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英语范例6篇

初一上学期英语

初一上学期英语范文1

一、热爱教学,敬业乐教。

由于热爱教学事业,因此在教教书育过程中人,以身作则,尊重学生,自觉落实教育方针,给自己制订了较高的教育教研目标。

不断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关于教育方面的理论,掌握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

在与人相处方面做到了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为争创和谐科室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因材施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遵守校规校纪,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在工作时间从不玩电脑游戏、聊天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依法执教,无体罚、侮辱、漫骂学生的行为,不在校外办班、不进行有偿补课、没有乱收费等违纪行为;依法执教,无体罚、

二、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能力。上学期我着重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培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感觉自培能力,教学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我一直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也非常喜欢学校每年搞的教师培训。今年由于特殊原因我们的集体培训取消了,改成我们每个人在家自培。我每天有计划的读书,写读书笔记;总结上学期教学的成败经验;准备下学期的新课。这种自培形式是在学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校长给我的一种新的培训方式,也大大的提高了我的自觉能力。

  在教研方面我要多向教科室靠拢,多向刘伟华老师学习。在管理方面我也应该多向温剑学习。

三、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利保障。勤奋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我对积极进取的诠释。上学期我是满出勤率,遵守请假制度,从没有迟到、早退现象。

上学期在备课方面做到交待知识精准,方法灵活。把繁琐的东西经过我自己的深加工,以简洁明快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从老师口中说出的东西没有晦涩难懂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至于批改、个别辅导那是决不可少的。我充分利用导师制这一有效机制对学生进行辅导。我的受导学生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是我感觉到成型一个出手一个。

四、教学质量优秀、教学成绩突出。

上学期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上半学期制订计划,特别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在学校的三次月考中,我教的27和28 两个班每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两个班的差距稍微大了一点,但是没一个班在和自身比的时候,始终是在进步着的。因此我的工作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反好评。

俗话说:善说不如善做,善始不如善终。成绩已经是过去,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做到善始善终。

2010-2-21

查阅更多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英语初一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上学期英语范文2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改革

1.引言

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后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进和发展,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无法较好地发挥,从而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极高,这是由于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较早的英语学习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学生需要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是一门工具类的语言学科,其教学方式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有所区别。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课题展开讨论,以期通过分析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初中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很多因素有关。有一些是社会因素,例如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重视,有一些是科技发展的因素,例如科技发展催生的多媒体技术保证了语言文化的传播等。但是无论是什么因素,所带来的作用并不都是有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种挑战将促使英语教学改革快速推进。

2.1社会对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视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特别是英语这样的实用型工具,这种重视对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挑战巨大。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学会做题是教学的普遍认识,所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受到社会的严重怀疑。初中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习惯是这一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所以,在这种挑战下,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2.2学生英语水平层次相差较大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这种从小的培养对于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帮助非常大。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仍然以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英语教学,势必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认为如果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掌握了,就没有兴趣再听讲,而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过难,无法及时掌握,同样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初中阶段,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和英语语言的运用会有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3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当前英语教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学会做题的学生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这对于工具类的英语评价显然不适合。试卷形式是当前学生学习考核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理工科类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适合的,而对于英语而言,考试仅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做题能力,最多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及事物判断能力,而真正涉及语言的运用,即听、说等的考核并没有,所以,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较为片面的,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3.学生自主学习的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由主导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应该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将会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3.1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分组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要了解清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为后期的层次教学做准备。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实现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水平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过高或过低的教学难度都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为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做准备。教学计划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以,只要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就能够据此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后期教学提供参考。进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分组是整个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3.2自主选择学习课程

当分组完成之后,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有计划地将他们分为三组,例如,优秀、良好、一般等。当然这种分组仅仅是按照英语学习的水平划分的,并且不能公示,在跟学生家长交流之后,分别三组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课程,这些教学课程要以教学大纲为主,只是难易程度不同。在教师的建议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课程选择。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自主设置课堂内容,当然这些内容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英语学习效果。

3.3弹性的教学评价

这种自主的课程选择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分组间的层次会不断变化,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课程的调整或者分组的调整。这种调整的依据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与以往的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评价不同,这种教学评价应该是综合的、弹性的。在考核过程中,重点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并根据学生自我的要求将其进行分组间的调整。这种教学评价的最好效果应该是所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够处于相对一样的水平。

4.结语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生接受英语较早,水平参差不齐,来自社会等的压力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上文分析的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改革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董海玲.初中英语“现在完成时”的教学[J].天津教育,2012,12.

