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故事作文范例6篇

科幻故事作文

科幻故事作文范文1

我们现在就在去火星的V3号飞船上面。这艘飞船的性能是在我们研究小组的发明中,不,在世界飞船界中是一艘性能最好的,我们为发明这艘飞船而感到骄傲。它的外形很独特,是一个乌龟形的,可它的速度绝对比乌龟要快得多。它具有一个能量转换器,这个东西可以将一些能量转换成为动力发射出去,它还有三个小型喷射器。

哇,到了龙宫星耶!到了这里,离火星就不远了,困为这里是火星一家叫做太式美食的食品店的批发厂。我对着飞船驾驶者小明队员说:“加大马力,直奔火星!”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火星的郊区。我们在飞船上制造了一辆火星上用的汽车。我们把汽车推下飞船,用隐身透明光束罩,将飞船藏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之后,我们开着汽车开进了市区。我对队员们说:“我在这里有个朋友,我们去他那儿好不好?”

“好!”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马上发动汽车开往火星城R区里的三河小区。我的朋友在那里开了一家旅馆,我们决定在他那里住下。火星城R区离这里并不远,只有400公里远,这汽车时速200公里,两小时就到了。

我们越来越接近火星R 区了,这时越来越热,酷热难耐,不禁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衣服。我打开温度表一看,竟然有48℃。我赶紧拿出恒温衣,给队员们穿上。大家把恒温服的温度设置在18℃,不一会温度降了下来,总算舒服了。我们到了火星城R区,马上开往三河小区。三分钟后,到了我的朋友那家旅馆里,我拿了个手机,给朋友打了个电话,他马上从楼上下来了。

“哎呀,老胡(老熊)啊,好久不见了。” 我们相互打着招呼。

“有什么事啊,我的老哥们?” 老胡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

“我们自那次同学聚会后,我就去了太空研究院工作。” 我说,“我们地球上今天开始是大型休假日,趁这个假期,我把我们研究组的队员们带来这里玩一玩。”

“那好啊。走,我带你们去五星级客房,至于你的车,可以免费停在这里,客房费,一天2元。”老胡说。

我们来到了五星级客房,这间客房是一个大厅,有几间小房子,客厅是只有六张床和一台电视机,还有空调和浴室。我们洗了个澡,把衣服一换,便下楼乘车去玩一玩。我跟老胡打了个招呼,便去了。

我对队员们说:“快到中午了,我带你们去一家餐厅去吃一顿西餐怎么样?”

“好!”队员们又是一片欢呼声。

我开着汽车来到了这家西餐厅,找了个包房坐了下来,叫了个服务员,说:“上六份全熟牛排。”一会儿就上来了。我们放口大吃,一下子就吃完了,还打了饱嗝,实在吃不下去了。

我开车回到了旅馆休息。晚上时,我向老胡点了个火星红鱼和松肉鱼,几碗饭,吃了一顿。吃完之后,我们把空调一开,便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来。我决定去野外野餐。我们向老胡要了几个小点,在路上吃,之外就是一些生食,木材和锅瓢用具,这些东西是用来煮东西吃的。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起程了。我们开着汽车到了火星城S区的光谷山游玩。这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中午,但我们还没玩够,可这时肚子早已举起了白旗,我们只好烧火做饭。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突然像地震一样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我们抬头一看,一个像是恐龙的火星巨兽的脑袋在树林里冒了出来,接着,脖子、身体露了出来。我对队员们说:“我在这里先应付一下,你们快去拿不成器来,事不宜迟,快去!”说完,我便捡起一块石头,来了一个“流星撞击”,巨兽尾巴一摆,石头便击中了它的尾巴。从它刚才的一幕,可以让我知道了不得,它有38米长。我脚一踩,地下一些石头全飞了起来,我飞起一脚,那石头全部向巨兽那里飞去。巨兽大吼一声,发出的声波将石头震碎。这时,小明、小刚、小红、小朱都回来了。小朱递给我一把激光旋击枪,我拿着枪,就是一枪,马上打中了巨兽的眼睛。我们五个数人联合起来,终于打败了巨兽。光谷山又安宁了。

今天是休假的最后一天了。今天我们去商店里挑选食品,准备明天带在路上吃。

我开着汽车将队员们带到一家商场。这是火星上的一家最豪华的超市,超市的外形很特别,像是外星飞来的一艘巨大无比的UFO,斑斓的确色彩时不时地变化着。我们围着它转了一圈,也不见入口处。正在我们犹豫的时候,小朱像发现亲大陆似的惊叫起来,原来这个超市没有门,也没有墙,我们所见到的是一种彩色光帘,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出。我们进入超市后,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在里面,我们左挑挑,右挑挑,不知不觉间,已经装满了三辆购物车,什么都有,吃喝玩乐用样样俱全,这些东西,我看下辈子也不用愁了。我们推着购物车,到柜台付账,售货员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加起来共30280元钱。我一听,差点没晕过去,幸亏这时老胡来了,他主动地帮我们付了钱。回到家,我们一觉睡到大天光。

火星的三日已经结束了。我们与老胡道别后,便将飞船显示出来,大家登上飞船。临走时,只听见老胡在远处大声喊:“再见了,老熊,来日方长啊!”

