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论述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论述

摘要:身为学生,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虽说带有一点夸张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数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

数学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极其复杂又难以理解的,尤其处在于初中刚升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刚接触到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常会感到较为吃力。我就结合自身实际,对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讲下自己的看法。

1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变化

高中数学难,归结起来在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变化太大,因此存在着不适应,无法理解等情况,具体如下。

1.1知识点的增加

相比较于初中,高中阶段课程变得更多,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却变得越来越多相较于初中也更复杂化,这就需要更多时间去消化所学的内容,知识点在增加时间却没有变动,因此高中数学才变得更难。

1.2数学术语的变动

在数学的学习上,想要学习理解好此时应该学习的内容,数学术语在一定的程度上占据先行地位,而初中阶段却不存在太多的数学术语,此时的数学语言主要以形象通俗的方式进行表达,而在到高中时期,数学语言开始变得更专业化,逻辑运算语言、集合语言、立体几何的方面的术语变得更加抽象化,难以理解。

1.3思维方向的跳跃性变化

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比较机械化,按照公式在进行套用就可以解决大多数的题目,比较明显的则是方程及其平面几何的应用,只要明了这些方面的解题方向,基本上就不会存在大问题。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则更加富有跳跃性,不仅需要一些基础的结题步骤,更需要灵活的思路和较为抽象的想象力,数学也开始变得更趋向于理论性抽象思维。

1.4知识点的内容程度不同

数学方面的学习,初中阶段的话可以说还处在于一个打好基础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所接触的知识点可以说还不太复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轻松,所以学习起来也没有那么吃力。而到高中阶段的话我们开始接触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方式也从较为机械化转变为发散式的思维方式,一些同学并不能轻易地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能力跟不上他人。此外高中数学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我们只有在正确的分析下才可以找到恰当的解题思路。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难度也加大了不少,例如在解决二次函数值、三角公式的变形、参数以及空间几何方面时,其中有一些内容还是初中时期数学教材基本都不怎么提及的内容,如果不采取措施,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将很容易跟不上节奏。也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显得更加复杂。

2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2.1制定学习计划

唯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才能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切实合理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既有长期打算也有短期执行。

2.2课前预习

高中时期的数学比起初中难度加大不少,所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预习时记个大概,应该掌握学习主动权,方便在课堂时进行二次学习,加深理解,同时在预习时不可以只走形式,也应该注意自己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3在课堂时认真听讲

作为学生,听到的最多的话应该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而最应该做到的也正是这点,课堂上的讲解是我们获取知识最大的来源,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听讲开小差,那相当于浪费了双倍的课外学习时间。更何况高中数学方面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的方向都不明确,就无法去进行下面问题的解答。

2.4课后复习

我们学习时不仅仅只讲究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同时还应该在学习的效率方面下到功夫,在课堂完结之后对之前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可以使自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更上一层楼”,同时能将所学到的内容加以串联,做到再次学习,加深记忆。

2.5解决疑难问题

解决疑惑是我们学习时期最应该注意的方面,有问题就说明我们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还不足,还需要改进,而解决了问题之后,我们就能对这个方面更加清楚,慢慢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当我们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该及时的请教老师或者同学,让他们帮助我们解决,达到将所学知识由“熟悉”到“活用”的地步。

3注意课外学习及实践

知识的学习从来不局限于书本,我们应该在课外的一些对我们有用的读物上学习方法及内容,加深巩固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一定情况下培养出学生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加实践,做一些相应的题目,可以恰当的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加强所学知识在实际学习中的运用能力。

4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明白了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与初中时的差异,以及高中数学的大体学习方法。本文的研究仍处于高中教材发散的初级内容范围内,专业角度的精研内容有待今后探索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林.浅析如何学好高中数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3):61.

[2]周运刚.浅析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8):210.

作者:张弘瑀 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