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总结范例

会计总结

会计总结范文1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水电站;建设期;会计核算;“一局(处)两站一路”

1概述

1.1工程简介。乌弄龙水电站为云南省迪庆州境内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7个梯级中的第2级,上邻古水电站,下接里底水电站,电站装机99×104kW,多年平均发电量41.82kW·h,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里底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境内的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3级,上接乌弄龙水电站,下邻托巴水电站。电站装机42×104kW,多年平均发电量17.53×108kW·h/19.52×108kW·h(古水投产前/古水投产后),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电站进场永久公路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境内(维西县白济汛至德钦县云岭乡段),公路总长约140km,起止范围涉及乌弄龙、里底、托巴水电站。

1.2“一局(处)两站一路”会计核算体系。2008年4月28日,公司设立“华能里底水电工程筹建处”,具体负责里底水电站和澜沧江上游各梯级电站进场公路筹建等工作,形成了“一局(处)一站一路”会计核算体系。2009年6月18日,经公司研究决定并报华能集团批准,设立“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乌弄龙·里底水电工程筹建处”(以下简称筹建处),具体负责乌弄龙、里底水电站项目筹建和电站进场公路建设等工作,原机构撤销,正式形成了“一局(处)两站一路”会计核算体系。

1.3基建会计核算的重点。现行模式下,业主法人单位设立1个非法人二级单位对乌弄龙水电站、里底水电站及沿江公路进行管理,新管理模式的基建会计核算要求在1个账套里面同时兼顾3个工程项目,也就是通过在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设3个二级科目,科目名称按照工程项目名称设置。因此,工程核算(在建工程核算)成为基建会计核算的重点[1]。

2基建会计核算初探

筹建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交接等日常核算基础工作按照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工作基础规范》予以规范。会计科目按照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表在遵循会计科目设置规则的前提下[2],根据筹建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置。基建业务核算按照项目设置二级科目,并辅以专项核算,确保工程会计信息质量。

2.1会计科目体系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在参照《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前提下[3],从筹建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及项目管理的自身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核算简便、查询快捷、统计方便等因素。会计科目体系总体上按照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要求设置,“在建工程”科目下按照管理项目增设二级科目进行核算[3],原先的二级科目顺延一个级次。筹建处“在建工程”科目体系框图如图1。

2.2基建专项核算设置。筹建处专项核算设置总体上遵循《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具体操作上对“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归集的费用性质设置了往来单位、合同管理、专用材料一般专项核算。往来单位一般专项核算实现了各种往来款的归集统计查询以及各工程项目结算款的归集统计查询,合同管理一般专项设置按照计划口径的合同归类办法设置明细专项核算,实现了筹建处各合同结算情况的查询,往来单位、合同管理可交叉查询,合同管理一般专项数据可以与合同管理系统的结算数据进行核对,确保合同结算的准确性。专用材料一般专项核算实现了各种统供材料结算情况的查询。在建工程辅助专项核算是筹建处所有科目专项核算中最复杂的专项核算,上述专项核算的设置进一步规范了筹建处会计核算,与工程结算支付实现了对应,确保了日常财务结算支付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今后项目的竣工决算夯实了基础。

3“一局(处)两站一路”管理模式下基建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局(处)两站一路”管理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对相关项目管理手段的利用对筹建处项目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对过去的基本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核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工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对筹建处而言,“一局(处)两站一路”管理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建立,不仅能够提升财务基础管理水平,还能有效推进工程项目的建设。

3.1“一局(处)两站一路”会计核算特点分析。筹建处水电站建设具有特殊性,项目建设周期长、政府行为影响较大、建设期资金投入多、施工作业面广、施工条件较为艰苦。因此,水电站建设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从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来看,会计核算主要以分项核算为主,专项核算为辅,分项核算主要是把核算对象分为乌弄龙、里底、沿江公路3个工程项目,专项核算主要是通过合同管理、往来单位、专供材料3个专项一般核算项目对各分项进行明细核算。