科幻故事作文范文2

王晋康走上科幻创作之路,听起来很像故事。45岁那年,他被10岁的小儿子缠着讲故事,因为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就随口编故事给儿子听。有一天听完故事之后,儿子问,这个故事是他自己想的还是书上看到的?儿子建议他把故事写下来。趁着三天的假期,他写下了故事。几天后,他看到一本名叫《科幻世界》的杂志,觉得自己的故事可能可以在上面发表,于是抄下的杂志社的地址。与其它科幻作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王晋康并非“正统的”科幻迷,甚至处女作《亚当回归》完成后,他还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专业科幻杂志。就是这样带着偶然的色彩,王晋康踏上了科幻创作之路。

不过偶然中隐含着必然。王晋康出生于解放前,一直生活在闭塞的河南南阳市,直到小学毕业才开始好好看书。从少年时代开始,他的内心就深植了对科学的情结,科学所揭示的大自然精妙、简洁的运行机理他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那个年代的所有知青一样,王晋康经历了下乡,回城后赶上1977年的第一次高考,却因为出身不好被拒之大学门外。第二年,30岁的他以全市第二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内燃机专业。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学习之弦崩得太紧,得了严重的失眠症,不得不放松学业把兴趣转到文学上。那时正值西方文学作品大量引进,他看了很多书,也练笔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当年随意的耕耘,最终在十年后结出了果实。

在2010年11月的“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上,已是花甲之年的王晋康与刘慈欣一同获得最佳科幻作家。“星云奖”颁奖词这样评价这位45岁才开始创作的本土科幻作家:“他的出现,意味着科幻新时代的开始。从1993年至今,他为中国科幻奉献了近百篇中短篇佳作和十余部长篇力作,这些作品影响了不下百万人,特别是《水星播种》、《类人》、《十字》、《蚁生》等作品,已成为当代华语科幻的新经典;今年发表的《孪生巨钻》、《百年守望》亦是魅力独具。他的作品有着宽厚的人道关怀,特别是近作《蚁生》,专注于人性的善恶,对于乌托邦的悖论既持有警醒的反思,也保持足够的乐观。可以说他是当代最具人文精神的一位科幻作家,尤其以细密、温暖、切近人情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许多近作都具有优秀的文学品质,在叙述、描写、人物塑造方面尤见功力,也在科幻题材的拓展方面不断创新。他堪称华语科幻文坛的一棵长青树,他勤奋创作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最佳科幻作家的殊荣王晋康非常欣喜,虽然他已经12次荣获“银河奖”。他说,“星云奖”是对自己整个创作生涯的总结。这位朴实低调的工程师,声称自己一生实际只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本专业石油机械的工作。作为南阳石油二机集团的特种底盘领域的开拓者,他曾经得过几次部级奖励。另一件则是科幻文学创作。

对话 书香两岸 王晋康

科幻小说

商业化是一件好事

书香:您认为科幻小说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王:是立在科学理性的平台上思考人性(包括群体的人性)和人类的命运。

书香:您认为中国科幻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王:科幻文学应该是最为超越国界的一个文学品种,因为它的源文化是科学,而科学体系是唯一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之分。当然,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应该接中国地气,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表达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表现中国人对世界的独特思考(仍然是基于同一个科学理性的平台)。

书香:中国科幻在过去的一年间突然成为一股热潮,众多的出版机构将目光转向科幻小说,有人说中国科幻的新时代到来了,也有人对当下科幻所面临的过度商业操作与后备力量不足表示担忧,在这个问题上您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

王:中国科幻的过于沉寂和边缘化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那次不公正的批判(所谓科幻是伪科学)的余波,也与中国文学界的过于守旧有关。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科幻作家在默默中耕耘,已经培育出足够丰硕的果实,再加上刘慈欣“三体系列”的临门一脚,终于使这朵早该怒放的花朵绽放了。

科幻小说的商业化是一件好事,只有充分商业化才能养得住作家,也才能在众多商业化作品中孕育出文学化的精品。后备力量不足也不是问题,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至于中国科幻的新时代,我在几次会上都说过,中国科幻的真正热潮还得等三、五年,要等到出了几部真正本土的科幻大片之后,那将对中国科幻给予极大的推动。如果从长远看,科幻文学只是文艺百花园中一个品种,不会太热,也不会消失。

书香:您会为了市场对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进行调整吗?