初一上学期英语范文3

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近代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前时期(1902—1949)

我国学生学习外语,始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的京师同文馆.同文馆内设英文馆、俄文馆、法文馆、东文馆等,聘请外国人教习外语,培养外语人才;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并于京师大学堂。外语(主要是英语)正式列为中学必修课程,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当年,清政府仿效日本,废科举、兴学堂,制定并颁布《钦定中学堂章程》,正式规定中学堂均开设外语课。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废除了封建帝制,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随之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又于1913年颁发了《中学校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学制为四年,外语为中学必修课程。此后一直延续到1922年。在这整整二十年间,就外语教学来说,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

1.课时比较多。《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五年间外语课总学时为1,444课时,每周课时为8—8—8—6—6,《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学四年间外语课总学时为1,056课时,周学时为 7—8—8—8。

2.教学目的比较侧重培养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不重视培养口语能力。

3.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比较重视语法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由词类而句法,注重定义解说的教学方式。语音方面主要教字母和拼音,绝少涉及语音语调。

4.教材最初采用外国课本或教会人士所编的书籍。后来才逐渐出现一些中国人自编的课本。一般地说,这些课本程度较深,古典文学片断占较大比重,词汇量大,学生很难学习。

1922年,南京政府实行“新学制”,中学从学制、学科、教材到教法,由仿效日本为主改变为效法英美为主。学制实行三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外语作为必修课,由初中起开始设置。此后,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始终没有重大改变。这一时期,中学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有:

1.课时趋向减少。1933年规定外语课每周5学时,六年间共1,080学时;1936年规定初中每周4学时,高中每周5学时,六年间共972学时,1948年减为3—3—4—5—5—5,六年间约800多学时。

2.学习和引进西方语言学、外语教学法的新理论。语法翻译法的地位受到挑战,直接法在教会学校中普遍采用,并为部分公立、私立学校的教师所接受。不重视口语教学的现象有所改变。也有一些人进行了一些实验和研究,如张士一等人倡导试行直接法等。

3.语音教学逐渐被重视,国际音标得到逐步推广,以代替韦氏音标或牛津音标。

4.关于教学目标,初中阶段注重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高中阶段则依然着重培养阅读能力。

5.教材品种较多。中国人自编的教材比外国人编的教材更适合中学生实际,其中林语堂编《开明初中英文课本》流行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除一些英语课本以外,还有多种语法书、注释读物等。

6.学生接触外语机会较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物理、化学、外国历史、地理等课一般都采用外语原版课本。另一方面,在大中城市,英美电影、报刊、用英语书写的商业广告等比比皆是,学生耳闻目睹英语机会较多。

二、五十年代初期到中期(1950—1956)

这一时期正处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向苏联学习,各行各业都急需俄语人才。当时中学的英语课几乎全部由俄语课代替,大批英语教师改行。由于中学俄语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954年秋季起,教育部又决定初中外语课停开,致使中学外语教学受到严重损失。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也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

这一时期中学外语教学的特点有:

1.课时锐减。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仅在高中三年开设外语,每周四节课,三年间合计只有408课时。

2.外语课以苏联凯洛夫的五个环节作为教学的固定模式。教学方法以苏联的自觉对比法占统治地位,强调外语和母语的对比。重视母语的作用,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

3.要求偏低。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高中俄语和英语教学大纲草案,俄语只要求掌握1,000个左右的单词,英语要求掌握1,500个单词。听说读写的要求也仅仅是最基本的。由于工作上.的失误,这一时期的中学外语程度只能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三、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1957—1960)

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及时发现前一时期外语教学工作上的失误,决定加强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工作。1957年教育部决定,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学从当年秋季起恢复初中外语课,每周三课时,英、俄语可各开一半。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英语的开设还.可多于一半。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恢复初中外语并逐步加大英语比重,但由于1957年起开展反右斗争,接着频繁的各种政治运动,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实际上英语教学仍未恢复元气,水平仍然很低。

这一时期,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教学方法仍然没有摆脱自觉对比法的影响,在“左”的路线干扰下,强求教材内容与生产劳动和政治运动相结合,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编写教材,致使外语教材背离了外语教学规律。

