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论文范例

建筑史论文

建筑史论文范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及户内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在这种新市场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定位目标。即使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环境下,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现阶段最常面对的问题就是:若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在容积率不改变的情况下,楼栋数和楼层数就会增加,楼栋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楼间距会有所缩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每个地方的日照标准,要保证各栋楼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日照时间,就要对楼栋数量以及楼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楼栋数、楼栋间距和容积率之间务必要取得较好的平衡。但为了实现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设计目标,那么就需要放弃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等不经济的设计。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户转变为一梯最少四户,增加单栋建筑面积,减少楼栋数量。就最简单的住宅项目来讲,将底层的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这样即为:S1=0.2,S2=252,S=10S1,能够建设10层;在项目容积率低于2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小高层项目进行设定开发,能够保证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项目设定为高层住宅,容积率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较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较小。高品质、大户型的住宅项目一般会选用一梯两户作为主要户型。楼栋间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楼房建筑的高低,楼房建筑高度和楼栋间距是呈正相关关系。在建造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时,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达到“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居住环境要求。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在技术上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苛,所以也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开招标的文件中,很多都会要求中小户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经济实力较弱的刚需群体的需求。当前建筑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既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又能够解决好高容积率这个问题。

2高容积率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

2.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开发理念下,为居民营造优越的居住环境。要想使此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楼栋数。在平面上就应该适度地考虑如何加大单层的建筑面积,争取做到每栋单元能够达到六户左右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可以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更加合理、组合更加灵活。这么做的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增加单栋建筑面积上,还体现在居民用户公摊面积比例大大降低。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层数,同时合理设置建筑层高,若在每层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2cm左右,这样一栋建筑物就可以多出两层的建筑面积。向上增加层数和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后会发现,竖向上增加层数此种方法优于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单层建筑面积和降低层高这两种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住宅品质为代价。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是规划指标是否变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情况下,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就会带动总户数的增加,总户数的增加必然也会导致规划指标的增加。随着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车位数的增加。停车位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居住环境的下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小区建设者应该以地下停车位为主,地面停车位为辅,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2.2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分析

2.2.1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购房者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比较重视的。力争将其控制在15%以内,若高于20%,购房者就会很难接受。18层以上高层设计,一梯2户、4户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约设计为40m2或者是70m2。根据每一户建筑面积90m2计算,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分别为22.22%、19.44%。因此说,90m2以下中小型住宅单元若想控制公摊面积,最好是选用一梯5、6的户型。同时,建筑设计需要对电梯、楼梯、过道等公共交通空间进行综合优化,以使其面积低于上述标准。通过降低公共交通面积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建筑设计首要思考的。

2.2.2精细化户型设计分析

现代住宅主要由客厅、书房、卫生间、卧室、餐厅、阳台等组成,通过适度的联系空间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动静分区。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客户所需,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户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户型设计只是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建筑师在限定的面积内设计出高品质的户内居住空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工程学进行综合性思考。应将灶台、洗菜池、冰箱、洗衣机、洁具三大件等小元素纳入户型设计的综合考量之中。住宅内每一寸空间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做的面积可控、功能齐全、尺度适当、空间整齐。

2.2.3避免出现无效空间

随着相关条例的出现,以往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大与豪”设计理念已经转变为舒适、自由的新理念。要去除户型设计中“大与豪”的弊病,就应该将其中的无效空间去除掉,所谓的无效空间就是:空间在压缩或是消除之后所具备的功能不会消除。

(1)客厅:

在降低无效空间的选择上,客厅是最有潜质的。客厅的主要功能就是视听。客厅内安装壁挂式彩电已是流行趋势,电视视距最佳为3.54m。U型沙发长边大约为3.8m。试听空间只有在3.5m~4m之间才是舒适的。所以适当地压缩客厅面宽可减少无效空间,同时也不会对客厅空间的功能完整性造成太大影响。

(2)卫生间:

卫生间内功能完善。很多情况下,业主很难接受马桶正对门的设计方式,但是要是马桶不正对门设计的情况下,布置方式就会增加无效空间。在设计上到底是迁就业主的喜好还是坚持科学合理性设计,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3)厨房与餐厅:

厨房长边开门和餐厅并联,此种方式两者之间有着较短的距离,联系也是相对比较便捷的。U型灶台布置占用面积较小,有着较高的操作效率。方正的餐厅空间更加适合餐桌的放置,无效空间最小。

(4)阳台:

阳台所具备的功能,除去晾晒以及养鸟种花等功能之外,不同的家庭会根据自身爱好丰富阳台内容。在同样的面积上,大面宽小进深的阳台所具备的使用功能更加全面。

(5)卧室:

卧室除了摆放床、床头柜之外,还需要考虑衣柜的位置。若卧室空间过于局促,在设计上,应考虑尽量设计低窗台凸窗,因其不计入建筑面积,又能拓展室内空间,开阔视野。

3结语

建筑史论文范文2

在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城市的各种需要来决定城市空间的布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做好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工作,在未来的城市建筑管理工作中才能够更好的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但思路上与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是相一致的,也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空间效果。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在视觉方面的效果,整体的空间需要做好城市的艺术空间效果,从而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以及韵律的印象,从而保证视觉上的秩序。所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要素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天际线。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际线,天际线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造物体和天然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城市空间看起来能够更加协调和自然。

(2)地平线。

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

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

建筑中的后退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的整体布置出彩画幕布的效果。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升高和降低。

升高和降低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感官效果,比如城市建筑之间的过渡也要由地处向高处逐步调整。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城市的空间看起来更加自然、协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想化思路,最终将这种思路具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保证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同时也要依靠具体的形式来完成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理念,假如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只停留在二维的变化上,那么城市空间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除去经济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要保证与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相互协调,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作为支持,其作用也只能单一的表现在管理上,不能做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城市也会失去应有的协调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建筑管理就需要有效的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这也是城市建筑管理最基础的保证。

4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1)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

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分析,来提高城市空间设计人员的创新理念。城市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城市空间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城市空间中除了需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外,还要对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如果没有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城市空间的规划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能够只停留在二维空间上,要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城市建筑空间作为立体的表现形式,二维的空间效果无法有效的表达出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部,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三维空间设计来取代以往的二维空间设计。

(3)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

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4)建筑风格的管理要逐渐的向空间环境艺术管理进行转化。

城市建筑空间不仅包含了城市的单体建筑,环境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城市空间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和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空间整体的完整。如果城市空间只剩下单一的建筑空间,那么整个城市也必然会显得空洞。

