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英语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英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英语论文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1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当中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的内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以结课考试形式为主,考试成绩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3]。为充分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强调课堂的学习内容是和课程考核紧密联系的,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考试内容如果侧重于阅读和翻译,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增加阅读和翻译的比重;如果考试内容有口语部分,那在平时课堂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增加口语的环节。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时候更有目的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重要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就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过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4]。

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对于我们专业英语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环节外文文献的查阅和阅读,以及就业后和研究生阶段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信息的查找以及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就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增加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但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5],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安排下,要增加学生课堂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安排。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按要求翻译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例如:笔试试卷适当减少词汇的考试分值比重,重点考核学生英语文献的读写能力。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强调的重要知识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采用闭卷方式;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以及写作等则采用开卷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的能力

目前由于对外交流的加强,需要学生提高利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些学生基础英语就讲不好,讲专业英语就更难了。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的能力也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难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的能力。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局限于对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首先,尽可能地采用英文原版视频,不仅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更使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其次,对于不容易找到原版音像材料的章节,要坚持在课堂上运用英语对学生进行学习要点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考虑到不同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的差异,所以在提问的同时应结合ppt投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了课堂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更使学生真正学会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述和交流。通过丰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形式,例如通过观看国际学术会议视频、分组讨论国际环境领域热点问题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的参与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2

关键词:微信;计算机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

0引言

以微信作为辅助的学习载体之一,并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的手段之一,研究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以及如何应用现代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着重将学生培养为掌握微信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应用型人才[1]。据调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80%以上是用英语记叙、传播的,同时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技术、理论大多是用英语发表、记载的,英语是个人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的语言工具。为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响应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迎接建设“新工科”的浪潮,同时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薄弱而开展教学改革,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2]。另外,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研究基于微信应用如何提高高校生计算机英语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1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每一门课程的安排都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也不例外。课程的安排是否适合教学大纲、学生、教师的现状情况,是否能做到提高教学效率,营造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学习者的具体需求[3]。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具体从由简到难的常见问题出发,如词汇量累积、语法掌握程度、在注重英语的读与写时是否兼顾到学生日常的交流、学英语是否仅仅是应付考试或者是将来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学生是出于热爱而主动学英语以及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自身所处的教学现状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结果如表1所示。

2基于微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微信小程序作为应用服务从移动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有效尝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优势为在手机微信端使用无需安装、不占用资源空间、灵活、快捷以及用完即走[4]。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将微信小程序融入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可以选择关注学习的课程,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手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2.1从“主动到被动”的探索

激发学生自主性,注重通俗易懂也不失教学的严谨性,一方面让热爱英语的学生觉得难度适当,另一方面是让应付式考试的学生也能在接触英语过程体会到知识性、趣味性,没有停留在思而不行的枯燥无味及自我否定上。传统计算机英语教学偏重于Writesilently、Reading、Homework等形式,面向高校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主,让学生真正体会英语读、写、译的精髓,从被动学习到从主动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学生在不同层次得到不同的自我肯定,有力于教学开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教学目标分级的探索

2.2.1面授课堂注重“读”。再次讲述的读不是学生跟读,而是自主发挥性朗读,如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科技英语电影桥段台词或一篇计算机英语论文在课堂上朗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学生朗读时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以检查的形式可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上的欠缺并帮助改正。例如从同音异词方法上能累积更多词汇量,同音异词如表2所示。2.2.2网络资源注重“写”。教师通过网络渠道与学生分享学习资源,分享渠道有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以及QQ学习群等。教师备好课件,同时不定期在班级学习群及公众号更新最近课堂知识。从提高学生单词、短语累积入手,揣摩经常出现的语法语句,分析句子包含的语法知识,如“I'llappreciateitthatifyoucanhelpme.”(“如果你能帮助我我将不胜感激。”)是宾语从句,I是主语,will是情态动词,appreciate是谓语,it是形式宾语,that是从句的引导词,“ifyoucanhelpme”才是真正的宾语。像这样将句子分析透彻,有助于巩固语法应用,减少书面表达错误,从而增加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积累。2.2.3理论联系实践注重“译”。计算机英语的“译”将计算机英语的硬件基础、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程序设计语言以及IT职场英语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提高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素养,将原有的知识体系参与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际能力。在计算机信息化的时展下,微信端应用范围广泛,各大高校鼓励教师通过“微课、微视频”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5]。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授课,是不基于传统课堂“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授课过程,学生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线上线下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上传课件,学生只需扫码关注即可获得课件。输出关键字可搜索学习内容,如课前预习、课堂重难点、课后作业以及计算机英语词汇等。即使遇到问题,可以积极在线询问老师,实现了师生线上问答的授课方式。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还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将微课融入计算机与专业英语课程,能将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设计过程、内容引入、训练内容、作业及总结等更好地体现出来,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

3微信与教学信息化用途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具有多功能、全天候、开放式的优势,衍生了众多信息化产品,如微信、百度云等,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师生、生生交互的空间,让互动更加频繁、开放和多元。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微信”教学改革,通过网络平台创建安全可靠的交互空间[6]。微信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注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4结语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3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出路

1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其实就是说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我们需要进行国际化教育,增强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加强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一些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国际意识的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并通过教育的发展来促进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因为在新的时代,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就导致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也需要顺应这种国际化的趋势。

2国际化背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到最后变成了对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而高等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随着国际化背景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们精通外语,并且能够从事一些国际交流和竞争,所以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

3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阻碍了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去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旨在通用英语教学,而这种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语言技能,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仅仅把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更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发展,都会对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运用英语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也浪费了很多的教学资源,并且严重打击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这需要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英语学习。学术英语主要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两部分,所谓的通用学习英语主要指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书面交流能力,比如说学生们可以听一些英语讲座,或者是撰写英语论文等。嗯,专门学术英语的要求,学生的英语更加专业,他们要了解关于医学、法律、工程等一些特定学科的词汇、语法,看得懂关于这些专业的文章,并且在特定的场合下也能够进行交流。

3.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主要是一些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而这些课程虽然说能够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不能够让学生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习,也不利于国际化英语人才的培养,为此,各大高校需要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形式,比如说可以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普通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普通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设置一些听、说、读、写、翻译的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课程也可以分为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门学术英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包括学术听说、学术写作等等,就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学术交流能力和书面学术,表达能力;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一些特定学科的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可以开展一些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情况,也能够为学术交流中的跨文化交流打好基础。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则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修的一些课程,这可以保证学生们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3.3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目前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还是单一的原始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为了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手段,需要给各大高校提供一些先进的英语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在有了好的教学设备之后,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很多学校虽然配备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由于教师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导致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没有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运用,可以增加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扩大每节课的知识容量,还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发挥学生们在英语学习当中的主动性。

3.4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师们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让教师们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高校对英语教学评价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考试,包括学校的各项英语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不仅要评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翻译能力,也要评估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领域内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国际化视野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4

课程体系是包含课程结构比例,相互关系以及课序流程的一个整体,体现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英语知识体系的完整,存在着学科分化过细、学科之间及其内在联系不够紧密以及专业面过于狭窄等弊端。具体表现在:

1课程体系的师范性、教育性特点不够凸显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与非师范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除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外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完全形成有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不能凸现专业化“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2.1语言技能课程比例偏大,教学理论课程较少。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课程,而语言教学理论课程开设得大少,大部分就只有“英语教学法”课程。

2.2忽视人文、自然、社会等相关学科的设置,达不到培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教师要求。在注重学科知识纵深发展时,忽视了学科间横向知识的联系,使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较差。

3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脱节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脱离了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表现在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和缺乏实际价值的知识过多。学生通过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所形成的个体知识结构和能力对其以后从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效果不够良好。

二、教师专业化视野下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教师专业化的课程结构和体系应体现学科教育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素养、专业技能及专业精神。由此,笔者认为,要培养专业化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从英语学科专业性、教师专业性和教师教育专业性三个方面来思考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1完善课程结构

师范英语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求在给定的期限内,使学生在英语学科水平和教育专业水平上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将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方向教育有机地组合成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高师教育的课程观。师范英语教育课程结构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是所有接受高师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课程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课程是为准备做教师的学生专门开设的,也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中小学任教,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学水平的实践能力。这其中课程的比例合理与否就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的优劣和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鉴于前面所提到的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弊端。故应优化组合并合理配置普通文化课程、英语专业课程、一般教育学科课程、英语教育学课程、教育实习和实践课程等。通过普通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通过专业课程来保障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体现学生的“英语专业性”;强化教育学与实习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地位,以保障学生能教和会教英语。

2开设英语职业技能课程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传输知识,更是展现教学艺术。要想成为优秀的专业化英语教师,必须学会教的艺术和技巧,即是职业技能。但这方面在当前的高师英语教育课程体系中寥寥无几,导致众多师范毕业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欠缺。所以,应开设能体现教师职业技能、技巧的课程和组织理论及管理能力等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使他们学会讲解、示范、提问、启发,学会有效地驾驭课堂,增强从教的实践性和适应性。

3拓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环境和技术环境。未来的专业化教师,除应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和手段;因此,高师院校除应设置《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等课程外,还须加大教育技术培训力度,拓宽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技能、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

4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5

以服务民族为指导,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指导学生关注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科技需求,重点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施创新计划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试验设计、研发创新,让学生把握环境热点和方向,从选题、方案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主要教学内容

(1)以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探索具有创意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技术、污泥处理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探索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污染预防和评价技术。(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活动。

2.选题

节能型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节能型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优化技术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调理剂研发;除磷剂研发;地域特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内容皆可适当调整。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别于传统的课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工作室”课程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1.现场观摩

发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以及研究室研发项目的优势,通过现场观摩,介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阐明技术机理、技术基础,指出创新点在哪里,研究什么内容等,让学生对科研项目有全面的了解,并产生感性认识。

2.专题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形式,介绍项目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途径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接触环境热点,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发现问题、研发符合社会需要项目的能力。

3.选题与分组

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资料综合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资料分析、论文写作、申请专利等。锻炼学术论文、科技研究报告、专利申请文本的写作手法和内容、程序等,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采集、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创新工作室”课程授课方式和考核指标

授课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主,配合专题讲座、现场讲解和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考核指标:每人提交完整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1篇;或研究报告1份;或课题小组1篇;或课题小组获奖作品1件;或课题小组申请专利1项。总成绩比例分配:提交的最终成果得分占60%,平时(包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完成试验质量等)表现得分占40%。