王:会的,而且已经在调整。只是年岁大了,要改很难,所谓老树不可移栽。还要强调的是:改动的只是皮毛和包装,内核的老王是不会变的。

书香:您被划为“新生代”作家,您觉得您与刘慈欣、韩松、何夕等其他新生代代表作家有什么共同点?

王:从生理年龄上我比他们都大,但从创作年龄上基本是同一代,我的创作甚至晚于韩松、何夕。我们都是在国门打开后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包括科幻作品),其后开始自己的创作,所以肯定有共同点,比如对大自然和人生较深度的思考、较广阔的视野,较现代的文学技巧等。

书香:到目前为止,您是“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最多的一位。自己最满意的三部作品是哪三部,为什么?

王:我过去的创作是以短篇为主,长篇虽然也不少,但大多是短篇的扩写。真正的长篇创作其实是从《蚁生》之后开始的。比较满意的长篇是《蚁生》、《十字》和《与吾同在》。《蚁生》中有我人生的影子,其文学技巧更接近主流文学。《十字》表达了我本人渐趋成熟的思想体系,科幻构思比较硬,更接近我所说的“核心科幻”的特点。《与吾同在》具有较为锋利的思想内涵。

书香:从《生死平衡》到《十字》,再到《与吾同在》,自然平衡、善恶平衡,“平衡”似乎成了您作品的中心词。您是一直信奉“平衡理论”还是有什么促成思想上的转变?

王:万事万物的运行都离不开平衡二字,即如我曾奉之为圭臬的民主和市场经济,也必须和权威和国家调控平衡。关于平衡的观点我可能早已有之,但开始时比较模糊。随着近二十年的写作、阅读和思考,它逐渐变得清晰和坚硬。如果把《十字》与《生死平衡》作一个相比,就能大致看出我思想变化的脉络。

科幻故事作文范文3

新科幻:看了你的一些资料,不太详实,是大学在读还是已经毕业?

阿缺: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所以最近在准备毕业设计的事情。

新科幻:学的什么专业?快毕业了,应该不太忙吧?

阿缺:水利水电工程。就是水力发电、岩土、建设之类的。不算忙啊,你看,跟导师套套近乎,打打球,早晨写一些字,晚上跑一会儿步,跟学妹聊聊天。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新科幻:哦,问了个弱智的问题,其实,我应该猜到你是哪个系的,我在网上曾看到一个你推销川大的帖子,最后专门有张照片,是水电系几个人的特写,应该想到你是水电系的。这是个理工类的专业吧?

阿缺:是啊,理工类的。见笑,那个帖子得有两年了,当时年少无知,用比较调侃的语气来介绍我们学校,里面有些措辞引起了我的同学们的不满,所以后来被骂得很惨。但幸好我脸皮厚,你看,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删掉那个帖子。

新科幻:工科类的理工男写小说,而且还写得不错,敢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那帖子挺真实,怎么?有人觉得你黑川大了?好吧,现在给你个机会,再介绍一下川大,重新刷白下。

阿缺:哈哈,写得不错我就不敢应承了。不过写科幻的,不是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的吗?平时看的小说多,然后就手痒了开始写,开始写的都废了就当练下笔,然后慢慢就可以讲出比较完整的故事。

好嘞!我们学校,并没有阴森的地方,长桥明媚,湖水清澈,冬有澡堂,夏有空调,不禁止所有类型的恋爱关系,你值得拥有!

新科幻:说到理科生写科幻,我发现目前“科幻界”比较出名的作者,好像几乎都是理工科出身,你觉得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阿缺:一个现象的出现,尤其是这么大比例,应该是必然的。文科出身或许写小说得心应手,技法娴熟,但未必能够驾驭科幻小说。虽然科幻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很多悬疑都可以划归进来,但理科出身的,写起来总有那么一股子不同的味道,比较严谨吧。只是我专业不精,学艺不深,搞到最后也只能写软科幻。

新科幻:的确,文科出身的科幻作者,我也看到一些,文笔上一看就与众不同,但科幻点上就差些了,而且好像在构思上也缺乏些灵性。

阿缺:哈哈哈,我可没有这么说。

新科幻:哦,这是我说的。著作权归我。你们川大有个科幻协会,你也是协会的成员吧?我记得你有篇文章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得了奖的。

阿缺:嗯,是协会成员,最初写科幻就是打算给协会做一点贡献。因为我在当干部期间,实在是碌碌无为,好吃懒做,就想另辟蹊径。

是的,首届和第二届的一等奖都是我,只是为了避嫌,第二届用了别的笔名。

新科幻:光辉的经历啊,看来另辟蹊径还是很有成果的。可你好像不止写科幻啊,我看过你写的不少童话,惊悚的写得也不错,你是如何在这些不同体裁之间自由转换的?最主要的是,这些体裁之间还相差如此大。