3.2会计核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2.1会计科目设置应尽量与概预算保持相同口径。概算项目与会计科目都是把建设项目中的费用进行分类归集,概算归集的项目反映应该需要的投资,会计科目则是反映不同项目内容实际发生的投资。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基本建设管理和核算的需要[3],与工程概算结构尽量保持一致,具体会计科目设置和费用归集可参照中国电力出版社发行的《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07版)进行。3.2.2充分利用财务软件设计各类财务分摊报表由于筹建处管理的工程项目涉及“两站一路”,上级单位管理费及筹建处公共费用必须按照一定的分摊原则分摊到里底水电站、乌弄龙水电站及沿江公路工程。筹建处通过财务软件设计了分摊项目分摊计算表,通过自动取数计算分摊率实现待摊项目分摊,并最终归集到各工程项目,使得报表的编制更加简单、快捷。当工程竣工时,待摊项目也将全部分摊完毕,为今后的竣工决算夯实了基础。3.2.3进一步加强合同结算支付的审查力度。财务人员要参与各项工程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的招标、谈判和签订工作,认真审查标书、履约保函、合同履约期限、合同条款、付款条件、付款方式、付款期限、发票、保险等商务条款内容,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在进度结算支付中应该严格审查预付款扣回、各项代扣款是否严格按照结算进度进行结算,款项支付是否满足付款条件,并与财务软件中设置的合同管理专项核算金额核对,确保资金支付的合法、有效。定期核对合同管理专项中各项分类是否正确,是否有变更合同、补充合同,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专项核算。3.2.4建立工程合同结算支付台账。筹建处管理项目为“两站一路”,较单一项目的管理单位来说,管理的合同数量明显增加,合同管理一般专项会计核算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按合同编号分类建立合同结算支付审批台账尤为重要,台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收款单位、开户银行、银行账号、合同编号、结算事宜、支付日期、合同价、预付款支付金额、本期结算、累计结算、本期付款、累计付款、剩余款项、本期进项税、累计进项税、扣款、代扣款等,并在备注栏注明发票相关信息,内容完备的合同结算支付台账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3.2.5合理设置费用分摊科目进行费用归集“一局(处)两站一路”的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及难点就是一些公共费用、上级单位管理费、利息和辅助工程投资在发生时无法分清楚所属项目而不能直接进行项目归集核算,这部分费用发生时通过“在建工程”下设的二级科目“待摊投资”进行费用汇总归集,到月底再按照一定的分摊原则通过分摊计入其他项目。3.2.6确定合理的分摊方法进行费用分摊。“一局(处)两站一路”的管理模式下,管理项目有电站工程、公路工程,由于项目分属于不同类别,其可供选择的分摊方法也就比较单一,其中电站工程分摊方法有装机规模分摊法、资本性支出分摊法、工程进度分摊法等,但由于各项目的节点目标不一致,而其分摊原则必须一致,对于乌弄龙、里底水电站,资本性支出分摊法操作性更强,也更为合理。而对于沿江公路,可以根据招标标段分属于不同电站的进场公路进行分摊。

4“一局(处)两站一路”管理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

4.1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改进。从会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方面来看,筹建处应从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会计制度2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4.1.1进一步加强财会队伍建设。财会队伍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是筹建处会计核算工作有效提升的根本性保障。随着项目的推进,水电工程结算支付工作量将大幅上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人员素质也有新的要求。因此,筹建处应对现有财会队伍进行优化建设,通过定期的脱产或是在职培训,使其对新的制度规范、核算方法进行学习,并熟悉水电工程概预算方面的知识,以保持水电站基建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应加强培养新进入公司的大学生,保证其尽快独立开展工作,为澜沧江流域基建项目建设提供专业会计人才。4.1.2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系统完善的财会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性保障,会计核算工作只有通过系统、规范会计核算制度的制约与引导,才能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因此,在遵循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必将推动筹建处会计核算工作持续提高。筹建处是公司的二级非法人机构,主要负责所属项目的现场基本建设管理,一直以来集团和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这些制度成为筹建处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依据这些完善的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4.2会计实务处理的改进。从会计实务的角度看,水电站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应当对多项目工程核算及合同管理、合同结算支付、竣工决算等重点问题进行持续关注。4.2.1应重点关注合同结算支付与工程进度的匹配问题。筹建处合同结算支付工作主要由基建财务会计岗位完成,财务部门作为结算资金支付的审批职能部门,应该重点关注合同结算金额与合同总金额的百分比是否与该项合同对应工程的进度相匹配,并注意预付工程款的扣回也要与工程形象进度相匹配,确保不发生建设资金提早支付而造成对工程施工进度的不可控,以及增加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成本。4.2.2应积极关注会计核算共享中心工作的持续改进。随着科技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正逐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会计核算共享中心等会随着基本建设项目的推进而持续要求改进。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持续改进,会使得核算工作逐步规范,从而确保项目完工决算的顺利、高效开展,为电站的投产运行夯实基础。

5结语

会计核算作为建管局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算体系是否完善、核算工作是否高效、核算质量是否可靠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管局应该在确保目前会计核算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对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为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建[2016]503号财务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S].2016.

[2]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Z].2007.

会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路径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

财务会计是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会计主要对外部人员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以及经营状况并全面总结和核算企业经营业务,例如为企业投资人提供企业近期的财务状况,因此财务会计也称对外报告会计[1]。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财务会计人员制作财务报表时,必须要客观、真实。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传统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财务会计融合后形成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会计主要由成本会计与管理两部分组成,既具备管理性质,还有会计属性。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存在的问题,能够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准确高效地调整工作计划,因此管理会计也称对内报告会计。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2.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之处。作为传统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很多相同之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结果,据此推动企业发展,二者都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主[2]。具体来说,无论是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还是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和提出建议,均需要以企业某一阶段的经营状况为基础,结合市场变动发展情况、企业运营的盈利目标以及企业的战略制度,进行多方面、多角度与系统化分析。同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之处还体现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上,即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是管理会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基础,管理会计的分析应用是财务会计在市场环境下的进一步深化,二者的立足点均是企业发展与相关问题的总结及解决。