四、“创新工作室”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创新工作室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如下:第一点,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基本技能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选题、方案设计到实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点,考核环节突出实效。除考查平时综合表现外,重点考核训练效果,以论文、竞赛获奖、专利等形式结课。

五、“创新工作室”课程取得的实效

自2009年大连民族学院环境类专业将“创新工作室”课程纳入到本科培养方案以来,2013年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总计107名。本届毕业生作为负责人总共取得了29项成果,含学术论文17篇(其中EI收录英文期刊论文1篇,中文双核期刊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4项。取得成果的学生共62人,占学生总数的58%。也就是说,本届毕业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通过创新教育取得了学术成果。本届毕业生作为负责人还完成了大连民族学院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3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第六批“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环保科技应用类)1项,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20余项。此外,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培养,大学生的双语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本届毕业生共获得大连民族学院第二届(2013)学生优秀英语论文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六、结束语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而生,在大连民族学院经历了四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大学生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了如下效果:

第一,把握学科热点,接触专业前沿,学会从环境热点中发现问题、抓住机遇。

第二,创新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到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资料综合,掌握对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运用的思维方式。

第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支撑。通过参与专业实践,促动对专业理论的认知,通过理论学习和对科研试验结果的总结,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6

高一虹等在Gardner和Lambert学习动机变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将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三大类: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进而又可细分为内在兴趣、学习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以及信息媒介等七个动机类型。在日益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分分秒秒感受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英语学习也呈现出快生活下的“快餐化”、“菜单化”、“即时化”和“数字化”等新的趋势。“快餐化”突出反应大学生群体迫切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英语综合技能的快速提升。随着手机、平板、网络在课堂的便捷运用,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学习对象和学习方式的易得性,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有较高的动机要求,因此学习的持久性和效度难以恒定。社交平台的引入、网络接入的实时性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师生之际的“教与学”,越来越转变成信息的“输出输入”与“接触反馈”。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数字化”则是体现了数字技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的现实情况下,从教学、作业、交流、测试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在数字环境下接受知识,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学校的数字化改造,尤其是硬件设备和软件互动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由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转向数字接触。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应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即主体教师对于客体学生之间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教学激励制度更多的是通过非物质的鼓励手段,促进英语学习的成长与进步。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如何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如何密切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的互补,都需要改革者充分调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开拓创新。

二、大学英语权重比例的变化

近些年,由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水平的普遍提升,普通高中毕业生已具相当的英语能力。突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掌握较好,口语表达能力较以往大为改观。与此相对应,大学英语的基础课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部分高校减少了大学英语的学时数,由小班教学趋向于大班授课,部分学分性质由必修改为选修课。这一轮的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方向一是消除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实现无缝对接,二是解决学生的客观需求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脱节,努力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因材施教。在英语的存废问题上,高考英语也经历了“主张取消”到“减少权重”到“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样一个认知过程。高考英语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反拨效应”日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英语的地位和比重实际上并未减轻,相反多次测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对教师予以更大的挑战,其重要性和关注度更是超越以往。新的《课程要求》即将新鲜出炉,许多高校的先行探索表明,在新形势下,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大学英语的必然之路。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课程设计必须做到分层、分级、分步。不同的学校可以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点、生源水平、教师队伍、教研力量,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方向,确保教育质量。多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一直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近期四、六级的频繁革新举措也反应了社会对于其期望值的增大和权威性的认可。伴随着四、六级通过率、优秀率、平均分的不断提升,四、六级考试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成绩总体提升,信度、效度有所折扣,纵向的评价尺度不再那么精确。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会有所松懈,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要淡化应试考试的权重,减少四、六级考试与学分、学位之间的关联度,引导学生从应试到素质提升的观念转变。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加大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知识,适度和专业方相结合,做到通识教育与技术工具的有机结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是沟通世界、了解新知的一座桥梁。在当前的条件下,基础英语应予以适当保留,一方面做到与基础阶段的衔接,另一方面为学术英语与拓展课程奠定基础。从全部学分配置的层面看,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应得到巩固和提升,这也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三、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和定位的变化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期中、期末表现以及四、六级成绩来衡定的。应试技巧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状况。书面考试的客观题比例很大,题型千篇一律,会造成学生学习僵化,割裂语言实际运用的灵活性。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安排听说内容本就捉襟见肘,加之学员众多,往往口试分数只能靠教师的“一面之缘”,随意性较大,分数也较为主观武断。新的课程设计改革强调信息化的引入,计算机等多媒体不仅引入课堂,同时在课外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先期开展“天空教室”、“在线测试”等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机器记录的分值更加具化,有效性得到极大提升。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可适当减少应试考试的比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体现学生能动性的课堂表现和课外学分奖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要与时俱进。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工具的运用,新的课程体系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国际化意识,培养双语人才。与此同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的引入,使得大学英语课的外延与内涵都有所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

四、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畅想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7

 

