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例6篇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文1

关键词:情景语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7).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文2

关键词:高考英语作文 语言能力 方法技巧

近几年的英语高考结合我省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其中英语作文由25分变成30分,字数由100左右字变成120字左右,因此英语作文在高考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呢?

众所周知。英语作文其实跟语文作文是一样的,惟一的区别就是它的要求比语文作文要低一个层次――它不要求文笔。满分的英语作文,只要思路清楚就行了。思路不太清楚,但是题目要求的点都说完全了,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也能得到高分;没有说完,但是基本符合题目的要求,单词语法基本正确,也能得一半以上的分数。

所以,我们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应该使用的原则是,怎么简单就怎么写。不要用自己没把握的单词和语法结构,而应该用最最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力求达到使用了正确的英语句子。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两个月内提高英语作文成绩:

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考试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宗旨不会离开课本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都背诵考纲中的单词,泛读课文,反复推敲行文的过程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然后每天精读二篇文章,按课程计划记忆30-40单词并结合文章进行理解。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无米难以下厨。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记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小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人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必须掌握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

二、多读、多背好文章、范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英语文章也是如此。平时多读多背好文章、好句子、谚语、俗语,对于书面表达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些句子、文章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一)Proverbs:

a.Do in Rome as Romans do

b.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c.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d.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摘白《英语阅读训练》第二册上29页)

(二)Useful structure

a.It is time for sb.to do sth(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10)

b l would like to"…(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12)

c.It is + adj.+to do sth(高中英语第二册上les-son 11)

d.lt takes sb.some time/ some money to do sth

(高中英语第二册上lesson 38)

(三)Good sentences

a.Thank you for teaching us so well.(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l)

b.Best wishes for Teachers' Day(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4)

c.lt's really nice of you(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18)

dl hope everything goes well.(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30)

e.We don't think there is anything of interest inyour pictures

(高中英语第二册上lesson 2)

三.记忆一些英语书面表达的模板

例如,观点对比的作文可以用下面的模板。Thetopic about-…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school recently.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 about itSome students prefer to consider doing sth.(Some stu-dents say…is their favorite.)they think that--(理由一).What's more,…(理由二)。Moreover,…(理由三)。However,others believe-…is a better choice for three rea-sons(然而,其余的人认为做某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有三个方面的理由)to begin with,…(理由一)。Next,…In addition,…From my point of view,the former is surelya wise choice. The reason is that".(或者用:As far as lam concerned,l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依我来看,我坚决支持这种观点…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

四、着手写作文的思路

从题目从发,梳理思路,然后选择并确定结构,然后开写。和语文作文的区别就是,我们完全不用考虑文笔好不好的问题――因为我们离这个层面还差得太远。所以,惟一的要求就是把题目要求说的都说到,尽量少出现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然后追求思路清楚就行。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文3

关键词:词汇汉语水平词汇词汇大纲教材词汇中介语语料库

一、引言

《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编写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依据和规范,在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词表并未在现有的教材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到20世纪末,词汇量大且重现率低成为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杨德峰统计分析了5套教材的词表,认为教材编写者在确定生词时随意性强、缺乏客观标准。梁少丽、宋继华调查了《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至第五册),超纲词在课文中的覆盖率约为30%。同时,《大纲》具有历史局限性,词汇量有些保守,从而造成了目前对外汉语教材超纲词过多的局面。

为了明确《大纲》与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差异大小,我们调查了《大纲》词汇和超纲词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部分教材的生词表中的覆盖情况,并根据“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口语部分)”以及“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词频数据对教材中出现的“超纲词”是否可以接受进行了分析。

二、《大纲》词汇和超纲词汇在教材词表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调查的汉语教材共10套(29册),包括综合、口语、阅读等类型,教材的适用对象涵盖了初级、中级(包括中高级)和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我们首先根据每册教材课文后所列的生词(包括补充词汇,不包括专有名词)建立“教材词表”,每个词为一条记录。每条记录包括了教材生词表中所列的词形和词性。然后添加一个等级字段,根据《大纲》标记该词的词汇等级,非大纲词汇标记为超纲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统计了《大纲》词汇和超纲词在部分综合教材(6套,18册)、口语教材(3套,7册)和阅读教材(4册)中的分布情况(表1、表2、表3)。

