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例6篇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文1

关键词:格林兄弟 浪漫主义 童话 暴力 少儿不宜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不管是多么微小的影响都会贯穿其一生。也就是说:“儿时的品格构成为成年时品格的核心;所有后来的教育都只不过是在儿时品格基础上的叠加,但是晶核的形式却没有发生变化。”[1]因此,这样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有道理:儿童是成人之父,或者说,童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一个人的一生,那些持续时间最长、扎根最深的推动力,往往渊源于我们的童年,正是在那时,美德或邪恶、热情或感伤的基因首次移植于人的身体,并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品格。这样看来,家庭就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正是在家庭中,每一个人受到他最好的或者是最坏的道德熏陶,因为正是在家庭中他接受了贯穿其一生、直到生命结束才会放弃的行为准则。

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当然也包括父母给孩子讲的故事,其中脍炙人口的童话似乎是当仁不让的不二选择,像妇孺皆知的《格林童话集》,早已超出德国国界,变成了世界儿童的亲密朋友。

但是《格林童话集》真的适合孩子吗?《格林童话集》是儿童读物的最佳首选吗?《格林童话集》中的血腥、暴力场景是否会对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就是《格林童话集》中存在的“少儿不宜”的问题从《格林童话》的第一版(1812年12月由柏林的埃美尔出版社出版,只是第1卷,1815年又出版了第2卷)出版后就不绝于耳,当然也延续到我们的当下,比如说19世纪德国就有学者指责格林童话中几个故事的野蛮,尤其是初版的《谜语》和《杜松子树》,格林兄弟辩称,他们基于对流传故事的忠实态度,有理由保留这些残暴的情节,因为它们构成了民间传说的重要一面,也就是说,大量的残暴情节是无法删除的,因为它们属于这种叙事类型的基本要素,即,如果删除掉这些情节,故事就无法发展下去了,故事也就被迫中断。我们知道童话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个人创作的,比方说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写的童话,第二类是民间童话,即千百年来由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成书,而《格林童话集》就属于第二类,它的原名是《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即雅科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两兄弟在德国语言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不朽的功绩。格林兄弟是日耳曼学的奠基人,他们整理德语语法,编写德语语言史,出版了《德语字典》,成为德语语言研究的开创人。此外,他们搜集德国中古以来的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成果是《德国传说》和《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尤其是后者奠定了格林兄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格林兄弟在《格林童话集》的前言中指出了他们搜集民间童话的一些原因,主要是强调内容和语言上的忠实,力图不加歪曲地予以记录,尽管如此,他们在整理加工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考虑到《格林童话集》的类型以及格林兄弟的编辑初衷,其中的血腥、暴力以及所谓的“少儿不宜”也就情有可原了。也就是说,格林兄弟的初衷并非是为儿童编写的,更多的是学术上的,其实,早在格林兄弟在马堡大学攻读法学期间,他们就己经受到以施勒格尔兄弟、诺瓦利斯和蒂克为中心的耶拿浪漫主义的影响(耶拿浪漫主义注重对复兴古代德国文化的追求),当然,格林兄弟所受到的直接的也是更大的影响来自于海德堡浪漫主义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不仅引导格林兄弟认识到采集民间童话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给予了不少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们知道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历史非常重视,历史成为印证现在、筹划未来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为代表的海德堡浪漫主义,特别重视对德国民族文化的整理,重视发掘民间文学,试图以此来复兴德国的中古文化,弘扬德国的民族精神,唤起德国民众反对法国占领者的爱国热情。他们是搜集古代民间传说的发起人,两人深入民间,采集了七百多首民歌,编写出了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正是在此期间,格林兄弟成了他们的助手,并于1806年开始采集民间童话,直到六年后完成了《格林童话集》。也就是说,在编辑第一版《格林童话集》时,格林兄弟并没有明确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直接读者,但他们很快便发现,儿童也可以是这些故事的重要听众,于是他们开始了把《格林童话集》从非儿童文学向儿童文学的改写过程,特别是威廉・格林,花费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一版接一版地从1812年的第1版改到1857年的第7版,删除了所有他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力图使它成为一本对儿童有益的教育之书,1859年,威廉・格林与世长辞,《格林童话集》的修订也随之终结。所以,第7版的《格林童话集》又被称为“最终版”,我们今天所读到的格林童话,实际上都是从最终版翻译过来的。