一、法学教育全球化概念简析   从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运动为先导,人类开始进入“全球化”的新时代,“全球化”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学术话语也同时被广泛认可和使用。伦敦经济学院前院长吉登斯教授认为,全球化主要与时空的伸延过程有关。全球化可以被理解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增强,这些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把相距遥远的地方连接了起来:本地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由发生在许多英里以外的事情建构而成的,反之亦然。   故全球化首先指全球交往体系的形成。在该交往体系中,时空的边界进一步拓宽,个体和集体的生活领域也大大开放,个体的一举一动与全球发展处于紧密联系之中。全球化的维度一般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全球化、军事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六个方面。法学教育全球化这一概念近几年才被提出,学界对它的关注、讨论都还不多。笔者认为法学教育全球化既不能简单归入法律全球化的范围之内,也不能简单划到文化全球化中的教育全球化的麾下。法学教育全球化应属于一个边缘问题,笔者试图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详细阐释。   (一)法律全球化   法律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公共事务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法律全球化是近代以来法律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上法律的跨国发展(国际化)是法律发展和法治文明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标志,源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冲突、交流与合作。法律全球化的基本标志概括为三项:世界法律的多元化、世界法律的一体化和全球治理的法治化。   法律全球化在目前仍是一个进程、一个过程、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已经成为当今法律的发展趋势。而法学教育既是法律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法律发展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法律的发展取决于法学教育发展的程度。适应经济和法律的全球化趋势,法学教育的全球化自然也被提上议程,成为法律全球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人们对它的研究尚显薄弱,目前很难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   对教育全球化最广义的理解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教育不断跨越时空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与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的共同行动,同时不断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   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且不断增加不同教育体系的共同因素以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教育体系的过程。法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下的一员,自然也被并入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具有教育全球化的一般特性。但是,它同时又是法律全球化中的一员,因而必须兼顾这种双重身份,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独特涵义的边缘概念。   (三)法学教育全球化   综上所述,笔者将法学教育全球化定义为:是指在全球法律、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法学教育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法学教育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势。当然,必须承认法学教育全球化并不是各国所有法学教育内容的全球化,那些不具有涉外性、国际性的教学内容(如:涉及各国自身法律文化传统的内容)不可能、也根本没有必要“化”为“全球性”法学教育。同时,法学教育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国内法学教育的消失,而只是意味着各国之间的法学教育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各国的文化互动不断加强,一种无边界教育理念产生,而这种无边界教育必须、也只能是建立在各国教育“和而不同”的基础之上的。   二、法学教育全球化主要媒介   法学教育全球化作为文化全球化下的一个分支,其过程和结果都体现了一种法律文化的互动。实现这种法学教育文化互动的媒介,历史上主要包括:人口迁移、跨国传教、留学、跨国贸易、聘请外国专家、法律翻译等等。到了全球化时代,笔者认为文化互动的媒介主要有学术人才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推动和英语工具的使用。   (一)学术人才的流动   全球化时代留学已经不再是本国学生接受外国教育的唯一途径了,很多的世界级大学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外分校,直接在当地接受学生入学授课;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教育等新教育形式的出现开创了跨国教育的新篇章。因此,我想用“学术人才的交流”这一概念代替原有的“留学”概念,它更能准确表述跨国教育的情况。学术人才的流动包括留学和学术教育机构的跨国化两个方面。   1、留学   从有留学生开始,留学就是文化传播和流动的重要路径,留学生是构成全世界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全球化最为直观的现象,是跨文化的知识携带者。留学也就成为了促成法学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媒介。在近现代,西方的法律文化之所以能够蜂拥而入中国,中国派往欧、美、日诸国学习的法学留学生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据统计,从晚清至民国时期,留学国外的法学留学生有4500多人。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留学生人数更是迅猛增长。1978-2003年底,25年间中国内地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02万人,留学回国17.28万人;2003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11.73万人,年度留学回国人员总数2.01万人。   法学   留学生之所以会在法学教育全球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学留学生归国后大多在政治、法律和法学教育、研究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深刻影响乃至主宰本国法律和法学的发展。目前,在中国的法学教育界,几乎所有出名的法学专家、教授都有在国外留学或者至少是访问学习的经历。大量的学者和科学家为了从事研究或教学暂时旅居国外,对学术工作而言,这意味着大量的学术移民。全球化鼓励这种流动,而且会确保这种流动持续增长。随着学术系统的日益接近,学位逐渐在国际范围内广为接受,移民规则越来越有利于那些高技能人才的流动,同时大本身也越来越向全球杰出人才开放,可以预计全球人才教育市场将继续不断壮大。留学这种法学教育全球化的途径存在如下问题。#p#分页标题#e#   首先,留学现在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往发达国家输送留学生,而大多数留学生都是自己付费上学,这样就为东道国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种榨取。据估计,某些发展中国家用于海外留学的费用比该国所获得的国外援助还要高。   其次,留学生不仅获得法学专业领域的训练,还吸收了留学国的法学学术系统的规范和价值观。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往往热衷于用他们在国外习得的方式来改造本国法学教育,而这样的行为往往被证明可能是不现实也不可行的(如中国引进美国J.D.教育而设立的法硕教育的失败)。因为虽然留学生起到了国际学术文化载体的作用,但这种文化反映的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则和价值观,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最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理工科教育不同,前者带有很强的“本土”色彩,尤其是法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除了立志投身学术研究的学生或者是选修国际类法律课程(如国际经济法)的学生可以在海外学习中获得实用性提升外,其他想要从事实务的学生前往海外深造的作用其实真的不大。因为实务中适用的通常是本国的法律,没有任何海外学校能比本土学校更了解它们。   2、学术教育机构跨国化长期以来,大学一直深受跨国界的文化环境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学,除了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Al-AzharUniversity)以外,均起源于共同的渊源——中世纪欧洲大学,特别是有教授治校传统的巴黎大学。   由于殖民统治的缘故,非西方世界很多地区也输入了欧洲的大学模式。即便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国家——如日本、泰国、埃塞俄比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接受了西方学术模式。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尽管中国业已建立坚实的本土学术传统,但中国大学仍表现出了国际性和中世纪欧洲大学传统的特征,譬如院校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向。美国大学结构在全球影响深远,表征着世界各地大学特征的基本结构,但其自身也是熔铸了各种国际影响的混合物。最初的来自英国的殖民地学院模式,与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念及美国式的服务社会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美国大学模式。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方式,外国模式与美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随着欧盟迈向在“共同欧洲空间”(commonEuropespace)内寻求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外来影响再次凸显出来邱收:法学教育全球之媒介研究——学位结构、课程学分制和其他改进中的成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不断演化的学院校模式。这些都说明了,大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教育的缩影。   全球法学教育市场是以一系列跨国法学教育创举的形式出现的,从不同国家法学院之间的联合办学到一国法学院在国外设立分校不等。各种跨境法学教育投资项目包括应用互联网和其他远程教育方式传输课程。许多营利型公司和机构已经积极投资于跨国教育,不少传统大学的法学院也在从事这种活动。   当前,一些高等教育项目的输出是全球趋势的标识。少数高声誉大学在全球一些地方设立了分校,一般都是开办包括法学在内的热门专业。在新加坡,有一种很有意思但又不常见的跨国高等教育形式,即邀请一些世界著名大学或其院系,到新加坡开办项目。那些被新加坡政府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学在受到激励后,前往新加坡办学。类似地,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保加利亚和其他国家也建立了一些由美国支持的大学。这些学校基本上源自本地的倡议,与美国的大学保持着密切联系,一般都得到了美国专家的指导,并且获得了美国方面的认证。它们使用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课程也来自美国。而一些地区由于曾为殖民地的历史原因,一直以来都会受到原宗主国法学教育机构的影响,如英国的伦敦大学就在香港开设海外法律学位课程,定期安排英国教授来香港授课。   这些联合办学的跨国教育机构,使得许多学生可以不必选择出国的留学教育就能获得外国法学院的学位教育。但有时候,外国学位课程仅仅是由本地院校“授权”开办。外国大学出让其名称和课程,对当地院校机构或商业公司提供一些(非常有限的)指导与质量监督。新设机构获得了对本地学生授予外国院校学位的权限。这些授权协议导致了大量的赝品和批评。   英国媒体的一些批评文章尖锐地指出,英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那些名声一般的院校,纷纷加入海外教育市场,严重地损害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好名声”。与此同时,“买方”也就是付费的海外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标准的英国学位,殊不知这些学位实际上不可与英国国内院校的教育水准同日而语。   (二)跨国公司   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跨国贸易活动,从它产生之日起,在直接推动国家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同时,无形中也充当了国家间文化沟通与互动的媒介,当然地成为了推动法学教育全球化的使者。跨国贸易不仅表现为资本、货物、技术、人员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也表现为思想观念、管理制度、交易习惯等文化要素的流动,最终集中体现为全球教育制度的同化,尤其在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上表现最为突出。从法律方面来观察,国际贸易往往是民事规则、商业制度、交易习惯跨国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越来越密切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世界经济法律制度的协调和统一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甚至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不过是自古以来的跨国贸易在空间范围、交易广度、交易规模上的扩展,不过是追逐利润的跨国商人利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经济“奇迹”。   而跨国公司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因此,跨国公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器,使经济全球化形象的代言人。   从1994年到2000年,全球跨国公司由大约4万家、分公司约25万家发展到总数6.3万家,共有国外分公司70万家。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又导致全球企业兼并的步伐加快。到2000年上半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金额猛增至3.38万亿美元,超过了1990~1995年并购总额之和。通过企业兼并,跨国公司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至2000年末总收入居世界前11位的跨国公司的年收入均超过1000亿美元。#p#分页标题#e#   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2001》的分析,全球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控制着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额的85%以上,还控制着国际工艺研究开发和技术转让的80%左右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   目前而言,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这又促使它们推动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的能量大大增强。跨国公司为何能对法学教育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充当其最主要媒介?笔者认为原因如下。首先,必须弄清楚跨国公司有何能耐横跨国界闯全球?1、它拥有顶尖科技人才优势;2、有高超的科技水平;3、有严密的协作团队作战精神;4、有强大的巨资投入进行科研和开发;5、有及时培训学习的科研机构组织;6、有严格的管理及创新能力。跨国公司上至总裁老板,下至职员,每人每年必须培训学习1~3个月,一种方式是利用国际互联网络远程性地接受本公司的技术技能培训;另一种方式是带有保密性、高级性的高新技术的培训,职工必须回本公司进行封闭式培训学习。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创新教育在跨国公司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此,跨国公司始终保持着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新颖性、经营的灵活性、竞争的强大性和超前性。所以,跨国公司这一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越发展越强大,越能显示出不可战胜的雄姿。   其次,跨国公司从两个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法律制度的协调和统一。一方面,不同国家的经济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冲突是国际贸易的制约和阻碍因素,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要求协调和统一世界经济法律制度;另一方面,长期的国际贸易又使得各国的经济法律制度不断地互相碰撞、互相作用、相互影响,这为世界法律制度的协调和统一奠定了基础。最典型就是WTO的规则,它的很多规定就是跨国商人间的交易习惯,而这种商业习惯最原初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就是各跨国公司。有了这些国际间通行的规则体系,这就为法学教育全球化的推行提供了同一的规则学习内容,使得法律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各自国内的法律体系,为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也为各国法学教育界共同协作研究提供了对象。   最后,市场经济环境下,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对法学教育的发展自然具有重大影响。跨国公司基于自身贸易发展需要,对其员工水平要求甚严。随着其影响力的加强,它成为吸纳法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市场。为了推销出自己培养的人才,法学教育界不得不迎合这个市场的需要来推行这种跨国公司需求的全球化法律人才的培养。以中国为例,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融入法律全球化潮流,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与国际法律服务市场连在一起,成为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一部分,法律服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聪明过人的外国律师行已经瞄准这个市场,并将以充分的准备前来瓜分这个市场,中国律师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跨国商贸,我国律师除了法律观念、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技能(包括运用计算机处理法律事务的技能在内)整体上极不适应外,还有三个极不适应:其一是有关涉外贸易、金融、保险、证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适应,而这恰恰是入世之后法律服务的主要领域;其二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法律事务的技能不适应,未来的法律服务将越来越网络化,当事人与律师之间更多地是通过网络联系,律师将主要通过网络提供法律信息和咨询服务;其三是外语(主要是英语)交流能力不适应。   从跨国公司看当今世界法学教育革命的新潮流,终身教育、通才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最具影响的新潮流,一个重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气候已在全球形成。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全新的人才出现,而法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阵地,发挥出新的教育潜力。   (三)英语   英语是21世纪的拉丁语,现在已经成为主导研究和学术的语言。在当前,要进行全球范围的知识交流,英语至关重要。从即便是那些不使用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用语国家的教学,到跨国学位课程及其他课程计划,都是这样。英语获得这种统治地位并不让人惊奇,如果说全球法学教育意味着必须把握英语的话,那么英语就是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值得分析的因素。   作为世界上最广泛学习的外语,英语还是非英语国家最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英语不仅是当前差不多所有国际通行科学期刊的共同用语,还主导着其他学术领域。大多数国家都很看重其教授在国际科学期刊上,而这些论文基本上以英语为媒介,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语言的优势地位。科学和学术互联网站点也基本采用英语。实际上,英语成为科学和学术交流的语言。赴英语国家大学留学的国际学生群体规模最大。随着英语重要性的日益加强,其内部的力量均衡被打破,英语更多地被非英语母语的人们使用,英语不仅仅作为英语母语的国家之间以及非英语母语和英语母语国家之间沟通的工具,还成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和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以及一些非英语母语国家内部的人们沟通的第二种语言工具,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等。   当把英语作为第二种语言的人口超过把英语作为第一种语言的人口数量时,标准英语的概念逐渐被淡化,出现了英语的“多样化”。英语处于学术交流的顶端、给美国、英国和其他富裕的英语国家带来了明显的优势。而美国则因为其具备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系统和最重要的英语使用者,拥有双重优势。举例来说,很多科学期刊都是在美国编辑的,这一点也不令人奇怪。这就给美国作者以便利,这不仅表现为他们可以用母语写作,而且其同行评价体制也是以美国学者所熟悉的语言和方法论来进行的。别人要与他们交流的话,就不得不采用外语,并且要尽量适应这种陌生的学术规范。如前所述,许多地方的学者面临在国际期刊的压力,人们认为在“最佳”科学期刊是学术工作成绩的必要证据。这样就使得国际和区域会议逐渐以英语为专用语言,反过来又强化了掌握这门语言的优势。   总之,英语作为推行法学教育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国际学术市场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为各国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提供语言媒介、学术资源共享提供平台等等;同时,使用英语,让那些使用英语的国家取代母语教学的国家逐渐向主要英语国家的学术体系方向发展,这反过来又提高了后者的影响。#p#分页标题#e#   中国法学教育界目前就普遍认为,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应必备的条件中,下面三条应是至关重要的:1、接受过严格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能密切跟踪国内外科技前沿课题的进展,并在重大课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3、精通英语,能够快速阅读大量英文资料,快速撰写英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用标准语调宣读英语论文和讲演,在国际会议上听懂各国代表即席发言和自己作即席发言,用英文著书立说。   在法律实务界,英语作为全球语言,在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时代愈加重要。律师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处理法律文书,用英语直接与自己的客户交流,而仍然借助于“翻译”,那就不仅抢占不到跨国商贸带来的法律服务市场,甚至不可避免地被挤出原有的法律服务市场,那些高级的、报酬可观的法律服务将被外国律师行垄断。我国的法律英语教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已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法律英语,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语言,在英语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   从此概念可以看出,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仅是英语本身,还包括其他语种,如法语、拉丁文等。现在全国已有近40所政法院系在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层次开设法律英语课程。最早开设法律英语课程的学校是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还倡导教师用英语讲授法律课程;中南政法学院于1994年成立了“中美律师培训中心”;西南政法大学率先在其学报《现代法学》中开设了全国惟一的“法律英语”专栏,刊载有关法律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文章。近年来,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国翻译》、《外语界》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也相继刊载有关法律英语的学术文章。   法律英语这一边缘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亦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不少困难。第一,法律英语还有待引起重视。长期以来,法律英语并没有成为法律人和语言学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法学家一心研究法学而不关心语言学的问题;语言学家一心咬文嚼字而不知法律为何物。真正能操一两门外语进行法律教学和研究的法学家廖若晨星;能把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立法、法律解释和法律研究的语言学家屈指可数。第二,我国法律英语的教学和研究还有待加强。   总体看来,我国关于法律英语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诸如法律英语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课程设计等等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法律英语教材选用方面,各种版本的法律英语教材都是依个人的经验和观点来确定选文和编写体例的标准,而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词汇选用标准。因此,完善法律英语课程设置,在实践中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8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在大学英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入了多媒体手段。顺应论从语言的使用规律、交际双方的认知特点出发,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就顺应论对多媒体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