(5)建筑功能与社区功能要保持一致。

建筑史论文范文3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且工作面比较分散,同时多个工种之间需要协同才能进行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建筑业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与建筑业高空、露天作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安全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比较低等。

1.1监管体系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已经建立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并且尚未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资质体系,使得建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十分混乱,几个分包商同时负责一个项目的现象频繁出现,这些分包商在社会信誉、施工技术等方面,普遍比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经常偷工减料,进而无从谈起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制建设不完善,现有的法治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加了查处安全事故的难度。

1.2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就是人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人的因素就是企业领导者、操作人员自身具备的安全观念,安全操作水平以及安全意识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安全观念方面,如果领导者比较强,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在安全生产方面就会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如果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操作水平,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就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因此,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对人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人作为施工的主体,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都会对工程施工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3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①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材料作为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的安全性就会无法保证。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涉及的材料种类比较多,同时用量比较大,并且这些材料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为了确保材料质量,对全部材料进行检查不现实,但是通过抽检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必然会存在遗漏的现象。另外,工程项目中标后,为追求最大利益,一些承包商在采购相关的成品、半成品材料时,没有参考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和技术参数等。对于进场的材料,监理人员没有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复试,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混入施工现场,进而直接威胁到项目的安全施工。②安全生产受到施工机械质量的影响,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多种机械,并且这些机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查、管理的难度。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必然会存在遗漏现象,进而难以确保全部施工机械的质量。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使得一些机械设备经常带病作业。

1.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采用一些施工方法。制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能严格执行,不注意安全管理,没有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等,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施工时,如果问题出现了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例如:非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作业等,不小心就会造成伤亡事故。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规范分包管理,完善安全法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总包、分包的资质进行管理。同时采取措施,杜绝业主肢解分包项目,并且避免多次转包现象的发生,对于总承包商来说,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对分包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施工进行管理。如果发生违章指挥的现象,那么需要禁止冒险作业行为的发生。如果操作人员长期连续作业,为了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其行为进行制止,必要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依法追究其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需要以现有的法规制度为基础,认真总结经验,通过补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而对生产加强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同时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并且需要层层把关。通过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对危险较大的部位进行管理,事先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处理。

2.2建立安全组织机构,提高人员素质

①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需要组织成立安全组织机构,对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设置安全组织机构,进一步确定安全生产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参与各方针对安全管理进行具体的分工,同时将安全责任与各部门及各人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安全组织机构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对大型项目进行管理,同时配班子对其进行管理。②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果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都拥有较高的素质,那么就会保证企业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树立“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身市场地位。③搞好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提供人员素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针对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定期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施工人员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高危环境中进行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并且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同时取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上岗。

2.3对施工过程加强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各个工种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在这种情况下,跟踪管理每一个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工程项目施工时,由于某个操作人员的疏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因此,在日常检查制度、交底制度等方面,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情况,需要安全员加大巡查力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结束语

建筑史论文范文4

(一)如何健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确保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信息的搜集整理、评价及时准确,并实现社会共享。同时,信用信息平台要作为建筑市场管理部门的办公平台,日常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管理和检查结果要实现与平台数据同步,充分发挥两场联动作用,即将建筑市场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联动,将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失信、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及时纳入信用平台,对建筑企业或从业人员做出全面信用评价;通过平台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或等级,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罚”的市场环境,以此推进建筑市场诚信制度。二是要以政府对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评价为前提和基础,积极推进综合信用评价。对建筑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价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守法、守信、守德、综合实力为基础进行的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由相关协会指导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研究制定。

(二)横向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信用意识,为诚信奠定文化基础。加强对公民、企业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的力度。对企业、个人及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促进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及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二是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传导机制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必须依靠扎实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原则,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建筑市场信用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达到制约和惩治失信行为的目的。同时,还需建立守信奖励制度。三是加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政府推行信用制度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建筑市场信用制度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转变管理模式、缩减政府部门裁量权、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市场信用体系不仅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察力度,构建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解能力。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

二、探索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收集整理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是信用体系管理的起点。健全企业信用数据征集制度必须建立多种征信渠道,开展征信活动,进行企业信用资料库建设。信用评价阶段是信用管理的核心。这一阶段主要是信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政府行政机构、信用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等,通过此前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恰当的信用评级方法,最终对评价客体即被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做出恰当的评价。

(一)信用评价体系常用模型

1.特征分析模型。特征分析作为目前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用途就是对所要评价分析的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综合判断和评估,并以量化的方式对所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评定。特征分析的技术理论涵盖了被评价客户经营实力的重要指标。该模型将定性或定量的特征全部进行定量处理,将一些模糊的或直觉的、感观的印象和信息指标变为确定指标,使信用分析更加精确、直观和易于理解。2.5C模型。5C法主要考察企业的品德、赢利及还款能力、资本实力、抵押品和经营环境。在我国综合类企业信用评估中,采用5C引申出来的五性分析法来评价企业信用状况。所谓五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成长性、流动性和生产性。具体到实际的信用评级体系中,评级要素一般包括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3.骆驼分析模型。骆驼评级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经营机构的业务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数据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评级制度。骆驼分析模型包含5项考核指标,即资本的充足性、资产的总量、资产管理水平、利润水平和资产流动性,采用五级评分制来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及管理水平(一级最高、五级最低)。骆驼评级方法因其有效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二)建立适合国情的信用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在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部分省市在工程招投标中简单地应用各种信用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信用程度。为此,在初步应用信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多方面征信,深入研究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定量考核和评价标准,确定信用评价模型,根据5C模型和3F模型的思路,并结合其特殊性,形成完整的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此建立起建筑业管理与信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信用管理成为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我国建筑市场和建筑业的企业特点,信用评价内容可分为对建筑业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资产充足度的评价;对其承担建设项目履行合同能力、履行行为的信用评价两大类。企业基本情况按照目前国内外成熟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按照信用评价工作的可执行性、可实践性和可区分性,对建筑业企业的评价内容可分为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及获奖受罚记录等几个方面。

现场履约行为记录,结合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及履行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社会反馈建筑行业的问题,可分为市场交易行为、质量控制行为、安全控制行为、文明施工控制行为、劳务招募和使用行为以及承包合同履行行为6个主要方面。建筑业信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立实现了工程建设现场与招标投标活动的有效联动,将建筑业的企业施工现场各种行为表现纳入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以及对建筑市场的检查、劳务用工分包情况等,由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业主单位和分包单位,将各种行为作为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计分,最终将通过量化评价的结果运用到招投标活动中的评标定标环节,实现从“两场脱节”到“两场联动”的彻底转变。这样做必将促使企业改变以往注重招标市场经营、轻视工程管理的行为,以利于信誉良好、施工现场管理好的企业中标,以利于引导企业注重标后管理,踏踏实实搞好项目本身,认认真真做好多方主体评价行为,注重长远发展。