但是由于“德国的民间童话中并不避讳暴力,不少残暴的情节描述随处可见。”[2]所以即便是在多次整理加工后的1857年的第7版的二百多个故事中,血腥、暴力的情节也是不胜枚举,儿童特别是孤儿,往往受到继父或继母的虐待(像《灰姑娘》、《坟墓里的穷孩子》)甚至谋杀(像《白雪公主》),忠诚朋友的复活必须用两个无辜孩子的鲜血来换取(《忠诚的约罕涅斯》),还有可怕的食人魔怪(像《亨舍尔和格莱特》)和亲人相残(像《会唱歌的骨头》),甚至夫妇的自相残杀(像《三片蛇叶》),这些故事所描述的残暴情形不断受到严厉的批评。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兴起了一股反对“格林童话式暴力”的浪潮,从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禁止重新印刷《格林童话集》,禁止重版的理由是:德国民众因为受到童话影响而变得残忍,德国童话(当然包括《格林童话集》)甚至要对纳粹集中营的暴力负有责任。

事实上,民间童话中的残暴情节并不仅仅限于德国,世界各地流传下来的民间童话中同样有着类似的现象,因为暴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它在艺术(民间童话)中也会有所反映,并成为民间童话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关键在于:面向儿童的童话表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丰富复杂的世界(当然也包括阴暗面的一个世界),还是大人所划定范围的、希望孩子看到的被限定的、虚假的世界,后者有时让人联想到被PS过的照片、甜得发腻的饮料和扭捏作态的戏中人,有研究者认为,在一个经过“杀菌消毒”的完美童话里,王子和公主总是过着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没有暴力,没有阴谋,没有好人死去,没有坏人得逞,这使得儿童容易把这个世界想象得太过美好,或者沉浸在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不愿长大,反而无法适应社会。毕竟,“少年儿童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或世外桃源里的,时代的风云变幻、兴衰沉浮,必然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他们的性格。”[3]也就是说,过于完美、纯洁的童话反而使儿童“误入歧途”。

实际上,《格林童话集》的内容可谓光明与阴暗,美好与丑恶甚至糟粕并存,《格林童话集》歌颂正义、善良、勤劳、勇敢、诚实等优秀品质,歌颂手工业工人的智慧与勇敢(像《勇敢的小裁缝》等),也反映当时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要说糟粕的话,真正的糟粕,不仅少儿不宜,大人也不宜,像宣扬宗教观念、因果报应、等级观念――比如得到好报男性最后常常成为富翁或者成了皇帝、王子,女性则成为王妃、皇后等,当然这些糟粕是由时代因素所造就的,很难想象在民间童话中塑造出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斗士、世界公民、女科学家等角色,而这需要给孩子们讲《格林童话集》的父母们做一些润色及阐释工作。

注 释

[1]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宋景堂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33页。

[2]刘文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童话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2页。

[3]方卫平:《儿童・文学・文化――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论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第212页。

参考文献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文2

《格林童话》这本书使许多像你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有了梦幻般的朋友,让大家的世界变得十分充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书《格林童话》优秀读书心得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好书《格林童话》优秀读书心得1童话,是人们不可拒绝的;童话也是人们所盼望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世界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像童话般的美好与幸福。

今年暑假我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是由雅可布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合写。

他们的故事素材来源于三种。第一种是巫术童话如《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等;第二种动物与人的故事如《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叫朋友》等;第三种是民间故事如《月亮》《三兄弟》等都是这类作品。

他们写作的特点也有三点。首先格林童话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块一块被剪下来。一睡就是100年,胖扑人能一口将大海的水喝干。其次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温馨。

因为格林兄弟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两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了人世间的忧患,困苦因而,更加懂得人间的温情如《三兄弟》就表现出了这一特点。最后也是格林童话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人物。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宣扬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中最有名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

这些精彩的童话确实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生活在100多年前的格林兄弟写出来了这么脍炙人口的作品,真让人敬佩呀!

