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范例

初一地理教学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1

一、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在学习时比较容易接受易于想象与理解的内容,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枯燥、复杂或者是抽象的学科内容,则很难理解,长期下去,也就对学习这门学科失去信心,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障碍。因此,初中阶段教学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这也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以口头讲述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真切体会到这些知识的内容与意义,但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地理教具辅助教学,则能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如此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主探索与观察的意识,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涉及较多的空间内容及结构的分布问题,且部分地理知识抽象性较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而适时运用恰当的地理教具辅助教学,能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给学生留下较为直观的印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地理图表增强教学直观性。地理课堂上需要运用到较多的图表,如,温度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以及等高线分布图,这些图表的运用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以让学生在图表的辅助下系统地掌握与理解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的第一课就是初步认识中国与世界,教材也配备了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便于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时与地图相对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地图辅助教学也能更好地呈现要表达的内容,以地图为桥梁,能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连接起来。比如,以“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运用气温分布图以及降水量分布图进行深入理解,引导他们观察云层分布图以及降水的形成过程,并对照降水量的分布曲线,这样学生能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阅读气温与降水分布图的方法。如此,教师也可以顺势对照世界地图给学生分析世界上不同地区气候不同的原因,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师生共同制作地理教具,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学重要的目的就是强化学生对地理现象与原理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当然也并非完全是一些重大的地理现象与事件,还包含微小的事件。由此可见,在认识地理问题与现象时应用到的教具并非全是大型复杂的教具,也可以应用一些微小的教具辅助教学。比如说,在研究风力与地转偏向力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文具进行演示,如学生常用的小刀、铅笔等,用这些教具给学生揭示地理知识中蕴含的原理。师生共同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制作这一教具的目的,并分析制作这一教具是为了证明什么样的知识原理,这一知识原理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冲突,若有冲突,应如何解决。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进行“发现式”的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差异教学;应用;策略

差异教学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然后教师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和测试方法,切实有效地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度。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从而使得教学工作更加顺畅,更加具有灵活性。

一、全面评测学生差异

教师要有职业敏感性,从微观上深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因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导致自身学习能力有差异,对于教师所教授的地理知识接受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课前预习工作充分,能迅速掌握即将所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能快速吸收老师课上教授的地理知识,及时并准确地完成课后作业,还可以利用余力学习本节课程的外延内容;乙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课前预习工作一般,不能及时把握即将所学课程的重点和要点,在课堂上就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去理解老师标注的疑难点,能够较为容易地完成课后作业;丙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自控力不足,课前预习工作往往会被他们忽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状况,完成课后作业对他们来说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所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自学能力,并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一视同仁,全面评测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并尽可能地了解更多外延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教学相长,既促进了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善,也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

二、为各层次同学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统筹兼顾,个别指导

由于甲、乙、丙三个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知识理解吸收的速度有缓有快。教师应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自身特点为他们进行目标量身制定。在地理课程“世界的人口”一节中,甲层次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吸收记忆性课程内容,如世界人口增长的现状,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等,因此教师可以提前给甲层次学生安排一些关于本节教学重难点的任务,例如世界人口图表中自然增长率、死亡率等公式的演算推导过程以及世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思考;乙层次学生对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这种偏记忆性知识点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记忆,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时间给乙层次学生用来记忆知识点,然后再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去思考主观性的类似世界人口增长会带来怎样的威胁或益处的问题;丙层次学生需要教师花费更大的精力去督促与指导,对于浅显易懂的知识,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理解吸收,教师应先让他们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然后再进一步思考世界人口增长对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影响。教师应统筹兼顾,个别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地理学习目标,在已制定的目标范围之外,根据学生学习余力不同,布置不同难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剩余学习能力。同时,甲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向其他两个层次同学多多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课本外延与初中地理相关的知识,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三、教师布置共性、个性作业

在初中地理课堂学习中,教师应清晰明白地讲解出“世界的人口”本节的重点、难点,并针对重、难点例如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分布原因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从作业中提炼出基础知识并将其理解透彻。对于甲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并总结自己记忆诀窍或秘诀;对于乙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并能阐述重点和难点,给他们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让他们罗列出知识重点;对于丙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从作业中提炼重要知识点并摘抄至笔记本中,要求他们每天进行记忆,同时兼顾基础初中地理知识点。这样作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仅完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效率与质量,避免了时间浪费。初中地理作业布置要有弹性,灵活新颖,在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记忆理解的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该要求优等生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同时,尽可能地多做一些辅导书上的习题,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的通用方法;要求中等生尽可能低错误率地完成基础作业,有时间多尝试做一些考查综合能力的综合题,从中提取知识点并熟记;要求学习困难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再针对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情况为他们讲解易错点,同时,学生在课后时间也需要做适当的难题训练,尽量做到基础知识低错误。