2.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内容和时效性方面。从工作内容来说,财务会计主要为外部人员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核算的管理活动,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规划和调整企业工作[3]。从时效性来看,财务会计是总结当前企业的经济情况;管理会计是对某段时间内的企业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具有预测管理的作用。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上,财务会计以报告的方式将会计信息提供给外部人员,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具备足够的财务和法律知识,以便有效解决问题,客观对待企业活动,明确活动的真实性;管理会计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要具有一定会计知识,还要要有管理知识,例如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知识,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从企业工作的灵活性来看,财务会计易受到各种法律法规的限制,灵活性很低;管理会计具有多种辅助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灵活性很大。

3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3.1提高经济收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不仅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现金流通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管理会计则可以对某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并明确以后的活动策略,从而提高企业收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从各自的岗位属性出发,以提升企业的经济运营能力为目标,对财务资金、成本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以此提高企业整体运营能力与经济收益。

3.2降低企业成本。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收益,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因为通过二者共同分析和整理,有利于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企业人力管理和物质成本方面节省大量资金[4]。

4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要求及途径

4.1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人员转型的要求。如今,企业财务人员转型很有必要,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1)企业战略决策需要财务人员的帮助,因此需要打破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2)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意见更偏向简洁化和数据化,系统分析能力不足,需要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高系统分析能力。(3)财务人员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高管理能力,是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要求,也是管理会计岗位数据化发展的要求。岗位人员应以相应的岗位技能和知识为基础,促进自身发展。(4)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资产安全保护的两大主体,但是由于职能分散等原因,影响了资产管理和内部安全管理的效果,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

4.2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人员转型的途径。财务人员要想转型,仅拥有会计知识是不够的,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体会新身份的不同之处。财务人员想要转型为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知识,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积极学习新的管理方式及技术,以便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提出科学的意见。财务会计还要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及活动并熟练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5]。在转型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要以自身的岗位为基础,结合单位培训和自学等方式,在相应的目标要求下积极实现自我发展,弥补自身的不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要在具体的岗位实践中培育自身的岗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确保在转型融合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岗位服务能力和岗位成长能力。

5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途径

5.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应体现在观念融合方面,因为良好的会计观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前提与引导。在岗位融合视域下,要不断调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观念,为二者融合提供支持,培养融合视域下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传统会计观不同的是,现有的会计观以融合后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基础,管理人员需注意企业会计职能转变,准确认识其重要性,这就需要财务会计工作不仅要处理会计信息,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发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及作用。在调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观念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从整体的财务管理发展需求出发进行引导,确保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够打破原有岗位观念的束缚[6]。

5.2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是适应新时代的重要趋势。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之前,企业必须对两者具备足够的认知,否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影响企业发展。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方面,企业需不断探索,这一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的。为了确保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平稳融合,应完善管理系统,缩小二者的差异,避免融合失败。

5.3完善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之前,必须要减小二者之间的差异。但是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历史较短,体系存在不足之处。企业应完善会计体系,管理并调整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力,为未来的融合工作奠定基础[7]。

5.4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加快融合步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在当今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因此企业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等,以便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为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联系提供便利。

6结束语

会计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引言

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可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发生深刻变化,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工作改革策略,可以使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突出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要影响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升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将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将可以有效地实现会计标准体系的统一化构建,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对权责发生制具备更高水平的关注,使会计核算性质的工作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并提升盈亏计算相关工作的准确度。受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收入因素和费用因素受到了更高水平的关注,当期的会计事项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将发生变化,会计工作的可靠度与全面性将因此提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工作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衔接,使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促进了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改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确认。事业单位会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对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的差异进行了总结,以此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此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支出信息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固定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工作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在公允价值缺失的情况下,会在合同的引导下处理入账工作。此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固定资产的价值将会实现更加有效的评估,双基础核算模式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成熟的构建。受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将出现更大程度的分析,会计核算系统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较大的变化,平行记账手段的突出价值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现金收支业务将会成为预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的信息来源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核算内容。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国家财政改革政策的影响力会得到进一步延展,尤其在会计核算内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收支分类与部门预算的重要性更大程度上凸显出来,会计核算内容也将与改革内容具备更高的统一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会计核算的主体内容会发生变化,国内财政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将得到更好的显现,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运行效率会因此大幅度提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可以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尤其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计要素可以实现更好的分类,会计核算相关工作的质量也将因此大幅度提升。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较差唯有切实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才可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并使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显现。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影响力的关注,但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多方面应用价值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预算管理收支情况的详细考察,导致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无法与平行记账方法相符合,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价值难以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不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构建。一些事业单位在探索财务信息系统的改革途径过程中,对于会计记账和数据分析等基础性工作的特点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务软件供应商业务特征的分析,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调整,难以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水平应用提供帮助。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对于财务信息报表的规范性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务核算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总结,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顺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存在不足。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制定会计人员素质培训策略的过程中,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影响力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构成情况的研究,未能对会计工作信息进行全面地收集和管理,导致事业单位无法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提供指导,也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无法在明确制度变革相关影响的基础上,保证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具备更高的有效性。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兴趣因素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缺乏有效关注,未能对高素质会计专业人员进行有效聘用,未能有效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改良,导致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优化,难以凸显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性价值。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复杂度较高。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专业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各方面影响力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务核算工作运行方式变化情况的研究,未能对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影响进行妥善应对,导致会计核算方式的设计与收付实现制的对接不够充分,无法在降低核算复杂度的基础上,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革需要。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改革策略过程中,对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差异分析存在不足,虽然具备降低会计核算复杂性的愿望,但对于不同类型核算方式的分离举措认知存在不足,未能对平行记账等手段进行充分应用,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引进无法在改良会计核算原则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也使得会计核算相关工作的复杂度无法借此得到管控。一些事业单位在处理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双重计算方法的价值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会计人员工作总量和工作难度的关注,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无法对基础性会计工作形成更高水平的引导,难以在预算功能得到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降低财务核算工作的难度。