顺应论;多媒体;大学英语;新模式

一顺应论

顺应论最早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专家提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语用学的顺利发展,意义重大。该专家认为,语用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科目,只有紧紧围绕认知规律、文化和社会三个角度才能切实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当预言者受到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冲击时,会有意识的进行语言上的选择,这个过程就是在使用语言。语言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顺应性、变异性和商讨性。要想正确的认识语言,就必须根据顺应的动态规律、语境关系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等,通过深入的分析了解,进一步对语言做出语用解释。其中,就语境关系顺应来说,它是指在进行语言的选择时,必须要符合交际语境的使用规律。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两方面内容,二者都符合语境的动态生成理论。就交际语境来说,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语言使用者、社交环境、物理及心理世界等。其中,心理世界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时候,需要考虑交际主体在情绪、信念及个性等因素,是对其认知规律和情感态度做出判断的一个过程。而社交世界更偏向于语言使用的准则。再一个,物理世界指的是交际主体的位置、时间,以及交际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该专家认为,在交际语境中必须要突出强调语言使用者的中心地位,其认知规律特点与心理及物理世界紧密相关。要想激发语境成分,就必须对其认知的规律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顺应论还强调,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交际双方对语言的使用规律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际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语境也会变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英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文字、视频及音频等科技手段统一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手段与英语课件之间并不能够有效地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效率。1.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来说,多媒体课件所包含内容的都是十分具体的,这些大量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的课堂重心发生了偏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课件的演示上面,疏忽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积极性降低;2.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多媒体课件都会给出学生所参与活动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溉试教学没有本质区别;3.在英语课堂中,由于教师通常会以书面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所以学生往往会产生依赖,不再积极进行思考活动,而是等待课件的提醒然后再去理解消化,使得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难以提高;4.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不仅不利于注意力的提高,而且还要造成视觉疲劳,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顺应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构建

站在顺应论的基础上来看,语言顺应过程也包含着语言习得的过程。这要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顺应意识。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真实的教学环境,既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又要极力贴近于真实的英语自然环境,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够顺应社会文化、行为动作等方面的要求,深化顺应理论,增强语言理解能力,提高语言应用水平。英语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在营造英语教学环境时,应该从情景化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三个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升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情景化学习

预言家克鲁姆认为,情景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至关重要,只有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更多的课堂情景,才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换句话说,要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要积极创造出和语言的使用环境十分贴近的氛围,鼓励学生多多沟通交流。尤其是在科技的迅速发展下,英语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开始引用多媒体教学,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且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情景化模式,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凭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为学生创造出最真实的交际环境和氛围,比如结合教材内容就旅游、饮食及锻炼等主题,使学生身临其境,用真实自然的语言展开对话,这对课堂氛围的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提高其口语水平的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对交际能力的需求。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也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提升英语较积极能力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努力安排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重视,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相互混淆。从本质上看,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小组学习,这对教师和学之间的角色转变有一定的要求。当前,多媒体课堂的引入,使得角色转变成为可能。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进行调整优化,能够更好的推动合作式学习。比如,在构建以银行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落实好客户、银行柜员以及咨询人员等角色,合理营造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英语交流中掌握银行开户、储蓄以及兑换等功能,在放松娱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己能够独立的完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得时间和空间能够得到科学优化。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对教师和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只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布置一些教学任务即可,而学生则需要以此为基础,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难题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落实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当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后,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英语知识,使得课堂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安排,也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为了促进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学校也可以在校园网中上传相关的网络课程,涉及语法、词汇及听力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知识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顺应论对多媒体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课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践行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顺应论的指导思想和规律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营造教学情景,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相信,在教师、学生及社会的不断努力下,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英语水平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程婷 单位:遵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轶殊.顺应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132+134.

[2]杨诚婷.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测试改革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05-206+216.

[3]郭黎娜.基于顺应论的大学英语改革研究[J].学理论,2014,23:173-174.

[4]伍艳萍.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顺应论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2:87-89.

[5]刘丹,杨力明,席红梅.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90-91.

[6]王雪梅.顺应论背景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77.

第二篇: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建构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质的转变,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的重视与重用。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必然也是必须担负并且迎合这种转变,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教学内容、管理上也都应该做相应的转变,特别是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变成地球村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当其冲,相应地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必不可缺的。

一高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新的教学目标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地球村的出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下,社会发展的不同,社会分工的不同,对人才类型的需要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研究型人才,就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种人才就是熟悉操作使用第一类人才创造发明的设备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应用上各有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重点是让其发现客观规律与运用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是让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的生产中。也就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当然包括管理能力和以及各种服务能力,为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直接创造直利益。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或企事业单位输送各种不同应用型人才。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单一,过于强调笔试成绩,一切以分数为基准来评价,分数高代表着教师教的好,学生学的好,而且这一评价体系在过去对教学促进的确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特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世界好像变小了,人与人之间突然联系紧密了,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可是我国高校在人才定位上、专业设置上、课程体系建构上,都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千面一律、千人一面,造成毕业生既成不了研究型人才,也成不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动手能力、动口能力相对较差的人才,正应了那句,大的干不来,小的又不愿干。毕业后找工作也会陷入就业难、而企业招工难的尴尬境地。究根结底是教学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当今对大学教学的评价,特别是高校英语教学体系已严重滞后,对大学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但有很少的促进作用,相反却起到阻碍教学改革的作用,打击了老师与学生教学英语的积极性,所以为适应当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建构则迫在眉捷。近些年来,人们对上大学当成鸡肋,既爱又恨,年青人上大学也只当成走个过场,混日子的越来越多。特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不在是高高在上的天之娇子,相反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很多大学认识到高校教学方式出现了偏差,已不能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了,痛定思痛,转变思路,把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于面向社会需求、需要,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知识于一身,把大学教育引到学生毕业后就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理想目标。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一)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进行衡量与判定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好坏则关系到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教师教学的心态、工作积极性,关系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影响到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起着监督、反馈、诊断和激励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应用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目前单一方向笔试教学模式转为复合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大学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特色、有技能、上手快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生毕业就能迅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成为实现百年中国梦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让大学生有足够的英语理论知识,还要成为有口话会话能力,提笔能翻译中英文的能力,成为操作外文设备、利用外文先进技术在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研发产品等方面成立独当一面的熟手。为了使英语教学更好地符合应用型方向,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构建。

(1)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通用英语技能,主要就是读、写为主,以读和听为辅,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课下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听、说的机会就很少了。教学主要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六级考试,这也是本科学生能毕业限制,毕业后的四、六级英语证就算是一个证明。大学英语的另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专业英语,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如会计专来的会计英语、金融专业的金融英语、外贸的专业的外贸英语等专业英语。一般由专人执教,但都没有标准化考试。目前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国内大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差,进入大学后主动刻苦学习学生很少了,一个是由于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后思想有所松懈,另一个是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学生只求60分毕业。还有就是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别人玩也跟着玩。除了上课几乎不摸英语书,只到考试前才突击学习英语。这些导致英语知识学的不扎实,对普通的英文文章看的也似是而非,对英文原版就更成问题了,由于以上原因,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与方法。

(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基础与方向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应突出全面性、发展性、人文性、多元化、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六大特性来进行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定性与定量交替运作,科学评价。其中全面性和多元化是体现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方的综合评价;人文性体则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评价标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形成标准化和个性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让评价的激励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情感倾向。并且这一评价体系具有易于操作,教师或学生参照该评价体系的内容,制定更合理的教学方案。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根据实用性可划分四大类,英语基础知识、专业英语知识、综合性英语知识和工具性英语知识四大类:①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体现在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有的专业对英语应用多,有的对英语应用少,比如计算机专业,是和英语联系较紧密,而数学专业联系则相对较少,是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奠基作用。②专业英语知识,专业英语知识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和所选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以后发展能力和具备专业能力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或相关操作知识,是应用型人才以后有发展空间和拥有高素质能力的前提。③综合英语知识,综合性英语知识主要体现在跨专业、学科及院系的英语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应用型人才将来从事业务工作时有交流合作的空间,也是当下素质教育所具备合作能力、为和其他专业的人才合作交流所应具备的理论和相应地操作性理论知识。④工具性知识,是应用人才在将来从事技术性工作需要查阅的工具性知识,如文献检索、计算机知识、国外法律、风土人情、设备的使用说明等相关知识。因此,工具性知识是应用型人才身边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大学生提高技术性知识的所必备的英语知识。依据新评价体系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下所需掌握学习知识体系,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师可在高校之角组织英语演讲,对学生口语能力、发音是否标准进行评价,英语小品的组强与演出,或者把中国相声又英文来表演,如果能把学生逗笑,则对学生驾驭语言表现力和表演能力的进行评价;再次,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英语能力与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来设定评价级别,实行分级评价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方兴未艾,正在成为教育主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改革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其意图主要在于摆脱传统高高在上的精英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时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人才选择也是一刀切办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大学正试图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大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做法,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和尝试,不断走向成熟。

作者:王媛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洁.外语自主学习策略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傅春晖,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及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4):123-125.