三、探索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手段,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行在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环节上来。信用体系建设要从长远着想,科学规划,也要立足当前,从现在做起。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筑市场信用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又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做好“放与管”结合的必要条件。因此,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资格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当将信用信息作为依据或参考。同时,考虑鼓励社会投资项目在工程发包过程中使用信用评价结果,查验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

四、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制立法工作

建筑史论文范文5

建设方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组织者,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协调配合的关键力量。应该根据置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项目规划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参与置业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加强现有团队的培养,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工程现场的不断摸索、学习,总结出一些管理上的教训和经验,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订阅专业书籍和各类规范,基本掌握了常用专业知识。

2注重沟通协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作为甲方,要加强与各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落实重要设计单位的设计驻场工作,积极处理施工现场的设计问题。作为甲方,应该发挥工程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做好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工程不停工,管理人员不离场。统筹安排工作,提高工作的协调性与计划性,努力做到: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各类款项的按时到位;要求监理单位每月至少召开1次例会,协调解决现场难题,并督促其坚持施工现场旁站;针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不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会,交流推广经验;在日常现场巡查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程变更和其他返工问题。作为甲方,应该积极对外协调,努力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酒店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为了保证酒店按计划投入使用,各专业工程师及时跟进相关对口单位,对电、水、气主管部门进行跟踪了解,争取在建设中给予积极配合并适当给予宽松政策支持。

3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自集团下发了关于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等6项配套制度以来,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在建工程的建设,在最为重要的工程变更方面,一是事前严把审核关,将可变可不变的项目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做好筛查工作;二是事中实施三方监督,落实到人,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三是事后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做好程序完善工作。具体方法:潜在投标人推荐、标前调研,标后考察;中标单位进场考核,(法人约见,项目经理实名确认,定期举行项目通报会)定规矩,保时效;发挥监理的职能和力量;项目终身负责制。招办、公司、行业监管、业主、监理、施工方,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交流,促进实效。

4以合同为行为准则,走法制工程管理之路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因此,作为建设方的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合同,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发包方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我们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建议时,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造价增加要有充分估计。

5细化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班组建设上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先后编写了值班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并要求员工之间相互督促,按制度要求贯彻执行。同时,为了不打“乱仗”,明确了每位员工的责任,并要求每位员工每月总结工作的执行情况及下月的计划完成内容,以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向前看”,工作“向前推”。为了让工程变更签证,认质认价流程更加合理,编写了认质认价流程及工程变更签证流程,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以便及时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及认质认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及现场协调的优势

监理在技术水平、协调经验等方面具有建设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帮助建设方完成现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不定时组织召开专项工程会议,使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明确其责任及施工重点部位的重要性及施工难度,以保工程重点部位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注及相关规范一次成型,避免返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7结束语

建筑史论文范文6

1)民用住宅建筑中屋面的覆盖材料,一般会使用导热系数较好、吸水率较低或者容量较低的材料,此种材料一定会具备所需求的强度,屋面板和防水层之间是承重层的位置。屋面材料在选择时,一定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在材料的存储阶段,防水防潮是一定要严格关注的,在建筑施工时,要根据正确的施工工艺和配比开展施工的流程。

2)民用住宅建筑的屋面绿化。民用住宅建筑中的屋面绿化若能顺利进行,可以将其中所存在的二氧化碳气体合理减少,从而使建筑的能耗降低。例如:在夏季,屋面如果采用了绿化处理,就会比普通的房屋屋面少5℃的温度,室内的温度能够减少3℃左右,并且对民用住宅建筑增强绿化,能够将建筑物的周围环境有效改善,可以将民用住宅建筑中的周围温度合理降低。

2墙体施工的节能技术

墙体施工的节能技术,是将保温墙体的施工过程作为最主要的部分,基本是对墙体保温性能的提升,一般情况下是在承重墙的外层部位建立保温层。

1)保温层的施工

外墙体的保温层施工是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节能技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施工时若没有正确的处理过程,就会产生耐久性减弱、渗水、脱落或者开裂的现象,因为墙体的外侧是保温层的施工位置,没有较强的粘着性,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同时对应的成本也相对较高,施工工艺的采用上,一般会选择复合、喷涂、干挂以及抹灰等。目前所提倡的施工工艺为加气混凝土与蒸压粉煤灰的结合体,在外部的围护上可以充分的利用此种材料的优质特性,将保温隔热性能提升,并且绿色环保的功效也能大大体现。同时简单的施工技术,让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

2)外墙体的保温施工

民用住宅建筑中所涉及到的承重墙所使用的施工工艺,是对整砖使用平砌的方式,然而如果面临空心砖,就不可以对其砍凿。此外,一些部位是有管线经过的,就要利用实心砖进行砌筑,这时一定要留有预埋的位置,并且此位置在填筑时不可以用水泥砂浆,否则会严重的将民用住宅建筑中想提升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新型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先进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要时刻将节能理念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积极地推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

例如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技术,是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加工破碎成为0.5mm~4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该施工技术简便,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该施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脱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

3门窗施工的节能技术

建筑史论文范文7

一、建筑装饰抹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防治

1.建筑物中的门、窗框以及墙体交汇处出现裂缝。

门、窗框既关系着建筑物的质量又关系着建筑物的美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形成防治措施。第一,实施抹灰之前应该对施工时用到的砖充分浇水,并且对于吸水较多的砖墙多次浇水,混凝土吸水较少可以适当减少水量。当出现底灰完全干透的情况时,就应该对其进行浇水浸润,再实施中灰。第二,当门、窗框以及墙体有凹凸不平处,要一层一层进行填抹,利用工具打磨毛糙处,直至光滑。第三,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钢板网与基层交接处要钉牢,而且每个边的搭接程度要超过100毫米。

2.建筑物中的墙面抹灰层出现脱落、空鼓。

建筑物的墙面抹灰层出现脱落、空鼓是建筑装饰抹灰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对于这样的质量问题必须严加防范,施工时要细致,保证施工质量。第一,一旦出现墙面抹灰层脱落、空鼓的现象,就要组织专门的施工小组对洞口、接缝处实施填抹。第二,由于砂浆的含水性不是特别好,这就可以在砂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膏,增加砂浆的粘稠性。第三,具体施工时,工作人员要分层抹灰,提高施工质量。第四,在施工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石灰膏、经过混合的砂浆或者水泥砂浆在时间顺序上不可以重复覆盖,也不可以混合涂抹。

