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想象作文范例6篇

科幻想象作文

科幻想象作文范文1

关键词:科幻电影海报;色彩;美

一、 科幻电影海报概述

1. 科幻电影的界定

科幻电影植根于文学作品,如果把柏拉图具有空想色彩的《理想国》也算作科幻作品,则科幻文艺甚至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科幻电影,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样式之一。美国科幻文艺家弗兰克・赫伯特曾对科幻电影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这个论点得到许多科幻电影专家的赞同。科幻电影作为一种叙事文艺,它当然离不开虚构,但它虚构的故事情节,它虚构的人物等等,根据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原则来看,大体应该是可能产生的,而不是同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背离的。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必须能做出现实的解释,即必须有相应的科学依据。但作品自然会涉及到伪科学,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这样我们知道,像影片《吸血鬼》等,一些虚构出半人半兽,互变,或妖魔鬼怪之类形象,而毫无科学根据的电影就不能算作科幻电影,当然,那些描写由于科学实验而产生的怪物的变形,仍然可以算作科幻电影。所以在选择本论文所要介绍的科幻电影海报时,不能不首先确定科幻电影的概念原则,必须清楚了解为科幻电影划定的界限。

2. 科幻电影海报色彩的特点

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其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风格、美学特征及工艺特征总是反映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趣味,受着当下各种艺术及其创作思想影响。海报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传达的意义与审美的价值能恰当地表现主题,清楚地传递信息,使观赏者产生共鸣。

电影海报的起源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历史上最早的电影海报是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的一间咖啡厅里,卢米埃兄弟向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并且制作了题为《卢米埃电影》的电影海报。

科幻电影海报是运用平面设计的手法将电影转换为一种视觉的图像。最早在电影里尝试色彩规则的是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丽爱。第一张科幻电影海报则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在1902年,法国著名的魔术师梅里爱在他经营的由罗格尔乌丹剧院,改造成的电影院中,放映了他的著名作品《月球旅行记》,其海报采用传统的手绘画工艺创作,文字与图形均使用象征天空的蓝色进行绘制,月亮人脸的形象怪异并带有滑稽意味。正如洋河梦之蓝,广告语说的那样“梦之蓝,动天下”,在科幻电影海报中蓝色被赋予了更广阔的意义,它不在是一种色彩,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梦想,一种憧憬与向往。可以说,《月球旅行记》海报色彩的使用为以后科幻电影海报奠定了一种色彩基础。

科幻电影海报色彩形式的日渐完善,是在借用、融合与改变传统绘画色彩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色调”这一术语,正是从绘画中移植过来的。最初,导演常常直接借鉴画面色彩的经验,作为在平面之上再现出来的空间幻象,电影海报的色彩和绘画色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二者都用于视觉感官系统,都离不开色彩的认知、色彩的生理心理效果、对比与和谐、色彩构成法则以及色彩的情绪、象征意义等等。但科幻电影海报的色彩从来就拥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在科幻电影海报诞生的一百一十年中,对于色彩的应用风格变化多样。安德烈・巴赞说过:“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观众感受的是这种新生事物的新鲜与好奇。相比之下,绘画中的色彩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它通过画家的脑、眼、手把现实景物反映在画面上,因画家的感觉、印象、理解、爱好和技巧、技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不同的是,科幻电影海报比一般电影海报更具有主观性,海报所使用的色彩大都脱离实际的色彩基调,而是去创造一种非现实的色调倾向。(如图所示)

如果概括二十世纪科幻电影海报的特点是画面多表现紧张感与神秘感,并具有客观性,那么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科幻电影海报更多加入科技感与性感元素的色彩,并更加具有主观性。科幻电影海报中的色彩被赋予具有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同时,迎合了人们的思想、兴趣、愿望等心理需求。我们只有了解电影色彩的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主动在电影海报中运用色彩,创造科幻电影海报的独特效果。

二、 科幻电影海报色彩的性格与表现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说到:“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是最能吸引人们眼睛的诱饵,因此人们视觉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而且能唤起人们的各种不同的情感联想。在科幻电影海报中蓝色、黄色、银色表现的最为突出。