Z1-Z6分别是: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1~4册)、汉语初级教程(1~3册)、汉语教程(1~3册,不包括第3册下)、汉语中级教程(1~2册)、桥梁(上下册)、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

K1-K6分别是:汉语会话301句、初级汉语口语(上下册)、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汉语口语速成高级篇。

Y1-Y4分别是:汉语阅读速成基础篇、汉语阅读速成提高篇、汉语阅读速成中级篇、汉语阅读速成高级篇。

从这些统计数据来看,《大纲》词汇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在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应该掌握多少词汇这个问题上,各套教材表现的很不一致。如表1所示,同为初级综合类教材,《汉语初级教程》(1~3册)的词汇量只有1225个,而《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1~4册)的词汇量却达3189个;在中级综合类教材当中,《汉语中级教程》(1~2册)的词汇量为1375个,而《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的词汇量却有2632个之多。作为初级口语教材的《汉语会话301句》和《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的词汇量不过六七百,而《初级汉语口语》(上下册)的词汇量是1874个(表2)。

其次,在课程类型和适用对象水平相同的同类教材中,不同等级词汇的比例差异也很大。一般来说,适用于初级水平学习者的教材应当以甲、乙级词为主。但是表1和表2中的数据表明,初级教材生词表中甲、乙级词的数量在不同教材中差异较大。比如,《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1~4册)》中甲、乙级词分别约占30%左右,《汉语初级教程(1~3册)》中甲级词超过了1/2而乙级词不足1/4;从数量上来看,前者甲乙级词分别为894个和1150个,而后者只有633个和297个。这种现象在初级口语教材中也很典型:《汉语会话301句》、《初级汉语口语》(上下册)和《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中甲级词的比例(和数量)依次为70.09%(518个)、45.68%(856个)和24.50%(148个)。

再次,每套(册)教材的生词表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超纲词,且超纲词的数量和它在教材生词表中的比例随着教材适用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比如,超纲词在初级综合教材生词表中的比例在13%~15%左右,而在中级综合教材生词表中达到1/4以上(表1)。在同一套教材的不同分册当中,超纲词规模随着难度的提高而逐渐增长,比如《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表1)和《汉语阅读速成》(基础篇、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表3)。然而,超纲词在同类教材的生词表中所占的比例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最典型的是中级综合教材中,《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中有1322个超纲词,占其词表的50%以上(表1)。

需要说明的是,前两方面的现象与籍欢欢关于教材词汇的历时性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而第二和第三方面的问题都与第一方面的问题(即教材生词表的词汇量大小)有关。

三、超纲词的常用性

我们调查的教材词表共有9078个词(不包括成语),其中超纲词有3069个,约占被调查教材生词表总数的1/3。《大纲》所收的8822个词在教材生词表中出现的大约只有6000个左右,2800多个《大纲》词并未在教材中出现。本文第一部分已提及有文献讨论过《大纲》收词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那么,我们调查的这些教材中的超纲词是否是教学所必需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考查了这些超纲词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口语部分)”以及“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选择“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作为词频参考依据的原因是,我们认为与作为制定《大纲》主要依据之一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相比,“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在语料构成和语料时效方面更具优势。如表4所示,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中的文学类语料大幅度减少,口语语料的比例有所增加。此外,“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中绝大多数语料都是20世纪90年代创作出版的。

我们调查的教材生词表中的超纲词,共有422个词位于“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的高频8000词之内,有814个词位于高频的12000词内。比如,“人才、美元、加快、造成、总是、图书、父母、国外、报道、关注、网络、外商、之前、想象、唯一、上市、照片、最终、当今、早晨、魅力、出国、监测、乃至、厉害、青少年、员工、良心、无私、年底、运营、婚礼、身份、一流、钢铁、市区、共识、家人”等词,位于“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的前4000位;“夸张、回报、探险、迁移、高雅、交织、声称、剥夺、穿越、醒目、表妹、机票、讲台、精髓、门票、手下、外甥、细腻、小区、心声、寻常、陪伴、无奈、气派、试图、公寓、严谨、骗子、钱包、拳击、嗓音、敬佩”等词,位于8000~9000位之内。这3069个超纲词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口语部分)”的情况是:有475个词位于的高频8000词之内,有735个词位于高频的12000词内。位于前50的有:早晨、父母、之后、造成、之前、厉害、民警、公安局、待业、早上、英语、总是、够呛。