好书《格林童话》优秀读书心得2最近我读了《格林童话》一书,这部书是格林兄弟写的,它是我们儿童最喜欢读的童话故事之一。

《格林童话》里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好故事,比如《睡美人》、《灰姑娘》、《企鹅》、《穷人与富人》、《本领超群的四兄弟》、《聪明的小裁缝》、《鼓手》等等各种精彩而美丽的故事。

《穷人与富人》的故事里讲:上帝在人间漫游的时候,他没有赶到住宿的地方天已经黑了,而且也很累。他看见前面的路上有两所房子相对而立,远远望去,一座富丽堂皇,一座矮小破旧,当他去富人家住宿时,富人拒绝了他的请求;当他走向穷人家时,他们给了上帝最热情的款待。第二天早上,上帝离开时,满足了穷人三个愿望:一是永远幸福;二是终生健康,衣食不缺;三是把小房子变成一所大房子。

第二天早上富人醒来,他推开窗户,看见原来对面的小茅屋变成了一所华丽的新房子。他向穷人打听了以后骑着马去追上帝,上帝也满足了他的三个愿望。当他正想要提出什么愿望的时候,不小心缰绳掉了,他的马暴躁起来,他折断了马的脖子,于是他的第一个愿望应验了;他又想到妻子在凉爽的家里吃东西,他怒火中烧不自觉地说出:让妻子坐在马鞍上下不来,他的第二个愿望又应验了。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坐在马鞍子上下不来,他只好让妻子下来。富人除了招来许多烦恼,失去一匹马外,什么也没得到。

我们应该学习那些善良的穷人,少一些贪婪,多一些知足,保持一颗平常的心面对世界。

《格林童话》真是部好书,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做人的道理。我喜欢看《格林童话》。

好书《格林童话》优秀读书心得3《格林童话》是一本民间故事书,它是由德国的格林兄弟整理编成的,因此它叫《格林童话》。

在这本《格林童话》里,我印象最深刻得就是《灰姑娘》这个故事。

灰姑娘的母亲去世了,灰姑娘非常伤心。她的父亲又给她找了个后妈,她的后妈还带了两个女儿。这样,灰姑娘就有了后妈和姐姐。

后妈长得漂亮,但心却很坏,她每天都让灰姑娘干活,所以身上总是一层灰,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一天,王子要举办一场舞会,灰姑娘的后妈和姐姐都去参加了。后妈不让灰姑娘参加,就把一堆豆子倒进了灰里,让她捡完才能去。

突然,一只小鸟飞来,帮灰姑娘把豆子捡完,又变了一件华丽的连衣裙和一双水晶鞋,灰姑娘穿上后,小鸟告诉她一定要在十二点之前回来。

灰姑娘出发了,到了舞会上,她和王子跳起了舞。十二点的钟声响了,灰姑娘匆匆而去,只留下了一只鞋。王子下令,让每个女孩都试穿这双鞋。终于,王子找到了灰姑娘,灰姑娘刚好能穿上。

王子把灰姑娘带到了王宫娶了她为妻子他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虽然故事的过程很曲折,但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我很喜欢。

好书《格林童话》优秀读书心得4《格林童话》的作者是格林兄弟,兄长叫雅科·格林,弟弟叫威廉·格林,他们是德国童话搜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这本《格林童话》中有《莴苣姑娘》、《小弟弟个小姐姐》、《一群二流子》、《十二兄弟》、《好交易》、《忠实的约翰》等故事,无论什么人看了,都会受益终生。在这么多好听的故事中,我最喜欢《森林中的三个小仙人》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美丽的小姑娘,她经常受到她的继母和她丑陋的姐姐的欺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姑娘的继母糊了一件纸衣服给她穿,叫这位可怜的小姑娘穿着纸衣服,带着很硬很硬的黑面包去山上找草莓给她吃。小姑娘发现了一间小屋,她走去,三个小仙人站在那,她有礼貌地向他们问好,还把面包分给仙人吃。后来,她去后院扫地时,小仙人分别祝愿她:每说一句话,吐出一块金子、越长越漂亮、会有国王爱上她。小姑娘在后院扫了有很多草莓。小姑娘回到家后,丑姐姐也吵着要找草莓。于是,她穿上大衣,带上黄油面包找那间小屋。终于,她看到了那间房子,走进去,自己吃起面包了,吃完面包就走了。她走后,小仙人诅咒她:每说一句话吐出一只懒_、越长越丑、她会死得很惨。