3.建筑层面出现崩裂、起泡、抹纹。

建筑物层面出现崩裂、起泡、抹纹的问题,同样是建筑装饰抹灰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出现这样的问题,其解决措施可分为三步。第一,控制砂浆的物理性,在砂浆收水后凝结前进行压光。第二,出现底灰过于干燥不利于施工时,就要对其进行浇水,浸润一段时间后刷一层薄水泥浆,不能掺杂任何杂物,然后才可以实施罩面工作。施工人员进行压光罩面时,出现施工层面不易压光或者层面过于干结就要先洒水再压光。第三,必须严格控制抹灰材料,不能将没有熟化的石灰膏用于建筑抹灰。

4.建筑物外墙的抹灰接槎不均且有抹纹。

建筑物在建设时难免有接槎,如果抹灰效果不好就会出现接槎明显、颜色不均匀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防治措施可以分为两步。第一,建筑施工时应该注意将接槎处尽可能留在水落管或者阴阳角处,也可以将接槎留在分格条处,避免出现颜色不均、凹陷或者突出的问题。第二,抹纹的防治方法比较复杂,在施工时应该将室外墙面制成毛面,并且在水泥砂浆外层制成毛面。处理毛面时应该注意轻重,不能在毛抹子上施加太重的力量,也不能力道太轻,达不到清理毛面的目的。例如,施工人员可以以顺时针的方向搓抹,然后再垂直搓抹,方向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毛纹或者肌理不均的问题。

二、建筑装饰抹灰工程施工技术

1.工程基础以及灰饼的处理技术。

根据西北的建筑情况,特别是甘肃建筑风格,对于工程基础处理,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内墙现状,选择一面内墙作为参考墙,通过方尺进行规方。当建筑物的房间较大时,可以在房间的地面上先画出十字中心线,在参考墙体以及墙面平整度的基础上,测算施工需要的墙角线。例如,垂直线应该画在距离墙阴角10厘米左右的地方,根据地面墙角线的位置翻引墙上线,以此来计算建筑灰饼的厚度。在建筑施工时,灰饼的制作需要精确计算,例如,墙面与地面距离1.5米处以及墙面与墙面两边墙阴角最多20厘米处分别制作灰饼,灰饼的规格为5×5cm。根据建筑需要,建筑用料为水泥砂浆,那么砂浆的配比率应该控制在1:3上下,如果建筑用料需要的是水泥石灰砂浆,那么水泥、石灰、砂浆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3:9上下。之后在墙面的上部、下部各做一个灰饼,这两个灰饼与顶棚的距离应该限制在15至20厘米之内,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灰饼两头的墙缝需要钉钉,而且钉子与钉子之间的1至1.5米处需要添加一个灰饼。

2.抹标筋与护角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上下冲筋与阴阳角的水平冲筋位置有严格要求,二者必须处于一维垂直面上,实施抹灰之前,精确规划护角位置,要将护角设计在建筑物内墙的墙面上,或者门窗以及梁柱的阳角上。护角的建筑材料应选用1:2水泥砂浆,其中护角的宽度要在5厘米上下浮动,护角的高度在2厘米上下浮动。另外,护角的施工工具为阴、阳抹子以及阳角尺。

3.窗台与踢脚板的抹灰技术。

窗台在实施抹灰时应该注意分层抹灰,例如,使用的水泥砂浆比例应该调配为1:3,这是打底阶段,第一层抹灰与第二层抹灰之间应该留出一天的养护时间,第三天在窗台表面涂抹一层薄薄的纯水泥,水泥砂浆面的罩灰比例应该控制在1:2.5左右,最后对窗台进行原浆压光。对于踢脚板,要特别注意涂抹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踢脚板的垂直、厚度伤口,要保证伤口切齐,最后才能实施抹光。

4.抹灰工程中的底灰、中灰、面灰的施工技术。

抹灰工程中,底灰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其涂抹时间要在标筋具表现出一定强度之后,这期间要在墙面定时洒水,保持墙体湿润,标筋具与标筋具之间涂抹底灰,底灰需要被压实且要进行搓毛,底灰高度应该略低于标筋。中灰的涂抹时间应在底灰干透之后,中灰完工之后,其高度应该在标筋之上。标筋需要借助于木杠将其抹平,完成搓毛、压实工序后,表面达到平滑、严实的程度。面灰的涂抹时间应在中灰干结之后,或者在中灰五成干之后。面灰的抹灰方式比较多,例如,纸筋、石灰砂浆罩面或者石膏罩面等等。

5.抹灰工程的清理工作。

抹灰工程进行到现在,整体的施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最后需要的就是抹灰清理。注意清理门窗、窗体上面的灰浆,清理落在地面上的灰浆,以此来保持建筑物的区域卫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抹灰工程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关键一环,又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大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避免出现建筑纰漏。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再牢固,抹灰工程质量差,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所以,更应该注重抹灰工程,严格控制抹灰工艺。

作者:许久年 单位:甘肃第九建设集团公司

第二篇:高层建筑悬挑结构模板支撑施工技术

1悬挑结构概况

某高层区屋面(结构标高99.3m)女儿墙顶四周外伸结构采用悬挑梁板结构承力形式,悬挑结构顶面标高为100.8m,悬挑长度1.1~2.9m。悬挑板局部有上下两层,上层距离屋面1.5m(标高100.8m),悬挑长度最大为2.9m,下层为女儿墙外侧出屋面悬挑板(标高98.7m),悬挑长度为1.1m,悬挑反梁截面尺寸为200mm*600mm,悬挑板厚100mm,悬挑板沿长合计110m。

2方案比选

高空悬挑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到的模板支撑体系如果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就是使用落地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同时还要通过设计和计算来对整个面板和立杆等一些重要的参数进行确认,这样就需要从地下室顶板的位置一直搭设到施工悬挑的部分,此外,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这种方式一般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首先是使用这种搭设的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很多运送材料的工具,在整体施工结束之后,为了更好地保证接下来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保留架体,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定期的对架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这样一来也就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其次是如果架体自身的搭设高度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就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综合多种因素考虑。该工程决定使用悬挑工字钢梁和双拼钢管斜撑组合的方式来构成支撑体系。

