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建构高中生物论文

物理模型建构高中生物论文

一、模型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因此,物理模型具备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相似、本质非常接近,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二、物理模型建构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模型建构活动是满足学生所需的一个理想课堂。

不久前笔者对所教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学生心中理想的生物课堂是充满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课堂。而高中生物相较于初中生物理论性更强,涉及到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很多理论抽象、晦涩,学生很难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知想像去理解有关概念和理论体系,导致很多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大大降低。模型建构活动是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发展需求的一个课堂。学生通过在模型建构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将在生物体中存在的结构或发生的抽象、晦涩、难以理解的生理变化通过所建构的模型直观呈现,在动手中不断思考、探索,最终在愉悦的心情中建构新的知识。

2.“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适合进行物理模型建构活动的内容归纳。

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可进行建构物理模型活动的内容。

3.物理模型建构活动教学的实例及分析。

例如,减数分裂的过程,虽然教材中有相关的图示及说明,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属于一个较难理解的生理过程,尤其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DNA数目的变化,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笔者想到了运用物理模型展示此动态过程。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布置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到用以模拟细胞、染色体的材料,男生组制作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女生组制作精子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模型展示及汇报。学生制作出的模型选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有学生选择橡皮泥、卡纸、彩笔作为模型建构的材料,他们将白纸剪成圆形代表细胞,用橡皮泥表示染色体,用胶水将橡皮泥固定在卡纸上;也有学生选择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和白纸作为材料,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出细胞、染色体的变化,并且他们都注意到了画出。纺锤体和纺锤丝以及染色体中部的着丝点,更有几组学生考虑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的交叉互换。在接下来的汇报课中,学生纷纷上讲台展示了自己和同伴完成的模型,根据所做的模型讲解出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讲错了某个过程变化,其他学生纷纷给予纠正。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型建构,将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去发现生活中能利用的材料,小组合作进行模型建构,在其他学生面前进行模型展示、汇报,不仅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

作者:沈泉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