1. 蓝色作为海报背景色的性格与表现

蓝色是纯净的天空的颜色, 是广阔大海的颜色, 意味着幸福和希望。蓝鸟就象征着幸福, 而圣母玛利亚的蓝色服装则是希望的化身,以至于在拉斐尔笔下圣母的衣裙是那样的美丽。在基督教中还把蓝色作为到达天国的色彩象征。歌德在《色彩学》里说:“蓝色给眼睛一种特殊的几乎无法言说的感觉,如同看到从眼前飘过的令人愉悦的事物,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它。我们喜欢蓝色,并不是它强迫我们去看,而是它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从1890年西方兴起的“民意测试”以来,无论是在那个国家,蓝色一直占据着色彩排行榜的第一名。

蓝色自然物的天然属性,给予人类各种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人们对蓝色的感觉,也就蓝色的象征意义。蓝色大都以自然色为名,如以自然景色命名色彩:天蓝、湖蓝、海蓝;以金属矿物质命名色彩:宝石蓝、钴蓝。在科幻电影海报中蓝色最能使人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海洋,象征广阔、无穷、遥远、高深、博爱、和尊严,带有沉静、理智、大方、冷淡、神秘莫测的情感。在我国古代蓝色代表东方,表示仁善、神圣和不朽。在西方,蓝色是贵族的色彩,意味着名门血统,美国人则认为蓝色代表哲学。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这样描述蓝色:“蓝色是天空的典型色,蓝色是庄严辉煌的、超大地的颜色。当它接近于黑色时,就成了超脱人世悲哀的伴音,它无限地深入进没有也不可能有终结的凝神状态。当蓝色转成鲜亮颜色,就具有了较多的漠然特征,正像高渺蔚蓝的天空,在人看来时那么辽远,那么飘逸,它越鲜亮也就越宁静。” 在科幻电影海报中深蓝色使人联想到万籁俱寂的黑夜,代表黑暗、超俗、神秘莫测等意义。蓝色是那样的神秘,在科幻电影海报中的蓝色,象征着“宇宙的颜色”,标志着新的科学时代的到来,受人类新科技成果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在科幻电影海报中甚至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会像蓝色一样本身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安的活跃结构,很多人喜欢蓝色,完全是因为它可以在不招摇中令人产生无尽幻想,这样的幻想正是思想无束缚的驰骋,自由的梦想由此而生。

2. 黄色作为强调色在海报中的性格与表现

黄色在所有色相中为最富有光辉的明色,最能表现一种辉煌欢快的情调。太阳光本来是无色的,但它仍然让人感觉是黄色的。人们把通用于太阳的经验加以普遍化后变为黄色的象征效果。在古代罗马,黄色被当作高贵的颜色,象征光明和未来,在这个层面上黄色具有与蓝色相似的色彩特点。在科幻电影海报中它的象征意义是积极的,它象征光明和黄金,具有光明、希望的含义,给人以辉煌、灿烂、柔和、崇高、神秘、威严超然的色彩感觉。金黄色象征高贵庄严。

作为光的色彩,“光”和“轻”是它具有共同特征,黄色是彩色中最轻的色彩,它显得轻视因为它似乎来自上方,在这里可以引申为天上,在科幻电影海报中扮演着重要的色彩效果。黄色具有远距离最佳观看的效果,是因为它无论白天与黑夜都明显地有别于天空的颜色,黄色与蓝色组合在一起时是代表有好的色彩,使得科幻电影海报的色彩更具有醒目性。

3. 随光起舞的银色

银色是得自古代神话中的巨人阿尔戈斯的名字,阿尔戈斯是个能看到万物的守护神,他有一千只眼睛,它们睡觉时从不会同时闭上,人们可以在夜晚的星空中观察到阿尔戈斯银光闪烁的眼睛。同时也是月亮的颜色,银色属于夜晚的力量。清凉的月光,属于冷水的特征,属于冰冷的理智。银色总给人以距离感,它是介于近与远之间的色彩。银色毫无疑义是代表速度最快的色彩,人们会联想到飞机、火箭想到现代一切高科技元素。所以它更具有时代性,属于现代的色彩。在徽章的色彩中,银色象征谦恭、正直、纯净,象征着和平的色彩,在科幻电影海报中银色与蓝色协调配合,能增添色彩的辉煌,表现速度感与神秘性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科幻电影海报中的银色更多象征着“光”。光的存在时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它不仅带来了一切生存的必须条件,而且为人们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印象派画家认为“色彩是光之子”。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写道:“光线是人的感官所能得到的一种最辉煌和最壮观的经验。”正是因为这样科幻电影海报最能紧紧抓住人们的眼球,使其具有其他电影海报所不具备的色彩特点。