阿缺:不都是讲故事吗?只是故事里面含的东西不同而已……主要是我文风还没有定,各种东西写起来,不会有很大的违和感。童话啊少女啊奇幻啊鬼故事啊什么的,看几篇样文,总是能鼓捣出来的。套路都差不多。就是科幻比较难写,没有套路可循,可也因此趣味无穷。

新科幻:看来你还是最喜欢科幻,最近几年,你也确实刊发了不少科幻小说,你觉得这是你的一种创作常态,还是正处于创作高峰期?如果过了这个高峰期,你是准备进入一种平缓的创作状态,还是准备放弃?长铗同学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学期间作品很多,毕业后,进入工作状态,立马就在科幻圈销声匿迹了。

阿缺:我不知道,这个是高峰期吗?从2012年末开始发表科幻,到现在为止也只发了十几万字而已。

新科幻:嗯,我可以很严肃地告诉你,不少了,现在也才2014年初。当然了,和每天更文补坑的网上作者是没法比,他们一天更几千甚至一万。但你这是发表量。

阿缺:我写得比较快吧可能,有了灵感就记下来,然后尽量不挖坑,开篇了就拼命写完。现在我的笔记本上还有一些点子,我觉得够我写很长时间了。我曾经还打算写长篇,到九万就停下来了。如果精力放在短篇上,或许写得还多一点。

是的,长铗的例子……但那是他的选择。我可能工作了也会缓一缓吧,得适应新环境。

新科幻:明智的选择,我的建议也是先放短篇上。

(话说,即使你写出长篇来,也和我们杂志没关系,杂志也没法发啊。那个,我不会无意中抹杀掉一个长篇科幻大师吧?)

阿缺:好吧,哈,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动长篇的主意了。

新科幻:设想一下,如果你开始工作了,开始为房子车子诸如此类的奋斗了,被生活的琐事困扰了,会放弃科幻吗?

阿缺:这两者不冲突啊,我认识的谢云宁大哥,就是写作工作生活三不误,着实让人羡慕。而且我觉得写科幻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啊,比如经常可以借聊科幻的名义跟学妹喝奶茶或者打球,以及在学期评比的时候用得到的奖项来骗学分,我想工作以后,它也会给我的生活增色的。我还想继续写下去。

新科幻:那咱向谢云宁看齐。回到你的作品上来。自己评价一下你目前发表的科幻作品,其中哪篇你自己最满意?对了,那种说都是你的孩子,都满意的话就不要说了啊。看了你的很多作品,我有点按捺不住。首先说下我的感觉,我觉得我们杂志今年第2期上刊发的那篇《星辰暗旅》最好,没有任何私心地说。

阿缺:正好我也不是那种博爱母亲型的人……最喜欢的应该是《收割童年》,写起来的感觉比较好,夹带了一些我自己的恶趣味,而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会喜欢这种恶趣味,觉得诙谐。这种写作思路可能是我接下来要追求的吧。我写《星辰暗旅》的时候,是打算写成那种冒险系列的,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我就要开始动笔想想后面的了。

新科幻:哦,关于你的恶趣味和一部分读者的恶趣味我就不评价了,网上有人说这部分是搏眼球的地方。看来在“最好稿件评选”环节,咱俩有分歧,我还是坚持《星辰》最好。你刚才提到要动笔写《星辰》后面的,这正是我想问的。海盗船长威克和他的安琪号,在《星辰暗旅》和《与机器人同行》里都出现过,而且对于威克的经历,你也在这几篇文章里隐晦地提到过,威克船长自己也说了,“安琪号以前可不是用来运货运人的,她是艘海盗船。从大麦哲伦云星系到天马星系的航线上,谁不知道我威克·格里芬的名字?”你是否想过把这艘海盗船的故事单独写一下?

阿缺:有啊,当初写的时候就想好了,长篇的太空歌剧我驾驭不来,但短的,一艘飞船在各个神奇星球的冒险,加上一点点小爱情,我应该可以写一写的。

新科幻:就像《星辰》?

阿缺:嗯,这个篇幅的。我好像拿手的就是两万字左右。

新科幻:接下来说一下我们这期刊发的《黑西装》。我看你的故事基本上属于比较温情的,不管前边情节如何演化,到结尾总有一个比较令人温暖的结局。《黑西装》反倒是个例外,从头黑到尾。而且最后还留了个更黑的尾巴,你当初是如何构思这篇小说的?

