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文科建设下商科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谈新文科建设下商科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传统商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新文科建设是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积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方面。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商科;创新创业;双循环;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大智移云物区等信息化技术的兴起,商科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如何应对商科教育环境的冲击是商科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2020年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也为商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传统商科教育存在创新创业思维缺乏、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缺乏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弊端,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无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新文科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新文科建设与商科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特色,促进“教师转型—学生发展”的双循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是解决传统商科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正是针对传统商科教育的弊端,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构建双循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为商科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框架。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商科教育的问题

(一)传统商科教育缺乏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传统商科教育对知识传授的强调高过创新性思维培养,但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使得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才能够不断打破思维惯例,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然而传统商科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1]。在教学模式上,主要以线下教学为主,较少合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时间大量运用于商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传统商科教育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而忽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缺乏教学创新与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在教学考核上,传统商科教育对学生考核主要采用知识考核的单一模式,缺乏运用小论文、案例讨论、问题解决等多种考核方式,无法从考核环节引导和激励学生去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面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阶段,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匮乏成为商科教育改革的瓶颈,优化商科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转型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首先,商科教师队伍缺乏全面综合的多学科知识。创新创业活动是从创意产生到实现价值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导师具备跨越商科、理工科的多方面知识,而传统商科教师队伍只是具备某一个商科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培养会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某一专业人才,但是在培养需要系统性思维和综合专业知识能力的创新创业商科人才方面就会捉襟见肘。其次,商科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创业时间锻炼。商科教师队伍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真实创新创业活动的历练。创新创业活动面向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对创新创业活动各个环节作出科学判断和有效决策,需要具备战略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锻炼的商科教师队伍来说非常困难。第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科教师队伍缺乏数字化技术知识。数字经济时代新兴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商科课程融合是商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素养已经成为商科教师队伍必备的素质,弥补商科教师队伍数字化技术知识短板应成为商科教师队伍的必修课。

(三)传统商科教育缺乏数智化实训场景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就是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商科课程,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战略决策和商业运营能力。数字化转型时代数字化技术驱动企业价值链重构,价值链重构能力是新商科人才必备的战略管理能力[2]。但是商科教育的实践平台主要还是基于传统工业经济环境建立的,其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缺乏将专业知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传统商科教育缺乏解决复杂数字化管理问题为目标的综合性创新实践训练项目,亟需借助真实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国际通用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仿真的商务应用场景来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另外,商科教育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真实的数字化商业场景是高校所欠缺的,与现实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受制于体制约束使得校企合作中的愿景目标、利益分配受到诸多限制,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无法充分释放校企深度融合的动力,难以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

二、新文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新文科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继承和升华

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里程碑文件,被认为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始。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要求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成为经济发展亟需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而来,数字化技术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动荡和不断变革的商业环境,产品迭代日益加快,颠覆式创新层出不穷。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影响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人类正处在一个与现实社会紧密关联的数字世界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产业发展更加融合,学科细分的弊病越来越明显[4],适应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正是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如果说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走向新常态阶段的必然产物,新文科建设则是全面迈向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就是创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解决数字化时代的新问题,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继承。但是新文科建设又不同于创新创业教育,新文科建设从学科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需求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交叉融合[4],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升华。