“光效应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美的现代艺术形式,又称欧普艺术,是一种人造幻觉艺术。科幻电影海报中常使用银色的光效幻象形成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海报意在表达梦境般超凡脱俗的图形和色彩的表现能力,利用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的变化使眼睛产生错觉,形成“光效幻象”如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海报中,使用蝙蝠侠飞翔的英姿作为海报的主体内容,并且运用深蓝色的背景尽量放大空间,巧妙利用刺眼的阳光突破画面,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展示了正义力量的无比强大和必将战胜邪恶的强悍形象。而深褐色的主调和突破常理的形态即科幻又神秘。对称构图与色彩的光影对比,是科幻电影海报常用的表现手法,用来表现海报的空间感、秩序感与三维效果。

结语

科幻电影海报的色彩,通过审美经验中的感知、想象、理解等过程,更进一步的原因是它的色彩使我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触动观赏者审美经验中的情感,以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科幻电影海报的色彩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更主观的表现出具有诗意的隐喻性,色彩在科幻电影海报中呈现出一种强大的视觉震撼力,并且表现出多层次的意念与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 刘雨 著.[M]《欧洲经典海报收藏》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王受之 著.[M]《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

科幻想象作文范文2

此外,这套丛书的读者对象为少年儿童,这无疑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创举。作为一套全新视域的少年科幻小说系列,其重要意义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李淼教授还对这一系列的作品进行了科学家视域中的归纳和提炼:《人和吞食者》《诗云》等作品体现了故事的宏大性;《信使》《坍缩》等作品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想象;《诗云》《乡村教师》讲述的是文明的可能;《动物园里的救世主》关乎文明的核心――爱。刘慈欣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科幻叙事作品的独特魅力也在于此。

这套少年科幻小说系列既能满足少年儿童的文学阅读需求,又能为他们提升科学认知的素养和兴趣。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这套丛书具有培养孩子们科学兴趣的启蒙作用,为人们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关于知识和想象力之博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之道。众所周知,科学家钱学森生前那个难以释怀的“世纪之问”引发过人们的热议与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某个国际评估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领先,但想象力却非常之低。由此人们自然要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进行拷问。有不少人认为,是应试教育策略和灌输式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尤其是缺乏想象力的状况。人们也认识到,儿童与青少年幻想文学作品在启迪小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敏感性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人们引用爱因斯坦所言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即把想象力和知识对立起来,甚至将它们看作一对“天敌”。

科幻想象作文范文3

[关键词] 《魔幻手机》 魔幻视像 傻妞 高科技噱头

近10年以来,中国手机完成了从一代(1G)、二代(2G,2.5G)到三代(3G)的升级换代。手机功能、款式的迅速垃圾化甚至令时尚族、发烧族、商业族们目不暇接。据报导,就在3G“中国标准”于2008年4月1日面向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正式启动和试商用的同时,代表移动通讯尖端的4G技术实施方案已于2007年底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获得国务院通过。所以,在数据业务方面,2G的“单行道”、3G的“四车道”“八车道”在即将开通的4G信息“高速公路”面前又将成为昨日黄花。未来手机无疑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正如机器人、网络、遥控器等科技产品曾催生出西方关于“终结者”、“黑客帝国”、“神奇遥控器”等一系列光怪陆离的艺术想象,手机的科技魅力也在显著地影响着艺术的出场方式与审美内涵。所以,伴随无线上网、可视电话、视频留言、手机电影、手机电视、GPS等高科技走向,我国的手机魔幻在博采科幻、神魔等各类艺术资源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在文学、特别是影视艺苑迅速窜红。