阿缺:其实,这个故事的雏形是个奇幻小说。讲一个导演的电影里面的角色都复活了。后来国内奇幻杂志都没有什么了,就停笔了。一次思考灵感的时候就想,干脆写成科幻小说算了。因为科幻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只要找一个相对来说合适的理论,就可以大展手脚来写了。

这篇文章,我觉得不能太温情,它的基调不适合。而且我以前写的就文艺或温情的偏多,搞得好多人都觉得我是个女作者。这是相当不能容忍的!于是就写成那个样子了。不过,我倒是觉得黑一点挺酷的。

新科幻:我也觉得这个故事虽说很吸引人,但科幻硬核的话,其实也就是克隆人。原来是先天不足,奇幻转来的。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那就是看完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觉得你是女作者。说到吸引人,我觉得你写的故事都很吸引读者的眼球,能把读者的阅读欲望调动起来,怎么做到的?

阿缺:《黑西装》中提到的克隆技术,要达成很难,不仅身体,连生活经历都要一致……但谁敢说以后不可能办成呢?所以谁能说它不是科幻小说?至于吸引力我没有怎么注意,但悬念啊伏笔啊转折啊这些东西用起来,不就是让故事好读么,所以结构和节奏也比较重要。我这一点也做得不太好,还在学习。

新科幻:另外八卦一下,看到有人也跟我一样,好奇你为啥起了个阿缺这样的笔名,你的解读是别人说你缺德……求真相。

阿缺:是这样的,我们都经历过小学时代嘛,那时候不是有个奖叫“三好学生”吗,上面写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得了一张,但是上面只有“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此这个不好的称呼就伴随了我。写小说的时候就取了缺德的第一个字,因为正好听起来还比较亲切。

新科幻:敢情还真是如此啊,校对错误害死人。接下来谈一些常规的问题,比如说,你最喜欢哪个科幻小说家,你平时看些什么科幻小说之类的。

阿缺:反正什么问题都可以啊,基本上不涉及我银行卡密码的都能回答。但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比较普通了,我喜欢国内的大部分科幻作家,基本上也是看他们的文章之后才自己写,比较突出的,是大刘和何夕。

看的书则很多,并不是以科幻居多。其他类型的我阅读起来很有,但写起来,科幻就比较有意思。所以我都是从其他体裁来汲取营养,然后写出科幻,总之,尽量写一点跟别人不同的科幻小说吧,路还长,慢慢走。

新科幻:好,那祝你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后附靓照一张,就可以结束采访了。另外插一段广告:阿缺的不少童话,很温暖、很感人,推荐大家首先去看一下《稻草人行记》。

科幻故事作文范文4

关键词:科幻题材动画;科学;幻想;科普;科幻剧作

0 绪论

电影的魅力在于展现现实世界中没有的奇观,而动画正是营造出奇观的最佳手段。科幻这一题材最大的亮点就是其体现的正是超乎现实的存在。所以说,动画是科幻题材的最有利的表达载体,同时科幻题材又使动画这一创作手段所特有的魅力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因为动画的超现实表达手段和科幻题材的超现实内容,决定了科幻题材和动画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在目前的动画市场中,科幻题材动画有广大的受众,特别是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动画市场上却少有这个题材的佳作。本文将通过对比和分析国内外科幻题材动画现状,归纳和总结科幻题材动画的艺术特征,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1 什么是科幻题材动画:科幻题材动画的定义

谈到什么是科幻题材动画,首先要从什么是科幻谈起。科幻是科学和幻想的结合,它并不等同于科普,也不等同于奇幻。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科普科幻作家的阿瑟・克拉克提到过一种被广大科幻迷认同的论点:当技术发展到具有神性时,科幻也就变成了现代奇幻。在现代艺术作品中,科幻和奇幻这两个文学界泾渭分明的国度正在融合。幻想是科幻动画的基础,科学是科幻动画的支柱。这两点是科学幻想题材动画的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2 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容和种类

