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建构主义下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一、创立良好的情境

1)笔者最先尝试的方法有:

①给出经线纬线的定义。纬线:垂直地轴并且环绕地表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且垂直于纬线的半圆。讲解的过程中用经纬仪演示,留出几分钟让学生总结经纬线特点。②经纬度的划分规律,纬度的标注规律是从赤道开始,分别向北和向南增大,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N);度数向南增大是南纬(S),最大度数为90°。经度的标注规律是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西度数增大,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增大是西经(W)。同时辅助板书用箭头标注其增大的方向。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①能较好地理解,而在②的理解与运用中问题不少,尤其是“北纬南纬”和“东经西经”就像是两个理不清的线团,学生们是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理解划分规律。

2)改进后的方法是利用桔子进行教学:

①置疑:走进大型的火车站和飞机场内,地面上画有垂直相交的箭头符号,并在箭头顶端标有四个大写字母,分别是N、S、W、E,大家知道有什么用途么?有的同学说出答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进而教师明确答案,图中的N是正北方向,S是正南方向,W是正西方向,E是正东方向,分别是四个方向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方便世界各地人们辨别方向。如此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南北纬,东西经的字母混淆问题,看上去与本节主题无关,其实关系密切。②利用桔子做模型,共同学习经纬线的画法和经纬度的划分规律。桔子上两个凸起的部分,上方为北极点,下方为南极点,过南北极点插入一根中性笔芯或棍子,即为地轴;纬线的画法是垂直地轴环绕桔子一周的圆,经线的画法是连接南北极点且与纬线垂直的半圆。边讲边画,然后总结经纬线特点。同学们可以在桔子上多画几条纬线和经线,最中间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给它标为0°纬线,从它开始,赤道上半部分的纬线度数向上逐渐增大,叫北纬(N),南纬相反。经度的标注规律是从桔子上的任一条经线开始,标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度数向右增大即为东经(E),西经度正好相反。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向周围明白的同学请教,共同达标。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习题,自主完成所有内容,考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事实证明,经过调整之后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了教与学的合作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造有利的情境,或有问题使人疑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等。总之,教师需要创设有利的情境,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

初中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有很多开放性的活动,比如:农业区位选择、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发展与合作等等,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辩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笔者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深化教学中,因为之前学习气候类型时,已经涉及到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生能合理讨论出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地形陡峭发展林业,地势低洼河湖众多的地方发展渔业,但对于丘陵地带发展什么,讨论热烈,无法形成统一定论,教师此刻并不是置身度外,而是走到学生中去,融入他们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主动思考学习,对于农业区位选择修正了一些错误、弥补了一些不足,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们见证并参考了同伴之间的思维活动,既能接触到同伴清晰的、令人信服的思维过程,也能接触到同伴粗心大意的、疏漏的思维过程。这样的交流活动,由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参与,成为了信息的加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得意义成功地得到了建构,新意义也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认识建构中去。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连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调节的学习,学生采取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不断思考自己和同伴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是否与自己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是否含有逻辑错误。如果发现自己有哪一方面知识点的欠缺,可以及时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复习巩固。教师在教学的开始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而随着教学的进行,随着学生知识的增进和技能的获得,教师就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监控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建构起新的意义。

作者:杨金娜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