果然,小姑娘做了国王的妻子,而她的继母和姐姐千方百计地陷害她,最后得到了处分。

这本《格林童话》深受人民喜爱,我相信你就是其中一个。

好书《格林童话》优秀读书心得5在寒假假期里,我重温了我以前最最喜欢看的书:《格林童话》。这本书吸引着我,因为它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里面的故事都是那么善良、天真、可爱。在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我格外喜欢,记忆深刻。

有一位王子有六个仆人,各有各的本事。他们来到一个女王的宫里,王子向她的公主求婚。那个女王就说了一个条件,晚上12点如果公主还在他那里,就可以嫁给他。王子和公主在同一间房间,但他们睡着了,没管牢公主,让她不翼而飞了!一个仆人看见公主被锁在300里的远一座山上,让另外的两个仆人去相救,刚好十二点就回来,女王很是吃惊,要求第二天考考他。第二天,她搭起柴火堆说:“你要烧不死,女儿就嫁给你!”王子的一个仆人马上跳进大火,烧了几个钟头,还是没事。女王把公主嫁给了王子,但过了不久,就开始生气了。她变出一对妖兵,准备把公主抢回来。一个仆人听到了,告诉了同伴。最后的一个仆人就猛吸海水,朝女王的军队喷去。于是,他们就幸福地生活着。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文3

比利时 与丁丁和蓝精灵一起狂欢

早就听说比利时是著名的“漫画王国”,据说这是因为比利时人天性乐观开朗,为这片土地诞生优秀的漫画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不要因为比利时国土面积小而小看这个国家,按照每平方米国土上拥有漫画家的数量来排,比利时在世界上绝对是首位。

这里不乏像蓝精灵之父贝约、创造《丁丁历险记》的埃尔热等世界顶级漫画家。作为一个忠实的“丁丁粉”,来比利时让小U感到格外兴奋。

作为比利时卡通人物的代表和标志,全球最著名的可爱小孩之一――尿尿儿童铜像是来到布鲁塞尔的游客必定要参观的景物。

如果说比利时是“漫画王国”,那么布鲁塞尔就是“漫画之都”。漫步在布鲁塞尔市的大街小巷,你随时都能看到带有幽默和漫画风格的涂鸦,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这样在这座城市里“活”了起来,独特的漫画墙成了布鲁塞尔街头一道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线。在挤满游客的街头和广场,经常能看到扮成卡通人物的流浪艺人,而商店里用巧克力做成的各种卡通人物可爱极了。

大名鼎鼎的比利时漫画博物馆位于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一楼的书店和纪念品商店里总是人头满满。无数有关丁丁和蓝精灵的小人偶、塑像会让你的这段旅程变得格外美好。

德国 格林兄弟的童话世界

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完整。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试问,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青蛙王子、睡美人、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呢?现在,大家就跟随阿U的脚步,从格林兄弟出生的地方开始,寻找那些童话主人公们的足迹吧。

哈瑙,德国童话之旅首发站

在德国哈瑙,格林兄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这座被誉为“格林兄弟之城”的小城,其地标便是哈瑙集市广场新市政厅前的格林兄弟纪念塑像。哥哥雅各布?格林站在弟弟威廉?格林身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摊在弟弟膝上的一本翻开的大书,而弟弟则托腮思考,一脸认真。兄弟俩平日里研究书稿的那一瞬间被雕塑家定格,十分传神。