3悬挑板施工顺序

3.1悬挑板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该工程进行悬挑板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完成水平悬挑工字钢梁的施工,滞后再在工字钢上完成槽钢的焊接,在完成了槽钢焊接之后要对工字钢下部的斜撑和加强杆进行安装处理,在下部的支撑体系完全安装完成之后,施工中上部的悬挑模板和模板的支撑架是最后一个需要完成的环节。

3.2屋面悬挑板施工

屋面悬挑板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下层得悬挑板进行施工,因为其悬挑的长度不是很大,高度也比较小,所以施工的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多的难题,等到这个部位悬挑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的时候,再开始上层悬挑梁的施工。上层悬挑板内侧支撑体系一般会设置在下一层悬挑板的位置上,在这一过程中,下层的支撑体系不需要做拆除处理。等到所有的悬挑板混凝土强度都达到了统一水平的时候,才能将上下两层悬挑板支撑拆除。

3.3混凝土浇捣

悬挑板混凝土浇捣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塔吊吊斗调运的方式,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对称性可以充分的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还要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不能从一侧浇捣,而是应该从中间开始,逐渐向两边蔓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支撑体系会因为受力的均匀性较差而出现严重的变形现象。

3.4支撑架拆除顺序

等到上部的悬挑板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100%的时候,就应该首先清楚平台上面的杂物,之后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去做拆除处理,按照后打先拆和先搭后拆的方式来开展施工。

3.5悬挑架的拆除

在这项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悬挑架拆除必须要在工字钢之上的支撑体系完全拆除之后才能开展。首先应该先拆掉悬挑架上的连接件,连接件拆除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塔吊上面的钢丝绳绑紧,之后再拆除一根,拆除之后向屋面调运,之后的每一根整理好之后采用集中调运的方式。其次是连接件拆除施工完全结束之后要对悬挑架进行拆除处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先完成双拼钢管斜撑的出拆除施工,之后再完成悬挑梁的拆除施工。

4斜撑式悬挑支撑架体系具体搭设参数

(1)悬挑斜撑式支撑体系需满足高空悬挑结构的支模承载需要,水平悬挑梁采用20b号工字钢,悬挑长度3m,锚固长度3m,间距900mm,工字钢锚固方式采用两道M20普通螺栓锚固,两道螺栓间距2000mm,同时工字钢锚固段与楼板内预埋钢板焊接,每根工字钢下预埋钢板设置两块,间距1000mm,工字钢悬挑段之间采用两道8号槽钢通长焊接连成一整体,两道8号槽钢间距1000mm。(2)每道水平悬挑梁下均设置一道斜撑,斜撑采用准48Φ3.5双拼钢管,斜撑之间采用同规格钢管通长扣件接连成一整体。(3)每道水平悬挑工字钢梁均采用钢丝绳采用6伊19、准17mm的钢丝绳固定(为确保安全,受力验算时假定钢丝绳不受力),钢丝绳轧头按规定配套旋牢,固定在女儿墙上部预埋准20钢筋吊环上。

5悬挑支撑架施工工艺

(1)钢板预埋:在33F楼面处预埋钢板,预埋钢板尺寸300伊300,厚20mm,下部锚固钢筋为4根准16钢筋,锚筋应位于构件的外层主筋内。(2)悬挑梁的安装:水平悬挑梁外悬挑长度3m,楼板内锚固长度3m,悬挑梁与楼面的预埋钢板满焊连接,采用两道钢板夹M20穿板螺栓固定悬挑梁(@2000mm),每道钢板采用4根M20普通螺栓,M20螺栓在楼板底采用双螺母固定,M20螺母固定时应设置弹性垫片防止螺栓松动,同时工字钢锚固段下部与楼板内预埋钢板焊接(@1000mm),悬挑梁安装时采用塔吊配合施工,用溜绳人工控制方向。(3)斜撑的安装:安装完毕悬挑梁后,再将斜撑一端与工字钢悬挑梁事先焊接筋连接,另一端与32F(楼板外侧梁可靠固定,支撑平台四周搭设临时防护,操作层满铺竹笆片,其中下方悬挂两层密目安全网,保证模板支撑施工时的安全。

6质量检验措施

(1)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字钢必须要经过施工技术人员细致的检验,并合格之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应用在工程建设当中,在对钢平台进行安装施工的时候,焊工必须要保证持证上岗,同时还要保证工字钢组装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移位的问题,焊缝的位置不能出现裂纹或者是孔洞,同时还要在焊接之后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此外在整个制作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对其予以严格的控制。(2)防止因结构梁柱破坏而引起的支撑体系失稳、变形,支撑工字钢梁的梁柱必须要做受力验算;出现承载力不足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加固,等到梁柱混凝土的基本强度到了设计强度,支撑体系才可以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可能产生的变形进行实时观测记录数据。(4)进行分段验收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迅速整改。

7结束语

高层建筑中使用悬空结构,模板支撑体系是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在本工程中使用的高空悬空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可以看出该体系具有拆卸方便、安全可靠、安装简易、受力明确等特点,待结构施工结束后还能够继续作为操作平台供装修施工,从而很大程度地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和施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吴红军 单位:福海县鑫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和措施探析

一、房屋建筑给排水管线的布置原则

房屋室内管线的布置以房屋整体布局为总的参考对象,加上管线设计功能的运用进行布置。一般情况下,热水、保温管道都排在上面,主干管道在前,分支管路在后。先布置大管线,再布置小管线。可弯曲的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的管线。如果遇到管线交叉的情况,小管径要避让大管径,因为小管径占用的空间位置小,方便安装,可以减少房屋室内管线施工的整体造价。

二、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程序

1.前期准备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首先制定整个工程的实施步骤,包括工作计划、工作人员安排等。从技术应用、安全的角度对施工材料的购买进行严格把关,避免施工材料存在问题,做好施工相关设备的检查工作。任何一项工程的开展都需要多个方面的保障和支持,所以在房屋进行给排水施工之前,必须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关于给排水工作方面相关技术的培训。

2.施工步骤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作业施工过程相对比较繁琐,因此要求参与施工的人员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要想一个工程安全系数达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做好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首先要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在安装排水管道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确保安装合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后续检查

房屋建筑得以投入使用的根本保障就是质量过硬,因此确保施工工程没有存在任何质量问题是基本前提。所以在房屋给排水作业中要加强后期的检查工作力度,不能遗漏任何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在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到达尾声之前,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整个施工工程开始进行问题排查和质量验收,落实监督管理工作。

三、房屋建筑给排水作业现存的问题

1.工作准备不充分

在进行室内给排水作业之前,没有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就仓促地开始作业,承包单位无法对工程作业的进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工作安排,导致各种各样的施工安全问题发生。针对施工材料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单位为了能够降低工程的整体造价,过于片面的压低了施工材料的造价,导致施工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购买,从而导致工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不达标,造成安全隐患。