从语料库词频数据和语感上来看,这些超纲词中的绝大多数确实具有常用性的特点。教材词表中的这些超纲词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及其口语语料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说明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大纲》的局限性问题。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这些词应该作为教学内容教授给语言学习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考查汉语学习者对这部分超纲词的掌握情况。在3069个超纲词中,有256个词位于“中介语语料库”词表的高频5000词之内,487位于高频8000词之内,其中前50个词及其在“中介语语料库”词表中的次序见表5。虽然这些超纲词并不是《大纲》规定要求学习者掌握的,但是它们中很大一部分都确实具有常用性的特点,而学习者也确实掌握了这些词。

词在“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所学词汇的掌握程度。然而在“中介语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超纲词是否应该作为《大纲》的补充内容,还需要考察这些词在汉语母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表6列出了在“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口语部分)”高频8000词,且在“中介语语料库”高频4000词范围内的42个超纲词。虽然有些词的身份存在争议(比如“这儿”“校”等),有些词的高频特点与语料样本相关(比如“委员会”),但是从语感上来说,这些词中的大部分都应该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习者。

四、关于词汇《大纲》和教材词汇的讨论

从上面的统计来看,《大纲》词汇和超纲词汇在不同教材中分布差异非常大。适用于某一特定水平的同类教材应拥有多大的词汇量,《大纲》规定的各等级词汇应该占有多大比例,包括多少超纲词以及应该具体是哪些超纲词才合适,在这些问题上,各教材之间缺乏一致性。因此,不同教材在这些方面难分良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大纲》的适用性,二是教材与《大纲》的关系。

首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统计来看,《大纲》确实存在词汇量偏低和内容陈旧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确实影响到了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评估。现行《大纲》是1992年颁布实施的,虽然2001年进行了修订,但只是一些微调。如果再追溯《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语料,其时间跨度已不只25年。然而,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语言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词汇又是最为活跃的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地对《大纲》进行修订,从而满足现行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需求。

其次,《大纲》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然而,从本文的统计结果来看,教材词表与《大纲》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不同教材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词汇量、词汇等级和超纲词等问题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循《大纲》的指导。我们想说的并不是不遵循《大纲》的问题。在很多人都认为《大纲》存在问题时,这一话题已经辩不清楚,也无需讨论。在我们统计的教材当中,有些教材的编写者意识到了《大纲》的不足及其与教学活动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以《大纲》为基础的同时扩大了词汇量并丰富了词汇内容。其中有很多教材的编写者都是活跃在对外汉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所做的这种扩大和丰富,正是语言教师的语感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因此,我们认为教材词表(要传授的内容)和“中介语语料库”词表(已掌握的内容)对于修订《大纲》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虽然这有悖于通常以《大纲》作为编写教材和指导教学的依据的做法,但是它们在确定词汇大纲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不容忽视。

五、结语

我们调查了《大纲》词汇和超纲词在部分教材的生词表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超纲词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及其口语部分)”和“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1.目前很多教材在词汇方面超出了现行《大纲》的限定且同类教材之间在词汇内容和数量方面的差异较大是客观事实;2.《大纲》本身因存在内容陈旧和词汇量偏低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如果《大纲》本身的问题不解决,教材编写无纲可依,对教材进行比较和评估也都有失公允、无从谈起。在制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教材词表和“中介语语料库”词表在确定词汇量和具体词表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何利用这两个词表,以及扩大所统计的教材规模和改进调查和统计方法等,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力的标准”[06JJD740005]资助。研究过程中得到邢红兵教授的支持与帮助,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张博,程娟.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2]姜德梧.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3]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状况的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4]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5]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6]梁少丽,宋继华.对外汉语教材等级词频统计模块构建――一种辅助对外汉语教材词汇难度评量的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09,(7).

[7]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

[8]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9]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10]籍欢欢.30年来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词汇更替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常宝儒.关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编纂问题[J].辞书研究,1986,(4).