走在哈瑙干净清爽的马路上,两旁的木质小屋色彩斑斓,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每年5月到7月,哈瑙都会举行格林童话节,在浪漫的菲利普斯鲁尔城堡前,几乎每天都有格林童话上演。演员们扮成童话故事里的人物载歌载舞,空气里充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

卡塞尔,白雪公主的故乡

法学出身的格林兄弟在美丽的卡塞尔度过了近30年的幸福时光,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均是兄弟俩在这座城市里搜集整理的。

在格林兄弟博物馆内,陈列着兄弟俩的手迹、原稿、出版物,格林家族的后代们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对先人的追忆。而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山林公园威廉姆斯赫厄依山而筑,山顶的塔顶上耸立着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海格力斯的塑像,现已成为卡塞尔的标志。

沙巴堡,睡美人手持玫瑰款款而来

据说,美丽动人的“睡美人”会手执玫瑰花和她的王子从格林童话的书本中款款走出,一想到这样的画面,就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去沙巴堡睡美人宫殿一探究竟。瞧,扮成睡美人和王子的工作人员成了游客最抢手的合影对象。

沙巴堡睡美人宫殿坐落在莱茵哈德原始森林中。在格林兄弟的童话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睡美人宫殿和栽培着大量据说被施了魔法的玫瑰的花园如今已被改建成旅馆、餐厅与剧场相连的综合建筑。建于15世纪的睡美人宫殿外貌仍保持原状,而内部已被打造成以各种动物为主题的豪华客房。

在沙巴堡剧场中,每周周日下午4时,经典剧《睡美人》浪漫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童话迷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演到会心处,台上台下更是笑声一片。

捷克?布拉格 邂逅长鼻子的匹诺曹

捷克的首都布拉格是一个“玩偶之国”,别致独特的木偶被线牵动,做出各种姿态,把成人一下子拉回到童年时代。《木偶历险记》中那个喜欢撒谎而鼻子一次次变长的匹诺曹最终改掉坏毛病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而小伙伴们也在童话故事的陪伴下渐渐长大成人。

从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大街到老城区的巷子、查理大桥的两头,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都有木偶店。各类木偶应有尽有,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调皮的匹诺曹和奇幻的哈利?波特最受欢迎,胖胖的好兵帅克、劫富济贫的名丑喀什巴莱克也是布拉格木偶的典型代表。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文4

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返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再比如说《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还听说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好心的农妇从败子手里买下了一只野鸭,并细心照料它。最终,野鸭为那个并不有钱的农妇创造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伤害白雪公主,末了却为了那颗妒忌心而活活气死。妇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没有得逞,吃掉小山羊,而且还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可以说一个人失去了善良,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性,就等于行尸走肉。那些犯罪的不法分子也该醒醒了!他们利用了别人的善良,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真是可憎、可恶、可气、可恨!

《格林童话》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人类家园!

说到书,从小到大我们不知读了多少。但对于我来说,最喜爱的当然是《格林童话》了,不要笑我幼稚,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从哑哑学语开始,我就捧着彩图版的格林童话,兴奋地看着王子把公主救出来。到了小学,我边看拼音注解边看故事,同情公主,厌恶巫婆,常常看到美好的结局,开心得手舞足蹈。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也仍会捧着一本精装版的《格林童话全集》细细品味一番,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更多的是对其语言、艺术手法以及其主旨的体会。《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我也学到了不少。《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我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肖的儿子》教我懂的了对待父母一定要孝顺……《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文5

【关键词】快乐王子;语域;翻译

《快乐王子》这本童话集举世闻名,脍炙人口,被文学界推崇为童话经典,它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作品,收录了王尔德创作的全部童话,这9个故事是:《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星孩》。王尔德童话的特色主要有:①语言准确、机智、趣味;②语言让人沉醉,童话都营造了极美而又忧伤的氛围;③寓意深刻感人,故事中主人公有人类,也有精灵,还有动物,他们具有极其强烈而悲壮的牺牲精神,读来十分感人。