从思维源头上看,我国对魔力手机的幻想最早萌芽于一些文学性、可读性较强的儿童故事读物。较早的如《时光手机》《课堂内外・小学版》2002年第6期)、《手机超人》(《童话世界》2003年第12期)、《神奇的翻译手机》(《小学生创新作文》2004年第5期)、《神奇的传真手机》(《故事大王》2005年第11期)等《时光手机》虚幻了一部电磁波可以穿越时空,能给历史上的人物打电话的时光手机;《手机超人》陶想了一部具有超人资源的高端手机,具有超视力、飞行以及治服抢匪维护社会治安等功能,俨然一部时下热播的低级版本的“魔幻手机”;《神奇的翻译手机》没想出一款发明于2020年可以和动物谈话的微型翻译手机《神奇的传真手机》则通过工程师对手机传真功能程序的一次错编,出示了一部不但可以传真发货清单,而且能够“传真”大批实物的神奇手机……当然,由于上述手机想象思维平面、线索单一的内在缺失,并未直接唤起人们对这一新媒介想象的热情与关注。

相较文学而言,国产影视对手机的魔幻化可谓大器晚成。2007年2月上映的喜剧贺岁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作为始作俑者,破天荒地在现实题材中加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道具――“艳遇手机”,它的10个按键各代表一种女性样态与情感镜像。此处,“艳遇手机”作为影片叙事的超现实元素,开中国影视魔幻手机叙事的先河。而2008年4月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的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则勇于破体,以罕有其匹的灵感与智慧将“魔幻手机”的立体面貌一举推向前台,且以平均收视率4%、单集最高收视率5.76%的成绩创造了央视八套该年的收视新高。特别是剧中来自2060年高科技时代的“电眼”美女――华人牌机器人系列2060款手机傻妞,更是凭借其丰美、立体的造型“雷倒”无数求新求异、梦想浪漫的大众粉丝。

由于魔幻对现实逻辑的超离,对幻想的张扬,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猎奇、想象、泄压、娱乐等大众价值取向,使得近年来魔幻创作不仅在我国流行,而且还成为一种世界现象。我国魔幻手机影视的产生既有本土背景,又受西方魔幻大片的策动,呈现出在文化杂交时代努力构建民族文化想象的探索意向。新世纪以来,本土网络介质上《诛仙》、《小兵传奇》、《飘邈之旅》、《奇门遁甲》等玄幻、仙侠类小说的火爆,视听传媒中《宝莲灯》、《童梦奇缘》、《神话》、《无极》等奇幻影视的热映,都表明我国手机魔幻现身的文化语境已经形成。而西方奇幻大片“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黑客帝国”系列、《纳尼亚传奇》、《神奇遥控器》等掀起的全球化热浪则为我国的魔幻制作提供了可靠的文化参照。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手机魔幻得到开发、壮大。在《爱情呼叫转移》中,“艳遇手机”还只是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道具,它虽然勾兑了一个光头男人与12个性感女人之间的爱情麻辣烫,对剧情乃至影片风格具有举足轻重的规训意义,但自身的魔幻内涵还很单薄。所以,真正能凸现影像消费时代受众的观影期待与情感诉求的则是具有扛鼎意味的《魔幻手机》,它可谓是一股刮自东方魔幻电视剧的大风,在满足现代消费的前提下,又以其特有的民族性、超逻辑性对当下的社会生态、人际关系加以关注,成为当下魔幻题材中最为耀眼的存在。

具体而言,《魔幻手机》引领的文化视像主要指向两个层面:技术想象与人文想象。从技术想象上看,作为未来时代出现的一款手机与智能机器人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傻妞已大大突破此前时光手机、手机超人、“艳遇手机”等的平面思维,并凭借自身独有的人性化设计,以及时空穿梭、无限视频、隐身、医疗、飞行、维护社会秩序、清除记忆、功能转移、虚拟世界、历史画面呈现、解读大脑信息等多项高科技噱头,形成火爆“抢眼”的艺术看点,使手机的形象与功能获得了天马行空般地立体拓展,这种视像造型不仅有力地实践了当下“科技娱乐化”的艺术诉求,而且在魔幻思维领域对大众审美构成电击,宣泄了市民大众把玩手机的想象。如选择时空穿梭,手机会自动载人去设定好的年代;只要说“隐身”,手机会自动帮人隐身:功能转移会通过受者眼球传输手机的超人功能……不过,《魔幻手机》之所以成就了手机的“能指盛宴”,更在于它借助视听技术的坚实支撑,对各类魔幻资源灵活整编。使之出更加神奇瑰丽的“魔幻”奇观。这种叙事整合,既给观众带来了精妙的视听美感与无限的想象自由,又极大地增添了影片光影效果的层次性与饱和感。