[12]刘英林.《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的研究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1989,(1).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文4

关键词: 英语教科书 性别歧视 语言 认知

一、引言

教师、教材、教学设备是办好学校、培养好学生的三大要素,教材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国华,1996)。教科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科书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所研究的性别歧视是狭义的性别歧视,即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因为广义上的性别歧视还包括对男性的性别歧视。通过运用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为以后教材的编写与审定避免性别歧视等有一定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潘建(2001)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将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做了对比研究,以体现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差异。高月琴(2008)在研究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呈减弱趋势时,主要通过对比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以后出版的美国《读者文摘》各300篇文章的语言及内容。曾天山(1995)在研究男女在角色数量、职业特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的是,通过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和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李晓惠、周民(2004)则选取了《大学英语》精读练习题中体现出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研究。

以上的研究都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分析的,但是没有从语言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新版人教版的初中英语课本八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研究,试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层面分析产生歧视的原因(注:因为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七年级的书本中主要侧重的是对话,可供选择的文本材料太少。)。

三、研究方法

运用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两种方法,对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STUDENTS’BOOK的,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的教科书进行数据统计。在内容方面主要统计:男女作为主角和在插图中出现的次数。并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结果进行统计。在文本方面,主要选取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B部分的3a的小文章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分析统计的结果来看在文章的语言方面是否存在歧视现象。

四、结果分析

在内容方面,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初中英语教科书杰出人物性别统计表

表2 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中性别统计表

在文本分析中本文主要选取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B部分的3a的小文章进行分析。

(一)表示职业的词。

在谈论男性和女性职业的时候,男性的职业多侧重于医生、司机等,而女性的职业多侧重于护士、导购员、服务员和家庭主妇。

(二)据统计,在教科书中,表示女性职业的词出现了许多次,如:用he或者man来通称男女两性这一现象,在人教版教科书中有明显体现,如: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Unit 4,第八册下)

He who would do great things should not attempt them all alone.(Unit 5,Self Check 2;第九册)

It might be a man riding a horse.(Review of Units 1-5,2a;第九册)

五、避免性别歧视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要消除在语言的交流中所产生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这种现象,予以避免是可能的。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中应该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其次在教材的审定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到这种现象的存在;最后教师作为传到授业解惑者,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

六、结语

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工具,人们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本身并不具有性别歧视的功能,只是使用语言的人有这种思想,才使得语言产生这种功能。教科书作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会直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认知。这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STUDENTS’BOOK,在性别歧视现象上较其他教材来讲有很明显的减弱趋势。总的来说,这套教材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教材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应在今后的教材审定和编写中予以避免。

参考文献:

[1]高月琴.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实例研究[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8,8.

[2]李晓惠,周民.《大学英语》精读练习题中的语言性别歧视[J].理工高校研究,2004.

[3]潘建.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4]于国华.必须抓好教材建设[J].求是,1996(22).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文5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高中文言文 选文研究

一、选文篇目与数量的比较

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册65篇课文,其中文言文有17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6.2%。而苏教版必修教材也是五册,共113篇课文,文言文仅有24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1.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例要高于苏教版。人教版是单元编排,每册课本中都有四个单元,其中有一个独立的文言单元。而苏教版是专题编排,每册课本中有四个专题,文言文则是散见于每个专题中。人教版教材中,每册课本分布的文言文近乎相同,而苏教版的分布则很不均衡,在必修1-5册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分别是4篇、2篇、8篇、4篇、6篇。必修3和必修5的文言文最多,其中必修3还专门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安排文言文,其他各册的文言文则穿插在各个专题中。从这样的编排中我们发现,人教版比较重视文言文整体性的学习,而苏教版则侧重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即对人文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1]。苏教版教材在把握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和能力,苏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不均衡的分布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压力。而人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均衡的分布却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选文题材和体裁的比较

我将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题材分为人物形象、哲理情思、人格精神、观点论辩四种类型[2]。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将“哲理情思”题材作为选文的重点。人教版选文6篇,苏教版选文10篇,在文章的选择上也尤为相近。《陈情表》以细腻的笔触,把作者对祖母的孝心与对朝廷的忠心表现得淋滴尽致;《兰亭集序》以轻快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感慨。从这些文章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丰富的文言知识,也可以挖掘古代人思想的精华,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选文以“观点论辩”这类题材为主。两版教材《劝学》、《师说》和《寡人之于国也》这三篇课文充满了论辩的色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学到了论辩的方法,而且培养了思辨的意识。但议论文本就是高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难点,初学者很难把握其思辨思想。如果把它放在3册以后,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人教版的设置比较妥当;而苏教版把它放置在第一册中,我认为是不太恰当的,这将给初学者在学习上造成极大的困难。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更倾向散文的选编,骈文和韵文的量相对较少。人教版选取了15篇散文,苏教版选取了23篇。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等不同体式。两版教材都将论说文作为主要的体式进行选编。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由对记叙文的学习转变为议论文,为了适应学生文体学习的转变,教材选编也积极作出了调整,将几乎一半的论说文安排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从文体编排这个层面看,人教版和苏教版编排都较为妥当。