(四)事业单位财税体制缺乏合理性。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贯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会计工作的改革探索,但对于财税体制改革的相关需求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税收制度改良基础上纳税工作环境变化特点的研究,导致财税体制改革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需要,也使得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难以得到充分明确。一些事业单位在探索财税体制改革途径的过程中,缺乏对收付实现制相关影响的重视,未能对现代税收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总结,导致财税体制改革无法充分适应税务管理机制的构建需求,难以在强化财务会计核算功能的情况下,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得到更加全面的贯彻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财税管理体制的具体构建策略过程中,对于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情况关注程度较低,缺乏对预算制度透明度的关注,未能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施特点,制定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导致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制度的建设无法凸显出其价值,难以在提高财税制度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价值。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在尝试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资产负债和预算收支等关键性信息的构成情况缺乏足够关注,未能对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行政机构权责体系进行改良,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出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无法为财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良策略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事业单位在探索应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策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构建和使用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信息化技术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加以总结,使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需求相符合,并保证在平行记账法得到合理应用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对财务软件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加以总结,尤其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具备足够了解,以便能够在会计信息系统得到改良的情况下,为会计记账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帮助,以便能够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支持。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与财务软件供应商的联系,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影响,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具体改革策略进行有效构建,以便能够在财务核算工作具备更高可靠性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财务工作的运行效率。

(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质量。事业单位在创新会计人员技能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构成情况的考察,尤其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信息进行完整的统计和梳理,以便能够充分结合政府改革的相关需要,制定会计工作改革的具体策略,使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培育。在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工作改革的具体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会计专业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兴趣,以便能够在获得专业会计人员支持和引导的基础上,凸显出新会计制度的重要价值,保证财务专业人员具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灵活应用能力,进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三)降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事业单位一定要将管控会计核算工作复杂性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要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差异进行有效区分,使不同类型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可以得到进一步明确,保证为会计核算相关工作的改良提供有力支持。在事业单位贯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平行记账原则的关注,尤其要对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运行需求进行考察分析,结合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制定降低会计核算复杂性的具体方法,并保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专业人员工作量的有效控制。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税。体制的合理性事业单位在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的研究,尤其要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属性进行全面总结,使税收管理主体行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明确,以便能够为改良财税体制提供有力支持。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收付实现制的关注,尤其要对财务核算相关工作实施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特征加以总结,使财务体制改革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机制与新时期的市场需求相符合。一定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多方面影响加以总结,尤其要对财务会计核算相关工作需求进行完整的分析,使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便能够在有效改良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预算制度具备更高的透明度。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税体制改革各方面影响的总结,加快调整会计科目与报表制度,以便能够在维护事业单位财税管理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资产负债及预算收支管理质量,使事业单位可以在合理设置事权的情况下,保证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并使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运行环境,也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了大幅度改良。唯有明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影响,才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更好发展。因此,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展开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影响力的分析,对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水平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媛珊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难点分析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 (06):53–55.

[2] 田静 .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影响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 (05):72–73.

[3] 周红梅 .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J]. 中国产经,2021 (14):190–191.

[4] 王巍 .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J]. 会计师,2019 (08):62–63.

会计总结范文4

项目管理同会计核算相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在同一时段共同进行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想要将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活动进行结合,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赢效果。然而在现实运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两个活动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有机结合,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貌合神离,很多情况下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看似在同一时段共同进行,其实本质上两个系统依旧各自为政,使得项目管理无法得到会计核算的支持与引导,也使得会计核算脱离项目管理过程,无法为项目管理及时地反馈信息。过程不同步,有时候由于项目管理提供信息滞后或会计核算过程拖延等原因,使得会计核算阶段性结果会严重滞后于项目管理,这种时间上的滞后使得会计核算作用无法为项目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与信息反馈,无法达到指导项目管理的作用。无法完全地有机结合,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结合生硬,无法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是相互拆台、相互抵触。

二、进行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必要措施

勘察设计企业中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是两个不同的管理活动,想要进行有机的结合,需由两个活动共同促进完成,也就是说需要在项目管理中加入会计核算的内容,在会计核算中体现项目管理的原则。

