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例6篇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1

上半年,区文明办重点围绕各项文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移风易俗、乡贤孝贤评选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文明创建

(一)组织开展了《区文明单位认领路口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并于4月9日在区委广场举行了1400余人参加的活动启动仪式。此活动涉及城区66个文明单位,中华路7个路口,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文明交通为重点,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志愿精神,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短时间的集中突击行动,而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活动,通过绵绵之力,久久为功,引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推进城市的文明进步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制定了《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草稿)》和《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考核细则(草稿)》。目前已征求纪委、财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级领导的意见,并经常委会讨论两次,正等待市级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的定稿,然后根据市级定稿最终制定区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并印发至全区各单位。

(三)组织召开了区首届文明家庭表扬大会。5月15日上午,在西会堂隆重举办了区首届文明家庭表扬大会,会前,张福龙、李书京、宋茂民、刘培廷、王佳隽、申瑞萍等区领导亲切会见了100户文明家庭代表并合影留念。会上刘培廷对全区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表扬大会充分展示了区家庭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展现了区文明家庭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力。

(四)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推动完成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区文明办制定并下发了《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区农村普遍建成人居环境更美、道德素质更高、社会风尚更好、文化服务更优、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美丽乡村,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力争80%的村镇达到区级及区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全区各镇街根据全省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对辖区内各行政村达标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并根据方案要求建立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台账及创建计划,目前全区文明村覆盖率达37.13%。

二、移风易俗工作

(一)及早组织召开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会议。1月12日组织召开了由各镇、街道办事处镇长(主任)、宣传委员、民政办主任参加的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会议,印发了《2018年度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和《移风易俗工作督导方案》,安排部署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

(二)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和工具,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一是媒体宣传。在区电视台和传媒网开辟“移风易俗树新风”专题栏目,及时报道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及先进典型。各镇、街道利用“为村平台”、“微信公众号”大力推送移风易俗工作信息。二是工具宣传。利用村村响、宣传车、宣传栏、文明一条街、文体小广场、道德讲堂等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尤其是加大对红白理事会知晓率的宣传。三是平面宣传。通过印发倡议书、悬挂条幅、书写墙体标语、印发移风易俗年画等方式让移风易俗入眼入脑入心。四是时机宣传。利用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加大宣教,利用秧歌广场舞大赛、宣讲、红白理事会挂牌操持红白事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五是入户宣传。各镇、街道包村干部进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宣讲,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说服和引导自觉遵规守法,简办红白事。六是文艺团体宣传。发挥文艺团体、村居文艺队伍作用,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移风易俗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会长例会制度。各镇、街道完善红白理事会会长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掌握各村(社区)红白事宜和红白理事会工作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月报备制度。各村(社区)每月底向镇、街道报备下月本村(社区)红白事排查情况,镇、街道建立报备档案,对排查出的红白事结合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安排专人提前介入,积极引导,并指导村红白理事会按简办要求办理红白事。镇、街道每月底向区文明办、区民政局报送本镇、街道下月红白事排查情况。区文明办、区民政局组织人员抽查红白事办理情况,发现违规办理或排查不认真、漏报、瞒报的,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台账制度。各村(社区)红白喜事由村红白理事会统一操办,并建立办理台账,详细记录当事人姓名、时间、地点、标准等相关内容,同时留存操持红白事的影像资料。四是挂牌理事制度。各镇、街道统一制作红白理事会胸牌,并分发到各村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必须挂牌操持红白事。五是群众举报制度。各镇、街道均设立举报电话,并与区举报电话一并在各村、社区显要位置张贴公示。

(四)制定了红白理事会改选指导意见,督导各镇、街道村(社区)两委换届完成后迅速进行红白理事会改选。红白理事会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覆盖到自然村,自然村设分会。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社区)支部书记或村(社区)主任担任,设立一名专职副会长,推选各自然村德高望重、公道正派、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有礼仪特长的党员干部、老同志、家族长、社会贤达等进入理事会。至4月中旬,全区599个行政村红白理事已全部改选完成。

(五)组织召开了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议。4月20日召开了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议。培训会围绕红白理事会职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流程、减少大操大办关键环节、如何做好宣传和引导群众等内容和工作技能,以及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要求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受训人员700余人。

(六)组织开展“唱响文明乡风 推动移风易俗”曲艺巡演活动。由区琴韵曲艺团编排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讲文明树新风段子,在15个镇街进行了巡演,活动从4月1日一直持续到6月14日,共计演出150场。通过山东琴书这一通俗易懂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演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七)开展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4月29日,区文明办委托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区各镇、街道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全区群众满意度平均达到9.12分,较2017年全年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平均分8.65分,提高了0.47分,其中:13个镇、街道群众满意度超过9分,这是历次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最好的一次。目前,婚事新办, 丧事简办在全区蔚然成风。