在世界电影发展历史上,科幻电影几乎和普通娱乐电影发展同步。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影片是1895年上映的《机器屠夫》。这部仅长一分钟的电影讲述的是,活生生的猪从机器的一端进去,随后在机器的另外一端就出来了火腿、香肠、排骨等食品。该影片预示了未来的自动化工厂,讽刺大规模、标准化的机器生产。科幻电影的创立者,法国电影制片商梅里斯在1897年拍摄了世界第一部关于X光的电影。在影片中,梅里斯扮演一位医生,他给病人照X光,X光仪器一打开,病人的骨骼便立刻显现,接着,居然从肉体中走了出来,而肉体则失去了支撑倒在地板上。随后,手术台被掀翻,X光管爆炸将教授炸得粉碎。影片采用了两种特技:一是双重暴露,即骨骼与肉体分离显现。二是定格摄影,将教授分离出来,炸成碎片。科幻题材影片在诞生最初就和电影特效紧密联系。其中那种超现实的表达方式和动画特有的表达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容构成。科学和幻想是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容组成的基本元素。这也决定了科学幻想题材动画中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是同等重要的。其中,科学性主要体现为假定的科学世界观的构架。往往在影视作品中更突出的是画面的因素,所以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大段理论的说明和添加过的注释。这就要求这个假定的科学设定既要有新意的同时又要符合逻辑便于理解。幻想性也是科幻题材动画的一个重要组成。如果没有幻想的成分,动画也就减弱了其原有的魅力。在《星际宝贝》中,其幻想性的元素是外星人,其现实性元素是真实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如果去掉这一幻想性元素,把里面的星际宝贝这个角色用一只小狗来替代,也许同样能讲通顺这个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远不如之前的设定令人激动,失去了动画特有的魅力。所以说,科幻题材动画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即是科学和幻想,这两者分别是科幻题材动画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2)科幻题材动画的分类。科学幻想题材种类的划分,可以从剧本的角度来说。一类是关于站在当前的立场,对于未来的思索,这其中包括基因科学、时光穿梭、宇宙探索、星际接触等类别。作品中体现的是对未来的预测或者遐想。例如,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其故事年生在未来的2019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该片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的危机感;另一类是对过去历史的一种假定性思索,在科幻领域中被称为“蒸汽朋克”。在这类科幻作品展现是过去(大多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的某个历史时期,或者是过去的人想象中的现在或者未来。“蒸汽朋克”影视作品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其中的主要科技代表元素是机械而不是电气,其代表动画作品,如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还有一类就是以某种科学理念为依据,构建一个虚拟的时空,这个时空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或者未来,而更是一种结合了科技的超越现实的童话。例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其年代是虚构的,天空之城的诞生年代既不是未来也不是过去,是一个我们不了解的时代。该片以科幻元素作为载体,来讲叙一个充满环保主义色彩的故事。

3 科幻题材动画的作用和意义

(1)面对成年人方向。动画往往被定义为给小孩子看的。然而事实上,中国看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一拨人,年龄已经将近而立,这部分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仅仅是目前的少儿动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更有深度的故事。科幻类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幻想的奇丽与震撼的程度,这也是观众们主要寻找的东西。对于科学之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或者是尊重文化的人都会被其震撼和吸引,而科幻作品,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美以艺术的形式从冰冷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2)面对青少年儿童方向。虽说动画片的观众不应该仅仅是儿童,但是目前中国动画的现状是依然无法满足3.6亿儿童的需求。从少儿的角度出发,动画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科幻题材动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在五十年代就说过:“一个科学的大脑,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科学的态度,是首要的。通过科普文章去宣传,不如通过艺术作品去感染,去渗透,去熏陶来的好。”动画比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教育不应该是限制孩子们的思维,强硬的灌输,而是应该让孩子懂得自己去理性选择。科幻题材动画的教育意义也正在此。

4 分析中国动画中的“科幻”动画

(1)中国“科幻动画”的历史。说到中国科幻动画的历史,这里的“科幻”动画是带引号的。因为事实上有很多被归为这一类别的动画片都不能被称之为科幻题材动画,其讲述的内容要更接近科普。《黑猫警长》也在一些文献中被冠以“科幻题材动画”的头衔。但是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科幻题材动画,本片虽然有科学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关于科学的幻想在里面,里面所介绍的知识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这部动画更应该说是一部科普题材动画。

(2)中国“科幻动画”的现状。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幻题材动画处于低谷,鲜少有这一题材的佳作。勉强能算得上是科幻动画的,大概就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认为这部动画作品不能算是科幻题材。虽然片中有用到过一些如外星人、宇宙飞船、基因改造等科幻元素,但是事实上它是在用科幻的元素来生硬的套在故事上,其中的科学性和幻想性都不够,硬要归类的话,个人认为它更应该算是一部科普题材动画。

5 从创作的角度来分析科幻题材动画

如果想要令科幻题材动画在中国的市场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把自身对于生活和对于科学的理解溶入作品中,具体的改良方法就要从创作部分来谈起。

(1)剧本选择。在动画制作的前期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剧本的选择。剧本的选择方面,有两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1)科幻动画剧本应具有来自现实情感的感染力。优秀的动画作品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的来源是贴近自身情感和符合自身逻辑的剧情。是科幻题材,注重的是科学的幻想,然而所谓的幻想并不是完全天马行空。影片的概念设定可以是超越现实的,而影片中的细节和情感则要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观看者会觉得感同身受,真正被影片所打动。2)科幻动画剧本应尽量避免科学上的硬伤。科幻题材的剧本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科幻作品的科学性。科幻题材作品之所以和其他幻想题材作品区分开,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前面也说到过,让科幻题材剧本的创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造成了在剧本的编写阶段经常容易犯一些技术性错误。事实上,有很多知名动画导演都具备丰富的学科背景。例如,日本有“动漫之父”之称的手冢治虫有医学博士的学位,再有日本动画导演大友克洋是学习建筑,日本导演宫崎骏是学习政治经济学。从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把自己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溶入动画作品中,而这一点正是目前中国动画创作人员所欠缺的。在前期阶段,影片的编剧、美术设计,应当和相关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密切合作,推敲剧本和美术设计,尽量把硬伤出现的概率减低。