(二)新文科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首先,从经济发展需求层面看,早在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就在高校兴起,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然而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变革和重构。数 字 经济 是 人 类 通 过 大 数 据 的 识 别—选 择—过 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和实体相结合,正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新经济形态。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经济形态,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变革,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发展使得社会经济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难以解决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问题,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新文科建设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次,从思维模式层面看,新文科建设不仅仅是一种跨学科融合,更是一场认知与思维革命,是涉及教育文化、理念与模式、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系统性变革与创新[5]。这种变革和创新的思维需要高校思维层面、哲学层面的突破,这是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再次,从改革实践层面看,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作为第一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活动,甚至只是少数学生参与的竞赛而已,而没有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考核中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新文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环节的创新,是对专业教育改革从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的系列改革,必然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6]。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双循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从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出发,将创新创业贯穿于商科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弊端,解决传统商科人才创新创业思维缺乏、创新创业导师能力不足、数智化创新创业场景缺失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构建双循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双循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起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熏陶,进一步通过校内外的实践实训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商科创新创业人才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所具有的正确价值主张。创新创业活动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要解决经济社会现实问题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数字化经济时代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共生共赢,因此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显得更为重要。二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知识。尽管商科人才是专业性人才,但是创新创业活动涉及知识广泛,只有具备广泛的自然、社会、管理和商业知识,才能够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创新创业意识。三是创新创业人才活动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系统管理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重构能力是数字化时代创新创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7]。通过数字化技术挖掘商业环境有用信息,对企业内部进行业务重组和改造,驱动企业价值创造;对企业外部商业伙伴进行整合,重构价值链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四是创新创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团队是创新创业关键要素之一,创新创业需要学会与不同学科人才进行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商科创新创业人才更要发挥领导才能,凝聚团队力量。而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化商业环境,商科创新创业人才还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科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所有环节进行改革,依托部级一流专业建设与数智化综合实训系统,采用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配合、校内条件与校外资源相聚合,形成由“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流程实践、质量评价”为要素的人才培养过程。双循环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是教师循环,教师循环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需要教师的科研引领。创新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总结现有成果不足的基础上创立新的观点和逻辑框架,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就是需要教师通过科研来引领学生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对现有成果的质疑并提出新的观点,或者基于问题导向而提出解决办法。事实上大学教师的科研活动往往是教师自己或少数研究生参与,而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鲜有接触。大多数本科生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知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商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研元素和创新思维,将科研活动中的质疑、思考、讨论和问题解决等创造性活动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并探究问题解决办法,通过专业教学长期性熏陶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要将数字化经济时代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植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激发他们思考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进行商业创新和价值创造。在进行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实训平台进行模拟创新创业,教师的实训指导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蜕变提供帮助。从知识到能力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升华,数智化商科实训平台使得学生在数字化商业环境模拟创新创业活动,加速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也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要以思政引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教师转型。面向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缺失问题,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培育校内外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探索打造一批专兼职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将数字化商业环境下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商科人才主要的能力素质。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打造导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育人机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建设数智化实训系统等。

(一)打造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拓展与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实践教学的熏陶,更离不开“校外职业导师”的指引[5]。高校要打造一支既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又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导师队伍,实现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优势互补,联合促进商科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建设创新创业校内导师队伍,加强现有导师队伍在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并引进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背景并有志于从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导师;建设创新创业校外导师队伍,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企业高管,特别是成功创业的校友,或管理咨询、法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在创新创业领域内有丰富工作经验与认证资格的专家为创新创业导师。

(二)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高校应基于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性、创新性和融合性,把数字化技术融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商科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重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训练和创业意识培养整合到各种课程中。高校在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推进研究性、探索性学习,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高校可在商学院开设一批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以强化实践训练为基本原则制定创新创业类课程规范,设置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面向商学院学生开放。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多学院驱动模式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最关键的是学科交叉融合,尤其是商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方向。理工科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产品创新,商科优势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营销战略,两者交叉融合能够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同时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素质的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立足各高校理工科见长的学科,发挥商学院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资源整合优势,借助大数据学院和其他理工科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一轴多核”的创新创业动力基础,积极与全校其他院系开展合作,多学院交叉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学习热情,形成多学院参与的协同教育模式。

(四)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一批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基地。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是弥补学校商科教育资源短缺、商科实践不足的战略举措,也是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距离、熟悉商业环境、提升商业管理能力的实践平台。高校要紧紧围绕区域亟需的新兴科技领域创造性地把商科与理工科相结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商科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8];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贯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供持久创新驱动力。

(五)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高校教学考核应采用多元化考核制度,除了传统考试之外,可以采用实验、专利、小论文、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同时充分利用校外有关教育资源,承认校外部分高质量创新创业类课程、培训之学分。

(六)建设商科数智化综合实训系统

高校要积极建设校内商科数智化实训平台系统,打造高集成高扩展的商科教学平台,通过丰富的产业资源与真实应用案例,充分支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练习。以对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为教学贯穿主线;以在线开发教学平台为统一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真实商业环境,融汇使用信息技术和商科专业知识,在模拟的市场竞争状态下进行战略决策、业务分析和流程改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和价值链整合工具方法,掌握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应对策略,适应企业创新创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环境。

作者:江涛涛 王文华 单位:常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