本文将从语域(Register)的角度,对比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以及民国才女林徽因所译的《快乐王子》译文在词汇、句式上的差异。“语域”这个概念由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指的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包括3方面:语境(field,主要指语言内容),交际者(tenor,主要指谈话者之间的关系)和方式(mode,主要指语言正式度)。

1首先是语境

本文主要从措辞的角度,探讨二者译文在语境方面的差异。王尔德在这本童话集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词汇,向读者呈现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巴金和林徽因在这些词汇上的处理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例如:

(1)原文as beautiful as a weathercock 译文:玉树临风,英俊不凡;像风向标那样漂亮

(2)原文:passion-flower

译文:娇艳的花朵;西番莲花

(3)原文:satin gown

译文:华丽的衣服;缎子衣服

(4)原文:ebony

译文:沉檀;乌木

(5)原文:the Palace of Sans-Souci 译文:无忧宫;逍遥自在的王宫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前者是林徽因译本,后者是巴金译本),可以看出,林徽因译文的语言更加书面化,文学色彩更加浓厚,如“玉树临风,英俊不凡”、“娇艳”、“华丽”、“沉檀”和“无忧宫”等。而巴金译文的语言更加口语化,使用的语言比较朴实直白,如“像风向标那样漂亮”、“逍遥自在的王宫”等。从翻译的准确度来说,两者的译文都是忠实于原文的,区别就在于语言风格的选择上。

2其次是交际双方的关系

人称的使用在谈话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第一人称通常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第一人称的“我们”也更加容易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会带给读者特殊的感受。此外,某个特定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语言使用习惯(句式),换句话说,不同的语言习惯也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请看以下例子:

原文:“Ah! But we have, in our dreams,” answered the children.

林徽因的译文:学生答:“我当然见过,不过是在梦里。”

巴金的译文: “啊!可是我们在梦里见过的。”孩子们答道。

这个例子中,原文是一群孩子的回答(他们曾在梦里见过天使)。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和巴金在人称的处理上是有区别的,前者用的是“我”,后者则是“我们”。其次,巴金的译文保留了感叹词,体现出孩子的惊讶程度,并且句式的语言风格更加接近孩子的语气,更加口语化;林徽因则把感叹词省略,语言比较简练,偏书面化,比较像是大人的口吻。

3最后是方式,即语言的正式程度

这方面主要通过措辞的正式程度来体现。例如:

原文:

He was very much admired indeed.

巴金的译文:他的确得到一般人的称赞。

林徽因的译文:如此姿态让所有人倾慕。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译文所使用的词汇“倾慕”明显要比巴金译文中的“称赞”更加书面和口语化。

再看以下例子:

原文:

The streets looked as if they were made of silver, they were so bright and glistening.

巴金的译文:街道仿佛是用银子筑成的,它们是那么亮,那么光辉。

林徽因的译文:天地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地上结着厚厚的冰,街道犹如蜡烛做成的一样。

这个例子也很明显体现出两位译者在语言正式程度上存在差异。巴金的译文更加口语化,即属于非正式的语言风格。而林徽因译文善用文学语言,比较书面化,更加正式。

通过“语域”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同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两位大家的译文却各领:巴金译文的语言更加口语化、朴实自然,而林徽因译文则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较书面化、正式程度更高。

童话作品一般有两种阅读途径:书面阅读和口头讲故事。因此,结合两位译者的译笔风格来看,如果选择书面阅读,林徽因笔下的《快乐王子》更能给读者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如果口头讲故事,巴金译笔下的《快乐王子》将会更加清晰易懂。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范文6

[关键词] 格林童话;现代传媒;流变;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J2012-08)。

2005年6月格林童话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在跨越时代的进程中,格林童话伴随所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改变,借助媒介的进化获得了与外界交流的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它在这种交流中不断变化,获取更新的能量,从而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旨在梳理格林童话在影视和新媒体传播下流变和传承的过程,分析社会环境的变迁、传播媒介的变革、受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对格林童话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它在变化中能够得到延续和传承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影视改编

