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术课堂教学实践探讨

青少年武术课堂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以校园武术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动作技能学习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探究发现,在青少年武术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中,泛化阶段的着重点偏向学生对动作的认知能力;分化阶段强调学生的注意焦点;巩固自动化阶段对技术领会的更加深刻,技术的掌握已达到熟练程度,此阶段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掌握先进的、适合个人特点的技术,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武术兴趣,为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动作技能学习;青少年;校园武术

在2010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就提出《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此后,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被广大教育从业者置于非常高的位置。[1]而“武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提高全民健身发展的效率。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对于中国武术走出国门发展和传播意义深远,在武术教学中,通过武术动作的积累和文化精髓的吸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说武术的传承离不开体育教育,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的机能、文化素养、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课堂是学生们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有效途径,但大多数学生在青少年阶段还存在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不是很规范,因此动作技能掌握学习对武术教学尤为重要。[2]在武术课教学中,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有学者指出“教师要正视这些因素的影响,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3],以帮助学生形成内部反馈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动作过程中自身无法察觉的错误予以及时的反馈。动作技能的学习与生理生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密不可分,动作技能学习为心理发展提供平台,而心理的发展和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相互影响。

1武术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在学习初期阶段,教师会根据自己对动作做的理解加以分析、阐述或者将动作进行展现,但学者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技击原理并不知晓。而武术是以自身姿态的变化来表现的,其动作技巧都直接体现在身体运动的本身,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直观性,通过教师的示范领做直观、生动的展现出来。在分化阶段,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有了改善,一些错误及多余的动作逐步得到了纠正。初步建立动作定性结构,掌握基本动作技术,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这一阶段是学生培养习武兴趣的重要阶段,也是不必要的动作和错误动作的最常见阶段。因此,根据教学和青少年的特点,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技术要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自动化阶段,通过运动条件反射,建立了稳定的动作框架,此时不仅动作准确和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以出现自动化,可以不必有意识地去控制而能做出动作来,完成练习时也感到轻松自如,具有十分稳定的动作定型,并且有意识的控制,基本达到了自动化的阶段。诸如在武术套路对练中,习练着往往通过长期的套路练习,才可以在比赛中达到不受外在的影响,专注的完成自己的技术动作。

2武术教学中动作技能学习影响因素

2.1学生自身对动作的认知能力

在学术界,体育锻炼与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相关方面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体育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改善认知能力。[5]有研究表明,“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就是实现有效的注意选择性,有效的集中注意力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6]在动作技能学习中,不管是对所学动作的注意力、观察力亦或是记忆力,都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动作就很难在其大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动作要领方面自然也不会完全掌握。长此以往,教师所教内容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息流失之间形成正比,积少成多,这并不利于学习者对动作技能的学习。

2.2注意焦点

有学者在动作技能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提高动作技能学习效果上面,“着重关注外部注意焦点要明显好于关注内部注意焦点”[7],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发展较快,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与武术动作组合的联系和动作的节奏感”。[8]例如生活中的常规动作行走、跳跃等,这一系列的动作行为的完成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强调其动作本身,而是顺利自然地完成。在泛化、分化阶段,练习者会更多地会注意动作本身,在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到达自动化阶段时,转向注意动作效果。例如在武术学习的初期,练习者需要注意身体动作本身,才能更好地要求动作质量,在慢慢地练习过程中,内部注意焦点与外部注意焦点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应该分阶段进行考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注意焦点的正确引导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树立正确的习武动机

动机是由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引发的,相关学者认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产生正迁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对武术项目产生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9]诸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对武术有兴趣是决定武术课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倘若学生对武术缺少兴致,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学生投入的精力有限,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和运动量与理论值有偏差。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运动兴趣是常用方法之一,毕竟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培养,学生应该对感兴趣的事情集中注意力,不感兴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觉的对象之外。在武术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任务安排,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多变的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作技能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大纲规定,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徳,才能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10]因此,在青少年武术课堂的教学中,应该重点以大纲规定为教学目标进行因材施教。

3.1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教授者应该根据动作技能学习的三个阶段、学生自身的身体特点以及学生对于动作的反馈,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的规划。首先,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层次性、系统性上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得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学生对动作技能学习从泛化阶段到自动化阶段需要一定时间,教授者在动作讲解上需要迎合其阶段性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武术其特有的客观规律,合理划分武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试图了解各阶段的技术要点,从而准确的判断出青少年在习武各技术阶段的重难点。因此,不同的注意焦点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应该被提出并被重视,最后依据学生的动作反馈,对于动作技能的教授也应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3.2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众所周知,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关键时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在人生发展的成长时期或幼稚时期叫做童年期,在人生发展的成熟时期叫做成年期,而在个体从童年时期走向成年时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叫做青少年期,[11]而自尊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学家坎贝尔指出,自尊是个体在自我系统中的核心成分之一,自尊的发展状况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对于青少年的整个人格的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自尊对个体发展,在青少年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12]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是一项需要通过身体肢体表现而进行展现的身体活动,也是一种较向外的肢体表达的过程,故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动作学习的快慢程度,质量的高与低都会被清晰地展现于观察者的视线之内,在他者以及自我的相互参照、比较之中,能够快速完成学习的个体的自我认识必然呈现出积极的心理,反之,动作学习较慢的个体的自我认识就会呈现出某种消极的倾向,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动作学习较慢的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动作技能学习及形成的过程中,教学者除了关注于个体动作技能发展本身,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4结论

青少年阶段的高校生处于身体与心理急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与特殊时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因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动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授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动作技能学习,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EB/OL].

[2]张楠.高校网球技能形成过程中教学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10):102-103.

[3]崔伶敏,刘志英,曾晓彬.论趣味武术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以郴州市第九中学为例[J].武术研究,2017(11):61-63,66.

[4]全国体育院校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295-3.

[5]邱小燕.健美操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特点[J].福建体育科技,1998(6):57-58.

[6]张汉强,颜素珍.身体素质的概念阐释及其构成[J].社科纵横,2008(11):126-127.

[7]伍尔福克著,何先有等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崔伶敏,刘志英,曾晓彬.论趣味武术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以郴州市第九中学为例[J].武术研究,2017(11):61-63+66.

[9]朱琳,王林.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武术研究,2016(3):104-106.

[10]陈会昌.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

[11]谭嘉辉,赖勤,黄竹杭.注意焦点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元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4):80-87.

[12]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刘诗洁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