三、组织开展了“乡贤”、“孝贤”评选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和孝贤文化,倡树文明新风,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首届区“乡贤”和“孝贤”评选活动。目前区评选委员会对各镇街、区直各单位推荐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了综合评审,适时将进行表扬。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工作,文明村镇创建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启动并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筹备组织召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编印创城材料汇编,包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领导小组、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联责任制实施方案、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导手册等材料。二是加强督导调度,一周一通报,两周组织一次集中督导。三是加大宣传,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营造市民群众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浓厚氛围。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对工作落后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负责人、大会表态、媒体曝光、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暂停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资格或本年度不得被评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四是继续开展文明单位认领路口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步扩增活动路口和参与单位。

二、扎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二是选树推广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村,形成学有典型、赶有标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结合全区文明村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2

改革丧葬习俗,反对愚昧迷信丧事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任务。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制定颁布殡葬法规,建立殡葬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殡仪服务体系,确定了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丧葬陋俗回潮现象:有的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装棺搞二次葬;有的个别党员、干部丧事奢办,收财礼、用公车、出大殡;有的耗巨资修建豪华墓;有的在政府指定场所以外做道场;还有的请“巫婆”、“神汉”搞封建迷信活动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的精神,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移风易俗的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现就进一步推进改革丧葬习俗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改革丧葬习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以倡导文明新风为目的,以扩大社会宣传为手段,以强化社会化管理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更新丧葬观念,破除丧葬陋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明确政策界限;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遗体葬于公墓或深埋不留标志,克服乱埋乱葬现象;以鞠躬默哀,戴黑纱、白花,用花圈、鲜花等文明习俗取代磕头跪拜、披麻戴孝、烧纸化钱等愚昧迷信的丧葬陋俗;加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社会移风易俗的行政管理,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同志提出的“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把深化丧葬习俗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科技兴国,发展经济,实现小康,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地、县(市)要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的管理机构,会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丧葬习俗改革工作。县(市)党政领导要亲自挂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工作重点,制定目标责任制;要努力改造、完善殡仪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殡葬事业单位在丧俗改革中的服务功能;在制定“九五”计划和长远发展目标时,要搞好统筹规划,做到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推动改革。三、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有利于殡葬改革的社会环境。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介要注重舆论宣传、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普及有关移风易俗的科学知识,倡导厚养薄葬,实行科学文明的丧葬方式;重视影视作品的导向作用,摒除影视作品中带有宣扬封建迷信色彩和丧事大操大办的画面;利用“清明节”等民间传统节日,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看到移风易俗的好处,认清丧葬陋俗的危害,形成群众自觉进行丧葬习俗改革的社会新风尚。四、加快法制建设,依法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各地要增强依法管理的意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进一步制定、完善殡葬改革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把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办法法制化、规范化。五、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搞好综合治理。各地民政、工商行政管理、公安、土地管理等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密切配合,切实负起责任,齐抓共管,严格依法行政,掌握政策界限,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促进丧葬习俗的改革。(一)地方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应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的通知,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国家的殡葬法规,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把这项工作做为党风建设、廉洁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对个别党员、干部执意丧事奢办、搞愚昧迷信活动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民政部门要加强殡葬管理,积极做好丧葬习俗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丧事新办、破除丧葬陋俗。要加强殡葬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对丧俗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调查、认真研究,在职能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决取缔无照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活动,收缴销毁纸扎祭祀品、纸钱及冥币等迷信丧葬用品,没收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四)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骗取财物的,要依法惩处。(五)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丧葬用地的管理,严格丧葬用地审批手续。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要求,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丧葬用地规划,划定公墓区。禁止私修乱建坟墓,严禁占用耕地建墓。对丧葬滥占土地,私修乱建坟墓者,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责令其恢复地貌。六、加强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建设。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对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移风易俗组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县(市)、乡(镇)建立和健全红白事理事会指导机构,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服务设施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在殡葬改革中的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进移风易俗的社会化,把丧葬习俗改革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切实做好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实行计划生育的有效机制,根据市人口计生委、市计生协会《关于开展以深化群众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为重点的百村(居)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座谈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有关移风易俗、利益导向和男女平等等村规民约内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联合开展倡导婚育文明推进移风易俗全面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条款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活动,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逐步构建政府推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权自律的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机制。保持全区低生育水平长期持续稳定,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奠定基础。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