然而,真正成就《魔幻手机》独特高度的却是其建基于技术平台的人文想象。这首先表现在2060款手机傻妞拥有真人模式的“在场”方式。傻妞身着露脐装的美女扮相、具有“喜怒哀乐羞乖酷坏愁傻”选项的表情功能,不仅一举“秀”出了手机的时尚面孔,而且这种包装超女而不是打造的艺术思维,也改写了西方“超人”谱系的雄性特征。手机真人秀无疑是对此前中外手机想象的一次大换血。国产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的“艳遇手机”除了按键具有转移调情对象的功能外,手机形象还未发生变异。并且,其手机灵感取自好莱坞温情喜剧《神奇遥控器》(2006)的意向也过于明显。法国 的《神奇手机》(2007)虽然道高一尺,出示了一款能自动拨号、控化人的意志,兼具无线视频、自动运算、映现幻象、群拨电话等附属功能的恶魔手机,但物质外壳的坚硬性仍未蜕尽,欠缺进一步的想象拉伸。

其次,傻妞充任社会安全卫士的生态维度,解构了欧美妖魔化高科技产品的思维定势,为手机魔幻又添活力。高物质并不必然伴随着高人文。2060年的科学家为傻妞追加的维护社会秩序、测谎、无限追踪等功能就隐喻了未来高技术、高物质年代仍残存的文明漏洞,以及人们想用科技改良社会生态的心灵祈向。比如:进入维护社会秩序功能,傻妞会自动辨别好人坏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会自动侦测市民报警,还具有测谎功能等。又如傻妞虽然听命于主人指令,却不支持侵犯对方隐私及危害社会秩序的非法操作。显然,社会生态话语的植入使傻妞颠覆了西方科幻故事中流贯的技术恶魔原型(如《弗兰肯斯坦》中的人造人、《杀人硬件》中的电脑杀手、《透明人》中的隐形人、《冰冻蜘蛛》中的异形蜘蛛、《神奇手机》中的恶魔手机等),合理化了技术理性,虽带有较浓的“第三世界”国家阐释科技内涵的实用思维,却以技术人性化的阐释思路丰富了手机的想象视阈,令人耳目一新。

科幻想象作文范文4

关键词:科幻画;概念误区;指导思考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也正逐步体验着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奇妙。一幅幅创意独特、想象丰富的科幻画作品增强了学生的感情体验。他们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通过大胆地想象和创造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喜欢画科幻画,科幻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科幻画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幼儿时期的绘画创作主要是儿童画,这也决定于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基本技能的表现能力。科幻画有别于普通的儿童画,它是年龄稍大些的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知识基础及思维能力后完成的创作作品。也就是说,科幻画是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是真实反映童心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是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但它也有着质朴的笔触、鲜艳的色彩,这一点与儿童画是相似的。只有了解了科幻画的概念,我们才能进行有效地科幻画创作,不至于走入误区。