格林童话在由口头文化遗产转到书面文学以及通过纸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的变迁、传播媒介的变革、受众文学观念和审美心理改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格林童话调谐自我、适应生存环境的合理举措。20世纪这种改变仍在以改编和改写的形式继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格林童话的影视改编。1937年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夜成名,开创了影视传播童话故事的新纪元。同时,格林童话从单纯的文学经典转变成了纯粹的商业性产品。迪斯尼为了追求商业上的利润最大化,不光是把格林童话等一批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当作文化艺术产品来进行传播和营销,而且还围绕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主题创建了一系列产业链,如通过兴建迪斯尼主题乐园发展旅游经济和房地产,通过运作品牌、产品授权、连锁和网络经营的方式销售各种衍生产品。这种商业运作模式不仅极大地扩充了格林童话的传播途径,而且为了迎合市场和社会消费群体的需要,文化产品的营销模式中植入了更多“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入了许多轻松娱乐的成分,取得了更理想的传播效果。这些当然是传统严肃的纸媒传播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但是另一方面影像传播不像书面阅读,能够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影像传播中,图像的直观性、创作者的主观性和市场导向直接影响和控制了受众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不自觉地跟着影片和编导的思路走。20世纪40年代早期,借助于电视的传播,格林童话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童话人物不时地会在电视商业广告上出现几秒――灰姑娘用一种新产品给地板上蜡,白雪公主邪恶的后妈通过魔镜看到了棕榄香皂的面部效果,睡美人在品牌棉布床单上做着美梦,青蛙王子在池塘的水被广告上的净化产品处理过后宁愿继续当一只青蛙。尽管这些电视节目对格林童话有不同程度的剽窃和歪曲,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它成功抵制住了“破坏”,脱离了旧时代的故事元素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以更亲民的形象进入大众的生活。

进入新时代,改编自格林童话的电影日渐丰富,如:《魔法灰姑娘》(2004)、《灰姑娘的玻璃手机》(2004)、《小红帽后现代版》(2005)、《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2012)等。这些电影改编不再满足于媒介层面的转换,而是把触角伸向了内容。这里众多的电影都对角色做了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特征和价值观,例如在许多影片中,原来柔弱顺从、等待救助的女主人公都转变成了独立自主,敢于反叛和斗争的现代女性,而相比之下,原来故事中的男权意识被淡化,男性角色的强势地位被削弱,甚至被故意贬低,不再充当“救美”的英雄,而是一个有着若干缺点的普通人,有时还要等待女性的救援。但是这种变异并不意味着对原文本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保留原有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社会状况进行的创新,从而让原来故事当中的那些传统内涵在现实的土壤中继续健康成长,即借助于适当的变异而得到延续和传承。关于电影改编,曾有学者做过精辟的总结:“当我们说‘变形’的时候,并不只是意味着内容的影像转移,而是意味着必须以把握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或符号及文本体系以及含义或特有的影响方式等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在一个拥有不同符号材料的异媒介(或称‘艺术样式’‘体裁’等)中创生出一部既是全新的,可能的话又与原作具有相似性的作品”。形形的影视改编为了迎合当下的意识形态和特殊影像媒介的要求不免要做相应的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原作中的许多基本情节和价值观还是被保留了,比如正义战胜邪恶、自然的爱情、美满的结局等,因为这些基本要素表达了大众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蕴涵着普泛性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认同。

二、新媒体传播

21世纪,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格林童话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新媒体具有易于交互的界面、广阔的超链接、快速大容量的传播、兼容以往各种传播手段等优势。它让格林童话脱离原本的时空,以声、图、文并茂的形式存在于更广阔的时空世界当中。例如:美国有位多媒体工作者就选取了格林童话中的《少年闯世界,学习什么是恐惧》这个故事制作了一个专门网站。网站上融合了事先拍摄的录像、在线摄像、动画、文本和配音。网站用户可以参与网页上的论坛,针对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以组群的方式进行讨论。他们的回复将被留在网上,成为讨论主题的后备文件。借助于这些多媒体手段,这部作品焕发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光彩。