四、尊重差异、互补合作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尊重学生的差异,避免区别对待现象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各自的优势,学习思维大有差异,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与别人交流分享的环节中,不同的思维方式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尊重差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来进一步弥补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差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差异,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布置地理作业要有弹性,灵活多变。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优等生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使学习困难生提高对初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绩评价更合理化,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这种模式有助于“你追我赶”学习氛围的形成,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

参考文献:

[1]陶力越,程志华,陈军,等.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地理差异教学策略研究———以《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为例[J].地理教学,2014(20):33-35.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3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前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对于初中地理科目来说,教师应该针对班级里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差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使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地理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

一、目前初中地理科目教师应用差异教学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并没有掌握差异教学的具体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落实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对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逐渐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教育学家提出了差异教学方法。但是经过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掌握差异教学的具体方法,甚至有一些教师根本没有听说过差异教学法,那就谈不上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应用,这就导致初中地理科目的教学不能得到强化和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应用差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虽然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不同学生在智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上会有所不同,但却依旧使用最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进行初中地理科目的教学,不能充分认识到针对学生特点应用差异教学方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差异教学,需要教师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地理科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差异教学的理论落实成为教学的有效策略,这些工作对于习惯了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三)初中地理教师应用差异教学方法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初中学生的升学率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关注的问题,很多家长也认为应试教育是最适合初中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地理科目来说,许多家长并不十分重视学生在地理科目方面的发展,认为学生只需要在考试之前将知识点进行背诵和记忆,考试中拿到高分即可,并不需要在地理科目中花费较多的时间,而是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的科目上。同时,很多家长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而是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是否能够考到重点的高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要应用差异教学方法来进行地理科目的教学,就会面临着来自家长以及其他方面的较大的压力。

(四)很多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初中地理教师的差异教学方法

学生长时间以来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如果教师突然改变教学方式,应用差异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会对新的教学方法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不仅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差异教学方法的作用,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科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通过调查发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差异教学,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在整个初中地理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在教师实施差异教学方法时不能与教师进行配合,在课堂上不与教师进行互动,那么差异教学的实施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

二、在初中地理科目教学中强化差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地理科目教师要端正态度,全面了解学生差异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才是初中地理科目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最终教学目标。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全面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差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对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然后针对每位学生在学习以及其他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尽可能使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教师要将差异教学作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初中地理科目教师要将差异教学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然后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具体来讲,对于班上一些地理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面,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对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对其地理水平进行强化和提高。而对于一些地理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就要对其知识应用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课外的资料对这些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初中地理教师要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为使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充分感受到地理科目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科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的教学,尽可能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然后在课堂上对教学情境进行创建,可以根据情境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使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强化。

参考文献:

[1]王东方.差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4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目前,在国家教育体制持续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而差异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学地位和差异特点,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并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学关系,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初中地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好的制定差异教学的方案和措施来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内容。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的差异教学主要是指在班级的各类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来制定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方案和措施。通俗的讲,差异教学不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对某个学生或者学习小组进行关注,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或者小组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因此,在运用差异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需要,如团队开展合作以及情绪表达的需要;外技能教学的需要;某个问题深入讨论的需要;遇到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指导的需要等等。由此可见,在运用差异教学法时,教师必须不断改变教学方案、教学速度、教学水平等来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以及各类学习需要。

二、差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略

目前,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还比较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守旧,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这从根本上来讲不利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差异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某个学生来实施的专门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优势互补,不断进行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等的碰撞和交流,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1.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地位

在教育体制持续革新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学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差异学生运用差异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更好的开展。

2.学生个性差异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运用差异教学方法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进行教学。初中地理教师要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从而更好的针对学生的差异来运用差异教学法。例如在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和理解上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差异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让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们更深层次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地理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对存在差异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气候条件、各类天气状况,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相关教学知识和内容,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小组差异性教学