二、科幻画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题材单一,缺少想象成分和超前性。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然而,在每次征集科幻画时,许多学生的作品内容及表现风格都是相似的,让人倍感无奈。的确,我们所生活的各种环境太缺少科学氛围,学生距离科学太远了,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概念不清,作品的表述过于抽象、缺乏科学细节。在征集科幻画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为了达到科幻的目的把画儿画成了童话、神话故事。科幻画和想象画不同,不是把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传说画出来就变成了科幻画,也不是把太阳画上眼睛就叫科幻,其实这只是一种拟人化的表现方法。许多学生一说画科幻画,马上就画出来乘坐宇宙飞船游太空,再加上各种小星星、人造卫星、飞船、飞碟等,好像这些东西放到一块儿就是科幻,好像画出宇宙就代表了高科技,就表示想象力特丰富。也就是说学生走进了宇宙就是科技,科技就是科幻的误区。其实,科幻可以更加普通化、生活化、服务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出发,细节中点滴积累,学习中细致观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不能让学生远离了生活,都奔向海底或太空。还有的学生把想象画当成了科幻画,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时一定要告诉他们必须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规律作为依据。还有的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热爱的军事武器的图画当成科幻画,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再次,创意及绘画技巧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缺乏个性。在许多科幻画作品中出现创意成人化的状况,让人在画面背后看到了不符合其年龄的表现痕迹,感受不到青少年那种稚嫩的笔触和淋漓尽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教师的参谋不要过多过分,避免用成人审美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学生本身具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稚趣表现,如果教师指导构图怎样安排,这里怎样画,那里怎样画,无疑会与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失之交臂。因此,辅导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提高技能,加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也要提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想象、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要在科幻画中看到“童心”,要知道创作科幻画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为学生将来所从事各种事业积蓄创造性潜能。

三、如何对儿童画科幻画进行指导

1.让学生植根生活拓宽视野,创作富有新意的科幻画作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说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科幻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也不例外。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造不了优秀作品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和社会,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生活、社会现象。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小现象开始,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从生活中提取所需要的创作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科技知识,避免学生无根据地胡乱猜想。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来源于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加深体验。

为避免雷同的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选题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发现。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进行观察,看看有哪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怎样改进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想象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正是科幻画创作的关键。

2.让学生放飞童心,创新想象,创作出极具个性的科幻画作品。童心是学生进行创作的源泉,他们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成人圈里的各种“规矩”束缚不了他们活跃大胆的思维,所以儿童的想象力之丰富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在画科幻画的过程中,教师的辅导观念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看起来幼稚甚至可笑的想法需要我们去呵护,我们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他们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学生肯定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了这种感受和体会才会有这种想法,所以教师应该从儿童的想法出发去判断他们的创意是否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总而言之,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引导他们集中突破某一方面问题进行自主创作。

3.让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创作出洋溢快乐的科幻画作品。互相交流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在科幻画的教学中也是很有效果的。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上一届获奖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介绍自己是如何理解科幻画的。有了这些经验之谈,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又如,当学生对自己的选题有了方向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在大家的质疑与认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思考。虽然这个环节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先从小样稿到初步形成的稿子,最后到完成稿,但是整个过程对学生个体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经过我们的尝试,我发现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时,往往受到的指点和启发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在科幻画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科幻想象作文范文5

一、相信学生——童心是创新之源

儿童由于接触现实生活的经验较少,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童年的幻想。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儿童绘画的思维特点,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画创作。儿童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在儿童的眼中生活即是梦,梦既是生活,而儿童科幻画创作最能唤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但是,学生自主思考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自由放任,教师应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思维方向和主题,引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集中于某一个方面进行创新思考,这样才会有所突破。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我也曾上过一些思维训练课。例如:《交通工具》一课,首先学生讨论认识它的功能——便于人们出行,运输货物。然后,我们一起给交通工具找缺点与不足,耗资源,污染环境,等等。然后,针对以上的不足大家一起来探究利用科技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和交通工具相关的创意,我先让学生画出或写出自己的创意稿,在从中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新颖的构思作进一步指导。

二、理论指导,勇于探索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画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上述的理论为我们指导美术创作科幻画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科幻画和想象画都是以表现大胆独特的想象为主,但是科幻画不同于想象画,它更重视科学性,以表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为中心,它的幻想应以符合科学原理为基础。只有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想象才是可能实现的。而想象画重在表现心灵和头脑中的幻想为主的,内容可以是唯心的。他更重视幻想性,只有引导学生认清科幻画与想象画的区别才能让科幻画创作不会偏离主旨,例如:同样是表现对翔的向往,想象画可以画《我飞上了天》《飞行的梦》,它是自由自在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而科幻画则要利用适当的工具设施来飞行。