第三篇:高校大学翻转课堂英语教学综述

[摘要]

范德堡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指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翻转。学生首先在课外接触课程即将学习的新材料,然后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解决、讨论或辩论等策略完成知识的内化。文章对翻转课堂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梳理,并指出文章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关键词]

翻转课堂;民办高校;路径探索;实践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1.1选题的理由

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国内专家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全国各地的许多教师也采用这种模式用来教数学、物理、化学;并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然而在国内,翻转课堂应用于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中却很少。与中小学生相比,新时代的大学生能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活动,智能手机、电脑等现代通信工具配置齐全,并且都具备上网的能力和条件。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上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投影仪、网络、电脑等多媒体手段自然而然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没有障碍的。

1.2理论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了适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路径,实现师生互动多样化,实现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同时也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路径探索和理论依据。

1.3实践意义

(1)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完善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的路径研究。本文旨在尝试为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路径。研究通过为期一个学期(16周)的教学实践,严格把控各个教学环节,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目的在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并探索适合在民办高校中应用的翻转课堂的真实、有效的操作案例及其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路径研究,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来合作解决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变被动为主动,使知识得以更好地内化和吸收;教师进行视频制作,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辅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有着良好的实践意义。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1翻转课堂的起源

在2011年的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TED)大会上,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最早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它指的是“学生晚上在家看教学视频,第二天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或“颠倒课堂”。大会主持人比尔•盖茨给予了可汗高度的评价,认为“可汗模式”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价它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自提出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寻求适合其教学阶段特定学科的翻转课堂模型,因此成为国内外争相效仿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

2.2研究理据

(1)翻转课堂是关联主义理论的体现。乔治•西蒙斯认为:学习是各种知识的重新整合,是联结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不再是个体的活动。翻转课堂模式下,最初,学生是自主学习,然后会过渡到小组学习和班级协作的范畴,最后会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延伸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关联主义的观点。(2)翻转课堂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活动的真实参与者。翻转课堂主张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观看视频、与同学、老师谈论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教师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这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不谋而合。(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指导。布鲁姆(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了从低到高的认知过程,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是从低级到高级展开,低级认知活动如记忆、理解,在课堂之外进行;而分析、评价甚至创造等高级认知活动在课堂上进行。这一指导思想减少了较底层次的课堂时间的浪费,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和创造性学习活动。

2.3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和趋势

2.3.1国内翻转课堂现状研究

从时间来看,中国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始于201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发表的关于翻转课堂的论文、期刊达两千多篇,经分析发现,虽然数目巨大,但是谈及文献的质量,确实参差不齐。部分文章只是简单地从翻转课堂的起源、发展、内涵、设计模式等方面行重复论证,因此,本文只筛选知网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的有关文献。从以上两千多篇文献期刊当中,剔除报纸、访谈、会议等,筛选出基于主题的218篇高质量文献。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探索课堂设计和构建学习环境;②探讨教学步骤和流程;③探索教改实验;④探讨翻转课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⑤研究翻转课堂视域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2.3.2国外翻转课堂的现状研究

国外的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也有侧重于介绍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翻转课堂实施步骤的相关研究。国外翻转课堂主要研究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以及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如: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理念、方法及效果,使用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效果研究,如何将翻转课堂贯穿于教学,高效翻转课堂的五点重要特征,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等。

3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创新或特色

3.1研究目标

通过对实施过程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目标是为民办院校非英语专业引入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并使翻转课堂本土化,真正适应民办院校学生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为民办教育翻转课堂提供真实有效的操作案例。

3.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翻转课堂应用于民办高校(山东协和学院)非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路径研究。

3.3创新、拟突破的难题

3.3.1创新之处

(1)转变传统的单一、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将翻转课堂引入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其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全新尝试,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2)提供民办高校(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真实、有效的操作案例和路径,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中应用提供参考。(3)从实证研究中得出结论,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3.3.2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调查问卷的设计、有效回收以及准确分析数据并得到相关结论。(2)如何在民办高校(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非英语专业中实际操作翻转课堂、得出真实有效的操作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4结论

翻转课堂在我国历经十年,曾经应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等各个层次和多门课程,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增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协作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民办高校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以山东协和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为例,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应用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路径,期待能为同行提供真实有效的操作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作者:陈艳 孙娜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研究

【摘要】

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关系已经让外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教学得到全世界外语界的认同。本研究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中西方文化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等测试卷和相关问卷调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教学的现状、中医文化知识和中医术语英译表达的涉及情况,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测试成绩和问卷输入电脑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针对实验结果分析了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大学英语;中医院校;跨文化交际;传播

一、引言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在外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的研究已经开始,目的语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牵扯到目的语文化的习得。我国正在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包含大量目的语文化介绍,这对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目的语文化习得而言的确是方便权威的途径。然而,针对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而言,单方面的目的语习得是不够的,因此,很多语言专家和教育者提出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只有同时了解交流双方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运用目的语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彼此的需要。发挥语言知识和技能习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媒介作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医院校的师生,应该积极主动担负起传播中医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具有传播中医文化的课堂内容和活动。作者通过中国知网查询2000-2015年的相关文献记录如下:输入关键词中西文化和大学英语教学,总共有297条相关记录,而输入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医文化,结果仅为5篇相关期刊文章。说明针对中医特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还有很多空白和难点。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分析结果

1.研究对象的特点

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及格率为78.2%,最高分为143,最低分为33,学生听说能力差,加上学生应试目标太强,文化意识较弱,自学能力欠缺,所以总体来说更依赖教师的课堂语法词汇讲解和海量习题训练模式。可以说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饱满”的.如果就文化比较进行听说训练和课堂讨论等互动,很多学生参与意识很弱,顾虑重重,结果一堂课下来只是走马观花的游客一样,觉得一无所获。

2.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现状分析结果

(1)母语文化及专有项英译严重缺失作者对所带的两个大二中医专业学生(每班为50人)进行40分钟中西方文化知识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测试,题型包括判断正误15个,选择题30个,中医名词术语翻译10个。测试卷成绩被输入计算机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掌握和了解程度高于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对西方文化中的通俗文化了解程度大于高雅文化的了解。对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成绩几乎为零。(2)为兴趣还是考试而学通过对学生关于中西方文化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问卷调查,将其结果输入计算机,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赞同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西方文化知识和比较。但很多学生存有同一顾虑就是考试,尤其是CET4考试的通过与否。因为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四六级统考中都不包含中西方文化知识和对比的专项,更没有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内容。学生深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为考试而学的功利思想存在已久。如果平时课堂和课外大学英语学习主要围绕中西方文化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结果是费时费力但考试没有通过和高分效应,那么就没有太大意义。另外,学生对所用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中西文化内容比例的敏感度很低,说明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意识很弱,尤其对母语文化重视不够或者完全忽视。最后,学生认为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含量较低,尤其是中医文化涉及更是少之又少。

三、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的测评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之后,作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端正学生思想认识开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最终建立起传播中医文化的主人翁责任感

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有15年,对于新生的第一堂大学英语课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我校属于省属二本院校,对每一届所带新生生源地和其高考英语成绩的了解已经成为笔者课堂授课前的一项必备工作。因为学校是根据学生高考总成绩和填报专业择优录取,一般来说,热门专业比如中医专业,临床专业,中西医结合等等专业的学生总分相对较高于其他专业,而就英语单科成绩而言,高护专业学生因女生占到90-95%以上的原因,其英语成绩和表达能力相对好一些。但总体而言,学生大都深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英语学习主要围绕语法和词汇,依赖客观性选择问答,听说能力远远低于读写能力。这一切应该归因于长期以来英语考核的内容和方式。那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针对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普遍认识偏差,教师从大学英语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必须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未来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建立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尤其要端正其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我们作为中医院校的一份子,学好中医文化,并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也为自身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和体验积累以及中医文化知识定期培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中国各大院校。陕西中医药大学也不例外,大学英语课程共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15周,每周4个精读课时里要涵盖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训练已经很难,如果再专门加入文化教学内容和讨论,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是力不从心。其实,很多老师是赞成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的,尤其作为中医专业特色极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文化资源,把英语教学和中医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这样不但学生所学的东西很有特色很实用,而且对传播中医文化也起到积极作用。那么怎样真正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并使其起到积极作用呢?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应该得到不断提高。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便利资源定期充实和完善文化知识体系。同时,学校应该加快大学英语教师的出国培训步伐,尽可能让所有一线教师西方文化的切身体验和积累,这样的文化教育更有趣味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在中医文化的习得上,学校应该利用周末和暑假业余时间,为大学英语教师开设专项培训班,系统地介绍中医文化和相关知识。为中医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搭建桥梁,实现资源共享,彼此受益,最终为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做出贡献。

3.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灵活性和时代感

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一直以来都很固定,笔者任教的15年里,大学英语教材只更新过一次,就现在所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教材里,涉及中国文化课文几乎没有,更别提中医文化的体现。这样的权威指挥教育下,教师学生自然会迫于各种时间精力等原因忽略中国文化的习得和英语表达等。而笔者认为结合国家发展趋势和院校专业特色来看,教师应该拥有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额推举权。比如,拿现在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完全不用这本书恐怕不现实,那么充分利用其中关于西方文化介绍的优势,及时填补学生西方文化意识和知识的空缺,同时,教师备课时应该根据某一西方文化主题寻找可以对比的中国文化资源,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课是关于美国人的时间观念,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可以很自然的导入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乃至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观念,这样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被培养,同时尊重和包容彼此的文化的态度也逐渐形成。第三课是关于美国不同种族的婚姻,教师和学生除了探讨美国国内的种族现状,电影《撞车》首当推荐学生观看,另外还应扩展话题到跨国婚姻,比如中美跨国婚姻现状,其成功和失败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双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以此为题材的一些电影如《喜宴》,《我的盛大希腊婚礼》等可以推荐观看。另外,作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中医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状态。定期浏览兄弟院校的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坚持阅读中国日报等英文版关于中医文化相关文章,及时把握各种中医发展政策和国际社会的评价,选取合适的篇章通过多媒体和学生进行课堂探讨。最后,虽然学生到大三会有专门的科技英语授课,但笔者认为从大一开始逐渐加入医学英语词汇,尤其是医学英语词缀学习和积累非常有必要。鼓励学生结合中医专业知识进行英文翻译,推荐阅读国内外权威翻译家的中医名词术语英文翻译,利用其专业文化知识和角度深入理解翻译的过程。每学期定期安排三到五次中医文化阅读和术语翻译专题讲座。

4.考评体系应该及时改革

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足为奇,毕竟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映很大程度上是由考试决定的。但对于语言课程的考量,单凭一次笔试成绩很难分清孰优孰劣。因为高考的动力驱使,学生对于英语一直以来的固定笔试题型已经非常熟悉,也一直为此而奋斗。但这明显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没有包含在考试内容里。很多学生高考笔试成绩不错但很难张口说出一句得体流利的英语句子,还有很多落后地区生源的学生不识音标,单词发音错误百出,没有连读,失去爆破,弱读等意识,更别提跨文化交际意识。大学学习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应该尽力去帮助学生纠正和弥补这些基础的语言技能。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考评体系的配合,学生的学习似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方向。因此,笔者建议应尽快落实大学英语考评体系改革,针对特色专业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进行对应的题型和内容改革,计入学生成绩档案,成为其未来就业的有力推手。中医特色专业学生应该熟悉中医文化知识,具备一定中医名词术语表达能力,这对作为中医人才和中医文化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学生关于中西方文化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摸底测评和相关问卷调查,发现其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欠缺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对特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提供帮助,也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张丽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文献参考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廖道胜.中国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J].外语教学,2001,22(4):72-77.