新媒体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一种高度开放的空间。当代受众通过新媒体不仅欣赏格林童话,而且要求参与到它的生产、创造、阐释和传承的过程中。他们调动所有感官欣赏和参与,通过留言和发帖的形式进行积极的回应和互动。这对一贯依赖传统媒介传播的文学产生了冲击,一些像格林童话这样的传统文学经典遭到了恶搞。许多作家和学者对这种恶搞经典、爆笑娱乐、宣泄自我的方式反感,认为它是对传统精英文化的一种亵渎。其实这种行为体现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化风尚和大众的文化趋向。如果今天的格林童话叙事依旧采取过去的话语,不能适应当下受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就会逐渐被他们所厌倦和抛弃,阻断它与外界的交流。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曾经指出,交流不是信息的传递,和信息没有任何关系,交流的目的是实现和维持交流,也只有交流本身能够实现交流,而不是某个封闭的意识――比如说格林兄弟的写作意图。因此对于格林童话,不能纠缠于它的原汁原味和本意是否得到传播,而是使格林童话这个交流系统继续运转下去,因为不管是接收者的理解或误解都是具有“接续能力”的。

作为精英文学的格林童话在这样一场时代和媒体的变革中不但没有销声匿迹,而且体现出高度的参与性。它渗透到大众文化生活当中,在舞台剧、芭蕾舞剧、文学影视改编、流行歌曲、广告、网络以及选秀节目当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格林童话能够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断得到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原因还在于它本身。一方面,格林童话内涵丰富,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文化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要求。格林童话中早已被大众熟悉和认可的经典元素和叙事满足了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产品快餐式的消费需求,能够被快速识别、理解并消化,适合充当言说大众文化概念的“能指”,成为传播大众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精神与格林童话的精神实质是非常契合的。大众文化虽然良莠杂混、藏污纳垢、无序混乱,表现出世俗性、个人性、流行性、享乐性等特点,但它真正体现着大众的民间文化精神,是大众通过新媒体传达的质朴原始的思想感情。格林童话原本就起源于大众民间,虽经格林兄弟从语言、风格和细节上进行了一番改造,将其从杂乱无章、粗俗不堪的口头叙述打造成了精英文学,但其源自于民的朴素精神实质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基本内容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格林童话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重新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并且由于这种与其精神实质更契合的传播方式和文化氛围,它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和延伸空间,许多以前被压制的元素被重新释放,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格林童话中血腥、暴力的内容又再度成为大众争议的话题。格林童话在经历了一番流变之后,终于又以新的表述方式回归大众民间,体现了它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本质。

三、结 语

格林童话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变迁之后,能够延传至今,展现出它永恒的魅力和生命力,原因在哪里呢?格林兄弟受到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尊重人性,认为民间故事是自然通过人类创造的产物,因此应该保有自然朴实纯洁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符合儿童单纯质朴、简单快乐的天性,而且也反映了人类潜意识中对自然的渴望,因为自然蕴涵了基本的真理和价值观,例如正邪分明、惩恶扬善。人类社会中某些亘古不变的信仰和教义已经转变成了格林童话中某些固定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承载着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讲述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文化越是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复制力则越强。某种文化要素一旦获得大众认可,它便成为一种文化模因在社会群体中弥散开来。由此可见,格林童话的广泛流传固然跟儿童的喜爱分不开,然而隐匿于其中的人类所共有的集体无意识才是其经久不衰的真正动因。

[参考文献]

[1] 董文海.迪斯尼的童话传奇[J].企业管理,2009(12).

[2] 沃尔夫冈・加斯特.电影[M].赵吉礼,译.韩国文学与知性社,1999.

[3] 严明.骑士精神的现代影视模因阐微[J].电影文学,2012(04).

[4] 周海波.新媒体与新的文学革命[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5] Berghaus Margot.Luhmann leicht gemacht[M].Auflage.UTB:2011.

[6] Dégh Linda.Grimms “Household Tales” and Its Place in the Household:The Social Relevance of a Controversial Classic[J].Western Folklore,Vol.38,No.2(Apr.,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