(2)美术风格设计。美术风格的设计也是科幻题材动画的一个亮点。大友克洋曾经说过:“一部动画片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美术设计。因为影片80%以上都是靠画面来传达意思的。美术是动画片基础中的基础。”超现实的影片中的美术设定也是需要从生活中吸收而不是凭空捏造。押井守在制作《攻壳机动队》时到香港采风;大友克洋在制作《蒸汽男孩》时到英国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纺织场、建筑等。科幻题材影片美术风格的设计,不是临摹现实,而是经过对现实吸收,然后重组设计,达到符合客观逻辑又超越现实的效果。

6 对中国科幻题材动画的发展前景的展望和设想

在当前中国市场背景下,动画所针对的群体主要是少儿。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动画行业工作者,对于传承中国历史上的五千年文明是有义务的。然而仅仅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少年讲述课本上的历史,是无法让他们真正体验所谓的中国文化的。科幻题材动画正是体现这种历史的灵魂、民族的精神,甚至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极好的载体。通过科学幻想和人文情感打造出来的故事,可以吸引青少年的视线,同时又传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观。结合紧密结合自身历史和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力,严谨对待科学知识,即是作为一名动画创作者所应该坚持的创作方向。

7 结论

从近的方面来说,科幻题材动画能够进一步激活我国的动画市场,填补这一题材的空白,满足观众的需求。从远的方面说,科学本身的魅力是能给心灵带来震撼的。正是只有动画所特有的万能的表现力,可以让我们通过影像传达出这种信念,开拓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人们的探索精神。把这种心灵的震撼带给观众,这也正是动画独有的魅力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动画艺术词典[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2]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郑军.科幻纵览[M].

科幻故事作文范文5

[关键词]《火星救援》;叙事艺术;融合;重铸

全球化不仅使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对文化和艺术来说更是频繁交流和快速传播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融合式发展。对电影艺术来说,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而易见,深层次影响的是电影创作者的创作思维方式,浅表上来看电影的影像内容、表达方式和主题内涵都能够寻觅到文化艺术融合带来的改变。新世纪文化全球化的潮流涌动使电影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发展,文化融合和大众化创作成为电影创作的主要方向,电影的娱乐属性被摆在了首要位置,电影票房竞争力才是驱动创作的原动力。新世纪电影艺术创作的转向在好莱坞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新世纪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艺术特征,就连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核心思想――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其内涵和表述也在发生着改变,曾经绝对而纯粹的牺牲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内涵被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具有普适性的个人英雄主义内涵。本文以2015年风靡全球的大热科幻片《火星救援》为研究对象,以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式创作为研究方法,深入解读并研究该片的叙事艺术特征。

一、“荒岛余生”式的故事模型

根据美国作家安迪・威尔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火星救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硬科幻,源源不断的科学理论堆砌而成的“技术奇观”展现了科技之美,也使科学技术摆脱了科幻电影惯常表现的负面形象――科学技术并非只会将人类社会推向异化的边缘,也决非使人类社会走向不可逆转的反乌托邦,电影《火星救援》透过令人目不暇接的科学理论,重新塑造了科学技术之于科幻电影的形象。并且,电影《火星救援》并未像2014年轰动全世界影坛的电影《星际穿越》一般,过分地大量堆砌令普通观众无法理解的科学理论,使影片的硬科幻叙事成为叙事表达和观众产生共鸣的累赘,《火星救援》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喜剧精神作为影片的叙事基调,让观众在惊叹于宇航员马克利用自己的科学技能实现了一般人无法实现的生存目标时,又在马克诙谐幽默的自嘲和搞笑的过程中放松了为其生存问题而紧绷的神经。

《火星救援》的故事模型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鲜见,但是也决非一般导演愿意涉足的题材领域,毕竟这种叙事空间的营造、叙事方式的设定都不容易实现,并存在一定的叙事局限性,很容易落入俗套。从翻拍多次的《鲁滨孙漂流记》开始,将一个人放置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空间中生存,就成为一个特殊的故事类型,此类影片都是以一种上帝视角,通过展现人类孤身一人如何在与世隔绝的空间中解决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不放弃生存的希望并坦然地面对并接受这份孤独。这种“鲁滨孙漂流记”故事创造的惊心动魄和发人深省,被新世纪之初上映的《荒岛余生》打破,虽然同样都是流落荒岛的生存故事,但是影片《荒岛余生》创造的遗世孤岛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更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理解的情绪带人感。因此,新世纪以来的此类电影的故事模型,我们更倾向于称其为“荒岛余生”式故事模型。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荒岛余生》不同的是,影片《火星救援》中的宇航员马克被遗忘在远离地球的火星上,空间环境的不同制造了与《荒岛余生》中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没有生命迹象的火星在人类的眼中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而火星与地球距离的遥远也增加了马克回归人群的困难。

