集体,大家的目标一致,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相同的求学理想,是全班学生的交集。让每位学生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交集。

2.2通过在函数知识课堂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既感兴趣,又能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诗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授“函数的奇偶性”内容时,关于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特点,给学生举了清初女诗人吴绛雪的一首辘轳回文诗:莺啼岸柳弄春情,柳弄春情夜月明。明月夜情春弄柳,情春弄柳岸啼莺。全诗共十个不同的字,描绘了一幅唯美图。妙的是诗的上两句倒着读过来就是诗的下两句,可谓数学上标准的对称。这首诗的赏析,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纷纷诵读起来。随后强调了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像特点,使学生加深和巩固了对函数奇偶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内容时给学生讲到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学生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就会背诵。内容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作者16岁时的作品,也是当时广泛传诵的名篇。诗中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美,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诗中的意境,给人以很深的联想。我们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诗意的精美,会发现诗中描绘了一种“周期性运动现象”。“一岁一枯荣”是指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息,这与函数的周期性观点完全吻合。通过这首小诗的赏析,使学生对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函数的周期性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2-3]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内容时,给学生讲到了改编自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的一首诗,内容大意是: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学生们一看,枯燥懵懂的数学课上又上成了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兴趣大增,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些同学根据刚学到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的知识,把塔顶层的灯数看成“1”,则往下各层的灯数分别为顶层灯数的2倍、4倍、8倍,以此类推,可以得出各层的倍数和为127,由此最后得出顶层的灯数为3盏。有些同学还在无从下手,有些同学已经得到了正确答案。请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作为临时教师,给大家讲解做题思路和过程,并及时点评和纠正,使学生们最终掌握了和理解这首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了解,使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知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我国古代数学知识的发展水平有了更深的了解。

2.3在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中,通过诗歌的引入,既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讲授“立体几何”一章的第一节课内容时,给学生讲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冬天景色的水墨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还构造了一个含有点、线、面、体四个几何基本要素的空间图形。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是两个点;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一条线;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的是一个平面;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学生听了这首诗的分析,纷纷感到作者营造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妙意境,感叹杜甫不愧是一位伟大诗人的同时,也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相关几何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金冲及主编.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杨志文.例谈诗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Z1):50-52.

[3]任伟芳.诗歌渗透数学教学的尝试[J].数学教学,2010(7):9-11,14.

[4]林京榕.诗歌渗透数学教学的尝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6):13-17.

[5]徐瑾.浅析诗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14-115.

[6]胡兵.别说你不懂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7]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尹君 单位: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