[3]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32-36,80.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第五篇: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分析

摘要:

大学英语对于学生的工作、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着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虽然我国大学英语发生过多次改革,并且每次改革都有一定程度的收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转型时期,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动大学生英语转型,本文从高中与大学英语界限、统一化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分析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教学特征;改进对策

0引言

在以往的英语教育中,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这一现象对于日渐开放的社会发展而言存在明显制约性,无法达到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对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这也间接的要求大学教育者在转型时期对英语教学的目标、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和改革,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获得创新和转型。

1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

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言,其存在的转型空间非常大,为了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更加有方向、目的性的转型,提出几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所提出的一些常见特征。

1.1高中与大学、专业与非专业的英语教学界限不清晰

就当前的英语教育而言,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课程等多个方面均较为类似,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有高度相似[1]。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主要是要求毕业生能够达到45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量,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英语应用和表达能力,并且达到一般的要求,也就是400个词汇量。除此之外,大学教育当中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专业界限也较为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大学英语教育当中,主要分为专业英语与非专业英语两个课程,同时在一些高校当中会以为专业的不同而选择的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但是,就当前实际教学内容而言,这两者之间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许多非英语专业得学生在学习非专业英语课程之后,仍然能够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水平;(2)大学生在学习成果基本相同。这也是以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仍然有可能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市场逐渐向着国外发展,所以许多企业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为了更好的毕业,就会在英语学习中尽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这也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达到甚至是超过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理解能力;(3)当前许多大学在英语考试、英语课程方面应用的是统一性的内容,基本上难度相当,所以导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方面基本相同,并不能展现英语专业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基本上所有的英语、非英语专业的课程都是偏重于听说读写这类基础性的内容,并没有针对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英语教育。所以当前许多专业英语的教学课程在非专业英语教育当中也有所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坑你在一个班上进行学习。在考试方面,按照相关研究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对比发现,两种考试的测试目的基本一致,难度以及内容也大相径庭[3]。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非专业英语与专业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教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的地位以及教育重要性逐渐淡化,实行有效的转型成为必然措施。

1.2大学教育中英语基础教学不断淡化

在2000年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主要是以基础英语以及通用英语教学为主,也就是强化基础、注重素质以及渗透文理[4]。对此,这一个时期的大学英语主要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或素质进行培养与教学。但是,伴随着近些年我国国际化交流频率不断增加,特别在2004年时,制定了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之后,关于倡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英语的应用特性越发明显[5]。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90%以上的人认为应用英语是英语教育的主要措施,假设企业对员工有英语要求,则要求会侧重于在读写能力、口语交流能力方面。对此,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以及转型目标必然是停留在英语的交流实用性方面,并且需要侧重于行业的专业英语教育[6]。就企业找人角度而言,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所找的员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英语交流以及社交活动当中,而不是拿着一个高学历文凭但是不能流利表达英语的员工,不是拥有的纸质证书的毕业生,这也是当代大学教育中,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逃课人数较多,另一方面参与社会英语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多现象的一种合理解释,间接的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当代大学英语课程有着较高的负面情绪。以复旦大学为例,该大学正是减少了大学英语的基础性课程,而增加了关于英语的选修课程,其改革之后的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只会参与到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教学,而其他的学期都会应用在学术写作、外贸英语以及翻译等选修课程当中。对此,这也正是我国大学英语所必须要实现的转型成果。也正是因为我国大学英语的教育环境,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一个单纯的基础性语言培养转向于实用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代许多人对于大学英语大多都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并且这一阶段处于无限延伸趋势。相关研究者认为,假设仍然持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继续坚持基础性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遭受影响。

2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2.1倡导个性化教学方式

当前的转型时期之中,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处于快速扩招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大学教育呈现大众化,许多大学的入学门槛向当地,许多大学生的资质甚至不如高中生。一方面,只有少数的一流大学生能够达到甚至超过4级英语考试水平,但是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无法通过基本的英语考试,这些大学生甚至还不如2000年前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的类型不断复杂和多元化,除了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还衍生出了研究性的大学[7]。教学型的大学以及教学研究性的综合性大学。不同类型与不同办学定位的大学在课程的设计、课程体系以及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差异性都导致了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度、对英语的学习需求不同。换而言之,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及内容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要求这样方面,我国1000多所本科院校中,学生的能力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想要提出要求学生达到一个统一性的能力标准是无法实现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假设,借助四级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全国至少有近50%的学生无法达标[8]。对此,想要通过一个统一性的考核标准是不可能的,所欲应当采用等级量表的方式替代当前课程要求中所提出的三个要求。对于不同之处,也就是等级量表当中只会提供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级别要求,而不会实行统一性的硬性标准。而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可以参照量表,按照自身具体教学状况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在多个方面调整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方面,教育部门通过相关的通知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一个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各个大学需要按照自身实际状况应用新型加血模式。类似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在教师质量、学生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不应当和一般的院校相同,采用同样的教学软件、教学规模和教学技巧,而是应当优于或先进于一般的教学院校。在师资方面不是非常紧张以及学生基础较高的高校当中,没有必要将学分的课时放在计算机当中去,更没有必要组织相关学生集体到多媒体教室去自主学习。这些学校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常设的“语言学习中心”,类似于电子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并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英语学习网站以及软件等学习资源,促使有能力的学生能够从网站、软件、资料当中实现自我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层面上,许多大学英语的课程都是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起点。当前最大的问题便是教材的统一编制。当前许多大学在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形式都有所差异,但是整体编制目标都是相同的。但是,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北大这类能力较高的学校使用另一种教材,这一现象和教育部门的推荐相关。对此,在实际的转型过程中,可以将教材的选择权力放到教师手中,例如由教师组成的教学讨论小组,让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性选择教材,从而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

2.2由基础英语课程专项多元化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当做一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英语学习能力。对此,不能再坚持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为我国的特殊性,大多数高校仍然是坚持这一教学方式,但是在211工程之后,特别是提出了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内重点大学之后,更应当将教学重点转系于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这也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原则。虽然我国重点大学当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于国际上的一流大学而言较差,但是英语发音可能要比他们更加标准,托福的考试分数也会跟高,但是英语的学术和专业应用能力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就是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所必须转型的一个方向。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应用于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教育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是,大学大学公共英语,在理论上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对此,在双重任务的基础上,在大学大学公共英语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原本的高等英语、经济英语等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实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物流英语、专升本英语以及各种专业英语,例如在软件系当中,应当适当的开展软件相关英语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在原本的单一理论模块的基础之上,添加英语案例的分析以及商务访谈等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与听说能力。例如,在物流管理的专业教学当中,可以在不影响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与物流相关的英语交流学习内容,从而提高理论性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总而言之,在大学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方面,必须在英语基础上引入与生活、工作具备关联性的课程内容,并且通过高等英语的实验,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应用英语。与此同时,在考核方面,应当更加注重能力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掌握,在考核时,应当综合性考核学生所学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从1961年至今的几十年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创新,在教学特征方面有着明显的创新。但是,因为每一个大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目标不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导致最终同一所大学内不同专业的学习在英语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转型,必然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尤其是在教材、内容以及目标等多方面实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真正展现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作者:黄娜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丽.慕课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23(09):135-138.

[2]邹春莹.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31(45):78-79.

[3]谢晶晶.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对策与思考——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09):135-137.

[4]王学华,陈美华,李霄翔.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V4(4):55-58.

[5]徐晓丹.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时代到多媒体时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情,2015,30(21):212-212.

[6]王欣,王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转型期期间状态焦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1(02):31-38.

[7]甘伶俐.关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6,14(36):4414-4415.

[8]莫春雨.浅谈社会转型期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摘要集.2014.