在实施差异教学法时,除了个体差异教学之外,初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在小组学习和讨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差异,并针对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同时也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去探讨和解决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使得小组内学生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能够扩大交流、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三、结语

在开展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结合学生以及小组之间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差异教学,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共同解决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爱国主义;课程特点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他们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学地理教师应当秉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笔者按学科知识体系整理了以下四个切入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储藏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拥有大面积的农耕用地,水资源含量以及林业面积等均居世界前列。这些先天的优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炎黄子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的拥有量甚至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工业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量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某些资源已经濒临衰竭。通过课堂反复强调我国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树立领土意识,真正地认识到祖国美好河山需要龙的传人来守护,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发展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同时,在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认清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使其思想上树立强烈的地理“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这个学科素养———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讲到祖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时,要注意环环相扣,抓住关键点,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才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如描述青藏高原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色时,不能只简单地从美学角度去欣赏美丽的景观,还应强调雪山和冰川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夏季雪山冰川的融水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祖国东部的每一寸土地,使学生了解并深刻体会到祖国山山水水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务必保全领土完整。

二、浓厚的人文气息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古代先贤以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建造了无数因地制宜的恢弘巨筑,达到了世界人文景观的巅峰,比如教材中涉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丝绸之路、故宫、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布达拉宫、都江堰水利工程、敦煌莫高窟等,这些奇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应当注意在人文景观介绍时渗透民族文化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学生无声处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世界各国的对比

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上典型国家的基本文化背景和地理概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学习心得,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研究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同时强化了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尽管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仍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常年处于肆意弥漫的硝烟和战火之中。忧劳兴国,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创造发展机遇和繁华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放松对未知挑战的警惕。比如以地理学科为背景探讨中东地区冲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诱发流血冲突的系列原因,如民族宗教文化矛盾、石油资源之争等。这时老师应顺势引发“头脑风暴”,从而令学生庆幸自己生逢中国,时时刻刻都有祖国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保护着大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艺术

目前,班级授课的主要实施阵地仍然在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有着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艺术,定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放慢课堂节奏,捕捉学生心灵

笔者反思自身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从确定主题、收集素材,到制作课件、用心展示,对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我都是每节课的重大挑战,更是一次心智成长的历炼。尤其是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赶路,我们妄想一路的繁花阅尽,为了事先预设的那个目标,本应是一次优雅的赏美旅行,我却把它演变成一场战斗。急匆匆,匆匆行,也许最后我确跑完了全程,但这一路,我和孩子们到底收获了多少风景。我真不敢说,我甚至都不敢俯下身子问问同学:这堂课,你到底学了点什么没有。在老师角度也许可以上得行云流水,珠联壁合,满堂生辉,但真正决定课堂核心的应该来自学生主体不间断的反馈,乱了节奏,少了章法。缺失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多少学生能接受,多少能让学生充分自如的把握,需要有一个预设。其实这一点一开始便犯下了错误,明明四十分钟,都要给学生海量预设,内容轰炸,岂不是自设罗网。二十张幻灯片一开始就把我拖入了泥潭,为了三个目标,为了三种方法,自然就被牵着鼻子,节奏太快,在匆忙中前行,忽略了学生,我也成为了一个牵着学生鼻子赶路的牧人。出示幻灯片,学生回答,实战演练,学生快写,我给了学生多少时间思考,又给了多少时间实战,给了学生多少等待,匆匆忙忙,打断学生思路,中断学生练笔,我简直就成为学生思想的刽子手,把学生割裂得七零八落。是啊,为了目标,节奏太快,少了课堂生成的应变,实在得不偿失。现在看来,就少了一份等待,缺少一份悠然,自然也全无了底气。如果还能等一等,哪怕是一两分钟,甚至是片刻的静默,抑或是一次错误的呈现,也许不能完成预设,但还给孩子的是更多淡定的自然和深入思考的空间,并不完美,但给孩子的也许更多一点。走得快,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细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做表面和花架子,为了分数,为了表面的繁华,的确走得太快,也成了一种伤害。放慢课堂节奏,捕捉学生心灵,真正让学生走进课堂。