(一)项目管理运作中的措施

1.建立项目会计管理体系

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建立配套的会计管理体系,将会计核算融入到项目管理中去,使项目管理中的经济活动能够直接与会计核算相挂钩。比如建立项目开支审批制度,规定项目管理中的一切经济支出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批,明确用途范围及开支数量,并在完成后复核;再比如建立项目报销凭证制度,通过单个项目的专项凭证系统来进行该项目费用支出等成本核算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过程的会计监控

通过完善的会计监控,能够有效地对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相关的辅助管理工作。比如对项目中支出费用进行预算,与实际支出对比监控,能够分析该项费用出现差异的成因;对项目中申请费用审核进行监控,能够有效降低额外费用支出,降低费用溢出风险;对项目中费用拨付审核进行监控,能够降低计算漏洞,同时可以进行不同时期同一项目类比对照,分析生产管理中的经济波动,为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参照。

(二)会计核算运作中的措施

1.以项目为单位单独进行核算

将以往笼统范围的会计核算分解为以单个项目为基本单位单独进行核算,将各种收入、收款凭证明确到具体的项目单位。同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员费用支出必须明确费用用途及所属项目单位,支取款项必须由该项目负责人签字同意,并经会计部门审查核准后才能予以放款,报销亦是如此,最后将该部分费用计入项目成本核算。

2.建立项目评价机制

项目评价就是在勘察设计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负责人同会计审核人员一起对整个已完成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过程中内部费用使用情况总结,以及对外费用结算总结。内部费用总结主要是检查项目中费用支出的过程及审核程序是否符合企业相关的管理规定,检查项目人员报销费用的程序及花销用途是否合理等,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费用结算总结主要针对项目过程中工费、材料费等大项对公款项的结算情况,分析其中单项成本对比以及实际支付情况,最后进行总结。

3.将项目奖励与会计核算挂钩

通过会计核算能够使得项目奖励更加地合理化,能有效避免传统上对于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经济奖励的盲目性,能有有效地将项目成本与项目奖励相挂钩,避免经济奖励过多或过少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一般来说,项目奖励的基本计算方式为:项目总体收入扣除对外款项支出与项目内部花销支出,得到该项目毛利润,然后再扣除企业固定利润比例或金额后剩余部分就是项目奖励的整体金额区间。

三、总结

会计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

引言

新会计准则是影响企业财务工作运行特征的主要因素,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财务管理实务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制定改进策略,是很多企业财务专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1.1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重组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资产充足环境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劳动力和资金的整合模式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之下按照更加规范的方式进行运作,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自身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资产重组相关工作的突出价值很大程度上显现出来,实现会计核算原理的合理掌握,有助于企业价值计量方案的改进,可以为企业资产重组相关工作的改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财务工作准则形成替换情况下,公允价值将受到更加有效的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工作将因此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企业的日常管理措施也将更具正规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会使上市公司的股权分配受到较大的影响,股权价值的分配会因此具备更大的弹性空间,企业的资产充足也会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1.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快速普及的过程中,企业财务工作的风险特征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具体方法的调整以应对新型风险的考验。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创新过程中,企业的资产转回和资产计提工作十分重要,尤其在企业的账面价值相比于资产回收金额更高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应对将变得更加困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股价的上涨对于企业的影响将暴露出来,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将会对债券的可转换属性进行详细考察,并以此进行经济损失的核算。如果企业难以使用债券购买的情况实现股价的灵活调节,则很有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必须将构建风险防控意识作为主要工作,尤其需要保证公允价格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各项需要,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方案将会因此得到细化。

1.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计是影响财务工作基本运行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报表应用方式将较以往更加灵活多样,各类研发性质的费用是否纳入损益计算也会拥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之下,企业的价值分配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如果依然将最大利益作为唯一关注因素,则难以充分的满足财务工作的高水平运行需要。从当前国内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财务工作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唯有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大幅度调整,才可以有效满足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并满足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2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较差。信息资源的高水平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财务工作方法的改良,还可以为新会计准则的高水平贯彻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基础。但是,在一些企业的财务工作创新处置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条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造假等问题的全面规避,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难以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实现全面对接,难以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高水平改良提供有力支持。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创新过程中,对于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投入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先进设备引进的过程中,未能实现对相应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构建,导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法与新会计准则实现全面的结合,也使得新型技术因素的突出应用优势无法得到展现。

2.2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存在不足。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但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缺乏对财务工作具体开展情况的重视,未能实现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局限性的有效总结,导致财务会计制度的设计难以保证与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需求实现完整结合,难以开发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价值。一些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对于财务信息的供给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财务信息报告设置的过程中,缺乏对各项基础性财务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的总结,导致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无法实现与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完整对接,难以为会计信息造假或会计职责落实不力等问题的规避提供必要保障。

2.3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在贯彻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际建设情况的重视,在进行企业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准则重要价值的有效总结,导致会计工作方法的选择需求无法得到明确,也使得财务工作制度的指导性价值难以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从制度层面实现对财务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导致新会计准则的应用难以有效结合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创新,也使得财务工作团队的各类责任无法得到充分完整的落实。