(一)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把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移风易俗、男女平等、利益导向的政策规定,有计划地宣传一批婚育文明村(居)、个人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破除旧风陋俗、倡树婚育文明的良好氛围,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利用文化大院、人口学校等阵地经常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服务活动,育龄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合同。计划生育村民公约或自治章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体现大多数村民的意志。实行合同管理,村民知情自愿与村民委员会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其内容合法、合理、互约,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按照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有益于群众婚育观念转变、有助于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利益的要求,指导村(居)依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合同。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重点修订完善婚丧嫁娶、宅基地划分、责任田分配、拆迁补偿、婚嫁落户、村(居)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男女平等等方面的条款,调动群众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增强村(居)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主动性。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率达80%以上,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

(三)建立健全管理服务组织和制度。村计划生育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村民小组长或育龄妇女小组长等职责、任务明确,待遇落实,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并通过协会理事会、小组会以及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计划生育及有关的事务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村规民约得到真正落实。月访季查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到位。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0%,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和及时率达95%以上,连续三年无违法生育,无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无溺、弃女婴事件,无大月份引产,无因计划生育问题引起的村民集体上访和严重违法事件。全面、真实、及时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落实情况等重大事项。

(四)加强村(居)级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协会在群众自治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协会组织网络体系,加强协会工作人员、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协会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群众自治的各项任务要求得到全面落实。组织开展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重点帮扶、救助活动,并有较明显效果。

(五)搞好“示范创建”活动。根据国家和省、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好村(居)示范活动方案,明确创建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实事求是地确定示范村(居)数量,组织好经验推广。区将于5月上旬组织一次观摩活动,以迎接全市对创建活动的观摩交流。与此同时,要重点关注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不好的后进村(居),帮助他们打牢基础,提高水平,促进基层自治工作平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局、计生协成立创建示范村(居)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对活动进行督查指导。各乡镇办计生办、计生协要结合实际,抓好活动的具体实施,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4

重点的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创建活动。具体创建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市、区《实施意见》,根据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关于开展以

深化群众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为重点的千村(居)示范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活动,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把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移风易俗、男女平等、利益导向的政策规定,在全社会营造

破除旧风陋俗、倡树婚育文明的良好氛围,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二)修订完善居民自治章程。按照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有助于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利益的要求,各社区结合本社区实际,利用居委会换届的有利契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

序,修改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移风易俗、男女平等等内容纳入居民自治章程,调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增强社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号召力。6月底前完成居民

自治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

(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坚持和完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并通过协会理事会、居民代表会议以及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

,对计划生育及有关事务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居民自治得到真正落实。

(四)加强社区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协会在群众自治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网络体系,加强协会工作人员、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协会的公信

力和凝聚力,确保群众自治的各项任务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五)搞好“示范创建”活动。根据省、市、区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年底,街道计生办、计生协将进行评比,“示范创建”活动开展的好

的社区将推荐参加区人口计生局和区计划生育协会的评选表彰。

三、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是加强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促进群众生育观念

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国家、省、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重点考核。街道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5

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

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影响思想。先进的婚育观念必须有先进的婚育文化与之相适应。围绕建设先进的婚育文化,我们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计生宣传提升工程。在坚持广播喇叭常响、人口学校培训常抓、宣传品人户常搞的基础上,规范标语口号,突出温馨化、个性化、时代化、特色化,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二是大力培催《计生三字经》思想生根发芽。立足全村实际,我们将移风易俗、婚育管理、生殖健康、利益导向等内容编印成通俗易懂的《计生三字经》,下发到各家各户,通过开展学、背、赛、守活动,促使新型婚育观念在全村开花结果。三是积极开展生育行为提前承诺。对实行晚婚晚育的村民,村两委免费提供婚庆服务,婚庆现场由司仪采取当场提问、主动引导等方式,让新郎和新娘在婚礼现场做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承诺,并让街坊邻居监督。四是坚持开展婚育新行为接力活动。以“婚育新风园”为载体,引领少年儿童栽下“成才树”、青年人栽下“立业树”、中年人栽下“和谐树”、老年人栽下“幸福树”,使婚育新风渗透到各家各户,让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世代延续下去。

发挥计生先进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计生先进的带动示范作用,把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和计生协会会员联户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从干部、村民、邻居等多角度、多层面实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多点对一”。计生先进在管好自己、教好子女、帮好亲戚、带好邻居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监督员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规范完善婚育管理、学习培训、工作例会、民主评议、评比表彰等各项工作制度,为工作顺利运转提供制度支撑。目前,全村103名未婚男女、301名已婚育龄妇女的各项管理服务,全部落实到5个中片、9个小片的37名党员干部和120名协会会员身上,形成了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良好局面。工作全员化、管理制度化、服务流程化,促进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发挥民宗管委的协助作用