四、六十年代初期到中期(1961—1966)

1962年起,中学外语教学开始出现新局面。外语正式列为高考项目,成绩计入总分。此后,考生外语水平逐年提高。1963年教育部又重新修订和颁发了中学外语的教学大纲。

这个时期,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是:第一,增加了课时,六年间共有1,236学时,平均每周有六课时。这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时间保证。第二,教学目的比以往明确:“中学外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外语工具,具有初步阅读外文书籍的能力。”教学要求比以前提高,六年要掌握3,500—4,000个单词。第三,加强了外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是从1965年开始,我国外语教学引进了“听说领先”法(实际上就是听说法),开始强调使用直观手段教外语,外语课堂上开始使用录音机、幻灯机等现代外语教学手段。所有这些有助于积极克服人们常说的“聋哑外语”的缺点。

五、六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1966—1977)

这一时期是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学校课程中又一次取消了英语课。“文化大革命”前使用的英语教科书,和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一样,受到批判,并被禁止使用。七十年代初,中学陆续恢复了英语课。但是,课时减少,教材并不是按外语教学的科学原理和教学方法编写的。英语课,过分强调所谓“思想教育”,整堂课几乎一半时间用汉语进行回忆对比,或大批判。这一时期,中学英语水平降到了极低点。

六、七十年代中期至今

初一上学期英语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71―01

中小学英语教学,初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以兴趣为导向,加之各学校教学条件不同,学生进入初中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造成初中“承前”的困难。而面对高中,又要培养学生具备按自己的不同需要而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能力。故初中阶段任务繁重,抓好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在实践中实施“三段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初一上学期:调整教学阶段

这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的“适应期”,他们要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就教师而言,这一阶段则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渡期、衔接期。教师面对的将是一个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好坏不一的群体。如何尽快让学生从生理、心理和学习上适应中学生活,如何让全班同学都能经过一段时期“队伍调整”,尽快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这是每个初一教师必须考虑,且回避不了的问题。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尽管我们历来都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但由于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水平参差不齐,故初一新生的语音语调必然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发音不准。因此,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纠正发音。

2. 侧重拼读能力的训练。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以兴趣为导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小学师生对于拼读能力的重视可能不够,故对初一学生一定要侧重拼读能力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本阶段都能对符合规则的词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而对不符合语音规则的词则要能按国际音标拼读。打下这一基础,就为学生今后的词汇学习和记忆扫清了一大障碍,也为防止两极分化提供了保障。

3.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愉快教学”、“趣味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可贵。进入中学后,在加大学习量、训练量的同时,仍要以激励为主,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通过“学有所得”而树立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初中和小学英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初中课堂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训练量大。习惯了小学英语课短课时、小容量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吃力,学习方法不适应。因此,在调整阶段,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转化为学习能力。

二、初一下学期至初二全年:侧重“双基”教学,打好学、用基础

学生渡过了“适应期”之后,便可进入初中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段,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在我国欠缺英语环境的英语教学条件下,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主要来自于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赖于语言知识的帮助。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学内容必须侧重“双基”训练。知识学习虽不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但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打好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证。