2.4财务工作人员培训活动的组织存在不足。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工作团队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财务工作者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构成情况分析考察存在不足,在进行新会计准则具体应用过程中,缺乏对财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识别分析,相应的财务工作考核机制难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构建,无法为财务工作团队成员素质的高水平培育提供支持。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合理性调查研究存在不足,缺乏对现有培训工作方法局限性的分析,导致财务工作团队的培训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不利于培训工作的调整优化,也使得新会计准则的执行难以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改进策略

3.1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对信息技术应用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尤其要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财务会计环境的状况加以分析,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所具备的多方面价值能够得到明确,并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化等级得到优化。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规律进行技术变化趋势的分析,并对会计信息造假或会计信息精准度不足的危害加以总结,使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基础性财务工作的调整提供精准支持,并借此满足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需要。要加强对企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投入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各类设备的配置状况进行考察,使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在新会计准则贯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3.2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水平。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务必将财务会计制度创新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尤其要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企业现有财务工作的运行原理加以考察,使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价值可以借此得到优化构建,并保证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可以具备更加精准的目标。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对财务信息的公开状况具备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财务信息供给需求的研究,尤其要对基础性财务工作的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使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可以得到优化,并借此体现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优势。

3.3提升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企业应用新会计准则进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实际作用的考察,尤其要对财务制度调整创新所具备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使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能够在制度因素的影响之下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产权状况的重视,并对各产权的关联予以研究,使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在明确各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得到改进,并保证会计工作各岗位的相应责任可以得到充分明确。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还需要实现对会计控制与会计核算等工作的研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督。

3.4提高企业财务专业人员培训质量。企业在制定财务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将新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并按照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现有财务工作运行原理的调查分析,确保培训工作细节的设计可以与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而满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需要。要加强对财务专业人员知识储备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进行灵活的调整,使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组织,并为新会计准则应用价值的完整开发提供帮助。一定要加强对外部人才引进作用的总结,并对其他领域新会计准则的贯彻经验加以学习,使培训工作可以更加准确地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需要得到改良创新,并借此满足财务工作的调整优化需要。

4结论

企业的财务工作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较大,唯有实现财务管理实务相关影响的总结考察,才可以为新会计准则相关影响的有效应对提供精准支持。因此,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关问题的改进策略,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欣.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财会学习,2020,(09):7-9.

[2]张霄.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20,(24):157-158.

[3]吴利群.刍议投资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12,(09):83-84.

会计总结范文6

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社会考验,唯有实现预算及采购相关工作的优化处置,才可以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对预算和采购工作的改良优化具备较高水平的关注。

一、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与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科学性存在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工作改良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非营利属性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信息成熟有效的应用,导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工作方法的设计无法与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相符合,不利于会计预算相关工作的创新调整。一些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具体运行情况重视度较低,缺乏对收支统计相关工作的考察,尤其对于会计制度改革所需的各项条件关注程度较低,最终导致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管控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难以为会计信息科学性的优化提供必要支持。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于现金流量情况的考察研究不够详细,缺乏对权责发生制的规范构建和有效应用,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在成本分析工作中发挥理想的作用,难以为会计信息相关决策的科学化制定提供必要支持。

(二)预算会计目标管理水平较差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会计目标管理作用的有效总结,在进行预算体系总体构建方案设置的过程中,缺乏对预算编制合理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总结,导致收支管理方案的设计无法与资金的外流状况相适应,难以为预算会计目标管理方案的创新积累有利资源,也使得预算编制方案的构建无法具备细致化优势。一些预算会计目标管理方案的设计工作对于预算重复编制的弊端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合理性的有效估测,尤其对于审计监督性质工作的实施有效性关注存在不足,无法为预算会计目标的合理设置提供必要支持,也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在提高预算资金利用率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部分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工作的设计对于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系构成情况分析考察存在不足,无法为预算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化提供必要支持,也使得预算会计管理目标难以得到高水平的设计。

(三)供应商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改进

部分事业单位的采购专业人员对于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价值总结存在不足,缺乏对采购人员构成情况的有效关注,在采购过程设置过程中,未能实现对监督性质措施价值的准确掌握,最终导致供应商监督工作方案的构建无法与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相适应,不利于供应商管理协议的高水平应用。一些供应商管理措施在构建过程中,缺乏对商业道德构成情况的准确判断,尤其对于供应商管理工作相关的监督投诉措施总结分析存在不足,无法在供应商管理方案具体构建过程中,实现对违规协议的高水平设计应用,也使得相应的制裁措施难以得到合理有效地构建。部分事业单位在处理供应商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物品采购的价格与质量关系总结不够详细,相应的物资维护保养工作有效性分析存在不足,导致供应商服务质量的评估工作无法具备更高的科学性,难以为事业单位提升采购工作总体质量提供必要支持。