2.相关部门不重视

由于部分相关部门在针对管井垂直管道测试配管时,对实地的勘测数据不精准,导致小数据累计产生误差,从而引起了事故的发生。针对施工方来说,施工的大部分人员都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的缺点,专业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等。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时的质量监管,必须在作业之前对管道安装所用到的一切工具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个别已损坏、缺少零件的现象,判定是否符合安装的标准和需要。

3.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有许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员工技术水平不达标,给水排水技术人员没有熟练掌握施工方面的技巧,滥竽充数。施工单位的监管人员也不够重视对施工人员能力上的培养,没有考虑作业不成熟造成的不良后果,促使员工没有经过培训就展开作业,整体安全觉悟较差,还有待提升。

四、给排水施工问题解决的措施

施工单位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掌握给排水原则进行实地测量,有效合理的安排施工作业的进程。认真选择施工所需材料,检测材料是否合格,是否适用于本次作业需要。负责给排水作业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给排水作业方面的重视程度,严格规范管理,控制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准,确保人员具有上岗资格、施工经验等,保证施工作业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在施工中合理安排人员岗位,合理运用人力资源,促进团队的发展进步。此外,还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培养,定期开展加强专业知识、安全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学习活动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施工作业的技术前提。要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在试压过程中必须进行严密的系统试压,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渗水点存在,避免因为检查不到位而带来管道泄露事故。

五、结语

根据我国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人们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是经过给排水作业人员的不断学习进步,也出现了较优秀的作业团队,相信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者:谢广禄 单位:内蒙古华地方圆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分析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现实意义

1.1经济时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的创新步伐逐步加快。在经济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已然与企业经济效益同等重要,这是经济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只有不断更新思想与观念,迎合科技的进步趋势,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房屋施工企业不断壮大,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建筑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自身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以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且通过创新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工程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如此可以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措施

2.1构建技术创新扩散机制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构建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从而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一般说来,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与技术创新创造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成正比,同时与其相关联的投资回收期成反比,因此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健全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2.2建立施工技术创新平台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创造良好的施工技术创新平台,从而为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提供交流与研究的条件,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专项创新研究,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进行可行、高效的施工技术创新,从而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2.3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提高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引进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可以组织员工到大型房屋建筑施工企业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学习,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充分融入本企业的施工技术体系中,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2.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针对已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提高其运用效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以提高其运用的质量。此外,对于引进的施工工艺,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段的试验,保证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对其中不符合本企业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内容进行调整,并使其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具体情况相协调,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三、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创新措施与优化对策

3.1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检验,依据公式对水灰比进行计算,并选择适合具体工程施工的水泥标号,为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比较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对混凝土配比的要求较高,并需要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在现场浇筑过程中,采用大鞋面分层振筑、斜面推进的方法,从而对浇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较多,通过预应力的应用提高高层建筑的大跨度楼板和大开间的稳定性,这种技术不进可以降低高层建筑物的无用高度,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自重,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3.2技能技术

首先是墙体保温技术,房屋建筑护墙可以财通蒸压粉煤灰与加气混凝土作为砌块,形成一种新型墙体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效果,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其次,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由蓄电池储存起来,基本可以满足房屋建筑物内部的用电需求。这两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节能性与环保性。

3.3逆向施工技术

此种施工技术由支撑桩做中间的浇筑,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修筑,或者沿着地下室的轴线作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的浇筑。与传统施工方法作对比,逆向施工技术的内支撑刚度较大,可以有效避免结构变形,并可以削弱周围的道路或者地下管线的沉降问题,同时逆向施工技术可以地上地下同时施工,如此可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性水平。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房屋建筑领域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并将其广泛运用于现代建筑房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因此,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迎合时代与行业的发展潮流,积极改进并创新施工技术,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最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潘光德 单位:贵州省大地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1建筑工程外墙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

建筑外墙既关系到建筑的美观,又关系到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外墙的渗漏主要体现在墙体出现裂缝,从而为建筑安全性埋下隐患。为了避免建筑外墙出现渗漏情况,施工单位需要采取如下措施:①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质量要求,分析总结工程施工计划,并采取合理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②由于建筑外墙裂缝具有不对称性和不规则性等特点,裂缝之间容易相互交错,所以施工中需要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规范施工,以消除其出现的渗漏问题;③在建筑外墙施工的过程中,每个工序都可能会对其防水防渗性能造成影响,所以施工时需要做好各工序间的衔接工作,确保外墙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门窗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

门窗是建筑上面积较大且活动较多的地方,其防水防渗工作的难度也较高,既需要施工人员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理论知识,又需要施工人员有良好的操作技术,以确保建筑门窗不会出现渗漏情况。在进行建筑工程门窗的防水防渗工作时,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如下几点:①在开始铝合金门窗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铝材与配件,确保其符合国家要求标准,在搬运与安装过程中,避免其出现变形、扭曲与损坏情况,如果出现了变形问题,切忌不能进行人工修正;②在门窗安装牢固后,施工人员需要在封闭状态下感受是否有风吹入,如果有风吹入则需要对进风处重新进行封闭,直到没有风吹入;③门框安装结束后,其四周需要采取塞缝处理,将干硬物与集合物的防水砂浆以1:2比例对门框四周进行分层填实,并对外侧涂刷改性的防水砂浆,保证塞缝不会出现空鼓情况;④内、外窗台间的高度差需要控制在20mm内,并做出配水坡度,窗眉需要做成鹰嘴形状,坡度需要高于20%板底涂刷需要采用防水性能高的外墙涂料。

3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

地下室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忽略的地方,作为堆放杂物的场所,其防水防渗工作也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其防水防渗的效果,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需要采取如下措施:①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检查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抗压强度,做好预埋件、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和穿墙管道的设置与构造工作;②注意清理缝口和缝隙,在浇筑混凝土底板时,控制好其厚度与高度,确保地下室地板浇筑的无缝作业;③地下室底板浇筑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养护,保证温度和湿度符合养护的要求;④在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需要尽量减少施工缝数量,底板与顶板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如果墙体中必须留置施工缝,则将其设置为水平缝。