三、选文的衔接比较

为了全面考察教材衔接的情况,有必要对两版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进行纵向分析。所以我选取了九年级下册选文和高一年级选文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两版教材在初高中选文的衔接上是否合理。

初一上册语文作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 交际 浅析

听、说、读、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四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是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价值观的体现,自然离不开上课认真听讲、课堂回答提问的口语;说得清晰明白者,读必流利;写作无非把想说的口语变成文字。足见“说”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之重,论“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之一。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单元安排,每册七单元,每个单元均有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总计四十二次。按单元体例逐渐由七年级简单的自我介绍过渡到某一话题交际,最后上升到九年级的主题式交际。这样的编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

一、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理解它的要求,它的基本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也就是说口语表达能简洁明了,表意明白清楚;意思条理连贯具体有层次;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听话者的对象等。

1.简明:如七年级上册的自我介绍:则应从姓名、年龄、毕业小学、家庭住址、个人爱好或特长说起,让其他同学对自己有个大致的了解。说特征,猜同学则应抓住最明显的体貌特征、说话语气、动作特点来突出(当然得强调一点,不能拿同学的生理残缺说事);可从如:胖胖的、虎头大眼,说话慢条斯理、走路一阵风等角度来突出同学的特征从而猜出是某个同学。不能说出的特征让人像猜谜一般猜不出谜底到底是谁那就不成功了。

2.连贯:条理是否清晰,与说话表意的层次关连很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又是什么,说话者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说出来的内容才能让人明白意思,如八年级下册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利。除环境、身体心理健康等,最主要是受教育的权利,这是重点;相对而言,义务则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相关。通过点拨学生讨论起这个话题,就不会无的放矢、空洞无物,强调自己所享受的权利时,也就不会忘了自己该承担的义务了——如免交学杂费、个别同学还能享受困难补助等,但来学校无心向学、无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那就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了;还有要享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权利,如爱护公物,做好卫生保洁等是学生应尽的义务了。例子很多,不一而足。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基本类别

四十二次口语交际,作为大致归类利于教学的开展,便于相应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可分为:

1.积累类型: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朗读”,下册的“童话接龙”;八年级上册的“交流格言”,下册的“交流对联”,都属于积累类型的口语交际,只有一定量的积累,这类型口语交际较易进行。

2.介绍类型:七年级上册“自我介绍”“说家乡”“说特征”“交谈学习体会”,下册的“交流科技信息”“自荐担当自愿者”;八年级上册的“模拟旅游咨询”“小院士科普讲座”,下册的“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话说我家”;九年级上册的“漫谈电视剧”,下册的“漫谈音乐的魅力”“时事聚焦”等到属于介绍某一方面内容之口语交际,说话者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自己的见地方能让人信服,这比单纯的积累交际类型,难度由七至九年级逐渐加大。

3.讨论类型:七年级下册的“讨论”;八年级上册的“劝说”,下册的“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看‘闻鸡起舞’”;九年级下册的“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开一次辨论会”“谈谈名人效应”,下册的“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你相信商业广告吗”“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都属于此种类型。要求谈自己的观点时,更多从探导的角度出发,有时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那就变成辩论,主要还是存异求同,以期达成共识,得到大家的认同,那此类的口语交际也就达到一定的效果。

三、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其他环节的关系

众所周知,检验教学的手段是考试,而考试很难体现“口语”变一环节,那是否“说话”就显得不重要呢?

交际最直接用的就是“口语”,“听”是黄老师的口语,“读”除默读外也得用口语,“写”不过是把口语变成文字,教学过程提问与回答也离不开口语,足见“说话”还是四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环。考查的角度来看:拼音与汉字的考查、诗词节奏的划分,基础整合中在某种语境下让学生以不同身份解释说明某事、帮人解困,作文等均能体现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环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是应该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环节的。另有时也不能单纯为考试而教学,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完全吻合的——在日常生活中国,口语交际的需求远比考试更重要,教出的学生让人觉得连话都说不好,甚至是连话都不会说,那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不足之处,这点也应引起语文同行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