立足回汉共居、全民共建这一实际,我们全力打造亲情计生、和谐计生。村两委以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为基础,成立了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发挥民族宗教人士编外计生人员的作用,利用核心人物的威望,在开斋节等宗教活动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计生三字经》中的相关规定,提到教规、教法、教义的高度,同宣传、同倡导,共遵守、共执行。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回汉一心,互敬互让,关系融洽。

发挥奖励政策的激励作用

为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以制度的形式长期坚持下去,2011年,我们严格按照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的要求,重点在移风易俗、婚育管理、利益导向、违约责任4个方面对《计划生育双向约定》进行修订完善,并授权计生协会监督执行。为取信于民,村两委加大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奖励等方面的兑现力度。2011年以来,全村提供免费婚庆服务2人,兑现晚婚晚育奖励7人,兑现成才奖4300元,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29人(次),免费为村民新风园植树提供苗木26人次,发放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奖励3000多元,免费为村民提供用车50多人(次),优先为计生户划分场地3人,梨花节优先为计生户安排摊位100多人。促进了广大村民在婚育行为上的大变样。

发挥合同协议的约束作用

全面推行合同化管理,对村委会和村民计划生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违约责任,以合同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村党支部加大合同兑现力度,村计生协会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和到位程度,让计生合同成为诚信计生的“君子协议”。每年年底,对村两委成员评议结束后,还要根据合同履行情况,集中召开一次表彰大会。

发挥多层面的监督作用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6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要内容,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强化,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二、目标任务

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把宣传教育寓于服务之中,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一)学习实践科学理论。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传播手段、话语方式,通过专题辅导、理论知识讲座、新媒体宣传、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科学理论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真正走入群众、入心入脑。坚持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引导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真正把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宣传宣讲党的政策。通过政策解读答疑、实例分析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网络媒体宣传等形式,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深入宣传解读党的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用群众想听、爱听、听得懂的理论宣讲方式,“绘声绘色”地把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的精髓描绘出来,送进群众心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三)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深入宣传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精神。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群众、融入日常。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引导群众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四)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院校等传统节日期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经常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群众体育比赛、读书看报、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

(五)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持续深入整治婚丧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薄养厚葬和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推进法治、德治和自治融合,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道德、诚信“红黑榜”等制度,扎实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强化乡村治理,主推乡村振兴。切实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阵地建设。各村要统筹利用现有阵地资源或采用“一室多用”的方式,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的标准,着力抓规范、抓提升,统筹推进村文明实践站活动阵地建设。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日常管理,随时为志愿者、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坚持“建管用”并重,健全志愿服务队的组织管理,完善登记注册、培训、活动、组织实施、激励评价等方面的运行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采取标语横幅、图片展览等形式,大力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展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典型事迹和活动风采,着力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联系点制度,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片包村的原则联系所包村,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达到规范化标准。

(二)建强志愿队伍。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广泛宣传发动,吸纳更多有一技之长、有奉献精神的各界人士、社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依据服务特长和技能进行分类编制,组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落实志愿者培训制度,通过考察学习、集中授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分级分层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运用好“文明”APP,从登记注册、项目、招募组织、参加活动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三)常态组织活动。按照“一月一安排、一周一活动”的基本要求,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谋划和制定具体可行的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做到全年有安排、每月有计划、每周有活动。坚持集中示范和分散组织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组织所辖志愿服务队伍每月开展1次集中示范活动,发挥好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各志愿服务队要建立常态化、分众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志愿者每周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保证每名志愿者每月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活动。各志愿服务队要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志愿者名册、活动安排和计划、活动及志愿者招募公告、实施方案、活动情况记录表、活动影像等图文资料,形成完善齐全的活动档案。

(四)打造特色品牌。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要内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导向,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为着力点,精心谋划设计和推出培育一批接地气、有特色、可持续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努力做到骨干志愿者、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三个相对固定”。村志愿服务队要谋划实施好小型化、分散化、群众易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0年8月前。成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乡、村两级结合实际组建志愿服务队,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年度计划。

第二阶段:2020年9月至11月。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挂牌,按计划正式开展工作,整体推进软件资料、阵地建设、氛围营造等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探索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适时对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运转、阵地设施整合、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及时总结推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

第三阶段:2020年12月至长期。在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志愿队伍、整合资源平合、开展实践活动、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政策保障等,对全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提升、固强补弱,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乡、村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助推乡村振兴、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好、作用发挥好。

(二)加强组织领导。乡、村党组织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建立二级书记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高标准推进建设工作。