4建筑工程屋面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

屋面在建筑中不仅起着预防渗漏的作用,而且起着承重、隔热与保温的作用。屋面出现渗漏主要在气孔管道、檐沟与天沟等位置,其原因主要为屋面钢筋出现变形、现浇层作业时浇筑不均匀、混凝土出现冷缝和现浇混凝土时存在漏浆问题等。因此,在建筑屋面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建筑施工作业,避免因施工问题导致屋面出现渗漏。针对屋面渗漏情况,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调查分析建筑的地理位置、湿度、温度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温度卷材与防水防渗材料,并且依据其使用规范与施工要求进行作业;②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保持浇筑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因温度下降而导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为屋面渗漏埋下隐患;③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做好振捣密实工作,不能出现漏筋或者漏浆情况,在找平层作业时,需要保证其结构与材料刚度符合要求,屋面坡度适中,避免因积水出现渗漏。

5建筑工程厨卫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

厨卫是建筑用水最多的地方,如果厨卫防水防渗工作不到位,对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将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厨卫防水防渗施工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厨卫的防水防渗效果:①厨卫地面需要低于卧室与客厅地面约20mm,在结构施工中做出要求的高度差,并依据规定起坡,地漏口需要低于周围地面10mm以上,并在墙根上方300mm处设置良好的防水层;②厨卫墙体的0~180mm范围需要进行抹灰处理,并在抹灰中添加防水粉;④穿楼板管道与烟道需要使用微膨胀剂与细石混凝土,周边需要采取凿毛处理,并在凿毛清洁后支撑模板,以细石混凝土对其进行封堵,管道周围200mm范围需要从管边向外找坡;⑤在厨卫地面防水施工中,需要先进行结构的试水工作,如果发现出现渗漏情况,则需要找出渗漏源头,再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依据设计要求采取防水涂膜处理。结语

6总结

总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渗漏情况,既会影响建筑的正常功能与使用寿命,也会影响居住的舒适性。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只有采用合适的防水防渗技术,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做好外墙、门窗、地下室、屋面和厨卫等关键位置的防水防渗工作,才能真正避免建筑出现渗漏问题,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作者:陈展玉 单位:新疆伊宁市城市建设总公司

第六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一、大体积混凝土建设工程特点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指在混凝土体积很大的情况下,混凝土能够进行水化热变化,换言之就是使混凝土内外温差维持在25摄氏度。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绝大部分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该种类的混凝土特点是当体块较大时,混凝土的结构端面混凝土量会不断增加,建筑工程混凝土在使用中,并未按照分缝分量的方法进行,而是增加单次混凝土的用量,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效率以及质量。另外,混凝土的质量往往受到外界温差影响较为严重,外界温差越大,所带来的影响就会越大,而养护工作的难度也会随着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增加,施工人员通常都是采用浇冷水的方式进行施工,以便将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养护混凝土的目的。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主要将构造筋作为主干,用配筋作为辅助材料。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较多,一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达不到使用要求,那么必将给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并且留下极大的隐患。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问题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会受到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影响。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其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施工单位,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施工中,应该将施工技术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一旦发现有混凝土裂缝问题,要及时分析导致出现裂缝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解决。此外还需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治理混凝土裂缝手段,从而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相应的保障,并且能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处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即:

1.1需要将设计的后浇带作为依据,划分多个施工区段,将每一个区段合成一个温度单元,之后按照已经划分完的温度单元展开浇筑工作。一般情况下,在对每一个浇筑单元进行浇筑的时候,都需要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避免出现施工缝问题。在具体施工中,可以应用多种浇筑方式进行浇筑,例如分层浇筑、一个坡度以及循序推进等。

1.2在对700毫米筏板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采用两层浇筑与两层振捣层浇筑的方式,在400毫米厚筏板浇筑的时候,可以将整个筏板作为振捣层进行浇筑。在对每点进行振捣的时候,需要保证时间在20-30s之间,并且要保证每一个振捣层的整点间距在400mm左右,直至混凝土表面没有翻浆与气泡现象出现,振捣工作才能完成。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下沉的时候,需要逐步的排除振捣过程中所产生的泌水。

1.3在混凝土浇筑至平的时候,则振捣工作才算完毕,此时则应该展开刮浆与粗找平的工作,之后在上部撒上一些碎石,需要注意的是撒碎石的厚度应该保持在5-20毫米的厚度之间,并且要保证每平方所撒的碎石在30kg左右,再利用铁辊进行滚压,提出浆液。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工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铁抹子分两次进行压实,并且在混凝土终凝之前需要利用木抹子反复撮毛,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4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与厂家沟通,说明本批使用混凝土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运输车能够连续的进行浇筑,也能够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以及浇筑质量问题,还能够防止出现由于混凝土之间的过大间隔导致泵送管道被堵等方面的问题。

1.5为了能够将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有效的延缓,将混凝土中的“应力松弛效应”充分的发挥出来,就需要确保混凝的保温、保湿以及养护的时间在15天左右,只有这样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管理工作与控制技术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较为厚实。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做为支撑,但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条件一般较为复杂,这给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施工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水热化情况,一旦有不合格现象,极有可能引发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结构变形等问题,这会给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前,需要做好混凝土管理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浇筑施工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实施,如果该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不仅能够降低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费用,还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带来相应的保障。为此,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给予浇筑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为施工的质量带来有利的保障。在众多管理工作中,浇筑技术的控制和管理较为重要,能够为浇筑质量提供保障。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浇筑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与季节特点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浇筑措施进行浇筑。浇筑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做好混凝土连接处理工作,浇筑时还需要对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检验,查看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是否能够完成连续浇筑工作。浇筑中,要控制混凝土泵,了解泵送过程,明确浇筑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泵送路程,才能够掌控好操作流程,从而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我国建筑工程数量正在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材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该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它存在的问题也必将给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消极的影响。为此,施工人员必须要在施工中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裂缝以及浇筑等方面问题,以便有效的提升混凝土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带来有利的保障。

作者:何跃雷 单位: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篇: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1前言

我国的高层钢结构建筑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最近几年出现了上海金茂大厦、大连世贸中心、深圳赛格大厦等著名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本文就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2钢结构的优缺点

钢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对钢材进行加工,制成能够承压的结构。这种结构有许多优点,如:重量轻、承受载荷高、强度大、施工快捷、抗震能力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比起来,有很大的区别,钢结构具有“高、大、轻”的特定。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制造工艺与冶金技术的发展,对钢结构工程注入了活力,逐渐完善了施工技术以及设计水平。本文将就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展开讨论。

