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课程思政目标线系统构建探析

化学教育课程思政目标线系统构建探析

[摘要]课程的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的关键。以课程群为主体,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了4维价值观与4级水平的化学教育课程思政目标体系,4维价值观:教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学科价值观与合作价值观,4级水平:认知、体悟、形成与提升。根据目标体系与设计要求,修订了化学教育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在“点”与“面”之间架起“线”的桥梁,实现了思政目标上下贯通设计,有利于达成培养要求。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目标;化学教育;课程群;线

教育部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当前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思政内涵意义的解读,二是对教学案例中思政内容的设计。前者关注“面”的意义构建,后者着眼“点”的建设,在“点”与“面”之间缺乏中观层面的线索支撑。化学课程思政的已有研究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对具体案例或具体内容所承载的思政价值观的精细加工[1],或某一门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应用[2],以化学教育课程群为主体的研究未见文献。课程目标是指一门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在课程群视域下统摄课程思政目标[3],符合课程与教育原理,便于一体化贯通设计内容与目标,有利于阶段性实现目标,达成毕业要求。在课程思政的“点”与“面”之间架设起“线”的桥梁,将课程思政的自上而下的价值引领和自下而上的教学实践相融合。

1化学教育类课程关系与功能

化学教育课程群是指针对化学师范专业开设的化学与教育结合的一类课程,各门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之间具有递进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课程思政目标也理应具有特定关系。课程群视域下研究课程思政目标,既是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贯彻,也是对价值观领域课程目标的发展和升华。化学教育类课程承载着中学化学教师职前技能培养的必要内容与环节,直接面向学生的就业出口。课程设置各高校虽有不同,但主体内容基本相似。以我校为例,在4~7学期开设共计7门课程。开课顺序遵循了知识与能力发展规律,课程之间存在前修后续、具有知识能力的紧密关联,学习基本过程是“理论基础-模拟训练-实践训练”,构成了相互关联的递进系统。在教师教育类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要求8个一级指标的支撑方面,化学教育课程主要对教学及相关能力具有高支撑,见表1。该表内容选自学校文件,H、M、L表示高、中、低支撑,空白无支撑。化学教育课程具有功能一致性,内容体系性、结构层次性的课程群特征。

2课程思政维度与水平

2.1课程思政维度

从已有的课程大纲的目标文本中,提取出归属于课程思政的词语,共计30个。采用归类分析法对词汇进行指向分类,主要指向教育、职业、学科、合作四个方面,将相近或相互包含的词语合并汇总,梳理为以下13个关键词。经过课程组多轮次分析与修改,结合对以往学习者的访谈,研判课程思政目标的合理性,确定了课程思政维度。归属为四个一级价值观维度:教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学科价值观-合作价值观。每个一级维度下个有若干个二级维度,教育价值观(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职业价值观(教书育人-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反思进取),学科价值观(科学态度-创新质疑-化学的社会责任),合作价值观(团队合作-共同体意识),计13个二级维度。应用语义网络法,分析二级维度的相互关系。教育价值观4个二级维度是宏观到具体关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论述了教育使命的人民性特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教育使命包含了热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两个方面,要认识到教育事业的神圣严谨,从教的艰苦挫折,需要不断地付出,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职业价值观的四个二级维度,是1统领3并列的逻辑关系。教书育人为统领,是教师职业的首要责任,为了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具有不断学习进取和自我反思的精神。学科价值观3个二级维度是递进关系,科学态度是基础,进一步发展质疑思维、创新意识,基于实际化学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和参与实践,践行化学更高层次的学习价值——化学的社会责任。合作价值观的2个二级维度是表现性与取向性的关系,通过多项目多频次多层面的团队合作活动,发展互助合作意识、学习共同体意识。

2.2课程思政水平

为了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课程思政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划分水平。化学课程思政目标为四个维度的价值观。覃轶珊[4]认为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由外而内(内化)、由内而外(外显)和由外而内(内化)的无限反复的系统过程。参考思政教育内在机制与价值观践行的相关研究,将化学教育课程群的思政目标分为由低到高4级水平:认知-体悟-形成-提升,分别对应知识层面-情感层面-价值层面-行为层面。第一水平为认知,主要是指认识,知道、了解。第二水平为体悟,通过观察或体验引起共情感与同理心,进而理解、领悟。第三水平为形成,思政内涵与自身认识同频共振,形成观念意识,内化于心。第四水平为提升,拓展思政价值观的思路与角度,以外化的语言行为显现出来,并能够带动影响他人。认知是基础,体悟是关键,形成是航标,提升是愿景。“认知-体悟-形成”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形成-提升”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化学教育课程群思政目标体系结构见图1所示。课程是思政目标的依托,思政目标维度系统体现了课程群视域的目标设计特色,是结构图中最显性的组成。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变化是隐性的,因此在结构图中含蓄表达了思政目标的4级水平,教学活动过程是思政目标实现的载体。各个维度目标发展水平随着课程进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水平高低与学习前后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螺旋上升关系。主要原因是价值观培养是人的思想变化过程,通过课程之间相互迭代、反复强化才会得以生成与固化。汪立夏[5]认为人的思想形成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仍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便学生之间思想起始水平有差距,或者有的学生4个思政维度水平不平衡,在实际教学进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和表达,积极正面的评价与强化,才会真正地成为学生的习惯和信念。

3思政目标的设计

基于所构建的课程思政目标维度与水平,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从知识、能力、素质、课程思政四个领域,重构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为了科学合理设计课程目标,要统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与课程评价。并根据各门课程承载的思政目标不同维度的比重、培养方案和目标递进关系系统设计。化学教育课程群各门课程思政维度目标见下表2。在化学教育课程群主体视域下,将思政目标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目标表述,有利于凸显课程思政的内容主旨和价值灵魂。撰写中将目标的维度与水平一并描述,各门课程之间的层次进阶用行为动词区别。在思政目标设计时,分析到了教学内容承载的二级目标维度和水平,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4结论与展望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课程思政目标、思政要素、思政策略、思政教学活动与课程思政评价等。课程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关键部分。思政目标体系的形成促进了对课程群建设各个环节的思考。如,课程群内容体系的优化、课程群建设的质量标准与成效检测等。需要提出的是,贯穿性设计课程思政目标与课堂随机生成的思政要素并不矛盾。站在课程群的视角,贯穿性地设计思政目标,实则为化学教育这顿大餐的思政之“盐”做了线索性规划。在课时教学活动实施中,重视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将课程思政主旨线索与生成性要素结合,深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持续探究课程思政内涵意义。“点”明亮、“线”贯通、“面”宏伟,每个课堂都会做出富有特色、让人回味的思政菜肴,入口入心,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作者:郑兴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