二、结合学科特点,跟上时代步伐

地理抑或是一门时代性鲜明的学科。课堂教学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根据变化的现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代在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剧变,变化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和理论研究的速度。因此,出现了教材中某一概念或理论同现实脱节的现象,这种脱节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前适用的理论在现实面前变得过时,需要完善发展;二是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事物无法用教材上的概念和理论来科学地解释。教师在讲解某些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要根据变化了的现实,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讲授,如果拘泥于教材,就会犯科学性错误,闹地理性笑话。例如:从太阳的九大行星到现在的八大行星等。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论同现实不相符合的前因后果,从分析中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树立发展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怀疑态度。因此,作为一个地理课教师,我们要随时了解国内外地理史实和发展渊源,了解本国地理国情、乡土地理实情,包括环境保护、人口变化、气候特征演变,国家在地球地理方面的重大决策,家乡突出变化等,这些地理的、科技的,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时代精神的体现者。

三、巧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说话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交流,课堂教学语言交流时巧用语言艺术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学生自觉参与活动,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就感,主动收获来自教学活动的信息。1.谐音记忆。如:地壳中的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谐音地说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2.顺口溜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东北三省辽吉黑,内蒙古大草原等,3.猜谜语激趣,如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远看是山,近看是川让学生猜,启发描述的是哪个高原。4.用幽默提趣,如因为热胀冷缩解释夏天热导致白天时间长,因为眼睛在前耳朵在后解释自然现象中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作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诙谐幽默的语言足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教师用丰富多彩、幽默风趣的语言推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四、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情感教育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7

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地理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地球面貌、人种人口、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划分等多个部分,虽然大多数地理知识都可以用图形或者图表的方式进行展示,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地理的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教师上课时要打破“粉笔+黑板+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除了要给同学们充分展示教材已经存在的图像和图表外,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让一些地理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八年级地理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除了书本上已经提供的北京地形图、 四合院、京剧、故宫、八达岭长城等图片外,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穿插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内容和视频,通过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聊天,把学习的内容一步步引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后练习环节, 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比赛的方式完成,既巩固了知识点,又增加了趣味性,同学们争先恐后,玩得不亦乐乎,学习效果特别好。

注重识图教学

 进行图文并茂化的初中地理教学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之后,才有能力对新的地理知识深入学习和了解。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我会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轮廓图时,我让学生做拼图游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知识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供识图机会

 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看图, 并能主动地提出与图相关的问题, 重视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图中捕捉信息,通过读图来解决问题,如,课堂上,教师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请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 从纬度位置看,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带。2. 由图可知,非洲气候的分布具有_____的特点,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气候。 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自然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结合生活实例教学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相关案例的查找。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选取一些有趣的地理图片,向同学们展示并讲解其中的地理知识,比如讲解有关地震的知识, 就可以运用ppt灾害的图片,加强同学们对发生地震时相关的自救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相关的生活能力和意识。

开展图片收集、 识别图形的课堂游戏

初中地理的主要教学重点难点是世界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以及分布、世界地形地势以及分布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图片的收集,让学生在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同时, 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好习惯。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与地理图片相关的小游戏,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地理知识

初一地理教学范文8

关键词: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思维能力

将以图导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信息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脉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可见,将以图导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以图导学模式概述

地图是地理课程表达地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地理知识的“骨架”,更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以图导学模式是借助各类图片使地理信息直观化、形象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感,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以图导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模式,能够将地理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减缓地理知识抽象性为学生带来的困扰,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以图导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以图导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改革。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以图导学模式,将地理课程知识以图形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地理图形,使地理知识点、难点知识更加细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图形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地理教育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地理教育。以以图导学模式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祖国山河、祖国疆域的特点等,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发展学生地理精神具有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学能够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运用以图导学模式时,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一授课模式。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知识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阻碍了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以图导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结合地理知识为学生构建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图形、图片等形式,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学的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教师运用以图导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地理知识,为学生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进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生动化、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以图导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标注到图形中。然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观察、分析、探索地理图形,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悟能力,进而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应教授学生以图导学模式的运用方法,让学生通过以图导学模式的运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运用以图导学模式时,应该将其细化,让学生知晓教师是如何将知识归纳到图形中的,使学生学会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以图导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以图形为基础,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运用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明晰知识的同时,对知识形成质疑,进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以图导学模式为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知识存在质疑,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探讨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运用以图导学模式为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探究问题。第三阶段,学生得出讨论结果。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能够促进以图导学模式更好地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促进意义。基于地理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学习较为吃力的现状,将以图导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亨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