(四)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预算会计制度是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处理规范性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预算会计制度的构建对于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完整性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政管理工作职能设置合理性的掌握,尤其对于会计预算相关核算工作的构成范围调查与总结存在不足,无法为相关监督工作力度的构建提供必要支持,也使得资金管理措施的设计难以与预算管理工作方案相适应。部分财政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越位管理现象的重视程度较低,未能实现对现有监管机制运行有效性的总结,导致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具体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在单轨制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创新,也使得资金筹集形式的调整改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五)会计预算范围的设定缺乏合理性

实现会计预算范围的合理设定有助于会计核算内容的优化,并保证事业单位提升会计工作的处置水平。但是,现有的一些事业单位对于会计预算范围的设计特点调查研究存在不足,缺乏对政府债券设置和产权核算等工作运行合理性的关注,尤其对于统一会计核算的价值总结不够充分,导致会计核算制度构建有效性的因素无法实现成熟完整的创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预算范围的设置合理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与采购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需要对本单位工作的非营利属性具备深入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会计信息科学性提升方案,使固定资产管理等关键性业务可以得到有效创新。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关工作的重视,尤其要对收支统计性质的工作加以改良,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信息的应用方案加以创新,使符合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工作运行需求的举措可以得到改良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方案的创新需求。要加强对预算会计工作制度设计情况的重视,结合会计工作的运行特点,对预算会计制度的具体创新方案加以改良,以此保证财政拨款相关资金得到有效应用,并更好地满足预算外资金供给需要。

(二)提高预算会计目标的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运行经验加以总结,并对相关工作目标的设置合理性进行有效评估,结合预算编制结论制定预算会计目标设置合理性的总结,确保预算体系的构建可以在资金收支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满足资金挪用问题的控制需要。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工作的设计必须实现对资金挪用情况的总结,尤其要对预算编制相关工作的精细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使预算重复编制问题的管控需求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为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方案的创新提供帮助。一定要对预算重复编制的负面影响进行总结,尤其要对经费支出管理相关的审计监督举措进行必要性总结,使相应的会计工作账目得到更加合理的设定,以此满足会计信息精准性控制需要,为预算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务必加强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构成情况的分析,确保预算会计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为优化预算会计目标设计方案提供高水平支持。

(三)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

在事业单位制定供应商管理相关工作实施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采购人员的构成情况进行准确的研究,并对采购过程监督管理措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调查,为供应商监督工作的推进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从而有效地满足供应商管理方案的构建需要。在制定供应商后续管理细节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类合同和协议应用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供应商群体在商业道德方面的需求进行深入考察,使供应商监督投诉制度的设计可以具备更加合理的条件,并更好地满足供应商管理措施的制定需要。在制定违法协议的管控措施过程中,务必实现对各类制裁举措价值的精准评估,尤其要对物品采购相关工作运行过程中质量和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准确把控,以此保证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运行条件可以得到准确把控,为供应商管理策略的改进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

(四)提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完善程度

事业单位在处理预算会计制度建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国内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特点,对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管理职能加以创新,使影响预算管理工作范围划定需求的举措可以得到创新调整,以更好地满足预算会计制度构建需要。要加强对预算监督性质工作运行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会计预算核算范围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评估分析,使影响资金管理措施构建合理性的各方面因素可以得到改进,为预算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改进调整提供帮助。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资金筹集渠道构成情况的分析,按照多渠道思维处理资金筹集管理的具体工作,使符合财政资金拨付需求的具体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改进,为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预算会计制度的构建有效性提供更为完整的支持。

(五)提升会计预算范围的设定合理性

会计专业人员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相关工作主体内容构成情况的分析,尤其要对影响政府债券及债务核算工作运行特征的因素加以总结,使相应的产权改革工作可以具备更加有利的运行条件,为统一性会计核算工作的调整改进提供帮助。会计预算范围的设计工作务必实现对资金和核算科目管理工作的分析,使相应的会计核算意识得到改良,为资产和资金流量的优化管控提供完整支持。

三、结语

预算和采购工作的创新处置有助于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因此,针对事业单位当前的实际状况,对会计预算和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对确保事业单位在高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远.浅析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7):194–195.

[2]范瑗瑗.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探讨[J].财经研究,2018(11):3–5.

[3]闵劲华.关于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6(06):14–17.

会计总结范文7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会计总结范文8

维护会计信息质量是保证新时期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在当前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关键时期,制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策略,是很多企业会计专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金融风险防范管理质量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重点。在会计准则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规范将得到系统性改革,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制定的新型会计工作方法将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制定会计准则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成为重点分析的内容,与此相关的金融行业创新体系也将更大程度上显现出自身价值。另外,国内的金融创新体系逐渐复杂,资产负债表业务正处在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地方债务的快速累积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会计准则改革工作的重视,可以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维护提供高水平的支持,并保证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会计准则改革过程中,合并财务报表将得到改进,在金融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可以凭借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风险因素的有效预测。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得到优化的情况下,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侧重点将得到更好地明确,有效地提升长期股权投资策略的运行需要,为会计主体权益的披露提供帮助,并使风险管控措施可以在金融风险的完整识别之下得到优化处置。

