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沟壑区生态建构

丘陵沟壑区生态建构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占土地面积95%以上。土壤风蚀沙化明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米脂进行了较有成效的生态建设。   1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原因,生态建设中各自为政,机构重叠,执法混乱的现象一直存在。在有关生态建设的一些学术、技术问题上,不同的部门出于各自的目的,纷纷收集、出笼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说法”,并通过各种渠道广为散布。有些部门说生物措施最有效,有些部门说水土工程措施最好。有的让你多种树,有的让你多种草,给基层工作带来很大困扰。长期扯皮,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1.2综合治理不够   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程度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且涌现出高西沟、柳家洼、杨家沟等一批典型,但部分区域仍然存在布局分散,点多面广,措施单一的现象,集中连片、综合配套、立体开发不够,各项措施不能有机组合、优化配置,影响了整体效益。   1.3林、草成活率低   据调查,目前生态林成活率只有40%左右,经济林成活率在50%左右,种草出苗普遍不好,不少地方连种3~4次,出苗和成活仍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是连年干旱,外地苗木的未驯化定植,重栽轻管,甚至只栽不管,人、畜破坏严重。   1.4生态建设资金不足   米脂土地广阔,生态环境恶劣,治理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而国家投入相当有限,地方财政极度困难,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落实,资金不足使生态工程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   1.5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文化素质高低决定人的行为。目前,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还较低,对国家政策的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够准确,很难抓住机遇,部分农民对新项目、新技术应用缺乏兴趣和信心。他们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前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退耕还林(草)对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积极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甚至砍伐、偷牧等也时常发生,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严峻形势。   2生态建设发展策略   2.1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宣传   要制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有关项目、资金、质量、组织方面的管理做出立法规定,明确县委政府的责任,理顺管理体系,将生态工程与退耕还林(草)项目衔接起来,从体制上确立工程管理机构,实现统筹统管,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和地方立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2.2实现土地合理流转,推进综合治理   2.2.1合理流转,规模经营结合招商引资,大力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严格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和自愿的原则,紧紧围绕“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的大原则,稳步有序地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弃耕撂荒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2.2.2调整布局,集中治理   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线,调整布局,收缩范围,配套措施,集中整治。以流域为单元,以村庄为依托,从源头入手,山峁缓坡修宽幅梯田,陡坡立坂退耕还林(草),田、林、草、路综合配套,梁、峁、坡、沟一次治理,不留空白和死角。同时优化措施配置,合理布局,加大林草比重,注重兼具生态、经济双重效益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国家与群众利益相统一,使群众从治害中不断走向富裕。   2.3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2.3.1坡耕地治理要因地制宜   不同坡地的治理措施见表1。   2.3.2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结合   生态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退林还草,而应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考虑山、水、林、草、田、路,将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把提高基本农田的产量和效益放在优先位置,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以避免生态建设的反复。要充分考虑当地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在一些生态恶劣的地区要草、灌先行,逐步建立以草、灌、乔为基本依托,适当兼顾经济树种的良性生态系统。   2.4规范资金管理,强化审计验收   建立项目资金报账制,运作进程旬报制,财政委派会计制。在确定专户管理,分级报账的基础上,对报账程序,费用类别,证明文件,决算及审查严格把关,强化计划与财政的相互监督,最大限度堵塞建设资金的“跑、冒、滴、漏”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3结论   米脂的自然资源特点、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实力决定生态建设和开发治理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