2.1优势

(1)钢材的抗弯能力及抗压强度都要优于混凝土,从这个角度出发,相同情况下的钢材能大大减小截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2)利用钢结构制造高层建筑时,可以减少设置脚手架。在具体的安装中,压型钢板可以用来作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除此以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与钢结构可以进行交叉安装,不仅保证了强度,还可以大大减少工期。(3)钢结构建筑主要使用的是钢材,是一种可以再生利用的材料。在施工建材中可以不浪费材料,减少建筑垃圾,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的,这个优点是其他结构的建筑不具备的。

2.2劣势

(1)不过,因为钢结构的使用的是金属,建材中含有许多的铁元素,其原子容易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产氧化亚铁,这种腐蚀可以使应力分布不均匀,对整个建筑产生影响,甚至导致钢结构破坏。(2)钢结构建筑还有一个劣势源自于金属的导热性,建材的导热系数要远远高于混凝土结构,这导致了钢结构耐火性能非常差,这会使钢材的弹性下降,屈服强度降低。温度达到350度时,钢材强度会下降30%,而当温度达到500度时,钢材强度就会下降50%,若温度达到600度,钢结构就没有任何强度可言了。

3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螺栓预埋

通常而言,埋入式刚性柱脚螺栓较为适宜连接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及柱脚。在对柱脚螺栓予以预埋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对标高基准点及基础轴线予以准确地控制,要尽量确保其标高偏差不超过正负5mm,定位轴线偏差不超过正负10mm。另外,在螺栓预埋的过程中要注意复测,且复测的次数务必要达到2次,一旦发现偏差值过大,那么就要重新埋设。

3.2吊装

3.2.1钢柱吊装

钢柱是一种竖向构件,可以直接决定高层建筑的总高度及层高。而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关键工序是吊装,吊装的质量及速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质量。(1)应该在柱连接耳板螺栓孔位置设置钢柱吊点,吊装工具也应该选择专用吊索。与此同时,还应该将校正用的钢楔和垫板预先准备,并将爬梯、操作挂篮提前固定。(2)应该在吊装之前就将吊装作业区域划分清楚;在吊装过程中,吊装顺序应该基于“主梁——次梁”的顺序。(3)为了避免地脚螺栓的丝牙被钢柱损坏,应该将保护套设置在预埋的地脚螺栓。(4)钢柱垂直起吊至安装位置后,拧紧临时连接板的M22大六角头高强螺栓,达到0.6kN•m扭矩。对正时,先调标高,当标高误差超过6时,需进行调整。如误差过大(大于20mm,不宜一次全部调整好。

3.3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

3.3.1节点处理

首先,应该调整结构架设;其次,矫正接合件,将接合件的板束、变形、错孔、错位等问题予以消除;处理完毕之后,再进行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工作。为了能够确保能够紧密结合,应该要同时采用手动扳手、临时变通螺栓来予以紧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紧固效果,所安装的高强度螺栓最少不得低于2个;为了避免螺栓的螺纹受到损害,临时变通螺栓万万不能采用高强度螺栓。

3.3.2螺栓安装

在处理好节点问题之后,就可以开始安装高强度螺栓,值得注意的是,螺栓穿入方向务必要保持一致,且易于施工操作,螺栓插入顺序务必要从内向外。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不能穿入时,螺孔应用绞刀进行修整,用绞孔修整前应对其四周的螺栓全部拧紧。

3.4加强竣工后的质量控制

建筑史论文范文8

(1)要做好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工作前期对这项工作进行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做到有备而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首先需要了解图纸,熟悉有关技术的操作流程,了解设计的要求以及节点和细部的做法,搞清工程质量要符合的有关技术要求;其次,熟悉施工工程的步骤、方法、技术、进展以及现场施工时总平面的布置要求,弄清楚在施工时的薄弱环节及关键部位;最后,对现场进行相关的勘察欲了解,凭看图纸就好似纸上谈兵,要对现实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实施管理,好的完善工作。(2)施工时,要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并且向施工人员准确地交代施工的要求、任务及有关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步骤,有关方法等要求进行施工。在每个阶段,没想施工任务,每个工序应积极组织平衡,使得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种关系能保持最好的结合,从而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当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对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个工程的特性灵活的应对。当某一阶段的工程偏离原有目标时,应及时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补救。对关键部位或者薄弱环节,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重点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施工管理是离不开“管”和“理”的,管好人手分配,“理”顺施工程序,及时纠正施工现场各种违反有关规定的技术操作以及某些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交角处不进行同步砌筑,钢筋柱没有安放在指定位置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处理,避免在日后出现翻工现象而造成经济上更大的损失。在做好以上相关规定的同时,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对工程及时进行隐检、预检,还要督促相关的人员进行部分分项工程的质量测评。(3)在对某一建筑工地进行管理时,不但自己要有一技之长,而且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注重良好的集体建设。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的凝聚力会决定一个工程施工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次,对集体的管理要适当加强,让各项工作在进行时都目的明确,计划充分。在施工前就要组织好有关人员,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样才能使工作准时、按质按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2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

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在绘制总平面图时,做到布局合理,任务明确。(2)施工现场有关人员统一着装,必要时可以佩戴胸卡。(3)施工现场用于作业的道路要保持平整,并且设置路标。机械设备要随时检查其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整洁。并将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停置整齐。(4)施工的材料堆放有序,保证储存的规整,插置标牌。(5)施工现场的每个施工点,要有负责的人现场指挥施工。在重要部位要有相关人士指挥技术要领,防止出错。(6)在施工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废料垃圾不可以随意扔弃。应该设置几处垃圾存放点,对垃圾进行统一回收。(7)监理人员应随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及检查,对不满足相关规定的施工工程下令整改等等。

3施工现场的管理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合理的科学管理是做好一项工程必不可少的要素。科学合理乃万物之本。施工现场所有的管理措施都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换来企业合理的目标及利润。(2)企业的管理应当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这个原则已被国际化,我们常说的IOS标准,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准则。再当今的许多行业内,都有相应的标准及规则,甚至规范到了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动作,与时间范围。建筑业可能要规范到每一块砖应控制的偏差范围,以及砌砖控制的高低差等等。这些标准化,是建筑业所必须遵守的原则。(3)节约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放置建筑施工现场砂石堆料场、水泥堆场等的位置,避免发生二次搬运而浪费成本,并且运用生态型材料,将低碳的排放量。

4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1)采购要素的控制。对采购项目进行多地考察,在进行多次比较后选择最为合理的材料。(2)施工准备阶段。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熟悉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施工费方案。对设备及原料进行初步测试,安排好物资的保养工作。(3)在施工现场,按照有关图纸的设计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安置供水供电的线路。确定施工范围。(4)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项目施工员以及项目技术员各自尽职尽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科学的指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予以更换或修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且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