社科项目:

基于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14GZ004),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近几年来,教育界都在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教育活动是基于实际需求而开展的,因此教育者需要对教育状态进行分析后作出策略与手段的调整,以便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书详细记录了近几年来全国各类高校在大学英语改革环境下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其中包括了国家示范学校与其他高校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教学特点所确立的英语教学理念以及英语教学模式,并总结了所获得的效果和经验,展望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等。书中收录了多篇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作品,例如王守仁教授的《优化输入,重视输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创新》、韩彩虹的《人本主义视角下郑州科技学院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等。笔者详细阅读该书后,对当前大学英语发展趋势与方向产生了一些个人认识与见解。英语是一门外语教育,也是高等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与方向可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教学内容

无论从外语教育的本质角度,还是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分析,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发展趋势应是以通用英语与通识英语为主,以学术英语为辅。通用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的应用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识英语则是运用英语开展的一般通识教育,大学生通过接受通识教育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在了解西方国家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类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深入了解全球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展现外语教育的本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尽管学术英语在英语交际中也十分重要,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学术讲座,也不会主动撰写英语论文。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可将学术英语作为高校英语选修课程,以满足部分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

二、教学理念

首先,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将会实现研究对象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客体主要指语言、教材以及教学法等;主体主要指学习者,即大学生。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教师单方面传授词汇、语法、技巧的方法,导致很多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都停留在阅读、翻译、写作等书面上,缺少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输入教学理论将学习者作为教学活动中心,着重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调动教学活动中各项积极因素,以便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语言输入。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教学活动的有利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将更注重语言的语义与功能。传统的英语考核制度与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导致大学英语课堂过于注重语法的训练以及句式的使用。长此以往,优秀学生往往只会做英语习题,而不会用英语交际,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知识,导致出现语用失误。

三、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应该从单一转向多元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学生互评法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被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吸引,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作者:俞潇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第七篇: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本土化研究

【内容摘要】

当今社会发展现状要求英语学习者能够用所学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任务型教学法被证实为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但这一源于西方的教学法方法在中国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取得同样的效果,需加以本土化。本文旨在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化现状,以更好地实施这一交际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英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本土化

任务型教学法(TBLT)在西方被证实为能有效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对学习者的要求,在全球范围能广受推崇。在国内,TBLT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和相关教育专家及研究者认可,各大教材编写者也声称自己的教材是任务型的。TBLT引入中国教学已有二十余年,期间,大量国内学者也都致力于这一较受欢迎的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以期这一源于西方的教学法在中国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达到同样有效的教学效果。但TBLT的本土化实施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旨在了解TBLT本土化的现状,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促进TBLT的本土化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及其本土化探索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TBLT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Prabhu提出,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运用所学语言来完成指定任务的方式进行目标语的学习。TBLT用任务进行教学的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使得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已有的目标语储存得以调动和激活,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标语言。Skehan(1996)提出,TBLT的模式由三个阶段构成,即,前任务阶段(pre-taskphase)、任务实施阶段(duringtaskphase)和后任务阶段(post-taskphase)。TBLT的特点为:第一,TBLT中的“任务”真实、可操作性强;第二,TBLT注重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意义的传达,原则是促进交流互动,互换信息;第三,TBLT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尤其关注学习者的情感特征,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本土化探索。TBLT在国外有着特定的形成背景及其过程。1997年,TBLT被引进到中国后,研究者既关注TBLT在中国的实践应用探索,又着力于TBLT本土模式的构建。2005年《中国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得以明确提出(李震)。此后,众多研究者又提出了“任务型教学中国本土化模式的探究”等命题。龚海平提出,任务型教学研究的本土化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原则,注重对西方外语的教学法进行学习、研究和改造(2005);周亚君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本土化的关键是教师怎么认识以及运用它,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透彻理解,运用时要因地制宜(2007);李广凤(2007)和何静(2009)提出了在中国具体教学环境中本土化任务型模式的学得和习得统一等原则、模式以及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李莉则提出策略,改进TBLT的本土化(2012)。研究者们反思了TBLT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建构适合中国具体教学环境的TBLT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TBLT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化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研究过程。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随机挑选的120名来自18个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以及考虑年龄、教龄、职称、学历、性别等方面因素所挑选出来的13位教授相应年级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以确保所调研结果客观、全面、真实、有代表性。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问卷内容包括6个部分,分别为:学习目标、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课堂环境、教学内容、以及考试评估手段。问题种类有选择类问题和开放型问题。整个问卷让学生在课间10钟完成。对教师的访谈包括7个方面:自身基本情况、负责班级情况、上课模式、教学材料、课堂师生关系、大学英语课程现状、对TBLT的了解及其实际课堂实施状况以及在中国具体英语教学环境中更好实施TBLT的建议。之后,用SPSS19.0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访谈内容,了解TBLT在现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化的现状。约9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是因为英语是必修课,要参加四、六级考试或者其他深造类考试,约79%的学生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具体目标不明确,依然是沿用中学时候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思维,很少调动之前所学英语知识来为自己的表达服务,以及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内在学习动机的欠缺以及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目标的不准确理解致使约86%的学生在课堂上依然基本处于被动接收者的角色,虽然约91%的学生无论从所选教材的内容还是在单元结构方面都给予认可,仅有约20%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环境满意,认为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约95%的同学认为现行的教学评估方法,基本上仍属于终结性评价,其学习效果得不到科学的评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受访教师结果来看,教师们年龄及教龄跨度较大,学历基本上属于硕士毕业或者在职硕士毕业。但他们周课时量均在14以上,较年轻的教师甚至是18或者20,且有4位教师同时还承担有专业英语教学。所教的大学英语课程有听说课和综合英语课两类,各自周学时2,前者班额约60人,后者班额约120人。学生每周2课时的听说和2课时的综合英语课。约90%的教师认为,由于教学负担重、班额大,学生水平参差,跨文化交际知识欠缺,学习自主性及内在动力较低,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内敛的性格使得TBLT的实施有诸多障碍。且每个班级教学课时有限但却需完成额定教学计划,教师,特别是老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尤其是口语能力,及教学理念领会不到位,又欠缺定期培训或聆听相关专家讲座,致使TBLT的具体实施举步维艰,课堂环境及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法或教师自身学习方法的影响极为深重,且在受访教师中,约95%的教师对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不满,认为不能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应加以改革。

三、促进任务型教学法本土化实施的策略

(一)学生方面。认清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端正英语学习态度,调整学习策略,改变以往以考试为目的,转为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阅读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听懂外文讲座或授课和进行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而学习;改变基本上靠个人背书识记、课堂接收者式的学习,转而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集个人独立活动(solework)、结对活动(pairwork)和小组活动(groupwork)为一体的多种课堂活动模式的参与者与体验者,以更好地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独立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教师方面。一是深入透彻地了解和领会TBLT的内涵和模式,同时也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博采众长,结合学生具体特点,为己所用,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构建并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到有效教学;二是充分利用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动机,实施“以考促学”,在具体的课堂环节中设计与应试相结合的交际任务,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任务,进而逐步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三是巩固、增强自身英语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为TBLT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参加等级考试,之后分级教学,设置与其水平相符的课程教学,避免同一个班级里水平悬殊状况出现以及所教与受众脱离。二是为满足大学英语教学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这三大部分内容的教学,将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三是精简优化各个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己探索学习,而不是整天疲于奔命地上课。

(四)教学评价手段。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英语能力测评体系。依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是秉持着由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的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课程体系环节,及时、有效地在课程和教学方面提供反馈信息,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二是秉持着由传统的“对学习的测试”向“促进学习的测试”转变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如,校本考试、校际或地区联考、全国统考等,全方位检测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充分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面指导作用,更好地为教学诊断,提供反馈信息,同时也为实施和管理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不断改革。

(五)职称评审制度。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相对其他类科目教师而言,科研成果较少。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健全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方案,建立科学、合理又人性化的教师考核、晋升与奖励制度,给予从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必要的政策优惠,从而更好地激发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力和热情。

四、结语

此项实证研究较全面、客观、有代表性地呈现了TBL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化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教师、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手段以及职称评审制度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供以借鉴,以更好地在中国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实施这一交际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促进其本土化实施,有效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李云敏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震.中国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29~33

[2]龚海平.关于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26~28

[3]周亚君.浅谈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12:11~16

[4]李广凤.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7,8:69~71

[5]何静.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国本土化的探究[J].文教资料,2009,1:138~139

[6]李莉.任务型教学:问题与本土化改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7:86~89

[7]李广凤.任务型教学的形成、引进、探索和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5,9:108~116

[8]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46~455

[9]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第八篇:大学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

针对如何将传统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创新,是当前高等院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从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育法,目标教学法四个方面对当前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上传统教育法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等院校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存在师生互动较差,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单一以及比较依赖采用考核作为主要的目的和归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用好交际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突出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增强大学英语教学层次性,注重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四个方面研究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创新;传统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这一学科的设置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对于很多高等院校而言,已经积累了相对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也成功培养了许多具备一定英语素质的人才。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非常侧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也存在把传统教学方法彻底进行否定和批判的教学方式,这样实际上也是不科学的。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应该辩证看待,运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适当扬弃,才能够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更符合当代的人才培养需求。传统教学方法当中具有重大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实际上也是可以进行一定的传承,有助于教学方式的突破和革新。但是如果传统教学方法当中有不适合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需求的内容,那么就应该进行改革,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教育观点的重要体现[1]。因此,针对如何将传统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创新,是当前高等院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要真正突破高等院校教学的瓶颈,就需要全面而且辩证地看待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任务等,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当前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这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需要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人才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开发和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大学英语偏重于从英语本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种相关的内容着手进行命题,让考试的内容更加具备影响力,让学生根据考试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从而进行学习。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在日常教学之中有比较强的引导性和针对性,学生在学学英语课程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时,会带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围绕着相关的目标将一些知识进行细化,在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上有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传统教学方法也有其本身的缺点,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其积极性并不是非常强烈,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因为受到考核的目标影响,其会更加侧重于备考,但是却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也制约了学生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2]。从当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上看,其主要是包括了以下的一些方面:第一方面,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传统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时候的主要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在对话交际过程中应用英语这样一门语言。这种教学方法一般是针对一些具有英语交际条件的学校,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在日常交际里对自己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词汇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如果能够邀请英语国家的语言使用者参与到交际训练里面,教学效果相对会比较好,但是如果仅仅是互相之间的语言切磋和训练,在语言表达矫正上则不一定非常科学,这也是交际教学法受到的一定条件的限制。第二方面,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训练学生进行日常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由大学的英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模拟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这样一个情景安排自己的具体表达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在鼓励大学生主动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比较好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情景教学法其在模拟英语表达的具体情景过程里,往往会出现一些情景和现实的语言表达情景存在一定差异的状况,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也和英语教师的应用过程有比较大的联系。第三方面,任务教学法。对于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任务能够让学生自己自觉地运用一些语言功能进行应对。比如在英语写作能力或者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文本进行任务阅读和解决一些阅读或者写作过程的问题,这些有助于英语教师判断学生当前所具备的英语能力,进而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过任务教学法也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惫性,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在学学英语课程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等,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方面,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也通常和学习计划充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往往会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的课程教学状况,设定一些中期或者短期的目标,让学生在逐步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当然目标教学法如果没有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开展的话,就容易造成学生正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一些英语课程学习任务,这样对于尊重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方面的主动性上也并不是非常理想。实际上,目标教学法在高等院校当中的应用仍然不是非常普遍的,很多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还是以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为主,这样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当前在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学方法实际上还是存在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任何的教学方法,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让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技能,需要帮助高等院校的学生更进一步地挖掘自身在学习英语课程方面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高校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对应的技能,从而在高校内形成较好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氛围,充分形成师生互动的新模式。