三、激励学生,开拓创新

小学生在思想和行为表现上,往往是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科幻画特有的魅力,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感、认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直观力到观察力,从观察力到想象力,从想象力再到创造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而科幻画的创作最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中,让学生收集、查阅各种资料,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激发孩子们对未来交通世界的想象,开启学生科学幻想的思维大门。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启发和暗喻,结果,学生的作品构思新颖,色彩丰富,富有一定的想象与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而科幻绘画最能体现孩子们科技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它是跨越语言的快速列车,甚至是超越时空的时间隧道。

四、利用资源,拓展教学

科幻想象作文范文6

“科幻电影”就是“科学幻想电影”,目前主要从超现实的虚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科幻电影是电影史上出现最早的类型电影之一。在电影发展的百年历史中,科幻电影是历史最悠久且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类型片。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科幻电影的萌芽期。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cinematograph,标志科幻影片的问世,但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影片。1895年的《机器屠夫》可算作科幻影片的开山鼻祖,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未来的自动化工厂景象。1902年的《月球之旅》,标志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同时也被誉为科幻影片的里程碑作品。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科幻电影蓬勃发展时期。随着科技水平的革新,题材呈现多元化,其放映时间从数分钟延长到数小时,技术从无声走向有声,场面趋于庞大壮阔,蒙太奇等电影理论也逐一出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好莱坞科幻片的繁荣期。也许是由于人们心里笼罩着的冷战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幻电影稳步进入成熟期,在电脑特效和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画面更加精真,视觉效果更富冲击力。如《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异形》《银翼杀手》《终结者》等。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电脑特效和信息技术发挥到极致。2003年以来,以欧洲为代表的科幻电影出现了新的增长趋势,其中不乏法国《女神陷阱》、俄罗斯《守夜人》、美国《阿凡达》等优秀之作。相信不久的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海外片场将挑战好莱坞,科幻片多元化时代即将来临。

二、科幻电影服装的艺术特征及作用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服装设计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设计不同。它是为人物性格塑造及剧情推动而服务的,在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是镜头语言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科幻电影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影片,幻想是科幻电影的主题,具有新奇的特点和强化的视觉冲击力。一般来讲科幻都是与未来相关的,所以我们常看到的科幻电影中的服装几乎完全没有限制,不像其他现实题材的电影需要考虑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背景。因此科幻电影的服装设计有更大的空间,更强调设计感,也更具后现代特征。其营造的超级视觉效果,在服饰设计和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达上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功效,使完全虚构的幻想世界中的角色真实可信。所以说成功的服装设计会为影片增色,而一旦失败则会影响整个影片的表达效果。

三、后现代服装的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爱)相对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哥德尔)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绝对性形成巨大冲击。这些新的科学理论的“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内容被后现代主义吸收利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虚无,使人们处于游戏中,风格的丢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特征。“游戏”是后现代时装设计的典型特征。它可包容任何形式,利用传统而又彻底改造传统所呈现的破碎的不连续的展示的不确定性,来强调个性的突出以及设计的极端化。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服装设计的相结合说明了人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左右它强调疯狂、颠覆、“非理性”;现在它所要表达的是随意与自我的重新诠释的“非理性”。无论是思潮或是运动都会随着人们不断进步的文明而进步和改变。后现代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世界不再有中心,艺术不再有潮流,“怎么都行”体现了后现代艺术的无限包容性和多元发展的可能。这也正好与科幻电影服装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四、科幻电影服装的后现代艺术映射

服饰美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从“后现代服饰观”中吸取丰富的服饰设计语汇、表现方式等有用成分,符合服饰创新的需要。“科幻服饰观”在后现代服饰观与现代服饰观相互冲突、交融、互补中,呈现出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的内涵。后现代服饰观与科幻服饰观最终以相互交融的新的服饰观推动服饰创新。并在新的服饰观与服饰创新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共同发展。