因此,宇航员马克在火星上的“荒岛余生”故事显得更具疯狂性和挑战性,在这样一个上几乎无法触及的红色沙漠荒原,马克如何能够在有限的食物补给条件下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生存时间来等待同伴的救援,如何在漫长的时间和单调的空间环境中保持乐观、自省,如何能够对抗无尽的孤独,这些都为影片《火星救援》进一步探讨人的生存主义等现实命题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叙事空间。同时,在风暴中幸存下来的马克孤身一人被遗忘在火星,他从未想过放弃求生的念头,也并未放弃与NASA取得联络,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以同伴电脑中的复古迪斯科舞曲化解消极的情绪。与影片《荒岛余生》相比,影片《火星救援》更加能够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马克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他内心从未熄灭的对生存的希望之火,在本应更加让人感到绝望的火星,宇航员马克凭借自己的科学素养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无法让人不为之动容。可以说,《火星救援》在继承了“荒岛余生”式故事模型框架的同时,以硬核科幻片为类型基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陌生化空间叙事视野,使得本片没有落入对“荒岛余生”故事模型的单一化复制。

二、硬科幻的大众化消解

科幻故事作文范文6

《第七子》主要讲述的是七个克隆人摧毁其克隆母体所策划的惊世阴谋。《第七子:血缘》开篇就是美国现任总统遇害身亡,为了揭开总统死亡之谜,七个居于美国各地的男人被绑架到高度机密的政府机构。他们同名同姓同龄,外貌几乎完全相似。原来,他们都是克隆人,是一个名为“第七子”绝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克隆母体约翰・阿尔法曾在实验室工作,后来却逃离实验室,两星期后尸体在河中被人发现。实验人员本来以为约翰・阿尔法就此死去,可总统受害案件的调查结果预示着溺毙只是阿尔法精心策划的自杀假象。七位克隆人都植有阿尔法14岁以前的记忆。他们不仅基因相同,其情感和智力也毫无二致。该计划负责人解释“第七子”计划的实验目的只是为了对人类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育成的社会性进行终极实验――但是故事的背后显然还隐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惟一可以肯定的是,阿尔法正在策划一个惊天阴谋。负责人认为,克隆人有着与阿尔法相同的记忆和基因,必定能找出阿尔法的藏身所在,阻止其阴谋。于是,七个克隆人与阿尔法斗智斗勇,也开始了对自身灵魂的回顾和审视。

哈钦斯对故事的叙事手法和语言显然做了不少功课。作为刚出道不久的新锐作家,为了增强故事节奏和趣味,哈钦斯在叙述故事时显然借用了不少丹・布朗的叙事手法。当然,哈钦斯自有其新颖独特之处。故事中科学技术的大胆创想自不必说,阴谋背后对现实生活中政治上权钱交易的映射也显得颇为露骨,叙事的语言也更加生活化。对于科幻悬疑小说来说,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现实的多重幻想才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第七子:血缘》虽然在作品题材与叙事手法上都称不上新潮,但故事中颇具活力的奇思妙想背后却隐含了作者对后工业时代人类生活现状的反思。在科幻小说的领域里,“克隆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阿尔杜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美丽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1932)里,就构想出了利用克隆技术批量制造工人的未来社会。1976年,美国科幻作家伊拉・莱文(Ira Levin)的小说《来自巴西的男孩》(The Boys from Brazil)更以奇特想象讲述了狂热的纳粹医生克隆了96个小希特勒以图再度复活元首的故事。而在《第七子:血缘》里,哈钦斯还大胆构想出了对人类记忆的“克隆”。科学家可以将一个人的全部记忆随意“上传”和“下载”,甚至转移至他人身体,实现灵魂的控制和转化。这种对记忆的“复制”,不仅为情节发展提供了矛盾冲突,为克隆人的内心自省提供了极具戏剧性的故事背景,也引发出对生命本质和社会伦常的思考。面对这种异类生命,人们是否能真正将之纳入到“人”的理念之中?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若是可以照既定程序来执行构造,那个人的存在意义又在何处?若灵魂可以在不同个体间自由转移,那个人又何以为“我”。这些疑问虽附带幻想,却是超越性视角的现实存在,也是当前人类社会面对的伦理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