二、当前大学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高等院校教学而言,只有正视传统教学方法在其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地提升高校的教学效果。从当前教学实际上分析,高等院校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方面,师生交流互动相对比较差。因为很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其所负责的相关教学板块比较多,面对的学生数量也非常多,他们的教学过程当中的负担和压力也随之增加。高等院校的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或者交际教学法的时候[3],往往还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进行训练,没有让学生和教师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也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积极性,因为师生交流之间的缺乏,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不足,并且也不容易和教师产生比较密切的联系,进而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因为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英语应用技能还是相对比较好的,所以很多教师在师生交流方面的缺位,也造成了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在教学上并不是十分理想。第二方面,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为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里,所面对的青年学生群体实际上是一群非常具备创造性的群体,他们对于学习英语方面也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在学习英语方面的积极性。但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并没有充分地将学生放在课程的教学主体地位上,很多大学英语课程在应用传统教学法上也是以教师的教学任务作为中心,这样就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支持和配合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影响了整个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传统教学方法当中的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对于教学任务的服从和完成,这样实际上是不能够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创造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课程的教学互动性提升,也影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第三方面,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里,大学英语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单一。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包括了多个方面,如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但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并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之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面对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上,偏向于单一性,没有多方面地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因为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并不愿意对于单一或者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这也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学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持续性差的状况,他们的学习没有真正持续地延展开来,从而影响了整个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第四方面,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比较依赖采用考核作为主要的目的和归宿。考核也是传统教学方法当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能够更加结构化地评价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英语能力掌握程度,有助于英语教师进行参照和调整,在教学评价上一直都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但是实际上,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评价和训练过程里,往往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也就是闭卷考核的方式,很多学生其所具备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在卷面的答题状况上[4],这样也制约了当前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因此,从整个传统教学方法应用结构上看,考核虽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但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该放在一个科学和合理的位置,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大学英语课程和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际上也偏向于一种教学上的评价考核,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些也都影响了当前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方面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真正用好传统教学方法,就应该全面地评估和分析传统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学英语的路径和方法,产生一种持续性的积极影响。

三、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路径

传统教学方法要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产生持续性的良性效果,就需要全面分析当前的教学实际,以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作为中心,全面地推进大学生和大学英语课程互相之间的结合,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作用和吸引力。因此,联系当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际,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方面,用好交际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也就是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真正加强。在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训练情景,还应该真正回归到英语课程情景之中,教师也要进入其中,真正启动师生互动交流的机制。学生和教师互相之间的交流是一种非常积极教学方式,特别是交际表达和情景表达两种不同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际上英语教师就可以参与其中,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对于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际和情景都是教师非常熟悉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有教师的参与,那么在教学上就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方式,从而让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加密切,形成一种更加良性的教学氛围。这对于调动学生学学英语的积极性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积极作用。采用“交际、情景教学”,是不是会削弱“双基”教学呢?只要运用得当,便于字、行、句、篇的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好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师与生互动、生与生互动,作为互动式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先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接着,积极引导学生让其分组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同时,增强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历四个阶段,即“指导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点拨总结”。而此时,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进行讨论,而教师作为问题的设计者,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引导者。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先让小组成员进行小结,然后,由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主要是把本组讨论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学生;在这之后,让其余小组成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老师根据汇报情况作总结性发言,此时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根据实践证明,师与生换位角色,这是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师生互动的具体环节中,往往出现了“师动而生不动”,也就是学生启而不发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互动,互动其实是一种情感的、情绪的互动。所以,在上课之前,设计几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具体讨论时,设计的话题不要太枯燥,设计的题目尽量增加学生的兴趣。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先听听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合理建议应用到教法上,积极开动学生的脑筋,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方案。第二方面,运用好目标教学法,突出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因为传统教学方法上,目标教学法往往是教师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学目标,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所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目标的制定主体,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制定一些中期或者短期的目标,然后教师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成这些目标。这种目标渐进完成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忽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要让学生成为目标的主宰者,这样其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对于整个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积极意义。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何才能“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创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Goforit》大学英语Unit10SectionA时,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所看到的图,最后讨论与归纳,而老师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大学英语Unit9《Whenwasitinvented?》时,通过多媒体把历代所发明东西的图片、场景播放给学生,学生随着这些图片而深思,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三,在教学中,有选择性地精讲知识。在讲授阅读课文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同学提问题,比如,先给学生留一定时间去通读全文,接着,让其总结出要点,而其他同学则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找到自信和乐趣。第四,用精讲多练法,加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所谓精讲就是老师讲解知识做到精辟而透彻,突出重点与难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获取知识。在练习中,可以采用连锁操练、同桌问答、小组角色表演、Pollysays等形式进行,也可以运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来进行语言实践。第三方面,重视采用多种传统教学方法,让大学英语教学更具备层次性。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之所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没有真正起到积极的效果,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当代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偏重于单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上倦怠感,无法形成持续性的学习氛围和动力。因此,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是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创新。特别是任务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穿插融合进行,让学生一方面完成教学大纲布置的相关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全面地掌握学习的节奏,形成自己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这样在教学上就可张弛有度,真正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如前所述,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包括了多个方面,如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之中的重点和难点,避免让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上,避免偏向于单一性,需要多方面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因为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是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群体,他们愿意接受多种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高等院校学生学学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第四方面,需要注重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突出大学英语的教学实效。因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采取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尽可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评,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和评价,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的持续进步。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不能够是一种应付式或者任务式的评价方式,要立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状况,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够掌握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状况,真正形成一种互动性更强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于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而很多环节也具有多样性,包括: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比如,高校构建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也就是需要高校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另外,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进而反映学生的需求,尤其高校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评价,使教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再者,高校要注重综合性评价,也就是让高校不仅仅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还要顾及到学生在平时的表现,高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要仅仅依据期末考试成绩、设置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以及入党、保送研究生等,也不能仅仅依据期末成绩来定。除此之外,考试方法不要过于单一,高校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修正自身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和英语教师形成积极的、良性的交流互动模式,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和提升的目的。这也是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里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和努力。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包括一些基本的教学方式,包括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等,其本身是从传统的教学经验积累而来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前教育方法和文化的基础。传统教学方法包括的类型非常丰富,从传统的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以及目标教学法,到考核教学法等,都影响了中国的教学发展[5]。高等院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之中,主要还是采取考核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当前高等院校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虽然非常积极,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没有真正将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地结合在一起,影响了高等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方面的教学效果。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其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独立性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在高等院校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者:贺莉 单位: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贾红霞.地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授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广场,2016,(9):77-78.

[2]刘丹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生态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82-84.

[3]杨贺.基于大数据构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J].中国培训,2016,(14):112-113.

[4]唐路一.云空间环境下大学英语CTPE语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4,(5):109-114.

[5]谷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沉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4):120-123.

第九篇:小学教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当前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英语是大学学习阶段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当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当中英语课程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开设英语课程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当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高校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让年轻一代当中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教育目标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背离,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和综合素养。

二、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重视以实用性为导向的英语教学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应该重视以实用性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培养能够胜任整体国家规定小学阶段的不同科目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的英语教学不能够按照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教学。针对当前全科型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应该重点突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等相关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因此,除了应该完成日常的语言基础以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其他内容,增加对英语教师相关技能和职业等方面的训练[2]。比如在英文书写的训练当中,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全面掌握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书写的规则,并且针对学生应该给予正确的书写演示;在英文歌曲的训练当中,应该熟练演唱英文歌曲。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应该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整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材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还没有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制定专门的教材,不同高校的英语教学也都是运用同一个版本,比如《大学英语》的普遍使用,这一类教材主要针对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像这种具有较强普遍性的英语教材明显不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需求。

(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多重感官比单一感官学习效果更加的深刻和全面,也更有利于创造兴奋、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大学生基本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的过程。在综合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坚持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融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应要求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优势最大化,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3]。如课堂上基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如讲课、小组讨论、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等,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补充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表现出来的层次。使学生在具备多渠道语言输入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能够先教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并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变英语课堂死气沉沉的现状,或是课堂太活跃而和难控制引起的局面。

(四)积极探索分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应该积极探索分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过程当中,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模块,这使得在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过程中的内容是双重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传统课堂教师主导明确学生的培养可以满足当前全科型教师的需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分工合作式教学模式,学生从研究对象转变为主体,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应用知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激发,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英语课程来看,其自身所具有的体现在授课方式和课程体系以及培养目标上的特殊性,不能够完全按照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全科型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应该重点突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还应该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分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降低全科型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盲目性,并且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晓芳 单位:吉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现合.“全科型”教师教育中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全科型”教师教育实践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01:84-92.

[2]刘炜.高等教育视野中的新课程小学英语师资培养问题与策略——以湖南省为例的优化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39-45.

第十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

从改革开放开始,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以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课本;策略

一、引言

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承载着丰富的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理解英语真正内涵提供重要平台,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材传统、缺乏时代性

英语教材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材的编写很复杂、很容易犯错误。大学英语教科书过于保守,就像我们的高中课本,一章里有一个文章加上一些新单词和练习。这些教材太传统、缺乏亮点。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新的内容和新材料应该编入教材内。

2.大班的英语教学是死板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大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个性,不能因材施教。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经常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学生为中心的方法或其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少使用,因此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3.英语测试方法单一

目前,评价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是单一的,最常见的测试是大学英语4、6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的英语测试,他们主要采取笔试。在许多高校,毕业是和大学英语4级或6级挂钩的。如果学生不能通过大学英语4或6级,他们不会顺利毕业,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进入误区,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所以许多教师必须围绕英语4、6级教。从长远来看,这对英语学习是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1.英语教科书需要吸收一些新内容

对于教科书的编写,编者应该保证教材的正确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如果它是与时俱进的,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内容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用于以后的就业。通过英语课本,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技能和多方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将内容和知识相结合,而不是强调一个方面。只有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很好的传授英语知识和达成英语的教学目标。

2.教师应精细安排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大班课堂教学被广泛使用。许多大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回馈他们的进步,及时纠正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下一步,在大班课堂上,老师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最好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能开展有效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最后,教师应经常和与学生互动沟通,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进行。

3.通过信息技术改变大学英语评价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英语4、6级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误导了英语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吸收优点,避免缺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大学英语测试方法。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和效果。

四、结语

大学英语是大学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作者:顾兴明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洋.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4).

[2]胡明扬.外语学习与教学往事谈[J].外国语,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