三、初三学年:巩固与运用教学

进入初三学年,学生既要达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又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故英语教学要“双基”和运用并重,在此学段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听、说、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言语技能目标中列出了许多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能用语言去做事情,即取得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上一阶段进行了大量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性语言运用练习,既巩固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发展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初一上学期英语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问题 对策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体现。初中阶段是小学阶段以及高中阶段过渡和衔接的阶段,在整个教学期间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课程改革也对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针对教学期间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化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1.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目标属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若是缺少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教学目标,则会使教学失去发展方向与教学评价标准。然而,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期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存在目标本位化、模糊不清以及单一化的不良问题,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初中英语教学手段单一。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日常教学,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知识,但是这种知识传授方法却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实质上,这些英语教师在教学期间尽管费时费力,下了苦功,然而成效不大,而且还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1.明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工作最终需达到的目的,可以为教师有效指明教学方向,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期间,在教学目标设计工作上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英语教学目标应做到清晰以及明确。通常情况下,模糊不清的目标将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方向。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目标设置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目标的清晰化以及明确化,特别是在英语用词教学层面,应做到用词恰当,不能够出现歧义。其次,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在课程改革基础上,英语教师应提倡多目标的结合运用,包括知识目标、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等,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学目标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英语教师在目标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了解,在兼顾教学整体效益时,有效兼顾初中生的个体化差异,从教学实际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次化,保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借助教师引导、自身努力以及同伴互助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2.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英语属于一门语言学科,实际课堂教学应该将传授语言知识作为核心,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学会以及运用好语言知识。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合理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达到该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优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就要求教师们改变之前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教学手段。为让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初中英语教师应采用现代化英语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录音教学、幻灯片教学以及投影教学等手段,实现英语教学的直观化。例如,多媒体有着非常强的直观性,而且容量非常大,在传输速度上也相对较快,可以把静态化的课堂逐渐转化成动态化的舞台,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性较强的交际环境,实现英语知识拓展的最大化。此外,初中英语教学期间,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选用以及适时切入,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水平。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心,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唱主角,而学生仅仅是扮演者观众的角色,英语教师讲语言知识传授放置到首位,能力培养退而求其次。而且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考试作为前提条件的,严重忽视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师们应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促进自身角色的快速转变,建立起良好的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变教学主体为教学主导,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恢复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具备持续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Y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已经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然而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肯定成绩,并采取科学化对策来积极应对,把先进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最大限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体现英语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楠楠.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 02:164-165.

初一上学期英语范文6

【关键词】读写互促 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

“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作为语言水平中最根本的组成,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初中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浪费时间和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没有合理地将“读、写”综合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和教学,本篇文章阐述了“读、写”互促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水平。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初中是英语学习和教师进行教学的初期阶段,主要的教学要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一些简短的英语文章能够看得懂,可以用英语简单地进行对话。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教学学科,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上一定要设置单独的时间对其进行支配。我们从学习难度上来讲,写作当作是一种语言沟通的一种技能,我们在对于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要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是大多数初中教师共有的特点,因为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对于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以灌输的方式为主要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于教学当中。在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上,绝大部分教师把写作的重点侧重于对句式和语法的训练上,对于文章段落和写作方面的培养相比之下还有一定的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了不能把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初中英语中阅读对写作有着直接的作用,二者之间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软肋。

二、初中英语“读、写”相结合的措施和优点

语言的输入早于语言的输出,对于英语的教学也不例外。针对初中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阅读的能力更是语言输入的最好渠道,语言输入的信息通过学生本身才会合理有效地转换为语言输出信息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们从这样的角度进行分析,初中英语的阅读是写作最基本的条件和基础,阅读为写作的成功与否做好了必要条件和充分准备。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读写互促的教学模式,把阅读和写作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其优势在于:

(1)针对初中学生来说,模仿是进行英语写作的主要方式,但是优秀的英语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最好的范文和教科书。

(2)从英语阅读到写作是一个相互衔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重点是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读、写”共促是实现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和重要的保障。倘若将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相互分离,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暗示可写作的说明,文章主要的结构分析和逻辑性表达的能力就不会及时得到发挥,进一步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训练最好的时机。

(3)写作是初中学生进行语言输入信息的过程,英语写作的培养可以提高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样的思维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对英语词汇,句式结构和逻辑表达能力的充分掌握。

三、读写互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互促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主要的原因是,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教师遵循的“因材施教”教学根本原则决定的。但是总体而言,读写互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断被使用,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1)阅读分析阶段

阅读分析主要指的就是对英语文章认真的研读,并且从文章中的主旨,句式结构,词汇的运用和文章总体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任务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主要的中心思想和语法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写作训练阶段

在这一个阶段中主要是让学生模仿范文中典型句式结构和语句表达的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在对课文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之后,教师对学生创作的文章进行批改,并从中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引导性意见,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3)读、写拓展延伸阶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提高这种能力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教材之外的知识能力训练,第一,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几篇课外读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借鉴和欣赏文章;第二,教师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考核,根据阅读文章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样读写拓展和延伸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充分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输出有效的训练。

读写互促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写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读写互促教学模式是将阅读和写作充分地相互溶合在一起,但是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英语知识,尽最大程度做好有机的结合。所以,教学模式应该不断地创新,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阶段灵活地变通,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易小平. 初中英语读写互促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7期

[2]祝清江;王贞梅.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视界.2011年13期

[3]袁良平. “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学周刊.2012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