(一)服装中的波普艺术与欧普艺术

波普艺术又称“新写实主义”或“新达达主义”,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流行于美国。是指大众文化(流行性)及当代都市环境中的流行性现象,这些都是波普文化的载体。波普是由英国劳伦斯•艾罗伟发明的一个词,指通俗的大众文化,其设计强调趣味的新颖与奇特,充满了对传统的反叛,主要内容涉及反美学问题。《剪刀手爱德华》中带有戏剧性的设计,广泛采用金属和皮质材料等。在服装上应用浮雕感皮质纹样图案和靴子,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奇的另类视觉效果。欧普艺术亦称为视幻艺术和光效应艺术,《蜘蛛侠》以抽象形态出现利用几何图形和色彩对比产生形和光的运动。造成视觉错乱,并与蜘蛛图案呼应创造了新的秩序,它既是欧普艺术的体现,也是波普艺术的体现。

(二)服装中的嬉皮与朋克

作为60年代亚文化群体的嬉皮士,其服饰符号在科幻电影服饰中受到关注和采用。朋克服装怪诞,印有刺眼的图案和文字,下身穿紧身裤长靴。发型古怪、染发,对80年代以后的时装有非常大的影响。90年代初服饰又向70年代回归,新朋克风格开始流行。服装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内衣外衣化、粗犷反朴,旧物再利用、透空现象、重新加工,留有未完成痕迹如针角、无边、破洞等以及古典艺术样式拿来再加工。如: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现代派的视觉元素进行无序组合形成折中的戏剧性组合。《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身上那种集合了唯美和凌厉的哥特风格,背带+衬衫给人的印象就是比较绅士风格,给人以嬉皮印象。但是德普却演绎出了哥特味道化妆和造型把本来正常的一套衣服演绎出“离经叛道”的效果。《银翼杀手》中女战士的服装以自己独特张扬的标签深刻印在人们的记忆中,在现实和幻想之间找到了传统与另类的精髓,爆发了人类最个性最反叛的创意之灵。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才思充满着朋克风格。没有任何一个国度如此盛产以纯粹设计精神打破世人所有想象极限的设计大师。

(三)服装中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最初起源于文学作品,后来在视觉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同时在科幻电影中也体现了这种意识形态。20世纪30年代,超现实主义发端以来,它的概念性思维波及整个艺术领域,在科幻电影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超现实主义理念也使时装本身发生了观念的更新变化。在《生化危机》《星球大战》中超现实主义风格被运用在服装上,采用了奇异的剪裁修饰和强烈造型,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新颖的打破常规的创意和设计理念,超现实主义对于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推动时装的革新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移魂都市》试图通过对眼睛的巧妙蒙骗寻求奇迹和梦境,将体现视幻技巧并且带有喻示性和幻觉色彩的图案贯穿于服装中,其极富迷惑力的表现手法运用体现出设计师的思想,服装不仅仅是一个穿着物,更是穿着者心境的载体。《机械公敌》中的肌肉模型式的服装,这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与服装结合能给人以一种新颖视觉美感和体验,在色彩表现上,超现实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师的直觉感受,表现出视觉的强大冲击力。作为表达灵感的一种方式,超现实创作手法只是表达一种概念。超现实主义设计师大胆摄入于人的精神世界,以各种奇特的想法和标新立异的设计来试图呈现人类潜意识梦幻世界和某种精神文化。

(四)服装中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亦称“构成主义”,是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流派,1913年至1917年间在俄国形成。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结构主义在服装中表现为大胆的几何形式和抽象形式的运用。在《星际之门》中具有未来意念的外太空人员服饰,大量的贴身皮革或反光涂层PVC,进行几何形式的设计,构成了明显的结构主义特征。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是由解构主义发展而来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解构”的含义为“解开、分解、拆卸”。解构主义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是在反结构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说到底解构的问题是一个打破固定模式,开创多种多样可能性的问题,其结果常常是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解构主义作为科幻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偶然机遇、荒诞组合、随意堆砌、解构中心、解构抽象、解构具象等手段进行创作,寻找艺术支点。它是对传统意义的解构,也是对于时装结构的解构:重新切割组合或非常规的改造。这些特征在科幻电影中有着具体的表现。《X战警2》和《加勒比海盗》中对结构进行了新的解构,雕塑感效果处理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强调作用,极其干练的造型和多变的结构分割方形的袖头和绗缝细节,打造出雕塑感的前卫、时尚科幻感服装概念。《贝奥武夫》中将简洁的结构和流畅的造型、创新的面料与若隐若现的人体完美结合,向人们诠释了解构主义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