(二)提升经济体制的开放程度

目前,我国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提升经济体制的开放程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期待。在推进会计准则改革工作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开放性调整将可以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持。从以往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来看,单纯的依赖政策因素的支持,无法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外部市场环境实现有机结合。因此,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应用,可以为外部经济体制改革理念的引进提供有利的基础性支持,并保证境内的经济资源可以在外部因素的帮助之下得到创新调整。在会计准则改革改革的过程中,国内的会计准则将可以与国际的会计准则更好地融合,财务报告的制定和应用经验将实现全面的系统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基础性财务工作的创新调整,有助于经济体制开放性程度的逐步提高,并保证国内的经济体制开放性程度得到更大的提升。会计准则改革工作的推进可以使国内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得到更加稳定的构建,与此相关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构建。因此,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业务体系支持是保证经济体制开放程度得到全面优化的基础。

(三)提升市场作用开发水平

有效地提升市场作用的开发质量,是保证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规范化构建的基础。在会计准则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将得到更加规范的展现。因此,行政机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更加完整的识别,以此促进市场作用开发应用质量的提升。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来看,保证市场的作用得到灵活完整的开发,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经验。因此,在国内的会计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会计信息生成加工的过程,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价值可以被会计专业人员全面了解。在会计准则改革的带动之下,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披露处理,市场信息资源的信号作用会得到更加充分显现,并使市场作用的开发可以得到会计基础性工作得更好支持。

(四)提升会计治理能力

会计治理能力的充分有效开发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全面有效开发的基础。在会计准则改革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财政体系将得到更高水平的支持,财政资源对国家经济的支撑性作用会得到较为完整的显现。从当前国家经济体制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升会计治理能力与水平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从会计工作领域寻求新型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可以使会计治理能力的价值得到足够完整的开发。

二、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下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规范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

只有保证会计规范的价值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才可以为会计准则改革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但是现有的一些会计规范建设和创新人员缺乏对经济发展情况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作用缺乏足够的关注,没能结合生产性质业务的特点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具体策略,无法为会计规范重要价值的显现提供精准支持。一些会计准则改革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经济理论以及相关实务的分析水平较差,尤其对于影响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分析研究,导致会计规范无法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更大的价值。一些会计改革工作对于国内的市场环境分析不够充分,没能从短期薪酬管理和员工福利管理等方面实现对会计规范的创新,无法在经济发展中凸显出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价值。

(二)会计准则改革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会计准则改革需要在长期的经济工作实践中开发出自身价值。但是,现有的一些会计准则改革工作存在较大的形式主义倾向,尤其对于会计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总结,导致资金流动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未能有效的显现出自身价值,不利于会计准则改革的创新优化。一些会计准则改革工作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会计确认业务缺乏有效的分析,导致交易活动无法在法律依据收集整理方面取得进展,难以为会计准则改革实效性的显现提供帮助。

(三)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会计业务价值的开发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一些会计准则改革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对于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对于信息资源在会计行业之中的作用分析不够完整,无法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优化提升提供帮助。一些会计信息披露方案的设计没有与会计准则改革的需求相适应,导致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数量较为有限,无法在构建规范化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方面取得进展,难以为会计准则改革价值的完整体现提供精准支持。

(四)会计准则相关政策引导存在不足

现有的一些会计准则改革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对于政策因素的指导性作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会计行业主管机构政策指导意见的有效研究,导致政策指导意见的价值未能得到完整体现,与其相关的监管职责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一些财政监督机制在创新运转的过程中,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缺乏有效的研究,不利于政策指导作用的体现。

三、会计信息质量视角下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优化策略

(一)提升会计规范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紧密性

会计规范的制定人员一定要对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进行考察分析,尤其要对会计准则改革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以总结,使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设计,充分适应会计准则改革创新的实际需求。会计专业人员需要对新时期的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经济实务对会计工作的改革需求进行总结,使会计准则改革策略的设计可以在提升会计工作质量方面取得理想的进展,充分适应会计规范的创新性设计需要。会计准则改革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强化对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建设现状的关注,尤其要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式的创新现状加以研究,使会计规范的创新能够更加精准的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加以处置,有效的提升会计规范的构建和应用质量。

(二)提高会计准则改革的实效性

会计准则改革策略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形式主义倾向的负面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尤其要对资金流动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情况进行精确完整的价值分析,确保会计准则改革工作可以在资金配置有效性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会计准则指导应用价值的完整显现提供帮助。会计准则改革工作需要加强对交易事项的关注,并对相关法律依据加以总结,使对会计准则改革实效性的维护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制定此项工作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与会计准则改革工作进行同步实施,为会计准则改革更加完整的赢得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提供帮助。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实施一定要加强对风险因素披露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新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管理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考察,为会计信息披露价值的完整显现提供充足保障。一定要加强对风险因素披露价值的关注,并对会计准则改革所具备的多方面影响力进行分析,为会计披露信息应用性价值的更好显现提供充足保障。

(四)提高会计准则政策引导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